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2017-12-20 岐黄民间传承『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第579 期作者: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 许红⊙ 校对/ 刘刚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概述葛根黄芩黄连汤别名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葛根15克,甘草6克(炙),黄芩9克,黄连9克。功能主治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摘录《伤寒论》黄芩汤处方黄芩三两(今9克),甘草(炙)二两(今6克),芍药二两(今6克),大枣十二枚。功能主治泄泻或痢疾。身

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咽干,舌苔黄,脉弦数。用法用量水一斗(今2000毫升),煮取三升今(600毫升),去滓,温服。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摘录《伤寒论》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备注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摘录《伤寒论》《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

糟粕中的水分再吸收,使之变成粪便,并排出体外。如大肠有热,就会出现大便的异常,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热注大肠后,迅速地损伤大肠的阴津,而由热化燥,表现为大便秘结;一是热在大肠,由于热性急速,使大肠蠕动加快,并迫使大肠内的津液外出,表现为大便泄泻,多见于各种肠炎。中医治疗前者要通腑泻热,即用泻药通下大便,用《伤寒论》里的承气汤(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而后者的中医治疗要采用清肠止泻的方法,可以分别用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或白头翁汤等。葛根芩连汤主治热性腹泻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性泻利的良方,包括各种急、慢性肠炎,只要是大肠有热的,用之即效。肠炎有寒有热,如果拉出的大便松松散散不成形状,气味腥而不臭,甚至是吃什么拉什么,俗称为“直肠子”,多是寒证,《伤寒论》用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四逆汤等治疗。如果拉出的大便是糊状,黏黏稠稠,粘在便盆上冲不下去,或拉出的虽为清水,但臭秽异常者,都是属于大肠有热,用葛根芩连汤治就最好。葛根芩连汤治热性泄泻,效果非常直截了当。有一30多岁男性病人,本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日因饮食不调突然腹泻,当天达9次,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处很热,像抹上辣椒的感觉,拉出的粪便很黏,舌苔厚腻。此为急性肠胃炎的表现,多因饮食不节或饮食不洁而发病,夏季多见,中医认为多由热邪下注大肠所导致。此病案即如此,用葛根芩连汤,1剂腹泻即

止。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药物组成,方中最关键的药物是葛根、黄连两味。葛根的妙用葛根有升阳止泻的作用,是肠道、消化系统的常用药;葛根既入太阳经,又入阳明经,所以身体前后的疾病都可以治,如治头痛,既可以治前脑门痛,也可以治后脑勺痛。葛根通过升阳气的作用,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症,轻的如眼睑松弛下垂,可以配合健脾胃的黄芪、山药、白术等。葛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够生发阳气,又可以舒经解痉。眼睑松弛眼睛睁不开用葛根,眼肌紧张眼睛闭不上也可以用葛根,有些孩子夜晚睡觉眼睛半闭,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可以使用葛根,可加一些钩藤、秦艽等祛风解痉的药物一起使用。葛花可解酒,对不胜酒力,或酒后头痛、头重不爽,可用葛花10克(没有葛花可以用葛根15克)煮水饮用。黄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黄连是清热燥湿药,善于清除肠胃中的湿热,且能保护大肠的传导功能,中医称为“厚肠”,所以黄芩、黄连是上等的“消炎”中药,能够有效清除肠内炎性物质而不损害肠胃。葛根芩连汤治疗的其他病症1、酒泄(肠激惹综合征):葛根芩连汤还可治喝酒或过食辣椒引起的泄泻,属于“肠激惹综合征”类,中医称为“酒泄”。这类泄泻临床很是多见,现在的人们酒量都见长,爱吃辣物,这些东西刺激性强,肠黏膜细胞受到刺激后分泌增加,肠蠕动就加快,于是就会拉肚子,从中医角度而

言,属于大肠湿热的较多。一患者,男,50多岁,腹泻几十年,每于饮酒后大便即泻,所泻时为糊状,时为清水,被诊为“慢性结肠炎”,舌苔白腻。我给他用葛根芩连汤,合上平胃散,并嘱咐一定戒酒,不食辛辣之物。14剂后来复诊,腹泻基本未发。该病人后又因饮酒复发一次,还是用本方得到控制。经常喝酒拉肚子的人,可自行服用葛根芩连汤加马齿苋: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炙甘草6克,马齿苋30克。2、牙龈肿痛:大肠与胃同属于阳明经,所以大肠热是阳明经热的一部分,大肠有热可以影响到胃,热可以到阳明经的任何一个地方,比如牙龈,上牙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下牙属于足阳明胃经,肠胃有热常是牙龈肿痛的一个原因,偏于胃热的用白虎汤,或清胃散,偏于肠热的就用葛根芩连汤。3、鼻疾:手阳明大肠经“上挟鼻孔”,所以阳明大肠经有热可致鼻疾,鼻炎、鼻窦炎等。属于大肠热者,都可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有些鼻窦炎经常流鼻涕不止,因热而致的,使用葛根芩连汤非常有效。有人用葛根芩连汤治酒糟鼻,也是这个道理。4、泌乳素增高症:妇科泌乳素增高症,属内分泌失调病,该病或见乳汁自溢,甚至没有结婚、生孩子就分泌乳汁,严重的伴有闭经。因乳头属于阳明经所过,若阳明有热,逼迫津液外泄,在外为汗出,在下为大便泄泻,在乳就表现为乳汁自溢,泌乳素升高。故像《伤寒论》的白虎汤、葛根芩连汤等清阳明热的方剂,都可

