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半翅目里水生的一些蝽

半翅目里水生的一些蝽

半翅目里水生的一些蝽
半翅目里水生的一些蝽

半翅目Hemiptera

全世界约有133科、超过6万种。根据M.Carver(1991)等分成3个亚目: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颈喙亚目Auchenorrhyncha和异翅亚目Heteroptera

其中,异翅亚目Heteroptera大致可以统称为蝽。陆生种类,臭腺多发达,对外是很好的保护,捕食者都嫌它们臭。今天的水生种类,以总科为系统,科为基本单位。

一,尺蝽总科Hydrometroidea

包括3科:大宽黾蝽科Macroveliidae、尺蝽科Hydrometridae、Paraphrynoveliidae。

这个总科,比较统一的特征包括,头很长,长为宽的3倍以上,眼远离头的后缘。善于水面行走,多在静水处活动。

尺蝽科Hydrometridae

头很长,头的长度至少是宽度的三倍以上,而口器往往没有头长,

尺蝽在水面行走,形象上有点类似水黾,很多人容易误会这两者,实际上已经是总科之间的差别了。

正面图

尺蝽是肉食性,主要食物是落水的各种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比如这只倒霉的鼠妇。。。

尺蝽的交配,往往是在陆地上完成的。。。

尺蝽的翅比较发达,飞翔能力也还行

二,黾蝽总科 Gerroidea

黾蝽总科也包括三个科,珊瑚水黾科(海蝽科)Hermatobatidae、宽肩蝽科Veliidae、黾蝽科Gerridae。其中,海蝽科,是少见的海生种类的昆虫,我国资料极少,重点说下另外两科。

黾蝽科,黾蝽,俗称水黾,世界性分布,已知450种以上,分为8个亚科。我国已知近60种。这个科的一些普遍特征包括:前翅基半部加厚,但与膜质部分分界不明显;体被成层的拒水毛。跗节末端分叉,后足与中足距离近,前足与中足距离远。半水生,可在水面爬行或划

行。栖居环境包括湖泊、池塘等静水水面以及溪流等流动的水面,在湍急的山溪上生活的种类,常常腹部变短或套缩入基部数节。以掉落在水上的其他昆虫、虫尸或其他动物的碎片等物为食。卵产在浮于水面的叶片下方或其他物体上,以胶质粘附,或覆以胶质,亦有潜入水下产卵者。若虫大体形状与成虫相似,腹部没有臭腺,亦不具臭腺孔。

注意看一些细节:前足相对短小,而中足和后足很长

从上面俯视,黾蝽大致形象是个X,黾蝽的头比尺蝽要明显明显明显短的多。

黾蝽科中的涧黾,是黾蝽科另外一种体型,腹部很短,比胸部还短。

另外一个体型

大家比较常见的,是这类

习性上,黾蝽和尺蝽类似,也是肉食性,也是取食水面掉落的小虫。交配主要在水面完成。

长体型的,一般翅发达,飞行能力不错

宽肩蝽科Veliidae 又称宽黾科

胸部明显宽,和黾蝽科一样,前足也比较短小,肉食性蝽

宽肩黾,有翅的种类,翅常发达,飞行能力不错。

比较萌的种类

足的细节图,适应水面生活的结构。国内主要是下面这种

三,膜蝽总科Hebroidea

种类少,个体也小,这个总科仅膜蝽科(膜翅蝽科)Hebridae 一科。约120种。小型,通常不到3毫米,体丰满。特征包括:在池边湿土上或水面奔走。体表有细绒毛。小颊发达,包围喙的基部。跗节2节,第1节极短。肉食性,甚至还是捕食的种类。

注意一些细节,前翅基本全膜质,和典型的半翅不一样,所以叫膜蝽。

四, 水蝽总科 Mesovelioidea

该总科仅水蝽科Mesoveliidae 。约30种。小型,长约5毫米,体细长。小颊较不发达,不包围喙的基部。跗节3节捕食性,生活在浮生植物上或水面。关键,又是捕食性的。。。小的还厉害

