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

【摘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类大学[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定位不明、盲目整合的问题,如何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问题;思考

一、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

行业特色型大学,特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个部委(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等)。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简称“行业特色型大学”。此类高校大致有三种分类:

一是由其它部委划归至教育部直属的大学:尽管不归原来的部委直属,现在改为教育部直属,它们依旧辉煌并继续以往的盛名和影响力,比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

二是归属部门办学:比如,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等。

三是被划归到了地方政府管辖:它们中的不少高校行业特色鲜明,甚至代表了中国行业权威,“外经贸”、“理工”、“科技”、“工业”等有鲜明时代特色。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一类大学[1],其特征是具有显著的行业背景、专才型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等,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做出了积极卓越的贡献。[2]

行业特色型大学历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

二、行业特色型大学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行业特色型大学倾向于只注重其特定的行业服务,却忽视了区域社会服务的功能。特定的行业发展由行业特色院校支撑,这些院校兼具合作的声望和经验,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自身却丧失了将自身的特色转化为优势的能力,行业特色型大学定位相对模糊,导致其在参与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中缺乏某种主动性与责任感,不能发挥自身的创新功能与特色优势,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盲目资源整合,特色趋于淡化

因为缺乏合理的指导,在学科设置上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学科设置过于分散,影响到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质量。这种重视形式,忽视质量的做法,导致部分高校重复化学科建设、雷同化专业设置,很多院校传统上具有优势的特色学科、专业规模不到1/3,使学科、专业特色逐步丧失。由于缺少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有限办学资源的分散,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面临窘境。

(三)与行业部门关系疏远,共建徒留形式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的进行,行业特色型大学与原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行业对高校的作用逐渐消失。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始朝着综合性大学的路子发展,同时这也导致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部门关系更加疏远,即使教育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采取了拯救措施,但是大多数依然徒留于形式。因此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失去政府、企业和政策资金的支持,影响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阻碍的此类学校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三、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考

(一)明确行业特色型大学地位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契机和战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不断地参与世界竞争,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新形势要求高等教育在满足不同类型产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等方面应更具多样性。虽然世界主流是建设综合性大学,但是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发挥其特殊贡献功能,是丰富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也是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行业特色型大学应当以崭新的姿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战略体系中占据一个突出的位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间力量。因此,国家各级领导部门应当重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以学校为依托,全面支持其发展。

(二)合理整合资源,维持特色本质

现今的行业特色型大学由学科专业化、对口服务走向学科多样化、服务面广的道路。但是,这样的发展并不能发挥这些大学的特色优势,反而会阻碍自身的发展。行业特色型主要指学校设置学科具有特色,为此,学校应改善学科布局,围绕自身的学科特色,建立相应的学科特色群,不应盲目新增、删减学科,为使此类高校更具特殊性,应加强传统特色学科,谨慎对待新增学科,全方面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其在发展的社会中寻找新内容,打造社会认可度高的新学科,同时,加强新旧学科的碰撞与相互渗透,使行业特色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比如对外经贸大学的特色学科是国际贸易,但该校非常注重相关与相邻学科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支撑,构成具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特色的学科群。[4]

(三)探索并建立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部门之间的长效联系机制

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之间是鱼与水的关系,与行业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是其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我国,政策可以推动一些措施的实施,因此国家要完善有关行业特色大学法律法规以及优惠政策,引导行业与大学建立长效机制,如为此类高校提供专项资金,使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有财政上的保障。与此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定位,加强与行业部门的联系,根据国家的政策引导,积极探索促进自身发展的有路径,比如与行业部门合作共建项目,引进高校的人才到企业,同时企业为高校提供平台,如此合作才能相互促进。

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_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_赵韩强

