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器人”来了,职业教育如何应对?

“机器人”来了,职业教育如何应对?

“机器人”来了,职业教育如何应对?

作者:刘康声闫志刚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3年第09期

“机器人来了”与“狼来了”的故事不同,但给人的启示不谋而合。第一次说“机器人来了”,可能觉得过于科幻离奇;第二次说“机器人来了”,可能觉得过于危言耸听;第三次说“机器人来了”,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却被机器人“替”掉了。作为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当面临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挑战,如何避免被“替”掉的命运,还需要未雨绸缪。

两年前,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公开表示:目前富士康已经拥有1万台机器人,未来三年内将启用100万台机器人。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公布后引起外界瞩目,有人担忧如此大规模的机器人投入生产一线后,将会对企业用工造成冲击。

时至今日,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的端倪逐渐显现出来。据媒体报道,在深圳,一家原本3000人的工厂,一年半的时间里,竟减少了2000个工作岗位,机器人代替了人力。在重庆的国家电网,能够智能行走、智能抓取、检测电表的机器人,取代了不少工作岗位。在福建,一些卫浴企业也开始使用机器人加工、抛光水龙头,生产卫浴产品的零部件。机器人来势之猛令人出乎意料。相关人士透露,未来在某些车间,机器人将扮演生产的“主角”。

“机器人”渐行渐近

提起机器人,人们往往会想到科幻影片中的“机械战警”“钢铁巨人”“安德鲁·马丁”。而事实上,机器人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谢刚介绍说,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自主完成规定动作或操作的机械设备都可称为“机器人”,因此“机器人”可呈现履带、机械手臂、抑或人形等多种外观。

机器人早已进入生产领域并发挥着“人力”作用。从汽车流水线上的精准焊接,到有毒化学环境下的操作,甚至深海、太空探测,都有着机器人的影子。

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也可能并不遥远。随着微电子、新型材料、控制、传感交互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软件优化,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正不断提高,机器人的功能更加强大。英国经济学家保罗·麦基里认为,以互联网、新材料和新能源为基础,数字化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到,而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主体就是工业机器人。

人们幻想机器人可能带给人类的种种便利,当技能还是人们谋生工具的时候,机器人的出现却并非如许多人所愿。机器人自诞生那天起,就与技能工人产生了事实上的冲突。在现代职业教育尚未成熟阶段,这种冲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难以解决。

工业机器人最初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流水加工线上,导致一部分工人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机器人上岗人下岗”成为广大工人的忧虑。事实上也确实出现了机器人替代工人、部分工

人失业的现象,机器人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崭新的社会问题。因此,机器人从诞生那天起就颇受社会争议,而且延续至今。

业内专家预言,大批机器人上岗后,短期内挤占真人岗位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谢刚坦言道:“假如说,一条装配线上原来需要10位工人,换成使用机器人后,就意味着这10位工人将失去工作。”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温兆麟,拥有12项与机器人有关的发明及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很难做到大规模使用工业机器人,但同时他也相信,“机器人替代工人是一个大趋势”。被誉为“仿人机器人之父”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一郎则坦言:“在大量使用机器人的工厂里,工人的数目将大大减少。”

“机器人代替人工”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专家学者的推断,它正被企业不断证实或将要证实。

在2012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深圳某科技公司销售负责人陈生向他们的客户介绍说:“预计从明年开始,这些自动化无人搬运车就会大批进入工厂生产车间,替代一线工人的直接操作。”

青岛泰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玉良表示,泰发公司人最多的时候达到1万人,但是这几年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出现了较明显的招工难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泰发公司引进了30台焊接机械手。薛玉良做了一个简单的数字对比:“之前公司一个焊接车间需要6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20名工人就可以了。”

除了有效缓解不断增长的用工成本压力,机器人本身也有着独特的优势。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产品通过机器人抛光,成品率可从87%提高到93%。而且机器人不存在人工因身心压力而导致恶性事件发生,从而让企业少了许多“麻烦”,管理成本也会下降。这些都是企业管理者所乐意看到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途径。

显然,随着机器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被机器人夺去饭碗,这对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而言,挑战已经开始。

在深圳某公司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工说,以前这里有很多人,基本上都是接受过职业教育的,自从上了机器人,现在减少了很多,有的是被调到其他生产线,有的干脆就没了工作,“有时候就问自己:先前接受的职业教育是不是变得一文不值了。”

在深圳某上市公司生产无线鼠标接收器的生产区,2名机器人与30多名工人同在生产线上工作。有工人表示,不久后我们30多个人的工作都会被抢走,因为另外3名机器人即将上岗。该企业的多数工作人员认为,机器人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地替代人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