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
运动生理学实验复习

实验一ABO血型鉴定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人类血型的遗传特性及其遗传方式;掌握人体血型(ABO型)的检验方法。同时检测自己的血型。

【实验原理】

血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B凝集原,根据红细胞上的这两种凝集原的不同或有无,可将血液分为四个类型,即A型、B型、O型、AB型。在同一个体的血浆中,不会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抗原相对抗的抗体,相对抗的抗原与抗体相遇,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因此,可以将A型血清和B型血清作为标准血清,观察在与受测试红细胞混合时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判断受试者的血型。(如表一)

ABO血型中的抗原和抗体(表一)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1)。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刺血针、消毒牙签、抗A和抗B标准血清、生理盐水、酒精棉球。

【方法与步骤】 (一)ABO 血型鉴定 1用玻片法鉴定血型

(1)将已知的A 型与B 型标准血清各滴一滴在双凹玻片的凹内,分别标明A 与B 。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指端后,采血针刺破皮肤,滴1—2滴血于盛有1毫升生理 盐 水的小试管内混匀,制成5%红细胞悬液。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玻片两端的血清上,再分别用牙签搅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0—15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如无凝集现象,可再搅匀混合,再静置 10—15分钟,根据其有无凝集现象判断血型。

图 一 2试管法

(1)取试管2只,分别标明A 、B 字样,分别加入相应标准血清2滴,各管加入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1~2滴摇匀。 (2)将上述二试管用1000转/分离心1min 。

(3)取出小试管,轻弹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呈散在烟雾状

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二) 交叉配血

抗A 血清

抗B 血清

抗A 血清

抗B 血清

抗A 血清

抗B 血清

抗A 血清

抗B 血清

A 型血

B 型血

O 型血

AB 型血

(1)先用碘酒,继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用消毒干燥注射器抽取受血者及供血者静脉血各2ml,各用一滴制备红细胞悬液,分别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余下血分别注入干净小试管,也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待其凝固后析出血清备用。

(2)左两凹玻片左侧标上“主”(即主侧);右侧标上“次”(即次侧)。主侧滴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受血者血清一滴;次则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供血者血清一滴。分别用竹签混匀。

(3)15~30min后,观察结果。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可多量输血;如主侧无凝集而次侧有凝集只可考虑少量输血;如主侧凝集则不能输血。

父母的血型与子女的血型关系

[注意事项]

(1)采血时,要用一定的力度,快速的刺破皮肤。以免用力小、动作缓慢,而只刺破表皮,无血液流出。(2)所用双凹玻片的试管实验前必须清洗干净,以免出现假凝集现象

[思考题]

1.用玻片法测定ABO血型,怎样判定其结果?

2.如何区别血液的凝集与凝固,其机理是否一样?

实验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很多,实验常用沙利氏比色法。其原理是在一定

量的血液中,血红蛋白经少量盐酸的作用,使亚铁血红素变成高铁血红素,呈

现较稳定的棕色。用水稀释后与标准色比较,求出每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

蛋白克数。正常成年男子每100ml血液平均含14.4g,女子为13.1g。

【实验器材】

血红蛋白计、0.1mol/LHCl、刺血针、滤纸片、酒精棉球、乙醚、95%酒精、蒸馏水。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血红蛋白计包括①标准比色架,架的两侧镶有两个棕色标准玻璃色柱。②

血红蛋白、稀释管,有方形也有圆形的。两侧有刻度,一侧以g为计数单位,

对侧以百分率计,按我国情况,是以每100ml血液内含血红蛋白14.5g为

100%。③20mm3血红蛋白吸管,还有玻璃棒、滴管。

2.用滴管加0.1mol/LHCl于血红蛋白稀释管内,到刻度10处。

3.用刺血针刺破指尖采血,血滴宜大些。用血红蛋白吸管的尖端接触血滴,

吸血至刻度20mm3处(0.02ml)。

4.用滤纸片或棉球擦净吸管口周围的血液,将吸管插入血红蛋白稀释管的盐

酸内,轻轻吹出血液至管底部,反复吸入并吹出稀释管内上层的盐酸,洗涤

吸管多次,使吸管内的血液完全洗入稀释管内。摇匀或用小玻璃棒搅匀后,放置10min,使盐酸与血红蛋白充分作用。

5.把稀释管插入标准比色架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使无刻度的两侧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便于透光和比色。

