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民工荒_现象的现状_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_民工荒_现象的现状_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_民工荒_现象的现状_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_民工荒_现象的现状_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第7卷 第11期2007年 11月 科 技 和 产 业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 ry

Vol 17,No 111Nov., 2007 文章编号:1671-1807(2007)11-0059-04

“民工荒”现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徐小飞,王丽丽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摘要: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这一现象又演变成了“抢工潮”并在全国不同地区上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民工荒;现状;原因;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F24112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7—08—20

基金项目:国务院侨办科研课题(05QSK03);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06BS209)

作者简介:徐小飞(1975—

),男,河南南阳人,华侨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农民工是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下,农民为维持生存或改善生活水平而到城市里务工而产生的劳动力转移的产物。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之所以被称为农民工,这是在现行制度框架下他们不能取得与拥有城镇户口身份的劳动者平等地位并享受相应权益的标记,它揭示着传统户籍制度及附加在这种制度之上的其他相关政策所具有的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农民工事实上处于游离或边缘状态,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亦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民工荒”现象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爆发的,并且已经给当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本文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分析,分别从农民工、企业、政府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就目前和长远来看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1 “民工荒”现象的现状

111 从地域上看“民工荒”现象的现状

当前,企业招工难问题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东南沿海,以及北方的一些大城市的相当一部分企业都面临着长期或阶段性的招工难问题。据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信息,湖北省各地企业2006年经常性缺工达40万人。2006年下半年,在一些一贯是农民工输出地的内陆省份,如

江西、湖南、安徽等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

[1]

在安徽,招收工人的广告随处可见,但由于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原因,问津人微乎其微。西部地区以新疆为例,该地区2006年9月需拾花工1415万人,但目

前包括疆内、疆外在内的拾花工仅到位1216万人。

[2]

112 从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现象的现状

“民工荒”绝大程度上应该称为“女工荒”。广东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表明,在企业

发出的用工需求信息当中,有78%明确要求招收18-25岁的年轻女工。福建晋江最近对100家纺织服

装类企业的调查发现,有80%的企业明确表示只招收年轻的女工,这与当地劳动力市场上求职女工只占35%的比例形成了明显反差。女工求人倍率(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达到1173,远高于男

性的0192。[3]

现在外出打工的年轻女民工们已经意

识到目前企业招工难这一事实,在外出打工时也不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挑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以及美誉度较好的企业。

113 从企业的角度看“民工荒”现象的现状

目前,从企业招工的文化程度要求上看,仍然是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同时,大部分企业在招工时要求上岗工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无疑提高了无就业经验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的就业门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民工荒”现象的蔓延。企业在很难招到技术熟练的工人的情况下,对于没有经验的工人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措施,并且培训期还有相

应的补贴,以解决培训期间工人的生活问题。同时部分企业还在年末为技术熟练或表现优秀的外地农民工提供返程火车票以示奖励。但由于以往拖欠工资、工作环境差、企业招工竞争激烈等原因,“民工荒”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2 “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就“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着诸多观点。有农民工工作条件差说、农民工遭受不平等待遇说、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说,还有农民工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说等等。这些观点在表面上解释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但都具有片面性。笔者认为,“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劳动力需求与农村现有劳动供给不相匹配、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对工资的降低及农民外出生活支出费用较高等。

211 有效劳动人口供给不足

劳动力供给趋缓是影响深远的一个转折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趋近于无限,理由是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15亿[4]。事实上,中国的适龄劳动力的状况已赶不上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就外出打工而言,并非每个农民都能胜任。他必须有敢拼敢闯的魄力,较少家庭的拖累,对艰苦工作和歧视待遇的忍耐,要能够迅速适应城市环境。而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年轻就是他们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本钱,而“民工荒”中严重短缺的正是18—25岁的年轻女工。真正能够外出打工的主要是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青年,而目前中国的所谓剩余劳动力大部分都因种种原因而不具备成为民工的条件,换言之,即农村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并不能充当廉价流动劳动力的后备军。[5]此外,中国实行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对“民工荒”这一现象有一定影响。2005年家庭户规模变小,户均人口为3142人。[6]新增人口的减少及家庭规模的减小,一方面使更多的农村青年得以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不舍得子女外出务工。

212 相对工资的降低

1)农民工工资较低并在部分行业内呈现下降趋势。我国的制造性企业主要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得成本优势,在企业里工作的生产工人工资普遍不高。2005年度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之一、之二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7]。2006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成立课题组对十几个行业的工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包括服装加工业、零件加工业在内的工人收入与以往平均水平相比,平均下滑了1152%。造成行业工人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06年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工人工资成唯一被压缩的成本环节,即能源和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压缩了制造业的盈利空间。”[8]因此,农民工工资过低是引起“民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2)农民在农村的收入有所提高。当前,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日益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政策,使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如免征农业税政策、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据估计,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0元。在农民的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比重在逐步提高,而在城市务工的收入比重却相对在下降。200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该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0元,同比增加166元,增长15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16个百分点,达到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9]因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与其留在家乡务农的相对效用正在不断降低。因此,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停止向城市流动乃至向农村反流就不足为奇了。

