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qs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

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

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3.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4.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5.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

6.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

7.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8.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

9.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

10.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

程。

11.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12.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

13.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

14.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能力。

15.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寄生能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

亡之后,寄生物也停止生长和发育。

16.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

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

17.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

18.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相同、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化类群。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

20.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

21.免疫: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

22.抗病: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

23.耐病: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

24.感病:寄主发病严重,表现典型症状,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25.垂直抗性:寄主的品种对病原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小种是高抗的或者免疫的,而对其他小种是感病的。

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与病原物的小种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所以又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

26.水平抗性:指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绝大多数小种都具有同等水平的抗性,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之间没

有明显的特异性互相作用,所以又称为非小种专化抗病性。

27..避病:不是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而是寄主植物由于某一因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而减轻发病或不发病。

(如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或株形或形态结构减少了病原物的接触机会)。

28.抗侵入:由于植物的形态特性,表皮组织结构及体表分泌物等,阻止病原物的侵入或者减少病原物的侵

入机会,称为抗侵入。

29.抗扩展:由于植物内在的因素,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在寄主体内生存或被限制不能扩展的特性,称抗扩

展。

30.病程:指病原物进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称为病程。

31.接触期:指病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寄主,并与寄主建立接触关系的时期。

32.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33.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

34.活体营养寄生型:这类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即杀死细胞,通常是菌丝在细胞间扩展,以吸器伸入

寄主活细胞内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有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专性寄生物。

35.死体营养寄生型:病原物产生酶和毒素先杀死寄主细胞,再从死亡细胞中吸收养分,属于这一类病原物

都是非专性寄生物。

36.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局限在侵染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侵染,称为局部侵染。

37.系统侵染:有的病原物则从侵染点向多个部位蔓延,甚至扩展到全株,称为系统侵染。

38.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39.潜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的抗病性或对寄主体内环境不适应等,病

原物在寄主体内潜伏而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40.侵入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41.主动传播:是病原物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传播。(传播距离和范围很有限,仅对病原物的传播为害起一定

的辅助作用。)

42.被动传播: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需借助外力进行传播。(作用远远大于病原物的主动传播。)

43.初侵染: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44.再侵染:在初侵染感病后新产生的病原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

45.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重发生,并对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46.单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在侵染,但作用很小的一类病害。

47.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仅有初侵染而且有多次侵染的一类病害。

二.填空题

1.植物受到的虫伤、机械伤、风雹等,由于没有病理程序,不称病害。而茭白黑粉菌侵染刺激

形成白嫩肥厚的茎,在弱光下栽培的韭黄和葱白,一般不作病害。

2.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病毒、类病毒在植物细

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3.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两方面。

4.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变色、斑点、腐烂、萎蔫、畸形。

5.病征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

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6.病症的类型主要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脓状物,其中脓状物是细菌性病

害特有的病征。

7.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8.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植物养分失调、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土壤与空气中有

毒物质的毒害等。

9.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取决于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和病原物

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10.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植原体、病毒、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11.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体和繁衍后代的繁殖体。

12.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丝状体,散生的丝状体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13.真菌的菌丝根据有无隔膜可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类。

14.菌丝的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15.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

菌丝体上产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16.吸器形状根据病原菌不同而异:白粉菌为掌状,霜霉菌为分支状,锈菌为棒状,白锈菌为小球

状。

17.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结构体有菌核、菌索、子座。

18.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真菌孢子,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统称为子实体。

19.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孢子。

20.无性孢子类型有芽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21.常见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22.真菌最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23.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24.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

25.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有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26.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菌有疫霉菌、霜霉菌。

27.接合菌亚门引起病害的病菌有根霉菌、毛霉菌。

28.子囊菌亚门与作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白粉菌类、囊壳菌类、盘菌类。

29.在(子囊菌和半知菌)中,除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

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

30.半知菌的主要特征是只有无性阶段,没有有性阶段的真菌。

31.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霉状物、粉状物、黑点状物。

32.病原细菌大多数是杆状,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是阴性。

33.植物病原细菌是以裂殖的方式繁殖。

34.植物病原细菌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均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且都好氧,以微碱性培养基为宜,

一般生长适温为 26-30℃。

35.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四类。病症为脓状物。

36.病毒的主要特征是超微的、结构简单的细胞内寄生物。

37.植物病毒颗粒的基本形态为杆状或线状、球状、弹状或杆菌状三种类型。

38.植物病毒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没有细胞结构,二是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

39.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增殖。

40.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

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

41.植物病毒的症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

42.同时病毒具有隐症现象。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之一。

43.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寄主植物的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等作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土壤、流

水、人畜活动和农具等传播。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外寄生和内寄生。

44.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半寄生和全寄生。

45.传染性病害的诊断一般经田间观察、症状鉴别,可以作初步诊断。

46.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是柯赫氏法则。

4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两大类。

48.人工培养基上无法培养的病原物是病毒、植原体、霜霉菌、锈菌、线虫。

49.细菌性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菌系,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毒株或株系。

50.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于致病性,通常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小;寄生

性弱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反而大。

51.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免疫、抗病、耐病、感病四

种表现。

52.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两类。

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的改变而丧失抗性。

53..水平抗性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不会因病原小种的变化而丧失抗病性。在田间表现为病害发

展缓慢,不会流行成灾。

54.植物的抗病机制有避病、抗侵入、抗扩展。

55.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四个时期。

56.病原物侵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57.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大多数真菌是直接侵入。

58.植物细菌只能从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59.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只能从微伤口或经昆虫口器传入寄主体内。

60.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

61.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湿度对侵入影响最大,真菌孢子的萌发、细菌的繁殖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进

行,所以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温度影响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62.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和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63.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营养的方式可分为活体营养寄生型和死体营养寄生型。

64..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形式是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65.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66.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

传播方式。

67.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土壤、病株残体、肥料、

传病介体。

68.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两类情况。

69.被动传播的传播方式有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人为传播。

70.植物病害的流行的基本因素有三方面大量的感病寄主植物、强致病性的病原物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71.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越冬越夏的初侵染菌量。