治这些疾病,我曾用葛根芩连汤或白虎汤,或二方合用治泌乳素增高症,有确定疗效,伴闭经可加一些补肾、通经活血的药。5、下利(表里同病)此证多因外感表证失治、误治而成,其表证未罢又现里证。临床上可以见到既有表证之发热、苔白、脉浮数,又可见纳呆、下利等里证。此时单用解表法则里证不除,单清里则表邪难去,故用本方表里双解,大都是一、二剂即愈。典型病例:患儿张xx,女,10岁。发烧咳嗽一周,每日体温维持在39~40℃之间,曾肌注青、链霉素治疗四天,并累用西药退烧剂等,有时体温稍降,但隔数小时以后又复升高,终未降到38.5℃以下。近二、三日来又伴有纳呆、腹泻,苔薄白微黄,脉数,属于表里同病。投以葛根芩连汤加杏仁、苏叶、前胡、麦冬。一剂以后微汗出,体温下降到37.5℃,咳嗽减去大半;二剂后热退身凉,咳嗽停止,胃纳开,大便正常。又给清热调补之品二剂,以巩固疗效。6、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

婴幼儿消化不良腹泻是小儿科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分成实热泻和脾虚泻两大类型。实热证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为发病急、病程短、变化快。主要原因为外感湿热,内伤饮食,湿热之邪停滞于胃肠影响脾胃之消化功能,而出现发热,暴注下迫、腹部热痛、泻下之物发黄臭秽、口干欲饮等证,舌质红,苔黄,脉数。临床上选用本方加减化裁,解表清里,效果良好,常常是一、二剂即可治

愈。至于脾虚泻,则另当别论,不属此方治疗范围。

典型病例:董XX,男,1岁。发烧,呕吐、腹泻四天,日泻十余次,稀水并挟有奶瓣,味腥臭,量多,尿量减少,伴有呕吐口干欲饮,体温38℃,脉搏每分钟120次,

精神委靡,眼窝凹陷,舌质红,脉数,指纹紫。西医诊断为消化不良,中度脱水,故先按每公斤体重80毫升静脉补液。中医辨证为实热泻,以葛根芩连汤加苡仁、乌梅、白术、泽泻等药,清泻湿热,健脾止泻。一剂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每日仅有2-3次,稍稀,未吐,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再服一剂,大便转正常,诸证消失而痊愈。黄芩汤治热性腹痛泄泻黄芩汤由黄芩、芍药、甘草、大枣组成。黄芩汤也是治疗大肠热利的,本方的适应症也与葛根芩连汤一样有大便黏泻,肛门灼热,所不同是黄芩汤治热利腹痛一症比较明显,这是因大肠热是从肝胆而来,气机壅滞较明显,所以内用芍药与甘草相配,是缓解平滑肌及神经痉挛的有效方剂,黄芩汤一边用黄芩清除胆热、大肠热,一边用芍药甘草汤缓解大肠痉挛,故大便前腹痛明显的热性泄泻用黄芩汤较好,如泄泻严重的,也可用葛根芩连汤加芍药变通。黄芩是“天然的消炎药” 黄芩被奉为“天然的消炎药”,主要在于它的清热作用,当然只有炎症属于热时才能使用它。黄芩汤中用黄芩,主要是清除胆热,以斩断热痢的来源,兼清肺热、肠热。黄芩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清肺热,作用于呼吸系

统,用于痰热咳嗽、气喘及一切由肺热引起的病症。黄芩也是妇科常用的药物,可以治疗月经病、倒经、带下病。明朝有个医家叫武之望,编一本书叫《济阴纲目》,里面有

许多方子用到黄芩,其中还有个“一味黄芩汤”,治疗妇女倒经。金元时代的李东垣认为黄芩与白术配伍还有安胎的作用,很多大夫在安胎的方子中喜欢用,但前提是因热导致的胎动不安较为适合。中药“三黄” 黄芩与黄连、黄柏并称

为“三黄”,可以清两种热,一种是火热,一种是湿热,但三

者的作用有所不同。治火热时,黄芩偏于清肺热、胆热,黄连偏于清心热、胃热,黄柏善于清肾中虚热;治湿热时,黄芩偏于清上焦湿热,黄连偏于清中焦湿热,而黄柏偏于清下焦湿热。白头翁汤治热性痢疾《伤寒论》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热利,就是热性的下利,在这里主要指因大肠湿热导致的痢疾,在《伤寒论》里,腹泻、痢疾统称为“下利”,现代临床区分为泄泻、痢疾两种,二者表现

