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课基本步骤

国学课基本步骤

国学课基本步骤
国学课基本步骤

国学课基本步骤

一、感恩歌曲(课前)

二、鞠躬礼

师:请全体同学轻声起来,让我们端身正意,整束衣冠,诚意正心,以一颗无比至诚感恩的心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成。请大家轻声就坐。(鞠躬后,停顿三个数再说起)

动作要领:

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

(1)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2)男生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生的右手握左手下垂搭放在腹前。

(3)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三、读诵经典(10分钟)

四、学习新内容

1.经文诵读与讲解

2.故事

3.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4.分享

5.感恩词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

及所有付出的付出的人!

让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6.作业:力行

7.鞠躬礼

师:请全体同学起来,让我们端身正意,整束衣冠,诚意正心,以一颗无比至诚感恩心向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起。再鞠躬,起。三鞠躬,礼成。

师:感恩同学们。

生:感恩老师。

国学课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

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 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 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国学教案 (1-18课)

1、《笠翁对韵》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二冬

2、小儿语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 .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 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如何上好国学课

诵经典润童心 ——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一、佳作、故事引题 1、让名句成篇——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 欣赏完这个片段,大家一定感受到经典名句的魅力,这些名句不仅使这篇文章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还增添了幽诙谐之意。 用名句抒情,情感丰富 例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些诗句后,就比用“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这样的句子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丰富得多,显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缺陷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传千年的智慧。古代私塾中使用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现代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与之相比。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在今天,有些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读懂的书,当时却是小孩子的启蒙书。”当时的孩子能学能用,现在的孩子就应该能够做到。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做教育,去传承经典,启蒙人生。四月份我参加了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这次大会的宗旨在于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有关精神,解决目前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c12366618.html,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何艳苓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41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学理念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学经典对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应用,对于塑造小学生优良人格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教学途径进行了分析,从遵循原则、因材施教、创设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学 引言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社会文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多变的价值观充斥整个社会。在此背景之下,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不具有自主辨别事物的能力,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又强,导致当前很多小学生只知“圣诞”而不知“重阳”,民族灵魂缺失,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严重不足。传统文化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了中华民族历来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伦理之责与价值之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渗透国学经典教学,对于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小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遵循教学原则,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国学经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遵循原则,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国学经典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特点。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不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还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增强其对小学生健康身心的塑造性提供重要保障。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激励原则,以鼓励与赞美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心思单纯,非常重视教师的鼓励,教师赞美性语言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获得极大的自信心,并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遵循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个性、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国学经典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多重视整体的“复古”,对个体的重视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国学

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校国学教育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有引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精神、传承和谐信念、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补充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优秀国学内容——经、史、子、集等分为儒家经典、史学经典、诸子经典和文学经典四个课程模块,并配合社团文化活动、国学讲座、高校交流及吸纳民间机构等课堂拓展,构建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校国学教育国学内容课程体系国民精神 戴庞海(1966-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献学。 最近几年,由于国学教育变得越来越广泛,高校国学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1994年青少年读经运动开展以来,就有许多来自于民间的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开始在学校里尝试传承国学教育思想。例如杭州的诸修草堂就为三岁以上的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读经活动,河南的先锋国学研究院和陕西的明德国学书院主要为青年儿童讲解相关的国学经典。与此同时,国学方面的书籍、网站、讲座、论文以及竞赛等也非常多。有些高等院校也开始培养学生们的国学能力,例如,1984年我国第一个国学研究室就是在深圳大学里开设的。然而,我国的国学教育还仅仅处于探索以及实践阶段,其教育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并且国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校国学教育的意义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人才的最后一个关口,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才人格的主要定型期,而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完善将直接决定他能力发挥的程度,因此,以人格教育作为特色的国学教育,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引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地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使得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延续并不断发展,这也是新时代高等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一百多年前,为了改变任人欺辱的命运,我国开始抛弃传统的经典式教育,转而推行西方科学,使得我国走上了工业文明的道路。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发现这种做法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根基。为了挽救这一文化断层局面,继承并发展前人的智慧,高等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相应人才培养的责任。 2.发展中华民族的国民精神。高校的国学教育还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重塑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现如今,一个国家如果想要获得真正的尊严,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需要有更多的国家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国家的繁荣复兴,不应该只局限于

国学课课堂模式

国学上课模式可以这样试一试: 以第二课为例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总叙,你还记得《弟子规》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么? 学生可能给回答:《弟子规》讲了七个方面的问题: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学生答不上来,可以提示着答出来或根据学生的具体反应指 名答出来) 我们可以接下来说,对,同学们掌握的真好,那么首先我 们要做到的是——引导说出“孝”。那么怎么做才是“孝”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具体了解怎么做是孝。 当然,导入形式多样,这里只是列举一种。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请 同学们自由读教学目标。 三、新授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教”“凊”等几个字的读音。(易读错的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反馈,相机纠正、点拨指导读音。 再次指名读,了解掌握情况。

