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4年12月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1)

3.1 目的任务 (1)

3.2 部署原则 (1)

3.3 工作程序 (1)

4. 设计编写要求 (2)

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2)

4.2 野外踏勘 (2)

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

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2)

5.1 矿产地质填图 (2)

5.2 地球化学勘查 (6)

5.3 地球物理勘查 (8)

5.4 自然重砂测量 (10)

5.5 遥感 (12)

5.6 矿产检查 (14)

5.7 综合研究 (17)

6.质量要求 (18)

7.提交成果 (19)

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19)

7.2 分幅矿产远景调查说明书编写格式及要求 (19)

7.3 附表 (19)

7.4 附件 (19)

7.5 附图及图册 (20)

7.6 数据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0)

附录A 成果指标 (21)

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22)

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23)

1.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引用标准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3.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1 目的任务

矿产远景调查是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前期基础工作,是为矿产预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的区域找矿工作,起目的是解决矿产勘查后备选区紧缺问题,为政府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高矿产可持续供给能力提供基础保障,为提高国家勘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3.2 部署原则

在重要成矿区带选择成矿有利地段,突出战略性矿种,兼顾综合找矿,按国际分幅,采用单幅或多幅联测的方式分阶段部署。

3.3 工作程序

应遵循资料收集、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野外验收、报告编写、评审验收、资料汇交等程序。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3年。

4. 设计编写要求

4.1 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全面收集工作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各类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编制工作程度图,具备条件的地区还应编制矿产卡片。作为设计编写前的必要程序,应以地质成矿观点为指导,按区域成矿单元处理以往化探数据,综合分析1:20万(或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等信息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在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的基础上选区,作为部署野外调查工作的依据。

4.2 野外踏勘

设计编写前,视工作区工作程度、具体工作任务和野外工作需要开展野外踏勘,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矿产,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情况进行概略了解,并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和自然景观区路线地质踏勘为主。测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踏勘时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置,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及格式见附录B。

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矿产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自砂测量、遥感地质调查、矿产检查和综合研究等。

5.1 矿产地质填图

5.1.1 目的任务

矿产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矿产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地质及矿化特征,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 基本要求

5.1.2.1 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矿产地质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已进行过1:5

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5.1.2.2 矿产地质填图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5.1.2.3 矿产地质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原则上采用数字填图技术。使用GPS定点。

5.1.2.4 矿产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5.1.2.5 矿产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野外手图比例尺应为1:2.5万,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

5.1.2.6 地质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等特征,深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和构造。

5.1.2.7 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

5.1.3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5.1.3.1 沉积岩

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大致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厘定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

5.1.3.2 侵入岩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包体、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混染现象以及分异现象特征,并圈定接触带、捕虏体或顶盖残留体,测量接触带产状。

探讨侵入体的侵入期次、顺序、时代、演化规律、与围岩和矿产的关系及时空分布、控矿特征。

5.1.3.3 火山岩

采用火山地层-岩性(岩相)双重方法填图。

研究火山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大致查明火山岩层的层序、厚度、产状、分布范围、沉积夹层及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划分和厘定岩石地层单位。

划分火山岩相,调查研究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关系,确定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喷发时代。

5.1.3.4 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要研究各种类型变质岩石的特点和变质作用。

浅变质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注意运用相应的填图方法进行工作。中、深变质岩系根据变质、变形作用特征及其复杂程度以及岩石类型,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

接触变质岩石应着重研究接触变质带、接触交代带的分布、物质成分、规模、形态、产状和强度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大致查明变质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变形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并建立序次关系,恢复原岩及其建造类型。

调查研究各类变质岩内的含矿层、含矿建造及矿产在变质岩中的分布规律,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的控制作用。

5.1.3.5 第四纪地质

第四纪地质体大致按时代、成因类型划分填图单位。含矿层位为第四系时要大致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物质成分、厚度及时空分布。

5.1.3.6 构造

大致查明构造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构造的形态、规模、产状、性质、生成序次和组合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不同期次构造叠加关系及演化序列。

观察褶皱、断裂构造或韧性剪切带、构造活动等及新构造运动对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蚀变、成矿的控制作用、对矿体的破坏作用以及矿体在各类构造中的赋存位置和分布规律。

5.1.3.7 矿产

观察研究含矿层、蚀变带、矿化带、矿体以及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接触变质带、构造带以及矿化转石等的种类、规模、展布范围、产状、形态及其空间变化,并取化学分析样和采集标本。观察研究矿石质量特征、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结构构造等。

5.1.4精度要求

5.1.4.1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应选择地层和其它地质体出露相对齐全、层序完整、化石丰富、顶底清楚,接触关系、标志层、相带清晰,岩性、岩相及厚度具有代表性,基岩露头较好、构造简单的地段。

一般在一个测区按沉积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和变质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2-3条代表性实测剖面,比例尺以不小于1:1万,一般以1:5千为宜。对与成矿有关的主干构造带,也要测制代表性构造剖面。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取岩矿鉴定样或岩石化学样、岩石地球化学样等必要的样品。如已有符合要求的实测剖面,可部分或全部参照使用。

测制沉积岩地质剖面目的是了解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结构、岩相、构造特征、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和填图单位。研究岩层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含矿性和相互关系。

测制侵入岩剖面目的是了解不同侵入体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序次关系、含矿性和侵入时代等。

测制火山岩剖面目的是研究火山构造、划分火山岩岩石地层、岩相、岩石组合与序列、喷发旋回等基本特征,建立火山岩填图单位。

测制变质岩剖面目的是确立变质岩构造-地层(岩层)或构造-岩石地层填图单位。研究各填图单位的岩石类型、矿物组份、接触关系、序次、变形变质特征。

根据实测剖面测量的结果,编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5.1.4.2 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作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标志层等应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尤其要注意对与成矿有利的侵入体的划分,对岩相带、蚀变带等要表示在图上。

火山岩可采用地层加岩性综合划分填图单位,一般划分到组。对其中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中含矿层、标志层等可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浅沉积变质岩系的沉积接触关系和示顶标志清晰可靠,可参照沉积岩区地层单位划分填图单位;对区域性深变质岩系,可划分岩群、岩组、岩段。

第四纪地层根据成因类型和时代划分地层填图单位,对含矿层位单独划分表示。

5.1.4.3 地质体标定

野外手图:将1:2.5万遥感影像图、遥感异常图、地形图进行坐标配准叠加后拷入掌上电脑作为手图或直接作为野外用图。

地质图中应标定直径大于100m的闭合地质体;宽度大于50m、长度大于250m的线状地质体;长度大于250m的断层、褶皱构造。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它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表示。

基岩区内面积小于0.5km2、河沟谷中宽度小于100m的第四系不予表示,按基岩填制。

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m。

5.1.4.4 矿产地质填图观察路线的布置

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观察路线的布置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原则。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应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并定点控制,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

点距以控制地质矿产填图单位为原则,点距较大时,中间用GPS测制示踪点,以反映观察精度。对重要含矿地质体应进行追索。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600km-800km。

矿产地质测量的路线间距可视工作区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宜机械地按网度布置或无根据地任意放稀。路线间距及布置原则应在设计书中具体规定。

已开展过1:5 万区调的地区,路线以追索路线与穿越路线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地质路线布置应以成矿有利地段为主,路线间距视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不少于500km。

重要的地质界线和地质体应有足够的观察点控制。重要地质现象、矿化蚀变应有必要的素描图或照片。

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应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要一致。记录内容应丰富翔实,真实可靠。地质现象观察要求仔细,描述要求准确,除详细描述岩性特征外,对于沉积岩石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石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石的组构特征、露头显示的构造特征、接触关系、矿化蚀变现象等均应有详细描述记录,并有相应照片或素描图。点与点之间的路线亦应有连续观察记录;每条路线应有路线小结。重点穿越路线、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化)体、蚀变带的追索路线应有信手剖面。

