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肾脏病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的心理护理

【摘要】分析肾脏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结合临床实践,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要点: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创造良好的环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采取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及时沟通,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争取患者亲友的支持,为患者提供广泛而持续的心理指导。

【关键词】肾脏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心理护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毒、免疫抑制及抗过敏活性,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但由于其作用复杂、长期使用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所以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如何将护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以下是对我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一些体会。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585例患者。男315例,女270例,年龄15~74岁,平均34.6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109例,高中26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215例。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38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狼疮性肾炎105例,过敏性间质性肾炎44例,紫癜性肾炎19例。

2 患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2.1 焦虑心理

与患者本身所患的慢性疾病,并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激素治疗后诸多的不良反应和不确定的预后有关。患者表现为紧张不安、心情急躁、忧心忡忡、对激素的疗效半信半疑、情绪低落等。一定程度的焦虑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利于摆脱困境。但长期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2 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性格内向的患者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表现明显。患者往往非常痛苦,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拒绝治疗任病情发展,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也不主动询问医务人员。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这对于康复非常不利。

2.3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一、建立合理、实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灵活的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HIV感染的病人是一件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有价值的任务。高度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使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当然,直接护理的基本技巧与护理其他疾病没有什么区别,特殊措施之一是消毒隔离及管理问题。 由于艾滋病是传染病中最新的一族,隔离消毒措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人们谈艾色变,大家如临大敌,似乎怎么隔离都不过份。消毒更严格,病人用物几乎能焚烧的全部焚烧,其他一律高压消毒。但随着知识的普及,了解到HIV 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体液暴露和母婴垂直传播,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因此,目前的消毒隔离措施更实际和实用了。 1.消毒隔离 (1)病房要求:什么样的人需住单间呢?病情复杂、严重有机会性感染不合作,用血和其他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病人有相当经济能力,提出特需服务的病人。 (2)皮肤粘膜的保护:为防止HIV感染,护士实施护

理时需穿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特别是手是接触HIV感染的第一屏障,因此当处理血液、体液及污染物品时必须戴手套。护理病人之后及护理另一个病人之前必须洗手。 (3)对操作的要求及污染物的处理: 护士操作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的病人或污染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应由技术熟练的二人配合,操作尽量集中,严格规范,避免误伤自己。当进行侵入性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如手术、穿刺、注射等,要注意对利器的处理,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千分之五的消毒液浸泡后再经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处理后由卫生局指定厂家回收。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被服类经高压消毒后再与一般同类物统洗。 (4)送检标本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容器外不得污染,并有特殊标记,专送检测。标本用过经消毒处理后再弃掉。 (5)尸体处理:处理尸体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伤口及渗出部位需妥善处理,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同一般终末消毒方法。 2.灵活的管理模式: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可迅速传播, 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 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临床特点是其具有传染性, 因而往往造成病人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心理压力较大。在传染病的临床疗工作中, 心理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传染病病人除具有一般内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外, 还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下面我主要介绍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 一、传染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特点 1、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首次患病且确诊病情的病人。乙肝患者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情绪。主要与乙肝的传染性有关。有些患者不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患者感到自己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有些患者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和转归以及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常常表现出心事重重、忐忑不安的焦虑情绪。此时期病人比较敏感,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均影响病人的情绪。(举例) 2、不安全感、多疑心理有些传染病病人在住院期间害怕再染上其他传染病, 因而在病室内过分小心谨慎, 过分疑虑, 不敢活动, 不敢接触病室内的各种物品。(举例) 3、孤独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住院病人。由于传染病室对病人实施严格隔离, 住院病人的动常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加之严格的探视、陪侍制度, 病人不能经常与家人和朋友见面,病人之间因病种的不同也不能相互来往。这样, 病人往往感到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空虚无聊, 因而产生孤独感。(举例) 4、急躁、担忧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慢性传染病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易反复、情绪易波动, 甚至性格发生改变。病情反复时情绪难以控制, 或消沉哭闹, 甚至不配合治疗, 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举例) 5、悲观、绝望心理这种心理多见于病程长、病情重、经济条件差的病人。18--30岁的青年患者也有悲观绝望的情绪。未婚青年担心由于乙肝的传染,影响个人问题的解决;已婚青年担心婚后的幸福及家庭的破裂。由于病痛长期折磨, 经济难以承受, 造成思想负担沉重, 终日烦躁不安, 情绪不稳定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举例) 6、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出院病人。传染病人出院时仍担心有传染性, 出院后会传染给亲人和朋友, 更担心因患过传染病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 此时病人心理复杂, 表现为忧虑不安, 过多询问。(举例) 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行为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使病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得到改善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护理对传染病病人的治疗过程及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是传染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学科。 1、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医护人员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情绪变化要掌握、理解、同情, 细心观察病人心理变化的各种因素, 要针对病人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接触病人, 细致观察病人的表情、言语及行为或与病人交谈,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阅读病历, 了解病人症状及治疗情况、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等, 此外还可向家属了解病人提出哪些问题及要求, 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观察到的, 能反映病人精神状态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推理, 从而准确地分析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 2、注重语言修养语言可以治病, 也可以致病, 甚至致命。关心体贴患者乙肝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特别敏感:因此,护士应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用亲切的口吻、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人文关怀【论文摘要】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积极探讨适应艾滋病患者的新的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对54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艾滋病患者的住院死亡率由原来的58.67%降至33.33%。结论在积极做好职业防护和各项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并积极实施良好的护理对策、提供心理支持及人文关怀,确实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热点的健康问题,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J。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HIV感染和AIDS患者约65万人。对此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随着减少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共同抗击AIDS口号的提出以及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的免费使用,近年来本院艾滋病患者的住院例数明显上升,针对如何控制艾滋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如何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如何护理艾滋病患者,本院在积极号召做好职业防护、采取抗病毒、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对

