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灯的发展简史-尚苗-15号

电灯的发展简史-尚苗-15号

电灯的发展简史-尚苗-15号
电灯的发展简史-尚苗-15号

电灯的发展简史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照明工具已由原来的油灯、气灯发展为现在的白炽灯和节能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灯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那么电灯是怎么发现的,是谁发明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本文就有关问题做一简介。

关键词:爱迪生;电灯;白炽灯;材料;电灯专利;电灯发展

1 电灯产生的原因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1]。由于这种灯燃烧的是煤油或煤气,因而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而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更严重的是,这种灯很容易引起火灾,酿成大祸。许多年前,很多科学家都在想尽办法,想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方便的电灯,于是电灯的研发开始在实验中快速展开,

2 电灯的发明

从教科书中了解到,发明电灯并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2]。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1879年10月21日[3],爱迪生终于点燃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然而电灯的发明却充满了艰辛。从最初的白热灯到实用的耐热材料,从碳丝到竹丝,再到钨丝,在一千多种实验中,爱迪生从来没有气馁过。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思考,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家用钨丝电灯在1906年产生了。这种灯一直用到了现在,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白炽灯。

3 电灯发明争议

人们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4]。但是,另一个美国人戈培尔却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就已发明了使用相同原理和物料、而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也有很多其它人对电灯的发明也作出了不少贡献。比如,1801年,英国一名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1854年戈培尔试验时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

旺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但是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最后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才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5]。

4 中国第一盏电灯

1882 年7月26日下午7时,上海的一台发电机开始转动起来,点亮了15盏电灯。这是上海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中国电灯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以后,中国的大地上亮起了电灯。

5 电灯的发展

目前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电灯主要有3种,分别是白炽灯、节能灯和LED 灯。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由于白炽灯不节能不环保,使用寿命也不是很长,于是便出现了节能灯。节能灯是一种荧光灯,可以完全替代白炽灯使用,而耗费仅是普通白炽灯用电量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大大节约了照明电量的费用。虽然节能灯要比白炽灯更环保、更节能,但是频繁开关容易烧坏灯泡,于是LED灯就问世了。

6 结语

电灯使人类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人们在享受电灯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要节约用电,合理利用有些的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增强环保意识,参与到“关爱地球,关爱人类”的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西门斯.爱迪生传[M].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2】温子昊.读《爱迪生》有感[J].青少年日记,2007(3)

【3】赵春季.世界名人传记丛书:爱迪生[M].中国国画出版社,2010

【4】张平原.百年世博改变时间的十大发明[J].IT时代周刊,2010(5)

【5】江闻.大发明家爱迪生二三事[J].中国人才,2010(4)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我的前一秒,我的现在,似箭,是史。如花开花落,从桃园满春色,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如春水东流,从冰封万里,到滚滚长江东逝水;如雨过天晴,从晴空万里,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眼前的画面,嘴里的呢喃,心里的相思,点点滴滴,是过去,是历史。任何一样事物都有一段属于自身的历史,从起初的形成,顺延着时光,慢慢地演变。灯,也有着起初,也有着演变,也有着历史。灯的起初。四个字的表达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万年前,自然捆绑着原始,捆绑着公元前,所以那时候的灯也满满的自然感。那时候的载体往往是一些中空的石头和贝壳,里面放着苔藓或者其他植物,然后添加动物脂肪便可。 灯的演变。从有史料记载的商周时期到如今,灯,一直在演变,还没到尽头。商周时期青铜器便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灯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春秋时期便出现了照明用的灯具,当时人们用豆脂作为燃料,放在陶质的器皿里,然后再放上一条灯芯便可点燃。到了战国时期灯具就以青铜器和陶质器皿为主,青铜器一般为一些达官贵人使用,陶质灯具则多用于民间,那时候的造型还比较单一,其造型一般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两汉时期,灯具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灯的材质还

