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伯恩斯情绪疗法_大卫·伯恩斯

伯恩斯情绪疗法_大卫·伯恩斯

伯恩斯情绪疗法_大卫·伯恩斯
伯恩斯情绪疗法_大卫·伯恩斯

001.和你在乎的人争吵或者打架并没有多大意思,即使和一个你不在乎的人结怨也会吞噬你的快乐,耗尽你的心力。

002.人们都想与他人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但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人与人交往到最后,多会陷入敌对、怨恨、猜疑的境地。

003.两种关于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够和谐相处的对立观点:

①缺失理论:与他人相处不够融洽,是因为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不会)

②动机理论:之所以无法与他人融洽相处,是因为实际上不愿意与他人和谐共处。不愿意主动去接近那些与自己谈不拢的人,与自己合不来的人相处的时候,常常以敌对和冲突的关系作为结束。(不想)

004.不同领域专家对于人际交往中易犯错误的看法:

①缺乏沟通,人缘差:行为主义认为,原因在于人们缺乏沟通,没有掌握沟通的技巧,所以在被别人斥责,而又不得不听的情况下,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②男女有别,惹麻烦:性别主义认为,由于男女本质上的差异造成,男人和女人表达方式的不同:女人通过言语来表达情感,男人则通过言语解决问题;

③不懂付出,少关爱:最重要因素是缺乏自尊。如果不疼爱自己,尊重自己,那么就难去爱别人,因为总是想从别人身上得到爱而不是去付出。从小培养自尊,等到长大之后就会与他人建立起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

④相处久了,毛病多:人际关系怠倦,当与某人相处不融洽的时候,对他的负面看法就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强烈。当和伴侣互相指责对方的次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很难像当初谈恋爱时那样甜蜜相处;

⑤缺乏信任,怕伤害:缺乏信任以及对脆弱的恐惧所致,害怕别人说自己软弱或者愚蠢,所以为保护自己反唇相讥,尽管此时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但愤怒避免了软弱和受挫感,争吵源于对亲密的害怕;

⑥童年阴影,影响大:精神分析认为,人际关系的问题及缺陷都根源于儿童时期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一个人从小在破碎家庭中长大,那么他成年以后也会在潜意识层面上不断重构过去破碎家庭的生活模式。

005.认知理论强调思维方式、态度或者是认知模式决定人的情感反应。他人的行为本身不会让我们生气,归根结底当我们遇到情况时,不是对方的行为导致我们生气,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何看待对方的行为)决定了我们是否生气。

006.当生气的时候,负面的想法就会占据大脑并且根深蒂固,事实上,这些想法存在着许多错误,或者说是认知上的扭曲。10种常见的认知扭曲:

①过于绝对化:看待冲突或者对跟自己合不来的人抱有一种“非白即黑”(绝不存在灰色地带)的绝对观点;

②过分概括化:对于眼前出现的问题,会产生永无止尽的挫折、冲突和挫败感;

③心理过滤:对他人的错误斤斤计较,对他人说过伤害的话或做过伤害的事念念不忘,而忽视甚至过滤掉对方的好品质;

④优点打折:对他人的好品质不屑一顾。如果合不来的人主动示好,会觉得对方是无事献殷勤;

⑤过早下结论:对于没有事实根据的事情过早下结论,表现为:ⅰ自认为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觉得对方极端自私,总是想利用自己;ⅱ觉得即使自己不开口,对方也明白自己在想什么;ⅲ相信两人关系是毫无希望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方总是以卑劣的方式对待自己,觉得与自己合不来的人永远不会改变;

⑥夸大与缩小:将对方的错误无限放大,而把对方的好品质尽量缩小;

⑦情绪推理:根据自己的情绪进行推理,或者认定自己的感觉就是事情的真相。感觉对方像个失败者,然后就下结论对方真是一个失败者;

⑧“必须这样”的观念:表现为:ⅰ“他人应该”,觉得对方不应该那样想那样做,而应按照自己认为的方式去做;ⅱ“自己应该”,觉得自己本不该犯那样的错误或者本不该那样想;

⑨贴标签:给别人贴上糟糕的标签时,会否定对方的全部品质,觉得他一无是处;

⑩责备:不去弄清问题的原因所在,而是追究责任。表现为:ⅰ责备他人,将错误归因于他人,自己则置身事外,将“这都怪你”作为惯用语;ⅱ把出现的问题往自己身上揽,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会觉得十分内疚,觉得自己很没用,将“都是我的错”作为口头禅。007.一种观点认为生气和人际关系的冲突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理欺骗。当和某人对着干的时候,大脑会告诉自己,事情其实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然而,会发现自己在自欺欺人,那些扭曲的想法往往会成为自我实现的语言,因而扭曲的观点会在头脑里扎下根来。

008.认知情绪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就是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学会以一种积极的、切合实际的方式考虑他人的想法,就很容易解决人际关系的冲突并建立起有价值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使人愤怒并引发冲突的思维模式并不那么容易改变,这是由于人对于这些扭曲的想法的依赖。当我们鄙视某些讨厌的人时,心里就会觉得舒坦,这种思维模式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他人的想法是扭曲的。009.对于不良关系有三种选择:放弃这段关系,改善这段关系,维持现状,选择第三者是最普遍的情况。(要么滚,要么狠,要么忍)

010.拒绝改变与性别无关,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抗议说:“为什么非要我改变不可,这都是他(她)的错”。

011.Don Baucom:“当今世纪上没有哪一种婚姻治疗方式是真正有效的”。纠正那些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缺陷,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满意良好的人际关系。

012.多数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有强烈追求亲密感,并且本能地渴望与他人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几乎所有专家都支持这样的看法,即人们渴望接近彼此,但是却不知该如何去做。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想要争吵,也不想伤害对方,只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更好的方式对待彼此。

013.如果人性善是正确的话,那么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就有易如反掌了。只要以更积极的态度看待人际关系并使用更为有效的沟通技巧,就不会发生争吵,也就能更好地建立亲密良好的人际关系了;如果人性恶的观点成立,那么人际关系产生问题就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沟通,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想去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那些合不来的人打交道时,我们选择用敌对冲突的方式应对他们,这样做比起主动去接近他们来得更开心得意。014.我们常常不愿接近那些合不来的人,也从没想过要和那些讨厌的人亲密接触,倒是打心底里想让他承认自己有多么自私虚伪,能让自己有一点满足感。

015.背离爱的十二种动机:

权利和控制;

报复心,对于伤害过或得罪过我们的人,报复欲会压倒与其建立友好亲密关系的念头,但是并不觉得报复欲有多邪恶,因为我们认定自己有权利去报复对方;

公正和公平;

自恋,常自以为是并且只沉溺于自己的野心当中,具有非常强大的自我意识,自视高人一等并把别人当作自己任意摆布的对象,是典型的受到一点点的批评就会大发雷霆的人,更想利用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去亲近别人。自恋的人会由于沉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而

影响与他人的关系;

傲慢与羞愧,亲密不仅需要谦让,而且需要在人际关系中愿意检讨自己的错误,因为羞于检讨自己的错误,尤其是当我们在乎的人批评我们的时候,并且我们也意识到这种批评是正确的时候,就使我们不愿意听到任何批评的话,也不会去承认对方批评得有道理,而是马上就变脸防范起来;

替罪羊,给群体中某些人贴上标签,能使人们自我感觉良好;