213 农民外出生活支出费用较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的高消费使收入本来微薄的农民工生活更加困难。农民的子女在城市入学需要交纳对家长而言为数不菲的各种费用;在一些地方仍旧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农民务工者与其他职工同工不同酬等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据调查显示,2006年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工每月支出占月收入的比重达40%以上,有14101%的农民工每月支出占月收入的比重达70%以上,2142%的农民工是挣的钱全部花光。[10]同时,生活费用支出增加。2007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其中增幅较大的是食品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612%。[9]食品价格的上涨将导致住房、医疗等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费用的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压力。

3 “民工荒”现象的解决办法

“民工荒”现象启示我们,企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把低成本的劳动力当成赚钱的工具,而应将其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加以培养、开发、利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逐渐缓解“民工荒”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民工荒”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

科技和产业 第7卷 第11期

以下办法达到制约和解决“民工荒”现象的目的。311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解决“民工荒”问题

企业作为受“民工荒”现象影响最直接的群体,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缓解或消除“民工荒”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1)发展广泛的招聘途径。面对“民工荒”给企业造成的沉重压力,积极寻找正确的招工途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直接有效的办法。目前,企业招聘生产工人往往采取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自身周边地区或派人前往劳动输出地招聘生产工人,但常因信息不对称、针对性不强、招聘成本过高等原因使得招聘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企业通过参加大型招聘会或与劳动输出地劳动人事部门建立长期的劳动合作关系是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同时,企业可通过招聘会对自身的信誉度、薪资待遇、居住用餐环境、工作时间等条件进行有效的宣传,以达到吸引就业人员到厂务工的目的。当然,招聘到了足够的员工只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第一步,怎样留住员工并让其产生更大的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2)改善工人工作生活环境、更新用工理念。首先,企业应适当改变用工观念,改变以往只偏重于招聘女工的现状,并通过有效培训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其次,制定和完善相关为农民工服务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增强企业的可信度和农民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具体包括:①与到厂务工的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以书面的形式确立劳动关系,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②为员工提供有竞争性的工资结构,如由以前单纯的计件工资转变为计件工资、奖金、加班补贴相结合的工资结构,公开工价;工人的报酬按月(或按周)结算;③建立生产淡季工人轮休、培训制度等,提高管理的效率。④通过开展趣味性的活动丰富工人业余生活、奖励表现优秀的员工、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员工等方式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总之,企业作为用工主体,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依法用工、善待民工、留住民工,重塑用工信誉。312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解决“民工荒”问题

1)制定地方性法规,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地方政府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些地方法规,真正从市民待遇角度,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政策依据。目前,最迫切的是尽快确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这种保障项目对农民工是一种职业风险的分散机制,对用人单位则是符合国际惯例和建立在《劳动法》基础之上的工伤赔偿机制,政府部门负责组织赔偿也比较容易操作,且无需政府付出特别的成本。同时,政府要严把劳动合同签证关,切实摸清企业的用工情况,使劳动合同的管理具有针对性。此外,地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于不签订劳动合同、拒缴社会保险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严肃依法查处。

2)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用工环境。首先,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如在子女就学、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多惠及农民工,降低农民外出务工成本。其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保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与整合,这是实现用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再次,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援制度。它应当包括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的紧急救济、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为达到留住现有民工、吸引潜在劳动力的目的,可以在对农民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区别对待,如在本地服务时间愈长,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愈高。在建立这种制度时,有效的选择应当是“官民”结合,即除政府承担相当的责任并直接主导外,还需发挥民间慈善公益机构的作用。

4 结语

“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促使沿海地区的企业认识到,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不再是无限供给的。提高农民工工资,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必须提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日程上来。农民工开始在更大的区域范围进行选择性迁移,地区之间企业的竞争、农民工与城市劳动者的竞争都会随之加剧,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劳动力资源而提高地区竞争力的竞争也会加剧。同时,“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也将成为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动力,从而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此外还应认识到,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以及城乡差距的消失绝非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因此,“民工荒”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将是一个相对艰巨和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景林1劳务输出大省2006年经常性缺工达40万[EB/OL]

1http://www1gdcct1gov1cn/news/2007/2007-02-13/

117133338866561ht ml1

[2]南方都市报1新疆全民动员采棉忙人手紧缺引来民工大迁

[EB/OL]1http://cn1news1yahoo1com/051010/1341/2fenn

_31ht ml1

[3]陈莺1业界动态:民工荒波及长三角[EB/OL]1http://

www1ycwb1com/gb/content/2004-09/14/cont ent_

“民工荒”现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7607401ht m1

[4]党国英1民工荒: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契机[N]1南方都市

报,2004-12-06(6)1

[5]王爱华,刘好萍1“民工荒”的成因浅析[EB/OL].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2954655.html,/gb/Newssc/llzx/nc/userobject1ai343919.