当发现重要含矿层位、矿化带、矿体(点)、蚀变带时,应采用适当的轻型山地工程予以揭露控制。工程应采用GPS定位。

5.1.5 资料综合整理

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DZ/T 0001—91)及相关矿产工作技术要求执行。

5.2 地球化学勘查

5.2.1 基本要求

5.2.1.1 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区均应部署1:5万面积性的化探工作,重点地区安排1:1万—1:2万剖面测量或面积测量。

5.2.1.2 化探工作应根据调查区的景观条件和地质矿产特征,按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化探工作具体技术方案。采样方法尚不成熟的特殊景观地区,要求开展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有效性试验。

5.2.1.3 1:5 万化探异常中定性解释的矿致异常均应进行概略检查,具较大资源潜力的矿致异常应进行重点检查。

5.2.1.4 化探异常的解释推断应与地质、物探异常分析研究密切结合,综合解释。

5.2.2 工作内容和要求

5.2.2.1 1:5万化探

1:5万化探工作可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和区域成矿特征布置。

1:5万化探一般应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不具备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土壤测量(或岩屑测量)的方法。

1:5万化探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其它水系发育或地形切割强烈的地区可采用4个点/km2的密度;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景观地区,采样密度应适当增加;在残山丘陵地区的土壤测量应采用较高的采样密度(如8个/km2),以保证控制效果。

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的采样在我国西、北部(包括青藏高原西部、新疆、黄土高原地区和内蒙古高原地区以及西部其它干旱、荒漠景观区)均应注意克服或避免风成砂或黄土的稀释干扰。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应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份的岩屑物质;土壤测量的采样介质应为代表基岩成份的残坡积物。采样粒度应根据化探方法技术试验结果确定。同一调查区化探工作的采样介质和采样技术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样品分析一般按单点样分析,采样密度较大时,可按组合样分析,化探分析元素的选择应根据调查区1:20万区域化探反映的异常元素组分和区域已知成矿元素、伴生元素的种类综合确定,一般选择分析12-15种元素。

元素的分析测试方法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检出限,主要元素的报出率应达90%以上,次要元素报出率最低达到80%以上。

化探样品测试的各项监控指标应作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其他可参照行业技术标准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 万)》的要求。

5.2.2.2 1:1万—1:2万化探

针对1:5万化探异常开展矿产检查,应布置1:1万——1:2万化探剖面或面积测量工作。测网采用GPS测量敷设。工作方法采用土壤测量或岩石测量。

有明显风成沙干扰的地区,土壤测量应在残积层截取-4——+20目的粒级或-4目的混合粒级。

5.2.2.3 资料整理和异常解释

1:5万化探野外工作应及时整理各类野外原始资料;按技术标准编制采样点位图、原始数据图、地球化学图、地球化学异常图、异常剖析图及其他专题解释图件。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

5.2.2.4 质量要求

采样方法要符合实际情况。采样布局要求合理,密度应适宜。采样位置要求准确,层次应到位。采样物质要求正确。各采样点标志要确切、清楚,原始记录要求齐全、清晰,符合要求。

对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要综合运用地质、物化探工作及地表工程进行检查评价。

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资料,提交相应比例尺的图件和文字总结。

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5.3 地球物理勘查

5.3.1 基本要求

5.3.1.1 矿产远景调查应根据调查区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工作程度、成矿地质背景、主要矿产类型的地球物理前提和工作条件,从直接找矿和间接找矿两方面选择技术路线和部署快速、经济、有效的物探工作。

5.3.1.2 物探方法的配合应充分注意异常的定性定量解释和推断的需要,采用面积测量和剖面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和矿产检查。

5.3.1.3 物探工作应在野外及时进行物探数据处理和异常的解释推断。异常的解释推断必须密切结合地质、化探成果,综合解释。

5.3.2 工作内容和要求

5.3.2.1 1:5万物探工作

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根据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一般应开展高精度地面磁测,以寻找一定规模的弱磁性矿产(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等)或进行间接找矿,研究成(控)矿地质构造,结合地质与化探,寻找隐伏矿产和圈定矿产预查靶区。已完成大比例尺航空物探,或已证明存在较严重干扰、直接和间接找矿效果差的地区不宜安排此项工作。

在工作程度较高、地形和成矿条件优越,以寻找隐伏-半隐伏大中型矿床为目标的地区,可适当开展1:5万—1:2.5万的高精度重力和电法工作。

1:5 万物探工作可采用半自由网开展,平均线距500 米,点距100 米;以GPS控制半自由网及测点位置。

物探工作必须对区内各类岩石、矿石进行系统的物性参数测量和研究。

5.3.2.2 1:1万—1:2万物探工作

矿点、重要矿化蚀变带及分析筛选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应进行1:1 万—1:2万的物(化)探剖面测量,具有大中型矿床找矿远景的地区应开展面积性测量工作。

物探剖面测量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条件,选择采用电法、高精度磁法、高精度重力及各种电磁法等物探方法。

面积性物探工作可以在剖面测量的基础上,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相互配合。

1:1 万—1:2 万物探剖面的测量点距按20—40 米;面积工作按100-200×20-40米的网度,采用GPS测量敷设。

对有一定规模、意义的物探异常,应在异常中心部位布设物探精测剖面,核实异常是否真实存在,同时采集和测定必要的物性标本。精测剖面的电法应开展电测深剖面工作。

物探方法的精度分配、仪器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各项改正、参数测定、质量检查和资料整理等按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Z/T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等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5.3.2.3 资料整理与异常解释

物探工作的面积和剖面测量资料应按相关方法的行业技术标准系统整理和成图。

物探异常的定性解释:采用地质、物探、化探综合信息的方法,分析和辨识有直接或间接找矿意义的异常,应特别注意筛选具有寻找大矿前景的异常,并通过初步查证进一步解释推断。

物探异常的定量解释:对所有已定性解释的重要矿致异常,应定量反演异常源的埋深、

形态、产状和边界。

5.3.2.4 质量要求

应根据工作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及具体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剖面,选择有效方法进行地球物理勘查。

根据方法试验和有关物性参数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测量;仪器性能、标本采集等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野外装置、操作、观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要求取准取全每一个原始数据。磁法测量中间性技术指标应达到规范和仪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日变观测要按规范操作。电法测量装置形式的选取和敷设要达到规范要求,检查观测、系统检查、观测误差计算应按规范进行,实际误差不超过规定要求。

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资料,编制相应比例尺的图件和编写文字总结提交使用。

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5.4 自然重砂测量

5.4.1 基本要求

5.4.1.1 根据不同测区目标矿种和具体工作任务,结合调查区具体工作程度,确有必要的可有选择地安排自然重砂测量工作,一般以1∶5万比例尺为宜。

5.4.1.2 通过全面、深入的重砂矿物测量寻找相关矿产,总结找矿标志,分析有关矿产区域分布特征及成矿远景,进行矿产预测,圈定具体的进一步勘查地段。

5.4.1.3 自然重砂测量工作的部署方法一般选用“水系法”或“最小水域法”。

5.4.2 取样

5.4.2.1 取样密度与间距

1∶5万自然重砂测量的取样密度因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貌条件而异。复杂区、成矿有利地段、四级支流及冲沟,以每个样品控制1.5—2 km2为宜;中常区和三级支流为3—4 km2;简单区以5—8 km2较为有利。在二级河流及大河两侧冲沟中要选择有利地段,采取少量样品进行检查,以防漏掉原生矿床。阶地及宽河谷重砂测量间距一般为:线距500—1000m,点距20—40m;残坡积重砂测量间距一般为:线距500m,点距250m,每平方千米取样8个。

5.4.2.2 取样点的布置

重砂采样点的布置要针对不同的成矿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对控矿有利因素(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接触带和蚀变带等)要进行重点控制,以准确圈出找矿有利地段,有效指明找矿方向。