事实,与别人吵架时挥舞着“事实”的大棒;

责备他人,思维定势让自己有一种自我道德优越感,并且摆脱在人际关系问题中自己承担的责任,从而避免内疚;

自我怜悯,责任他人时,会把自己看成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把别人当坏人看待,虽然很痛苦,但是很上瘾;

愤怒和怨恨,愤怒本身并没有错,也不是坏事,而且偶尔愤怒还有益身心健康,尤其是以一种积极的、有建设性的方式去控制它的时候。若控制不当,会转变成长期的愤恨和不满,形成消极的人生观。愤怒让人感觉强大并且自命不凡;

竞争,当和某人闹矛盾时,会倾尽全力证明自己是赢家,因为赢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每个人都想赢,赢的欲望却挑起了斗争,因为对方同样也想赢;

不为人知的动机,或许更希望和伴侣保持一定的距离,想从伴侣身上得到其他东西而不是亲密和爱。婚姻很糟糕时,会觉得婚外情是合情合理的。

016.之所以会争吵是因为斗争能使我们从中获益,于是解决任何冲突的途径也会在最终回到个人选择上。

017.良好沟通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必须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②必须专心地倾听对方说话;

③尊重伴侣,即使感到生气或是沮丧,也要以尊重的态度和伴侣一起分享这种情绪,而绝不是贬低甚至是辱骂对方。

糟糕的沟通方式正好相反:不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把它们隐藏起来,或是通过挑衅的行为表现出来;不倾听伴侣说话,而是与对方争吵辩解并认定他是错的;不表现出自己的关心和尊重,而是选择斗争并试图把对方打到。

018.多数案例中,敌对和冲突主要不是因为人们缺乏沟通技巧,而是由于强烈的动机因素所造成的,即不想去好好沟通。

019.认知人际关系疗法:

①我们不断抱怨人际关系出现矛盾,但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引起并维持这个矛盾的,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受害者并且自我安慰——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

②我们拒绝承担自己在矛盾中的责任,因为自我检讨是件痛苦糟糕的事,也正因为我们不知不觉地从抱怨这个矛盾中获得了满足,所以为了暗中把自己做的坏事隐藏起来,会在表面上装出一副很无辜的样子;

③如果愿意停止责骂对方而集中精力改变自己,就比自己想象中更有能力改善糟糕的人际关系,而且改善关系的过程比想象中的还要快,但是必须下一番功夫才能在顷刻间甩掉多年的痛苦和疑虑。

020.人际关系所处状况:

①非常和谐;

②有矛盾但不需要专业帮助;

③有矛盾而且需要专业帮助。

021.人际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本质上的“好”与“坏”。由于任何人际关系的质量完全是个人的、主观的,因此只能判断出人际关系是否满足需要。是否愿意做出更多事情改善人际关系,也完全取决于目标和期望。

022.大多数问题婚姻里,夫妻双方对婚姻的评价会相差甚远,因为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然而在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评价婚姻的方式则如出一辙,因为他们在情感上需要互相维系着对方。

023.人际关系不是通过想象而好转的,也不是等着对方去改变,因为人际关系的命运最终将取决于自己。

024.处于人际关系矛盾中的人们都不愿意改变目前的关系,因为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以保持现状的方式拖延时间。

025.改善人际关系需要面对:

①等待别人改变(等待一个人改变在本质上和保持现状是一样的);

②试着改变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别人不但不会妥协而且会拒绝改变,这就是人的本性,越是想改变他,就越会迫使其一成不变,相当于保持现状);

③集中精力改变自己(需要勇气,还会伴随着痛苦经历)。

026.责备他人是出于一种自我防御的观念,经常责任他人的人会将“我们关系除了问题都是我爱人的错”挂在口头上。

责备他人的好处:

认为自己很真诚,对方则是不折不扣的笨蛋,“事实”永远站在自己这边;可以鄙视对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对关系出现的矛盾不用内疚或不必审视自己的责任;可以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自怨自艾;不用改变自己;可以报复对方,反正他都是活该;可以愤怒;不必内疚或羞愧;可以到处说对方一无是处,从而从朋友那里获得同情。

责备他人的坏处:

感到苦恼气愤,因为事情不起任何变化;对方感觉受到批评,并坚持认为这是你的错;矛盾使人泄气、筋疲力尽;没办法和别人靠近;在精神或情感上没有任何成长;他人对你的抱怨感到厌烦;体会不到愉悦感和亲密感,在矛盾中陷入绝望。

责备他人是最重要的思维定势,当关系出现出现问题时,责备其他人的人自己会感到愤怒、沮丧、痛苦、对人际关系极其不满,甚至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过得更加痛苦不堪。与之相反,那些在关系矛盾中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或者对爱人的快乐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则不仅在早期测试阶段表明自己与爱人的关系更美满和谐,而且其积极情绪也在与日俱增。027.如果想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审视自己在矛盾中的责任,并全心致力于改变自己,要是想等待别人去承担责任就只会把自己牢牢困住。

028.引起冲突的观念:

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伴侣在关系中的角色:

顺从:

①取悦他人,想法设法地取悦对方,尽管这样做很痛苦;

②冲突恐惧/愤怒恐惧,相爱的人不应该吵架,愤怒是危险的;

③自我感觉良好,对方不能忍受任何批评和分歧,否则就会崩溃;

④自责,关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一个人造成的。

支配:

①权利,对方必须按照我想要的方式对待我,对方的工作就是要取悦我;

②公正/公平,如果对方达不到我的期望,我就有权利发火并惩罚之;

③事实,我是对的,对方是错的,最好承认这一点;

④责备他人,所有问题都是对方一个人造成的。

如何评价自尊:

依赖:

①对爱成瘾,没有对方的爱,就快乐不起来;

②担心自己被拒绝,如果被拒绝,就意味着一无是处,一个人也快乐不起来;

③对赞美成瘾,需要赞美来肯定自己,得到赞美,才感到快乐;

④内心解码,如果真的爱我,就知道我想要什么,即使我不说,也知道心里想什么。

独立:

①对成就成瘾,自尊取决于成就、智慧或收入;

②完美主义,永远都不能失败或者犯错,一旦失败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③自我完美主义,不能爱一个或者接受一个有缺陷、脆弱的我;

④暴露恐惧,不能告诉心里面想什么,必须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

029.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男性还是女性,贫穷还是富有,这些对婚姻关系的影响都不大,教育背景也不是很重要,这些变量对于受试者的幸福和抑郁程度,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和矛盾产生都没有任何影响,子女的存在和数量以及相处的时间长短也并不太重要。夫妻双方的观念并不能影响婚姻是否幸福,但是夫妻双方的感受却依赖于其各自的观念,而不受对方观念的影响。

030.自责不是责备爱人的良方解药,自责会导致内疚、焦虑、抑郁和放弃,不能换来他人的爱,也不能解决与他人的关系矛盾。不含半点自责的个人责任感此时获得亲密感的思维方式。自责是意志消沉,甚至会将自己击垮;责备他人则会让与合不来的人陷入永无止境的斗争中,这两种情况都会让负面的想法充满认知扭曲的观点,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当责备自己的时候,扭曲的观点只是针对与自己而不是针对于其他人。

031.人际关系日志:

①对方说的话;

②自己说的话;

③良好的沟通方式Vs糟糕的沟通方式;