最奇怪的动物

一. 邦加眼镜猴(Western tarsier Tarsius bancanus Horsfield) 邦加眼镜猴的每只眼睛比它的大脑还大,这种超小灵长类动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视镜,它的巨大的脚和有力的后腿意味着它能从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寻找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吃。 这种眼镜猴原产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义工旅游(Responsible Travel)”在婆罗洲克拉克山脉组织了一项“艰苦徒步旅行”,参加徒步旅行的人在这里能看到长臂猿、猩猩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眼镜猴: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有36个牙齿,只有鼬狐猴为32个牙齿,缺上门齿。尾毛密而长,多呈扫帚状;眼大;被毛浓密。 二. 蝰鱼(Sloan's Viperfish) 蝰鱼蝰鱼科蝰鱼属的鱼类。共6种,见于各主要大洋的热带海区。均为深海种类,沿体侧有发光器,有的在鳍末端和口腔内也有发光器,所发之光有时用于诱集摄食其他鱼类。鱼因牙大且突出两腭之外似蝰蛇而得名。 这种鱼的头部让人看一眼就会做噩梦,很多长短不一的尖牙从它那类似“铁处女”的恐怖大口里伸出来。蝰鱼之所以会具有这些特征,是因为它生活在深达10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处。 分部布于中国东海、南海,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除非你有深海潜球,否则是无法看到一条活着的蝰鱼的。不过,前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末海港参加每年每年6月举行的海洋节,或许你能看到一条死了的蝰鱼。 三. 赤秃猴(red Uakari) 这种猿拥有令人震惊的红脑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绰号“英国猴”,这是为了纪念第一批前往它们的国土,被太阳晒的满脸通红的英国人。 在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森林深处都能找到赤秃猴。 四. 玛塔龟(Matamata Turtle) 这种大型淡水龟具有几大奇怪特征。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块浸透水的树皮和残片,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这个鼻子相当于潜水者的通气管,有助于它潜水。它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吃小鱼。玛塔龟会找个地方隐藏好自己,然后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等猎物靠它非常近时,它才张开嘴巴,像一个低压真空吸尘器一样,把鱼吸进嘴里里。 分布于亚马逊河、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区。 五. 雾姥甲虫(Fog-basking) 这种外表普通无奇的甲虫却会用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方法收集水分。纳

第二讲普通昆虫学_作业3(昆虫分类与种群生态)

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3 1、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昆虫分类主要依据成虫的形态特征: (1)翅的有无与翅的性质 (2)口器类型 (3)触角、胸、足及其跗节特征 (4)变态类型 (5)马氏管的数量 2、简述直翅目、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列举其中主要科的名称。 答:1)直翅目特征:中大型昆虫、咀嚼式口器,线状触角;前胸大,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跳跃足,渐变态,多植食性,常有发音器、听音器。 重要科有:螽蟖亚目:螽蟖科 + 蟋蟀科 蝼蛄亚目:蝼蛄科 + 蚤蝼科 蝗亚目:蝗科 + 菱蝗科 2)翘翅目主要特征:咀嚼式,前翅角质,两翅在背中央会合,盖住胸部的背面和褶叠的后翅,称为鞘翅,后翅膜质。 生物学习性:多为植食性。取食叶、根或钻蛀部分种类为捕食性、腐食性、粪食性,全变态:卵→幼虫→蛹。 重要科有:肉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 多食亚目:叩头甲科、皮蠹科、瓢甲科、芜菁科、天牛科、叶甲科、豆象科、鳃角金龟科、丽金龟科 管头亚目:象甲科、蚁象甲科 3)半翅目形态特征:小至大型,刺吸式口器,前胸背板、中胸小盾片发达,常盖住腹部;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渐变态,若虫4~6腹节背面常具臭腺孔,多植食性,少数肉食性 ?重要科有:田鳖科、蝽科、长蝽科、盲蝽科、缘蝽科、花蝽科、猎蝽科、姬蝽科、网蝽科 4)同翅目形态特征:0.3~80 mm;圆形-长线形刺吸口器,触角线状或刚毛状,翅:有或无,前翅均匀膜质或革质.生物学特性:渐变态。多有性卵生,有的孤♀,繁殖快。吸食植物汁液,常传播植物病毒,有些种有多型现象:短翅、有翅、无翅. 重要科有:蝉亚目:蝉科、叶蝉科、飞虱科 木虱亚目:木虱科 粉虱亚目:粉虱科 蚜亚目:蚜科、绵蚜科 蚧亚目:绵蚧科、粉蚧科 5)缨翅目形态特征:0.5~15mm细长而扁或圆筒形;锉吸口,触角线状,缨翅生物学特性:过渐变态若虫,(若虫→→前蛹→→蛹)前蛹与蛹都不取食,绝 大多数植食性,少数为捕食性,捕食蚜虫、螨类。 重要科有:蓟马科与皮蓟马科。

千奇百怪的各种生物

【三眼恐龙虾】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是已知的鲎虫中中国唯一发现的一种。属足亚纲,背甲目,是一类小型的甲壳动物。 【印尼章鱼人】印尼妇女妮塔日前在煮章鱼时,随着温度上升,锅中竟出现鸣鸣哭声,她打开锅盖一看,赫然看到一只有着人头和突出胸部的章鱼在求救。

【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石炭纪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貘】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有一个有点像拉长的猪鼻子的长鼻子,但是它的下巴却很短。

貘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貘是一种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动物,它们和大型偶蹄类动物是近亲,例如马和犀牛等等。 【白面粗尾猿】主要分为圭亚那粗尾猿和金面粗尾猿,这种长相怪异的动物生活在巴西、法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白面粗尾猿主要以水果、坚果和昆虫为食。它们采食几乎所有的水果、坚果、种子和昆虫,拥有无可匹敌的消化能力,能对付各种各样的毒汁毒液。