可以了解一下背诵情况,如背下来的同学举手,背诵下来的多,表扬鼓励,少了就说诸如理解能够帮助我们背诵课文,下面我们先理解课文,然后背诵。 2、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1)通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注意以下字词(难理解的字词或重点的需要准确理解的字词,可以多媒体出示)。 学生读文,交流理解。 (2)课堂交流 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出示一两句课文,句中重点的词语有标识。指名谈理解,对回答的错误,或同学纠错或老师指导,个别需要笔记。需要笔记的可以出示出来笔记内容。 接着是第二句,第三句…… 最后,整体理解。 这里可以穿插联系实际创设的一些情境(你会怎样做啦,我们平时哪些做得不好啦),可以讲故事等帮助体会理解。(低年级不同,灵活处理,比如理解“父母呼,应勿缓”,不从文字上说具体意思,可以创设几个情境帮他们理解“爸爸妈妈,呼唤我们或跟我们说话时,我们要——马上答应”或者是图片) 四、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你知道文中说的怎样做是孝么,能把它背诵下来吗?根据情况确定是否练习背诵。 检查完毕后结束。

国学课题

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如何让国学精神指导小学生日常行为的研究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________文科(国学)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王建 负责人所在单位沧州市第三小学 单位地址沧州市林园路文化大街14号单位电话225879 邮编478555 填表日期2011 年5月8 日 沧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填表须知 1、每项课题限报一名主持人。主持人需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科级以上行政职务(含同级顾问、督学、督导员)。主持人未达到上述资格的,可由两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推荐(申报重点课题的主持人需要由两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推荐),并填妥推荐人栏目。 2、封面上的“课题类别”是指重点课题、立项课题或青年专项课题。 3、封面上的“学科分类”是指理科(包括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文科(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等社会学科)、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德育、管理、心理学、计算机、职业技术等)。 填写示例:理科(数学)文科(英语) 4、成果形式指:专著、论文、实验(研究或调查)报告、调研文章、其他等。 5、“申请书”中的内容要求用电脑打印(签名、签字和盖章除外)。填妥后的“申请书”,经主持人所在单位和上一级主管部门核实、签章后报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室。 6、本“申请书”报送一式三份,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报批后,由市规划办、县规划办(教研室)及本人各存一份。 注:本表(A4纸格式)可以复制或复印,但不要随意改动格式或添加内容。

一、课题负责人资料 二、课题组主要成员 三、负责人和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四、课题论证

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设计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国学经典》进课堂教案三年级

《弟子规》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教学目标】 1. 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 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 3. 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 2. 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 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 [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 2. 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 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 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 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 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

国学第3课-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上课讲义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 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 何谓华夏 ◆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 的民族。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 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 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 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 ◆交领右衽 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 ◆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 汉服制式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 服——襦裙。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 的宋代襦裙剧照。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很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很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上下连裳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 样式。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诵读经典,积累精华,陶冶情操 ----“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设计 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诵读》 授课对象:1-6年级学生 课程指导思想: 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语用函[2010]6号)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教师师德和知识积累;让青少年在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所积淀的精美华章的滋养中建立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背诵积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发“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全校实施。 课程目标: 1、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养;通过背诵,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勤奋学习的态度和毅力。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

2、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形成人人爱国学,人人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国学知识,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径。 4、通过师生同诵同写同讲的活动,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课程内容: 1、自编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教材,诵读经典诗词、诸子典籍等。 2、开展丰富的诵读经典、书写经典、试讲经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激发其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3、国学课与语文课相结合,并推荐优秀经典的课外阅读书目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热爱语文的兴趣。 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勤于积累,学以致用的原则。要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积累为主,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运用,使国学成为学生真正的营养。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丰富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国学,提高其学习国学的兴趣。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国学经典之《大学》全文 第一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第二章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第三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第四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七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国学课教学方案(活动za)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追求: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 学习介绍自己——姓名、年龄、学校等 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度。 实践活动:请学生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国学主题活动方案

国学主题活动方案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又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 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xxx会议精神加强以“忠诚感恩”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区中小学生中普及国学知识形成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提高学生的个人人格修养在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他们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推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承使他们以更 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自信的风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组织领导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xxx 四、基本内容 各中小学要在每周专门安排课时进行国学专题教育教材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自选有课程开发能力的可自行制定校本教材供学生使 用