④结果;

⑤相反的回答。

032.良好沟通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①富有共情的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倾听和观察世界,并在对方的话语中发现部分事实。虽然批评的话听上去很不公平或是与自己的观点大相径庭,但还要承认对方的观点和情绪。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倾听,尤其是当人们不开心的时候,他们才不会理会他人的想法和情绪或从他人的话语中发现事实,人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强调对方是错的;

②充满自信的自我表达,用“我觉得……”的句式可以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使自己巧妙地和别人分享情感,避免让对方出现受轻视、受伤或受挫的感觉。有时会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或将它们溢于言表,而不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③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尊重对方就是,尽管可能会感到郁闷和愤怒,但是仍然会用和善、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糟糕的沟通方式:既没有用心倾听对方,也不坦率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对他人漠不关心或者不尊重对方。

033.沟通的错误:

事实,坚持说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责备,认为出问题都是对方的错;

辩解,与对方争辩,并且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

殉道者,认为自己是受迫害的无辜受害者;

贬损,用尖酸刻薄的话语让他人难堪或羞愧;

贴标签,用“混蛋”、“废物”甚至更狠毒的字眼称呼别人;

讽刺挖苦,态度、言语、语调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瞧不起别人;

反击,用批评回应批评;

替罪羔羊,认为对方低等或是有毛病;

转移,转移话题或者重提旧怨;

自责,装作一塌糊涂以便让别人不好批评;

绝望,声称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却依然没有效果;

强求,抱怨别人应该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做事;

否认,否认自己要为矛盾负责任,或者在却是这样做之后,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不开心;

恩惠,不会倾听对方说的话,而是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提供帮助;

问题解决,虽然会想方设法解决困扰对方的问题,但是又不会顾忌对方的感受;

被动攻击,一言不发,撅起嘴或者大力甩门;

内心解码,希望即使自己不开口,对方也能知道自己的感受。

034.无法改变别人,也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但是可以学会改变自己。是自己引发了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的矛盾。盯着别人的错误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因为越是想责备或者改变别人,对方就会越不服输并且反抗。事实上,在和别人交往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对方,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了解自己的毛病,并知道自己所的话或行为能带给他人(与自己合不来的人)怎样的影响后,就需要改变对待他人的方式,因为在自己改变的同时,别人也在改变。

035.当我们和爱的人关系紧张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去接受他们话语中的事实,又或者审视自己在矛盾中的责任实在太痛苦了,自我审视需要勇气。对自己问:

①我的话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

②听到我的回答,对方心里会怎么想?

③对方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④接下来对方会如何说或如何做?

⑤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036.许多人通过转移话题或者迅速潦草完事的方式避免冲突,这种思维定势是冲突恐惧症或愤怒恐惧症。在潜意识中,如果和在乎的人争吵或者向对方表达了负面情绪,就会担心事情变得糟糕;也可能会认为自己本质上是善良的,所以总是把自己的愤怒隐藏起来,假装它们根本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回避冲突,那些好斗的人总是迫不及待地防备别人。他们渴望胜利,负面情绪会愈演愈烈。

037.年轻心理治疗师常犯的错误,没有带着同理心或者同情心去回应来访者,极力争辩,想要证明对方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辩解只证明了一件事:来访者是正确的。只有当咨询师承认自己的确太年轻的时候,才是真诚地关心来访者的想法。也向来访者证明了实际上自己并不稚嫩,因为倾听他的话并认同了他的感受,才是他想要听到的回答。

038.有效沟通的五个技巧:

①解除敌意,从别人的话中找到事实的那一部分,即使他的话听起来完全不合理、不公平;

②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他人的眼睛来看待事物。包括:ⅰ对他人想法的

共情能力,想法共情,用自己的话转述对方说的话;ⅱ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情绪共情,根据对方说的话,认同他的心理感受;

③询问,用温和、询问的语气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④“我觉得……”的表述;

⑤抚慰的技巧:即使对他人怒火朝天,也要表现出一种尊重的态度,并说一些安抚的话。039.当意欲消除别人的敌意时,就意味着自己同意别人的批评是正确的。在人们不开心时,总是想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感受,这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亲密提供了可能性。其实并不存在“正确”的答案或者回应方式,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言语和表达。

040.羞耻心是影响亲密感最大的阻碍之一。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者承认在别人眼里自己的不足,都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尤其是在自己所在乎的人批评自己时,会更加难过,甚至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一旦害怕承认对方话语中的事实,其负面情绪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对自己的打击也会越来越厉害。反之,如果同意对方是对的,并且承认其话语中的事实,那么就相当于与其站在同一条船上。

041.当别人批评自己时,需要提醒自己:他只是在尽力告诉我一些重要的事情而已,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的。我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他的话,这样就可以尽量理解他要表达的事实,而不是认为他的话很不合理很不公平。必须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确实是对的,而且必须以友善的态度接纳这个批评,并表现出仁慈和尊重。任何的批评都会包含许多事实,如果看不到别人话中的事实,或者因伤心和愤怒而不去承认事实的话,解除敌意的技巧就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042.有效解除敌意的步骤:

①把模糊宽泛、毫无意义的批评转化为具体的事例;

②不必认同各种批评的字面意思,要认同的是对方话中的精神要领,而且要保证自己的回应不会给对方带来伤害,并向对方表示尊重。

043.共情能力:

①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

②能够理解他人的内心情绪与感受,“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

③用关心和尊重的态度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使他人不会感到羞愧或受奚落。044.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意味着要重复对方说的话,这样对方才能知道了解了他的话,这就需要注意别人说的话,只有这样做才能准确地归纳对方说话的大意。如果准确地复述别人说的话,别人就知道你一直在听他说话,并且“明白”了他的意思。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可以缓解双方紧张的气氛,尤其是当用尊重的口气和对方说话的时候。而且,在倾听了别人说的话并大声重复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拖延时间想清楚接下来自己要说的话。

掌握对他人想法的共情能力,意味着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说的话和感受上,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这是一种“以他人为中心”的沟通技巧,而不是经常摆脱不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045.用尊重的语气复述对方说的话,不必要同意对方说的对不对,更没有必要去辩解或是强调对方是错的,诚心诚意的态度非常重要。当对他人具有共情的时候,灵活好奇的头脑加上谦和同情的心灵会让人际关系获得成功。

046.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当别人意识到你在乎他的情绪和感受时,他就不会变得那么防御或是将情绪溢于言表,他也会因此变得接纳你,并愿意倾听你的感受。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意味着当对方对你倾诉的时候,你能接纳对方的感受。可以这样说,“刚才听你那样说,我可以想象到你此刻的心情是多么地……,我理解的对吗?”用问句结尾,就能给对方一个机会纠正理解存在错误的地方,然后对方也会向你诉说他更多的感受。当采用询问的方

式的时候,需要询问别人是否理解了对方的意思或者问对方是否可以多谈谈他的想法感受。047.当运用“对他人情绪的共情能力”时,选择的情绪词汇要合乎当时的情境,在商业的情境中要选择恰当的情绪词汇。

048.运用“对他人的想法和情绪的共情能力”技巧时,目的不是“帮助”对方或是帮他解决什么问题,要做的只是真诚地了解对方的感受,因为对方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真正想要的并且需要的其实是一丁点儿的理解而已。纯粹去接纳和同情别人并非易事,只有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打消自己的念头并忘掉自我,才能专注于别人的想法、感受和价值观。还得带着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别人。