据说这种【非洲牛蛙】极具进攻性,跳起来可达到两米。它们的捕食方式,通常是蹲在一个地方不动,等待猎物自动出现,然后迅速上前KO之

根据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消息,这种被称为【Rhinopithecus】的猴子全身大部分为黑色毛发覆盖,只有嘴部边缘有白色毛发。它们已经濒临灭绝,现存数量只有300左右。 【鳃足虫】在海水中它们的二倍体个体进行着两性生殖。

这种看起来像收集了好多泡泡的瓶子的生物,科学家称为【火体虫】,长约7厘米,是一种球形的聚合体生物,那些泡状物就是聚合体的“居民”。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像泵一样给有机体提供水分和养分,使得这个聚合体能够生存,同时还发出光芒。 一种庞大的气囊状【褐藻】堪称是海洋里的红杉,飘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洋流中。巨型褐藻可以长到61米长,它具有双重用途:一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营养物质;二是褐藻胶的原材料,在食品加工中用作稳定剂、增稠剂和凝胶剂。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是危害寄主广、周年发生时间长、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 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 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降低。但80年代以后,农田灌溉面积增大、湿度提高,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农作物种植多样性为其提供了多种生存场所,利于相互之间迁飞,降低了防治效果。尤

其自90年代推广种植转BT基因抗棉铃虫品种后,大量减少棉田用药,而抗虫棉只抗棉铃虫而不抗绿盲蝽,十分利于其发生危害,致种群数量明显上升,成为主要害虫。 二、主要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越冬且有多种场所,在苜蓿、蒿子、蓖麻残茬内及冬枣的病残枝、剪口、多年生枣股处、有疤痕的树皮下和石榴、木槿、苹果、桃的组织内,野菜的残茬处都能找到。当3月份以后气温升至1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60%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危害,或迁至所喜食的寄主场所。1~2代相对发育整齐,3~5代世代重叠。在棉花田,6月下旬发生第二代,7月下旬发生第三代,8月下旬发生第四代,9~10月发生第五代。在冬枣园,4月中下旬冬枣萌芽后,因其幼嫩和含糖量高,园内及周围寄主活动的绿盲蝽迅速迁入嫩芽处集中危害。5月上旬到7月上旬是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7月中旬后,部分成虫转移至园外寄主,田埂路边的阔叶类杂草上也较多。9月中旬以后,当天气渐冷,寄主衰老时便开始产卵越冬。温度与各虫态发育历期相关性密切。绿盲蝽卵期为6~10天,若虫期为15~25天,成虫期为35~50天,当温度高时发育时间短,反之则长。各代雌虫产卵数量差别较大,第一代平均300余粒,其后各代逐渐减少。在棉田多喜欢产于嫩叶、大片叶的叶脉、叶柄、苞叶或嫩茎内,冬枣上多喜欢产于嫩叶、嫩茎

昆虫中常见的科

直翅目 1.蝗科(Acrididae)(P.240) (1) 前胸背板马鞍状。 (2) 跗节式:3-3-3。 (3) 腹部第一节两侧有一对鼓膜听器。 (4) 雄虫以后足腿节摩擦前翅而发音。 (5) 体粗壮 2.螽斯科Tettigoniidae(P.239) (1) 产卵器刀状、剑状。 (2) 跗节式: 4-4-4。 (3) 翅发达,体多为绿色 3.蟋蟀科Gryllidae (P.240) (1) 产卵器细长,矛状。 (2) 跗节式:3-3-3。 (3) 体粗短,色暗。 4.蝼蛄科Gryllotalpidae (P.240) (1) 前足开掘式,后足不能跳跃。 (2) 跗节式:3-3-3。 (3) 前翅短,发音器不发达;听器在前足胫节上,形如裂缝,不发达。 (4) 产卵器不发达。 同翅目

1.蝉科Cicadidae (P.255) (1)前足腿节膨大,下缘具有齿或齿;(2)复眼大,单眼3个,呈倒三角形排列;(3)雄虫腹部第一节腹面有发音器。 2.叶蝉科Cicadellidae (P.255) (1)后足胫节有1-2列短刺,具有跳跃能力(2)单眼2个; (3)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4)触角位于两复眼间; 3.飞虱科Delphacidae (P.255) (1)后足胫节末端有1个能动的大距 (2)体小形,善跳跃; 有些种类有长距离迁飞的习性, 多数种类有多型现象,长翅型和短翅型。 双翅目 1.大蚊科Tipulidae P.285 ★中胸背板有一“V”形横沟; ★翅上常有斑纹,有9~12条纵脉伸达翅缘;★体小至大形,身体和足细长,脆弱; 如危害水稻的稻大蚊 2.蚊科Culicidae P.286