不同。泄泻时大便一泻如注,没有脓血;而痢疾表现为大便泻下不爽,脓血夹杂,腹痛下坠,专业术语称作“里急后重”,《伤寒论》这一条所说的“下重”,就是指的里急后重。这种

表现是腹痛时急欲大便,但跑到厕所大便时又拉不出来,肛门处下坠感、灼热感。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4味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大肠湿热型痢疾,这4味药物都是清湿热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治大肠湿热力量强大,尤

其是白头翁,杀肠道细菌的作用非常明显,是清大肠湿热、止痢的王牌药物。秦皮清湿热而又具有收涩以止痢的功能,是本方的特色。白头翁汤,常作为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的首选方剂。白头翁汤的广泛运用白头翁汤总以清大肠湿热最为擅长,有时大肠湿热并不表现为泄泻或痢疾,只是大便发黏,大便后肛门灼热感或肛门瘙痒,一样可以使用白头翁汤。一中年妇女,患肛门瘙痒症,夜里痒的难以入眠,已两个多月,曾按肠炎、痔疮治疗过,解大便时黏滞不爽,肛门发热,用白头翁汤7剂而愈,继服7剂巩固。此外,白头翁汤的这四味药走中下焦,可以广泛用于下焦湿热的病症,其中治疗泌尿系感染就很好,对尿频、尿急、尿痛者,可加上茵陈蒿、车前子等。

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2年9月 第36卷第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痞除荡,行气散结,增强胃肠节律性蠕动;大腹皮下气宽中,四药合用,共同促进肠道排气和通便,保持胃腑通降。 本研究发现,针刺组、针药组、中药组在排气、排便、缓解术后患者腹胀不适症状及缓解术后12h 以后的腹痛情况等方面疗效优于空白对照组(P <0.05);而术后24~48h 腹痛缓解情况,针药组疗效 又更优于针刺组与中药组(P <0.05)。因此表明,针药联合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对预防肠粘连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刚文.现代麻痹技术[M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1226.[2]张靖.穴位针刺对胃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世界华人消化 杂志,2001,9(10):1116-1119. 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一组以腹痛、腹胀、不适、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分 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1]。在我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IBS )最为常见,在已确诊的IBS 患者中,D -IBS 约占74.1%[2]。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笔者用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D -IBS ,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IBS )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以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为基本方治疗,对照组40例用匹维溴胺+培菲康口服治疗,4周为 1疗程,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8%,对照组6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D -IBS 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9X (2012)05-0405-02 [收稿日期]2012-02-14 [作者简介]李小兰(1980-),女,甘肃宁县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性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小兰1,任光荣2 (1.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消化科,江苏张家港215600;2.苏州市中医院消化科,江苏苏州215000) 表5 各组术后各时点腹部疼痛比较(n =20) 例(%) 腹部疼痛程度评分 1分2分3分4分针药组5(25)5(25)10(50)0中药组 1(5)10(50)7(35)2(10)术后12h 空白对照组03(15)11(55)6(30)针刺组0△9(45)△11(55)△0△针药组2(10)△11(55)△7(35)△0△中药组 2(10)△6(30)△9(45)△3(15)△术后24h 空白对照组1(5)5(25)10(50)4(20)针刺组5(25)△5(25)△10(50)△0△针药组5(25)△▲14(70)△▲1(5)△▲0△▲中药组 3(15)△8(40)△9(45)△0△术后48h 空白对照组2(10)13(65)5(25)0针刺组9(45)△10(50)△1(5)△0针药组15(75)△*5(25)△*0△*0中药组 9(45)△ 9(45)△ 2(10)△ 与同时间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5,与同时间针刺组、中药组比较▲P <0.05,与同时间中药组比较*P <0.05 针刺组2(10)10(50)8(40)0术后6h 空白对照组09(45)9(45)2(10)405