5.4.2.3 取样位置的选择

取样位置的选择既要注意样点分布的均匀性,也要考虑重砂矿物富集的地点。

冲积层取样:一般沿水系(主要是支流)由下游向上游在相应的距离内寻找重砂矿物富集地段(河流流速显著减慢处、河床基底有利于停积重砂的地方)进行取样。

阶地取样:最好在水位最低时取样,一般选择在河流拐弯的外侧由水流侧蚀作用冲刷剥露的阶地剖面处或阶地边缘塌陷裸露处。

坡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干谷或洼地、谷口或谷底的坡积层中取样,取样点应布置在垂直砂矿物来源方向的取样线上或平行等高线方向位置,也可按一定网格布置。

残积层取样:一般选择在凹凸不平或有溶洞的基岩表面按网格进行取样。

5.4.2.4 取样物质的粒度与取样深度

取样物质的粒度一般选择分选不好的砂砾层,如小砾石、粒度不均匀的卵石、分选程度差的粗砂等。

取样深度应根据试验或不同层位确定,一般为20—50cm。残积层取样一般以见到基岩为原则,坡积层取样一般在腐植层以下进行,阶地取样应在阶地底部或中间隔挡层之上、分选性不好的层位采集。

5.4.2.5 取样方法和样品重量

浅坑取样是以水系冲积层、坡积物或残积物为取样对象、以寻找原生矿床为目的的最常用的一种取样方法。刻槽法常用在阶地取样工作中。

原始样品重量一般为15—30kg,按体积计算为0.1—0.2m3。经野外粗淘后,灰砂重量(即送样重量)应不少于10—15g,同一地区工作时重砂的原始重量必须大致相等。

5.4.3 样品的加工与编录

5.4.3.1 样品的野外淘洗与回收

原始样品一般在野外就地就近淘洗,一般淘洗至灰色为止,即以石榴石、角闪石、辉石及比重在2.8左右的砂矿物不多量流失为准。为了保证淘洗质量,应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重砂淘洗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5.4.3.2 样品的野外编录

重砂取样的编录工作一般采用填表的方式,内容包括取样日期、地点、编号、沉积物类型、淘洗物性质、取样方法及深度、松散样重、灰砂重、重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特点及含量等,取样位置必须标注在地形图上,必要时附采样点素描图。

5.4.3.3 样品的分离

按砂矿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比重、磁性、电性、表面性质等)和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机械分离手段和选择性溶矿的方法,尽可能地将有用砂矿物或其他需分离的砂矿物单独提取出来。

5.4.3.4 砂矿物的鉴定与定量

砂矿物鉴定一般要求采取用量少、精度高的方法,以一种手段为主,同时辅助多种其它手段。主要方法包括:立体显微镜下鉴定、油浸鉴定、微化分析、比重测定、光谱分析、反光镜下鉴定、发光分析、放射性测量、硬度测定等。

要确定砂矿物样品中有用矿物含量,首先要求对定量矿物的鉴定要准确,其次是取样的代表性、样品的缩分与加工质量、粒度分级的合理性等要得到保证。

定量的方法分为矿物定量法(包括目估法、颗粒统计法、体重法、称重法)和元素定量法(化学计算法、选择溶解法)。

5.4.4 资料整理与异常解释

资料整理的主要任务是编制重砂矿物分布图和圈定有用重矿物异常扩散晕,进行异常的解释和推断,分析重矿物来源,排除非矿异常,确定因矿引起的异常特征和标志。

5.4.4.1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特征、重要地质资料(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及蚀变带等)、直接和间接的找矿标志、砂矿物测量资料、异常形态、规模。

5.4.4.2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表示方法

成果图的底图一般是同比例尺着色很浅的地形地质图或地质矿产图,以图面清晰、重点内容(重砂矿物资料)突出为原则。常用的表示方法包括圈法、符号法、带法和等值线法。

5.4.4.3 重砂矿物分布图的编制步骤

整理及研究砂矿物分析鉴定资料,对有用重砂矿物进行分组;异常下限的确定和异常的分级;将取样点标绘在简化的地形地质图上,并在固定的一侧注明矿物的含量;重砂异常的圈定。

5.4.4.4 异常区的分级

圈定异常后,结合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对各异常区进行对比和分级。一般分为四级,其中一级异常区的异常点分布集中、有用矿物含量一般为Ⅰ—Ⅱ级、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有已知矿床或具远景的矿点分布。

5.4.4.5 综合研究

在开展以砂矿物的共生组合、标型矿物及矿物标型特征、磨圆度情况、有用矿物的含量、

有用矿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将零散的资料编制成有关的图表,并结合岩石、矿床、地球化学等有关资料,就工作的相关情况编写报告。

5.5 遥感

5.5.1 基本要求

5.5.1.1 矿产远景调查中应充分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成果。

5.5.1.2 矿产远景调查中的遥感工作主要是遥感影像制图、遥感地质解译、遥感异常提取。

5.5.1.3 矿产远景调查中应利用遥感解译图提取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异常,基岩裸露、半裸露区矿产远景调查必须系统提取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

5.5.2 遥感影像制图

5.5.2.1 遥感影像图是矿产远景调查的一种重要野外工作图件,一般应在野外

地质填图前完成。

5.5.2.2 1:5万遥感影像图采用ETM十(或TM)图像数据编制,大于1:2.5万影像图可采用SPOT-5、IKONOS、QUICKBIRD或航空摄影像片编制。

5.5.2.3 矿产远景调查中的遥感影像图必须由低分辨率合成图像与高分辨率图像经保真融合处理(获取图像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保真度)制成。

5.5.2.4 矿产远景调查遥感影像图一般采用六度分带的高斯-克吕格投影。

5.5.3 遥感地质解译

5.5.3.1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于矿产远景调查设计前地质草图及设计图编制、地质填图、矿产检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全过程,一般应在正式进行野外工作前完成解译工作。

5.5.3.2 矿产远景调查中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辅助地质填图解译,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特征影像提取等。

5.5.3.3 线、环影像解译的重点是:线性体特征、线性体之间的时、空结构、演化特点以及与成矿、控矿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环状影像特征,环状影像之间的相互交切、包容、叠置、移位等时、空演变特点,与成矿、控矿地质作用关系以及隐伏岩体圈定等。

5.5.3.4 遥感地质解译图中的全部地质体、地质界线必须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图中与已有地质资料一致的、新解译的遥感实测界线(有可视化遥感影像为依据的界线)和遥感推测界线,必须采用不同线划区别表示。

5.5.4 遥感异常提取

5.5.4.1 遥感异常,一般采用ETM十(或TM)数据,异常提取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主,光谱角制图为辅。前者采用B(1,4,5,7)波段提取羟基为主的基团异常,用B(1,3,4,5) 波段提取以铁染为主的变价元素异常; 后者利用调查区已知矿床、矿(化)点统计光谱作为参考光谱,提取与之类似的异常,通过利用多种参考光谱逐次提取,以实现对调查区异常进行分类。有条件时也可采用ASTER或HYPERION 图像数据提取蚀变(单)矿物。异常提取过程中,所有“去干扰”处理均必须有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依据(严禁随意删除)。

5.5.4.2 必须参照调查区若干类型已知矿床、矿点的统计特征光谱,利用光谱角法对全区异常进行逐次分类,分别提取相应类型矿床的(光谱特征)遥感异常。

5.5.4.3 所有遥感异常区带,均应根据异常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进行找矿远景分级。

5.5.4.4 遥感异常图上应标明重点查证的异常区带号、异常号,为矿产检查提供依据。

5.5.5 遥感异常提取及图件编制

遥感异常提取及图件编制参照有关规范执行。

5.6 矿产检查

5.6.1 基本要求

5.6.1.1 矿产检查是指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进行的综合检查和初步评价工作。