72.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不仅取决于越冬越夏的初侵染菌量,还取决于病原物的繁殖速度和再

侵染的次数。

三.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 B 。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

B.冰雹砸损植物

C.棉花黄萎病

D.低温引起的冻害

2.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D 。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下列现象不属于病害的是 B 。

A.缺氮症

B.机械损伤

C.黄萎病

D.低温冻害

4.下列现象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C 。

A.由于日光过强而引起的伤害

B.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的冻害

C.由于风力过大而造成的伤害

D.由于田间长期积水而造成的涝害

5.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称为 B ;叶片显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A ;叶片均匀发

黄的称为 C ;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D 。

A.花叶

B.褪色

C.黄花

D.红叶

6.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 C 。

A.变色

B. 斑点

C. 萎焉

D.畸形

7.下列属于病征的是 D 。

A.变色

B.斑点

C.畸形

D.脓状物

8.植物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是产生 D 。

A.花叶

B.腐烂

C.锈状物

D.脓状物

9.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称 A 。

A.病原

B.病原物

C.侵染性病害

D.非侵染性病害

10.引起植物发生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 A 。

A.病原生物

B.害虫为害

C.螨类害虫

D.药害

11.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 A 引起的。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12.白粉菌的吸器类型是 C ; 霜霉菌的吸器类型是 A ;锈菌的吸器类型是 B ;白锈菌的吸器类

型是 D 。

A.分枝状

B.棒状

C.掌状

D.小球状

13.确切的说,子座是真菌的 D 。

A.营养体

B.繁殖体

C.孢子

D.菌丝体的变态

14.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体是 A 。

A.子实体

B.营养体

C.菌丝体

D.菌索

15.酵母菌以芽生的方式产生的无性孢子称 D 。

A.粉孢子

B.分生孢子

C.游动孢子

D.芽孢子

16.下列无性孢子的类型中,属于休眠孢子的是 C 。

A.分生孢子

B. 游动孢子

C.厚壁孢子

D.孢囊孢子

17.下列孢子类型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 。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游动孢子

D.子囊孢子

18.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 C 。

A.芽孢子

B. 游动孢子

C.厚壁孢子

D.分生孢子

19.下列孢子中属于真菌有性孢子的是 B 。

A.分生孢子

B.担孢子

C.游动孢子

D.厚壁孢子

20.真菌的二倍体孢子是 A 。

A.卵孢子

B.担孢子

C.子囊孢子

D.分生孢子

21.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的子囊孢子数是 D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2.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 B 。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无法比较

23.霜霉菌、疫霉菌属于 A ;根霉菌和毛霉菌属于 C ;锈菌、黑粉菌属于 D ;白粉菌囊壳菌类

和盘菌类属于 B 。

A. 鞭毛菌亚门

B.子囊合菌亚门

C.接合菌亚门

D.担子菌亚门

24.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真菌属于 D 。

A. 鞭毛菌亚门

B.子囊合菌亚门

C.接合菌亚门

D.半知菌亚门

25.白粉病属于 A 。

A.真菌病害

B. 细菌病害

C.病毒病害

D.生理病害

26.霜霉病的病征是 B 。

A.锈状物

B.霉状物

C.颗粒状物

D.脓状物

27.植物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C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D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裂殖

D.增殖

28.下列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D 。

A.棉花枯黄萎病

B.棉花立枯病

C.棉花红腐病

D.棉花角斑病

29.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是 B 。

A.坏死

B.腐烂

C.萎蔫

D.畸形

30.植物感染细菌后,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萎蔫、畸形和 A 。

A.腐烂

B.叶片皱缩

C.植株矮小

D.寄主长出粉状物

31.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病原物是 C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寄生性种子

32.鉴定病毒的依据是 C 。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33.下列属于病毒诊断的依据是 D 。

A.小黑点

B.病部的粘液

C.有明显的病征

D.镜下观察细胞内可看到内涵体

34.下列病原物有隐症现象的是 C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35.菟丝子属于 D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寄生性种子植物

36.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B 。

A.植物病害都有病状和病征

B.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

C.通常寄生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较大

D.一种病原真菌只产生一种孢子类型

37.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是 D 。

A.白粉菌

B.赤霉菌

C.盘菌类

D.霜霉菌

38.寄主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表现最强的是 D 。

A.专性寄生物

B.非专性寄生物

C.寄生专化性

D.生理小种

39.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称为 A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40.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的是 B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41.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症状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的是 C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42.寄主发病严重,表现典型症状,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的是 D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43.有些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因而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这是植物抗病机制的 A 。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44.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疡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 B 。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4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 C 。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4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处于比较脆弱阶段,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此阶

段是 A 。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47.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 A 。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植原体

48.对病原物侵入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C 。

A.植物的抗病性

B.温度

C.湿度

D.温、湿度

49.在侵入期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的因素是 A 。

A.温度

B.湿度

C.水分

D.光照

50.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

A.温度

B.湿度

C.风雨

D.光照

5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 D 。

A.建立寄生关系 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 C.病原物与寄主接触 D.寄主出现症状

52.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是 B 。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抗侵入反应

B. 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短,发病快

C.

病毒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 D.侵染性病害外部有病征表现,而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征

54.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B 。

A.田间病株

B.土壤

C.病株残体

D.肥料

5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D 。

A.真菌菌丝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 游动孢子在水中的游动

D.细菌用过雨水传播

56.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C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播主要靠 B 。

A.主动传播

B.雨水传播

C.气流传播

D.昆虫传播

57.传播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是 C 。

A.土壤

B.田间病株

C.昆虫

D.肥料

58.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的是 C 。

A.棉花枯

B.小麦黑穗病

C. 稻瘟病

D.黄萎病

59.下列属于单循环病害的是 A 。

A. 小麦黑穗病

B.稻瘟病

C.小麦锈病

D.白粉病

四.多项选择题

1.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 AB 。

A.菌丝体

B.繁殖体

C.分泌物

D.孢子

2.下列不属于病征的有 ADE 。

A.徒长和从枝

B.锈粉和黑粉

C.霜霉和赤霉

D.条绊和穿孔

E.花叶和腐烂

3.能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是 BCDE 。

A.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B.寄生性种子植物

C.真菌

D.细菌

E.病毒

4.真菌营养体常发生变态,形成各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常见的有 ACD 。

A.菌核

B.菌根

C.菌索

D.子座

5.以下孢子中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C 。

A.卵孢子 B.孢囊孢子 C.担孢子 D.分生孢子

6.下列孢子中,属于休眠孢子的是 ABE 。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E.厚壁孢子

