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学而

【不亦……乎】古汉语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

句式中的“亦”向来争议很大。理解为程度副词“很、非常”等。

注意分析“而”的用法。

时间名词“日”(岁、月)作状语,不简单地表示时间,与现代汉语不同:

①放在具有动作性动词之前,有表示频率或经常之义,译作“每天(岁、月)”。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②放在动词、形容词前,有表示情况逐渐发展,译作“一天天地”。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宽

上古汉语动量表示法

上古汉语里,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一般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忠:《说文》:“尽心曰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传(chuán):传授,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無:通“毋”。

就,动词,走向,接近。

正,动词,表示“使正”,在此可解为匡正、修正。

已,通“矣”,句末语气词。

为政

【人而无信】而:表假设的连词。

《释名·释车》:“小车,驾马轻小之车也。驾马宜轻,使之局小也。”

【何以……哉】表反问的固定句式,强化肯定。

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闻:懂得。

此句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的追求非常之迫切。

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指用一个道理把一切事物之理贯串起来。以,介词,“一”是“以”的前置宾语。

忠恕: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

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恕:《说文》:“仁也。”段注:“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徐灏笺引戴侗说:“推己及物谓之恕。”引申为原谅、宽恕。

公冶长

【于予与何诛】:

诛:责备,此为本义;“何诛”宾语倒装;与:疑问语气词。

【于予与改是】:

是:指示代词,这种(态度);

于:介词,引出时间,从……以后。(上文“于”引出对象)

与:助词,表句中停顿。

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坏)

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逸

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信(信任)

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依

憾:恨,懊恼。这句是说把它用坏了也不会不满。

【注意】古代“憾”、“恨”同义,先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P221、813)

伐:夸耀。(与今义有别)常见的有:

【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此义是“杀”的远引申。“伐”据《大词典》还有“11.古代臣子评功的品级之一。12.泛指功勋,功业。”意义。

先进

【以1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2也】

长乎尔:乎:于。比较句式,古汉语比较句式:A乎/于N: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天的:比NA (比你们大)。

“以2”有不同看法:

◆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以2”作“因为”(介词)解◆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老了,)没有人用我了——“以2”作“用”解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师旅:在此指侵略军队。

师、旅均为军队编制单位。

旅,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饑饉:泛指荒年。(P148、329)

◎饑:穀不熟。

◎饉:菜不熟。

“飢”、“饑”有别:

◎飢:肚子餓。

◎饑:五穀不熟而引起饑荒。

“飢”、“餓”有别:

◎餓,挨餓,程度較“飢”重。

◎吃不飽的百姓叫“飢民”,餓死者叫“餓莩”。

【且知方也】方:道义的方向。

【方六七十】方:土地面积计算法,方六七十里指每边长六七十里(边长而非面积)--比较“方圆百里”,指面积。

【如五六十】如:或者。【如其礼乐】如:至于。

端、章甫:名词用作动词。

风:用如动词,吹风,乘凉。

【安见……也者】

安见:怎见得。安:疑问代词。

者: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疑问。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句首语气助词,帮助判断。

--跟句末的“也”配合。

与:句末语气词。

为之小、为之大--双宾句

季氏

事,《说文·史部》:“事,职也。从史,之省声。”按:史,从又持中(中,笔形)。史、吏、事原本一字。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与:表示语气比较委婉的问话,译为:恐怕……吧。

是:代词,复指宾语“尔”。

过:责备。

与:句末疑问语气词

【在邦域之中】:在鲁国疆土里

域:疆土、范围

邦:国邦。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如:联邦)形声字,从邑,丰声。

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

【何以……为】: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焉:疑问代词,哪里,表反问。

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說文·目部》:“省視也。從目木。”徐灏段注笺:“工师用木,必相视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

引申有教导→辅佐;扶助→扶引盲人的人

今夫:固定结构,相当于句首语气词,表示另起一端,再发议论。

例: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

疾:《說文·疒部》:“病也。從疒,矢聲。”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甲骨文象人腋下着矢形。

由疾病、病痛→痛、痛苦→厌恶、憎恨

复杂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国”是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是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使动用法: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分崩离析】:成语。等于说四分五裂,四字均为近义词。

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成语: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

【萧墙】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阳货

【阳货欲见1孔子,孔子不见2】

见1:使谒见,使拜见。--使动

见2:谒见,拜见。--常规

归:通“馈”,赠送。

時:伺,窺探。亡:不在。

涂:通“途”,道路。

迷,使……乱。--使动

【岁不我与】:宾语前置句

微子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大戴礼·本命》:“丈者,长也。”今义指岳父。(注意古今之别)

何:《说文》:“儋也。从人可声。”

徐铉注:“儋何(hè),即负荷也。借为谁何之何(hé)。今俗别作擔荷(hè)。”

夫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孔丘门徒称孔子为夫子,遂成为老师的代称。

芸:通“耘”。除草。

拱而立:而,连词,连接偏正结构的前后项。

如之何……(若之何……):

用在动词前表反问,译为“怎么”;有时又用在询问句的末尾,译为“怎么样”。(书274页)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意此句中的“之”、“也”。

齊桓公伐楚

2.思考:

(1)找出本文的倒装句。(共6句)

(2)分析下列语句的句法结构: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君惠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3)注意词语:

