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

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

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
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

绍兴县人民政府令

第23号

《绍兴县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县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科学地制定县城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规范规划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绍兴县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1.2条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制定和实施规划,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1.3条城市规划应推行“阳光规划”,保障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1.4条县建设局是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县城的城市规划工作,同时对全县其他区域的规划工作有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能。滨海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滨海工业区”)、柯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柯桥开发委”)、鉴湖-柯岩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柯岩旅游区”)分别在规定权限范围内负责各自管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与审批

第2.1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县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由各相关单位组织编制,经县建设局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2.2条滨海工业区、柯桥开发区、鉴湖-柯岩旅游区等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列入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钱清、杨汛桥、夏履等三镇的总体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原程序编制审批。

第三章规划报建管理

第3.1条县城城市规划管理,实行按不同区域范围分级负责管理的制度。

(一)县城核心城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工程管线,下同),由县建设局按有关程序负责审批或审核管理。

(二)滨海工业区、柯桥开发区、鉴湖-柯岩旅游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分别由滨海工业区、柯桥开发委、柯岩旅游区按有关程序负责管理。

(三)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的其他区域,由建设单位(个人)经当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报县建设局按有关程序审批管理。

第3.2条县人民政府建立县城市规划联席审查会议制度,对需要上报县政府的规划管理事项进行审核。

联席会议审查事项:

(一)审核的规划

1、绍兴县城市总体规划、柯桥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滨海工业区总体规划和鉴湖-柯岩旅游区总体规划;柯桥城区、柯桥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和鉴湖-柯岩旅游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柯桥城区、柯桥经济开发区和鉴湖-柯岩旅游区范围内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景观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设计。

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城市长远发展需要控制区域的规划。

3、需要由县人民政府审批或转报省、市人民政府审批的其他城市规划。

4、各镇总体规划。

(二)审核重大建设项目

1、柯桥城市规划区“一核两片”区域内及市场区、杭甬运河及新开河景观控制区、柯桥古镇保护区、安昌古镇保护区、瓜渚湖景区、大小坂湖城市休闲区及鉴湖-柯岩旅游区等重点控制区域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

2、除上述第一款以外的柯桥主城区和鉴湖-柯岩旅游区内用地规模超过3

公顷或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公共建设项目、城市标志性建筑项目及32米以上城市道路两侧100米范围内沿街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及规划方案。

3、柯桥主城区、柯桥经济开发区、鉴湖-柯岩旅游区和纳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范围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含连接各功能区之间的区域性交通、水利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

4、县域范围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主要县道(柯海公路、柯袍快速干线、金柯桥大道、钱陶公路、杭衢高速公路绍兴县连接线、平水大道、福漓公路、尹大公路、钱夏公路、车竹公路、平陶公路等)等主要交通干线和萧绍运河、鉴湖江、东小江、西小江、会稽湖、白塔洋、大坂洋、尸贝石湖、芝塘湖等主要河道、湖泊岸线两侧150米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和第一视线范围内的矿山开采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规划方案。

5、县政府指定的其他规划管理事项。

第3.3条规划许可的一般规定

(一)县城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一般包括选址审批、用地规划许可审批和工程规划许可审批等三个阶段。

1、有关部门在编制年度计划文件或审批项目建议书时应当先征求县建设局对建设项目选址的意见。建设单位或个人在报请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前,应当按照规定向县建设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新建、迁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新申请用地的;

(2)拆迁城市房屋,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

(3)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

在已取得使用权的建设用地上按原批准的土地用途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申请办理确定建设地址通知。

3、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的或进行临时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二)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必须附具由县建设局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出让方和受让方不得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在出让、转让过程中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县建设局批准。

(三)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或个人确需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作变更的,应当经批准该建设项目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附变更后的有关设计图纸,报请县建设局审定;需作重大变更的,应当按规定的程序重新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确定建设地址通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县国土局、建设局批准。

(四)建设项目如涉及环保、卫生、文保、交通、消防、气象、水利、人防等相关部门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事先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3.4条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需要,按照规定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