6.用滴管向稀释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每加一滴要搅拌),边滴边观察颜色,直至颜色与标准玻璃色柱相同为止。稀释管上液面的刻度读数即为每100ml 血液血红蛋白的克数。

7.Hb值通常以每100 ml血液中含Hb若干克来表示。(g/ml)。我国正常成人,男子约:12~15 g%,女子约:11~14 g%,男运动员不超过:17 g%,女运动员不超过:16 g%。

【注意事项】

1.吹血液入稀释管及洗净吸管时,不宜用力过猛。

2.蒸馏水需逐滴加入,多做几次比色,以免稀释过量。每次比色时,应将搅拌用的玻璃棒取出,以免影响比色。

3.由于操作过程过长而造成吸管内血液凝固,堵塞管孔时,则要按下列溶液的顺序重复冲洗吸管,即用水→95%酒精→乙醚或丙酮。

【思考题】

1.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是否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为什么?

2.测定血红蛋白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实验三人体在安静及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动脉血压间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实验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当缠缚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将断续地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成连续流动,使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故从无声音到刚听见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运动主要影响收缩压的变化,收缩压变化大。

[对象]

体育专业学生

[器材]

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

[实验方法与步骤]

l.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由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标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充气球相通。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

2.受试者脱去一衣袖,静坐5min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前臂平放于桌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向上。将压脉带在该上臂,其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cm,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胸件放在其上。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

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再上升2.6~4.0kPa(20~

30mmhg)。随即松开气球螺旋,连续缓慢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

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

的刻度即为收缩压。一般青壮年收缩压为12-17.3kPa(90-130mmHg).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慢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

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刻度即代表舒张压。一般青

壮年舒张压力8-10.6kPa(60-80mmHg)。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 (或mmHg)表示。1kPa=7.5mmHg。反复测血压,如血压值波动<0.5kPa

或<4mmHg即为准确。

9.运动后血压的测量:拉开压脉带与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不要取下压脉带)。令受试者以每次2s的速度连续下蹲3min(30次/min)或按节拍器节律下蹲,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6min时的血压和脉率

定量工作(20蹲起)前后脉搏和血压

[注意事项]

1.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2.受试者应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3.压脉带的宽度有7、9、12cm3种,应以覆盖受试者上臂的1/2-2/3 。[运动实践的应用]

1、我国运动员的血压水平一般在健康青年人的血压范围内,当运动员安静时舒张压>

90mmHG,舒张压>130mmHG时应引起注意。

2、晨起血压较稳定,若安静血压比平时上升20%左右持续2天,可视为机能

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运动时收缩压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大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达190mmHG或更高,舒张压不变或轻度上升或下降,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运动员机能不良。

(1)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

(2)出现梯形反应;

(3)出现无休止音;

(4)运动时收缩压的上升与运动强度的增加不相平行或突然下降,收缩压突然下降达20mmHG者必须立即停止运动。

实验四剌激条件的改变对骨骼肌收缩的影晌

1实验目的

1.1 学习蛙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1.2 观察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3了解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2实验原理

蛙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故选用腓肠肌标本来观察骨骼肌的收缩特性。活的神经肌肉组织能对外界刺激起反应,且不同的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及刺激频率作用于肌肉时,其反应性将不一样。本实验固定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来观察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变化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3 实验标本与仪器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一套、BL -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滴管、任氏液、铁支架、双凹夹、棉线。

4实验步骤

4.1制备标本

4.1.1破坏脑和脊髓(方法见实验一)。

4.1.2分离腓肠肌:将蛙俯位放在蛙板上,用蛙钉固定四肢,然后剪开一侧皮肤,

暴露腓肠肌,用玻钩分离,在跟腱下穿一丝线并结扎,提起结扎线,在远端剪断跟腱,游离胖肠肌至膝关节处,再在股骨部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