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无以缩酒

君其问诸水滨。次于陘

使屈完如师以德绥诸侯

汉水以为池

(4)注意文字关系

找出文中出现的三组古今字

“征”与“徵”的区别(书177页)

馮諼客孟嘗君

第一段

【馮諼客孟嘗君】

客:《说文·宀部》:“客,寄也。”又:“寄,托也。”“寓,寄也。”三字皆为寄住于他人家中之义。

文中本为门客、食客,指寄食于贵族豪门的人。此处用为动词,作门客、作食客。

【有……者】名词性词组。者:表停顿的语气词。(教材364页)

贫:注意与“穷”的区别:

贫在物质,穷在抱负、志向。

属:《说文·尾部》:“连也。”此为本义,有“连属”(zhǔ)一词(连接,联结)。把某人、某事托付与人,有连属之义,故引申为嘱托义,后作“嘱”。

願:注意和“愿”的区别和联系

願:《说文·頁部》:“願,大頭也。”引申为愿望、心愿,又有愿意、情愿之意,还可理解为希望。

愿:《说文》:“谨也。”(恭谨)有朴实、老实、善良之义。柳宗元《童区寄传》:“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在上古,“愿”和“願”是两个字,意义各不相同。“願”的义项都不写作“愿”。

据《汉语大词典》,明代才见“愿”通“願”,现“願”简化为“愿”。

寄食:指寄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贱:用如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贱,即看不起。

【长铗归来乎】来:语助词。

比:《说文》:“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亲密。

《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朱熹集传:“比,上下相親也。”

引申有:连接,接近;勾结;并列、并排等义。文中为“比照”义。

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的东西。

给,《说文·糸部》:“相足也。”所以为供应、使足之意。(详情见教材P146。)

會,《說文·亼部》:“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段玉裁注:“《禮經》:器之蓋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引申爲會合、总计。

责:本义为债款,债务,后写作“债”。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乃:就是。夫:指示代词,当“那”讲。判断句。

嘗,《說文·旨部》:“口味之也。從旨尚聲。”段玉裁注:“引申凡經過者爲嘗,未經過者爲未嘗。”谢:道歉。注意古今区别。

懧:同“懦”,懦弱。

羞,《說文·丑部》:“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象手之形,按即扭之初文),丑亦聲。”

引申指美食,即馐之初文。借为耻辱之羞。

文中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羞。

之:动词,往。

【诸民当偿者】定语后置。中心语是“诸民”,“当偿者”为定语。可译为“当偿之(的)诸民”。者字结构作定语常后置。如:

《赤壁之战》:“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矫:《说文·矢部》:“揉箭箝也。”即矫直箭竹的竹箝。引申为矫枉之矫(即矫正),再引申为假托。因: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引申有:

◇依靠、凭借(因公假私);

◇沿袭、承袭(因承、因习);

◇顺、顺应(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魏学洢《核舟记》);

◇于是、就(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第五段

【晨而求见】晨: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怪其疾也】以其疾为怪。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对……感到奇怪。

【衣冠而见之】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衣服、戴帽子。

【子其民】子:名词用为意动用法,以……为子,把……看作自己的子女。

【因而贾利之】

因而:是两个单音词连用,注意不是一个词。

(因:凭借、靠。而:连词)

贾:本为名词,此处用作状语,象商人一样。

利:名词用作动词,取利、图利。

所以为君市义也:所以,注意和今“所以”不同。见教材105页。

休:停止。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第六段

就:靠近、接近、趋向。这是上古的常用义。《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商君书·定分》:避祸就福。

引申有:完成、达到。如:本文P107:三窟已就。

顾:回头看。本义。

【所……者】名词性结构,教材366页。此处表示“……道理”。

第七段

高枕而卧: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垫高。

西,名词活用为状语,向西。

遊:辵形斿声,遨游。游:《说文》:“旌旗之流也。”

【辨】凡有关水中的活动,一般只能用“游”,不可以用“遊”;而有关陆上活动的,“游”与“遊”可通用。

虚: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空出。

【千金,重幣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其中后半句是压缩性的判断句。

译为:千金是很重的礼品也;拥有百辆车乘的人是显赫的使者。

幣:《说文》:“帛也。从巾敝声。”徐灏《段注笺》:“幣本缯帛之名。因车马玉帛同为聘享之礼,故浑言之称幣。引申之,货帛亦曰幣。”

第八段

書:《说文》:“著也。”(本义:书写,记录,记载)引申有“信”之义。

祥,《说文·示部》:“福也。”引申为善。

祟:《说文》:“神祸也。”本义:鬼神的祸害。引申为暗中作弄或谋害人。(鬼鬼祟祟)

宗庙:详见教材157、158页

第九段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者,……也:判断句式

因果性判断句,解释原因。翻译时加上:是因为……。

寡人之於國也

凶:《说文》:“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原指凶灾,山崩地裂之类。引申有“饥荒”义。(注意:

此引申义今无)

喻、谕:上古通用,后来分工:比喻用“喻”;告诉、知道用“谕”。(书326页、174页)

【填然鼓之】

填:象声词,形容鼓声。

然:形容词词尾。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之:助词。凑足音节作用。

此句译作:当战鼓嘭嘭敲响以后

或……或:有的(士兵)……有的(士兵),“或”为表肯定的无定代词。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刃,鋒刃。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何如:用于询问句末尾,译为“怎么样”。