是造型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灯具与之前的相比有了许多新元素,材质上出现了铁灯和石灯,造型上也没有那么单一,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的灯。是否听说过“长信宫灯”,那是钎灯的代表,钎灯最早出现于西汉,是中国灯具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灯具,灯烟可以顺着管道排入蓄着水的灯身,实现“取光藏烟”。到了唐代以后,制作灯具的主流材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心开始慢慢往彩陶转变,在那种舞文弄墨的时期,灯具更是种类繁多,人们对灯具的想法不在那么千篇一律,造型各样的灯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了明清时期,灯具的材质和造型就更加的丰富多彩了,除了原有的金属、玉石和陶瓷之外,还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灯材料的灯具。清朝的宫灯让灯具的审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造型独特而不失委婉,外形精美,不仅是灯具也是装饰品,正所谓“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即便如今,宫灯还是享誉全世界。 清朝末年,电灯正式进入中华大地,最早使用电灯是在上海。灯具的演变历史,便翻开了新的篇章。欲知近现代史上灯具的精彩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中国灯具发展史 之前我们分享了灯具简史远古篇,讲到灯最早的发明和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7万年。那时,没有金属和铜可以用来制作灯,那时的人就用中空的石头和贝壳取而代之。这

灯泡的发展史

灯泡的发展史 照明灯具有很多种类,根据工作原理和光源来分的话, 有白炽灯,卤素灯 Halogen,荧光灯,金卤灯,钠灯,汞灯,LED灯。 卤素灯也是白炽灯的一种,只是在灯泡里面加了惰性气体使灯丝寿命延长,避免光衰,金卤灯钠灯和汞灯都属于高压气体放电灯,LED灯发展很快,会逐步取代荧光灯,但是价格也很高。 2011年,英国和荷兰将停售白炽灯。此前,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意大利已在2010年首开停售先河。此后,停售国家更将扩大到欧盟、加拿大、美国。随着2017年,中国大陆也将停售白炽灯,从此, 国内再无白炽灯。 白炽灯Incandescent 一个多世纪以前,1879年的爱迪生以一只钨丝电灯泡引领人类开启了崭新的“光明时代”;一个多世纪以后,到2017年将满138岁“高寿”的白炽灯老矣,将广阔舞台让路给新的主角———LED灯。 历史悠久的钨丝灯泡 大部分白炽灯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转化成无用的热能,只有少于10%的能量会成为光 “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国发明家通过长期的反复试验,终于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从此,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就像他发明的电灯一样,走入了千家万户。他,就是被后人赞 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 这个故事传遍千家万户。虽然有些材料还提到一名叫亨利·戈培尔的美国人早于爱迪生用炭化的竹丝通电使其发光,但是,真正尝试对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进行试验、最终使用钨丝为灯丝进 行长时间发光的,还是爱迪生。 钨丝灯泡,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白炽灯”。1906年,通用电器发明一种制造电灯钨丝的方法,最终让廉价制造钨丝的方法得到解决,钨丝电灯泡走进寻常百姓家,并被使用至今。 只不过,白炽灯“成也钨丝、败也钨丝”———因为钨丝上细微的电阻差别造成温度不一,在电阻较大的地方,温度上升得较高,钨丝亦升华得较快,造成钨丝变细,电阻进一步增大循环,最终令钨丝烧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电灯泡的寿命,直到工程师发现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可以减慢钨丝的升华。今天多数的电灯泡内都是注入氮、氩或氪气,一般寿命为1000小时左右。 一个世纪之后,白炽灯不得不面临退下历史舞台的困境———大部分白炽灯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转化成无用的热能,只有少于10%的能量会成为光。如此庞大的浪费,注定了白炽灯的命运即将 终止。 为了节能和环保,各国都制订了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澳大利亚、阿根廷和意大利率先于2010年停止了白炽灯的销售;英国和荷兰是2011年;欧盟、加拿大是2012年;美国是2014年;中国大

灯具发展史

灯具的发展史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石器时代 在石器时代,人类懂得了使用火,取暖、熟食、御兽,其中还有照明。据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人类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到 了周朝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为灯具的出现创造条件。 战国 中国最早的灯具始见于战国,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灯来看,不仅结构已比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在它以前,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时期。 当时照明用的灯具就是豆,它是依照当时的食器——豆的形状制成。用豆脂作为燃料,将豆脂盛放在陶制的小碗里,放上一根灯芯,点燃照明。陶器豆与青铜器豆就是当时的灯具。 秦朝的灯具同样极其华丽,但出土实物不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66年在陕西省咸阳塔儿坡出土的雁足灯。 战国时期的灯具主要有:多枝灯(又称树形灯)· 人俑灯·仿日用器形灯以及少数玉灯