第1期2015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Hig her Education Research EditionNo.1 Ja n.2015[收稿日期]20 14-09-26[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K5051399016 )。[作者简介]赵韩强(19 75-),男,河南南乐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郭宝龙(19 6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 0071) [ 摘 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一批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一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1-0070-0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求,我国通过大规模的院校调整建立了一批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特色型院校。这些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培养了一大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促进了行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大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发挥行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培养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定位与优势 所谓行业特色型大学,是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的。它是指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以行业为依托和服务行业需求及相应学科特色的院校,原来一般隶属于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上世纪90年代以 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除极少数行业院校继续归原行业部门管理外,绝大多数行业院校已划归教育部或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以下鲜明的办学特征:(1)学科相对集中,办学特色鲜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且较为集中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若干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专业,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受到本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广泛认同。(2)科研实力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和善于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支撑了行业发展。(3)服务行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他们在行业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行业领域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4)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这类大学的办学传统、大学声誉、行业特色、校园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导读: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行业高校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正不断弱化,原行业主管部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的指导和扶持也日渐减少,进而导致行业特色高校发挥传统特色优势、为行业服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还需进一步为行业特色高校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政策环境,理顺项目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在办学的各个方面以及毕业生就业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和支持。 我国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多是在解放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整合了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组建的单科性院校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这些高校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社会、行业、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自己显着的办学特色和一批优势学科。他们在这些学科领域里,不仅取得了开创性的科研成果,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行业技术骨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特色高校中的一部分合并为综合性大学,另外相当一部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行业特色明显的多科性大学。

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及其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前,行业特色高校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其自身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行业特色高校在服务国家及行业需求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几十年的行业办学过程中,行业特色高校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以河海大学为例,建校9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为水利行业培养输送了近10万名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次,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行业特色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努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发展的需求,积极拓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领域和服务方向,原有的学科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另一方面,这些高校依旧保持着行业办学的鲜 明特色,继续承担着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的主要任务,其科研课题、技术研发的重点依然主要围绕和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第三,行业特色高校具有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独特优

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摘要】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中兼具有行业文化和大学文化双重属性。大学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构成的一个系统,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发扬行业中的优良传统,并将之内化到文化建设中的各个层面,从而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路径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年校庆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明确了高等教育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对高等教育职能的新丰富和新发展,也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新任务。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笔者试图从文化建设构成的各个层面探寻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1 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定义及内涵 行业类高校大学文化是在行业类高校中长期形成的文化氛围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一般大学文化与行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在行业类高校内部逐渐成长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个性的大学文化[1]。首先,行业类高校文化是一种文化。文化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行业类高校大学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业文化和文化的双重特质。 其次,行业特色型大学文化是行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行业文化是指各行业在长期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它是行业发展和延续的内在精神动因。行业文化具有自身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根据行业的不同,会形成风格迥异的行业文化,如军工文化、海洋文化、兵器文化、地质文化、示范文化、交通文化、农业文化等。对于行业特色型高校而言,其文化建设中除具备一般高校建设的共性内容外,还要融入行业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体现其行业的文化特征。比如军工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主动吸收军工文化的精髓和内容,着力强调军工人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a 再次,行业特色型大学文化是一种大学文化,这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根本归属和本质属性。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方面[2]。大学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约束学校整体行为以及师生员工个体行为的功能。大学文化是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大学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引导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思想观

盘点国内各行业最牛的十所大学

盘点国内各行业最牛的十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行业的第一名校和最高学府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它是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属工、管、文、理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它被誉为“通信学科的摇篮”:是中国第一个教授信息论的大学,是第一个开设信息论本科专业的大学,第一个编著信息安全本科教材的大学。它是中国三个设置密码学博士点的高校之一,是极少数拥有信息安全博士点的大学。拥有如此众多个第一和显赫成绩,北京邮电大学被誉为中国信息行业的最高学府名副其实。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邮电通信专业性图书馆,在“通信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藏书齐全,并具有一流的现代化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服务水平。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也是外资投资领域最多的行业。在北京的教育部直属大学中,北京邮电大学是唯一一所连续多年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5%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同学大都就业

于国内的移动、电信、联通等各大公司和国际著名的计算机和电子、通讯公司,像摩托罗拉、微软公司、三星公司、SONY 公司等。中国信息行业高层中的60%来自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我国唯一一所实施对外汉语教育的大学 如今,现代汉语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汉风”“华流”“中国热”正在全球兴起。到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需要500万,而目前只有4万人。以此推算,今后几年汉语教师的缺口将非常大。目前,我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大约6000人,其中仅有一半人获得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在对外汉语教师如此缺失的情况下,北京语言大学尽显英雄本色。 北京语言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目前,学校共设有16个本科专业,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普通高校全国重点学科,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对同学们进行外语、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金融、信息科学、会计学等专业教育,并承担着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以及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