数,《說文·攴部》:“計也。”

徐灏《段注》笺:“计数为本义,因谓所计为数(shù)。计数频烦,故为频数(shuò),又为数(c ù)密也。”

时:本义,季节,时令。《说文》:“四时也。”(段注:本春、夏、秋、冬之称。)用作状语,按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

注意:先秦作状语的“时”,一般都是“按时”之义,不能误解为时时。

树:《说文》:“生植之总名。”

引申为动词,栽种、种植;再引申为“培养”、“造就”。

一年之计,莫如树榖。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再引申为“树立”、“建立”,再引申为“竖”、“直竖”。

注意:树木,先秦用“木”来表示,但是可以表示“木材”。树,先秦一般用作动词。

先秦时,“豕”和“彘”指大猪,“猪”和“豚”指小猪,后来,这些字一般就不带有大小的分别了。负:《说文·贝部》:“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有所依靠。

引申有:承受、担负;所背负、所承担

黎:众

一说:黎:黑中带黄的颜色。《史记·李斯列传》:“面目黎黑。”

【未之有也】否定判断句,前置宾语。

通假字:检通“敛”;塗通“途”;莩通“殍”。

歲:《说文》:“木星也。……从步,戌声。”引申为行走的时间“年”,再引申为年龄、收成。(与“年”用法的区别,见书342页)

斯:连词,则。

齐晋鞌之战

陈(陳):《说文》:“宛丘,舜後妫(ɡu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

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假借为陈列之陈,又引申为兵陈之陈。阵是后起字。

文中此处为“摆开阵势”义。“陈”即“阵”,古代凡是布阵的“阵”都写成“陈”,南北朝以后才写成“阵”。

御:《說文·彳部》:“使馬也。從彳從卸。馭,古文御。”文中是为动用法,为……驾车。

“御、馭、禦”辨:

“御”有很多词义:1、驾驶车马。2、驾车马的人。3、驾驭人,统治,治理。4、侍奉,多指侍奉君主。

5、进献,多指进献给君主。

6、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如:御驾、御旨。

7、抵挡、抵御。

8、假借为“迓”(yà),迎

①在驾驭意义上,“御”与“驭”相通。但是,“御”常指驾车马的人,“驭”一般指驾驭车马的动作。

②在抵御的意义上,上古写作“御”,后来都写作“禦”。③“馭”、“禦”都没有“侍奉”、“进献”、“与皇帝有关的事物”等意义。

齐指挥车:

邴夏(左,御者)——齐侯(中,指挥长)——逢丑父(右,卫士)

晋指挥车:

解张(左,御者)——郤克(中,指挥长)——郑丘缓(右,卫士)

翦,《說文·羽部》:“羽生也。從羽前聲。”

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

本义:初生的羽毛。

引申有动词:剪整齐→剪断→削弱、消灭。

俗作“剪”。

介:

《说文》: 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

罗振玉:象人著介形。

本为铠甲,这里用作动词,“介马”指给马披上铠甲。

驰:驱马进击。注意:“驰”在古代指人的行为,到后来才指马的行为。

伤于矢:被箭射伤。于: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

病,《說文·疒部》:“疾加也。”注意古今之别。

朱殷:本来都是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指染成深红色。

险:从阜佥声,跟地势有关,本义指不平坦的难通过的道路,由此引申出“险要”的意思,到宋代以后又产生了“危险”的意思。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并提修辞手法,本来是“师之耳在吾鼓,师之目在吾旗。”

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简单地说就是把应该分成两句的话并成一句话说了,即并起来提,合起来叙,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并提(或合叙)。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叙述。

文中此句译为:全军的耳朵在听着我们的鼓声,眼睛在看着我们的旗帜。

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本义是鸟群停在树上——→引申指一般事物的聚集——→又引申为“完成,成功”。

“集事”即成事,使战事成功,获得胜利。

若之何:表疑问的固定形式。放动词前表反问,译成“怎么”;放询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书273-274页)

逸:《说文》:“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本义:逃跑。此指马脱缰奔跑。

周:注意用为动词,围绕。

毙:倒下。注意与今义的区别

丧:丧失,失掉。《说文》:“亡也。”

寓:寄。《说文》:“寄也。”

凡临时性地依托于别人或别处都可以称“寓”或“寄”,如寄寓、寄宿等等。这里“寓乘”相当于今天说“搭车”。

肘: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胳膊肘撞。

俛:同“俯”,异体字。

轏:栈的异体字。栈车,用竹木编成车箱的轻便车子。

再拜稽首:拜了两拜,然后行稽首礼。再:数词,两次。注意古今之别。

【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这几句是韩厥在追上齐侯的车子以后,按照古代的礼节,向齐侯行礼。这三种礼节,是一个国家的臣子在战胜时拜见战败国的君主所行的通礼。

孔颖达解释说:“盖古者有此礼。彼虽败绩,犹是国君,故战胜之将,示之以臣礼事之,不忍即加屈辱,所以申贵贱之义。”

屬:读zhǔ,副词,表示正好遇上某种情况,适值,正巧。(形声。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本义:连接。)

饮:用作名词,喝的水。

以免:以,连词。免,幸免于难。

难:形容词,困难。这里带上宾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即认为…是困难的,把…看作是困难的。