战国与秦代灯具欣赏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我国的灯具制造工艺有了新发展,对战国和秦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由于两汉盛行“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丧葬观念,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灯具也成了随葬品中的常见之物。众多出土实物表明,这一时期的灯具不仅数量显著增多,而且无论材质或是种类都有新的发展,这说明灯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了。从质地看,在青铜灯具继续盛行的同时,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主流之外,还新出现了铁灯和石灯。从造型上看,除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之外,新出现了动物形象灯。从功用上看,除原有的座灯外,又出现了行灯和吊灯。 座灯汉代人形吊灯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在作为照明用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在唐宋两代绘画、特别是壁画中,常见有侍女捧烛台或烛台正点燃蜡烛的场面。在宋元的一些砖室墓中,也常发现在墓室壁上砌出灯擎。这一时期灯具陶瓷灯具尤其是瓷灯已成为灯具中的主体,汉代始见的石灯,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也开始流行,另外铁质、玉质灯具和木质烛台也有出现。

舞台灯光的发展历程

舞台灯光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舞台灯光控制系统舞台机械 编写:北京德恩普舞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说过:“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委员会主任、国家话剧院高级灯光设计师邢辛说过:“没有经过编程的舞台灯光,很难产生理想的艺术效果。” 21世纪的今天,数字技术给舞台灯光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用数字技术连接舞台灯光控制系统,使得舞台灯光及舞台机械控制更加智能,这为各个国际一流剧场与技术要求较高的舞台增色不少。 一.原始“洋桶”舞台灯光技术: 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上世纪20年代,人们对舞台灯光的作用并不太了解。著名戏剧艺术家洪深算较早重视舞台灯光的。上世纪20年代南国社时期,

负责舞台、灯光工作的是田汉的三弟田洪。那时田洪对舞台灯光的妙用还没多少认识,只是认为,舞台上需要灯光无非是把舞台照亮,让观众看得清楚罢了。 那时,洪深和田汉交往甚密,常参加南国社排戏。有一次,他对田洪说:“只把舞台照亮了并不算灯光,灯光是舞台艺术的一部分,要与戏里的时间、地点、剧情相配合、相适应。” 洪深的一番引导使田洪开了窍,决心做点尝试。当排演独幕喜剧《生之意志》时,田洪在灯光上就想出了新主意。戏中的父亲因为儿子恋爱、失业归来,勃然大怒。田洪为了突出父亲的愤怒感情,用了一个较强的光柱打在他的头部,渲染其威严神情;又用了一道较弱的灯光,照亮了后边的两枝白兰,以此烘托老头儿的形象。这种灯光处理使当时的观众感到很新鲜。演出后第二天,报纸上就有文章称赞南国社演出的灯光有革新精神、有创造力。 后来田洪又在《第五号病室》、《湖上的悲剧》等剧目里,再次在舞台灯光上做了新的探索。然而,那时营造月光的氛围,通常用个洋铁桶改装一下,在幕后通过铁桶的圆形,将光打在布景上。田洪苦思冥想、反复试验,想出了用几种不同色彩的纱加在铁桶和幕布之间来渲染月夜的气氛。当《湖》剧演出时,随着剧情的变化,月光有时柔媚、温暖,有时悲切、凄惨,对剧情、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为演出增色不少。 今天看来,这当然是很简单、很一般的处理,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不小的创造。

