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课例分析

八年级语文课例分析

八年级语文课例分析
八年级语文课例分析

语文课教学案例分析

——以李镇西老师《再别康桥为例》

摘要: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从中感受到李老师在《再别康桥》教学过程中,追求让学生通过阅读与读者产生共鸣,贴近作者,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李老师的课堂语言中可以看出对课文的极大尊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于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得特点一直是我最难以把握的教学难点,而在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我却感受到,李老师充分运用了语文教学中“读”的方法,找到了打开诗歌教学的钥匙。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走进课文、贴近作者,让学生通过朗读产生共鸣。他没有把诗歌当做文章来分析,而是注意诵读,一遍一遍的一道学生朗读,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意境没和音韵没,通过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意象语言的感受,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没的同事更能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读徐志摩的其他作品来拓宽同学的视野。

李镇西老师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他把对学生朗读及回答的效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体会、提高,注重了合作学习,学生在想回讨论、评价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形成了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让学生掌握走进课文的方法。李镇西老师《再别康桥》教学过程中一直贯彻了一条教学思路“读”,通过,初读,品读,延伸,三个步骤来完成了整篇诗歌的教学。

一、初读

李老师先介绍了徐志摩的有关情况导入了课文,让学生朗读全文,但由于学生朗读语气和感情与本诗风格不符,很快就被李老师打断了。再这样的情况下李老师介绍了徐志摩写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让学生了解了《再别康桥》的相关背景。然后李老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点出读本诗要用温柔,眷念的情感和语言来读。

李老是在初读的过程中用幽默的语言的点出了,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读音的错误,也范读点出了本诗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又读了三遍,体会本文的情感信息。第一遍,要求学生齐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第二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自读;第三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好停顿和重音的记录,这三遍阅读有着不同的要求,均为后面的“品读”打下基础。

在读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请了一位学生朗读,在肯定了她的朗读的同时指出了朗读过程中该同学出现的读音错误,纠正了读音。接着又请了一位同学朗读,抓住了她声音的低沉,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强调了诗歌所表达的意义不舍的感情。这时李老师请前一位朗读的同学谈谈她朗读时候的情感处理。无形中就在对比中从“初读”转移到了“品读”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把学生朗读及回答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体会、促进和提高。通过教学细节可以看出,李老师的课堂追求,也能看出他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把自己看做可让教学的“引路人”,带领学生寻找到进入文学殿堂的“钥匙”。

二、品读

“品读”,是感受诗歌,体悟作者的环节。“初读”到“品读”,假若说“初读”,让学生能顺畅正确的读清楚字词和对全诗有整体感受的读的话,那“品读”便是在此基础上的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理感受作者写诗时的心境。李老师在“初读”过程中让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体会到的对朗读效果的把握,以让学生对全诗有了理解。

李老师让学生客观的评价他和两位女同学的“朗读比赛”,由此作为“品读”的开始。在朗读中获得冠军的女生作为朗读指导,引导全班学生一段一段的再次朗读《再别康桥》,让学是在不知不觉中从“初读”过渡到了“品读”阶段,得到了升华。

通过确定第一节中的“轻轻地”作计调;第二节中的“金”“新娘”波光里的艳影”“荡漾”等词句的朗读语气;第三节中的“油油的”的停顿;第四节中“天上的虹”的朗读声调;第五节要通过“轻读-昂扬-豪迈”的语气变化读出明朗的风格;第六节中的要在轻读中体现出一种愁肠白赚的感叹;第七节要怀着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慢读。时而模仿、时而点拨、时而范读、时而评价,以“品读”的形式实现“感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体验和感悟诗歌的美和诗人的情感。

全班学生在此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对《再别康桥》的感受,说说喜欢喝不喜欢的理由。有的学生提出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节后形势很相似;有的学生提出诗歌中出现的“金柳”“夕阳”、“云彩”“水草”都是有感情色彩的意象词组成的意境;有的学生又提出徐志摩写诗感觉很细腻;有的学生提出感情的疑问和字的押韵问题。可以看出通过同学们的“品读”读对本诗的感触良多。

通过朗读、感受、提问、讨论、评价等形式,李老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思维的碰撞的乐趣,自然的让学生感悟出了《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

三、延伸

李老师在这趟克重延伸和拓展始终贯穿,通过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相关课外资源,注重一道学生一起参与到“初读”-“品读”的感悟过程中。