html1

[6]彭韵璇12005年家庭户规模变小户均人口3142人[EB/OL] 1http://www1chinapop1gov1cn/rkzh/rk/tjzlzg/t20060718_ 0926591491ht ml1

[7]国家统计局1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之二:生活与教育状况

[EB/OL]1http://www1stat s1gov1cn/tjfx/fxbg/t20061011_ 4023587191ht m1

[8]李俊英1东南沿海地区薪资大盘点[N]1赢周刊,2007-01

-05(34)1

[9]李晓超1统计局就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问答[EB/OL]1

http://www1xinhuanet1com/zh ibo/20070419/zhibo1ht m1 [10]北京青年报1一半农民工希望在城市定居[EB/OL] 1http://www1dzwww1com/synr/sycj/200610/t20061026_ 18370381ht m1

Present Situ ations,R easons and Solutions to“Shortage of F armer Workers”

XU Xiao2fei,WAN G Li2li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362021,China)

Abstract:Since2004,t he phenomenon of“shortage of farmer workers”has

reappeared in China,and many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encounter

t he problem of“shortage of farmer workers”1At present,t he phenomenon of“shortage of farmer workers”develops into“competing for farmer workers”which takes place all over t he nation1The main causes for t his include t he low pay for farmer workers,t he rise of farm product s’prices, high consumption level of cities,etc1To solve t he problem,bot h companies and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 ment s must work toget her wit h t heir joint effort s1

K ey w ords:shortage of farmer workers;present situation;causes;solutions

(上接第32页)

灵活性;③案例库的维护、学习比较方便。当然,本评

图3 基于案例推理的煤矿安全

评价系统工作流程价系统也存在许多难点问题有待解决,如煤矿是典型的灰色系统,难于获取较精确的相关知识;寻找更加准确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更灵活的案例表示、案例的调整需同领域专家密切配合等等,也是研究利用案例推理技术评价煤矿安全的难点。

参考文献

[1]国汉军1关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的探讨[J]1煤矿安全,2005,

36(11):75-761

[2]吴静敏,左洪福1基于案例推理的直接维修成本预计方法

[J].航空学报,2005,26(2):191-1941

[3]柳炳祥,盛昭瀚1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欺诈分析方法[J].控

制与决策,2003,18(4):494-4971

[4]ETIENN E E KERRE1模糊集理论与近似推理[M]1武汉:武

汉大学出版社,20041

[5]张文江1煤矿安全管理理论模型[J]1决策纵横,2006(1):15

-171

The Study on Estimated System of Coal Mine Safety based on C ase2based R easoning

WAN G Min1,HAN Xin2ling2

(11School of Management,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ngbu Anhui233100,China;

21The Party School of CPC Anhui Provincial Committee,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The study based on t 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coal mine safety,Considering of t he low level of coal mine safety situation,bring forward t he technology of CBR,to structure estimated system of coal mine safety,to improve t he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safety work1

K ey w ords:coal mine safety;case_based reasoning;similarity;estimated system

科技和产业 第7卷 第11期

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详解

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 主流社会之外。 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 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 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我们的城市政府不愿意接纳农民工,使之成为与城市原住民一样的权利平等的居民,主要是担心他们成为城市的负担。有的城市领导人还说,若对农民 工开放了城市,城市财政就会破产。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是短视的、错误的。 最近几个月,国内几座大城市在这方面有重大举措,会给改革的后进者形成压力。但话说回来,解决农民工问题如果仅仅靠地方政府,的确有很大局限性。 必须有国家层面上的综合改革,才能最终解决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问题。 首先,城市政府自己要降低和规范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只要合理设置城市门槛,辅以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到城市落户完全不会成为城市的负担。所谓合理的城市门槛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人或包括其家庭成员在一个城市拥有或租用合法、合规住房,并在这个城市工作或长期居住,就可以登记为

这个城市的居民,并拥有这个城市的所谓“户口”。 其次要创造条件降低房价。要以更大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征收房产税,并尽快推出赠与税、遗产税,以加强房产税的威力。房价降下来后,保障房建设的 成本就会降低。这样一来,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再次,要建立既有灵活性又有统一性的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 制度。成都市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基本医保和基本养老的全辖区一 体化。为了不显着增加财政支出,可将目前的新农保和农村养老标准作为全民 基本医保标准和基本养老标准。一些城市居民甚至没有任何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可以让他们适用农民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形成全国不分城乡的统一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体制。允许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各地有一定差异, 但中央政府应支持一些落后城市逐步提升保障水平,最后形成全国体制机制统一、数量标准一致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以外,可允许形成和收入挂钩的、保障程度高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层次。任何 一个农民都有这样的基本社会保障险,他走到哪里都不占便宜,因此他们也未必要挤到“北上广”这类城市落户;只要有社保账户转移接续制度,各地政府 也不会怎么吃亏,不会产生财政压力。这个变革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一些城 市政府在目前的条件下都能做,其他城市有国家层面的改革推动,会更容易做。国家只要对落户地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即可。 最后一个影响户籍制度改革的因素是大学考试录取制度。应下决心革除这种极不公正的大学考试与录取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命题、考试和录取制度; 自主招生的院校更不能按省区设置不同的录取标准。目前,大学招考适龄人口