7.在真菌的五个亚门中,营养体为无隔菌丝的是 AB 。

A.鞭毛菌亚门

B.接合菌亚门

C.子囊菌亚门

D.担子菌亚门

E.半知菌亚门

8.真菌所致病害,常在寄主部位表面长出 ACD 。

A.霉状物

B.脓状物

C.粉状物

D.黑点状物

9.病原细菌引起的症状主要有 AC 。

A.坏死

B.粉状物

C.腐烂

D.脓状物

10.下列关于植物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ACDE 。

A.是结构简单的细胞内寄生物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病毒颗粒

C.具有增值性和传染性能

D.病毒颗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E.通过微细伤口侵入

11.CD引起的病害在植物外部没有病征表现的。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病毒

12.病毒和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CD 。

A.细胞的大小

B.细胞的形状

C.细胞结构的有无

D.细胞内核酸的种类

13.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是 ABCD 。

A.花叶 B.黄化 C.班驳皱缩 D.矮化

14.下列植物中不属于全寄生的是 AC 。

A.桑寄生

B.菟丝子

C.槲寄生

D.列当

15.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 ABD 。

田间分布较均匀 B.没有病征 C.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D.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16.植物病害诊断的一般步骤为 ABCD 。

A.田间观察

B.病症诊断

C.室内病原鉴定

D.分离培养和接种(致病性)试验

17.下列植物病原物中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 ABDEF 。

A.锈菌

B.霜霉菌

C.细菌

D.病毒

E.线虫

F.植原体

1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 ABCD 。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E.生病

19.植物的抗病机制是 ACD 。

A.避病

B.水平抗性

C.抗侵入

D.抗扩展

20.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包括的时期有 ABCD 。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21.茄科青枯病是由 BD 引起的。

A.真菌

B.细菌

C.局部侵染

D.系统侵染

E.病毒

22.大多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BCDE 。

A.活体寄生

B.肥料

C.土壤

D.病株残体

E.田间病株

23.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包括 ABCD 。

A.气流传播 B.雨水传播 C.昆虫传播 D.人为传播

24.下列传播方式中,属于病原物的被动传播的是 BC 。

A.有鞭毛的细菌在水中游动

B.气流传播

C.流水传播

D.真菌菌丝在寄主上生长蔓延

E.菟丝子通过茎蔓生长而扩散

25.昆虫是 CDE 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病毒

E.植原体

26.下列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 ACD 。

A.水稻稻瘟病

B.小麦黑穗病

C.小麦锈病

D.白粉病

E.线虫病

F.棉花枯

G.黄萎病

五.判断题10分

1.茭白受黑粉菌的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这一现象一般当作病害(不称为病害)( × )

2.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 )

3.真菌都是有害的,它能引起植物的传染性病害。( × )

4.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 × )

5.多数盘菌类真菌在被害植物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菌核)越冬。( ×)

6.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

7.真菌性瓜果腐烂和细菌引起的软腐病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恶臭味。(√)

8.细菌性病害的畸形大多发生在植物的根冠、茎基部及枝条上。(√)

9.切片镜检,观察有无喷雾现象,是细菌性病害区别其他病害的最方便易行而又可靠的方法。(√)

10.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内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死亡。(√)

11.非专性寄生生物(专性寄生生物)必须在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 ×)

12.寄生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大(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性小(大)。

( ×)

13.植物的的抗病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且不可以发生变异(但也可以发生变异)。( ×)

14.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担抗性持久(易因病原物小种的改变而丧失抗性)。

( ×)

15.病原物侵入后导致寄主植物细胞壁木质化、木栓化等亚细胞或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和产生植保素,都是寄

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入(扩展)的重要表现。( ×)

16.湿度(温度)是主要影响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

17.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和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也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8.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引起的斑点,为局部浸染,这类病害的潜育期长(短)。( × )

19.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潜育期较短(长)。( ×)

20.在维管组织、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较短(长),发病较快(慢)。( ×)

21.多循环病害的特点是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田间病害数量增长很快。

(√)

22.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温度)。( × )

23.适度高温(适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产生繁殖体,有利于病害流行。( × )

24.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 √ )

六.作图题10分

1、真菌无性孢子类型

A、芽胞子

B、厚壁孢子

C、粉孢子

D、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

E、孢子囊及孢囊孢子

F、分生孢子

2、真菌有性孢子类型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

七、简答题

1.什么植物病害?判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是标准?

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判断病害的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须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须造成损失。

2.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变色、斑点、腐烂、萎蔫和畸形。

3.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

(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

4.简述病害的病原及类型

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5.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取决于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互相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该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

3)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虽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害,但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又相互影响。非传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容易诱发或加重传染性病害。有些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往往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6.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哪些类型?产生的有性孢子有哪些?