在初读过程中李老师朗读了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背景铺垫;在“品读”过程中李老师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入了徐志摩的《偶然》,还联想到徐志摩的离别日本时缩写给日本女郎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让学生感受到徐志摩的诗歌感情细腻的风格。通过对比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诗歌朗读气势的不同。通过听、读、对比,学生感受到了《再别康桥》的独特魅力。

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朗读《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来拓宽和延伸学生的视野。

读完课例后我发现,李镇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避开了《再别康桥》的争议性的地方,着重带领学生找到阅读现代诗歌的“钥匙”感受本诗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从此处看出了李老师对教材把握的高超技艺,同时我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教育部以灌输知识,而是要为学生开发出文学殿堂的钥匙。一堂好的课,除了要自己有丰富的情感知识储备歪,还要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阅读中领会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和音韵美,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夕阳和语言的感受,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感受到美的同事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总体分析 本次期末考卷成绩,总体来说是比上学期有所提高。考卷突出了检查学生一个学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本次检测应考人数158人,参考人数158人。及格人数105人,及格率66.4%。最高分104分,最低分5分,平均分62.5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试题共120分,共四大题,分别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作文。试卷在试题结构、题型、难度等方面跟以前相比保持基本一致,题型稳中有微变,难度稳中有微升。整体构思好,兼顾了课内与课外,记忆能力与分析能力,知识积累与能力迁移,情感体悟与文化熏陶,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三、答卷情况 1、概况 本次试卷难度适中,试题范围基本包括了课本内容并有少量难度较大较灵活的试题。这样既符合学生实际也能满足教学质量检查的要求。 2、各大题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本题共8小题,共26分。大部分学生