第3.5条各项建设用地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选址定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第3.6条行政办公、公益事业等项目的规划建设用地由县建设局提出规划选址意见,报县政府审核。有关部门凭县政府批复意见办理规划选址、立项、用地等审批手续。

对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项目的建设用地则采取招标、拍卖或挂牌公开出让取得。

加大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力度。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受让意向的以及相对较好区块的工业用地,应以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

第3.7条进行挖取砂石、土方等活动,应当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挖取砂石、土方等活动前,应当征求县建设局的意见。

第3.8条县建设局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重要建设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和环境协调等方面的论证。有关部门在决定和审批重要建设工程项目时,应当尊重专家的论证意见。

第四章规划技术规定

第一节建设用地

第4.1.1条县城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见附录三),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

第4.1.2条在详细规划已经批准的地段内进行建设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确需在未经批准详细规划的地段内进行建设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附录四)的规定执行。

第二节建筑

第4.2.1条建筑容量

(一)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性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附录五规定的内容确定。

(二)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第4.2.2条建筑间距

(一)建筑间距应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涉及高层建筑和平面布局复杂的多层建筑,同时采取日照分析方法来确定最小间距。

(二)住宅间距

1、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本县日照标准为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不低于3小时;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1小时的标准。

2、住宅建筑间距除满足住宅日照标准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1)平行布置的多、低层住宅建筑间距:

朝向为南北向的,其间距在旧城改造地段内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倍,在新区不小于1.2倍。当建筑方位偏东或偏西15°以内,建筑间距按标准日照间距计;当建筑方位偏东或偏西15°~45°时,其建筑间距则按标准日照间距0.95折减。居住建筑一般不宜采用东西向(方位角大于45°)布置,确实无法避让时,其间距不小于东侧建筑高度的0.9倍。

(2)相互垂直布置的多、低层住宅建筑间距:

其间距不小于南(东)侧建筑高度的0.8倍。垂直布置的山墙宽度大于16米时,其间距则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3)多、低层住宅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时的间距:

当两幢建筑物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当两幢建筑物的夹角大于30°、小于或等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不小于南侧(或较高)建筑高度的0.9倍。

当两幢建筑物的夹角大于60°时,其最窄处间距按垂直布置的居住建筑控制。

(4)高层住宅与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

朝向为南北向的,面宽大于等于32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的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得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1.0倍,且间距最小值为24米;面宽小于32米的高层建筑与其北侧居住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南侧高层建筑高度的0.6倍,且间距最小值为24米。

(5)北侧居住建筑底层有商店或其它非居住用房的,其间距计算时可扣除建筑底层高度。

(6)多、低层住宅的山墙间距应不小于6米,对按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通道要求的,应按消防或通道要求控制。

高层住宅与两侧居住建筑的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米,两侧均有窗的,不宜小于15米。

(7)在符合上述间距规定的前提下,低层住宅与其北侧多层住宅的间距不小于10米;多、低层住宅与北侧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的间距不小于13米。

(8)居住小区级道路两侧建筑间距不小于10米,居住组团级道路两侧建筑间距不小于8米。

(三)非居住建筑间距

1、医院病房大楼、休(疗)养建筑、幼儿园、托儿所和大、中、小学教学楼的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隔声等及专门建筑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南侧为多层建筑或中高层建筑的,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5倍,在旧城改造地段,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5倍;

2、除上述建筑之外的其它非居住建筑(不包括零星附属设施,如配电房、门卫、围墙等)的,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南侧为多层建筑的,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7倍;

南侧为高层或中高层建筑的,其最小间距为18米。

(四)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东侧时,两者之间的间距按住宅间距控制。

(五)建筑间距由相邻建筑物双方负责退让。如未建造且层次一致的,一方负责退让按规定计算的一半建筑间距;建筑层次不一致的建筑物间距,层次低的建筑物只负责退让自身的建筑间距,其余由建筑层次高的建筑物负责退让。如已建造的则按“后造退让”的原则,由后造的建筑物负责退让。