传输线的反射干扰

一.引言 在微机系统中,接口与其它设备之间的连接要通过一定长度的电缆来实现,在计算机内部,印制电路板之间需要通过焊接线来连接。在一些其它的脉冲数字电路中也存在这类事的问题。脉冲信号包含着很多的高频成分,即使脉冲信号本身的重复频率并不十分高,但如果前沿陡峭,在经过传输通道时,将可能发生信号的畸变,严重时将形成振荡,破坏信号的正常传输和电路的正常工作。脉冲信号的频率越高,传输线的长度越长,即便问题越严重。 二.传输线的反射干扰及其造成的危害 任何信号的传输线,对一定频率的信号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非纯电阻性的波阻抗,其数值与集成电路的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的数值各不相同,在他们相互连接时,势必存在着一些阻抗的不连续点。当信号通过这些不连续点时便发生“反射”现象,造成波形畸变,产生反射噪声。另外,较长的传输线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分布电容和杂散电感,信号传输时将有一个延迟,信号频率越高,延迟越明显,造成的反射越严重,信号波形产生的畸变也就越厉害。这就是所谓的“长线传输的反射干扰”。图1是为了演示这种“长线反射”的实验电路,图2是该电路的各点输出波形。图2(a)是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图2(b)是“与非门1”的输出再不连接电缆时的波形,可以看到,该波形同a的输入信号一样,是没有任何畸变的1MHz反向方波。图2(c)是在接入场传输线后门1点波形,可见该波形出现了“振荡”和“台阶”;在传输线的终端,信号不仅有“振荡”,还出现了幅度高达-6V左右的“过冲”图2(d)。实验进一步证明,传输线越长,信号的畸变越严重,当传输线达到10m时,信号波形已面目全非了。 对于TTL器件来说,“过冲”超过6V时,对器件输入端的P-N结就有造成损坏的可能。同时从+3V~-6V的大幅度下降,将会对邻近的平行信号产生严重的串扰,且台阶将造成不必要的延时,给工作电路造成不良的后果。一旦形成震荡,危害就更严重,这种振荡信号将在信号的始端和终端同时直接构成信号噪声,从而形成有效的干扰。 三.信号传输线的主要特性及阻抗匹配 1.信号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对于计算机及数字系统来说,经常使用的信号传输线主要有单线(含接连线和印制线等)、双绞线、带状平行电缆、同轴电缆和双绞屏蔽电缆等。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很多,与传输线的反射干扰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延迟时间和波阻抗。一般说来,反显得信号延迟时间最短,同轴电缆较长,双绞线居中,约为6ns/m。波阻抗为单线最高,约为数百欧,双绞线的波阻抗,双绞线的波阻抗一般在100Ω-200Ω之间,且绞花越短,波阻抗越低。从抗干扰的角度讲,同轴电缆最好,双绞线次之,而带状电缆和单线最差。 2.阻抗的匹配 当传输线终端不匹配时,信号被反射,反射波达到始端时,如始端不匹配,同样产生反射,这就发生了信号在传输线上多次往返反射的情况,产生严重的反射干扰。因此要尽可能做到始端和终端的阻抗匹配,是抑制反射干扰的有效途径。为此,确定“长线”的最佳长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实践中,一般以公式的经验来决定实际电路信号传输线的最大允许不匹配长度(也即“长线”界限)。其中,为电路转换边沿的平均宽度,对于常用的中速TTL电路,取15ns,为传输线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和对策分析总结报告.doc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专业:农业推广姓名:曹洪彬学号:201311027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分别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现在的民工荒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工潮民工荒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不断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民工背井离乡,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现象。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与民工潮截然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大量企业一再提升工资但依旧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一时间,“招工难”、“民工短缺”、“民工荒”等字眼在报纸、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上高频出现,成为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如何扭转这种局势采用什么对策也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民工潮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不断涌入,对务工人员需求增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试点开放,因资源丰富,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很快中国就吸引了大量外资前来投资,这些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员需求巨大,而沿海地区人口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劳务需要,这就促成了沿海企业大规模向内地招工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世纪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务的需求,最终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 二、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

改革开放最早是对农村的改革,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即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要素配置的权利,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些富余劳动力有解决就业的要求,进城打工就成了选项之一。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外出打工不仅解决了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入,农村甚至一度出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此鼓舞,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人员流动加大 有政策原因,因沿海地区先行改革开放,也有地理原因,物流便捷成本更低,导致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城乡发展失衡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特点,这种失衡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向富裕地区的流动。中国农民向来乡土观念很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很少会背井离乡出去打工。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悬殊,东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大,让许多农民产生改善经济条件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强烈愿望,外出打工的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综上所述,企业存在大量劳务需求,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而农民又有离家打工的动力,三点因素最终促成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 2008年底,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企业辞掉了大量农民工,但当2009年经济开始恢复时,这些企业发现再也招不到工人了!为什么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会出现用工荒现象呢?看似不可思议,但其实从民工潮的成因分析就可以找到民工荒的原因了。现分析主要几点原因: 一、农业政策吸引民工返乡务农