4.2连接实验装置

4.2.1将蛙板放在换能器下方,垂直提起腓肠肌上的结扎线,连接至张能换能器的

应变梁上,此线不宜太紧或太松,并应与桌面垂直。

4.2.2 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插入BL-420系统面板1通道,系统地刺激输出线刺激电

极,刺激电极再与腓肠肌相连。

4.3 软件操作及观察项目

4.3.1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打开电脑,进入BL-420生物信号系统,在菜单栏中选择“实验项目身肉神经实验中的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项,设置刺激选项,观察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肌肉收缩幅度变化,并找出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图)

图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4.3.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选择“肌肉神经实验”中的“刺激频率与反应关系”实验项并设置参数,从而导出单收缩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图)

图刺激频率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4.3.3 实验结束后,但开保存文件,进行重显/剪辑及所需资料打印出来,附在实

验报告单上,测算并记录所需指标。

5 注意事项

5.1 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标本,保持良好的兴奋性。

5.2 每次刺激时间不宜太长,刺激后必须让肌肉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以防止肌肉

疲劳。

实验五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会测定肺活量和连续肺活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呼吸机能是保证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实现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通气的目的是为了O2的摄入和CO2的排出,尤以O2的摄入更为重要。一定O2的摄入需要一定的通气量作保证)。肺的主要机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都可以作为呼吸机能健康程度的指标。

肺活量—可以反映人体呼吸运动的机能。但肺活量的绝对值尚不能全面的反映人的通气功能,有时用肺活量的相对值,即肺活量除以体重(ml/kg)或身高(ml/cm),来评价肺通气功能水平和作横向的比较研究。

肺活量由三部分气体容积组成,即潮气,补吸气,补呼气。肺活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很好,应用很广。但肺活量测定时不加以时间限制,因而反映肺通气功能有其局限性。

2

4

1

3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肺活量

肺活量组成成分的分析

[实验器材及药品]

改良式肺活量计、橡皮口嘴、鼻夹、75%酒精

[实验步骤]

1.熟悉改良式肺活量计的构造。

2.肺量计外筒装水到红线,套上浮筒,令其下沉至底部。

3.被测者站立,作用力吸气后立即由吹气口向筒内作用力呼气,读出内筒外面的刻度,连续3次,所得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4、连续测5次肺活量,并纪录。

连续肺活量测定表

[注意事项]:

1.吹气口要消毒。

2.吹气完毕即捏住胶管才读刻度。

3.吹气时,姿势要正确,不要弯腰,防止其它肌肉参与。

[应用与评价]

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量气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和重要的生理指标。

肺活量可以反映呼吸运动的最大深度,其大小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训练水平和运动项目等因素影响。我国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3500~4000mL,女子约为2500~3500mL;若以体重肺活量计算,男子约为62mL·kg-1体重,女子约为51mL·Kg-1体重。40岁以上的人肺活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运动员肺活量一般大于正常人,尤其是划船和游泳运动员可达到5000mL以上。但是该指标只表示一次呼吸运动的幅度,不能反映呼吸的时间和速度,故不能显示呼吸功能的动态过程。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道的畅通能力。健康成人时间肺活量第1s为83%,第2s为96%,第3s为99%,其中以第1s的意义最大。

最大通气量可以全面反映肺的通气贮备能力,一般成年男子约为100~110L·min-1,女子约为80L·min-1左右。有良好训练的优秀运动员可达180~210L·min-1以上。

[作业]

分析肺活量的组成成分,比较分析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的意义有何不同?

实验六前庭机能稳定性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方法及稳定性高低的评定方法。

[实验原理]

前庭器官能接受身体或头在空间做直线或旋转运动的刺激产生位觉。当过

度刺激前庭器官会诱发许多反射性反应,如位觉躯体性反应、位觉感觉性反应、位觉植物性反应,其反应程度与刺激强度、前庭器官功能稳定性有关。本实验

用转动方法观察旋转对人体的影响,并根据反应的程度评定前庭器官功能的稳

定性。

[实验对象]

体育专业学生

[实验器材]

人体前庭功能转椅、血压计、听诊器、秒表

[实验步骤]