选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

选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 招办主任支招:一看个性,二看发展 晨雾 / 转贴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邓菡)填报志愿时,是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正困扰着一些考生。记者日前采访了几位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就此给考生提供些建议。 考生在选择时,如果面临两所学校的专业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可根据“一看个性,二看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主任赵静表示,爱好广泛、想做“复合型人才”的考生,要将综合性大学放在首位。有边缘性、复合性倾向,想做“双学士”、选修第二专业的考生,在综合性大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报考其他专业研究生时更有利。那些性格沉稳、希望术业有专攻的考生宜选择专业性强的行业特色大学,这有利于考生集中注意力关注前沿、纯粹的专业领域学术动态,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保研或考研几率更大,就业机会也更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主任曾庆梅认为,行业特色校的专业特色凸显,行业校友集中,就业优势突出。已确定个人发展方向或希望大学毕业即就业的考生可重点考虑这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的文化底蕴深厚,专业发展多层次,校友遍布各行各业。个人发展方向宽泛或立志深造的考生可重点考虑这类院校。 “无论是选择综合性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大学,考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对应的专业,然后依据专业来检索对应的高校。”北京建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雪华表示。在确定高校时,考生要综合分析专业排名、行业认可度、科研实力、区域位置等相关因素。毕业生择业时,用人单位会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量。所以,建议考生和家长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志愿。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办主任魏融认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学科齐全,以理论见长。这样的大学更适合兴趣爱好广泛、热爱钻研、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困境和建设路径

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一种与行业具有天然联系的大学形态,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行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行业特色型高校陆续划归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门管理。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科技优势,创办高水平大学,在新时期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发展困境 长期以来,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强化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社会与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发展了一批优势学科。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各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强化传统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同时,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科和专业。伴随着学校学科的增多、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多数院校步入了更名行列,甩掉了原有的“行业特色帽子”,以山东省为例,原有的山东煤炭学院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各院校的学科门类逐渐增多、综合性逐渐增强、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一)与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联系断裂 行业特色型高校始终与行业坚守在一起,保持着行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为解决我国的行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断裂后,一方面,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日益弱化,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失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服务行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另一方面,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减少,而各高校办学规模却逐步扩大,出现新校区建设、两地办学等需求,从而导致办学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特色型高校服务行业能力的发挥。 (二)传统学科优势弱化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原有的部门壁垒被打破,行业特 色型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面临来自综合性大学的挑战与竞争。行业特色型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展其他学科和专业,但过度强调学科多样化会加大学校与行业的距离;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没有行业经历,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比较少,弱化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甚至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 (三)行业服务意识弱化,服务主动性降低 主管部门的变更和职能的变化、与行业一定程度的断裂以及对多科性大学的追求,使得有些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划归教育部门后行业服务意识有所弱化,服务主动性有所降低,不利于高校参与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不利于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建设路径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境,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必然影响其办学质量,进而影响其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学校的传统,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科技优势,实现质量的大提高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笔者所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轻工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为了谋求新时期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立足“质量立校”与“特色兴校”的办学方略,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及实施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强化轻工特色,走特色兴校之路 作为一所由单科性院校发展而来的综合性院校,我校的学科建设、办学力量很难在短期内赶上一些老牌综合院校,但作为一所轻工院校,有着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突出的传统学科,所以我校在回顾、总结办学历史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山东省骨干大学和国家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强化了特色意识,并提出“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促发展”。 [摘要]文章分析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并结合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实际,提出行业特色型高校要走特色兴校之路、走人才强校之路、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走质量立校之路等,同时还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分类指导以及行业企业的精诚合作。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困境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李红霞(1977-),女,山东泰安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秦梦华(1966-),男,山东广饶人,山东轻工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制浆造纸工程、高等教育管理;张庆思(1953-),女,江苏扬州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学品、高等教育管理。(山东济南2503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行业特色型地方高校建设路径选择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04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24-02 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困境和建设路径 李红霞秦梦华张庆思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的要求酒店管理学院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力求对全省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立足,面向全国,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宗旨,依托我校商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3-5年的建设期,努力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如下4个发展目标: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二)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旅游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三)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 (四)集成我校26年来办学的有效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点 (五)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理论 二、特色专业发展思路与方案 为在本专业建设期末能够实现上述5个目标,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发展思路与方案: (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 立足本科生专业研究、应用能力,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我们增设旅游规划制图实验室、旅游资源展览展示实验室、旅游电子商务与咨询实验室等,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五年规划,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的同时,开展双向科研经营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取得一批产学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建立新的满足教学要求、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学 科专业建设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13期 总第164期进入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 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3%,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等部分省市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我国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学校今后的根本任务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结构、特色和成效协调发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已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将有新的更大的作为。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积极主动地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需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是行业特色型大学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努力方向。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概述 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指以行业为依托,围绕行业需求,针对行业特点,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某一部门,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优势的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展开,在借鉴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国家组建了一批特色型的大学。同时,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对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中央政府各部门陆续兴办、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建筑、交通、文化、艺术、体育、财经、政法等多个领域,它们与新中国工业、文化、社会体系的建立相伴而生,共同规划,同步建设,共同成长,基本形成了和国家工业发展布局相配套的、由各部门分工管理的、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了以中央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分别统筹管理、“条块结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这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相协调,符合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对于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务院机构的多次调整,一批部委相继撤并,原部门管理的大学按照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市地方两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划转。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改革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专业过窄、重复设置、重复建设、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等问题。l993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原中央部委管理的50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整和划转,逐步脱离了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划归教育部或省级地方政府管理,基本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管理,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一批针对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高水平学科平台和人才队伍,能够及时地跟踪和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战略和技术问题;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实践、强调应用、注重服务的传统;学生知识能力结构贴近行业需求;与相应行业联系紧密,有很强的互动性。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清、服务面向模糊、盲目贪大求全、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点少、人才聚集度不高或严重失衡、与原行业联系弱化等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加强自身的科学定位与内涵建设、加强与行业及区域紧密合作、实现大学的创新与发展是行业特色型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呈现以下发展趋势:第一,在学校定位、发展目标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办学指导思想更加清晰,发展道路基本明确;第二,大部分行业特色型院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经从最初的注重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从注重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三,多科性成为行业特色型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各院校都在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学科领域,构建新的交叉学科,努力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第四,虽然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但所有的院校都在抢抓机遇,快速发展,行业特色型大学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肖万里 杨 凯 摘要:本文立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国家、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简要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专业建设;形势;任务 作者简介:肖万里(1970-),男,河北廊坊人,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高等教育学;杨凯(1981-),男,湖南宜章人,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大学教学。(北京 102206)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13.012