1.经典部分 经典诵读内容分年段推荐:小学可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唐诗》、《论语》等中学可选择《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墨子》、《诗经》、《礼记》等 2.艺术部分 各校在经典诵读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广泛开展书法、国画、戏曲等国粹的启蒙和入门教育 3.健身部分 各校可根据本校的师资条件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开展武术、太极等项目的学习和活动努力弘扬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国学教育中来 五、实施途径 (一)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国学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是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指导在不同领域挖掘传统文化因素传播中华文明成果 (二)课外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学校艺术节(体育节)、报告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 2.社会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利用寒(署)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

国学课总结

国学课工作总结 按照本学期国学课教学计划,国学课程的内容是《弟子规》上半部内容讲解和历代美文欣赏。为了顺利完成讲授任务,我在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备课 为了构建合理的国学教学模式,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弟子规》的注解、视频及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视频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二、双管齐下 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两次变革: (1)趣味化诵读 为了激发孩子们国学兴趣,我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另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2)讲授方式 随着诵读的积累,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字

面的意思有了兴趣,甚而对文化传统产生好奇,因此讲解顺势而行。课堂主要融入了以下内容: 国学经典: 《弟子规》、《论语》、《孟子》、《诗经》 辅助教学内容: 礼仪训练静定训练与儿童礼仪 故事动画《中华德育故事》、《弟子规故事》、《三字经故事》、《千字文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中华勤学故事》 中华书局各类注解 情景互动:把经典内容融合在生活中,以情景剧来互动,深刻体会。 (3)课堂特色 1、礼仪风俗、人文智慧、历史圣贤典故、伦理道德的浸泡式学习,并以趣味性、讨论性、引导性贯穿于国学课堂。 2、经典诵读、注释翻译、情景互动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文化涵养,增进记忆力、认知力、表达力、逻辑思维力、为人处事能力、自省力的全面发展。 3、故事讲解、演讲故事、培养学生自信力,增强语言力、文辞力、写作力、演说力、领导力。 4、舞蹈话剧、肢体协调、在境教的氛围中“言传身教”学习“仁德”教育。 5、三“圣贤”(学习圣贤、立志圣贤、行为圣贤),与父母正确的教

国学课程开展情况汇报讲课讲稿

国学课程开展情况汇报 篇一:国学教研室工作汇报 国学教研室工作汇报 我校借鉴永年一中国学教育模式,于9月份正式成立了国学教研室。国学教研室本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师生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诲,达到启迪师生心灵,规范师生言行的目的。但是由于我校的国学教育初步尝试,师资力量不足、对当代学校国学教育的基本构建还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我们本着探索的精神,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反思、修改以及总结再实验的形式,逐步加深对国学教育的领悟,我们希望在国学教育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国学教育模式。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月以来,国学教研室尝试着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开展国学讲座:

9月5日在我校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传统文化讲座,由丹东国学大师李星莹、曹凯主讲。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内心深受触动,都感悟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学校 及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也就达到了我们举办本次讲座的目的。讲座结束后,我们在全校师生中举行了“讲座感悟心得”的征文活动,并挑选出优秀的师生作品做成展牌,这项活动的开展,初步打开了我校师生接受国学教育的心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重视我校国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国学教研室通过人脉、网络、新闻广播等多方渠道收集全国传统文化讲座信息,积极鼓励老师们外出培训学习,自8月份以来,我校已有20多名领导老师参加了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目前由各部门选派的6名教师正在辽宁丹东进行为期21天的国学师资班的培训。以后这种师资力量的培养还将持续进行。通过培训,我校涌现出了一

批热爱国学并积极参加国学授课的教师,其中李洁蓉老师已多次为中赵庄的村民进行传统文化的课程讲授,受到当地村民的极大认可。这也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储备了能量。 3.组织参观各类推行国学教育的学校 我们相继组织教师参观了岔河中学、邯郸永年一中、秦皇岛民族学校,从这些学校的国学教育推广形式上吸取了大量的经验,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4.在专业部开展国学课程的讲授: 一方面各专业部语文老师进行弟子规的诵读讲授;另一方面国学教研室刘春秀、徐金霞两位老师开始尝试采用合班课的形式进行以规范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的国学大课程。此课程波及20多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两位老师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对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教导,用仁爱之心感染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篇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什么是国学经典 第一线程是“经”类:易经、道德经、诗经、黄帝内经、孝经、金刚经、孙子兵法(兵经); 第二线程是“典”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 第三线程是基础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德育启蒙》、《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 累积法的原则是:经类为主,典类为辅,基础类作为补充,这就是累积法的系统性原则。1 篇二: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

要课题。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