5.6.1.2 矿产检查工作强调针对测区具体情况,采取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工作以及适量的地表工程,对各类异常、矿(化)点进行综合检查,一般不安排单方法的异常查证工作。

5.6.1.3 矿产检查按工作程度分为概略检查和重点检查两类。它是评价测区找矿前景、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关键环节。

5.6.2 概略检查

5.6.2.1 检查范围

对矿产地质填图中发现的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和其它重要找矿线索,物化探工作中圈定的具有扩大找矿远景的矿致异常(甲类)和推断有找矿前景的物探、化探、遥感异常(乙类异常),已知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包括新发现的以及群众报矿点)、民采点、老窿等都应进行概略检查。

概略检查区范围应考虑各类异常的形态、规模以及地表矿化和蚀变情况,合理确定,以免漏矿。

5.6.2.2 检查程度和主要任务

初步了解检查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核实异常是否存在,确定异常的确切位置;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

初步了解矿化带、蚀变带、矿(化)体(层)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

对经过勘查工作的矿(床)点,以资料收集和踏勘为主,了解矿床地质条件、矿化特征、找矿标志,以便指导区内找矿和评价工作,一般不再投入工作量。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概略评价测区的找矿前景,为找矿靶区的圈定提供可靠的野外资料,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

5.6.2.3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检查工作一般遵循地质踏勘、地表原方法检查、多方法评价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工作程序。

概略检查阶段一般选用地表追索,地质、地球化学(土壤或岩石)、地球物理(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地表化学样品采集等技术方法进行评价。

一般应选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以利综合评价,对有色金属矿产要布设物探剖面。

矿(化)体(层)、蚀变带的分布范围和规模以地表追索、GPS 定点进行。应进行少量探槽揭露。地表追踪的路线间距和采样密度确定以能控制矿(化)层、矿化带、蚀变带范围、规模,不遗漏区内可能存在的矿化现象为标准。矿(化)体露头采集化学样时应尽可能采用刻槽法,无法采用刻槽法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连续性。对有找矿远景的地段必须采取刻槽样,了解其矿物组成、有益组份及含量等。

检查结束后,应及时提交检查工作简报,提出是否进一步开展重点检查的工作建议。概略检查应提交如下技术资料:野外记录本,大比例尺地质矿产调查实际材料草图,样品分析(鉴定)报告,物化探成果图,概略检查地质简报等。

5.6.3 重点检查

5.6.3.1 检查范围

对概略检查初步确定有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化)点择优进行重点检查。

5.6.3.2 检查程度和主要任务

分析检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了解矿化蚀变带、矿(化)点的控制因素和成矿条件。

基本了解矿(化)体(层)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共(伴)生有益元素种类、

含量及其变化、矿石的质量、结构构造;基本了解近矿围岩的蚀变种类、分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大致判别矿床类型。

顺便了解矿化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及自然经济地理情况。

利用矿种勘查规范的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按中国地调局《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及经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估算(3341)资源量,见矿情况好的,按附录A要求评价新发现矿产地。

对重点检查对象的找矿前景作出评价,并提出进一步开展预查工作及工程验证的具体建议。

5.6.3.3 技术方法选择和要求

详细检查阶段一般选用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地质、地球化学(土壤或岩石)、地球物理(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高精度重力等)剖面测量,1:1 万—1:2万面积性物化探测量,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等技术方法进行评价。

每一个评价对象均需要填制1:1万—1:2千地质草图,不少于2-3条地质、化探(物探)剖面控制,地表矿化强烈或地表露头矿等地段,要安排槽探工作,必要时可施工少量浅井或浅坑对其浅部进行了解。评价目标矿种为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等时,对有物探工作前提条件的测制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剖面。

根据目标矿种找矿工作需要,可安排适当比例尺(大于1:5万)面积性物化探工作。

矿(化)体的圈定应以刻槽取样化学分析成果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形地质草图的测制和矿(化)体、蚀变带的填绘及工程布置应以GPS加皮尺、罗盘配合定测进行,GPS应经控制点校正。

探矿工程应按规范要求编录。

编制矿点属性卡片。

检查评价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提交检查评价工作报告,提出是否进一步工作的建议。重点检查应提交如下技术资料:大比例尺地形地质草图,实际材料图,工程素描图,物化探成果图,矿(化)体采样平面图,大比例尺重要地质剖面图,预测资源量估算图,各类样品分析(鉴定)报告,重点矿产检查地质报告。

5.6.3.4 工程及老硐编录

用于揭露重要地质界线、重要含矿层位、地质观察点、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在地表及近地表的实际位置而施工的剥土、浅井、浅钻、探槽等山地工程均应按有关规范

要求进行正规的地质编录,针对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施工的工程应有正规刻槽取样。对于矿化蚀变岩石要刻槽采样。控制矿(化)体的工程要求揭露其顶底板。对于重要地质现象要绘制大比例尺素描图、拍照或摄影。要取全取准各类测试样品并标绘在素描图上,文字描述应做到内容翔实,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对于工作区内前人采矿遗迹(采坑、老硐)要进行调查,绘制采坑、老硐的平面图、剖面图。对于可观察的老硐要进行地质编录,并重新采取刻槽样,分析矿石质量,了解矿石的类型、矿化类型、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蚀变特征及矿化标志等。老硐编录和取样工作质量参照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5.7 综合研究

5.7.1基本要求

5.7.1.1 综合研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要重视综合研究对设计编写、项目实施的指导作用。

5.7.1.2 综合研究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真实、准确而完整的野外调查资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使用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齐全、准确。综合研究应尽量使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综合研究是提高矿产远景调查成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有专人负责,把综合研究贯穿于整个矿产远景调查工作过程,不断深化综合研究成果,以指导矿产远景调查工作。

5.7.1.3 各类综合图件的编制方法及内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力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图表化。

5.7.1.4 把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有机结合,做到两者统筹安排,互为补充。

5.7.2 物化探资料的再处理

5.7.2.1 化探数据的处理

化探数据处理应注意化探工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研究:“高、大、全”异常与“弱小”异常的关系问题;异常的空间结构问题;组成异常的前、中、尾晕元素异常问题;负异常问题;异常元素的分带性问题;原生晕与次生晕异常模型问题;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化探数据处理问题;不同地质背景的化探数据处理问题;化探异常与其它矿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问题等。

不同的矿床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元素组合。多种矿化类型的元素组合在空间上的套合,反映了多次成矿地质作用叠加。

可以将反映不同矿化类型的元素进行累加处理,使那些与某一矿化类型有关的低缓异常凸现出来,并显示其规律性。

按照上述化探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思路,应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系统软件(GeoMdis2003)或其它数据处理软件,按项目进行多元素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按不同地球化学分区求取异常下限和划分异常,圈定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综合异常图等,建立典型矿床地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指导异常筛选和查证工作。

5.7.2.2 物探资料的处理

尽可能地收集、分析和利用测区已有的物探资料与推断成果,有条件时可对物探(大比例尺航磁资料)数据资料进行重新处理。一般应进行多种条件的化极、延拓、求导等处理,深入挖掘老资料中的直接和间接找矿信息。

对矿产远景调查区取得的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一般也应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要结合区内物性资料,对区内地层、岩体和构造进行推断,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应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对重要成矿区带的物探异常(包括弱重磁异常)进行提取和异常辨识,结合物性与化探资料分析局部异常的直接找矿意义,进行定性解释推断。有重要意义的矿致异常应进行异常源的三维或二维定量反演计算。开展了1:1万等大比例尺物探异常查证工作的资料,对电法、磁力、重力异常要进行再处理,更详细的全面定量反演,为进一步的工程验证提供布置依据。

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集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对间接找矿的标志,也应尽可能地进行粗略的定量反演,进行三度空间的地质矿产特征分析。