第4.2.3条建筑物退让

(一)建筑退道路红线

1、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无特殊交通要求的建筑,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表4-1控制。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及交叉口的最小距离

表4-1 类

红退

线距

度(m)

后退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

(m)

后退交叉口的最小距离

(按较窄道路控制)(m)

低、多层建

高层建筑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12(含12)以下 2 4 3 8

12-20(含20) 5 8 5 10

20-30(含30)8 12 8 15 >30 10 15 10 20 注: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的计算,以建筑物底层最突出的外墙边线为准。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后退,按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切点连线起算,后退距离等同较窄路的后退距离。异形交叉口的建筑后退由规划设计另行确定。

2、在房屋密集地区建高架桥,房屋与高架桥外侧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并宜设隔音板。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后退高架道路边缘的距离按表4-2控制。

建筑物离高架和匝道的最小距离(m)

表4-2

建筑物离现状高架和匝道的距离(m)类别

非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

多层高层高架30 15 20

匝道18 10 15

3、核心城区内城市道路两侧建筑退让控制指标详见本办法附录五表5-1。

(二)沿建筑基地边界和城市道路、公路、河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展览馆、大型旅馆、办公楼及大型商场等重要建筑物,其主要出入口面向城市道路的,在符合道路后退规定后,应再后退10米以上。

2、沿杭甬铁路两侧布置建筑物时,除按有关专业规范规定执行外,建筑物与最外侧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5米,在铁路道口进行建设,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3、沿高速公路两侧布置建筑,建筑应退让高速公路边线50米以上;沿国道两侧布置建筑,建筑应退让国道边线20米以上;沿省道两侧布置建筑,建筑应退让省道边线15米以上。

4、建筑物沿城市道路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等附属设施和外挑部分垂直投影不得超过项目建设用地红线。

5、地下建筑物后退建设用地红线距离不少于地下建筑物深度的0.7倍,且不少于3米。

6、当建筑物旁有电力线时,建筑物最外侧边缘与10千伏电力线导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为5米,与35千伏电力线为10米,与110千伏电力线为12米,与220千伏电力线为15米。

第4.2.4条建筑高度控制

(一)面临城市道路的建筑高度,除应符合消防、日照和沿街景观等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1、沿路建筑高度(H)一般控制在1.2~1.5(W+S)

式中:W─道路红线宽度;S─建筑后退距离。

2、道路交叉口的建筑高度,按宽路计算,但沿窄路部分的建筑长度超过30米时,其超过部分按窄路确定。

3、城市主要道路和中心地段的建筑高度可视建筑空间环境、天际轮廓线等要求确定。

(二)多层、高层住宅的层高宜为2.8~3.0米。层高超过4.5米的,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按1.5倍计算;层高超过6.0米的,按2倍计算;坡顶层视具体情况核定。

(三)商业建筑层高不宜超过5.1米,超过的按1.5倍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指标,裙房及门厅视具体情况核定。

(四)办公楼层高不宜超过4米,超过的按1.5倍建筑面积计入容积率指标,裙房及门厅视具体情况核定。

(五)工业建筑有工艺要求的,层高按其工艺要求确定,其它厂房层高超过8米的,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按2倍计算。

第4.2.5条建筑基地的绿地

(一)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应当符合附录五表5—3规定的要求。

(二)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内的公共绿地即集中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和儿童游戏场及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

(三)基地内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可将地下室顶板面、屋面地栽绿地面积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折算规则为:覆土顶面离地高度不超过1.5米且覆土厚度在0.5~1.0米的,折算系数为70%;覆土顶面离地高度不超过1.5米且覆土厚度大于1米的,折算系数为100%。

第4.2.6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积极鼓励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地下室及半地下室不计入地上建筑容积率。但对层高在2.2米以上、用于经营性的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实行有偿使用。