症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强调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针对其心理特点实施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关怀,在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统计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54例为实验组,其中男43例,女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56岁,平均(31.54-7.5)岁;感染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感染者4例,父婴垂直传播1例,血液传播l8例,性接触传播7例,感染途径无记录者24例。在积极完善职业防护的基础上,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6例患者好转,18例死亡,死亡率为33.33%;对照组为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29例,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好转l2例,死亡17例,死亡率为58.62%。 2心理特点分析 艾滋病患者从疑似到初筛到再次确诊,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五期。 2.1恐惧否认期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此期患者一般都不愿意轻易相信、承认自己所患疾病的事实,企图幻想着是化验错误,并对前去做治疗的护士旁侧敲击甚至试图偷看病历而获得再次证实。 2.2愤怒绝望期随着不适症状的逐渐加重和诊断结论的逐渐被证实,患者常表现为挑剔、烦躁、愤世嫉俗、摔东西、骂人、悲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可以是原发的,其中大多数是先天性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也可以是继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也可以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反应,血液或骨髓成分有较明显改变者,亦属血液病的范畴。 血液病患者做好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这对于病情的好转可康复至关重要,下面为您汇总血液病患者护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血液病患者平常生活中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血液病患者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发生感染,轻者需输注抗生素,增加医疗费用,重者会危及生命。 就感染部位来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肛周、泌尿道以及皮肤与外界相通的部位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就感染发生的病原体来讲,细菌、真菌、病毒是常见的,有时也会有寄生虫的感染。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注意以下几方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的发生: 1.保持愉悦的心境,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悲伤与忧愁都与病无补,而且会减低抵抗力,增加感染机会。相反,保持心情愉快则可以提高免疫力。 2.进食洁净、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抵抗力,同时要注意洁净以防“病从口入”。 3.积极做好个人卫生及空气消毒:注意口腔、鼻腔、会阴的卫生,可以减少病原体侵入的机会,每日紫外线照射三十分钟,注意开窗通风。 4.减少互串病房及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如已发生感染,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及治疗,正确反映情况以利医务人员判断感染的真实情况做出治疗的选择,使感染尽快控制,节约人力、财力成本,促疾病痊愈。 6.应用中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增加身体抵抗力。 血液病患者发生感染是很危险的,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处处注意,除了注意卫生和饮食以外,还要少去人多的地方,尤其是眼下正是流感高发时期,出门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关键词】艾滋病 【摘要】不同的性格、文化层次、病情和心理状况,使艾滋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其免疫力、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学的方法予以积极施护。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人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垂直传播[1]。艾滋病是一种世界性难题的疾病,难以攻克,治愈率几乎为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复杂,一般会经历5个时期,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 怀疑否认期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1.2 愤怒发泄期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

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2]。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 合作协议期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1.4 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5 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2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护理常规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英语缩写AIDS。1981年在美国首次注射和被确认。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注射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临床表现】 (1)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护理问题】