049.共情能力是“零技巧”,因为共情不是让你把自己的想法、需要和感受摆出来,而是将自己清空,等待别人来向你表达情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没有给予对方什么,是一个清空的零,但你给予对方的却是无价之宝。

050.大多数人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话,而且还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这种反应方式注定会失败,因为对方会因没有被倾听而不想继续与你说下去。051.在使用询问技巧时,需要彬彬有礼地带着试探意味的问句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情绪,目的是让对方像翻开一本书那样敞开心扉,而不是让他闭口不谈或者结束谈话。询问别人意味着对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真正感兴趣,也是给对方一个告诉你其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对于对方如何看待事物以及当时的感受如何都能表现出一幅好奇、求知欲很浓厚的样子,也能让对方知道你是否明白了他所表达的意思,或者你的意见是否和他要表达的意思一致。

052.以友好的而非质疑的态度询问对方,询问无疑是最见效的沟通技巧,询问的技巧:

①询问对方的想法和感受;

②询问别人你对他的想法和感受的理解是否正确;

③使用开放式的问句让对方告诉你更多的信息;

④使用开放式的问句集思广益,通过相互启发解决问题。

053.使用询问技巧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告诉那个不开心的人自己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人们通常只是需要一个宣泄情感的机会,如果跳过了这个阶段,直接帮对方出主意解决问题,对方就会变得很气恼,因为这种不成熟的问题解决方式阻碍了对方表达情绪的机会。这样做也会显得自己高高在上,对方则处于低一等的位置,好像他有了麻烦而你是帮他解决问题的专家一样。

054.娴熟的倾听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表露,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听上去显得自然和真实。然而,不能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质问别人或者指望自我表露可以带来什么好处。当使用了“我觉得……”这样的表达时,实际上使用清晰明了的情绪词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典型的“你……”的陈述的例子,带有责怪的语气,会让别人对你产生防备。相反地,如果用“我觉得……”的陈述,则只是向别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已。表达感受的方式要随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商务场合中,要使用低调且专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055.不管别人多么爱你,他也不清楚你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虽然直接使用“我觉得……”的表述少了一点浪漫气氛,但却比等待别人来读懂你更有效。

056.抚慰意味着不管有多么不开心,都需要对他人表达积极的感受,也意味着不能把别人拒之门外或者期望对方回报对等的爱。在使用抚慰技巧时,不必表现得虚情假意或者过于甜言蜜语,也没有必要否认或者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057.马丁·布贝尔将人际关系分为两种类型:

①“我-它”关系,将他人视为某种可以被操纵的东西,甚至把对方当作敌人,目的是打击他、战胜他并且利用他。一夜情,竞争就是“我-它”关系的典型例子,并且很容易让人们深陷其中。“我-它”的思维定势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感觉这种关系很公正合理。当我们

瞧不起别人,以粗鄙的方式对待别人时,就会自我安慰。

②“我-你”关系,尊重他人的自尊。尽管在双方都感到受挫并且彼此都很抓狂的情况下,任然表现出想与对方建立更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我-它”和“我-你”这两种思维定式都能起到自我实现预言的作用。如果瞧不起别人,以恶毒的方式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同样也会反击,并以你期望的样子表示愤懑和敌意。相反地,如果用和善且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那么他们也会比想象中更变通,并对你的观点和感受做出积极的回应。然而,“我-你”的关系并不为大众所接受。

058.有效的沟通如果除掉抚慰技巧就不能奏效,反之,如果在热战中向对方表示真正的尊重,就会事半功倍。与其说抚慰是一种沟通技巧,倒不如说是一种处世之道,抚慰其实是一种与他人沟通的理念和态度。

059.每个人都强烈渴望被欣赏、被尊重,如果友善待人,就永远不要用恶意的言论伤害或者羞辱别人,你也会因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会指责你。如果不得以要批评某人,那么必须表达出善意或者尊重的态度,只有这样,对方才不会觉得被冒犯,反驳你的意见或是把你当傻瓜看待。抚慰技巧能让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因此对方也更愿意听你说话。

060.应对总是抱怨的人:发牢骚的人通常并不是真的想要获得建议、帮助或者打气的话,并非想要别人帮助解决他所抱怨的问题,往往只是需要倾听而已。想让人理解他说的话,让人接受他的情绪,并且让人同意他某些方面的抱怨是事实,更想知道别人是不是真正关心他。他们一直想要的是被倾听以及被在乎的感觉。

061.与自命不凡的人打交道:自命不凡的人很难与他人相处,因为自命不凡的人总是表现出一副要求苛刻、容易受伤、以自我为中心以及不友善的样子,喜欢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具有这种人格特质常备称为自恋者。

性格表现:

①强烈渴望被别人恭维;

②自视高人一等;

③极其容易受伤,绝不能忍受半点批评、背叛或者不敬;

④要求极其苛刻,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

⑤通常魅力超凡,极富吸引力,而且知道怎样引诱别人上钩。

自恋者对抚慰完全没有免疫力,因为他们强烈渴望被别人奉承,所以他们会乖乖受控。要试图扮演他的盟友而不是他的敌人的角色。与其对自恋者满怀期望并幻想从他们身上获得什么,不如把时间精力花在那些能够给想要的东西的人们身上。

062.与懒惰、顽固的人相处:如果我们愿意面对自己在矛盾中的角色并愿意改变自己的话,就有机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审视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给对方的情绪火上浇油。越是想改变对方,情况就越糟糕。缺乏情感的交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两人缺乏亲密感。

063.与控制狂相处:当觉得和某人合不来时,这种冲突其实是一种幻觉,之所以会不开心,是因为没有觉察到两人都在经历着同样的感受,渴求同样的事情。强迫自己表达出来的情绪,实际上制造了一场斗争而不是一番对话。很容易陷入自己制造的标签中,当认定对方是一个控制狂的时候,就会陷入于这个人的斗争中,同样也会开始变得想控制别人,最终关系将以两人的斗争结束,没有人会赢。不赞同保持责怪、打击、要求或固执己见的态度,必须认真倾听,并以友善的态度分享情绪,同时还要表示真挚的关系和尊重,这样才能建立信任以及同心协力的人际关系。

064.与爱嫉妒的人相处:有时为了避免自己伤心和失望就会对他人产生戒备心以迅速地保护自己。别人的冷酷回绝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靠近的最佳机会,这需要我们肯定对方的情绪,

鼓励其敞开心扉,知道我们是爱他的。还必须以尊重的态度表露自己的情绪与其分享。我们对我们与对方关系的猜测和信念会直接影响我们关系的发展:如果暗示对方自己是敌人,就会随时陷入争吵中;如果认为矛盾实际上是一个让自己与对方亲近和理解的机会,那么敌人也会变成盟友。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人际关系的情境,只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居然拥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而已。

065.应付指责:试图证明别人“错怪”了自己犹如在逆境中求生一般,尤其在其很不开心的时候或者对方一直对你怀有负面的情绪的情况下则更是如此。同时,对方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除非你同意对方对你的指责。关键技巧是解除敌意,如果承认对方的指责是对的,那么指责就不足为信了,因为我们的话听上去如此谦卑、极为悔意、极其友善。

066.有效沟通之前需要了解的内容:

①掌握有效沟通的五个技巧,并且在通过理性分析后认同这些方法是有效的;

②保持谦恭的态度,一直抱怨的矛盾其实自己也有一部分责任;

③必须具有与他人建立更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强烈意愿,如果不想与合不来的人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任何沟通技巧都没用;

④需要耐心、坚持和练习。

067.亲密关系练习:让不是和自己闹矛盾的人做搭档,扮演与自己闹矛盾的那个人,这个搭档用你对手平常对待你的方式打击你,然后你把你写的日记关系日志给你的搭档看。整个练习过程中,任务就是运用有效沟通的五个技巧,尽可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在对搭档的打击做出反应之后,就立刻停止角色扮演,不要继续反复争辩。对方每打击你一次,就相应的回应一次,一个批评只对应一个反应。

068.当作为说话者时,任务就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能喋喋不休的说下去,没有必要用太强势或者尖酸的方式说话,可以用有力、清楚、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必要朝对方大吼大叫、夸大事实甚至要把对方打倒。

069.当作为倾听者时,必须静静地坐着,以尊重的态度倾听,不能打断对方的话。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表现出接纳的态度。千万不要摆出愁眉苦脸的样子或者使用消极的肢体语言,也不要带着评价或者防备的目光看对方,更不要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或者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因为这些肢体语言都表示敌对的意味。此外,眼睛也不要一直盯着天花板或者把头摇来摇去,这意味着不耐烦。任务不是同意或者反对对方说的话,而是尽力理解对方的话,然后再问问自己,搭档感受如何。

070.“解除敌意”常见错误,当解除对方带有敌意的批评时,要从对方的话中发现属实可信的地方,即使这个批评听上去让你觉得愤怒或者不公平。

①不能从别人的话中发现属实可信的地方;

②以傲慢的态度同意对方;

③没有真正弄明白对方的意思,只是在表面上同意对方;

④对别人说“是的,不过……”,为自己辩解。

071.“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共情”常见错误,要复述别人的话,根据对方说的话以接纳其情绪:

①以刻板或轻蔑的方式使用“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共情”技巧;

②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说过的话,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

③找不着北,因为过于专注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而不能很好地复述对方之前说的话,尤其当对方不开心或者挑剔的时候;

④对冲突和情绪的恐惧,没有使用情绪词汇接纳对方的感受。愤怒时最容易被忽略的情绪;

⑤指责别人而不是承认对方的感受,带着批判的意味或充满敌意地接纳别人的情绪。这样说实际上会强迫对方否认自己的愤怒,因为评论有轻蔑和指责的意思;

⑥肯定地告诉对方他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多种可能性。对方的感受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或者对方很排斥让你来告诉他的感受。

072.使用询问常见的错误,询问的目的实际上是借助温和、试探的问题让人们变得更加坦诚,邀请对方告诉自己更多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①帮忙解决问题,别人需要的是倾听并且理解他们的感受;

②以机械公式化的方式询问;

③以挖苦或者敌对的方式询问;

④道歉,是一种叫对方住口的隐晦方式,因为你并不想倾听别人是多么地难过和愤怒。073.使用“我觉得……”表述的常见错误:

①指责别人而不是分享着急的情感;

②为了吸引别人注意,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

③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

④表露恐惧,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很脆弱,所以选择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不愿意敞开心扉,以避免别人说自己愚蠢或者瞧不起自己。

074.抚慰技巧常见的错误:

①对别人太多恭维,太露骨地吹捧别人,会给对方留下绝望或者自卑的印象;如果恭维夸大其词,把对方捧上天,别人就会对你的恭维大打折扣,会觉得太虚假,甚至认为你的恭维只是出于想操纵他的目的;

②隐藏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是诚心诚意地恭维别人,那么使用抚慰技巧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会让人觉得不诚恳且空洞;

③以肤浅或虚假的方式赞美别人,为了避免冲突以及愤怒的情绪。

075.常见的两种思维定势:喜欢帮助别人的嗜好以及解决问题的嗜好,都会影响有效的倾听。因为人们通常认为帮助别人以及解决问题是件好事,想方设法去帮助在乎的人并试图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但有时这往往会无济于事。

如果想真正让处于压力中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就必须改变这种强迫性质的“帮助”模式。改变需要训练和实践,这个过程中需要打消头脑中不得不去帮助别人的念头。因为对方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就暂时不要想着去解决问题。

停止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要停止倾听、停止分享感受或是停止支持搭档。需要在停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倾听并接受对方的感受,同时也要与其分享自己的感受。

076.“愤怒恐惧”和“冲突恐惧”的思维定势,意味着当和某人合不来时,常会抱有鸵鸟把头埋进沙堆里就可以看不到困难的心理逃避现实,并指望负面的情绪会自动消失。接纳对方的愤怒情绪,对方就不会觉得自己被评价,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接下来让其敞开心扉就容易得多。一旦他觉得在倾听他说话,他就不会那么动怒了。

077.越是刻意隐藏或是压抑愤怒,愤怒的能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负面情绪其实很正常,因为不管怎么努力,也不能指望它会消失,而且隐藏或压抑的这些负面情绪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唯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种方式表达情绪:

①主动攻击,可以采取威胁、身体暴力、破口大骂、或者争辩“事实”的方式攻击别人,攻击别人的时候会让你产生快感,一旦有这股冲动,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②被动攻击,可以面带无辜的表情,以讽刺挖苦的形式间接地表达愤怒,也可以假装友好地对待某人,却在背后攻击他,还可以以沉默藐视他;

③分享愤怒,在保护对方自尊和尊严的前提下,以尊敬的态度坦诚自己的负面情绪。

有时候,尽管巧妙地表达了愤怒,对方还是会对你产生防备心理,面露愠色,需要尽快打住话题,并转移解除敌意的技巧,对他人想法和情绪的共情能力以及询问的技巧去倾听对方想要说什么。当对方表现得轻松、接纳的时候,再试着用得体的方式去表达情绪。078.道歉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大多数情况下会妨碍有效倾听,因为,当一个人情绪失控朝你发火时,如果听完他所有的抱怨后说一句“对不起”,并希望问题会因此而自行解决,那就错了。道歉其实只是封住了别人抱怨的嘴巴,因为你不想听对方说自己有多么伤心、生气。

道歉并不是要堵住对方的嘴,而是向对方表示出谦卑、友好、懊悔的态度,鼓励对方谈更多的内心感受。道歉的话必须是发自肺腑的,否则例行公事般程序化的语言一点用都没有。079.被动的顺从,是想获得对方的爱就需要自己不断地付出的想法。其个体认为,必须让自己的伴侣开心,即便是牺牲自己的需要、感受,或是让自己沉溺于痛苦中也在所不惜,自己的自尊是建立在自己的才智和成就上的,而从来没有体会到亲密关系是获得支持或快乐的源泉。

080.建立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更自信一些,并坚持自己的立场。也要警惕不要走向另一个相反的极端:用苛刻或者咄咄逼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责备伴侣在人际关系中所负的责任。这样的改变只会使对方疏远自己。

081.良好人际沟通的三个成分:

①同理性,你的需要和情感很重要;

②自信心,我的需要和情感也很重要;

③尊重,我们都应该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尊重。

082.情绪并没有孰对孰错之分,但是如果想让事情变得对自己有利或者想接近爱的人,就要暂时忽略自己想说的事实,并试着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