得分在12分到18分。丢分也较多,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分析。基础差的同学根本不看题。例如第5、6题很简单,直接丢分。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题。两个阅读题,共28分。不同的类型,课内、外阅读。阅读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丢分,只有有小部分学生答题可以,第一个属于课内阅读,出的是《壶口瀑布》问题设置合理,重点突出。都在强调过的考点范围之内,学生基本上都能答上。第二遍是课外阅读《岁月的寄托》,考查的是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应为讲解训练比较多学生得分率较高。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是押题押中的题目,考前强调学生对此课文识记重点字、翻译、还有相关试卷。只是学生没有重视。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这些题既能考查所学知识,所学课文,又能通过对比阅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集中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 第四题作文。本次考试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遇见》从试卷来看,作文成绩不太理想。左右的作文得分在25——40分之间,没有满分作文,有几篇离题作文。大部分学生能选取熟悉的生活片段来写,描写生动,细节描写尤其突出。写亲情友情的题材较多,也有写社会的某个场景,或者小说中某个情节,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精彩生活、张扬个性和独到见解。但是考场上构思欠精妙、语言欠细腻等缺点还是存在。 总体来看,从答案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难度稍大的试题和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试题,普遍失分较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8班) 刘仕科 期中考试圆满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试卷作一全面分析。 一、试题分析 考试的范围: 初二语文第四册一、二、五单元、附录(5首古诗、名著1篇) 考题结构: 语文积累35分,阅读理解43分(文言文15、说明文12、散文16),综合实践12分和写作6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 二、学生答题分析 (一)语文积累35分:最高分31分,最低分6分,平均得分22.37分,及格率63%。 (二)阅读理解43分 文言文15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0分,及格率54%。 说明文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7.209分,及格率54%。 散文16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9.814分,及格率58%。 (三)综合实践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得分8.419分,及格率61%。 (四)写作60分:最高分54分,最低分20分,平均得分44.91分,及格率49%。 总体情况:最高分132分,最低分46分,平均得分100.7分,及格率79%。 三、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二)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的不灵活,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另外,有些同学未重视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训练。 (三)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 (四)课外阅读面太窄. 四、考试技巧指导 ........:. 语文积累和综合实践 .........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细心。一看就会的题马上做,没有把握的题先搁着,让它“开天窗”,千万不要为两三道小题耽误过多时间。等作文写完后,再补前面的“天窗”。 文言文阅读 .....务必联系上下文去准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翻译句子要坚持“直译”,句子的实词要一个个落实,不能只译个大意。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 1.本试卷共 21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 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题时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 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25 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4 分 ) ①派 (qi ǎn)②阔(chuò) ③卷 (zh ì) 浩繁④(y í) 误良机 2.下面两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 树木剪裁了更多的树荫,复盖着村庄。又大又圆的月,穿唆在树影花影间,田里归来的人,心地都那么纯洁。 月在林中,印亮了彩色的树叶,似有一阵光和雾在蒸腾弥漫。远方,月光像水一样倾泻在大地上,游子情不自禁地弯腰鞠起一捧,面对故乡的方向,轻轻地、慢慢地洒出 去。 3.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 分 ) ①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②,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 )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 ) ⑥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 ⑦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 ⑧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韩愈《马说》 )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语文组 一、试卷总评: 本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理解简答题、语言表达题等的形式对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考查内容涉及字形、字音、成语运用、修改语句、文学常识、古诗词填空语言的运用,文言文对比阅读(五单元《爱莲说》、六单元的《答谢中书书》)、课内现代文阅读(《背影》第6段)、课外说明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知识点覆盖率比较高。同时,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课内考典例,课外考能力,切合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紧扣习题要点,考察目的相同,但形式灵活。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提炼、分析、运用几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次写作题目是“以关爱为话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利于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 三、出错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作了一下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字音、字形易出错,成语不会运用,古诗词掌握不牢固,不是写错字就是对错句。文学常识作家与作品对不起来。这些错误主要在第一大题出现。 (二)课文内容掌握不熟,有夹生饭 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课文课下注释都有,也要求学生背过,但能够全做对的却寥寥无几。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不好,存在侥幸心理。 (三)阅读理解能力较低,有待提高 课内阅读题,不会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例如9小题、10小题、11小题,这些问题上课时都讲过,只不过问法不一样,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这说明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会活学活用。 课外阅读出错很严重,如第15小题、19小题、21小题,这几个小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学生没有理解好,因而出错多。这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四)表达能力差 学生表达能力差,作文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典型事例,内容空洞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泛舟语湖(30分) 1、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3分) A、锲(qiè)而不舍 B、万籁( lài )俱寂 C、姹紫嫣( yīn)红 D、酣( hān )然入梦 2、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3分) ⑴、清晨,在林间小路散步,一阵阵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⑵、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 ⑶、老舍作品的语言,“京腔”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⑷、乡亲们好奇地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纯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 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 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单位的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务实了。 B、面对竞争的社会,我们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随着盐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4、诗海拾贝。(运用积累填空,并仿照题型完成练习。)(8分) (1)、诗有形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的轻烟淡月; 那是“,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2)、诗有声那是“感时花溅泪,”的感时伤怀; 那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梦境。 (3)、诗有情那是“海内存知己,”的深情厚谊; 那是“,报得三春晖”的至爱亲情。 (4)、诗有神那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著追求; 那是“会当凌绝顶,”的心胸气魄。 5、口语交际。(3分) 振新中学二(8)班准备召开“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班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 二、阅读品茗(35分) (一)玩味古典(14分) 甲: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 析 初二年语文备课组 本次期末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分数120分,期中基础分为80分,作文为40分。考试结果统计如下: 1、年段最高分113(语基73,作文40) 2、年段平均分84.87。 分析各大部分的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古诗文默写(12分) 本次古诗文的默写平均分为8分,反映出学生对于古诗的默写掌握不够充分。期中《饮酒》的理解性默写得分率最低,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深度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审题不仔细。然而,就算是去掉这一题的难点,剩下的1分的得分率依旧不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要重视默写的落实。 在失分的学生中,不乏有会背诵,书写时却模棱两可,相似音节而不同字形,导致错别字迭出。例如“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只缘”版,有“生在最高层”版,可见学生的背诵并未从口头练习扎实落实到笔头练习中。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 本模块题目属于灵活运用的综合题型。主要包括字词记忆理解,古诗文赏析,名著阅读,民间风俗记忆,厦门端午文化等。这部分题型较灵活,所以学生的失分率也比较高,再次是阅卷时也相对比较严格。改完年级的试卷之后,分析本部分题目得分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要求的生字,掌握程度还不够。总分6分,年级平均得分在4-5分左右。这道题的得分率应该做到百分百的。希望下次这部分得分能够有所提高。 2、学生对厦门风俗习惯的了解较少,甚至连厦门端午的习俗都答不出来,这部分知识还需要在节后的学习中,重点落实。增补资料让学生对厦门的风俗有更深的了解。 3、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相对比较差,尤其有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表述不能让人满意。可见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量是欠缺的。 4、学生审题不清楚,不懂得按分答题的回答技巧,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是要不断强化这一方面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三、文言文阅读质量分析(15分) 本次文言文以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形式出题,课内选文《醉翁亭记》,课外选文《灵壁张氏园亭记》。分析题目类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字词的理解,包括一词多用,词类活用。此类活动一题得分率不理想,可见学生的对于文言文词语特殊用法的掌握,还需要多加练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定义与例子相辅相成,让学生将文言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便于理解和记忆,以不变应万变。 2、句子翻译题,课内的比较简单,得分较多。而课外的翻译不理想,体现学生的思维定式,以及对特殊句式(倒装)的不理解。今后的教学,除了课外阅读的拓展之外,还要归纳特殊句式的出现规律,让学生掌握规律,更易于理解知识点。 3、对于主观理解题目,得分率也较低。事实上从这一题的大题可见学生对于比较的题目的答题方式已经初步形成规范,懂得先解释甲,再解释乙,然而学生对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力求切合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此命题在注重语基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总之,语文试卷颇为新颖且有创意,值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与研究。 一、试卷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这一大题学生平均得分17.28分,得分率66.5%.总的情况:较差。 这部分共8个小题,考点覆盖了书写、字音、字形、词语、广告、口语交际、诗文默写、诗文阅读等。命题的选材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文的实践性。题形设计多样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其中1—5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积累和相关储备。而6—8小题则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题反映出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的字词基础不扎实,规范化训练缺失;二是对题意的理解不准确,答非所问;三是语言运用表述不准确。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44分)