信号反射与振铃产生

信号完整性:信号反射 时间:2009-04-17 21:12来源:未知作者:于博士点击: 12021次 信号沿传输线向前传播时,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一个瞬态阻抗,这个阻抗可能是传输线本身的,也可能是中途或末端其他元件的。对于信号来说,它不会区分到底是什么,信号所感受到的只有阻抗。如果信号感受到的阻抗是恒定的,那么他就会正常向前传播,只要感受到的阻抗发生变化,不论是什么引起的(可能是中途遇到的电阻,电容,电感,过孔,PCB转角,接插件),信号都会发生反射。 那么有多少被反射回传输线的起点?衡量信号反射量的重要指标是反射系数,表示反射电压和原传输信号电压的比值。反射系数定义为:。 其中:为变化前的阻抗,为变化后的阻抗。假设PCB线条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传输过程中遇到一个100欧姆的贴片电阻,暂时不考虑寄生电容电感 的影响,把电阻看成理想的纯电阻,那么反射系数为:,信号 有1/3被反射回源端。如果传输信号的电压是3.3V电压,反射电压就是1.1V。 纯电阻性负载的反射是研究反射现象的基础,阻性负载的变化无非是以下四种情况:阻抗增加有限值、减小有限值、开路(阻抗变为无穷大)、短路(阻抗突然变为0)。 阻抗增加有限值: 反射电压上面的例子已经计算过了。这时,信号反射点处就会有两个电压成分,一部分是从源端传来的3.3V电压,另一部分是在反射电压1.1V,那么反射点处的电压为二者之和,即4.4V。 阻抗减小有限值: 仍按上面的例子,PCB线条的特性阻抗为50欧姆,如果遇到的电阻是30欧姆,则反射系数为,反射系数为负值,说明反射电压为负电 压,值为。此时反射点电压为3.3V+(-0.825V)=2.475V。 开路: 开路相当于阻抗无穷大,反射系数按公式计算为1。即反射电压3.3V。反射点处电压为6.6V。可见,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反射点处电压翻倍了。 短路: 短路时阻抗为0,电压一定为0。按公式计算反射系数为-1,说明反射电压为-3.3V,因此反射点电压为0。 计算非常简单,重要的是必须知道,由于反射现象的存在,信号传播路径中阻抗发生变化的点,其电压不再是原来传输的电压。这种反射电压会改变信号的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我借着暑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为何生存如此困难。 调查时间:xx年7月20日—30日 xx年8月5日—8月20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查看新闻,报纸、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重庆市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 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建筑工地农民工居住现 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任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一.大量农民积极入城 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广东省东莞市被喻为“民工城市”,全市人口近154万,而外来人口就高达458万,其实实际外来务工人员已超过600万。大多数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其次

是增长见识,提高技能等。据走访綦江县三角镇乐生坪村农民工老家后统计,整个村已有七成青年人到沿海一带务工经商,其原因大多是:乐生坪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务农的收入十分微薄,子女上学费用昂贵,农用费用支出大,很难支撑家里的所有开支。再加上农村事务繁琐,大多是体力活,家中除了靠卖粮食获取大部分收入外就是饲养家禽,获得经济收入的途径很少,所以多数人选择放弃务农,进入城市。这样一来家里只剩下年老体迈的人,目前已有八成土地荒芜。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 在网上调查的12个行业中,采矿业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00元,其次是建筑业,平均收入1200元,但是危险系数极高。

电大社会心理学试题(三次形考作业)

1 “9·11”事件后,美国人面临着进一步恐怖威胁时,由来已久的种族对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是因为(D.共同外部威胁)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D.情感状态)会影响社会认知。 3 “望梅止渴”的成语说的是一种( A.直接暗示)。 4 “行之于心,应之于手”属于态度改变的( C.内化)阶段。 5 ( A 同辈群体)是一个独特而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尤其是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他的影响日趋重要。 6 ( B.调查法)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7 ( B.服从)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 8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9 ( B.社会交换理论)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建立在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即人们要选择最能使自己获利的他人,同时,为了得到收益又必须给予他人。 10 ( B.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11 ( B.信念)是指对人、对事、对物及对某种思想观念是非真假的认识,通常是以对某事某物的相信和怀疑的方式表现于外而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 12 ( C.公平理论)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13 ( C.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14 ( D.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过程理论”认为,当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判断的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对比。 15 ( D.移情—利他假说)认为,人们的确存在纯粹出于善心的利他行为,其产生条件是人们把自己放在需要帮助的人的位置、以他们的方式体验事件和情绪。 16 (A.竞争)是指每个人都在努力,以求达到自己获得最高报酬而不给其他人任何好处的互动方式。 17 (A.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8 (A.态度)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9 (B.利他行为)是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0 (B.人际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1 (B.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2 (B.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崔怡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然而近期出现的“民工荒”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本文论述了中国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的原因,以及“民工荒”现象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工荒;刘易斯模型;劳动力;结构 [DOI]10.13939/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2954655.html,ki.zgsc.2015.35.229 1从“民工潮”到“民工荒”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农民连绵不断地爆发大规模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这种跨地区转移,被称作“民工潮”。然而从2003年开始,在珠三角首先出现招工难现象。“民工荒”的出现,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闾定军,等.“民工荒”探源[J].特区经济,2004(10). 2“刘易斯模型”的理论分析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参见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中译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或参见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是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且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