083.当和某人谈不拢的时候,和对方的关系就会变得很紧张,但是双方通常都会忽视这种紧张的气氛,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旦改变关注点,就会指着矛盾点,用一种友好的方式把矛盾带到意识水平,就可以和别人一起讨论这个矛盾是否真的存在,而不是争吵谁对谁错的问题。

084.当争执的双方都不愿意敞开心扉,也不想倾听彼此时,改变关注点的技巧尤为奏效。当改变关注点时,会发现两个人都看到窘困或受挫,两人的关系很紧张,必须停止争吵或相互指责,并说出彼此的感受。如果用尊重友好的态度去表达,对方就不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批评或轻视,改善双方的关系也会容易得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找出孰对孰错,而是要以友好的方式把问题摆出来谈,这样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什么羞辱惭愧的事情。

085.当对某人感到厌烦的时候,肯定会站在挑剔的立场,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对方。给对方贴上自私、懒惰、小气的标签,这些标签会破坏双方的关系并且起着自我实现的预言的作用。一旦使用积极重构法,就会站在宽容的立场,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的动机和行为。086.积极重构法可以看作是解除敌意策略以及抚慰技巧的综合体,在积极重构法中,把冲突当成是件好事,没人会因此而感到羞愧或是担心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恰恰是由于冲突的存在,最后的关系才会越拉越近。关注到事情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对彼此的误解也会向积极的方向改善。与其说积极重构法是一门沟通技术,倒不如说他是对待冲突的一种态度,把冲突看作是一个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建立更为深厚、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契机。积极重构法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暂且把自我搁在一旁,站在宽容的立场、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别人无理挑衅的行为就变得容易得多。

087.当我们身处痛苦的处境或挑衅的情境时,用一种更积极的态度与对方沟通,而不是自怨自艾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制于强大对手而无力还击的绝望的受害者。积极友好的态度具有传染性,好的态度对他人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088.使用多项选择共情技巧时,可以通过向对方提出多种可能性以及询问对方哪一种可能性是对的了解对方的感受。对方不愿意和你说话,通常情况下是因为他确信和你谈心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责怪对方不开口,可是一旦这样想,就无法解决任何问题。089.使用多选式共情技巧时,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试着接触对方的敌意,接纳对方不愿意和你说话是有完全充分的理由的这个事实,似非而是的结果就是当他听到你这样的话时,他会马上开诚布公和你分享自己的心事。态度和说话的语气和说话的内容一样重要,如果带着尊重和好奇心,对方就会愿意和你说话了。

090.如果尽力做,对方还是不愿意和你说话,不要去强迫、指责或要求对方,而是保持关切、尊重、耐心和关心的态度,让对方知道你在乎他并且希望等到时机恰到好处的时候能和他好好谈谈。还必须让对方知道过段时间会再次了解他是否有心情和你倾诉,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两人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而且还能在不久的将来拉近分享情感的联系。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答: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答: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贝克认为,认知治疗的改变是从检验当事人的信念上达成的,而不是由哲学式的辩论或治疗师的说服完成的。当事人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并加以应用,诸如检查那些证明或接触自己诠释的证据,寻求不同的解释或行动方向,行为依据比较恰当的思考。认知治疗强调的是由当事人自己对事件得到新的意义,而不是由治疗师给予代替性的信念。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提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让当事人明白:心理障碍来源于自己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紊乱。贝克强调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合作关系,这种立论认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self-help)这一概念提供动力。因为人的内在沟通是可以由内省得到的;内在的沟通具有高度的个人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当事人自己推论出来的,不是由治疗师分析出来的。这种治疗关系将来访者放到了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上。 贝克的认知治疗接受了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的认知中介。情绪障碍与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但由于人们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认知方式及评价模式。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并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精确地反映事物,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因此,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揭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病人的转变或重建必须经过当事人自身才能起作用。贝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后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所谓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是指与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突现于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想法。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经验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深层的从童年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滤过、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

心理咨询阅读书目推荐

《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切丝(意) 《怎么爱你也不够》作者池莉 推荐咨询师阅读书目 一、认知行为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认知治疗技术:从业者指南》 《学习认知行为治疗图解指南》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第三版)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又译好心情)--伯恩斯 《好心情手册》--伯恩斯 《理智胜过情感》--格林伯格 《接受与实现疗法:理论与实务》 《辩证行为疗法》 《辩证行为疗法与情绪调整》 《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手册》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正念与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第三浪潮》 二、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格式塔 《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 《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 《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实践》 《爱与意志》--罗洛?梅 《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 《存在心理学:一种整合的临床观》--罗洛?梅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亚龙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欧文.亚龙 《日益亲近: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心灵对话》--欧文.亚龙《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欧文.亚龙 《完形治疗:观点与应用》 《格式塔咨询与治疗技术》 三、后现代 《焦点解决治疗:理论、研究与实践》 《焦点解决模式:理论和应用》 《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儿童与青少年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的应用》 《用故事打开心扉隐喻治疗案例示范》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儿童叙事治疗》 《叙事治疗入门》

《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 四、精神分析 (1)经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入门》 《精神分析治疗指南》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梦的解析》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动力学策略》 (2)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 《客体关系治疗——关系的运用》 《心理治疗入门》(整合自体心理学的实践)--巴史克《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 《自体的重建》 《言语与象征》 《移情与投射》 《病人与精神分析师》 《重寻客体与重建自体-在精神分析中找到自己》(3)短程动力治疗 《短程动力治疗》 《10倍速療法-短期心理治療實戰錄》--巴史克(4)其它 《荣格心理学入门》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霍妮 《我们的内心冲突》--霍妮 《逃避自由》--弗罗姆 《弗洛伊德文集》 五、家庭治疗 《回家》--米纽秦 《家庭与家庭治疗》--米纽秦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米纽秦 《掌握家庭治疗:家庭的成长与转变之路》--米纽秦《为家庭疗伤(上下)》--李维榕 《家庭会伤人》约翰?布雷萧 《爱的功课》(病人、家属和治疗师的故事) 《婚姻治疗的九个步骤:情绪取向的婚姻治疗》 《夫妻家庭治疗案例研究——认知和系统的观点》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萨提亚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萨提亚 《萨提亚治疗实录》--萨提亚 《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

合理情绪疗法知识点

合理情绪疗法 【要记】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 理论。 【要理解】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1. 绝对化要求 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常与“必须”和“应该”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成功”,“老公必须对我言听计从”。 2. 过分概括化 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一某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我连饭都不会做,不是个好妻子。” 3. 糟糕至极 一种把事务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灾难性后果的非理性信念,如“要是离婚了,我这辈子就完了。” 【略记】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 总体来说就是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以后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备他人)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的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 完美目标:让求助者产生长远、深刻的变化,尽可能的减少将来出现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的可能性。 【要记】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小组策划书