这一大题目平均得分21分,得分率47.8%。答题情况很不理想。这一大题目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阅读材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教材,学生熟悉,难度较大学生得分差,14—15小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重在赏析,16小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答卷中存在如下问题:对课文的赏析不清楚,对诗的写作背景,主题理解不透彻平时知识积累缺乏,造成失分较多。课外文言文阅读《曾自杀彘》比较熟悉,难易适中。第20—21题其考法与传统考法一致,力求落实字词。第22题概括寓言的寓意,复习时复习到了学生得分高,第23题为开放性题,学生虽能表达出不同的观点,但回答不出支撑观点的理由。 两篇现代文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一篇议论文,一篇散文。富含人文内涵,文质兼美,意蕴深刻体现了文化价值和素质教育的导向。《蚕豆花的眼睛》一文意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的心灵美,《纪念白求恩》让学生学习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试题的命题角度覆盖了阅读读能力的基本点;内容概括、语句品味、结构分析、手法理解、内容解说、联想迁移、阐释哲理、发表见解等。试题的设计且有开放性和创造性,换而言之,题型为简答、阐释等主观性试题,大多答案要求宽泛,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第9、10、11、13、17、18小题为重在考查了学生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失分严重,究其原因如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较弱;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含义;对题干的指令性内容不得找不准答题点;不能用简洁、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述答案;对文章深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初二(上)语文期末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姓名: 1、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用“--”划出错别字,并改正:(3分) ①迎接风雪zài( )途的寒冬②未复有与.()其奇者 ③可爱者甚蕃.()④燕子piān()然归来 ⑤重峦叠障()⑥不可明状()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纤细(qiān)锐不可当dāng河堤(tí) B.两栖(qī)惟妙惟肖(xiào)琐屑(xiè) C.陨石(sǔn)重峦叠嶂(zhàng)扼制(è) D.藩篱(fān)迥然不同(jiǒng)气氛(fèn)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②直到今天,遭天旱,四川有些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③这些劣质奶粉造成的危害,奶制品销售市场非整顿不可。 A.沟通乞求骇人听闻 B.勾通祈求耸人听闻 C.勾通乞求耸人听闻 D.沟通祈求骇人听闻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2分) 相思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相思是 5、依次在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现出努力的样子。 A.攀、缩、微倾 B.攀、收、倾 C.抓、缩、微侧 D.抓、收、微倾 6、运用课内外古诗积累填空(10分) ①《游山西村》一诗中,表明困难中仍然蕴藏有希望哲理的诗句是 。 ②《三峡》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③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 ④杜甫《望岳》一诗中,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坚定)的语句是:。 ⑤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 7综合性学习(6分)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花之巅,西南远大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侠客游记》。2011年三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1)右图“中国旅游日”标志的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 “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2分)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期中测考卷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我校参加考试的学生总共有170 人,其中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7 分。100分以上的只有 1 人,90分以上的有25 人。有75 人不及格。全级平均分为72.9 分。从这次成绩来看并不理想,高分的人数太少。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试卷结构及得分情况本次考试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要求,试卷内容涵盖了八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和部分上册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体现出很强的人文精神,在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熏陶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次统考考试的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下面就各部分试题完成情况作以分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7 个小题,包括辨别字音、字形、修改病句、排序、古诗文的默写、小写作练习、名著阅读等。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片段写作练习是新题型,重点考察了学生的动笔能力。名著阅读,考查《傅雷家书》。因为学生在假期里已经读过这本书,对书的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所以这次本题做的较好。对于古诗文默写要求还不够严格,此题得满分的不多。今后要吸取教训,必须认真把关。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一共两篇,一篇是课内阅读《社戏》节选,一篇说明文《小满》。针对小说《社戏》,共设计7个小题,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变相降低了试卷的难度。《小满》,这是一篇说明文。设置4个小题,分别考察了对文章概括能力、说明方法的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以及综合表达能力。说明文在这册书中很突出,平时练习的比较有针对性。因此这道题学生做的还不错。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课内的文章《核舟记》。另一篇是古诗《《关雎》。分别考察了学生的文言字词积累、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由于平时都重视古诗文阅读这一块,所以学生整体得分率较高。 最后一个内容是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原来春已在_________ 》。并限定了选词范围“枝头、街头、心头、田埂、山脚、河岸、校园、小院”具体的要求要用记叙文体,以叙事为主。由于平时注意训练学生写作文的技巧,所以这次作文内容都很好,但字实在是不值一提,还需加强练习。 从这次的试卷来看,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平时对学生语文能力系统性的训练并不到位,很多知识学生都是知道却不会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定针对各种题型,对学生展开训练。使学生在做题中巩固所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 针对此次考试出现的问题,今后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部重要课文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2019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共22 页) 2019年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共6页,在检查是否有漏印、重印或错印后再开始答题。 3.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注意题号必须对应,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名句默写。(10分) (1)莫愁前路无知己, ▲ 。 (高适《别董大》) (2) ▲ ,关山度若飞。 (北朝民歌《木兰诗》) (3)最爱湖东行不足,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 ▲ ,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 (6)会当凌绝顶, ▲ 。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密………………………………………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共22 页) (杜甫《望岳》) (7)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8) ▲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9)《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 保卫祖国的决心和豪情的句子是:“ ▲ , ▲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有的风景的存在几乎是专为了吓人,如大峡 我要的是一处让我怦然惊动的风景,像宝玉初见黛 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神情hu ǎ n ɡ惚地说: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mi ǎo 如微尘 ▲ (2)找出画线句中两处错别字,并改正。(2分 ) ▲应改为 ▲ ▲ 应改