灯发展史

1、光源及电照明介绍 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太阳灯 电光源-利用电能做工,产生可见光的光源 电照明:利用电光源照明 电照明按照发光的分类:电阻发光、电弧发光、气体发光和荧光粉发光电照明按照使用的分类:一般照明、局部照明、装饰照明电阻发光:利用导体自身的固有电阻通电后产生热效应,达到炽热程度而发光,如:白炽灯、碘钨灯… 电弧发光:利用二电极的放电产生高热电弧后发光。如:炭精灯。荧光粉发光:在透明玻璃管内注入稀薄气体或微量金属,并在玻璃管内壁涂上一层荧光粉,借二极放电后利用气体的发光时荧光粉吸收而发光。如:荧光灯… 气体发光:在透明玻璃管内注入稀薄气体和金属蒸汽,利用二级放电使气体高热而发光。如:钠灯、镝灯… 2、光源发展进展 人类对电光源的研究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H.戴维发明碳弧灯。1879年,美国的T.A.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灯,使人类从漫长的火光照明进入电气照明时代。1907年采用拉制的钨丝作为白炽体。1912年,美国的I.朗缪尔等人对充气白炽灯进行研究,提高了白炽灯的发光效率并延长了寿命,扩大了白炽灯应用范围。20世纪30年代初,低压钠灯研制成功。1938年,欧洲和美国研制出荧光灯,发光效率和寿命均为白炽灯的3倍以上,这是电光源技术的一大突破。40年代高压汞灯进入实用阶段。50年代末,体积和光衰极小的卤钨灯问世,改变了热辐射光源技术进展滞缓的状态,这是电光源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60年代开发了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其发光效率远高于高压汞灯。80年代出现了细管径紧凑型节能荧光灯、小功率高压钠灯和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使电光源进入了小型化、节能化和电子化的新时期。 光源发展到现在130多年,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几代光源的产生见证了这一历史的演变,因此,下面从几代光源的介绍为主线进行综述。 3、第一代光源 --白炽灯 1879年,美国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灯,使人类从漫长的火光照明时代进入电气照明时代。也宣告了第一代光源-白炽灯的诞生。现代白炽灯是靠电流加热灯丝至白炽状态而发光。其具有光谱连续,显色性好,结构简单,可调光,无频闪等优点,使得其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取得了快速发展。 3.1白炽灯原理 不同类型的电光源有不同的结构,但一般都具有以下几部分的零部件:作为发光体的灯丝、电极、荧光粉;作为发光体外壳的玻璃、半透明陶瓷管、石英管;作为引线的导丝、芯柱、灯头;作为充填物的各类气体、汞、金属及其卤化物;消气剂、各类涂层、绝缘件及粘结剂等。 白炽灯的结构及原理: 普通的白炽灯,主要由玻壳、灯丝、导线、感柱、灯头等组成。 玻壳做成圆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热玻璃,它把灯丝和空气隔离,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

汽车车灯发展史

汽车车灯相关资料 一、汽车车灯发展历史 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哥伦比亚号汽车将电灯作为前灯和尾灯,车灯从此诞生。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H·托马斯的人为了让对方驾驶员在晚上能看到他打的手势,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由此转向信号灯幽默登场。 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当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用封闭的内灯。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其演变过程如下: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 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