一、前庭器官受刺激时,植物反射的观察

根据旋转前后脉搏和血压的变化,按陆查诺夫和柏钦柯所制定的评分表来

判定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

1.令受试者坐在旋转椅子上,五分钟后测定安静时前10秒的脉搏和血压。

2.令受试者头前倾30o,闭眼,以两秒钟一周的速度均匀地旋转5周(逆时针)。

3.旋转停止时,受试者立刻抬头睁眼,并即刻测出旋转后第一个10秒钟的脉

搏和血压。

4.根据所得实验结果,查《评分表》来评定受试者前庭分析器的稳定程度。

二、前庭器官受刺激时躯体性反应的观察

(一)运动反射观察法

1.用粉笔在旋转椅正中的地面上画一条直线,6—7米长。

2. 受试者坐在旋转椅上,双脚沾点水,头前倾30o,闭眼,以两秒钟一周

的速

度均匀地旋转10周,旋转椅停止转动后立刻抬头睁眼并站起来沿直线行

走,尽量控制自己沿着直线行走。

3.一人在旁边保护,并测量行走的脚印与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试验结

果。

4.试验结果分析,按四级分制评分。

a: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正常行走,偏离直线不超过0.25米者,属于前庭稳定性好,可评为5分。

b: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正常行走,偏离直线不超过0.5米者,得4分。

c:旋转停止后,沿直线全程行走不超过1.0米者,得3分。

d:旋转停止后,2秒钟站不起来,或行走时偏离1.0米以外者,属前庭分析器不稳定,评分给予不及格。

(二)眼震颤观察法

人在作旋转运动时,引起眼球发生不随意的颤动,称眼震颤。眼震颤持续时间,正常人约持续15—40秒,次数为20—30次正常,震颤时间过长或过短,说明前庭功能有过强或过弱的可能。

1.受试者坐在旋转椅上,头前倾30o,闭眼,以两秒钟一周的速度均匀地旋转

10 周(逆时针)。

2.旋转椅停止转动后立刻抬头,睁眼,注视竖立在脸右侧上方的目标(手指

或小棍),这时可观察到眼球有规律的左右震颤。

3.记录眼球的震颤次数和持续时间。

实验七安静状态及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描记

[实验目的]

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观察人体在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变化特征。

[实验原理]

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变化。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由窦房结开始,经特殊传导系统,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兴奋的产生和传播所伴随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周围组织传到全身,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都发生有规律的电位变化,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即成为心电图(Electrocardiagram)。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并不反映心肌的机械收缩过程,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T波三个波群。运动心电(exercise ECG)通过运动增加心脏氧耗负荷可用来检测潜在的心肌供血不足,同时也可判断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血液需要之间是否有不平衡现象以及了解人体运动耐力、心功能的情况。

[实验器材]

BL-1250心电图机、分规、75%酒精棉球、血压计、听诊器、导电膏、功率自行车

[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安静状态下心电图的描记

1.受试者安静平卧,全身肌肉放松。

2.心电图机妥善接地,预热5分钟。

3.按放电极:肢体导联按—右上(红),左上(黄),左下(绿),右下(黑)联接。

胸部导联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为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点;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左腋中线与V5同一水平。

4.选择按手动/自动键,依次记录各导联心电图。

5.描记完毕后,依次标出心电图各导联,注明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等。

7.分析心电图。

二、运动负荷下心电图的测试

1.输入受试者的相关资料。

2.根据受试者的相关资料设定运动方案,并确定运动目标心率。

3.按放电极(同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同时上臂绑缚血压计。

4.受试者在运动实验开始前,应分别记录立体心电图和血压作为运动前的对照指标。

5.受试者按照预先制定的运动方案做蹬车运动。

6.在每级运动负荷结束时记录全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直至达到目标心率或以下终止运动实验的指征:(1)达到目标心率(2)出现典型心绞痛(3)出现S—T 段水平下降大于0.2毫伏(4)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1.运动实验室应保持室温在20--22℃,湿度控制在40%--60%。

2.运动过程中,密切注视受试者状态及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如出现阳性变化,则立即终止试验。