小组策划书情绪管理 2012级社会工作 王宇萌武轩伊徐胡琼薛筝杨欢徐天浩曹卫东

小组策划书 小组名称:▁▁▁▁▁▁▁▁▁▁▁▁▁▁▁▁▁▁▁▁▁▁▁▁▁▁▁ 开展背景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最普遍、最通俗的经验有喜、怒、哀、乐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等因素相互作用,也会受到荷尔蒙等的影响。那么,无论正面或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为的动机。 情绪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成长的高峰期,情绪具有其特殊性,大学生情绪丰富,表现出活跃、浪漫、热情并富有创造性,又具有强烈的冲动性、爆发性和稳定性,自控力远不及成年人,大学生情绪中的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两极性突出,且易受情绪感染,因此,大学生更渴求对情绪的引导、控制和调节,因此大学生需要情绪管理。理论框架 1、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戴维伯恩斯运用认知疗法及“伯恩斯抑郁状况自查表”、不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等手段处理情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完成“伯恩斯抑郁状况调查表”测定情绪状况;阅读与练习自我康复体系等即帮助案主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认知,自己对自己进行认知疗法以摆脱情绪混乱的困扰。 2、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诶里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 目标 1、总目标:帮助组员提高对情绪的科学认识,掌握相关情绪管理的技巧,提升情绪管理水 平。 2、具体目标:介绍基本的情绪知识,了解自身的情绪稳定能力; 具体掌握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 通过游戏、分析进一步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

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模式

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模式 在人们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中,往往都可以找到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这三种特征。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会具有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而那些具有严重情绪障碍的人,这种不合理思维的倾向则更为明显。情绪障碍一旦形成,他们自己是难以自拔的,那就需要进行治疗了。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 ABC人格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理论,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那么我们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阱之中。 一、何为ABC?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

(A)。但是埃利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B)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 二、ABCDE模式在心理自助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是埃利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別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 三、其操作模式如下。 (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

合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治疗也称“理性情绪疗法”。 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中文名,合理情绪疗法。别名,理性情绪疗法。创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 简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 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

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阿尔伯特·艾利斯。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60 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4 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5 岁时因肾炎并发扁桃腺炎几近死亡。又曾因肾炎9 次住院。12 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他独立和无神论的态度。19 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 岁时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在12 岁时。 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

1939 年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 岁时他已完成了约20 本书的手稿。但未能如愿出版。有人称埃利斯是自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行为治疗之父。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情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情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

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疗法的常用书目

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疗法的常用书目 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2011年9月推荐)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成立后,学会内部和社会各界希望我会能集中专家智慧,结合阅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推出一个对症性的书目,广为刊发,一来指导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二来让广大读者直接受益。为不辜负各方面的期望,从2011年4月起,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结合阅读疗法理论和泰山医学院图书馆10年阅读疗法实践所积累的验方,决定先开列比较成熟的“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疗法常用书目”。本书目由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主持阅读疗法10年、经验丰富的宫梅玲委员开列初稿,由《阅读疗法》一书的著者暨本委员会主任王波作大幅度补充、修订,由副主任委员张怀涛、段耀奎充实、完善,然后试发布于有2063名图书馆员注册的网络社区“书社会”征询意见,继而由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全体委员传阅、修订,审议通过,最后报送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批准,兹面向全社会公布。 本书目所选图书遵循以下标准:一、以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提供的验方为主;二、在验方中尽量筛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著,酌收价值观端正、获得一致好评的畅销书,而有些虽然影响极大,但价值观多元、社会争议较大的书则不收;三、根据验方中图书的内容,以内容相近的名著替换部分时新图书;四、为保证信息正确,书名、作者名或录自封面,或录自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以上途径均找不到的,则录自“豆瓣”网。五、考虑到所收图书不少是名著或畅销书,有多种译本,曾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内容大同小异,选择何种版本并不影响对其中营养或者说是“药性”的吸收,为避免替出版商做广告之嫌,也为了读者找书方便,本书目只列原著者,不列译者和出版社,广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版本。 使用方法:为扩大读者选择余地,本书目的开列采取宜多不宜少的原则,每一类中的各书作用相当,具体使用时可根据精力、时间、条件自由挑选,不必全部读完。这些书籍的疗效的确定,是根据图书馆员的自身体验和开展阅读疗法实践所观察得出的,适用于大部分人,但不能保证不会给个别读者带来不适或副作用,因此无论是图书馆推荐给读者阅读,还是读者自选阅读,若发现对病情不利,均宜随时停止阅读或换书阅读。广大读者在读书时,如发现具有疗效的书籍,亦欢迎推荐给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电子信箱是:wangb@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1314885.html,。 一、综合性预防书目 书名作者/编者 1. 《菜根谭》,洪应明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答: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答: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 A.Eills )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 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贝克认为,认知治疗的改变是从检验当事人的信念上达成的,而不是由哲学式的辩论或治疗 师的说服完成的。当事人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并加以应用,诸如检查那些证明或接触自己诠释的证据,寻求不同的解释或行动方向, 行为依据比较恰当的思考。认知治疗强调的是由当事人自己对事件得到新的意义, 而不是由治疗师给予 代替性的信念。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 事人提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 , 让当事人明白:心理障碍来源于自己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紊乱。 贝克强调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合作关系,这种立论认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 ( self-help )这一概念提供动力。因为人的内在沟通是可以由内省得到的;内在的沟通具有高度的个人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当事人自己推论出来的,不是由治疗师分析出来的。这种治疗关系将来访者放到了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上。 贝克的认知治疗接受了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的认知中介。情绪障碍 与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但由于人们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 形成了各自独特 的认知方式及评价模式。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并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精确地反映事物, 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因此 , 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揭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 , 病人的转变或重建必须经过当事人自身才能起作用。 贝克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后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 , 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所谓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是指与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突现于脑中、不是周密 推理的想法。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经验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深层的从童年开始通过生活 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 假设,用于对信息滤过、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 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 概念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2)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她是一名高一学生,独生女。聪明活泼,个性好强。上高中前与父母同住,父母对她较为宠爱,在各方面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对她的期望也很高。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担任班里的小队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一直受到老师的偏爱,在同学面前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上高中后,她住进了学校,进了重点班,同时也当上了班干部。父母对她有了更高的期望,她对自己也信心十足,然而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中,却没进入前十名,这对她来说如

当头一棒,父母也训斥她学习不如从前,她便赌气和哭闹,上课也不愿发言,在做班级的工作中,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闹情绪,常因一些小事向教师哭诉,以至同学们都不愿理睬她。她每天下课就离开班级,独自一人到操场上玩,感觉这个班集体没人能容下她,由活泼开朗变得常常郁郁不乐,学习成绩下降。 她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 2.增强自信心,能使她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3.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开朗起来。 辅导过程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快结束时我向她简单

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 诱发事件A:其中考试没考进前十名 不合理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实现我的愿望;我必须感到舒心, 必须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必须考进前十名。 2.没进前十名,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4.他们不应该对我不友好。

5.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行为表现——回避、退缩、发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学习受到影响。 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父母对她考试成绩的态度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她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释义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和“应该”(should)这类字眼 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 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 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 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 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 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 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 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 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合理情绪疗法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 一、定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 绪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 (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 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 理论 艾利斯: 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 (belief):信念和态度 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理论要点: 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 ·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 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常见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及其介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展开有针对性的治疗。 药物治疗 觉得抑郁了要勇敢看医生,看医生,看医生!遵医嘱服药,可能刚开始服药期会出现抗拒服药现象,同时初期服药会产生不适,大约1-2周后不适现象消失,抑郁药疗效也开始显现;坚持服药,在状态缓解后不要擅自停药,抑郁症症状缓解后还需要持续服药一段时间,具体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 心理治疗 说实话,在中国心理治疗师真的不好找。医院里大部分是开药的医生,绝大部分医生是把抑郁症作为一种生理疾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但是是无法为你进行心理分析的,剩下的小部分心理咨询专家很难预约到;然后我们转向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往往只能得到肤浅的知识回答,而不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随便拽出几个心理学名词就把你弄懵了,但是对于你科学认识抑郁症很有好处;现在还出现了通过网络心理咨询的APP,但是不面对面往往疗效不好。 那心理治疗我们该往哪里去?个人觉得如果是学生,校园里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去校园里这些免费的心理辅导室就好了,能够聊一聊自己也是好的,我们太多人都是缺乏倾诉,缺乏他人的理解,毕竟外面的心理咨询往往贵的要命;至于社会人,并不是要守在专业的心理治