5.7.3综合找矿信息分析与研究

矿产远景调查的综合研究工作要求对实测的地、物、化、遥、重砂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资料的综合整理(包括已有资料整理),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开展矿产预测,编制综合成果图及矿产预测图,科学划分Ⅳ级成矿远景区带,圈定Ⅴ级成矿远景区,总结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优选找矿靶区,对区域矿产潜力做出综合评价。

5.7.4 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图编制要求

成矿规律及矿产预测图的底图一般用地质矿产图,底图上应标绘:矿床、矿(化)点、矿种、规模、成因类型、共伴生矿种;转绘各类主要异常;标出找矿标志;划分和圈定矿区(带)界线、级别、编号、命名等。图上应尽可能标明控矿条件。根据成矿条件有利程度,预测依据是否充分,资源潜力大小和矿体埋藏深度等因素,将靶区分为A、B、C三类。

金属矿产勘查技术及方法探讨

金属矿产勘查技术及方法探讨 [摘要]矿产是我国资源产业的一大支撑部分,尤其是金属矿产,更是推进经济进步。金属矿产在开采上,受环境、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具备一定的难度,为达到矿产开采的目的,我国将勘查技术作为矿产开采的重点,目的是提高矿产开采的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矿产勘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勘查技术和科学的开采途径。 [关键词]金属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5-121-1 站在世界矿产的角度考虑,我国在金属矿产方面,不仅面临资源的压力,更是面临勘探难题。我国在矿产勘探中,采用探索的方式,逐渐发现有效的开采技术,满足金属矿产的日益需求。目前,我国致力于勘探技术的研究上,保障多项技术的综合利用,实现矿产开采的持续性,同时还可以保障开采的质量,我国逐渐将更多的技术投入矿产勘探中,提升勘探效率。 1金属矿产勘查的基本定义 金属矿在我国的分布不固定,不论是金属矿的规

模,还是金属矿的基本性质,都必须借助勘查技术,达到一定的开采意义[1]。矿产勘查则是通过技术与方法的汇总,根据金属矿所在位置的地理特性,保障各种力度到位的基础上,探测出金属含量。在金属勘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矿产的勘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不仅要测量地表岩石的物理特性,还要充分测定地质内部是否具备放射性物质,确保勘探与开采的安全环境后,才可实行正常的技术施工。因此,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矿产勘探需借助合理的技术搭配,提升勘探能力,保障矿产勘探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达到一定的效益状态,提高矿产勘探的技术性。 2金属矿产勘查方法 根据金属矿产的勘查实际,研究勘查的方法,获取一定的勘查信息。因此,重点对矿产勘查的方法进行实质性研究。 化学勘查法 化学勘查主要是针对特殊矿产实行,一般应用在金属含量的面积范围涉及较大的区域中,通过化学元素的分析,达到金属勘查。例如:化学法可以通过评估矿产内部的元素含量,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提取与矿产勘查相关的数据,其中物

【最全】矿产勘查学总结

1-1 绪论=2 1.矿产勘查学的概念(找矿勘探地质学或矿产普查勘探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工业矿床最有效的勘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地质学。 2.矿产勘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内容:矿产预测、矿产勘查及矿产评价三个基本方面。 3.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矿床产出的(局限性)、矿体变化的(复杂性)与人们对其勘查范围和观察研究的(有限性)的矛盾。 4.基本任务:研究矿床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及矿体变化性特征;研究合理有效地预测、勘查和评价矿床的理论与方法;目的是提高矿产勘查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更好地指导矿产勘查生产活动的实践。 5.矿产勘查学的研究方法:地质观察研究法;勘查统计分析法;勘查模型类比法;技术经济评价法。 2-1矿产勘查基本问题 1.矿产勘查的含义(矿产资源勘查或矿产地质勘查),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总称 ?含义: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基本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 ?目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

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普查和找矿是同义词! ?可分(来自苏联) ?初查(初步普查)(概查)利用小比例尺,简单查明地质构 造和矿产生成的条件 ?详查(详细普查) ?矿产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可进一步分为: ?初勘(初步勘探):利用探槽,,浅井,,浅钻等工程,,并配合物 化探对矿床进行地表地质研究,,揭露,,追索和圈定矿体 ?详勘(详细勘探):矿体的形状,,产状,,内部结构,,矿石的物 质成分和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和评价可供综合开采利用的共生 矿产或伴生有用成分,研究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 ?开发勘探(生产勘探):重点是为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矿产 储量 2.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区调):一般指基础性的区域地质测量工作,比例尺1:5万、1:20万、1:25万;山西省区域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 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 D2010-03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修订)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0年3月

目录 1. 范围 (3) 2. 引用标准 (3) 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 3.1 目的任务 (3) 3.2 部署原则 (4) 3.3 工作程序 (4) 4. 预研究及设计编写要求 (4) 4.1 资料收集、综合整理 (4) 4.2 野外踏勘 (5) 4.3 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5) 5. 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要求 (5) 5.1 矿产地质调查 (5) 5.2物探 (10) 5.3化探 (12) 5.4 自然重砂测量 (15) 5.5 遥感 (17) 5.6 综合研究 (19) 5.7 矿产查证 (25) 6.质量要求 (28) 7.提交成果 (28) 7.1 报告编写格式及要求 (28) 7.2 附表 (28) 7.3 附件 (29) 7.4 附图(含说明书)及图册 (29) 7.5 数据库光盘及其相关的数字化资料 (29) 附录A 成果指标 (30) 附录B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设计编写主要内容 (31) 附录C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报告编写主要内容 (33)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修订) DD2010-03 ━━━━━━━━━━━━━━━━━━━━━━━━━━━━━━━━━━━━━━━ 1. 范围 1.1 本要求规定了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以下简称矿产远景调查)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矿产远景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也是该项工作质量监督及成果验收和设计编写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 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51—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2—03《固体矿产预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遥感工作要求》 DD 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176—2006《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DD2006—01《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11—2010《地球化学普查规范(1:50000)》 3. 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 3.1 目的任务 矿产远景调查是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区域找矿工作,要求初步查明调查区成矿地质条件,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为矿产勘查提供靶区和新

菲律宾东萨马省豪门鸿岛矿产资源远景分析

菲律宾东萨马省豪门鸿岛矿产资源远景分析 王 毅1 贾印叶2 (1.宁波银亿集团公司,浙江 宁波 315020; 2.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三一四队,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铬铁矿是国内短缺矿种,在中国储量少、产量低,每年消费量的80%以上依靠进口。菲律宾东萨马省豪门鸿岛,有着丰富的铬铁砂矿、红土型镍矿、红土型褐铁矿等资源,文章通过对豪门鸿岛的区域成矿环境、岛内主要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对豪门鸿岛矿产远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铬铁砂矿;红土镍矿;超基性岩体;蛇绿岩带;矿产远景 我国铬矿年消费量大量依赖进口,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铬矿进口国。国内铬矿资源受储量或开采成本影响,供给难以满足国内需求,使得进口原料成为满足冶炼需求的主要来源。菲律宾东萨马省的豪门鸿岛面积约45Km2,矿产丰富。德国拜尔公司(Bayer AG)于1985年-1990年在该岛对其中的10个区块进行了铬砂矿详查工作,探明风化壳型铬砂矿总储量830.2万吨,Cr2O3平均品位26.22%。求得Cr2O3资源量217.6万吨[1]。项目组于2011年4月对该岛进行了地质考察,部署了浅钻揭露铬砂矿、红土镍矿。利用本次工作成果,结合德国拜耳公司地质资料,对豪门鸿岛的矿产成因进行分析,评价该岛地质找矿潜力。 1 区域地质 1.1成矿带背景 豪门鸿岛位于菲律宾中央断裂带东侧,菲律宾中央断裂带控制着该区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特征,沿断裂带两侧超基性岩浆侵入,形成该区北北东向蛇绿岩带,该蛇绿岩带为区域铬铁矿、红土型镍矿的赋矿层位。 1.2 区域地质 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平面上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岩性为碎屑岩、灰岩和超基性岩等;第四系冲、洪积层发育于滨海和沟谷。 区域构造及岩浆活动以朔性—脆性条件下的变形、断裂和超基性-基性岩浆侵入为主,构造线方向与菲律宾中央断裂带一致。 2 豪门鸿岛地质概况[2] 2.1 地质特征 2.1.1 地层 豪门鸿岛位于太平洋西缘蛇绿岩带内,岛上岩性出露简单,基岩为超基性岩体,见于沿海陡壁和冲沟中,岛上大面积出露第四系残坡积层,以粘土-粉质粘土、砂土组成,上部为腐殖质层,底部存在砂砾岩等,主体呈单层的土体大面积展布,产状较为稳定,主体呈黄褐色,局部夹黑色腐殖质、