真菌的无性孢子:(1)芽孢子;(2)厚壁孢子;(3)粉孢子;(4)游动孢子;(5)孢囊孢子;(6)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1)卵孢子;(2)结合孢子;(3)子囊孢子;(4)担孢子。

7.真菌典型生活史的概念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8.简述植物真菌五个亚门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发病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和黑点状物。

1)鞭毛菌亚门经常引致根本和基部腐烂,在湿度大时,常在病部长出棉毛状物。比较高等的多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或花穗变形,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

2)接合菌亚门主要引起瓜果贮藏的腐烂。

3)子囊菌和半知菌除少数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

9.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发病部位的表面长出霉状物、粉状物和黑点状物等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

10.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等四类,病征为脓状物。

11.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过汁液摩擦传播、昆虫传播、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

12.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症状有花叶、黄化、斑驳、皱缩、矮化丛枝及畸形等。另外,病毒侵入寄主后,常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状的内涵体,观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病的依据之一。有些病毒病的症状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有的甚至会暂时消失,即“隐症现象”。

13.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具有以下特点:①大面积同时发生,田间分布比较均匀,但受地形阻隔的田块间不被传染;

②没有病征;③田间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没有从点到面的扩散过程,没有传染性;

④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关系密切,采取适当措施,可使病状恢复正常。

14.简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

①在田间发病时,一般显分散状分布;②一般具有明显的病征,有些还能分离出病原物并进行培养;③都有传染性,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即有一个发病中心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发展过程;④有的病害在田间扩展还与某些昆虫有联系。

15.什么是柯赫氏法则(简述柯赫氏法则操作规程)

柯赫氏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须完成的操作规程。它分四步:

①病原物必须在发病部位,并与症状密切相关。

②必须离体或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获得该病原物,并进行纯化培养。

③将纯化培养的病原物接种到同种植物的健株上,产生与原来相同的症状。

④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分离,获得与原接种完全一致的病原物。

16.简述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的致病作用。

专性寄生物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从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入侵寄主后,并不马上杀死细胞,其致病作用较缓慢。

非专性寄生物:寄生性较弱,但入侵寄主后,由于酶或毒素的作用,很快杀死寄主细胞,使组织腐烂,然后从细胞中吸取养分。

17.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主要有哪些方面?

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掠夺寄主的营养和水分,使寄主植物生长不良;②分泌各种酶,直接或间接破坏寄主细胞和组织;③产生多种毒素,毒害和杀死寄主细胞;④分泌生长激素类物质,干扰寄主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寄主植物畸形发育。

18.什么是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如何划分的?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一般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等四个时期。

1)接触期:指病原物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寄主,并与寄主建立接触关系的时期。

2)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称为侵入期。

3)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

4)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症状开始,到病害进一步发展而加重的时期,称为发病期。

19.细菌、真菌、植原体、类病毒和病毒侵入寄主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病原真菌:直接侵入、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大多数真菌是直接侵入。

病原细菌: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从伤口侵入的细菌,不一定都能从自然孔口侵入,但从自然孔口侵入的细菌都能从伤口侵入。

病毒、植原体、类病毒:微伤口或经昆虫口器传入寄主体内。

20.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和方式有哪几种?能否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在哪里?

病原物侵入的途径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

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以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

湿度对病原物侵入的影响最大。温度主要影响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因此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湿度。

21.什么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哪三个环节?

侵染循环是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①病原物的越冬越夏;②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③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22.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有哪些?(病原物的初侵染主要有哪些?)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主要有①田间病株;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③土壤;④病株残体;⑤肥料;传病介体。

23.简述病原物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病原物传播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两类。(1)主动传播是病原物自身活动的力量引起的传播。(2)被动传播是绝大多数病原物的传播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包括

①气流传播病:原真菌传播的主要方式;②雨水传播:植物细菌和部分真菌的传播方式;③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是病毒、植原体、类病毒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方式;④人为传播。

24.什么是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的流行的基本因素有哪三方面?

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在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重发生,并对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植物病害的流行的基本因素:①大量的感病寄主植物:。②强致病性的病原物③适宜的环境条件

25.简述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与特点。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1)单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一类病害。特点:初次发病后,田间发病率就基本稳定,病害潜育期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病原物的数量是逐年积累的,若干年后才能达到流行程度,故称积年流行病害。如小麦黑穗病、线虫病、棉花枯、黄萎病。

(2)多循环病害: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仅有初侵染而且多次再侵染的一类病害。

特点: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在田间病害数量增长快,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的积累,造成病害流行,又称单年流行病害。如稻瘟病、小麦锈病。

电磁学第二章例题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注:教案按授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教学内容须另加附页。

(3)在导体外,紧靠导体表面的点的场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场强大小与导体表面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A 、场强方向(表面附近的点) 由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出发,可知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垂直。而场强大小与面密度的关系,由高斯定理推出。 B 、场强大小 如图,在导体表面外紧靠导体表面取一点P ,过P 点作导体表面 的外法线方向单位矢n ?,则P 点场强可表示为n E E n P ?= (n E 为P E 在n ?方向的投影,n E 可正可负)。过P 点取一小圆形面元1S ?,以1S ?为底作一圆柱形高斯面,圆柱面的另一底2S ?在导体内部。由高斯定理有: 11/) 0(?1 1 2 1 εσφS S E s d E E s d n E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s d E n S S n S S S S ?=?=⊥=?= ?= ?+?+?= ?=?????????? ?????? 导体表面附近导体内侧 (导体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若面密度为σ,则面内电荷为 为均匀的很小,视,且因σσ11S S ??) ∴ ?? ?<>=?? ?<<>>= 反向,,同向,,即,,n E n E n E E E E n n n ?0?0?0 00 00 σσεσ σσεσ