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临床用半夏泻心汤心得体会 何院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多用于以心下痞为表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1: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男,40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胀痛,伴有嗳气吞酸、恶心,食欲渐减,稍食则腹胀,每次饮冷和辛辣食物后加重,偶见空腹痛,大便偏稀,舌红、苔薄黄腻,脉滑。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闻,局部糜烂。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偶有嗳气吞酸,前方加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再服药10剂,嗳气亦减。继服上方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等范畴,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泄胃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故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验案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 陈某,男,56岁。胃脘灼热胀痛2月余,伴嗳气返酸,每次饮冷加重,口臭,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胃粘膜皱襞潮红,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诊断:返流性食管炎。证属上热下寒型。治宜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处方: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6 g,炙甘草6 g。水煎服,日l剂。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前方加乌贼骨15 g再服药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食道粘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至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中医应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等病的范畴。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湿中化热,湿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之证。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法为主治疗,均获良效。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验案3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 王某,女,43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部胀痛,呈烧灼性,疼痛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而诱发,吃凉食后加重,伴烧心,吐酸水、嗳气、稍食则腹胀、纳呆、消瘦,偶尔呕吐,大便偏稀,偶黑色或柏油样大便,舌红、苔薄黄腻,脉滑。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示:大弯侧多发溃疡。诊断为胃溃疡。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吴芋2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上方2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脾胃病而设,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具有开结散痞、并调寒热、清热化湿、调节升降、温中止泻等功效。只要证属中焦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阴阳不调.均可使用。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李惠林等【1】以胃溃疡面积、胃液游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为指标,观察本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显示本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且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 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 汤 ?《伤寒论》清肠热三方——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2017-12-20 岐黄民间传承『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第579 期作者: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编辑/ 许红⊙ 校对/ 刘刚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概述葛根黄芩黄连汤别名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处方葛根15克,甘草6克(炙),黄芩9克,黄连9克。功能主治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备注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摘录《伤寒论》黄芩汤处方黄芩三两(今9克),甘草(炙)二两(今6克),芍药二两(今6克),大枣十二枚。功能主治泄泻或痢疾。身

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咽干,舌苔黄,脉弦数。用法用量水一斗(今2000毫升),煮取三升今(600毫升),去滓,温服。备注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利,和中止痛之功。摘录《伤寒论》白头翁汤处方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用法用量上药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加葛根、连翘、银花以透表解热;里急后重较甚,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以凉血和血;夹有食滞者,加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桂圆肉包裹),疗效更佳。备注本方为治疗热毒血痢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治要点。摘录《伤寒论》《伤寒论》里有三个清大肠热治疗泄泻、痢疾的方剂,分别是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这三个方子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率很高,这是因为大肠热比较多见的缘故。大肠有热可致大便不调大肠,中医称为“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指大肠是主管传导糟粕的。大肠将小肠吸收后的水谷

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分析

2008年10月第25卷第5期Oct.2008,Vol.25No.5 天津中医药 Tianjin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分析崔向微1,张贵君2,李慧2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北京100102;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 选择传统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为载体,按照传统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对其中常见的7个水溶性药效组分进行了测定,旨在为建立符合临床疗效特征的质量标准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与材料 药效组分对照品: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单铵、甘草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饮片: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购自安国祁新饮片厂),经张贵君教授鉴定依次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CAPCELLPAKC18UG120(250mm×4.6mm,5μm);流动相及检测波长:葛根素:甲醇—水(25∶75),250nm[1];黄芩苷:甲醇—水—磷酸(47∶53∶0.2),280nm[2];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35∶65),346nm[3];甘草酸:甲醇—0.05mol/L醋酸铵—冰醋酸(67∶33∶1),250nm[4];甘草苷:乙腈—0.5%冰醋酸(1∶4),276nm[5]。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24℃);柱压:90 ̄100Bar;理论板数按各对照品峰计算均大于3000。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对照品适量,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其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的浓度分别为0.70、0.16、0.09、0.03、0.042、0.09、0.12g/L。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葛根芩连汤(葛根8g,黄芩3g,黄连3g,炙甘草2g),加10倍量的水,浸泡30min,先煎葛根,水沸后煎煮20min,再和余药共煎至30min,滤过,残渣加10倍量的水,水沸后再煎20min,趁热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冷至常温,加水调整至含中药浓度为0.1kg/L。精密吸取1.0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4000r/min)10min,分出上清液,得相对中药浓度10g/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吸取各对照品溶液进样不同体积,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RSD),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A,y),对照品进样量(μL)为横坐标(C,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葛根素Y=3116.9X-3926.4,R2=0.9997(n=5);线性范围1.4 ̄7.0μg;黄芩苷Y=592.86X+105.68,R2=0.9995(n=5);线性范围0.32 ̄1.6μg;盐酸小檗碱Y=622.77X-245.2,R2=0.9991(n=5);线性范围0.18 ̄0.90μg;盐酸巴马汀Y=330.36X-171.91,R2=0.9996(n=5);线性范围0.06 ̄0.3μg;盐酸药根碱Y=205.96X-68.417,R2=0.9996(n=5);线性范围0.084 ̄0.42μg;甘草酸Y=75.218X-41.509,R2=0.9999(n=5);线性范围0.18 ̄0.90μg;甘草苷Y=205.28X+30.516,R2=0.9993(n=5);线性范围0.12 ̄0.60μg。 2.5精密度实验分别精密吸取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甘草酸、甘草苷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按各成分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RSD)分别为0.18%、0.34%、1.04%、1.54%、1.68%、1.35%、0.75%。 2.6稳定性实验分别精密吸取上述7种同一供试 摘要:[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7种药效组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葛根素1.67%,黄芩苷0.36%,小檗碱0.085%,巴马汀0.031%,药根碱0.048%,甘草酸0.126%,甘草苷0.174%。[结论]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7种药效组分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19(2008)05-0417-02 作者简介:崔向微(1982-),女,200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方向为中药鉴定方法学和组分中药及中药药效组分质量标 准体系研究。 417