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地质矿产勘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2019-09-15T11:22:41.34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5期作者:成小程 [导读] 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正在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升高,经济的增长就学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我国的能源主要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勘查矿产的时候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篇文章将哦你给多方面说明在勘察矿产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 成小程 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正在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升高,经济的增长就学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我国的能源主要就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矿产资源对于人们的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勘查矿产的时候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篇文章将哦你给多方面说明在勘察矿产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关键词:能源矿产勘查;测井勘查;技术 我国现在依然是发展中的国家,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依然依靠工业的发展,工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行业的发展要靠矿产资源地消耗来让工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得到发展,但资源的供应能力不能得到保证,使得经济的发展得不到进步,这就需要我国的矿产的勘察能力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工业得到不断地发展,但勘查矿产并不是一节容易的事情,在矿产的勘查中会遇到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工作人员在勘查矿产的时候带来了困难,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常用能源矿产勘查技术 1.1测井勘查技术 矿产资源的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矿产资源的勘查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矿产资源的勘查是对于媒矿的勘查,在对于每一种媒的勘查的时候一定要对于每一种媒有一个十分正确的了解,知道每一种媒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知道矿产资源在土地里位置,同时对于土壤的厚度和土壤的质地要有一个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安全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同时也要根据测井勘查技术进行准确的测量,这种技术主要的是要根据土壤中水分和泥沙的情况来进行勘测,这样可以使矿产资源的勘查变得更加的简单,同时使矿产资源的勘查变得准确。 1.2重磁电以及地质雷达等技术 现在的社会发展的很快,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高科技东西,在每一种行业都出现了于此行业相关的高科技产品,这使得每一种行业的发展有了一种很好的发展,重磁电以及地质雷达这种高科技的技术给工作人员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之处,通过强大的电流来产生磁场,通过磁场力来进行款产资源的勘查,这种技术不会破坏土壤,同时更加的简单节省时间,给工作人员带来的许多的便利,这项技术在许多地形比较复杂的地方都能利用这项技术来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测。 1.3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 这种技术是十分发达的,高分辨地震勘查技术分辨率和它技术十分的高,可以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勘测,无论地形多么的复杂都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进行勘测,同时这项技术对于矿产资源断层落差能有一个很好的勘测,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得到数据,根据数据可以更好的勘测矿产资源。 2地质矿产勘查过程存在的问题 2.1影响环境 我国正在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测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地质矿产勘查对于环境造成污染,使得原来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测会让土壤流失,造成沙漠化,同时还可能造成泥石流。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测还会对于水资源造成破坏,会让水造成污染然后水的流动会对于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这些环境污染对于周围的人们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2地质勘查技术较世界范围内落后 在我国进行地质勘测的时间是十分早的,我国的地质勘测比别的地方提前了几十年,但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好,和别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国家的整体实力也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我国的地质勘测存在了许多问题,在我国地质勘测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去及时解决,这就使得我国的地质勘测不能很好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的浪费,国外的地质勘测技术比较先进,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但仍然不能超越国外的地质勘测技术。 2.3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十分快,我国的土地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我国的土地面积比较大,而且我国的地形十分的复杂,我国的地形分为不同的种类,我国对于资源的使用量十分的巨大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超采,这样也就导致了我国的的地质受到破坏,这样会造成地质灾害。对于国家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不好的影响。 3改进地质矿产勘查的建议 3.1使用计算机及其他技术 我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现在的科技水平变得越来越强,计算机正是这个世纪一个比较好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强,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信息技术对于人们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信息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人们的工作也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在地质勘测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是十分有利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勘测能力变强,同时提高勘查效率。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勘测利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可以快速的得到勘测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矿产资源的勘测变得简单,同时利用高科技的技术可以让人们的工作变得简单,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 3.2创建完备的勘查制度 我国是一个注重法律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每一个国家法律的规定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更好地发展,但在我国的矿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本科 中国地质大学开卷参考资料题库及答案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了解研究区矿产资源远景.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是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A 2. 基本查明矿体形态和质量特征.评价矿体是否有开采价值属于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_______。(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C 3. 查明区内地质情况.大致掌握矿体特征属于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_______。(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4. 以下名词与“矿产勘查”同义的有_______。(4分) (A) 地质调查 (B) 矿产资源勘查 (C) 地质勘查 (D) 矿产地质勘查 参考答案:B,D 5. 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包括_______。(4分) (A) 预查阶段 (B) 普查阶段

(C) 详查阶段 (D) 勘探阶段 参考答案:A,B,C,D 6. 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是_______。(4分) (A)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B) 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C) 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D) 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参考答案:A,B,C,D 7.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_______。(4分) (A) 地质基础 (B) 经济基础 (C) 技术基础 (D) 预测基础 参考答案:A,B,C,D 判断题 8. 矿产勘查即矿产勘探。(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9.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基本能够自给。(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0. 矿产勘查的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1. 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的最后阶段(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2. 矿产勘查设计的编制与审批是勘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最新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11)

矿产勘查学试题A(答案) (20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为采样对象的地球化学测量,又称为(次生晕)。 2.地球物理测量结果的(多解性)一直是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效果的重要因素。 3.勘探网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4.衡量地质编录资料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是(真实性 )。 5.合理勘探网密度,就是指所获得的地质成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的(最稀的)网度。 6.取样的核心问题是样品的(代表性)。 7.矿化越均匀,取样长度(越大 )。 8.基本分析项目为矿床中的(主要有用)组分。 9.我国现阶段固体矿产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 )三类。 10.边界品位是区分(矿体与围岩)的分界品位。 11.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 )乘积。 12.矿产勘查的五个具体原则是(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和经济合理原则。 13.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四个阶段。 14.确定矿体纵投影图的投影面依据是(矿体产状 )。 15.编码为121的固体矿产储量是(预可采储量)。 16.矿体地质研究的首要问题是矿体标志值的(变化性 )。 17. 传统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形态复杂的 )矿体变为与该矿体(体积大致相等的 )简单形体,从而计算其体积与储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矿产勘查是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的总称。(√ ) 2.研究矿床在地壳中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科学,称为矿产勘查学。(×) 3.矿床勘探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矿产储量。(√ ) 4.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工作的最终阶段。( × ) 5.地质测量法、重砂测量法、地球化学法、地球物理法、遥感遥测法、探矿工程法都是矿产勘查技术方法。(√ ) 6.地质测量法既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也研究成矿标志。(√ ) 7.重砂测量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岩石中人工重砂矿物。( × ) 8.地球物理测量的对象必须具备与围岩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别,且应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规模。(√ ) 9.穿脉指在矿体中沿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 ) 10.勘探工程布置形式,是依据工程种类确定的。( × ) 11.勘探线布置形式中所使用的工程种类只能是垂直的工程。( × ) 12.灵活布置工程也是一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 ) 13.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自然类型和成因类型划分的。( × ) 14.矿产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主要方法。(√ ) 15.穿脉编录通常画两壁一底展开图。( × )