可见: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上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且无论场和电荷分布怎样变化,这个关系始终成立。 C 、0 εσ = E n ?中的E 是场中全部电荷贡献的合场强,并非只是高斯面内电荷S ?σ的贡献。这一点是由高斯定理得来的。P45-46 D 、一般不谈导体表面上的点的场强。 导体内部0=E ,表面外附近0 εσ=E n ?;没提表面上的。 在电磁学中的点、面均为一种物理模型,有了面模型这一概念,场强在带电面上就有突变(P23小字),如果不用面模型,突变就会消失。但不用面模型,讨论问题太复杂了,所以我们只谈“表面附近”而不谈表面上。 补充例:习题2.1.1(不讲) Rd θ 解:利用上面的结果,球面上某面元所受的力:n dS F d ?20 2 εσ= ,利用对称性知,带有同号电荷的球面所受的力是沿x 轴方向: 右半球所受的力: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检疫申报:是有关检疫物数天、输出以及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3、检疫监管:是检疫机构按照检疫法规对应该实施检疫的物品在检疫期间所实行的检疫监督与管理程序,以防止带有限定的有害生物的应检物扩散。 4、检疫许可:是指在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某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向植物检疫机关事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查做出是否批准输入或引进的法定程序。 5、饱和式释放(又称淹灭式释放):为了迅速产生效果而释放大量生物防治物或有益生物。 6、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机构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必需确定的最小范围的限定区。 7、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 区。 8、非疫生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 况的地区。 9、非疫生产点:植物产地内划定的田块,有科学依据证明在那里没发生特定有害生物、生 产者能在一定时期能保持此状况,并且被作为以非疫生产地相同方式管理的单独的田块。 10、缓冲区:为植物检疫目的由官方界定并需采取植物检疫或其他控制措施的一个地区, 以尽可能减少目标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该界定区、或毗邻的地区。 11、监控:为核查植物检疫状况而持续进行一项官方程序。 12、检验: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进行官方的直观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 物和/或是否符合植物检疫法规。 13、检疫:对限定物采取的官方限制,以便观察和研究,或进一步检查、检测和/或处 理。 14、检疫机关:对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的官方机关。 15、检疫区:已经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防治的地区。(原称“疫区”) 16、截获(有害生物的):在入境货物检查时对有害生物的查获。 17、扣留:对货物进行官方扣留或监管以作为一项植物检疫措施(见检疫)。 18、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 19、拦截(货物的):禁止或限制不符合植物检疫法规的进口货物进入。 20、临时措施:由于目前缺乏充分资料而尚未在技术上充分证明合理的情况下确定的一 项植物检疫措施或程序。临时措施需要定期审查和尽快在技术上证明合理。 21、灭活:使微生物不能生长。 22、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 济损失的地区。 23、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一种非检疫性有害生物但它在供种植用植物中存在危及 这些植物的原定用途而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而在输入的缔约方领土内受到限制。 24、限定的有害生物: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和/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25、限定区:植物、植物产品和其他限定物进入、在其中和/或从其输出须采用植物检 疫法规或程序以防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或限制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经济影响的地区。 26、熏蒸:用一种以完全或主要呈气态的化学药剂对商品进行的处理。 27、有害生物(pest):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 系、或生物型。 28、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商定的解释):以生物学的或其他科学和经济学证据评价确定

植保第三章复习提纲

植保第三章复习资料 1.病虫害调查的分类:一般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 普查:了解病虫害的基本情况,如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间、为害程度、防治情况。 专题调查:是有针对性的重点调查。 2.调查的内容: 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普查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病虫种类、发生时间、发生数量及为害程度,为确定(防治适期)和(防治对象)提供依据。 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为制定(防治措施)和(保护利用天敌)提供依据。 越冬情况调查:病虫越冬场所、基数、虫态和方式等,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开展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防治效果调查:为选择(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3.样点的选择和取样数目的多少决定的依据:(病虫种类)、(田间分布类型)决定的。 4.常用的调查取样的方法:(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五点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用(单对角线式)、(五点式)。 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用(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 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用(Z字形取样)。 5.何谓“二查二定” 调查病虫为害植物的(发生期),以确定(防治时间); 调查病虫田间的(发生数量),以确定(防治的对象田)。 6.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 被害率:反映病虫害为害的普遍程度。 被害率=有虫(病)单位数/调查单位总数*100% 虫口密度: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虫口密度=调查总虫数/调查面积*100%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查得总活虫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100% 损失率: 损失率=(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100% 7.病虫害预测预报按预测时间长短区分:(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长期预测:在病虫发生(半年以前)就发出预报的。 中期预测:在病虫发生(一两个月以前)发出预报的。 短期预测:在病虫发生(几天或十几天以前)发出预报的。 8.病虫害预测预报按预测内容区分:(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产量损失预测)。 发生期预测: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的。 发生量预测:预测病虫害(发生数量)的。 产量损失预测:预测(产量损失)的。 9.病虫害预测的基本方法:(发生期预测)、(发生期预测)、(发生期预测)。 发生期预测:(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发生量预测:(有效积温预测法)、(经验指标预测法)、 病害的预测方法:(孢子捕捉预测法)、(病圃预测法)、(气象指标预测法和噬菌体预测法)。 10.我国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答案(更新至第十章)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5-1-4 BY:二专业の学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讨论下列各组概念的关系 答案之一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λk吸收〈λkβ发射〈λkα发射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λkβ发射(靶)〈λk吸收(滤波片)〈λkα发射(靶)。任何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都有一个Kα线和Kβ线。如Ni 的吸收限为0.14869 nm。也就是说它对0.14869nm波长及稍短波长的X射线有强烈的吸收。而对比0.14869稍长的X射线吸收很小。Cu靶X射线:Kα=0.15418nm Kβ=0.13922nm。 (3)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 答:Z靶≤Z样品+1 或Z靶>>Z样品 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稍大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或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大大小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在进行衍射分析时,总希望试样对X射线应尽可能少被吸收,获得高的衍射强度和低的背底。 答案之二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光,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发射光谱的谱线与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外围电子的结构有关。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被吸收后的光谱,吸收光谱则决定于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分子中的双键有关。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可以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放在X射线源和试样之间。这时滤光片对Kβ射线强烈吸收,而对Kα吸收却少。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复习资料集