免:避免,指避免祸患。“免”是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带上指人的名词,如果带上了指人的名词,一般都是用作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免于祸患。”

“以死免其君”就是用死来使自己的国君免于祸患。

劝:《说文》“勉也。”古代为“勉励”之义。注意古今之别。

小结

1.特殊读音:

逢(pánɡ)解(xiè)华(huà)不(fū)注

朝(zhāo)殷(yān) 稽(qǐ)

属(zhǔ)行(hánɡ)

2.文字:

a.古今字:陈——阵辟——避奉——捧

b.异体字:俛——俯轏——栈

c.通假字:无——毋絓——挂

3.语法:

a.被动句:郤克伤于矢。

b.句中语气词: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方位名词作状语:故中御而从齐侯。

d.意动、使动用法: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齊桓公伐楚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背景材料:

《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杜預注:“爲明年齊侵蔡傳。”

侵:《說文·人部》:“漸進也。”此本義。《左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2、【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唯:句首语气词。

是:代词,作主语,指齐、楚两国的距离,即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这一情况。

“风马牛不相及”是谓语,“风”是动词,指马牛一类的牲畜在发情期雌雄相诱,到处乱跑。

不相及:互相不到达,即楚国的马牛不会跑到齐国去,而齐国的马牛也不会跑到楚国来。

也:句尾语气词,表示一种确定肯定的语气。

3、【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征:征讨,征伐。

注意和“徵”的区别。

征:《说文》:“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引申为征伐。

徵:《说文》:“召也。” (会意。从微省、壬)。本义:预兆;迹象。引申为:应验、证明“徵”还有一音: zhǐ古代五音之一,中国古代音符一种,相当于简谱“5”。

4、【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此句为判断句。

“贡之不入”是主谓结构中间插入介词“之”构成的名词性成分,在这儿充当判断句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寡君之罪也”。

5、【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如:往,到……去。

《说文》:“随从也。从女从口。”

段注:“随从必以口,从女,女子,从人者也。”引申出“相似”和“所往”的意思。

6、【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句

不穀:不善,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孔颖达疏:“《尔雅》训穀为善,穀是养人之物,言我不似穀之养人,是谦也。”

7、绥:安抚。

《说文》:“车中把也。从糸(mì),从妥”孔广居引《六书故》曰:“妥,安也。从覆手抚女,安之意也。”

本义:借以登车的绳索。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第一段

克:《说文》:“肩也。”

能够胜任此物谓之克。引申有:

→攻破,战胜;→制伏,抑制;→能够

初:《说文·刀部》:“始也。从衣从刀,裁衣之始也。”本文义:当初。

【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武为公之谥号,姜为申国姓。

娶:《说文》:“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庄公寤生,惊姜氏】寤:通啎。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及:《说文》:“逮也。从又从人。”追上、赶上。引申为:到、比得上、和。

即:《说文·皀部》:“即食也。”表示靠近去吃。所以有“靠近”、“接近”义。

既:《说文·皀部》:“小食也。”表示进食之后,引申为“完了”之义。

【制,岩邑也】判断句。

邑:《说文》:“国也,从囗。先王之制有大小,从卩。”“邑”后变为“右耳刀(阝)”,表地名。焉:兼词/兼语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介词+指示代词+语气词。(书259页)

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佗邑唯命】

佗,同他。旁(别)指代词,别的,另外的。

唯命:“唯命是听”的省略。唯,句首语气词;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听,动词谓语;命,前置宾语。

京:《说文·京部》:“人所为绝高丘也。”本指高丘、高冈。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之,指代共叔段;主语“国人”省略。

第二段

都:《说文·邑部》:“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左传·庄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城:城墙。本义。内曰城,外曰郭。

注意:都城,这里是单音词词组,大都邑的城墙。

国:书236页。下文“三国之一”国:国都。

厭:此是壓之古字。作满足讲,古字为猒。《說文·甘部》:“猒,飽也,足也。從甘肰(肰,犬肉也)。”后以“厭”借为之,厭则加土为壓,猒字遂废。

今义:厌恶,讨厌(古今词义不同)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犹…况…】是一个表示让步关系的句式,相当于“尚且…何况…”。

斃:《說文·犬部》有獘,“頓仆也。……或從死。”杜預注:“斃,踣也。”

后引申为毙命、死亡(古今词义不同)。

第三段

鄙:《说文·邑部》:“五酂为鄙。”段注:“五百家也。”

周代地方行政单位。王城郊外以五百家为“鄙”。《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酇,五酇为鄙。”

貳:书58页

【若……何】固定格式,表示“对……怎么办”,“之”是“若”的宾语,指代两属的情况。

“请”字后带动词时在古代汉语里有两种用法:

①表示请对方做什么事情,例如“若弗与,则请除之”;

②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件事情,例如“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第二种用法在古汉语里比较常见。

【无生民心】

无:通“毋”,不要。

生民心:使民生心,使老百姓产生二心,使老百姓产生想法。“生”:使动用法。

庸:通“用”。

“庸”的这种通假用法一般只出现在否定句里,如“不庸”、“勿庸”等。

成语“无庸讳言”、“毋庸置疑”、“无庸置喙”等都保留了这一用法。

第四段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以为:以之为,把这两地作为。

至于:不要理解为现代汉语的连词。

【厚将得众】是一个条件复句,如果厚,那么将得众。(如果这样扩展地盘,那么必将得到广大的人民。)第五段

完:本义是完整,完好,是形容词,它的同义词是“备”。引申为使完整,修缮。

注意:古汉语里的“完”没有完了、完毕的意思。

甲:《说文》:“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兵:兵器,武器。这是“兵”的本义。

具:甲文从鼎,象两手举鼎之形。金文或省从贝。《说文》:“共置也。”(供给设置)