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 祁国林

新形势下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祁国林 发表时间:2018-08-23T16:36:08.48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作者:祁国林 [导读] 如何快速、合理而高效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每一位地质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很多产业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各类能源与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整体找矿效率并不尽如人意。基于此,需要加大对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的重视力度,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进以及创新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有效强化找矿能力,提高找矿效率,以实现矿产资源供应的持续不间断。 关键词:地质矿产;矿产勘查;找矿技术 1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内容 1.1对未知矿山进行勘查 如何快速、合理而高效的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每一位地质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勘查技术的提高,对已经开发利用的矿山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也是未来地质矿产勘查的方向之一。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质人员需要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情况,严格遵循有关规定,做好监督、记录与归档,并对矿山的储量有一个精确的测算,确保每一座矿山都能得到合理开采与利用。 1.2对危险矿山进行勘查 矿产资源虽然在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勘查技术的落后,遗留了许多危险矿山。而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危险矿山的二次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确保矿山得以进行长期重复间歇性开采、矿产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的关键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重点关注市场稀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类型,像那些铁、铜等常见矿产资源除非必要,否则尽量不要花费太多资金进行开发利用,以实现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对于那些品质好且市场需求大的矿产资源,则应优先考虑,并做好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精准预算,确定最优开发利用方案,以期获得最大价值。 1.3对矿山闭坑进行勘查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的关闭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家就此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相关单位需要严格遵守,端正工作态度,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对此,为避免或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关单位需要在采矿收尾阶段更加小心谨慎,将实际情况上报给有关部门,在检查并做出结论后,制定科学计划,采取具体的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并做好提前应急方案,确保事故发生后可以积极做出正确反映,将损失降到最低。 2地质矿产勘查以及找矿技术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矿产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地壳在其长期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自然界矿物质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一定地质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产。受生成条件的制约,我国矿产的分布并不均匀,在矿产勘测过程中,当地的相关部门首先要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矿产的分布情况,大量实际情况证明提前做好矿产的分布调查,可以提高后期矿产开采的效率,且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会变小,除了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外,对于土地的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测技术的应用要正确,才能保证矿产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循序渐进原则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矿产的勘测是一项需要拥有足够耐心的工作,矿产勘测工作人员;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忽略勘测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由于目前矿产的勘测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对于地层信息的获取要更加细致才能有所帮助,而且勘测时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就要求勘测人员更加不能急躁,在一个地区勘测后即便没有发现有关矿产的信息,也不能对整个区域都失去勘测信心,不同的地形需要不同的勘测技术,而通过其他地层信息的分析对能够发现矿产资源地区的地层情况进行预测也有帮助,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面对下一个难题。 2.3全面性原则 矿产勘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合作,一起配合才可以做好矿产勘测的工作。虽然矿产勘测工作技术人员实地勘查是关键工作,其他的工作基本都是以其为中心,为其服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勘查工作的精度和效率。虽然矿产形成的总体过程是大同小异,但是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理还是会对矿产最后形成的地点有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对周围地形进行一定的勘查以帮助接下来的工作,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勘查人员不但要对所有地区仔细检测,甚至对于同一片区域要采取不同的技术勘查多次,再将勘查出的信息汇总、筛选、总结,推断这片区域是否具有成矿条件,如果存在的话,追索矿产资源的大概分布,由此可以看出矿产勘查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参与,工作时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才是对工作质量的最大保证。 2.4综合评价原则 矿产的分类很复杂,常见的分类是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稀土矿产。并不是所有的矿产被发现之后都具有开采的必要性,一些矿产的总量很少,开采之后对环境的破坏、经济收益少等因素都会制约矿产的开采,还有一些矿产的成分复杂,在形成的过程受地理条件的影响,矿产的成分并不纯净,开采出来之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散,这些矿产被开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矿产能否被开采关键还是在于对一个矿产的评价,首先是矿产的主成分含量的多少是否纯净,其次是对矿产的伴生物质的评价是否属于有益物质,在对矿产综合评价之后才能确定下一步的计划,同时如果要开采之前做的调查工作,将会帮助开采队伍在后期的开采过程中,将有益部分和无益部分轻易的分辨出来,整个矿产的优缺点也可以轻松地整理出来。 2.5经济合理原则 矿产资源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发展地位都是很多资源无法媲美的。首先开采资源之后的买卖就是一笔不菲

矿产勘查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工业矿体: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具冇经济价值,可被工业部门开发利用的矿体。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预测的4、推断的3、控制的2、探明的1 2.可行性评价:概略研究3、预可行性研究2、可行性研究1 3.经济意义: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 3.经济意义未定的? 储量:是基础储量的一部分。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和控制的,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吋,经过了对采矿、冶金、经济、市场、会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索的研究及论证,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基础储量:是发现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评价具有边际经济意义的资源量,均划入经济的基础储量范畴。基础储量主要用于国家的矿产开发监管、矿产资源统计、规划和政策研究。 资源量:是指发现矿产资源中,除基础储量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不经济的部分和未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以及预测的资源量。 矿业权: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在一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或开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权力。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矿业权市场:因物业权流转、交易所产生和形成的经济关系和行为的总和。 主体:是矿业权交换关系的行为人。客体:就是矿业权本身。 结构:矿业权市场作为矿业权这一特殊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其市场体系的结构模式,按矿业权所有者的不同分为一级(出让)市场和二级(转让)市场。 一级(出让)市场:是指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以批准屮请、招标、拍卖等方式,向申请人授予矿业权的行为。矿业权登记管理机关向申请人、投标人出让矿业权即构成矿业权一级市场。 二级(转让)市场:转让是指矿业权人将矿业权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作价出资、合作、重组改制等方式。矿业权在-?般民事主体之间转移构成矿业权二级市场。 笫二章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成因类型。矿床的工业类型:一般把这些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上起重要作用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 矿床勘查类型的概念:在矿体地质研究和对以往矿床勘查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2021年浅析矿产地质勘查技术 1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主要应用 (1)针对于地壳运动特点进行探究。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我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蓄矿产159种,金属矿产54种,能源矿产8种……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分配不均匀,在东高西低的分布中,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还存在很强的勘查和开发潜能。这样就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地壳运动的规律进行分析,对勘查的的环境进行探究,在提升矿产勘查精确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科学依据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矿时间分配,细致分析矿与地壳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现代化设备等,精确的把握成矿构造与地质特征等内容。 (2)沿着成矿区带找矿。从另外一种层次上看,矿产地质看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成矿地区带的分析进行找矿,并在此基础上,还是能保证矿产勘查的精确性。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区域的断裂构造特点进行探究。 (3)对矿产勘查工作进行合理部署。首先,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合理性规划。对需求目标进行细致分析,锁定更小的勘查区域。从本质上看,地质勘查可以分为中央地质勘查、地方地质勘查、公益地质勘查、商业地质勘查、国内地质勘查、对外开放地质勘查等类型。一般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适度超前,大约提前10d~15d左右,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部署。

2矿产地质工程中常用的勘查技术方法 (1)物探和化探勘查方法。从成矿、矿床类型以及矿床的空间分布探究中,只有对成矿分布进行研究,这样快速的寻找出深部矿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物探技术主要展现到矿产能源、非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的开发上。并且工作原理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包含了重力、磁效应、地震、放射等多种知识。使用物探技术,分析各种测量数据,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与把握。化探技术,主要展现的是水系沉积物测量、原生晕、土壤测量等主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实施勘查工作,就引进了一些高精度的化学分析设备,这样就提升了矿产地质勘查的精细度与灵敏度。其中,深部矿的地质勘查方式上,不仅需要在深度上进行延伸,还需要由浅部向深部进行转变,设置不一样的勘查目标,制度对应的勘查手段与思想。这样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出集成化更强、综合性更高的原位测量技术。例如: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等就属于集中勘查法。 (2)地磁测量勘查方法。此种方式展现了较强的区域性与地域性。可以根据矿产资源的位置,判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并根据磁场的变化,对空间进行规划与测量。其中,海洋磁测主要是针对海洋地磁测量进行勘查,并在在此基础上构建辅助工作,获取海底信息,探究海底性质。接着,陆地磁测应用主要使用的工具是质子旋转磁力仪,并为地质勘查强度提供了数据支持。其中,区域航空磁测主要是针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研究,并使用适当的方式,对断裂以及磁性地层进