第4.2.7条居住建筑与用地

(一)新改建居住区按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级制定规划。居住小区人口规模10000人以上,用地15公顷以上;居住组团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用地2公顷以上。

(二)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人均控制指标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应符合附录五表5-4、表5-5、表5-6的规定。

(三)配电间、开闭所、水泵房、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站、气化站、电信机房等市政配套设施、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社区办公及公益性服务用房、消防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宜与其他建筑组合或集中布置,避免单独、分散设置,以减少小区建筑密度,增加绿地面积,并注意设计的美观与整体的协调。消防及生活水池应埋入地下,其地上适宜绿化。

(四)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量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米时,应设不小于4米×4米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米,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米,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地,当为高层住宅时需满足大型消防车回车要求。

小区路:路面宽6~9米;组团路:路面宽3~5米;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米。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4-3规定: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最小距离(m)

表4-3 道路级别

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

组团级及

宅间小路

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

高层 5.0 3.0 2.0

多层 3.0 3.0 2.0 有出入口--- 5.0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 4.0 2.0 1.5 多层 2.0 2.0 1.5

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

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线。

(五)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统一规划暗埋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等管线,并同步配套建设,同步组织验收。

(六)居住区允许设置围墙的,其方案由县建设局统一审定,占地2公顷以下的居住组团原则上不单独设置围墙。

第4.2.8条农村个人建房

(一)农村个人建房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日照间距比不少于1:1.1,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米,住宅建筑占地面积不得大于宅基地面积的80%;成组布置的相邻房屋山墙之间(外墙至外墙)的间距一般为2.0米,最多不超过3米。

(二)农村个人建房确需建围墙的,不得妨碍公共通道,不得影响四邻通风、采光,不得超过批准的宅基地范围。

(三)凡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村不予审批农村个人建房。

第4.2.9条临时建筑

临时建筑其层数一般为一层,高度不超过3米,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并不得改变批准的使用性质。

临时建筑到期后应自行拆除;确有需要且对城市规划无影响的,可申请延期。

第4.2.10条建筑景观

(一)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应配建“亮化”工程,八层以上的建筑均需作外墙灯光设计,沿街广告、招牌设置应符合城市设计要求,统一规划,采用灯光或霓虹灯形式,并在施工图设计中予以明确。

(二)宽度在24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和新杭甬运河、萧甬运河及新开河、瓜渚湖景区、大小坂湖城市休闲区、规划南运河、规划柯岩江、鉴湖江临街(河)建筑立面不得设置锅炉、烟囱、凸阳台和给排水等明管。沿城市道路和城市主要河道两侧建筑立面一般不得设置空调机室外机位,确实无法避免的,应做隐蔽处理,并在施工图设计中予以明确,不得设置外凸防盗网。

(三)底层沿街商店设置遮阴篷帐,应由开发商统一设计,统一审批,统一实施,净高不得低于2.4米,并不得影响上层采光通风,宽度不得超过人行道。

(四)小区内住宅屋顶平改坡,应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或居委会组织对整个小区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审批、统一改造。

第4.2.11条其它

(一)户外广告

1、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现状和要求,以及设置户外广告的适宜程度,不同区域实行分类控制。

2、设置户外广告牌匾应做到位置适当,比例协调,其形式、形状、风格、尺度、色彩及材质应与周围环境、建筑的整体景观保持和谐统一,不得妨碍生产和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不得影响市政公共设施。户外广告牌匾一般应设有照明设施,保证夜间亮化,大型高空户外广告要采用霓虹灯亮化照明,保证夜晚景观效果。

在道路两侧杆体上设置伸臂式广告,应确保道路上方净空要求,同时避免破坏景观视线。

在公共绿地、道路护坡上设置的板式广告,不能遮挡绿地,且板面限高在6米以下,相邻广告牌高度要统一,必须采用亮化形式。

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不得在建筑外立面设置招牌,只可在其入口处设置相应规格的牌匾。