3.记录心电图时,观察基线是否平稳或有干扰以及电极是否连接紧密。

[思考题]

运动开始至结束,受试者的运动心电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八PWC170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PWC170的测定原理和PWC170测评的意义,掌握PWC170的测定和评定方法,并能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

[实验原理]:

PWC170指运动过程中心率达到170次/min的相对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机体所做的功。它反映了机体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有氧耐力水平。PWC170测定属于亚极限定量负荷运动试验。其直接测定较为复杂,需时较长,通常采用间接测定的方法。间接测定PWC170的原理是: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功率在一定的负荷范围内(相当于心率在120—180次/ min之间)呈直线关系。依据这一相关关系,令受试者完成两次或两次以上不同负荷的运动,第一次负荷使心率达到120次/min左右,第二次负荷使心率尽可能接近170次/min。通过两次负荷的功率以及负荷后的两次心率,就可以推算出心率为170次/min时机体所做的功。[实验器材]:

自行车功率计(或台阶)、秒表、节拍器、遥测心率仪或心电仪(或手触脉搏的方法监测心率)。

[实验内容]:

(一)测试方法

令受试者完成两次不同负荷的定量运动试验,每次负荷持续3—5min(以负荷时心率相对稳定为度,一般3min即可),两次负荷之间休息5min,并于每次负荷后即刻测定心率。第一次负荷的功率在心率达到120次/min 左右为宜,第二次负荷的功率可根据第一次负荷后的心率来确定,以达到170次/min心率的负荷为宜。

受试者PWC170的估计值(kg.m·min-1)

第一次负荷的功率

(kg.m·min-1)

第一次负荷后即刻心率(次/min )

100-109

110~

119

120~129

第二次负荷功率参考值(kg.m·min-1)

负荷功率选择参考值

(二)结果与计算 1、直接法(坐标法)

如图27-1所示,先在坐标纸上分别标出第一次和第二次负荷的心率-功率坐标点A 和B ,连接A 、B 两点成一直线并延长之,然后在心率为170次/min 处划一条与X 轴相平行的水平线,使之与A 、B 延长线相交于C 点,继而从C 点划一条与Y 轴相平

行的水平线,使之垂直相交于X 轴的 D 点,该点所表示的功率即为PWC170。 2、间接法

PWC170 = W1 +(W2 - W1)[?170 - P1?/? P2 - P1?]

其中:W1为第一次负荷的功率(kg.m /min ) W2为第二次负荷的功率(kg.m /min ) P1为第一次负荷的心率(次/min ) P2为第二次负荷的心率(次/min )

在进行PWC170的机能试验后,将所测得的W1 、W2、 P1、 P2的数据代入公式,便能精确地计算出受试者的PWC170 值。 [应用与评价]

一般来说,PWC170值越高,表示受试者身体工作能力包括心脏的做功能力越强。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之间PWC170 值都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耐力项目运动员的PWC170值较高,男性PWC170值高于女性。 [注意事项]

1、测试前,受试者应有充足的休息。测验前至少1小时不应进食、饮水、吸烟。

2、蹬车时间:受试者在进行定量负荷运动时,当身体功能动员起来并达稳定状态后再进行蹬30s 即可,绝大多数受试者运动3min 就可达到相对稳定状态的水平。因此,试验中蹬车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体力消耗过大。

3、两次负荷之间应休息5min ,一般可坐在车上休息。

4、如果没有心电仪或遥测心率仪,可以用手触脉搏的方法计数负荷后即刻第一个10秒钟的心率,然后乘以6即为每分钟的心率次数。

1000以下 1000~1500 1500以上

400 500 600

900 1100 1300

800 700 1000 900 1100 1000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 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

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有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 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力量/体重。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