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

矿产勘查的基本理论 矿产勘查的特点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各种决策。因此,矿产勘查的核心是预测。预测不同于猜测,其区别就在于预测是有理论指导的。除预测理论外,勘查方法的理论原理也均属于理论基础的范畴。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及技术基础等四个基本方面。 (一)地质基础: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 成矿地质特征是矿产勘查中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矿体地质特征是制约矿产勘查难易程度和精度的基础;致矿地质异常是选择矿产勘查目标和确定勘查范围的基本依据。 (二)数学基础:矿产勘查是一种地球探测活动和地学信息工作。在勘查过程中要与大量数据打交道:要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评价数据。 (1)地质体(包括矿体)的数学特征是定量区分、鉴别、预测地质体(含矿体)的重要依据,也是揭示、圈定地质异常及致矿地质异常的前提和“数字找矿”的基础。 各种地质作用、地质过程和地质现象(包括成矿作用、成矿过程和矿化现象)都具有一定的数量规律性。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就是这种数量规律性的表现。这种类量规律性是进行定量预测、定量评价、圈定地质异常、建立预测模型、进行数字找矿和数学模拟的基础。 地质运动的数量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是各种地质事件的本质的反映,其具体表现则为各种地质产物(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的数学特征。 (2)概率法则地质现象、地质规律、勘查工作的主要制约作用。 ①地质规律只能以一定的概率指示成矿,地质异常也只有在各种成矿因素异常在时空上有效地匹配或耦合时才能有较高控制成矿的概率。 ②勘查工作只能以一定的概率去发现一定规模的矿床。 ③地质观测结果的误差及其随机性。 (三)经济基础 矿产勘查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自始至终受经济因素所制约; 1.矿体的属性特处受工业要求和市场价格的制约; 2.经济合理性是矿床勘查及评价必须遵循的准则; 3.矿床经济评价是矿床勘查必不可少的得要组组成部分。 (四)技术基础 在矿产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新技术的发展总是积极因素。无论是勘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还是解决勘查中的实际问题,都不能不以技术发展的水平为基础。近年来,正是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而导致了矿产勘查理论、方法和实际工作的重大发展。 1.技术水平影响着勘查的深度和广度,也影响着处理数据和分析信息的速度和精度; 2.技术水平对勘查战略、勘查程序和勘查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3.新技术的发展使一些经济因素发生改变,而影响到矿床的勘查评价。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我国固体矿产技术方法不断进步,并在我国地质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固体矿产(solid mineral resource)是指地壳内或地表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固体自然富集物,这种固体自然富集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查明矿产资源的储量。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就是在勘查固体矿产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总称[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勘查对象不断扩宽、科学技术政策支持,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科技人才不断汇集,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作为技术发展自然规律的反映,在推动固体矿产技术方法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正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严峻形势 经过长达50多年的奋斗,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产量不断增长,其产量超过美国,成为固体矿产产量最大生产国之一。然而随着固体矿产资源开发越来愈多,浅部固体矿产和已探明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固体矿产资源产量连续多年呈现负增长局面。固体矿产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50%。目前我国固体矿产矿山经过常年开采,可以供开采的储量和矿石品位急剧下降,固体矿产浅部以及已探明的资源面临枯竭的局面。至2010年,我国多种矿山有300多座已关闭,产量也减少了接近5000万吨,到2020年,只有不到1/5有矿山能够维持生产,固体矿产资源危机日趋严重。造成固体矿产资源危机的原因:首先,矿山的浅部资源枯竭,深部资源勘探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对固体矿产的勘探深度停留在500米以内,而对500米以下深度的勘探尚不清楚;其次,矿山本区资源枯竭,外围资源勘探尚不清晰;再次,已探明矿床资源枯竭,新型矿床资源前景模糊[3]。 2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固体矿产勘查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解决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诸多固体矿产勘查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应用。首先,地球化学测量。随着固体矿产勘查力度不断加强,部分难以识别的矿产逐渐成为矿产普查找矿的目标,在对难以识别的矿产勘查过程中,地球化学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亲睐。其中痕量分析方法在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绩。目前,我国的痕量测试能够达到0.1×10-9[4]。在野外固体矿产勘查过程中,灵活应用痕量测试,构建起固体矿产快速分析和快速追踪方法体系,在

矿产勘查试题

1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2 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3 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4 矿体取样:矿体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 5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二、填空(24×0.5分=12分) 1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有:;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预测基础 2科学找矿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智能找矿 3我国2000年颁布的最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矿产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4举出四个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技术方法:岩石测量法(原生晕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散流法)、水化学测量法(水化学)、生物测量法、气体测量法中的任意四个 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或可行性)研究程度、(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 6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以把矿体取样分为: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术取样、地球物理取样中任4个 三、判断(8分) 1 矿产勘查工作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对) 2 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应圈定范围大一些。(错) 3 趋势外推法是在惯性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对) 4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完全重复出现的规律性。(错)5穿脉是一种无直接地面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错) 6矿体地质特征主要指的是矿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质量特征。(对) 7剥层法是一种可靠程度最高的化学取样方法。(错) 8 对于穿过矿体及其顶板、底板3~5m内的岩矿心采取率底于80%的工程可以认为该工程质量不合格。(对) 四、简答(4×10分=40分,5个任选4个) 1简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10分)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2简述成矿预测工作的一般程序?(10分) 1)明确预测要求 2)全面收集地质资料 3)研究成矿规律和建立矿床成矿模式 4)编制预测图 5)重点工程验证 6)编写报告 3简述成矿规律研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10分)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矿床时间分布规律 矿床空间分布规律 成矿物质来源规律 矿床共生规律 4简述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依据?(10分) 矿床勘探类型是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尤其按矿体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对勘探工作难易程度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矿床类型。 其划分依据主要有: 据主矿体规模 主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构造影响程度 按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主矿体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5简述勘探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的种类及其适用范围?(10分) (1)勘探线勘探工程布置在一组地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所在铅垂勘探剖面内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之为勘探线法 适用于呈两个方向(走向及倾向)延伸,产状较陡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体。(2)勘探网勘探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为勘探网。要求所有的勘探工程主要是垂直的勘探工程,如直钻、浅井等。 正方形勘探网适用于勘探在平面上形状近于等轴状,矿化品位变化也在各方向无明显差别的矿体,如斑岩型矿床、产状极缓或近水平的沉积矿床等。 矩形网适用于平面上沿一个方向延伸较长,另一方向延伸较短的产状平缓的层状、似层状矿体;或矿体某些特征标志沿一个方面变化大、沿另一个方面变化较小的矿体。 菱形网适用于那些矿体规模很大,而沿某一方向变化较小的矿床。 (3)水平勘探勘探工程沿不同标高水平(中段)揭露矿体,以获得一系列不同标高水平的勘探断面的这种勘探工程布置形式叫做水平勘探。 它尤其适用于陡倾斜的矿体,特别是柱状、筒状、管状矿体,采用水平勘探地质效果更好 五、论述题(1×20分=20分,2个任选1个) 1简述岩浆岩控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20分)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3) 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3)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3) 岩浆活动的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3) 岩浆岩与已知矿产的成因关系的判断(3)?岩浆岩被剥蚀程度的研究(3) 总体印象2分 2试述矿床勘探的基本研究内容及要求?(20分) 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3) 勘探并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3) 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3) 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2) 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3) 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2)研究矿区环境地质条件(2)总体印象2分 矿产普查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成矿预测: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矿化信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