试卷分析(初中语文经典版)

试卷分析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八年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动》。这些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二)求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但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9.三峡(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短文两篇 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1228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9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悠.闲 yoū地窖. jiào B、荒谬. miǜ诘.问jí C、瓦砾. lì制裁. cái D、尴.尬 gàn 琐屑.xiāo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寒噤鞠躬触目伤怀 B、肃穆惶急情郁于中 C、狼籍蹒跚鸡零狗碎 D、噩耗焦灼月明风清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物理老师大概是三十三四岁左右。 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进。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诎右臂支船 C荡胸生曾云 D是故谋闭而不兴 5、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渔人甚异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妻异 C春冬之.时大道之.行也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哀转久绝. 6.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黄发垂髫”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B 第二三段着重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C 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D 说明桃花源人进入桃花源的原因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填空题(共10分) 7.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8.根据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题填写)(4分) 予独爱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霜落熊升树,------------------(梅尧臣《鲁山山行》) --------------,芳草凄凄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芦集中学金素荣 一、试卷基本内容分析 本张试卷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的检查,更加注重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察。试题形式新颖灵活,发挥了对语文教学的检测与导向作用,尤其是课外阅读试题的命题设置,较好的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在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测试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和“作文”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89人,全部参与考试,最高分80.5分,最低分25分,总体考试情况良好。但两极分化较大。 三、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22分)。学生的得分率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根据解释写词语和病句修改错误严重,古诗词默写失分较多,错字现象严重,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也较差,题量较多,分值较小。 2、阅读部分(33分)。得分率不高。课内的文言文阅读,大部分同学得分在8分以上(满分10分)。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题,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答非所问,失分严重。有一些同学审题不够清楚,一些自由发挥题,不愿多写字,导致不能得满分。 3、作文部分(40分),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从学生写作情况看,出现的问题不少:①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很多学生都不能把握题目的含义。 ②叙写比较平淡,没有写出初中学生真实感受,泛泛而谈,没有表达初中学生应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十首古诗及课文内古诗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汇总1.《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1.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2.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一 姜主任分析了初二期中考试质量,班主任谈了班风学风建设、谈了提优补差,学科老师谈了学科教学和提优补差工作。我认为今天的分析会是务实的,是有成效的。下面我想说五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乘势而上,保质量促提升。初二年级的总体质量状态呈现乐观发展态势,上期末全区统考一分两率,这就是作为准初三的质量保证。 二是看到短板,提升质量有空间。上期末全区统考,500分以上高分没有(小纪、高徐各1人),高分段4人,高分率全区排18位,中等靠后,低分段(390分以下)65人占了年级人数一半。这些是差距、是短板,但也是进步空间,只要我们思想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步步稳扎,抓铁有痕,一定能有提升。 三是提优补差,方法得当很关键。站在全年级明确种子选手名单,明确各班种子学生,就是冲击高分段的学生,冲击全区前300名的学生苗子,高分段多一个、硬达线多一个就等于多了个江中升学指标,给后面的学生多了个升入江中的机会。班级所有老师都要形成共识,提优拔尖,把片第一拿回来,学科成绩好的争取更好,薄弱学科的全力提升提高,使之不成为总分提高的短

板;学困生的提高难度更大,不能放弃,不能简单呵斥,以罚带教,还是要有耐心,多鼓励多表扬,无论何时都不要伤学生自尊心,不要经常罚站,多了就无效了。充分发动家长共同抓,转移责任,尤其是课外学习任务的完成,四班周老师家长协助交作业就是智慧的表现,发动学生帮助抓,好生差生一对一互助组,一般是后10名学生,我称之为“肩并肩互助组”(菲美有个肩并肩联合军演),帮助检查督促指导学习任务的完成,莲之星评选、三好生优秀团队员评选等评优表彰最为重要条。牢牢抓实两头就一定能带动中间学生,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就一定能上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学七认真,向七认真要质量,尤其是发挥学科组集体作用,老带新,加强协作,互助共赢。我们的教学质量考评是捆绑考核,学科捆绑,班级捆绑。 四是以爱施教,确立平民教育观。水乡教育的对象都是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孩子,老板干部子女都进了城,有的小学就去了,甚至更早。我们都是从农村走上教师岗位的,把平民孩子教好是我们的责任。尽管现在的孩子难教,现在的家庭监管缺失,现在的家长难沟通,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不利等等,但是我们直接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做的是立德树人的工作,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未来的劳动者,这就是使命,绝不是大道理。所以我们首先要时时有一颗爱心,换位看学生,就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充满耐心充满爱心。最近蒙城打老师事舆论沸沸扬扬,激起了关于体罚教育的大讨论,呼吁立法允许体罚,更有专家断言中国教师已经到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精选范文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试卷共四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共23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我市语文课改的发展步伐,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对试题的评价 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的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景物描写、文学名著范围比以往更大,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察。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包含对叙事,说明,文言文的文本理解。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

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如仿写,拟宣传标语,综合性能力考察。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开放性选题作文设计,以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里不可缺少的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设计大师成材的经历,要求学生对名家成长的历程熟悉,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导向。同时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与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另一个问题就是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三是阅读面窄,对一些文学常识不了解。 2、文言文阅读部分,背诵,默写,答题质量较高,然而理解分析题答题质量较差,只有少数学生能充分表述要点,语言准确、顺畅而得满分,多数答案,要么因不完整,要么因语言表述有问题而失分。翻译得分也不理想,重要实词翻译不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