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治疗105例慢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治疗105例慢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用纯中药制剂口服,个别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配合灌肠治疗,三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中,有42例痊愈;49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三例当中有一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再次结肠镜检查确诊是结肠癌。总有效率96%。结论纯中药制剂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葛根芩连汤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范畴。病位在脾,可涉及肝肾。临床主

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浓血便,或拌里急后重,或腹痛腹泻交替出现。病人消瘦、乏力、纳呆、面白无华。多数病人反复发作,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进行。本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后期易至洞泄,甚至恶变。对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以抗炎、抑制免疫反应,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采用纯中药制剂,因其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的特点,以扶正祛邪为大法,以辩证施治为原则,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源于2008年8月—2011年7月门诊,其中男性71例,女性34例,年龄在30—65岁之间,病程在半年至20年。 诊断标准慢性腹泻、腹痛、或腹泻腹痛交替出现,粪便夹有粘液甚至浓血,或纯稀便、或干燥。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增生、

溃疡。 排除标准通过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恶性肿瘤、息肉、结肠纤维化、结肠黑变病、巨结肠病等。 2 治疗方法 选用补中益气汤合葛根芩连汤为基础方,结合辩证施治。其中脾虚重的,加入茯苓、白寇仁、薏苡仁;病久及肾的要增加补肾药,加入四神丸、炮附子、淫羊藿等,酌减芩连用量;病久及肝的要疏肝,酌加柴胡疏肝散;溃疡性结肠炎加入三七、白芨、仙鹤草,配合灌肠。 灌肠方:地榆30白芨15苦参10黄柏20败酱草30。伴有溃疡或有浓血便的,加云南白药1克锡类散1克。 方法: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20cm,药液温度以40度为宜,药量以100—200cm为宜。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天一次),结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正常为痊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每天

《伤寒论》名方生姜泻心汤原文及解析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增生姜) 【方剂组成】生姜12 克,炙甘草10 克,人参10 克,干姜 3 克,黄芩10 克,半夏12 克,黄连 3 克,大枣 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半夏泻心汤减干姜量,而加大量生姜,故治半夏泻心汤证寒饮较重,呕逆下利较甚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57 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汗出后,伤寒证已解,但又发作胃中不和的证候。噫气即暖气。食臭即伤食的酸臭味,干噫食臭,即所谓消化不良,吞酸嘈杂的意思。胁下有水气,即胃中有水气。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与前甘草泻心汤的为证同,此宜生姜泻心汤主之。 按:人有宿痰,常由新病而诱发,本条所述胃中不和,并不是药有所误,亦是早有的宿病,因新感后又复发作也。又由于本条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的说明,则本方有用于胃下垂、胃扩张、以及胃酸过多等疾患的机会甚明,并由于腹中雷鸣下利的说明,更可知亦有应用于胃肠炎机会。总之,一般胃肠疾病,现以上三方证者很多,依证选用之均有良效。 【辨证要点】心下痞满、噫隐食臭、肠鸣下利者。

【验案】 彭某,女性,30 岁,病历号31221,1965 年8 月26 日初诊。因吃葡萄而患腹泄已三天,每日三次水样便,腹微疼,咽干不思饮,心下痞满,纳差,暖气,腹时胀满而肠鸣漉漉,四肢乏力,苔白腻,脉弦滑。原本中寒,又值外邪相加,中阳不运,水饮内作,因见肠鸣下利,暖气,纳差等症,与生姜泻心汤; 生姜12 克,干姜3 克,炙甘草10 克,党参10 克,半夏12 克,黄芩10 克,黄连10 克,大枣4 枚 结果:上药服一剂,腹泄,腹疼止,服三剂诸证好转。

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1级硕士伤寒论论文 论文题目: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姓名:张金超 学号:20110931024 专业:中医临床基础 学院:基础医学院 2011年12月8日