中职植物保护技术复习资料 Ⅰ、考试课程及所占比重 考试课程为《植物保护学》和《植物学》共150分,两门课分别占60%和40%,即《植物保护学》占90分,《植物学》占60分,每门课中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为7:3。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是依据中华人民国农业部1994年颁布的《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农学类专业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Ⅱ、学习目标 知识要点: 1、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相关概念;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识别要点以及生态学等等基本理论知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本知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等。通过植物保护学的学习,达到对病虫害的准确识别及科学有效的防治。 2、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植物学的相关概念、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技能要点: 1、识别常见植物病虫害种类;能熟练计算、稀释农药和使用农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2、熟练掌握常常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掌握植物切片和制作技术以及生物绘图法,并能用这些技术解剖观察各种营养器官。 3、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能够识别被子植物的主要科及本地区农田杂草。 Ⅲ、考试容 第一章绪论及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绪论 掌握植物保护学的概念、植物保护学的性质、容、任务及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了解植物病虫害危害的严重性、学习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掌握昆虫和农业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乃至生物界的地位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头部的基本构造;重点掌握昆虫口器的两种主要类型的取食危害及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胸部;重点掌握翅和足的基本构造、功能。了解昆虫翅的特征在昆虫鉴定中的应用。 昆虫的腹部:掌握昆虫的腹部的基本构造及功能。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在种的鉴定中的意义。 昆虫的体壁:了解昆虫体壁的构造、功能及与防治的关系。 二、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掌握昆虫的世代、昆虫的生活史、越冬、越夏等概念。掌握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划分与变态的类型和昆虫的各习性在防治中的利用,以及产卵场所与防治的关系。了解卵的类型、幼虫的类型、蛹的类型,认识到幼虫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了解成虫的性成熟与补充营养及其在测报上意义。 三、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理解生态系、昆虫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天敌和有效积温法则等概念,掌握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掌握昆虫分类的单位和昆虫的命名方法,了解昆虫分类的意义、分类依据。 识别以下农业昆虫的类群(科、目)关了解其主要特征: 直翅目:蝗科、蝼蛄科 缨翅目:蓟马科 半翅目:蝽科、盲蝽科、猎蝽科 脉翅目:草蛉科 同翅目:蚜科、飞虱科、蚧科、粉虱科 鞘翅目:虎甲科、步甲科、金龟甲科、瓢甲科、象甲科、天牛科 鳞翅目:粉蝶科、夜蛾科、螟蛾科、卷蛾科、灯蛾科 膜翅目:叶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 双翅目:花蝇科、潜蝇科、黄蝇科、食蚜蝇科 附: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蜘蛛和螨类的基本知识 能识别蜘蛛和螨类,了解蜘蛛和肉食螨类的益处和植食螨的害处。 【主要容】 §1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电磁学第二章习题答案教程文件

电磁学第二章习题答 案

习题五(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在带电量为Q 的金属球壳内部,放入一个带电量为q 的带电体,则金属球 壳内表面所带的电量为 - q ,外表面所带电量为 q +Q 。 2、带电量Q 的导体A 置于外半径为R 的导体 球壳B 内,则球壳外离球心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 204/r Q E πε=,球壳的电势R Q V 04/πε=。 3、导体静电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为零。 4、两个带电不等的金属球,直径相等,但一个是空心,一个是实心的。现使它们互相接触,则这两个金属球上的电荷( B )。 (A)不变化 (B)平均分配 (C)空心球电量多 (D)实心球电量多 5、半径分别R 和r 的两个球导体(R >r)相距很远,今用细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两导体带电,电势为U 0,则两球表面的电荷面密度之比σR /σr 为 ( B ) (A) R/r (B) r/R (C) R 2/r 2 (D) 1 6、有一电荷q 及金属导体A ,且A 处在静电平衡状态,则( C ) (A)导体内E=0,q 不在导体内产生场强; (B)导体内E ≠0,q 在导体内产生场强; (C)导体内E=0,q 在导体内产生场强; (D)导体内E ≠0,q 不在导体内产生场强。 7、如图所示,一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的金属球壳,带有电量Q , 在球壳空腔内距离球心为r 处有一点电荷q ,设无限远 处为电势零点。试求: (1)球壳外表面上的电荷; (2)球心O 点处由球壳内表面上电荷产生的电势; (3)球心O 点处的总电势。

解: (1) 设球壳内、外表面电荷分别为q 1 , q 2,以O 为球心作一半径为R (a 电场中的电势分布: )111(4 ,03211b a r Q dr E dr E dr E V a r b b a a r +-= ++=