力全部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至此二元经济完全消除,劳动力市场从此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此转折点就称为“刘易斯拐点”。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却发生了所谓的“民工荒”。我国经济学理论界更是出现了一个大胆的结论:中国的“人口红利”阶段已近尾声,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将会出现转变,我国已进入了“刘易斯拐点”。 但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既不合逻辑,也非理性。首先,当一国出现“刘易斯拐点”时,经济发展将出现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二是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率达到很高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还将出现小的生育高峰。此外,劳动力的二元市场仍然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另外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是,“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意味着工资水平上涨,劳动力开始变得稀缺,这时的资本相对丰富,资本、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比例会逐步提高。然而在我国并未观察到此种迹象。我国有劳动力人口7.4亿多,其中农村劳动力5亿人,剩余劳动力人口1亿多。可见,中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事实与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前提并不相符。 3“民工荒”现象成因探究 刘易斯模型只是个一般模型,不能直接用它解释所谓的“民工荒”现象。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如下:首先,宏观调控效果显著。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粮食不断减产显然是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其次,农民经营收入增加。另外,目前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现状是:总量过剩、结构短缺。“民工荒”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和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而引起的。下面将对此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国农民工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三农问题和城镇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农民工问题正处于这两大问题的核心地带。正是因此,近年来农民工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受到我国政府重点关注。本文讨论了中国农民工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农民工工资水平和工资拖欠问题、农村劳动力减少的问题以及农民工对城市和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的问题。农民工为城市贡献了很大比例的GDP,而工资水平远远达不到相应的比例。并且农民工的工资经常被拖欠。大量的农民工离开农村工作,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并且农民工对城市有很强的归属感,而对城市居民群的归属感却很弱。本文对于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现状问题解决方案工资归属感 一. 农民工的社会现状 (一)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泛称所有在外打工的农村人。通常简称民工,是中国大陆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称谓,从1978改革开放至今农民工人数已达2、4亿,拥有农业户口身份,由于中国大陆至今仍未废止户籍制度,农民无法自由迁移,没有非农业户口,为城市创造了GDP,不能享受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农民工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的农民工教育水平在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去认识和界定农民工(王春光,2005)。首先是职业:农民工从事的是非农职业或以非农为主要职业,即农民工的绝大部分或全部劳动时间花在非农活动上,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活动。其次是制度身份:尽管农民工是非农从业者,但是他们在户籍上还是农业户口,属于农民身份,与非农户者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即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工作,可是他们并不能享受非农业户口的福利待遇。第三个方面是劳动关系。严格地说,农民工不是雇佣者,而是被雇佣者,他们是被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外企老板、乡镇企业、国有和集体单位甚至各种NGO(非政府组织)雇去从事非农活动的,而那些自己不但不是被雇佣者、反而去雇用其他人的农村人口,不应属于农民工。第四个方面是地域,农民工来自农村,是农村人口。 (二)农民工从事的职业 他们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私营企业、外资在华工厂、国有企业,在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线区域从事体力劳动,行业包括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职业包括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清洁工人、服务员、售货员、保姆、保安、小贩、个体工商户、市场菜贩、流浪乞讨人员、收破烂人员等等,居住在工厂宿舍或在城市与农村相结合的城中村,租住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单房”,中国大陆的企业普遍不同程度违反劳动法,工会制度名存实亡,农民工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没有政治地位,无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往往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工作条件最差、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他们是贫富巨大差距的压力承受者,和城里人一样承受通货澎胀、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的压力,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却频频出现“民工荒”现象,虽然很多企业大幅度提高了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但持续不断的“民工荒”并没有得以缓解,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成本——收益视角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最后对此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力转移对策分析 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发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稳定,城市发展迅速,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从1958年到1978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1992年邓小平南巡,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扩大,促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迁移到高收入地区,引起当时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1.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的关系。 2.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境的人越多,出面相救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 3.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痛苦的行为。 4.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作出判断。 5.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6.晕轮效应: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 7.刻板效应: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比较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8.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 9.过度辩护效应: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他们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的现象。 10.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 11.内化:指个体响应他人影响完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之成为自己观点的一部分。 12.服从:受到他人或者规范的压力,个体发生符合他人的或规范要求的行为叫做服从。 13.认知失调: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14.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指社会中的某一群体或组织的心理或某一集群的心态过程或某一人类共同体在同质文化下的相似心理活动倾向。 15.内聚力:指多数群体成员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 16.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和群体意识影响下,人们似乎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并丧失了他们的个人身份和责任感,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17.集群行为是指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从多人的狂热行为. 18.舆论:是指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的公众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或判断,是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意见。 19.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 20.时尚:是人类追求独特、标新立异、冒险创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社会认同,以及模仿、趋同、服从的心理反应。 21.宗教情感:是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人们对超自然力量及其象征物所产生的一种体验,它是在宗教环境中培植、在宗教礼仪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 22.基本归因错误/归因偏差: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夸大行为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23.经济心理:指经济行为的心理经济准备状态及对经济行为的主观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经济行为的动力与阻力。 24.差序格局:是就中国横向社会结构而言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特有格局,在个人与他人关系上,是从自己出发,层层往外推,人际关系也随着外推而越来越不重要。 25.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反应。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题加以改正 1.夫妻两人外出度假时对使用什么交通工具意见不一,这是一种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错。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 2.在人际交往中,正面的评价更易受别人欢迎。错。由负面转向正面更易受别人的欢迎。 3.在平行冲突中,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都未能准确地知觉到分歧的存在。错。双方都准确地知觉到这种分歧。 4.在人类行为中,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会起作用,激发了外在动机会增强内在动机。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当代农民工面临的困难分析及解决方案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 量。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 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 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 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 代农民工问题。 一、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 施,并提出了"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的方针。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做了大 量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特别 是针对农民工工资被拖欠,进城务工遭歧视,正当权利受 损害,以及就业技能低,子女上学难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对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专项治理,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 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增加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培训的投入,积极解决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 问题。这些方面的工作,在社会上和农民工中产生了积极 的反响,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有所好转。但总的看,农民工