卒:步兵。《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

袭:偷袭,乘人不备发起进攻。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第六段

寘:《說文新附》:“置也。”

(放置,安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置:《说文》:“赦也,从网直,直亦声。” (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誓之、悔之:为动用法。对……发誓、为……后悔。

第七段

封:《说文》:“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甲骨文、金文的封字,像植树于土堆之上或用手培土植树的样子,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古人封土植树的目的是为了划分田界和疆域,所以封字还有疆界、界域之义。

羹:是一种带汁的肉食,不同于唐宋以后的羹汤。(注意古今不同)

《说文》:“五味和羹。”小篆从羔从美。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敢:谦辞,意思是从地位上讲不应这样问,相当于“斗胆、冒昧”。

语之故、告之悔:双宾语结构

“语”与“言”的辨析:《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其乐也融融】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其是之谓乎】

其,表委婉的语气词。

是,指示代词,这个,作“谓”的宾语。(注意古今不同)

之,代词,复指“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思考与练习】

1.用字现象(通假、古今、异体字):

庄公寤生佗邑唯命谓之京城大叔

焉辟害无使滋蔓食舍肉若阙地及泉

2.一词多义:

为之请制——先王之制

虢叔死焉——焉辟害

国之害也——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具卒乘——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3.兼词:

虢叔死焉公伐诸鄢

4.活用:

今京不度隧而相见夫人将启之

而誓之曰惊姜氏无生民心

5.语序:

亟请于武公姜氏何厌之有敢问何谓也

6 .双宾语:

谓之京城大叔不如早为之所公赐之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墨子·非攻

疏解:第一段

1.“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今有人于此。

表假設的連詞,犹言若。多用于由一件事联系推说到当前的另一件事。《礼记·曾子问》:“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今墓远,若墓远也。”

一说,仍为本义。

2.園圃: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叫園,种菜的地方叫圃。此处“園”有义,“圃”无义。

3.竊,《說文·米部》:“盜自穴中出曰竊。從穴米,廿禼皆聲也。廿,古文疾。禼,古文偰。”

【一解】形声--从穴中偷米出来叫竊。由穴、米会意。廿、禼都表声。

【另一解】会意--从穴从米从禼(虫),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

非:《说文》:“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

徐灏段注笺:“凡鸟飛,翅必相背,故因之为违背之称。”

词义发展:违背→不是(与“是”相反)→指责

4.罰,《說文·刀部》:“辠之小者,從刀,從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

5.虧,《說文·亏(yú)部》:“氣損也。從亏雐聲。

《說文·亏部》之字皆與氣息、助詞有關。eg:

亏(yú):於也。象气之舒亏。(象口气的舒展平直。此字后隶变为“于”)

平:语平舒也(语气平直舒展)。从亏从八。八,分也。

口亏:惊语也,从口从亏,亏亦声。

6.義,《說文·我部》:“己之威儀也。从我羊。”段注:“威仪出于己,故从我。”羊,徐锴《系传》:“羊者,美物也。羊,祥也。”乃儀之古字。

可见,“義”的本意是“儀”,意为适宜的举止行为,引申出“准则”、“法度”、“合宜”、“意义”的意思。

“義”意义有:

①合理的事,应该做的事。跟“仁”一样,这是封建的伦理道德之一。

②道理。(eg.微言大~)③形容词,行为合理的。(eg.~举,~务)④意义,意思。(eg.意~,

含~,释~)

7.兹:通“滋”,更。孙诒让间诂:“兹、滋古今字。”

8. 辜,《說文·辛部》:“辜,辠也。从辛古声。”从辛之字多与犯罪有关。 eg:辠(割鼻子的刑法); 辟(对跪着的人施刑。死刑叫大辟)。

“辜”本为分裂肢体的刑法。

9. 校勘:“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书中注:“为,动词。‘攻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

杨宝忠谓“大为攻国”于义不通。下文云:“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又云:“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大为非”即“大为不义”。

据此,“大为攻国”当作“大为不义攻国”,脱“不义”二字。“大为不义”即“攻国”,“攻国”即“大为不义”。

按:“今至大为攻国”孙诒让《墨子间诂》引毕沅曰:“据后文,云:‘大为不义攻国’。”10.別,《說文·冎(guǎ)部》:“別,分解也。从冎从刀。”(冎,剔人肉置其骨也。象形。解释:分解人肉,存置其骨头。)

第二段

11.殺,《說文·殺部》:“戮也,從殳杀聲。”段注:“杀,古殺字。”

第三段

假设某一情况来说明某个问题:可单说“今……”,或单说“……於此”,或“今……於此”。

eg.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孟子·梁惠王下)【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頞è,鼻梁。赵岐注:“疾首,頭痛也;蹙頞,愁貌。”】

eg.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傳諸?使楚人傳諸?(孟子·滕文公下)【传,教授】eg.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論語·子罕)【韫,收藏。匮,同“柜”。】

12.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辯通辨)