(1)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血液、体液排出病毒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HIV感染致机体消耗增加、营养摄入不足及凝血因子Ⅷ缺乏引起的出血有关。(3)体温过高与HIV感染有关。 (4)皮肤粘膜完整性受损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躯体运动障碍与关节出血、脑萎缩有关。 (6)恐惧与病情重及传染性强有关。 (7)知识缺乏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关。 【护理措施】 1、血液、体液隔离。 2、休息艾滋病病人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消耗。症状减轻后可逐渐起床活动。病室应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3、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促进病人食欲。腹泻病人,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餐,少食含纤维素多的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以静脉输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对症护理 (1)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进行对症护理,密切观察上述症状的表现及变化。 (2)因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免疫功能差,易发生继发感染,口腔和皮肤常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门户,因此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发生感染。

74系统精讲-传染病-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1. 某男性门诊患者,向护士咨询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途径传播,护士正确的回答是 A. 性接触 B. 输血 C. 母婴 D. 握手 E. 共用注射器注射 【答案】:D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请记忆HIV 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注射途径传染;母婴传播;其他有体液交换的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授精等。 2. HIV 对下列哪种理化因子不敏感 A. 56℃加热30 分钟 B. 5%漂白粉 C. 25%以上乙醇 D. 2%次氯酸 E. 紫外线和γ 射线 【答案】:E 【解析】: 考察艾滋病护理措施。请记忆HIV病毒对热敏感,56℃30 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 3. HIV 感染的临床分期不包括 A. 潜伏期 B. 无症状感染 C.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D. 急性感染 E. 艾滋病期 答案】:A

【解析】: 考察艾滋病护理措施。请记忆HIV 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Ⅰ期:急性感染;Ⅱ期:无症状感染;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Ⅳ期:艾滋病。 4. HIV 感染的孕妇,25岁,已妊娠14 周,防止母婴传播的最好方法是 A. 注射抗-HIV 免疫球蛋白 B. 口服齐多夫定 C. 口服奈韦拉平 D. 立即终止妊娠 E. 注射抗-HIV 疫苗 【答案】:D 【解析】: 考察艾滋病治疗原则。请记忆由于妊娠本身造成孕妇的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可能造成CD4+细胞的丢失,不仅加速进展为艾滋病,发生机会感染的概率也增大,HIV 感染母婴传播概率非常大,所有预防性的治疗仍有不能阻断的可能,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终止妊娠。 5. 护士为社区人员做卫生宣教,告知人们艾滋病的传染源包括 A.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B. 艾滋病病人 C. 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D. 性病患者 E. 同性恋者 【答案】:C 【解析】:考察艾滋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请记忆病人和HIV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6. 某患者,一月前上感,出现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经治疗痊愈,一周前做阑尾手术前常规检查HIV(+) ,但是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请问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 2~10天 B. 2~10周 C. 2~10个月 D. 2~10年或更长 E. 10 周内 【答案】:D

糖皮质激素在各种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免疫性肾脏疾病的主要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其种类繁多,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并规范糖皮质激素的临床使用。 一、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疾病中的适应症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 糖皮质激素的种类繁多,可根据半衰期不同分成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上最为常用的是中效糖皮质激素制剂,即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口服用药: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不超过1mg/kg泼尼松(龙)(最大剂量不超过80mg/d)或甲泼尼龙0.8mg/kg/d。建议清晨一次顿服,以最大限度 地减少对HPA轴的抑制作用。逐步减量,减量时也可采取隔日清晨 顿服。 静脉用药:严重水肿时,因胃肠道水肿影响糖皮质激素的吸收,可采用静脉用药。病情严重时也可应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剂量0.5-1.0g/d×3 天,必要时重复1-2个疗程。 三、糖皮质激素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原则——“足量,慢减,长期维持”起始剂量足首选药物泼尼松为1.0 mg/(kg.d)做为起始剂量,口服8周,必要时延长至l2周。 减量缓慢通常大剂量激素使用8周后,便须减量,每周减量为原先每日剂量的5%~10%。至0.4~0.5 mg/(kg·d)时,2日药量相加,改为隔日凌晨顿服,以减轻激素不良反应。当剂量减至20 m~/d左右时症状易复发,则减药更应缓慢,剂量越小,减量宜越慢。 维持时间长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10 m d)作为维持量再服6个月至1年或更长,也采用隔日凌晨顿服法。 四、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判断 在肾病综合征时,根据应用激素后患者蛋白尿量的变化判断治疗反应。 ●激素敏感:足量泼尼松(龙)1mg/kg/d或甲泼尼龙0.8mg/kg/d治疗8周内 连续三天尿蛋白<0.3g/24h。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较慢,判断激素疗效的时间可延长到16周。 ●激素依赖:激素治疗有效,激素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2周内复发,连续2次 以上。 激素抵抗:使用足量泼尼松(龙)1mg/kg/d或甲泼尼龙0.8mg/kg/d 8周无效,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判断时间应延长为16周。 五、个体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 1. 肾小球疾病 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微小病变肾病 糖皮质激素对微小病变肾病治疗效果较好。但随着患者年龄增加,糖皮质激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治疗 *导读: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 一、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 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二、愤怒发泄期 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三、合作协议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 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 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四、悲伤忧郁期 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五、接受升华期 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 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 六、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一个难治性疾病,除对症治疗护理外,患者在病程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大部分患者面对死亡、社会孤立、人们的歧视做出的反应包括否认、愤怒、抑郁及自杀倾向等。不同患者不同发病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在提供患者适当的