3、未尽要求,须遵照《绍兴县城区户外广告规划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沿城市道路的原有建筑,未经县建设局许可,不得增开门窗。确有必要的,须经县建设局审批,在不破坏道路绿地和原有建筑结构、造型的前提下,按规划要求留设。

(三)环保、卫生、劳动、消防、防雷、防洪、抗震、文保、节能

1、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企业和公共建筑工程,应符合环保、卫生规范标准,并由环保、卫生部门对工程设计有关部分进行审查。

2、生产性建设项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方案和初步设计时,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劳动、卫生防疫部门审查,其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有关规定。

3、各项建筑设计,应严格遵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

4、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应采取抗震措施,按抗震规范设防。

5、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如涉及河流岸线、地下矿藏、农田水利等的,应预先由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签署意见。

6、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以利残疾人通行。

7、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电力设施、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可能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及设施,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设置防雷装置,防雷装置设计纳入建设项目施工设计内容,设计图纸须经气象部门审核。

8、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城市防洪要求。根据城区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要求,萧甬铁路以南建筑室外地坪标高一般控制不低于黄海高程5.5米,萧甬铁路以北一般控制不低于5.4米(其中大坂湖直江以东、马山闸西闸江以北地区不低于5.3米)。

9、文物保护单位控制地带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其设计方案须预先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10、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应按相关规范及有关规定做好节能设计。

(四)城市人防涉外安全

1、城市人防

柯桥城区作为省级人民防空重点县城,其人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县城规划范围内新建民用建筑,必须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由县人民防空部门参加,并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畴。

2、涉外安全

涉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应符合国家安全要求,并向市国家安全局申报国家安全事项审查。

第三节公共配套设施

第4.3.1条邮政报刊亭、电话亭

(一)县城规划范围内的邮政报刊亭、电话亭在城市主干道上按300~500米的服务半径设置,在城市次干道上按600~800米设置,其他区域按1000~1500米设置。

(二)邮政报刊亭、电话亭作为城市小品,应控制其用地规模,报刊亭为2~3平方米,电话亭应控制在1.5平方米以内,其建筑景观应符合城市景观控制要求。

第4.3.2条垃圾转运站

(一)转运站规模根据垃圾转运量可分为小型(转运量小于150t/d)、中型(转运量为150~450t/d)和大型(转运量大于450t/d)等三种。

(二)用人力收集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0.5公里;用小型机动车收集垃圾的小型转运站,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0公里。县城垃圾通过转运站收集后统一转运入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最新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

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 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 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 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 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看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和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和规划、旧城改造和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

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解析》 课程作业 城市的扩张与规划——南京 姓名:安刚 班级:建筑学1103 学号:12 指导老师:彭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迅速飞升,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期,在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同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许多问题。城市扩张的弊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困扰着城市向更高层次的健康发展,制约着城市功能的发挥。本文以南京这一个历史名城为例,概括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南京的城市规划方案,对规划进行多方面的论述,通过研究南京在面对城市扩张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手法,并对其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扩张、空间结构、城镇结构、城乡差距、绿地规划 一、背景: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迅猛“长大”,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来自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相当惊人---整个国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区更是扩张了20倍以上。这些数字再次印证了中国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在这种扩张背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仍未达成充分共识。 1、很多城市建成区的平均海拔都在明显下降。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灾害面前更加脆弱;另外说明城市越来越多地占用了更好的耕地。迅猛的城市扩张背后,是20年间有1.7万平方公里耕地被城市化。而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全国城市建成区的使用效率开始下降。它表现为,单位面积内GDP的数字增势有所减缓。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国土面积总是