城市园林植保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论述

城市园林植保生物防治技术应用论述 发表时间:2019-04-23T16:30:58.4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龚程 [导读] 对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植物杀虫、植物杀菌、转基因抗病与抗虫等多种类型。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城市园林的建设健全,是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同时其自身携带一定的观赏价值,为居民带来审美体验。而植物作为城市园林体系主要的组成部分,园林事业的发展面貌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情况体现出来。因此,做好植物保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生物防治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保生物;防治技术 引言: 生物防治方法或者是技术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进程中的应用,作用于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原理大体上是“以菌治虫”或“以虫治虫”。对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将其分为植物杀虫、植物杀菌、转基因抗病与抗虫等多种类型。 1城市园林植保生物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1.1 微生物农药 自然界中,生化农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它是某一类生物性化学物质经过加工处理以后得到了的产物,它的频繁使用可能会使园林中病虫的耐药性增加,因此微生物农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被大力的推广使用。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对病虫害开展的防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对人体,环境不产生危害和污染。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先进化,白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原生物等数十种微生物或者是其代谢产物被发现,并研制成各种微生物农药进而投入使用。B t 制剂可以被认为是现阶段生产规模交大,且利用率极高的一种细菌农药,有研究资料显示,这一微生物农药在城市园林植保进程中的应用,可以对19有研究试验表明,苏芸金杆菌注入苹掌舟蛾体内时,其死亡率高达98%,Bt乳剂1 000倍液与0.05%洗衣粉混合可以使抑制槐幼虫的生长发育,使其自体功能衰退率达92.2%。此外,绿僵菌及镰刀菌等真菌农药的应用也达到了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而病毒农药这一微生物农药的研制是建立需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与颗粒体病毒作为基础,作为一种高效型的生物制剂,在菜粉蝶、茶毛虫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上已经应用。此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对斜纹叶蛾这一害虫发挥了极强烈的杀灭消除的效果;病原线虫在园林防护工作的应用,利用自身特有的搜索能力对那些转蛀性或寄生性的害虫发挥了防范的特效。 1.2 天敌昆虫 借助天敌的力量去达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的是极为高明的方法。天敌大体上可以分为捕食性及寄生性两种,前者典型代表有蜻蜓目、螳螂目,后者有双翅目、鳞翅目等5个目98个科。 对昆虫天敌类型进行划分,可以细分为肿腿蜂科、赤眼蜂科、茧蜂科、蚂蚁及瓢虫五种类别。肿腿蜂科:目前发现的已有2 000余种,3目22科,可以防治50多种昆虫,天牛类20种,如光肩天牛、松墨天牛、菊天牛和梨小食心虫等。赤眼蜂科:现阶段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松毛虫赤蜂与舟蛾赤眼蜂,它们在城市园林植护工作中的应用,对以鳞翅目天蛾科、夜蛾科为首的8科54种病虫害发挥预防与管治的性能。茧蜂科:作为数量极为庞大的寄生蜂群,优茧蜂亚科种类就高达600个,可以寄生在鳞翅目幼虫、半翅目和直翅目幼虫的体内,进而发挥防治灭虫的性能。蚂蚁是捕食性天敌的代表,毛毛虫是城市园林植物上常见的虫害之一,而能对毛毛虫起到杀害效果的蚂蚁目前发现了48种。此外,弓背蚁属、多刺蚁属、举腹蚁属在城市园林植保进程中的应用,可以对对松毛虫、松茸毒蛾、小眼夜蛾起到高效的防治作用。瓢虫:我国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发现捕食性瓢虫目前200多种,占全世界的1/4以上,这一微生物防治技术在城市园林植保进程中的应用,对蚜虫、叶螨发挥巨大的防治功能。 1.3 抗生素类农药 抗生素类是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有选择性地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长或灭杀某些微生物。我国研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农用抗生素方面主要有: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春雷霉素、多效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武夷霉素、庆丰霉素、克生霉素等十多个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等。近年来开发投产的新品种阿维菌素更是开抗生素杀虫之先河,已成为防治多种害虫和害螨的最优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另外,新型药剂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杀螨效果较好,并对有益昆虫有保护作用。 1.4 生化农药的利用 生化农药(又名特异性农药),是指那些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化学物质,经人工合成或从自然界的生物源中分离或派生出来的化合物,如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治虫新技术,我国已在昆虫信息素生物学、化学和应用领域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每种植物都含有各自的挥发物质,植物挥发性物质属于植物次生性物质,包括烃、醇、醛、酮、酯、有机酸等,其一般性气味组分即绿叶气味组分通过植物生物合成产生,可影响许多昆虫的行为。据研究,蚜虫在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寄主植物释放的植物次生性挥发物质(他感信息化合物)起重要的通讯引导作用,研究害虫时寻找寄主植物中所利用的化合物质及其感受机制,可为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对利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抗虫育种、生物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5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 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直接提取的某种具有农药功能的物质。世界各国从600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近2000多种具有害虫防治活性的植物次生物质,其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糖苷类、毒蛋白、精油、有机酸、酯、酮类、多聚炔与噻吩类以及萜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杀死、驱避或扰乱害虫生长发育,这就是植物源农药的基础。从印楝中提取的印楝素(Azadirachtin)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性杀虫剂,其杀虫谱广,且对天敌安全。植物次生物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昆虫激素类似物。拉方特等(1996)报道已鉴定出植物脱皮酮约150种,昆虫保幼激素类6种;其他的如从喜树中提取的喜树碱是一种植物性昆虫不育剂。从闹羊花及黄杜鹃中提取的闹羊花素一11I (Rhodojaponin—ni),从砂地柏中提取的脱氧鬼臼毒素(Deoxpodoph Uotox—in)和鬼臼毒素(Podophllotoxin),从阿拉伯茶(Cathnedulis)中提取的DL一阿拉伯茶酮(Cathinone)及其他如马桑毒素(Cofiamytin)、川楝素(Toosendanin)等,在研究应用方面

植物保护2012年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规律、与有害生物间的互作机制及如何控制病害等的科学。 2、病原: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态的因素。 3、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量与防治费用相等是的害虫密度。 4、经济阈值(ET):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5、种群: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6、生物群落:简称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7、农业生态系统: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下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8、雌雄(性)二型:昆虫的雌雄个体之间除了内外生殖器官(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第二性征)等也常有差异的现象。 9、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10、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的成虫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或一化。

11、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2、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或从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13、两性生殖:只雌雄经过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即受精)之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14、孤雌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15、胎生: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 16、初侵染: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 17、再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18、土壤寄居菌:病原物只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过冬,当病株残体腐烂分解后,就不能在土壤中继续存活(不能单独存活)。 19、土壤习居菌:此类病原菌在年土壤中的生存能力较强,在病组织腐烂分解后仍然能长期存活,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 20、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21、物理防治: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有害生物的方法。

植物保护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6月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for Plant Protection 学院农学院专业名称学制植物保护 四年授予学位 一、培养目标 农学学士面向现代农业、立足现代社会和区域发展对植保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培养、强化基础、突出创新”的教育原则,着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现代植物保护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具备在植物保护及相关领域继续深造的能力,能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技术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适应未来植保发展方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军事等基本知识; 3.了解农林业生产及与植物保护相关的行业方针、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生物学和农学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5.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实践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6.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具备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进行一般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及组织能力; 9.具有探索及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及国际理解能力。 三、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生物学、作物学。 四、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五、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六、毕业学分要求

植物保护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保护学 一、名词解释 1. 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2. 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特异性抗病性和非专化性抗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3. 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4. 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5.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二、简答题 1.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侵染性病害的特征是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病株的表面或者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生物的存在,有的侵染性病害在病部有明显的病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线虫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有些真菌和细菌病害及所有的病毒病害在植物病部没有病征,但是有一些有明显的症状特点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2. 何谓病害的侵染过程?其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一)病害的侵染过程 简称病程,指从病原侵入开始,经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引起寄主一系列病变,直到寄主表现症状,病原开始释放传播体为止的过程。(二)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1)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营养或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2)潜育期。从病原物初步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间。潜育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况和时期,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3)发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反映出的病理变化和病原物产生繁殖体的阶段。3.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介体传染:病毒的自然传播多数依靠昆虫、菟丝子等介体,其中以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最为突出,象西葫芦病毒病、番茄蕨叶病、辣椒病毒病主要是靠蚜虫传播的。 (2)汁液接触传染:田间进行的许多农事活动都可以传染病毒病。另外,叶片间的互相摩擦使病毒通过轻微的伤口传播。 (3)嫁接传染:许多果树病毒病主要是通过嫁接传染的。苹果的病毒病几乎都是由嫁接传染的。 三、论述题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对植物病害循环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①初侵染和再次侵染;②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③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也就是说,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侵染的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以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和越夏,度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次发病。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据病害的循环特点制定的。