疗室外不行,去寻找你身边的人生导师,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你的长辈、你的忘年交、你的同辈,往往也是你宝贵的心理治疗;或者只是在抑郁的男孩的文章下诉说也完全没问题,我非常乐意倾听,但是有机会还是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套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患者的短期的认知治疗方式。简单说来就是通过改变错误认知矫正情绪、心灵体验,从而改善抑郁状况。推荐《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三本实用的认知治疗自助书籍,比我啰嗦再多名词都有用。 物理疗法 试验疗法一般不是由医师进行的,其安全性及有用性还未得到证明。穿颅磁影响疗法即TMS--因为大脑中的神经传导是需要电流的改动,穿颅磁影响就运用这个特性,以一种非侵入性、无痛且安全的办法,运用金属线圈,直截对脑中特定区域宣布强力但时间短的磁性脉冲,在人脑的神经线路上引发微量的电流。当前未发现对医治郁闷症有副作用且前景宽广。缺点就是太贵,做一次1小时大概在4500元左右。 更换性疗法 其实所谓心病还要心药医,你经历的所有都对你产生影响,所以通过针灸、瑜伽、草药、按摩等等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症状,

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1.0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该疗法属于认知治疗法体系,这一治疗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艾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格拉瑟(W?Glasser)的“现实疗法”。 1.1理性—情绪疗法的发展 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生于1913年。少年生过病,性格羞怯,尤其怕与异性相对。读过许多哲学书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决心自己克服掉。194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凯伦?霍妮研究所接受个人分析和训练。1953年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任,并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但徒劳无益。50年代提出“理性疗法(RT)”, 后与其合作者罗伯特?A?哈帕(Robert A ?Harper)决定将RT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ET)”。RET的特点是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重。60年代RET曾采用其他疗法进行过练习。70年代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加入到RET阵营。80年代RET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RET有两个研究机构,均设在纽约:“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创办于1959年,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组织;“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创办于1968年,是一个培训机构。出版专著、书籍和通俗读物,还出版一份名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有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生培训,以及特别的专业进修。 1.2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⑴人本主义倾向 艾利斯明确宣布,“RET不可以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立场倾向”。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作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RET追求的就是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倾向。RET十分强调个人的意志、理性,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 ⑵教育的倾向RET具有很浓的教育色彩,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①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 ②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 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甚至论辩的方式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 ③RET还专门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成为“理性—情绪教育”,比较适用于青少年教育和咨询,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⑶强调理性、认知作用 理论上,RET承认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用情绪、行动方面的方法,同时更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 RET的基本假设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情绪和行为困扰. 2.0基本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RET)(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首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维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们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就是降低求助者的不良情绪体验,使他们治疗结束后能带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帮助他们有一个较现实,理性和宽容的人生哲学 ABC理论是这一疗法的核心理论,这里A代表诱发事件(actiating 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beliefs),C代表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艾里斯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在这一疗法中,咨询师是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 合理情绪疗法分四个阶段 一、心理诊断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主要的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找出ABC。还应向求助者解说情绪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二、领悟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在于深入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且对理论进一步解说和证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层次上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不是由于早年生活经历影响,而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因此他应该对自己的问题负责。在寻找求助者不合理信念时,可以抓住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的典型特征,并把它们与求助者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联系起来。力求让求助者达到以下三种领悟:1、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2、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该负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三、修通阶段,这一阶段是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技术和方法运用的阶段。咨询师的任务在于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常的方法有:1、与不合理信念辨论最常用最具特色的方法,来源于“产婆术”,这一方法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善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主要通过咨询师围绕求助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积极主动地提问。如求助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存在绝对他要求的时候,咨询师可以运用“黄金法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来反驳。这时由于他们可能存在着“反黄金法则”(我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必须对我怎么样)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第一步,使求助者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第二步,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使他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第三步,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如何想,自己的情绪又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对于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弯,咨询师及时给予强化并巩固他新的良好的情绪反应。第四步,求助者按自己所希望的感觉和行动进行想象,从而有利于确立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3、家庭作业是辩论的延伸,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认,可以通过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4、其它方法还有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在行为技术中还包括训练和系统脱敏。 四、再教育阶段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后能运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李玉婷 应心112 6202111065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摘要:合理情绪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基本理论为艾利斯的ABC理论,治疗过程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四个阶段。主要是帮助求助者以理性对抗不理性信念,便建立理性思维。 关键字:合理情绪疗法 1 基本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治疗中的一种疗法。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用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人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压抑、敌对、焦虑、挫折这类消极的情绪都是因非理性信念所致。 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纠正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等曾总结出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在合理情绪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主要方法。因为辩论一词英文Disputing的第一个字母是D,治疗效果的效果英文Effects的第一个字母是E,加入D、E两个字母,合理情绪疗法的整体模型就变成ABCDE了。即: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这个模型的具体含义是:当事人在事件A面前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C,体现和反应当事人不合理的信念B,针对B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辩论,也就是进行D这一工作,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 ,因此其核心理论称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产婆术式。(按你所说的.....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所谓的三段式)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停留于此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ABCDE理论中:A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指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E指咨询的效果。 合理情绪疗法达到的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自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 阻抗的表现方式: (1)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a 理论交谈 B情绪发泄 c谈论小事 d 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的痛苦。 (2)阻抗来自功能性失调。 (3)阻抗来自于对咨询师的心理动 机。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 (1)动机正常。 (2)人格正常。 (3)信任度高。 (4)行动自觉。 (5)匹配性好 (6)智力正常。 (7)年龄适宜。 (8)内容合适。 知识:一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领悟:判断能力,知识解决新问题。 算数:推理能力和主动注意力。 相似性: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与 概括能力。 数字光度: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 词汇:言语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数字符号: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 及灵活性。 图画填充:视觉辨认能力、视觉记忆 与视觉理解能力。 木块图:辨认空间,视觉的结构和综 合能力。 图形拼凑:局部与整体,概括思维、 知觉组织能力。 疑病()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神 经衰弱。 抑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为 缓慢。 癔症:()依赖、天真、外露、幼稚、 自我陶醉。 社会病态:()蔑视社会习俗,有复 仇攻击观念。 偏执:()多疑、孤独、烦恼、过敏 感。 精神衰弱:()紧张、焦虑、反复思 考、内疚。自责、自罪。 精神分裂症:()少语、怪异行为、 行为退缩。 轻躁狂:()联想过快、情感多变、 反复无常、行为冲动。活动过多。 社会内向:()内向、胆小、退缩、 屈服、。紧张、固执。外向、爱交际、 好攻击、冲动、不受约束、任性、做 作、社会关系不真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