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进展 张金超(20110931024) 摘要:葛根芩连汤来源于《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本方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现常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的治疗。 关键词: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急性脑梗塞;痤疮;黄带 葛根芩连汤是经典古方之一,来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葛根芩连汤的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用于治疗桂枝汤证误下,导致表邪入里化热,热邪下迫大肠所致下利不止。葛根辛凉,既可解散肌表之邪,又能升津液、起阴气而止利;黄芩、黄连苦寒,清里热、厚肠胃、坚阴止利;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配,既能清热止利,又能散表邪而退热,为表里双解之利,但以清里热为主要作用。葛根芩连汤药味较少,作用明确,是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也是临床常用的方剂。本文将其近5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肠炎 周仕昌[1]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15g,黄连3g,黄芩6g,金银花10g,木香6g,茯苓10g,马齿苋10g,扁豆衣10g,荷叶10g,法半夏8g,竹茹8g)治疗急性肠炎120例,12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5~78岁。患者均于夏秋季节发病,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每日腹泻3次以上,伴恶心呕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5个/HP,可见红细胞;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20例患者均有效,其中治愈102例(85.00%),有效18例(15.00%)。龙洁儿等[2]将2006年5月~2008年8月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急性肠炎湿热型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2组起病6小时~4天,均有饮食不洁病史,以腹泻为主,大便呈水样便或稀烂便,泻下急迫,色黄浊,多则每天20余次,少则每天7~8次,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或脉滑数。治疗组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处方:葛根、救必应各30g,黄芩、车前草、槟榔各15g,黄连10g,甘草1g,每天1剂顿服,三天为一疗程。对照组予思密达每次1包,每天3次,三天为一疗程。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 溃疡性结肠炎 张士军[3]将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治以清热利湿,理气健脾,疏风清热,予葛根芩连汤、香连丸合桑菊饮加减治疗。处方:葛根20g,黄芩、黄连各15g,甘草6g,木香12g,桑叶12g,菊花、杏仁、连翘、桔梗、芦苇、薄荷、白术各10g。加减:湿重于热者加厚朴、陈皮、苍术燥湿宽中,挟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以消食化滞;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贯众;便血者加仙鹤草、茜草、白及;夏季盛暑之时发生泄泻,证见泻下如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可加藿香、香薷、扁豆衣、荷叶以清暑化湿;脘痛甚加延胡索、枳壳、乌药、白芍药。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每次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中医方剂学》学习笔记:清脏腑热之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组成: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葛根芩连汤是Ⅰ类方。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出在《伤寒论》,这个《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协热下利。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当然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肠有积滞这些它就可以形成腑实了,而胃肠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地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协热下利这种类型。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那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协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由于是里热,所以里

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从《伤寒论》的时候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协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所以它叫热陷阳明。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因为仲景时代下利那个利很多和痢疾那个痢不分了。所以这个方过去用是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所以发热,它有整体发热,下利。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是反映出什么?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协热下利。往往伴随有像肛门灼热这一热象,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有这种特点,热证。 针对这个要解表清里相结合。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要解表。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这个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用它两方面,一个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凉性。对内,既能够清内热,解肌透热达外。有一点表邪,葛根还可以散邪。它有升脾胃清阳的作用,升阳有助于止泻。这样它表里兼顾,对解表清里、止泻上都有作用。作为君药,用量也重用,较大。黄芩、黄连两个药作臣药,那是清热燥湿,在这种方里是一种清热燥湿。说它厚肠止利,清热燥湿。厚肠胃,止泻痢。经常说到黄连、黄芩的苦寒燥湿,作为湿邪,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鉴别要点――摘自《走近伤寒论》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虽然都是治疗心下痞的汤方,但因证候不同、程度不同、病因不同,用药自然也有些差异,治疗范围也略有不同。 从证候上来说,半夏泻心汤证最简单,仅是心下痞,生姜泻心汤证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且硬,干哕,嘴里有异味,肠鸣而下利的证候,甘草泻心汤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肠鸣而下利,且下利次数多的证候。 从程度上来说,半夏泻心汤证为最轻,其次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为最重且急迫。 从病因上来说,虽然均是误治而来,但误治引起的结果却不同,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产生的热气与里虚脾之阳不足的寒气相争相阻,即是热气与寒气相阻,自然没有有形的物质产生,只是心下胀满不硬;生姜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有停水宿食,停水宿食为有形物质,三者相争相阻,因此心下胀满且硬,兼在上(干噫食臭)在下(雷鸣下利)的证候;甘草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而满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空(缺乏津液),致使“心下”之水火无形之气乘虚而入于胃,客气上逆,胃被此邪气充满,因此心下胀硬而满,兼在上(干呕,心烦不得安)在下(雷鸣下利,日数十行)。 从用药上来说,生姜泻心汤比半夏泻心汤多了一味生姜,甘草泻心汤比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少了一味人参,炙甘草被置换成了甘草。用治疗范围上来说,这三个泻心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虽然如此,其治疗的重点和范围却不尽相同。如某种胃病,半夏泻心汤主要治疗胃胀且不硬;生姜泻心汤主要治疗胃反酸,口有异味,干哕,胀而且硬兼肠鸣下利;而甘草泻心汤主要治疗胃有烧灼感,干呕,心烦,安静不下来,胀硬而且满兼肠鸣下利次数多。 同样治疗某种胃病,半夏泻心汤证突出的是胃胀,生姜泻心汤证突出的是胃胀而硬,反酸有异味,甘草泻心汤证突出的胃胀硬而满有烧灼感。