浅谈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谈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传染病心理护理 传染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疾病的护理。这主要是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决定的。患者被确诊为传染病后,不仅自己要遭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为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为了避免传染病的蔓延,患传染病的人都要进行隔离治疗。人是社会的人,都有爱与归属的需要,都有交往的需要,隔离就是对这些需要的限制与剥离,这在患者的心理上必然引起剧烈的变化,患者常表现为焦虑与恐惧,对未来失去信心,易产生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对治疗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肝科每年收治传染性肝病患者约65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85岁,其中18~58岁的男性患者占80%以上。通过观察和访谈,有80%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在护理实践中,针对传染病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对患者实施了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合理化需求,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反应,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传染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焦虑心理传染病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为了防止传染病菌的传播,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适当隔离。有些患者不理解隔离的目的和意义,觉得医护人员害怕他们、嫌弃他们,亲朋好友也疏远他们,患者感到处于一种独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治疗和康复。 1.2 孤独、抑郁心理传染病患者需要适当休息,如果病情严重时,还要长期休息,暂时不能上班,同家人亲友隔离时间长,于是患者会产生失落感。他们害怕受到歧视,所以心事重重,敏感多疑,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摩别人尤其是医生、护士谈话的含义。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应当注射什么针剂,应当服用什么药物,他们都想知道。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希望亲友陪伴,盼望早日痊愈,能尽快回到正常的环境中去参加社会活动。 1.3 悲观、绝望心理患者因为患病,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济收入和看病费用不能得到保证,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所以患者的情绪往往变得异常悲观绝望,表现为言寡行独,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及孤立凄凉的情感困扰,对事业和生活失去信心,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 1.4 愤懑、易冲动心理因为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易冲动心理。往往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恨自己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目前尚未研究疫苗可以预防艾滋病。虽然近年来一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但大多数人对其持有不正确的态度观念,从而导致艾滋病的特殊性。由于艾滋病患者长年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及村民的不理解,从而使艾滋病感染者产生了心理疾患。为了减少因心理负担而造成的不利于机体的影响,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抗病毒药物治疗督导随访和饮食指导等措施,是做好艾滋病患者護理工作的前提。因此,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标签:艾滋病;心理分析;心理疏导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1]。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接触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 由于艾滋病被人们认定是一种性病,是一种不光彩的病,被大多数人所歧视、瞧不起。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通常存在恐惧、悲观、厌世、不知所措、玩世不恭、愤恨、报复等。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每天看见艾滋病感染者这种状态[2]。可见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护理中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72例中男35例,女37例,平均44.6.岁。其中因无偿献血传播70例,性传播1例,母婴传播1例。 2分析研究 2.1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半有否认、恐惧、孤独、寂寞、沮丧、抑郁、行为退缩、自我封闭、自杀。在男性艾滋病感染者中多存在着怀疑、报复等倾向。 2.2研究表明,长期地情感压抑及抑郁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艾滋病感染者存在着的心理疾患对社会以及家庭都存在着危险因素[3]。如果不及时沟通和化解内心的压力,进行心理疏导和调适,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也不能很好的和临床医生进行配合,所以提高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力就更势在必行。 3心理分析和心理疏导 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是提供心理支持的必要条件。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10T16:38:40.3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夏丽敏[导读] 虽然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但是通过临床干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夏丽敏(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十一病房辽宁沈阳11000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02-02 【摘要】论文摘要:艾滋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种特殊性,艾滋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从观察病情,认真治疗护理做起,而且要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计划,执行护理目标,特别是具有悲观厌世,恐惧心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艾滋病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环节。【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几乎在一瞬间,他们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我科2010年共收治46例艾滋病患者。对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结出艾滋病患者存在以下护理问题: 1 护理问题 1.1自卑和自罪的心理 由于艾滋病属性传播疾病,使艾滋病患者不能正确认识疾病,患病后羞于启齿,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常常出现不冷静、冲动的行为,有的病人患病后恨苍天不公,恨命运不济,放纵自己或产生逆反心理,为报复社会故意伤害他人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以求的心理平衡。 1.2忧郁、恐惧 当患者被确诊为艾滋病时,患者自尊心遭受极大的挫折,加上患者本身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认为艾滋病就是绝症,面临着死亡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所以常出现忧郁、恐惧的心理。 1.3敏感多疑 有的病人患病后总担心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因此敏感而多疑,看见别人低语就认为谈论自己,而且担心自己的隐私及疾病会被医生或护士泄露出去或成为别人谈论的话题,因此产生不信任感。 1.4害怕孤独 艾滋病患者常害怕死亡,害怕与其人分离,既怕给亲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又怕遭亲人嫌弃、冷落、鄙视,因此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可盼亲人照顾左右,渴望亲人关爱以表明自己并未被遗弃。 2 护理对策 在临床工作,对艾滋病患者多一些关爱,做好心理护理,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有效措施。 (1)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感染者最怕的就是周围的人不和他打交道,不和他接触。最怕失去他的工作,失去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和帮助,鼓励其恢复正常人的生活,设法摆脱与世隔绝的忧虑和痛苦处境,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倡导社会上的人多多关心艾滋病患者,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日常的活动来传播,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床单、衣被,共用游泳池,公共交通工具,钞票、钱币,办公用品、劳动工具,咳嗽、打喷嚏以及蚊子叮咬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甚至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都没有关系。停止高危性行为,已婚者使用安全套,但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停止性生活。请不要在我们与艾滋病人之间设一道无形的障碍,或许我们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改变病人的心态。 (3)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重在针对他们的“病耻感”上,艾滋病患者有了我们的关爱,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良好的心态,从精神上去给他们鼓励与关怀。 (4)尊重病人隐私,规范道德行为,医护人员有为病人保密的责任,并应有高度的道德观。取得病人信任,使病人接受和正视本病所带来的压力与后果,减轻负担,面对现实,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不要以道德观来衡量患者,而是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患者,做到同普通疾病相同对待,不恐惧、不歧视,主动、亲切的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疾病,自己舒缓心理压力。通过心理护理,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让患者认识生存的重要性,用极积的心态接受治疗。 (6)克服心理障碍,告知己患病的原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艾滋病知识。虽然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但是通过临床干预存活时间大大延长,自己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3 讨论 通过解释性交谈使病人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通过鼓励性交谈鼓励病人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疾病、面对社会,主动配合治疗,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情绪上的稳定,接受他人的帮助,接受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作为一个临床护士,更要密切的关注与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变化,以便及时的做好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到来自我们的关爱,与患者一起与病魔斗争,使病人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病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对社会的和谐与预防艾滋病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6页