就业前景最好的二本高校特色专业盘点

就业前景最好的二本高校特色专业盘点 选专业是为了今后更好就业。不少人把选择的标准定为“热门”专业和名校。招考专家提醒,一些“冷门”专业和特色院校机会多多,可以多花些心思去淘宝。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调查显示,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如今遭遇寒流;报考时的“冷门”,如今成了就业香饽饽。 报告指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技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就业率持续走低,薪资较低。其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8个专业是连续3届(2007届-2009届)毕业生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数据显示,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率较低的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业。它们属于地矿类专业、航海类专业、土建类专业、机械类专业、材料类专业。 “这些就业热门专业,都是报考时的冷门,90%同学为调剂生。”一位大学教授指出。 冷门专业:不起眼背后有大前景 报告显示的专业因为工作艰苦、名称晦涩,在报考中成为“冷门”。这些行业究竟是做啥的?记者走访了重庆多所高校,让教授们为大家逐一解释。

地矿类专业(图片来源:资料图) 地矿类专业中的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分别针对的是煤矿、金属矿山和油田。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要到矿上工作,很多工作在井下,比较辛苦。石油工程本科毕业生主要去油田工作,刚工作时大都做采油工、钻井工,离城市较远。此后可做技术员,逐渐转到管理岗位。油气储运工程主要在油田、炼油厂、管道局等部门工作。航海技术和部分轮机工程的本科毕业生要做海员。 土建类专业(图片来源:资料图) 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造价、给水排水工程属土建类专业。土木工程除了做房屋结构的设计工作,还有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及地下工程、机场、特种工程结构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专业名称调整之前叫暖通工程,负责建筑物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是从土木工程专业中独立出来的一个专业,负责房屋的上下水工程、城市地下水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机械专业,专业名称调整之前叫化工机械。就业有两个方向:在化工企业中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在化工设备企业做化工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维护工作。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除了开设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外,还会加设一门农业机械课程,了解农业机械的机械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