040慢性肠炎葛根芩连汤

040慢性肠炎经方案例 夏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肠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大便溏泻1日3~4次且胶结不爽,肛门灼热,轻微腹痛,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治当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给予葛根芩连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葛根24g,黄连10g,黄芩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4g,炙甘草 10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大便溏泻日仅1次,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成形,肛门灼热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溏泻、肛门灼热辨为热,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方以葛根芩连汤清热燥湿止泻;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止泻,加山药益气固涩止泻。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药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成方, 大肠热利或兼表,清热止利功最好。 【学用导读】葛根芩连汤既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又能治疗急性肠胃炎,用方关键是审证求机。再则,运用葛根芩连汤务必认清葛根于方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大肠热利证:腹痛,下利,或便脓血,利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喜饮冷水,或汗出,或气喘,或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葛根芩连汤,以主治大肠热利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太阳温病证与大肠热利证(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腹痛,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头痛,或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为临床扩大应用。

葛根芩连丸汤的自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葛根芩连丸汤的自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夏季是人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并且这些疾病也往往很具有夏季的特点。一来气温和湿度迅速上升,病毒细菌也随之活跃起来,食物极易腐败变质。所以人们如果不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个人卫生等就很容易中发生湿热、腹泻、发热等等。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中药中葛根性凉,味甘、辛,能解表退热、升阳止泻;黄芩、黄连味苦,性寒,能清热祛湿、祛燥止泻;甘草甘缓和中,四者同服,可以清热止泻。对于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引起的身体发热、口渴咽干、心烦胸闷、腹胀腹痛等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今天来看看葛根芩连汤(丸)的自制方法,在酷热的夏天肯定用的上。 所需原料:取葛根15克,甘草6克,黄芩和黄连各9克。 操作方法:1.往砂锅内加入500毫升水,然后将葛根、炙甘草、黄芩和黄连放入,浸泡30分钟, 2.用大火进行煮沸后。 3.改小火煎煮15分钟即可。服用时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使用注意】若下利而不发热,苔白脉迟,证属虚寒或寒湿者,则不宜使用此方 我们日常生活中,安全、合理用药的问题一直被忽略,不论从对症治疗、剂量、服用方法上都存在较大问题,另外说说中成药葛根芩连丸的服用方法,希望通过此经验大家能增加用药常识,合理服用此药。 服用葛根芩连丸注意事项; 1.服用此药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硬、油腻、难消化食物。 2.患肠炎者需注意,有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脓血等慢性病史者,患泄泻后应去医院就诊。

3.一定要注意,不是所有的腹泻都可以用此药,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小儿一次1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6.按量或遵医嘱服药3天后,症状没有任何缓解,应去医院就医。 7.对此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葛根芩连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葛根芩连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服用前最好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经方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09-04T16:09:59.3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1期作者:曹秀珍 [导读]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 (内蒙古赤峰市宝山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76) 【摘要】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可以分成三组药物:一组是半夏、干姜,属于辛温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解决脾中的寒,又能散结消痞,称为“辛开组”;一组是黄芩、黄连,属于苦寒之品,所起的作用就是清除胃中的热,称为“苦降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属于甘温之品,在这里是补益脾胃的,称为“甘补组”。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胃脘不适,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效果显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074-02 1.方义体会 半夏泻心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49条,原书是这样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1],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称为“辛开组”,黄芩、黄连之苦寒清除胃中积热以开痞属“苦降组”[2]。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属于甘温之品,是“甘补组”。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2.临床应用 本方因立法周全,配伍合理,用药巧当,临床上不仅仅是治少阳误下成痞。凡寒热互结成痞,以及湿热中阻,脾胃虚弱,升降失调所造成的痞证[3],均可应用,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急性肠胃炎,慢性肝炎等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张X,男,47岁。,症见:脘腹胀闷、噫气、呕逆;有时酸水上泛近三年,常自服各种健胃西药及中成药以调理。病情时好时坏.舌苔薄白,脉细弦。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投以半夏泻心汤,半夏10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大枣4枚,水煎饭前服三剂.一诊后腹胀除,余症轻,二诊三剂后诸症消然。 2.2 治疗消化性溃疡,王×,男,67岁。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二十余年,曾多方求袷,终未痊愈。见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自述:心口隐隐作痛,或嘈杂烦乱,满闷不适,每饥饿时发作,常噫气吞酸、恶心欲吐,饮食不下,大便溏薄,诊其脉象细紧,舌尖略红。余先与半夏泻心汤,半夏9克、党参15克、川黄连6克、黄芩9克、干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乌贼骨20克浙贝母10克,水煎饭前服三剂。 二诊:诸症见轻,精神亦好转,唯胃脘隐痛尤在。又予上方减芩连用量令服二剂。三诊,药毕后,症状大见好转,胃脘虽偶有隐痛,但亦无嘈杂之苦。后配以香砂养胃丸调理二月而愈。 2.3 治疗急性肠胃炎赵×之女,7岁。因食不洁之物而腹痛,吐泻不止,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体温38。5℃,腹胀拒按。此乃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之气尚健,故饮食不适则脾胃运化受限。今食物不洁之,当损伤脾胃之气,且邪热结于胃肠,致升降失调,运化失职,而见腹胀痛,吐泻不止等证。急当投予半夏泻心汤以调和肠胃,降逆止泻。处方:半夏6克,党参6克,川黄连3克。黄芩6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大枣2枚,葛根15克木香5克水煎饭前服,一剂后热退,二剂后吐泻止。 2.4 治疗慢性肝炎白××,男,37岁。曾患慢性肝炎,每遇肝区疼痛时见: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胃脘憋胀不适,哎腐吞酸,烦满失眠,溲黄便溏、脉弦,舌苔黄.予半夏泻心汤加枳壳6克、香附9克,服后疗效甚佳.后与半夏泻心汤、膈下逐淤汤二方交替不间断地服用半月,症状消失。 3.加减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请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厚朴,玫瑰花,乌梅,佛手主治、消化性溃疡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控制和消除幽门螺旋菌是治疗的关键,据有关实验[4],幽门螺旋杆菌对黄连重度敏感,对黄芩、党参亦敏感。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5],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