灯具发展史

灯具发展史 我国的灯史,是一幅卷帙浩繁的艺术长卷。在世界尚处于火光照明的历史时代里,中国的灯文化一直享有盛誉。在远古时代,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中国古代的灯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极具实用性和时代性,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灯具不仅有陶质的、青铜质的,还有玉质的。 到了秦代,灯具铸造极其华丽。两汉时期,我国的灯具制造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对战国和秦朝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青铜灯具继续盛行、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主流外,还出现了铁灯和石灯;从造型上看,除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之外,还出现了动物形象灯;从功用上看,不仅有座灯,还有行灯和吊灯。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在作为照明用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在唐宋两代绘画,特别是壁画中,常见有侍女捧烛台,或烛台正点燃蜡烛的场面。在宋元的一些砖室墓中,也常发现在墓室壁上砌出灯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灯具和烛台的质地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在质地上除原有的金属、陶瓷、玉石灯具和烛台外,又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等材料的灯具。种类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的宫灯的兴起,更开辟了灯具史上的新天地。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在清代,宫灯由于珍贵竟然成为皇帝奖赏王公大臣的赐物。《清朝野史大观》有载:“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明清的宫灯主要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料丝灯”(即玻璃灯)的制作、传入京城,以及在民间兴衰的详细记载,“料丝灯出永昌,言取药料煎熬,抽丝织之为灯,故曰料丝。其药料则紫石英、钝磁、赭石之属,不一类也。始出于钱能,以此进上,不使外人烧造。能去,始习为之;顾更精,长大几二三倍,价甚昂,烧造者死,其子传其法,人竞烧之,价益贱,为之者遂不能精矣。宦游者罔不取之。”宫灯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仍能发现宫灯造型装饰。 随着科技进步,灯具世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科技型灯饰进入灯饰行列:音乐灯饰--音乐台灯是一种声光结合的新颖灯具。开灯后,乳白色灯罩中就会映现出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灯光,同时传出银铃般动听的乐曲。这种音乐台灯,在灯座的上部装有多色灯泡,下部装有微型电机和八音琴,随着微型电机的转动,多色灯彩按时转换,并同时拨响八音琴,使之发出乐曲。嘉宾在座,可助兴作乐;夜阑人静时,又催你入眠。音乐台灯灯座内装有定时装置,可根据需要自动关灯。光导纤维灯--为了增添居室情趣,可安装一盏光导纤维灯。开灯后,它变幻出的各种色彩,象纷飞的礼花,十分诱人喜爱。光导纤维灯是在透明的灯罩中,放置一簇白色塑料光导纤维,其一端集束研磨,另一端设计成各种字样和花草鸟兽等装饰图案。灯座下端装有一只灯泡,灯泡和光导纤维之间有一个自动变色转盘,转盘上安装薄膜滤色片。当转盘移动时,滤色片使灯光变色,通过光导纤维传送,丰富的色彩便映现出来了,滤色片使灯光变色,通过光导纤维传送,丰富的色彩便映现出来了。光导纤维灯不仅是理想的局部照明灯具,还是一种精制的工艺品,作为居室的摆设,给人美的享受。山水画壁灯--在木镜框中镶嵌了一幅用塑料片制成的山水风景画,是集灯、画于一身的新颖壁灯。开灯后,塑料片开始转动,同时由微型电机将光源作特殊的处理,使光线时明时暗,秀丽的山水立时展现。幼影灯--幻影灯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能变幻各种图案的装饰灯具。客观存在主要采用可控硅调压装置,灯体形似一个玻璃筒,里面盛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一为水,一为彩色油液。灯座内装有光源,发光后利用这两种液体因受热引起的比重变化,出现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我的前一秒,我的现在,似箭,是史。如花开花落,从桃园满春色,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如春水东流,从冰封万里,到滚滚长江东逝水;如雨过天晴,从晴空万里,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眼前的画面,嘴里的呢喃,心里的相思,点点滴滴,是过去,是历史。任何一样事物都有一段属于自身的历史,从起初的形成,顺延着时光,慢慢地演变。灯,也有着起初,也有着演变,也有着历史。灯的起初。四个字的表达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万年前,自然捆绑着原始,捆绑着公元前,所以那时候的灯也满满的自然感。那时候的载体往往是一些中空的石头和贝壳,里面放着苔藓或者其他植物,然后添加动物脂肪便可。 灯的演变。从有史料记载的商周时期到如今,灯,一直在演变,还没到尽头。商周时期青铜器便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灯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春秋时期便出现了照明用的灯具,当时人们用豆脂作为燃料,放在陶质的器皿里,然后再放上一条灯芯便可点燃。到了战国时期灯具就以青铜器和陶质器皿为主,青铜器一般为一些达官贵人使用,陶质灯具则多用于民间,那时候的造型还比较单一,其造型一般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两汉时期,灯具到了一个

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灯的材质还是造型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灯具与之前的相比有了许多新元素,材质上出现了铁灯和石灯,造型上也没有那么单一,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的灯。是否听说过“长信宫灯”,那是釬灯的代表,釬灯最早出现于西汉,是中国灯具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灯具,灯烟可以顺着管道排入蓄着水的灯身,实现“取光藏烟”。到了唐代以后,制作灯具的主流材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心开始慢慢往彩陶转变,在那种舞文弄墨的时期,灯具更是种类繁多,人们对灯具的想法不在那么千篇一律,造型各样的灯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到了明清时期,灯具的材质和造型就更加的丰富多彩了,除了原有的金属、玉石和陶瓷之外,还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灯材料的灯具。清朝的宫灯让灯具的审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造型独特而不失委婉,外形精美,不仅是灯具也是装饰品,正所谓“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即便如今,宫灯还是享誉全世界。 清朝末年,电灯正式进入中华大地,最早使用电灯是在上海。灯具的演变历史,便翻开了新的篇章。欲知近现代史上灯具的精彩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 ? ? ?