6例艾滋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cl Imn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主要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和功能的丧失。 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HIV感染者,其中5例发展为AIDS,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HIV感染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5例发展为AIDS,均由相关试验室确诊,患者血清HIV均为阳性。本组年龄3月(母婴传播)~44岁。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例,性传播2例,1例母婴传播(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1感染的孕妇,15%~35%婴儿被证明有HIV-1感染)。5例AIDS中,3例已死亡,2例因经济问题家属放弃治疗。 1.2临床表现 AID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不规则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难治性肺部感染或活动性结核;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鹅口疮;皮肤瘙痒、皮疹、溃疡。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报复、孤独、抑郁等,其中焦虑恐惧患者较多,占100%。 1.2.1 肺部以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1.2.2 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常见。 1.2.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1.2.4 皮肤黏膜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 2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1皮肤粘膜的损害及护理对策 2.1.1有文献报道,约90%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5例艾滋病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1例,口腔软腭、舌、悬雍垂等粘膜表面白色伪膜2例,其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呈阳性1例,日光性皮炎1例。 2.1.2护理对策①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疱疹局部用阿昔洛韦软膏,真菌感染用1%克霉唑霜外用,痒疹局部用炉甘石洗液。 ②口腔感染者,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疼痛严重时,局部用止痛剂。③一次性床上用品用后焚烧。布类含氯制剂浸泡,再行清洗消毒。 2.2间质性肺炎及护理对策 2.2.1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考虑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本组3例AIDS均合并此肺部感染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2.2.2护理对策①病室通风换气;呼吸困难时半坐位或坐位;观察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和类型;持续吸氧;严重者,给予机械呼吸。②监测生命体征,如应激状态、意识改变、体温下降、四肢