13.甘,《說文·甘部》:“美也。從口含一,一,道也。”按此一乃指食物。

14.校勘:“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

孙诒让间诂:“依下文,‘则’下当有‘必’字,‘人’下当有‘为’字。”按,其下文为“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莊子

曹商使秦

处穷闾阨巷。注:“穷闾,偏僻的里巷。”

其实“穷闾”也即“阨巷”。

闾,《说文·门部》:“里门也,从门,吕声。《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

本义为里巷的门。……二十五家相互群居成为伴侣。

可见,后引申指民户聚居处或里巷。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列御寇》:

“《广雅》:‘闾,居也。’古谓闾中道为巷,亦谓所居之宅为巷。《广雅》‘衖,居也。’衖、巷古字通,闾、巷皆居也。故穷闾或曰穷巷。”

“处穷闾阨巷”也即《论语·雍也》之“居陋巷”。

槁项黄馘者。注:“馘(ɡuó),这里指脸。”

“馘”有二音二义:念ɡuó,指古代战争中割取对方战死者的左耳,也指割下的左耳,代指杀死的敌人,字又作“聝”。

念xù则指脸。《集韵·职部》:“况壁切,面也。《庄子》:“槁项黄馘。”(《汉语大词典》《庄子·列御寇》:“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黄馘者,商之所短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黄馘,謂面黄熟也。”)

万乘之主:周制,天下地方千里,兵车万乘。所以称天子为万乘之主。这里指秦王。

悟、从:使动用法。

醫,《說文·酉部》:“治病工也。”從酉(酒古字)殹聲。古醫多借酒爲引。字又作“毉”,以古巫醫不分也。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

名篇有《逍遥游》、《秋水》、《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关于《庄子》的重要注本】

今通行本有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今人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也值得参考。

【注释】

化,《说文》:“教行也。从七(huà),从人,七(huà)亦声。”

段注:“教行于上则化成于下。”“今以化为变七(huà)字矣。”

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即今俗所谓翻跟斗。”

七(huà),《说文》:“变也。从到人。”到人,段注:“到者,今之倒字。”

怒,《說文·心部》:“恚(huì)也。從心,奴聲。”《字汇·心部》:“怒,恚也,愤也。”

引申指气势盛:怒马、怒涛、怒放

再引申为振奋。例:唐钱起《江行无题》诗之二二:“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垂,《說文·土部》:“远边也。”后以陲为之。

志,《说文·心部》:“意也。从心之声。”“之”也表义。徐锴《系传通论》:“心有所之为志。”故有:志向、志愿、有志于等词语。

抟,《说文·手部》:“以手圜之也。”

本义是以手团物。凡大鸟鼓翼击水,两翅之动作与团物极其相似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息,《说文·心部》:“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本义呼吸。段注:“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引申有:叹息、气息、休息、停止、生长(如“休养生息”)、子女(如《触龙说赵太后》:“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此句译为:雾气、尘埃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注:“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的‘大概’。下句的‘其’同。”

苍,《说文·艸部》:“艸色也。”段注:“引申为凡青黑色之称。”文中“苍苍”指天的深蓝色。

杨宝忠谓“……邪?其……邪?”是古代汉语选择问句常见句型,相当于现代汉语“是……呢?还是……呢?”《庄子·养生主》:“天与?其人与?”此其句例。“其正色邪”,“其”是代词,代指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是选择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如译为“大概”,则语气不顺。

于智荣、邸宏香亦谓“其”或单用于后一分句,或两个“其”字连用于两个分句,与疑问语气词“邪(耶)、与、乎”配合使用,为选择连词,构成选择问句。其例另有:

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子以为秦将救韩乎?其不乎?(战国策·韩二)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 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 [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 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 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 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古代汉语第一册期末试题与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漢語試題(A) 一.填空題(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許慎六書“假借”的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異體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學家辨別漢字的本義主要依靠漢字的_________。 5.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斷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謂語。 7.上古漢語判斷句很少用判斷詞_______來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鄭伯克段于鄢》選自《十三經》中的_______。 9.“莫”的本義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釋下列詞語意義並指出詞性(每題1分,共20題,共20分) 1.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雉: 2.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諸: 3.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焉: 6.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 7.賊民之主,不忠。 賊: 8.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殿: 9.雖然,必告不穀。 不穀: 10.晉侯問嗣焉,稱解狐。 稱:11.於是乘其車,揭其劒,過其友。過: 12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 發: 13.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顧: 14.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誠: 15.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茍: 17.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歸: 1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 庠序: 19.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 藝: 20.徴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徴: 三.指出下列句子類型,如判斷句、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每題1分,20題,共20分) 1.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 2.制,嚴邑也。 3.虢,虞之表也。 4.吾乃梁人也。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6.百乘,顯使也。 7.郤克傷於矢。 8.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9.故不能推車而及。 10.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11.君何患焉? 12.許子奚爲不自識? 1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4.姜氏何厭之有? 15.“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16.爾貢苞茅不入,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7.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18.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19.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2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所活用的詞(如果有多個全部指出),並解釋詞義(每題2分,10題,共20分) 1.晉靈公不君。 2.從左右,皆肘之。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简答 1、字母 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 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 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 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 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 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 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 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 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后来的轻唇音都是由重唇音分化来的。 12、古无舌上 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知、彻、澄等舌上音,这类音中古时期才从端、透、定等舌头音中分化出来。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8%) 1 《战国策》是一部___时代的史料汇编,流传到现在的本子是经过西汉___整理的。对这部书, ___时期___作过注。 2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___说解___的专书,是___时期___所撰。全书按___排列,共有___个部首。 3 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___。它为后世___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___、___、___是古文字,___、___是今文字。二语法分析题(22%) 1 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其类型有: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形容词用如动词 C 量词用如动词 D 动词的使动用法 E 名词的使动用法 F 名词的意动用法 G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H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I 对动用法 J 为动用法K 名词作状语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现象,写在横线上并在它的后面填写序号。 1) 师还,馆于虞。()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3)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6)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 7) 邴夏御齐侯。() 8) 孟尝君客我。() 9) 晋侯饮赵盾酒。( )() 10)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2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型,并填写序号。 A 双宾语句 B 宾语前置句 C 判断句 D 被动句 E 谓语前置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姜氏何厌之有? 3)郗克伤于矢。 4)是吾师也。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6)贤哉,回也!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8)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古代汉语部分整理