抗虫棉绿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抗虫棉绿盲蝽的发生及防治》姓名: 学院: 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 植物保护 班级: 植保81 学号: 2010 年12 月18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抗虫棉绿盲蝽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已经降级为次要害虫,而以前危害较轻的盲蝽象则危害逐渐加重,很多棉区已经上升为主要害虫,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应该注意加强综合治理。本文通过对棉盲蝽中的优势种群绿盲蝽进行研究,以其发生规律和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抗虫棉绿盲蝽发生防治 Cotton lucorum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Lygocoris lucorμm Abstract:Recent years, with a large area of transgenic Bt cotton cultivation, cotton bollworm have been downgraded to a secondary pest, and the previous bugs against the lighter gradually increased as the hazards, many of the major cotton pests has increased, causing serious har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cotton plant bug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lucorum, the law and its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ims to combat lucorum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Cotton lucorum Lygocoris lucorμm occur control 1·绿盲蝽概述 绿盲蝽(Lygocoris lucorμm Meyer一Dur.),属半翅目,盲蝽科。成虫体长5~5.5mm,全体绿色,卵长口袋形,若虫5龄[1]。 绿盲蝽棉花的主要害虫,同时也危害枣、葡萄、梨、苹果、槭树、玉米等植物。危害棉花时它以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 1

绿盲蝽

1、标题 2、目录 3、昆虫性信息素昆虫性信息素也叫性外激素,是由同种昆虫的某一性别个体的特殊分泌器 官分泌于体外能被同种异性个体的感受器所接受并引起异性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反应或生理效应如觅偶、定向求偶、交配等的微量化学物质(杜家伟,)。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类似物叫昆虫性引诱剂简称性诱剂。昆虫性信息素的最主要作用是保证昆虫在种内雌雄个体之间性的联系。昆虫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薛艳花,陆俊娇(山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山西太谷030801 4、绿盲蝽 5、绿盲蝽性信息素绿盲蝽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中含有反-2-丁酸己烯酯,而雄虫释 放的物质中含更多的丁酸己酯昆虫学报ActaEntomologicaSinica,January2010, 53(1): 47- 54 ISSN 0454-6296绿盲蝽对性信息素类似物和植物 6、绿盲蝽在枣、葡萄、樱桃、桃、苹果、茶树、杨树苗和马铃薯等其它作物上危害也十分 严重,对棉花、枣、葡萄、樱桃、桃、苹果、茶树和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系统研究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量高毒化学农药的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昆虫性信息素具有活性高,特异性强,使用方便,不会伤害天敌等优点对于昆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并为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有利的保障,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张涛) 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陈展册1,2,苏丽1,戈峰2,苏建伟2,* 7、陈展册等用电生理学方法测试了绿盲蝽成虫对9种性信息素类似物和12种植物挥发性 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结果表明:在测试的这21种化合物中,绿盲蝽对丁酸酯类化合物和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较强;雄虫对性信息素类似物比雌虫更敏感,而雌虫对植物挥发物更敏感。其中性信息素类似物中,绿盲蝽对反-2-丁酸己烯酯的EAG反应最强;植物挥发物中,绿盲蝽对反-2-己烯醛的EAG反应最强,雌虫对反-2-己烯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等绿叶气味物质的EAG反应相对高于萜类化合物的反应。 8、雄性性信息素绿盲蝽雄虫从交配不活跃期进入活跃期,其体内的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 烯酯和己醇的含量都明显变化,其中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明显增加,而己醇的含量减少,表明绿盲蝽雄虫在交配活跃期,可能有大量的丁酸己酯和反-2-丁酸己烯酯释放到体外。绿盲蝽雌虫对丁酸己酯、反-2-丁酸己烯酯和丁酸庚酯都有明显的趋向性,表明

绿盲蝽的防治方法

绿盲蝽 宁阳县经济林站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过去绿盲蝽在我省不是主要害虫,但是近几年其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鲁西北和鲁西南的部分棉区已成为棉花和果树上的主要害虫,其中以滨州、东营枣棉间作区危害最重。很多农民反映他们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1 发生为害特点 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后,停止发育,枯死脱落,重者其花几乎全部脱落。幼果受害后,有的出现黑色坏死斑,有的出现隆起的小疱,其果肉组织坏死,大部分受害果脱落,严重影响产量。 在本地区此虫1年发生5代。以卵在杂草、病残体及浅层土壤中越冬。翌年3~4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相对湿度达70%左右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发生盛期在5月上旬,为害枣芽。第二代发生盛期6月中旬,为害枣花及幼果,是为害枣树最重的1代。第三、四、五代发生时期分别为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主要为害树下豆类、玉米等作物。