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2-11T11:39:13.6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作者:夏文萍 [导读] 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能得到更好更快改善,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萍乡市中医院江西省 337000 摘要:目的观察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经方葛根芩连汤)及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胃炎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能得到更好更快改善,且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关键词:急性肠胃炎;经方葛根芩连汤;症状改善;疗效 急性肠胃炎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胃肠粘膜急性炎症,患者发病后常表现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夏秋季节是疾病的多发季节,疾病的发生发展多与患者暴饮暴食、饮食不当、多食用秽浊不洁及生冷腐馊等食物有关,常因病毒及细菌感染所致,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并发败血症、肠穿孔、水电解质失调等病症[1]。目前针对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以抗菌、对症、控制并发症等常规治疗为主,然而疗效并不理想。经方在中医药运用中一直尤其独特且具有重要的医学地位,在针对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备受认可[2]。本研究就经方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的疗效作如下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31.45±6.57)岁;发病时间2-5h,平均(2.71±0.51)h。观察组男39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14±6.78)岁;发病时间2-5h,平均(2.74±0.5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使用奥美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委托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59053)注射,20mg/次,2次/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S20060010)口服3片/次,3次/d,根据患者具体脱水情况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治疗,连续使用2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方剂组成:取黄连10g,黄芩15g,葛根20g;若患者伴发热则加30g柴胡;若伴呕吐则加20g法半夏及15g竹茹,伴腹痛者加30g芍药,伴腹胀者加10g木香及20g厚朴,伴食滞者加15g焦山楂及15g焦神曲。剂量可根据患者年龄适量增减。诸药入水煎熬,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1.3 评价指标 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②疗效:显效:患者治疗12h后腹痛、腹泻等症状完全消失,检测患者体指标均正常;有效:患者治疗12h后症状显著缓解;无效:治疗12h后患者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③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 ±s)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肠胃炎患者常因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而发病,疾病虽病程较短,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或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一定影响。现代病理学研究指出该病的发生发展主要因病毒及细菌感染导致,最为常见的有肠道病毒、金葡菌、沙门菌属等,西药治疗主要以止泻、抗菌、补液、补充电解质等为主,然而疗效并不理想,因此诸多研究及学者认为治疗急性肠胃炎可为患者采用中医治疗以提升疗效[3]。 急性肠胃炎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属“呕吐”、“腹痛”、“泄泻”、“霍乱”等范畴,在中医辨证中多为大肠湿热证,患者常见腹泻急迫、大便黄

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

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慢性咽喉炎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5.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咽喉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在临床应用价值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anxia Houp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haryngiti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6 ~2017 year in April received 82 cases of chronic pharyngitis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randomly selected,using the method of the dice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of 41 cases,control group with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using Banxia Houp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7.56%,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5.36%,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haryngitis with Banxia Houp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It has high value in clini 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Chronic pharyngitis;Banxia Houpu decoction;Gegen Qinlian decoction 中醫认为,慢性咽喉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肝气郁结、痰气互搏等[1],其临床表现为咽喉中似有异物堵塞,如蚁行感、球塞感等,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不影响进食。此病好发于青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西医将其称为咽异感症或者咽部神经官能症[2],其通常与疑病性神经症、癔病和精神分裂症合并在一起,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而中医将疏肝解郁法作为治疗的主要原则,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加减半夏厚朴汤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收的慢性咽喉炎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标准:①根据《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咽喉炎者;②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重大疾病或者妊娠期妇女;②年龄未满18岁者。采用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在对照组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29~47岁,平均年龄(35.81± 2.43)岁;研究组中,男16例,女25例,年龄在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