鄭伯克段于鄢 要點提示 一、文字 【通假字】 1.莊公寤生。(寤—啎) 2.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帥—)3.若闕地及泉。(闕—掘) 【古今字】1.謂之京城大叔。(大—太)2.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3.姜氏何厭之有。(厭—饜,注:義通) 【異體字】1.佗邑唯命。(佗—他)2.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三—三)3.多行不義,必自斃。(斃—獘)4.無庸,將自及。(庸—用)5.遂寘姜氏於城潁。(寘—置)6.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錫—賜) 二、词汇 【古今異義詞】1.多行不義,必自斃。(斃:倒臺)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貳:兩屬)3.厚將得衆。(厚:領土廣大)4.大叔完聚。(完:修葺)5.繕甲兵。(兵:武器)6.夫人將啓之。(啓:打開城門)7.未嘗君之羹。(羹:帶汁的肉)8.愛其母,施及莊公。(施:延伸、影響)【古今同形異構詞語】1.不及黃泉,無相見也。(相見:見我)2.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以爲:“以”是介詞,賓語“之”省略,“爲”是動詞,作爲) 三、语法 【句式】 [一]判斷句: 1.制,巖邑也。(主語:制,謂語:巖邑) 2.國之害也。{主語:此(省略),謂語:國之害} 3.潁考叔爲潁谷封人。(主語:潁考叔,謂語:爲潁谷封人) 4.潁考叔,純孝也。{主語:潁考叔,謂語:純孝(之人)} [二]被動句: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蔓草是被除的物件,此爲不帶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三]賓語前置句: 1.姜氏何厭之有?(何厭,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複指提到動詞“有”之前) 2.敢問何謂也?(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謂”之前) 3.君何患焉?(何,前置賓語,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作賓語,故提到動詞“患”之前) 4.其是之謂乎?(是,前置賓語,依靠指代詞“之”復指提到動詞“謂”之前) [四]雙賓語句: 1.謂之京城大叔。(之,間接賓語,京城大叔,直接賓語) 2.不如早爲之所。(之,間接賓語,所,直接賓語) 3.公賜之食。(之,間接賓語,食,直接賓語) 4.公語之故,且告之悔。(之,間接賓語,故、悔,直接賓語) [五]習慣句式: 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猶……況……,先退一步,然後再進一步申說) 2.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若之何,對他怎麽辦) 【詞類活用】 1.莊公寤生,驚姜氏。(驚,用如使動,意爲“使……受驚”) 2.愛共叔段,欲立之。(立,用如使動,意爲“使……立”) 3.夫人將啓之。(啓,爲動用法,意爲“爲……開門”) 4.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隧,名詞用如動詞,意爲“挖隧道”) 【重要虛詞】 1.公弗許。(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詞,只能否定及物動詞,且動詞後不能帶賓語)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既而,是時間副詞“既”和連詞“而”的結合,表示某事過後不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C假借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无”与“勿”是古今字。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_。这是中国_文字学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93532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张相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衣___,声符为__“裁”无“衣”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字形___,如“叔”的本义是__手拾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劝勉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转注:建类一首,同类相受。 偏义副词:由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构成,只有一个词起表意作用,另一个词不表意,只是一种陪衬,这种复合词叫做偏义副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该宾语具有了该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安抚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放松警惕)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苦)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 9、师进次于陉。(临时驻扎) 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向后退)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足)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馈”赠送,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于三子者之撰。”(站起来,才干)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 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胸襟宽大) 18、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言语真实)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表比喻;表复杂内容;表原因(加举例)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1)引进处所,涉及对象;(2)引进比较对象;(3)引进施事者;(4)引进时间; 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 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分,共10分)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 作动词;戴上礼帽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的意动用法; 把……当作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亡:动词 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4、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产生 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剑:名词作状 语;表示工具,用剑 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10分) 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判断句,“此 “作主语;”“谁”作谓语。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表被 动,“于”引出主动者。 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宾语前置句, 用“实”复指否定句中。 4、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双宾语句,“夺” 带双宾语,“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 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否定 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 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 的要释出。(每题2分,共10分) 1、太后盛气而揖之。 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复。 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 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 2、介词,用在 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 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 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 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 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 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 ‘儋,田氏,当王。”遂自立为齐王, 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 因率兵东略定齐地。也,地,狄,奴, 廷,奴。令,令,曰:“立,齐,国‘儋,氏, 王。”王,市。去,地。 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 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 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 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 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 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于是 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 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会意是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 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 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 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 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 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 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 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的一组是(B) B 取尖安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 )A肖 4、下面全为异体字(异体字,一个字的正体之 外的写法,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 的一组是(C ) C賸剩笋筍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B ) B 本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 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联绵词是一个古老而又常 新的词类,上到经书传书,下到现当代作品,联 绵词都很活跃。而中学生又常在联绵词上犯一些 错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拓 宽对联绵词的再认识。)的是(D )A恭敬 B动 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词组,又称短句、 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 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 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 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 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从语法层级的角度上 看,词组要比字句的等级更低。