2 暴发成灾原因 1)寄生范围广泛。绿盲蝽在本地区原来为牧草、棉花上的害虫,但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转移到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上为害。本地区的枣树、豆角、茄子、甜瓜2001年受害甚重,有的地块甚至绝产。 2)合适的气候条件。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20~30℃,相对湿度80%~90%最适合其发生。2001年4月份平均气温为21℃,4月29日降雨25.6毫米,其温、湿度对越冬卵的孵化非常有利,导致5月上、中旬第一代绿盲蝽为害达到高峰。一方面直接影响了枣树花芽分化及花蕾的发育,另一方面直接为害幼蕾,造成花蕾脱落,并影响了以后的花蕾形成。这也正是2001年枣树花蕾偏少的原因之一。6月13日、14日、16日,本地区连续降雨,降雨量达35毫米,加上第一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虫口基数大,进而导致第二代绿盲蝽暴发成灾。据统计,落果率达40%,重者高达70%,使小枣减产30%~60%。 3)防治不及时。绿盲蝽自1986年在本地区就有所发现,但未能得到有力的防治。一方面由于绿盲蝽成虫多在夜晚或清晨爬到叶、芽是取食为害,受惊后爬行迅速,又由于其个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不容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历年来,发生不整齐,规模小,不构成灾害,从而引起生产上的重视。2001年同样也未列入重点防治对象,等到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危害范围大、全年发生时间长、是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危害特点、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

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降低。但80年代以后,农田灌溉面积增大、湿度提高,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农作物种植多样性为其提供了多种生存场所,利于相互之间迁飞,降低了防治效果。成为主要害虫。 二、主要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绿盲蝽一年发生4~5代,以卵越冬且有多种场所,在苜蓿、蒿子、蓖麻残茬内及冬枣的病残枝、剪口、多年生枣股处、有疤痕的树皮下和石榴、木槿、苹果、桃的组织内,野菜的残茬处都能找到。当3月份以后气温升至1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60%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危害,或迁至所喜食的寄主场所。1~2代相对发育整齐,3~5代世代重叠。在棉花田,6月下旬发生第二

代,7月下旬发生第三代,8月下旬发生第四代,9~10月发生第五代。在冬枣园,4月中下旬冬枣萌芽后,因其幼嫩和含糖量高,园内及周围寄主活动的绿盲蝽迅速迁入嫩芽处集中危害。5月上旬到7月上旬是危害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7月中旬后,部分成虫转移至园外寄主,田埂路边的阔叶类杂草上也较多。9月中旬以后,当天气渐冷,寄主衰老时便开始产卵越冬。温度与各虫态发育历期相关性密切。绿盲蝽卵期为6~10天,若虫期为15~25天,成虫期为35~50天,当温度高时发育时间短,反之则长。各代雌虫产卵数量差别较大,第一代平均300余粒,其后各代逐渐减少。在棉田多喜欢产于嫩叶、大片叶的叶脉、叶柄、苞叶或嫩茎内,冬枣上多喜欢产于嫩叶、嫩茎或叶脉处。绿盲蝽为喜湿性昆虫,卵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时才能大量孵化。当相对温度在80%~90%,气温20~30℃时容易造成大发生,高温低湿时发生较轻。 绿盲蝽危害苹果

红脊长蝽虫恐密恐都要慎入

红脊长蝽:虫恐、密恐都要慎入 看到红脊长蝽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特别陌生,可是看到它的长相的时候,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原来就是它! 红脊长蝽,摄影:三蝶纪 翻翻之前的物种日历,我们好像还没有正儿八经的介绍“蝽”这种生物。蝽即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总称,俗称椿象、臭屁虫。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全世界约有89个科,4万种。蝽被称为臭屁虫并非徒有虚名,它们的后足基节旁有臭腺,受到刺激后会分泌带有臭味的气体。它们的前翅一半是革质的,一半是膜质的,这也是“半翅目”的由来。它们的后翅则全部膜质化或退化。 长蝽科就是蝽类大家族中的一类,这类昆虫身体多呈窄长形或长圆形,有些种类很接近红蝽科。长蝽多以植物汁液为食,吸食部位是植物的茎、叶和果实。 红脊长蝽 Tropidothorax elegans 是长蝽科里最常见的一种,又叫黑斑红长蝽,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红脊长蝽长相很有特色,头部后方的前胸背板长了两个黑斑,背部像有一个红色的“X”形,很好辨认。

啪啪啪的弘基长存,背部红色X清晰可辨,图片来源:http://gaga.biodiv.tw/ 红脊长蝽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若虫和成虫形态近似,只是翅还没发育完全。

红脊长蝽的若虫,图片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2213755.html,/ 秋季是很多瓜果成熟的季节,这样的季节,经常可以看到成堆的红脊长蝽聚集在植物的果实和叶子上取食。无论在哪个虫态,它们都喜欢抱团,因此经常有人被惊吓到,看到几十只红黑红黑的虫子大堆大堆的聚集。它们一年可以繁殖两代,冬季以成虫形态越冬,单只或大堆聚集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土洞、石头下抱团。红脊长蝽倒是不会叮人,就是会让人觉得“密恐”,另外在农业生产上,为害严重时可以导致一些瓜果蔬菜枯萎。

长蝽总科十个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异翅亚目)