常用运动生理学实验操作流程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

人体安静、运动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动脉血压测定的原理,学会人体在安静时和运动前后脉搏及血压的测定。 [实验原理] 血压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间接法。通过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测定血压。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如果对血管施加压力,使血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液涡流时可发生血管音。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血压的收缩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完全被阻挡,此时在受压部位的远侧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低于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血液则可断续地通过受压部位使血流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继续降低压力时,且外加压力等于舒张压时,受压部位的血流由断续流动恢复到持续流动,受压部位远侧的声音则由强变弱或突然消失。因此,动脉血流刚能发出声音时的最大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而动脉内血流声音突变后消失时的外加压力则相当于舒张压。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约在60—-100次/分。心率常受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训练水平、体力劳动及体育运动的影响。在实践中通过测定血压、心率可了解受检查者循环系统的功能,了解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运动后的恢复情况、运动的密度。 [实验对象] 人体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秒表、电子节拍器 [实验步骤] 一、安静时脉搏血压的测定 (一)脉搏的测定 1.扪诊法桡动脉扪诊法:在测试安静脉搏时较为方便。 颞浅动脉扪诊法:位于耳前部略偏上,颞浅动脉经过此处,适合于运动后。 心前区扪诊法: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适合于运动后。 颈动脉扪诊法:位于胸锁乳头肌前、下颌角下部。 2.器械法 听诊法:用听诊器在心前区直接听诊,计算心率。 心率遥测仪:可准确记录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1.将脉压带绑在被试者的上臂,其下缘应距肘关节上约2--3厘米,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2.在肘窝内侧找到搏动点,将听诊器头紧贴肘窝肱动脉处。 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或2--4千帕,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 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的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声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

13体31运动生理学复习

运动生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改变时反射的引起四肢肌力重新调整的一种反射活动 2、吸收: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或消化后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激素:分泌腺和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活性的有机物质 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5、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6、乳酸阈: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运动强度较小时,血乳酸浓度与安静值接近,随运动强度的增加,乳酸浓度逐渐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称为乳酸阀。 7、碱贮备: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的含量。 8、心指数: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9、排泄:是指机体将代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10、运动性疲劳:运动过程中,当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进行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时,称之为运动性疲劳。 1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12、视力: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13、分泌系统:是体分泌腺和分散存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信息传递系统。 14、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15、氧亏:人体进入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在运动初期运动所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的差异。 16、食物的热价:每单位重量(每克)食物完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17、有氧耐力: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功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18、稳定状态:运动时当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人体的机能活动在一段时间保持在一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血红蛋白测定及血型测定 A..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目的】掌握用比色法来测定血红蛋白量。(3分) 【原理】血红蛋白量测定方法有光电比色法、分光光度法和沙里氏比色计比色法。本实验采用沙里氏比色法。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颜色随其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有一定的变化。为提高测定的标准,可向血液中加稀盐酸,使亚铁血红蛋白酸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显稳定的棕黄色,加蒸馏水稀释并与标准色比较,既可求出100mL血液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血红蛋白的含量受年龄、性别、营养状况、体育锻炼以及居住条件的影响。(5分) 我国正常成年男子约含12~15g·dL-1;女子约为11~14 g·dL-1。 【器材】沙里氏比色计(含比色管、比色架、吸血管)、采血针、75℅酒精、棉球、95℅酒精、0.1mol盐酸、乙醚、蒸馏水、小玻棒、小滴管。(6分)【步骤】 1.向比色管内加入0.1mol盐酸10滴(约达到比色管的10℅的刻度线)。(3 分) 2. 采血。以75℅的酒精消毒无名指及采血针(2分); 3.用采血针刺破无名指指腹一侧皮肤,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去一滴后,用右手平持吸血管使管口接触自然流出的一滴血管,准备吸取20μl 的血液(血柱液面平20μl刻度线)。(6分) 4.用干棉球拭檫管外的血液,然后迅速将吸血管移入比色管,徐徐将血液吹入盐酸深层,并用上层清夜多次洗涤吸血管,轻轻振荡,置室温中10~15min,充分到使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6分) 5.比色。将比色管放入血红蛋白比色架中,向比色管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且边滴边搅拌边竖起对光观察,将比色管的颜色与比色计上的标准颜色做比较,直至比色管溶液颜色与标准颜色一致为止。正确读出并记录比色管内溶液弯月面下缘最底点对应的比色管刻度数值,此数值即为每100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9分) 【注意事项】 1.要准确配制0.1mol的盐酸。血液被酸化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 2.吸取的血量应准确,并将吸血管外的血液抹去。 3.吹入血液和洗净吸血管时,切勿将空气吹入盐酸中,以免形成气泡影响 比色。 4.稀释时要耐心地逐滴加蒸馏水,并应边滴边搅边竖起比色,当颜色接近时,只能半滴半滴地稀释。