浅谈老年血液病人在净化无菌病房时的心理护理

浅谈老年血液病人在净化无菌病房时的 心理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使老年血液病病人在净化病房尽早适应环境,促进其早日康复而进行心理护理。方法对住院老年血液病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老年血液病病人伴有复杂心理问题,有效沟通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结论针对老年血液病病人在净化病房的不同心理特点,遵循其心理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或减轻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老年血液病人净化无菌病房心理护理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恶性血液病占较大的比例,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帮助患者熟悉空气层流病房的环境,掌握患者的动态信息变化,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充满信心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心理障碍分析 1.1焦虑恐惧老年人一旦生病焦虑和恐惧占主要位置。尤其是进入血液病监护病房后,它的设施、陌生的环境,再

加上疾病对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仪器设备的连续声响、对监护仪电极的不适,都可以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这会导致老年病人的病情加重。 1.2抑郁悲观血液病病情迁延、预后差,病人多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这对老年血液病人是一种负面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畐M乍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药带来的不便;而半数以上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对患者及恢复前景产生抑郁和悲观。 1.3睡眠状态紊乱老年人敏感,睡眠少。由于新的环境、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呻吟、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 1.4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的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尤其是以往健康的老年人接受不了自己有病的事实,要其正确认识需要一段时间。 1.5情感沟通障碍老年人一般较固执,坚持己见,有时又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再加上患者在监护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家人、亲友的交流已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全身被仪器、导管所包围,甚至受呼吸机鼻面罩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分析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分析 深入分析传染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对于提高传染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分析传染病治疗过程中积极实施心理护理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染病患者普遍存在的悲观、厌世,孤独、恐惧等心理特征,从提高医护人员加强传染病治疗中心理护理的素质、探索实施面向不同类型传染病患者的分类心理护理、积极建立以心理护理为导向的医护评价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策略建议。 标签:传染病;心理护理;策略分析 1 传染病及其心理护理必要性分析 传染病是在同一物种(例如人与人之间)之间或者不同物种(例如人与畜之间)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从传播途径的角度分析,传染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母体传播、血液传播等不同的传播形式,从传播结果的角度分析,传染病通常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甚至导致极高的死亡率,例如我国发生在2003年非典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极高的死亡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0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报道法定传染病609509例,死亡1448人,其中,甲类传染病鼠疫2例,已死亡,霍乱4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2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1589例,死亡1421人。 尽管传染病的致病性和死亡率相对较高,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绝大多数传染病可以预防也可以有效控制,加强传染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致病性和死亡率的关键路径。实践中,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特征和隔离性治疗模式导致在确诊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容易伴随心理特征的显著变化,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能提高传染病治疗的有效性。因此,深入分析传染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对于提高传染病的治疗效果、提高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传染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从临床实践角度分析,传染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大致存在以下心理:①悲观、厌世心理。有的患者由于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缺乏信心,特别是很多高龄患者容易产生悲观、厌世心理,也缺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的积极性;②孤独、恐惧心理。我国对多数传染病采用隔离治疗的模式,例如肺结核患者通常集中于专门的胸科疾病医院统一治疗,这种隔离治疗的模式往往导致患者产生孤独和恐惧心理;③焦虑、抑郁心理。很多青年患者由于对老人和下一代承担更多养护义务,往往在罹患传染病后伴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 【摘要】艾滋病是一种理论上的绝症,一个让人绝望的名词。作为护理者,从心里希望看到病人的复苏,即使理论上失去了希望,但是我们能在这理论上最后的日子里,给患者更好的心理护理,至少能让他们不带着孤独和绝望离开,或许还有生命的奇迹和闪光。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护理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一场浩劫,人们几乎是“谈艾色变”,而作为一个艾滋病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绝望和外界的巨大压力更将伴随他们一生。艾滋病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可治愈,100%的死亡率,令人绝望。但更可怕地是感染者无法向周围的人坦白病情,包括亲人和朋友。否则,几乎在一瞬间,他们即会失去正常的生活、丢掉工作、被迫远离朋友、亲人和家庭,这就是冷漠和歧视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得不躲在角落里孤独呻吟;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迫不得已隐瞒病情和真实的身份,从而可能威胁更多正常的人;因为我们的冷漠和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为了更好地预防艾滋病维护社会安定,身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要更加关怀艾滋病患者,理解他们,为他们分忧。现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艾滋病患者在进行了长期的心理护理之后,对他们做一个问卷调查,发现心理护理对患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身为一名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平衡与健康有良好的作用。 1心理分析 1.1恐惧心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疾病的受害者,他们无一例外地面临着死亡,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使得患者无时无刻表现出惊慌,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1.2忧郁心理病人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外界常常对他们冷嘲热讽,使得他们不能与普通人正常交往,工作单位也嫌弃艾滋病病人,病人心理异常苦闷。 1.3犯罪心理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承受肉体的折磨,又要饱受精神上的摧残。他们走到哪都会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或是身体被隔离,或是被社会遗弃。亲人的遗弃,朋友的逃离,无疑是给他们脆弱的心灵雪上加霜。病人在受到外界歧视之后对生活产生了绝望,也因此对社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报复心理,他们想可能的通过种种办法去让别人也感染艾滋病,这是一种极为恐怖极不负责的做法,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