外出就业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关于农民工的许多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民工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存在的问题严重: 一是工资水平普遍低下,欠薪现象依然存在。这已成为中国分配领域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且标准调整缓慢,一些企业主往往把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不断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追讨工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拖欠工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前清后欠现象仍较普遍。克扣或变相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也较为突出。二是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往往缺乏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农民工拿着最低的工资,却干着最重,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活,他们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劳动岗位,尤其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建筑施工作业,井下采掘,有毒有害,餐饮服务,环卫清洁等工作。而且,许多企业使用缺乏防护措施的旧机器,噪音,粉尘,有毒气体严重超标,又不配备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劳保用品,对农民工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致使其发生职业病和工伤事

信号振铃的产生

Boyi?电子产品世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信号完整性之信号振铃的产生 在电源完整性设计一文中,推荐了一种基于目标阻抗(target impedance)的去耦电容设计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从频域的角度说明了电容选择方法。把瞬态电流看成阶跃信号,因而有很宽的频谱,去耦电容必须在这个很宽的频谱内使电源系统阻抗低于目标阻抗(target impedance)。电容的选择是分频段设计的,每一种容值的电容负责一段频谱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由其他电容负责构成低阻抗路径。 有些人可能对这种频域方法有些困惑,本文从另外一个更直观的角度来说明去耦电容的这种特性,即电容的去耦时间。 构成电源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稳压电源、去耦电容。首先说说稳压电源的反应时间。负载芯片的电流需求变化是极快的,尤其是一些高速处理器。内部晶体管开关速度极快,假设处理器内部有1000个晶体管同时发生状态翻转,转台转换时间是1ns,总电流需求是500mA。那么此时电源系统必须在1ns时间内迅速补充上500mA瞬态电流。遗憾的是,稳压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反应不过来,相对于电流的变化,稳压源显得很迟钝,有点像个傻子,呵呵。通常说的稳压源的频率响应范围在直流到几百k之间,什么意思?这从时域角度可能更好理解。假设稳压源的频率响应范围是直流到100kHz,100kHz对应时域的10us时间间隔。也就是稳压源最快的响应速度是10us,如果负载芯片要求在20 us 内提供所需的电流,那么稳压电源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因此可以提供负载所需要的电流。但是如果负载电流要求的时间是1ns的话,对稳压电

源来说太快了,稳压源还在那发呆呢,瞬态电流的需求已经过去了。负载可不会等着稳压源来做出反应,不能给它及时提供电流,他就把电压拉下来,想想,功率一定,电流大了,电压必然减小。哦,这就产生了轨道塌陷,噪声产生了。因此,所说的频率响应范围,在时域对应的是一个响应时间问题。 电容也同样存在响应时间。电源要10us才能反应过来,那从0到10us 之间这段时间怎么办?这就是电容要干的事。按电源完整性设计一文中,加入一个31.831uF电容,能提供100kHz到1.6MHz频段的去耦。从时域来说,这个电容的最快反应时间是1/1.6MHz=0.625us。也就是说从0.625us到10us这段时间,这个电容就可以提供所需电流。稳压电源发呆就发呆吧,别指望它了,电容先顶上,过10us后再让稳压源把活接过来。从0.625us到10us这段时间就是电容的有效去耦时间。 加一个电容后,电源系统的反应时间还是很长,625ns,还是不能满足要求,那就再加电容,放一些很小的电容,比如13个0.22uF电容,提供1.6MHz到100MHz的去耦,那么这13个小电容最快反应时间为1/100MHz=1ns。如果有电流需求,1ns后这些小电容就做出反应了。 通常这个反应时间还不够,那就在加一些更小的电容,把去耦频率提到500MHz,反应时间可以加快到200ps,一般来说足够了。不同电容产生去耦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是去耦时间。不同的去耦时间对应不同的有效去耦频率段,这就是为什么去耦电容要分频段设计的原因。 这里给出的是一个直观的解释,目的是让你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 一民工荒的原因: 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10.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的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的、自谋生计的状态之中,由于自发性总是与一定的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的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的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二、民工荒的解决对策: 1.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的权益保障制度。 2.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 3.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 4.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5.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工实际工资,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 6.加快提高以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障覆盖率。 7.通过深化教育和加大培训力度,解决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 8.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MOSFET的寄生振荡和振铃