电磁学-第二版--习题答案

电磁学 第二版 习题解答 电磁学 第二版 习题解答 (1) 第一章 ................................................................................................................................................................ 1 第二章 .............................................................................................................................................................. 16 第三章 .............................................................................................................................................................. 25 第四章 .............................................................................................................................................................. 34 第五章 .............................................................................................................................................................. 38 第六章 .............................................................................................................................................................. 46 第七章 .. (52) 第一章 1.2.2 两个同号点电荷所带电荷量之和为Q 。在两者距离一定的前提下,它们带电荷量各为多少时相互作用力最大? 解答: 设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1q q =,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 2()q Q q =-,两者距离为r ,则由库仑定律求得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 2 0() 4q Q q F r πε-= 令力F 对电荷量q 的一队导数为零,即 20()04dF Q q q dq r πε--== 得 122 Q q q ==

植保方针

浅谈我国的植保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消灭病虫来源降低发生基数;恶化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消灭病虫在大量显著为害之前。“综合防治”可以针对某一种病害或虫害,也可以针对某种在本地区发生的主要病虫,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其为害的目的。“综合防治”的内容一般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五大类。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是通过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虫品种,调整品种布局、选留健康种苗、轮作、深耕灭茬、调节播种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溉排水、适度整枝打杈、搞好田园卫生和安全运输贮藏等。农业防治如能同物理、化学防治等配合进行,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利用天敌防治,利用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防治,利用耕作方法防治,利用不育昆虫和遗传方法防治等。 4.物理防治 是较费时费力的人工治法,它是利用器械或其他各种物理方法捕杀、防避或消除病虫害。分为捕杀法、诱杀法、遮断法、温度处理法、湿度处理法等等。捕杀法是用手、铁丝刺杀或以捕虫网捕捉,或以粘纸粘捕等,例如一般家庭所用的捕蝇纸,捕杀果蝇的黃色粘纸,防治蓟马的白色粘板、蓝色粘着带等都是。诱杀法利用昆虫的习性加以诱杀,常见的有诱虫灯、食饵,以麻布等缠绕于树干或将枯草落叶等堆置于农地內的伏诱法,利用捕蝇箱或捕虫瓶的器诱法等。遮断法目的是使害虫害菌无法接触到作物本身,最常用的有果菜和果树的套装,除可防治瓜果实蝇外,也可提高品质。蔬菜常用塑胶布覆盖地面,或以塑胶网或塑胶布搭建成隧道或栽培室等防治各种害虫 ; 一些爬藤作物或果树可用塑胶布、保特瓶或铜环等环绕于基部以防蜗牛的爬升为害(如:种植葡萄),另于基部涂抹石灰、木焦油或其他胶体物或于基部周围撒施草木灰等也有防治效果。移动性高的害虫如行军虫、尺蠖、蜗牛等可于田区周围挖掘明沟灌水以防其侵入。温度处理法目的是要使害虫害菌无法生存繁殖,较常用的有利用日晒以销毁谷类、豆类等病菌虫卵。

植保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电磁学试题库电磁学第二章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一面积为S 、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若在其中插入厚度为2d 的导体板,则其电容为 ;答案内容:;20d S ε 2、导体静电平衡必要条件是 ,此时电荷只分布在 。 答案内容:内部电场处处为零,外表面; 3、若先把均匀介质充满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 ,极反间距为L ,板间介电常数为r ε)然后使电容器充电至电压U 。在这个过程中,电场能量的增量是 ; 答案内容:2 02U L s r εε 4、在一电中性的金属球内,挖一任意形状的空腔,腔内绝缘地放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球外离开球心为r 处的P 点的场强 ; 答案内容:r r q E e ∧=204περ; 5、 在金属球壳外距球心O 为d 处置一点电荷q ,球心O 处电势 ; 答案内容:d q 04πε; 6、如图所示,金属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带电量为Q ,球壳腔内距球心O 为r 处置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球心O 点的电势 。 答案内容:??? ??++-πεb q Q a q r q 0 41 7、导体静电平衡的特征是 ,必要条件是 。 答案内容:电荷宏观运动停止,内部电场处处为零; 8、判断图1、图2中的两个球形电容器是串连还是并联,图1是_________联,图2是________联。 答案内容:并联,串联; 9、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放一金属导体球,球心到点电荷的距离为r ,则导体球上感应电荷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 答案内容:201 4q r πε ;

10、 一平板电容器,用电源将其充电后再与电源断开,这时电容器中储存能量为W 。然后将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充满整个电容器,此时电容器内存储能量为 。 答案内容:00W εε ; 11、半径分别为R 及r 的两个球形导体(R >r ),用一根很长的细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使二个导体带电,电势为u ,则二球表面电荷面密度比/R r σσ= 。 答案内容:/r R ; 12、一带电量 为Q 的半径为r A 的金属球A ,放置在内外半径各为r B 和r C 的金属球壳B 内。A 、B 间为真空,B 外为真空,若用导线把A 、B 接通后,则A 球电位 (无限远处u=0)。 答案内容:()0/4c Q r πε ; 13、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若将它接在电压为U 的恒压源上,其板间电场强度为E ,现不断开电源而将两极板的距离拉大一倍,则其电容为______,板间电场强度为_____。 答案内容: 21C , 21E 。 14、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 ,若将它接在电压为U 的恒压源上,其板间电场强度为E ,现断开电源后,将两极板的距离拉大一倍,则其电容为________,板间电场强度为_____。 答案内容: 21C , E 不变 二、单选择题 1、将一带电量为Q 的金属小球靠近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时,则有( ) (A )金属导体因静电感应带电,总电量为-Q ; (B )金属导体因感应带电,靠近小球的一端带-Q ,远端带+Q ; (C )金属导体两端带等量异号电荷,且电量q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生物技术专业介绍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

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具有一定的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以及生物技术及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