长蝽总科十个科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研究(半翅目: 异翅亚目) 本论文是关于长蝽总科(半翅目:异翅亚目)中侏长蝽科、杆长蝽科、莎长蝽科、尼长蝽科、大眼长蝽科、室翅长蝽科、长蝽科(狭义)、尖长蝽科、梭长蝽科 和束长蝽科(突眼长蝽亚科)的中国种类修订及形态学(包括表皮细微结构研究) 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即总论、种类记述与修订、表皮细微结构 研究和系统发育研究。在总论部分,回顾了长蝽总科的世界研究历史,总结了国内 长蝽总科的研究简况,重点回顾了长蝽总科的比较形态学的研究历史。 对所研究类群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对长蝽总科体表突起、前足胫节 梳和爪的细微结构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还介绍了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包括 量度含义的说明,扼要地介绍了所研究类群的生物学特点及经济意义。 分类修订部分,共记载中国长蝽总科10科63属231种,其中包括14个新种、 1个中国新纪录属、8个中国新纪录种的记述,提出2项种级新异名,指出了1个 错误鉴定。新种为(包括已发表的5种:锥突眼长蝽Chauliops conica Gao et Bu,2009,四刺突眼长蝽Chauliops quaternaria Gao et Bu,2009,平叶巨股长蝽Macropes complanus Gao et Bu,2010,奇巨股长蝽Macropes peculiaris Gao et Bu,2010,亮巨股长蝽Macropes testaceus Gao et Bu,2010);云南拟莎长蝽Cymodema yunnanensis sp. nov.,红带莎长蝽Cymus carneus sp. nov.,宽莎长 蝽Cymws latus sp. nov.,淡色高粱狭长蝽Dimorphopterus similis sp. nov., 淡色薄翅长蝽Leptodemus pallidus sp. nov.,凹缘弧颊长蝽Microplax curvata sp. nov.,直缘弧颊长蝽Microplax recta sp. nov.,瑞丽梭长蝽Pachygrontha ruiliensis sp. nov.,赭黄蒴长蝽Pylorgus ochraceus sp. nov.,带蒴长蝽

全球15种奇特动物

全球15种奇特动物 一. 邦加眼镜猴(Western tarsier Tarsius bancanus Horsfield) 邦加眼镜猴的每只眼睛比它的大脑还大,这种超小灵长类动物的大眼睛是自然界最古怪的夜视镜,它的巨大的脚和有力的后腿意味着它能从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寻找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吃。 这种眼镜猴原产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部分地区。“义工旅游(Responsible Travel)”在婆罗洲克拉克山脉组织了一项“艰苦徒步旅行”,参加徒步旅行的人在这里能看到长臂猿、猩猩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二. 蝰鱼(Sloan's Viperfish) 这种鱼的头部让人看一眼就会做噩梦,很多长短不一的尖牙从它那类似“铁处女”的恐怖大口里伸出来。蝰鱼之所以会具有这些特征,是因为它生活在深达1000米到2000米的海洋深处。 分部布于中国东海、南海,国外见于日本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至温带海域。除非你有深海潜球,否则是无法看到一条活着的蝰鱼的。不过,前往冰岛首都雷克雅末海港参加每年每年6月举行的海洋节,或许你能看到一条死了的蝰鱼。

三. 赤秃猴(red Uakari) 这种猿拥有令人震惊的红脑袋,因此南美洲的人给它起了个有趣的绰号“英国猴”,这是为了纪念第一批前往它们的国土,被太阳晒的满脸通红的英国人。 在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森林深处都能找到赤秃猴。

四. 玛塔龟(Matamata Turtle) 这种大型淡水龟具有几大奇怪特征。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块浸透水的树皮和残片,它有一个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这个鼻子相当于潜水者的通气管,有助于它潜水。它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吃小鱼。玛塔龟会找个地方隐藏好自己,然后等待猎物自己送上门来,等猎物靠它非常近时,它才张开嘴巴,像一个低压真空吸尘器一样,把鱼吸进嘴里里。 分布于亚马逊河、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区。 五. 雾姥甲虫(Fog-basking) 这种外表普通无奇的甲虫却会用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方法收集水分。纳米布沙漠的降水非常稀少,因此当海岸雾霭被风吹入内陆时,这种甲虫就会倒立在沙漠里,用自己的后腿收集空气里的小水珠。 分布于纳米布。这片沙漠还是非常罕见的纳米比亚变色龙的栖息地,这种变色龙能使身体两侧呈不同颜色,一面黑色,一面白色,以便早晨用其中一面吸收热量,用另一面防止热量流失。