灯的发展历程

几十万年来,人类一直利用火光来照明,直到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电的规律,发明了电光源,人类用灯照明的历史才进入一个新阶段。 电能用于照明是从碳极弧光灯开始的。 1802年,俄国物理学教授彼德罗夫,受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启发:电池组两端在被导线连接时所产生的电火花,能不能变成持久的灯光,以供照明之用?他发现了“电弧”,并思考“如果把两根炭棒彼此接近,那么在它们中间就出现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烧掉,并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间。”这是关于电气照明的最早言论,标志着人类在由电到光的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180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亲手做了个很大的蓄电池,动用2000个伏打电池,得到了更强烈更明亮的弧光。彼德罗夫和戴维德实验装置相似,这实际是一种新灯——炭极弧光灯的雏形。 大约在30年后,有人用坚硬质密的焦炭来替代一般的木炭,弧光闪亮的时间延长了许多。 后来法国科技人员给弧光装置装上了一种钟表装置,使它能够自动调节两根炭棒间的距离。这样,第一只炭极弧光灯正式诞生了。 1876年,俄国电工技师雅布洛奇可夫又对弧光灯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让两根炭棒并排竖立,中间隔着一块绝缘片。他还采用一种装置,能够不断改变电流的方向,使两根炭棒交替地充当阳极和阴极,这样两根炭棒的烧损速度就基本相同,端头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保持不变了。由于这两根并排竖立的炭棒在发光的时候像蜡烛一样,人们就给它取名叫“电烛”。每支电烛能持续发光2h左右。 19世纪70年代的后几年里,由于电烛发光效率比煤气灯高,达40~60lm/W,电烛曾经风行一时。由法国通用电气协会投资制造的电烛,曾被用作路灯,仅巴黎一个城市就使用成千支电烛,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几万盏煤油灯。 弧光灯的问世开辟了电气照明的新时代,但是电烛的耗电量大,寿命短,辐射出大量紫外线,释放出有害气体,维护麻烦。所以在白炽灯出现以后,它在照明领域被全部淘汰了。 第一只白炽灯是谁发明的? 电流流经导体,使其炽热而发光的光源,称为白炽灯。1879年10月21日美国伟大的发明冢爱 迪生在实验室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可供实用的白炽灯。 爱迪生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碳化的方法,把一截棉线撒满碳粉,弯成马蹄形状,装到陶土坩埚里高温加热做成灯线导体,然后把碳丝封入到玻壳内,抽去里面的空气,形成第一只真空碳丝白炽灯。 这只灯连续点燃约45h,光效约为1.41m/W。这是因为碳的熔点虽然比较高(至少4100K),但其发射效率小于1,而且蒸发速率很高,无法制成长寿高光效的灯。1881年设计出的 碳丝白炽灯寿命为600h,光效低于20lm/W。 你了解电光源的发展史吗? 让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回顾电光源的发展史: (1)热辐射光源 1906年第一次制造出钨丝真空白炽灯,1 9 1 3年充有氩氮混合气体的白炽灯上市,1959年制造出充碘的卤钨灯。卤钨灯提高了白炽灯的寿命和光效,寿命长达2000~3000h;光效达20~251m/W。1963年碳化钽灯丝成功应用于白炽灯,灯的色温达3500~3600K,发光效率超过卤钨灯。 (2)气体放电发光光源

灯具的发展史

灯具的发展史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中国灯具的发展史 我的前一秒,我的现在,似箭,是史。如花开花落,从桃园满春色,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如春水东流,从冰封万里,到滚滚长江东逝水;如雨过天晴,从晴空万里,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眼前的画面,嘴里的呢喃,心里的相思,点点滴滴,是过去,是历史。任何一样事物都有一段属于自身的历史,从起初的形成,顺延着时光,慢慢地演变。灯,也有着起初,也有着演变,也有着历史。灯的起初。四个字的表达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万年前,自然捆绑着原始,捆绑着公元前,所以那时候的灯也满满的自然感。那时候的载体往往是一些中空的石头和贝壳,里面放着苔藓或者其他植物,然后添加动物脂肪便可。 灯的演变。从有史料记载的商周时期到如今,灯,一直在演变,还没到尽头。商周时期青铜器便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为灯具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春秋时期便出现了照明用的灯具,当时人们用豆脂作为燃料,放在陶质的器皿里,然后再放上一条灯芯便可点燃。到了战国时期灯具就以青铜器和陶质器皿为主,青铜器一般为一些达官贵人使用,陶质灯具则多用于民间,那时候的造型还比较单一,其造型一般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两汉时期,灯具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灯的材质还是造型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灯具与之前的相比有了许多新元素,材质上出现了铁灯和石灯,造型上也没有那么单一,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的灯。是否听说过“长信宫灯”,那是钎灯的代表,钎灯最早出现于西汉,是中国灯具历史上成就最高的灯具,灯烟可以顺着管道排入蓄着水的灯身,实现“取光藏烟”。到了唐代以后,制作灯具的主流材质发生了很大的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