的是(A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8、《方言》的作者是(D )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D )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B ) B公赐之食。 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 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 540 )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辐 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和(综合式引 申)。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 (形符)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假 借字)和(形声字)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 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古今)字,“民归之, 由水之就下”中“由”通(犹)。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 “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朕)。 7、采取(绘形象物)或(烘托象物)两种 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同音替代)。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20)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ⅹ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 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5、凿户牖以为室。 6、 于予與何诛?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 如师。 (二)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5) 1、宋何罪之有? 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 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5、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 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 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 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 最重要的变革?(11) 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 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 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 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 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 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 (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5)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 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 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3)郤克 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4)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 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 答案: 三、(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 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 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个扣1分。 (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 前置。(2分) 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 前置。(2分) 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自”的宾 语,前置。(2分)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诗经》在汉代分为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鲁诗传人为(申培)。 2. 古代“小学”分为三门,他们是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3. 清人钱大昕提出“古无舌上音”,其含义是上古时期没有(知彻澄娘)四个声母。 4. 《论语》一书,三国魏时集注者是(何晏),清代(刘宝楠)有《论语正义》。 5. 《诗经》韵例中,单句与单句押、双句与双句押,被称为(交韵)。 6.从韵尾分析,古代汉语中有阴、阳、入的分别,阳声韵有三个韵尾(-M)(-n)(-ng),入声韵有(-p)(-t)(-k)三个韵尾,其中现代汉语中阳声韵尾(-M)已经消失。 7.“史记三家注”包括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刘宋裴骃(《史记集解》)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8.顾炎武的音韵学著作是(《音学五书》),段玉裁的音韵学著作是(《六书音韵表》),孔广森的音韵学著作是(《诗声类》),《经籍纂诂》的作者是清代(阮元)。 9.清人三大史学名著包括赵翼(《二十二史札记》),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和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 10.古代目录把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老子》属于(子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唐代守温三十字母的差别是多出()六个声母 A.非敷奉微床娘 B. 帮滂并明泥日 C.照穿床审娘日 D. 见溪群疑来日 2.“同声必同部”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清代著名学者() A.王念孙 B. 王引之 C.段玉裁 D. 戴东原 3.“读若”“读如”与“读曰”“读为”的区别是() A.前二种用于注音,后二者用于破通假 B.后二种用于注音,前二者用于破通假 C.两种都用于注音 D.两种都用于破通假 4.近体诗如果首联出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下边的一句是()。 A.仄仄平平平仄仄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通训定声》。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 古书注解 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一、填空: 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10、清代王引之 《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 列(上、下平声各15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11、近人张相《诗 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 笔划多少为序。笔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 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12、古代汉语以单音 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五种依次排列。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B、加上词头词 尾。 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1 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辨别本义。 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 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纠正。的分水岭。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16、押韵分为三种: 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5、《辞源》1915 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 押韵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 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17、《诗经》押韵 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 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 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 代。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完整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卷 — 学年第一学期 一、综合填空(10) 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此书收释虚词______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______。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 ,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 、 、形声。 5《论语》是 集成的。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 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 作谓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 用 。 二、单项选择题(10) 1 以下各组词中全是连绵词的一组是( ) A 倜傥 逍遥 狼狈 B 逡巡 披靡 休祲 C 披靡 辟易 饥馑 D 阻隘 忸怩 造次 2 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 ( ) A 舍——捨 B 翦——剪 C 佗——他 D 说——悦 3 下列句中加点对象所用意义为引申义的是( ) A 蔡溃.,遂伐楚。 B 鹰乃学习. 。 C 庖丁解.牛。 D 君子引. 而不发 4 “晋军函陵”句中的“军”字的意思是( ) A 军队 B 攻打 C 驻扎 D 包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言之不怍. ,则为之也难。怍:惭愧。 B 太后盛气而揖. 之。揖:作揖。 C 既东封. 郑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以……为疆界”。 D 听讼.. ,吾犹人也。听讼:断案。 6 根据字形分析,“取”字的本义应该是( ) A 割取敌方战死者的耳朵 B 夺取,攻下 C 拿 D 娶妻 7 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触龙说.(shuì)赵太后 大臣强. (qiáng )谏 B 盛.(shèng )气而揖之 公语. (y ǔ)之故 C 媪.(yùn)之送燕后也 老妇恃. (sì)辇而行 D 后期.(j ī)年 先生恶. (w ū)能使梁助之耶 8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 学院-------------------------------------- 班级---------------------------------- 姓名 ------------------------------------- 学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