形容长相的成语,有关形容描写长相的四字成语词语_四字词语成语大全

形容长相的成语,有关形容描写长相的四字成语词语_四字词语成语大全 眉清目秀文质彬彬风流倜傥虎背熊腰牛头马面 平易近人盛气凌人仙风道骨婀娜多姿奴颜婢膝 貌美如花高大威猛国色天香如花似玉疮痍满目 美如冠玉堂堂正正冰肌玉骨貌若潘安愁眉苦脸 小巧玲珑气度不凡雍容华贵堂堂正正膀大腰园 眉目如画一表人才金相玉质沉鱼落雁油头粉面 倾国倾城憨态可掬红光满脸鹤发童颜歪瓜裂枣 闭月羞花老实憨厚容光焕发亭亭玉立满脸横肉 良善慈祥凶神恶煞貌美如花冰清玉洁青面獠牙 美若天仙老态龙钟天生丽质出水芙蓉面黄肌瘦 五官端正呆头呆脑端庄秀丽英俊潇洒横眉怒目 有关形容描写长相的的四字成语词语以及详细解释: 【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小家子相】:相:相貌,样子。小户人家的气派。 【燕额虎头】: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同“燕颔虎头”。 【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玉质金相】: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恶,声音可怕。 【庞眉皓首】:形容老人相貌。同“庞眉皓发”。庞,用同“厖”。 【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将、勇士。 【相逐心生】:相:相貌;逐:随着。其貌不扬的人,会因他的德才而使人对他的相貌产生好感。 【鹰头雀脑】: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才貌双绝】: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貌不惊人】: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金相玉质】: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华发苍颜】:颜:容颜。头发花白,面容苍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世界上长相很奇特的13种动物-水滴鱼像女巫师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有些动物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其丑陋的外貌让人感到恐惧。在本文中与读者所共享的这13种动物可以算得地球上最丑陋的动物了。 疣猪 疣猪的外形极像蟾蜍、肥猪、及犀牛的综合体。其丑陋的外表使得疣猪成为猪类家族为数不多的几个明星物种之一。对人类来说,疣猪并不具有危险性,其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以大草原上植物的嫩芽及块状茎为食。疣猪身上让人

感觉到丑陋的“疣”主要由头部的骨状突起组成。其中,雄性疣猪的头部“疣”极其坚硬,是其向对手发起攻击的主要武器。另外,疣猪还有几对向外生长、外形极像军刀的獠牙。这几对獠牙使得疣猪的丑陋感更加明显。 尽管疣猪长相丑陋,但还是有一些诸如猫鼬的动物喜欢和疣猪为伴。和犀牛及鳄鱼喜欢鸟类伴随其身旁,以帮助它们去除皮肤上的寄生虫一样,生活在疣猪周围的带状猫鼬(Banded Mongooses)以寄生在疣猪身上的跳蚤等皮肤寄生虫为食。

水滴鱼 水滴鱼英文学名为Psychrolutes marcidus,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沿岸的深水当中,很少被人类所发现。水滴鱼生活的环境水压是海平面的几十倍,在这种环境下,鱼膘很难有效工作。为了保持浮力,水滴鱼的身体是由一种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胶状物质构成。这使得它不花力气就能轻松地从海底浮起。

缺乏肌肉对于水滴鱼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质为生。 水滴鱼仿佛是来自《绿野仙踪》中的西方女巫师一样,其略带“邪恶”的外表似乎让人感觉这种生物并不属于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渔民有时在深海作业时,将水滴鱼捕捞上岸。但由于其外表过于丑陋,渔民在捕获水滴鱼后通常会将其放归大海。但由于海面和海底压力差过大,渔民将水滴鱼从海底拉向海面的过程中,压力差已经对水滴鱼形成致命伤害。

[多图]十大最为奇特的食蚁兽

[多图]十大最为奇特的食蚁兽 食蚁兽外表怪异,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它们在捕食蚂蚁和利用蚂蚁营养方面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也因此成为动物进化的一个典范。文中介绍的10种食蚁兽将捕食蚂蚁变成一种艺术,这些“蚂蚁终结者”几乎不吃其他任何食物。虽然看似“挑食”,但却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蚂蚁毕竟在地球总动物生物量中占到25%这一惊人比例。 1.土豚 土豚 它们的嘴巴与猪类似,耳朵像骡子,皮肤呈粉红色,上面遍布皱纹,可以说惊人地丑陋。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只以白蚁为食土豚的英文名字“Aardvark”源自南非荷兰语,这种现象较为罕见。它们的嘴巴与猪类似,耳朵像骡子,皮肤呈粉红色,上面遍布皱纹,可以说惊人地丑陋。一些展现土豚幼仔的照片旨在改变这种印象,但实际上却起到相反的结果。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几乎只以白蚁为食。偶尔,它们也会为了获取水分摄入植物,但也仅限于所