功率MOSFET的寄生振荡和振铃 概述: 本文档说明了功率MOSFET发生寄生振荡和振铃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应用说明 目录 概述: (1) 目录 (2) 1.单管MOSFET的寄生振荡和振铃 (3) 2.形成振荡网络 (3) 2.1. 振荡现象 (3) 2.1.1. 反馈电路(正反馈和负反馈) (4) 2.1.2. 振荡条件 (4) 2.2. MOSFET振荡 (5) 2.2.1. MOSFET反馈环路 (5) 2.2.2. 科尔皮兹振荡器 (6) 2.2.3. 哈特利振荡器 (7) 2.3. 用于开关应用的MOSFET(MOSFET独立运行)的寄生振荡 (7) 2.3.1. 寄生振荡电路(寄生振荡环路) (8) 2.3.2. 寄生振荡的条件 (10) 2.4. 缓解寄生振荡 (10) 3.漏极电感导致的电压振铃 (11) 3.1. 机理 (11) 3.2. 缓解振铃 (12) 4.源极引线和线路杂散电感引起的电压 (12) 4.1. 缓解振铃 (13) 5.模拟和减少MOSFET的振荡和振铃 (14) 5.1. 振荡器 (14) 5.1.1. 振荡现象 (14) 5.1.2. 缓解振荡 (16) 5.2. 漏极杂散电感导致的振铃 (17) 5.2.1. 振铃模拟 (17) 5.2.2. 缓解振铃 (18) 5.3. 源极引线和线路杂散电感引起的振铃 (19) 5.3.1. 振铃模拟 (19) 5.3.2. 缓解振铃 (21)

1. 单管MOSFET的寄生振荡和振铃 本节讨论了MOSFET在开关应用中的寄生振荡和振铃。栅极电压的振荡和振铃会导致发生误开关,增大功率损耗并导致MOSFET发生永久损坏。 MOSFET振荡和振铃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形成振荡电路 电路中形成了振荡网络,并导致MOSFET发生寄生振荡。 (2) 漏极和源极中的浪涌电压 关断期间漏极和源极之间的振铃电压会通过栅漏电容C gd的正反馈环路回到栅极端子,并导致栅极电压发生振荡。 (3) 源极电感 关断期间由漏源电流的di/dt引起的电压和源极引线和线路杂散电感可能导致MOSFET的栅源环路发生LCR谐振。(由源极电感引发的振铃) 其它因素也可能导致发生振荡和振铃,但杂散电感在使用MOSFET时重点关注。 2. 形成振荡网络 2.1. 振荡现象 振荡是电子电路在未从外部源接收振动能量的情况下使其自身发生电压和电流振动的现象。实际上,由于电路中有电阻,因此振荡会随时间而衰减(除非为电路供应所损失的能量)。 发生振荡的条件包括: (1) 相位条件 从输出到输入的反馈信号在振荡频率下与输入信号同相。(正反馈环路) (2) 振幅条件 电路中无源元件导致的损耗低于放大器获得的增益。 电路有正反馈且提供补偿该损耗的增益时,会发生振荡。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员,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同时,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产物,是与农民工现象相伴生并不断凸显的社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面临一些基本社会问题。 二、调查情况 1、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缺乏技能,所以工作辛苦劳累,每天长时间劳作,很少有休息日,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最底层人群。 2、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负担不断加重、等问题,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3、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民工的大量进军城市,农民工的问题也伴随而生。农民工的劳动力是很低廉的,多数民工认为钱是谋生的基本条件,说明目前金钱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起到的是基础作用,金钱、知识、技能是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工收入大工为:2800/月,小工为:2400/月,技工为:2600/月,这些都反映出农民工的收入偏低。而他们每天的工作都超过十个小时。在调查的农民工中,65%为高中学历,30%为初中学历。如此低的学历决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从事技术性的高薪职业,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是务工的首选行业。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由于没有很高的学历,农民工的收入都很低,他们收入中有一半用于支出,其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其中,食物支出与住宿费用是两项比较大的开支,合计占总支出的55%,文化娱乐支出很少。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所以,家庭困难、经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首要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