能够支撑城市建设所需的土地。但是,是否能够节约高质量的农地、避免高质量农地被城市化,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2、资源环境约束的趋紧、城乡差距拉大、区域竞争加剧、环境恶化。 3、中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尽相同:西部处于初步阶段,中部进入快速发展期,而像北京这样的东部大城市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的时代,城市化基本完成。 二、南京概况 历史: 南京历史源远流长,原始村落在6000年前就逐步形成;有“十朝之都”的美誉;与长安、洛阳、燕京合称“中国四大古都”。 区位: 1.南京,江苏省省会,地处华东区域长江下游,北临淮安市,东接常州,南靠安徽和浙江,西连安徽。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 一.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2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 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 (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 (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3. 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大于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 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 (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就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瞧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与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就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旧城改造与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与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基础与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与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与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与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就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与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 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运河文化第一村”。 ?08片区:北湖湾西片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起北湖路,西 至梁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7.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8万人。是本区的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湖湾,以行政为中心,文化为亮点,北湖旅游度假为支撑,高等教育为补充,打造为济宁城市的新中心。 ?09片区:北湖生态新城,北起北湖北堤,南到南四湖,东起洸俯河,西至梁 济运河。规划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逐步迁出,重点发展以水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服务功能。建设为鲁西南知名的旅游休闲区。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池州市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姓名:只爱赛赛 摘要:这是池州市2000年提出的一份城市规划方案。池州市作为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2000年时有人口总计10.4万,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0.94万平方公里。该市规划到2020时,有人口25万,城市建设用地26.33万平方公里。未来城区的发展用地选择的原则是内涵发展与适当外延拓展相结合,由内向外发展。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按实际要求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三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完整但又各有侧重。 关键词:城市用地2020年规划布局 正文: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的池州市是皖江南岸的一座中心城市。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东与铜陵市、芜湖市毗邻,东南与黄山市交界,西南与江西省接壤。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的山水园林、港口城市。 2000年池州市内有非农人口9.4万,常住农业人口约1万,总共10.4万人口。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0.9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2000年提出的一份城市规划报告中指出,该市规划到2020年时有人口25万,城市建设用地26.33万平方公里(预留发展到30万人的用地条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5.32m2。 未来城区的发展用地选择的原则将是内涵发展与适当外延拓展相结合,由内向外发展。具体说来就是以主城区为发展中心,进行主城区原有土地的再开发,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同时选择合适的生态型开发项 目,在工程条件合理的前提下,使主城区向 白沙湖湖畔有一定延伸甚至向白沙湖东侧进 行跳跃式功能组团布点开发。在与白沙湖、 齐山及杏花村控制区整体风貌协调的前提 下,城市向南嵌入白沙湖风景区与杏花村风 景区之间,并向城南火车站前地区发展。根 据港口及用地条件,在江口开发临港工业区。 大型工业项目及临港工业向江口区集中。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组团结构,按实际要求 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以老城区为主适当扩 展形成的主城区主体部分,主城区外围东北 部为江口临江工业区和主城区外围南部结合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 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 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 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 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 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 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 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 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 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 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 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 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 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 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 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城市结构布局 东区位于南淝河、板桥河左岸,包括新站综合试验区和龙岗工业区,其功能主要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以冶金、化工、轻工和机械为主的工业基地。北区位于南淝河、板桥河的右岸,为全市大型仓储基地,利用铁路和公路交通条件,形成城市物资储备流通中心,建设庐阳区工业园区和双凤工业区联动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姓名:朱涛 班级:城规(一)班 学号: 指导教师:储金龙 2014年6月28日 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 关键词 (2) (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规划期限 (6)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 2.城市规划区范围 (8) 3.城市性质 (8) 3.城市规模 (8) 4.发展方向 (9) 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 6.城市功能分区 (9) 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 8.综合交通规划 (11)

9.城市专项规划 (11) 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 11.城市空间形象 (12) 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 (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 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 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

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 中 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

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 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 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水平预测。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期内以极核发展阶段为主,逐步向积聚-扩散阶段过渡,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格局。以宿州市为中心,砀山、萧县、灵璧、泗县县城为次中心,以京沪线和206国道、陇海线、303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两横一竖”城镇密集分布带。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宿州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分为5个等级:Ⅰ级: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宿州市);Ⅱ级:人口20-15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doc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文章摘要: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 关键字:建筑研究节点标志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