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心理护理

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0-01-29T10:12:28.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永红[导读] 血液病监护病房是一个独立的重症监护单位,是收治各类血液系统危重患者的专科 刘永红(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 1320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175-02 【摘要】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正确、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对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病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 血液病监护病房是一个独立的重症监护单位,是收治各类血液系统危重患者的专科,它以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严密的监护和集中的治疗护理。在血液病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除对原发病给予良好治疗护理外,及早发现心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血液病监护病房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血液病监护病房从2004年10月~2005年9月间收治的45例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9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例,淋巴瘤6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7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20~76岁,平均58岁。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5天,其中11例患者转入普通病室,34例患者转入无菌仓继续治疗。 1.2 方法①通过与病人交谈、提问,了解其心理异常、心理冲突的有关情况。②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现状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2 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 2.1 焦虑、恐惧血液病监护病房的设施、陌生的环境,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抢救与死亡、仪器设备的连续声响、对监护仪电极的不适,都可以导致大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为克服患者的恐惧心理,护理上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即将入住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患者,首先将其病情及入住情况简单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使之尽快消除思想顾虑;反复向患者讲述、解释各种仪器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其了解和熟悉血液病监护病房的各种情况,以尽快适应新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配合治疗及护理。护士要注意仪表,以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耐心地倾听病人的倾诉,以沉着冷静的气质、熟练的操作、有序的安排给患者安全感。 2.2 抑郁悲观血液病病情迁延、预后差,病人多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应用化疗、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给其带来不便;而半数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对所患疾病及恢复前景产生抑郁、悲观。对此,在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做必要的解释和处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和治愈病例,鼓励患者只要配合治疗,保持情绪乐观,即能取得满意疗效。 2.3 成分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输血是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成分输血宣教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根据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因人施护,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2.4 睡眠状态紊乱由于新的环境,夜间收治病人、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呻吟、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为此,应合理化布局监护室环境。轻重患者相对分开,患者之间设有幔帘。对于睡眠状态紊乱的患者,应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白天清醒、夜间睡眠的习惯,认真做好晚间护理。 2.5 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否认反应。对有明显否认、漠视自身疾病、不配合医疗的病人,要强化心理指导,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服从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服从治疗和康复的安排。 2.6 情感沟通障碍患者在监护病房几乎与外界隔绝,与家人、亲友的交流已减少到了最低限度,由于全身被仪器、导管所包围,甚至受呼吸机鼻面罩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贯穿健康教育,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存在,运用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运用护理程序对危重病人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在一起,通过心理诱导帮助患者减轻或转移对自身疾病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按照康复程序,逐渐活动,以使患者获得情感支持,始终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总之,血液病监护病房的治疗、护理有着特殊性。在对患者的疾病采取正确治疗、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因疾病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心理要及时采取措施,使病人意识到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有更多治疗方法和治愈个体,进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激发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使病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耿清.医学心理学[M].苏州: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96-9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