谓的“土豚黄瓜”。虽然沦为土豚的盘中餐,但对“土豚黄瓜”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能够帮助这种在地下结果的怪异植物传播种子。土豚的皮肤天生灰色并带有微黄色,由于行走时皱纹丛生的皮肤溅上土壤,因此呈现出粉红色。这是一种奇妙的伪装,帮助它们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进而避开非洲一些可怕的大型捕食者的追踪。 2.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 袋食蚁兽是一种白天活动的有袋动物,以白蚁为食,在澳大利亚一度非常常见 猫、狐狸和狗的引入导致袋食蚁兽数量锐减,截至上世纪70年代,数量已不足1000只 袋食蚁兽是一种白天活动的有袋动物,以白蚁为食,在澳大利亚一度非常常见。一些动物学家认为袋食蚁兽可能与已灭绝的袋狼或者塔斯马尼亚虎存在血缘关系,这两种动物的低背部和尾部均长有与众不同的斑纹,非常容易辨认。 猫、狐狸和狗的引入导致袋食蚁兽数量锐减,截至上世纪70年代,数量已不足1000只。在此之后,政府采取措施减少狐狸数量,帮助袋食蚁兽的数量回升到3000只左右,

长相怪异的13种动物

长相最怪异的13种动物 疣猪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有些动物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其丑陋的外貌让人感到恐惧。在本文中与读者所共享的这13种动物可以算得地球上最丑陋的动物了。 疣猪的外形极像蟾蜍、肥猪、及犀牛的综合体。其丑陋的外表使得疣猪成为猪类

家族为数不多的几个明星物种之一。对人类来说,疣猪并不具有危险性,其主要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以大草原上植物的嫩芽及块状茎为食。疣猪身上让人感觉到丑陋的“疣”主要由头部的骨状突起组成。其中,雄性疣猪的头部“疣”极其坚硬,是其向对手发起攻击的主要武器。另外,疣猪还有几对向外生长、外形极像军刀的獠牙。这几对獠牙使得疣猪的丑陋感更加明显。 尽管疣猪长相丑陋,但还是有一些诸如猫鼬的动物喜欢和疣猪为伴。和犀牛及鳄鱼喜欢鸟类伴随其身旁,以帮助它们去除皮肤上的寄生虫一样,生活在疣猪周围的带状猫鼬(B anded Mongooses)以寄生在疣猪身上的跳蚤等皮肤寄生虫为食。

水滴鱼 水滴鱼英文学名为Psychrolutes marcidus,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沿岸 的深水当中,很少被人类所发现。水滴鱼生活的环境水压是海平面的几十倍,在这种环境 下,鱼膘很难有效工作。为了保持浮力,水滴鱼的身体是由一种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胶状物 质构成。这使得它不花力气就能轻松地从海底浮起。缺乏肌肉对于水滴鱼来说也不是什么 大问题,因为它主要靠吞食面前的可食用物质为生。 乎让人感觉这种生物并不属于地球生物大家庭中的一员。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渔民有时在深 海作业时,将水滴鱼捕捞上岸。但由于其外表过于丑陋,渔民在捕获水滴鱼后通常会将其 放归大海。但由于海面和海底压力差过大,渔民将水滴鱼从海底拉向海面的过程中,压力 差已经对水滴鱼形成致命伤害。 狼蛛 和普通蜘蛛一样,狼蛛拥有8只眼睛,但中间的一对眼睛要远大于其他6只。加上其 露出两只獠牙的毛茸茸脸颊,更使其显得可怖。除了冰雪覆盖的地区,地球上各处都可以 看到狼蛛的影子。成年狼蛛的体宽可以长到1英寸(约合3厘米)。

奇特的头像

奇特的头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新教材小学美术(人美版)第11课《泥条头像》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了一个“复活节岛”的探秘情境,从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复活节岛上奇特的头像入手,引入课题,再联系生活,从多角度丰富了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本课还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设计教学环境“寻宝藏”,巧妙地把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以宝藏的形式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同时利用了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废旧材料作为本课的制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创作潜能,是本课的又一突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雕塑头像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或各类废旧纸盒)和泥条(或色纸)组合成的头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2、采用拼摆、粘接、组合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创作。 3、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 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 四、学习材料: 1学生准备:收集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有趣的废旧物件(如:碎布、毛线、牙膏盒、塑料瓶子、钮扣、吸管、软水管、丝网、彩带等) 2老师准备:1、制作有关电脑课件(选取复活节岛介绍的DVD融入到电脑课件)、进行“岛主”录音 3、制作教具: A、6份“礼物”(内有各种自制“头像”及问题条纸);6个“宝藏箱”(分别装入制作的材 料,课前藏于活动室四周); B、“复活节岛”花环一批; C、评价卡片标识(太阳,星星,月亮) 4、布置环境:“复活节岛”作品展示台。 5、选取6名学生扮演“和平小天使”。 五、教学设计及过程记录: [上课开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注意。 师:今天,我们感到特别兴奋,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世界闻名的复活节岛。你们看,岛上的朋友要以特别的方式欢迎我们呢! [6名“和平小天使”戴着漂亮的花环为大家表演欢迎仪式,完后站立两旁,学生鼓掌] 2、学生观看、发现复活节岛上奇特的头像,从而引入课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