运动生理学总复习

名词:运动生理学: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技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实验基础研究人体对记性运动的反应和长期运动训练的适应所引起的机体结构和机能变化的规律. 兴奋:兴奋性、反应与适应性、★兴奋: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 适应性: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使集体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 反馈: 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3.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生物节律 4.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通过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5.运动生理学的先锋(即被誉为“运动生理学之父”的科学家)是谁?阿奇博尔德·希尔 1.名词: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能量节省化:当机体在同等负荷运动下能够达到更大的功率输出或更高的摄氧量水平,表明机体的运动节省化程度提高 2.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直接能源:A TP、间接能源:糖、脂肪、蛋白质 3.三大供能系统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4.能量供应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 (1)、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时的反应:运动开始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TP-CP的分解。如果大强度运动持续,随后动用糖的酵解,此时产生大量乳酸,易致运动性疲劳。如果运动持续,强度降低时,机体将以三大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为主。(2)、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的参与并非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运动时对能量的需求。 (3)、能量代谢对慢性(长期)运动的适应 *长期运动可增加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使运动时神经、激素的调节更加敏感搞笑,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量物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促进疲劳的消除。由此,运动能量提高。 *长期运动还可使能量利用节省化,即完成同样负荷的运动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1、兴奋?兴奋性?见另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将在细胞膜两侧发生一次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①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同时,肌肉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绪论:麦蒂 第一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 二、兴奋性: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三、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四、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一章骨骼肌的机能 人体的肌肉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大类。 骨骼肌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收缩和舒张。通过舒缩活动完成运动、动作,维持身体姿势。 骨骼肌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支配下,在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下完成的。 第五节骨骼肌收缩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可分为4种类型:等张(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 (一)等张(向心)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称为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增加在前,长度缩短在后;缩短开始后,张力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是动力性运动的主要收缩形式。 等张训练不利于发展整个关节范围内任何一个角度的肌肉力量。 例:杠铃举起后;跑步;提重物等。 (二)等长收缩 概念: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不推动物体,不提起物体)特点:超负荷运动;与其他关节的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同时发生,以保持一定的体位,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例:蹲起、蹲下(肩带、躯干;腿部、臀部);体操十字支撑、直角支撑;武术站桩等。 第六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二)生理学特征: 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 第二章血液 第一节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1.血细胞与血浆 在血细胞中主要是红细胞,它在全血中所做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男:40%——50% 女:37%——48%)、 二、内环境 1.概念: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与人体直接生活的自然环境——外环境相比,内环境存在着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如酸碱度、渗透压、气体分压、温度等等,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细胞只有在正常的内环境中才能正常生存。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功能是细胞通过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Word版

绪论 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几个? (1)新陈代谢;(2)应激性;(3)适应性;(4)兴奋性;(5)生殖。 2、人本内的调节作用有哪几种? (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 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在不同的事与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称为适应。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让人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3、骨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ATP、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直接来源是:ATP,间接来源 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而:糖类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 4、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3)急性运动中能代谢的整合。 5、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3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6、三个供能系统:(1)有氧氧化供能系统;(2)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3) 糖酵解供能系统。 第二章 1、兴奋是指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 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内正外负)。 2、刺激引起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 (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3)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3、依肌肉收缩的张力和长度变化,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哪三类?各类概念?体育实践中 的应用(举例)。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同,肌肉缩短,并牵引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如:前臂弯举、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练习;(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指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的收缩形式。如:跑步时支撑腿后蹬前的屈髋、屈膝等,使臀大肌、股四头肌等被预先拉长,为后蹬时的伸髋、伸膝发挥更大的肌肉力量创造了条件;(3)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如:一些静力性运动。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0046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的科学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生活在适应环境的生物体总是在不断地重新建造自身的特殊结构,同时又在不断地破坏自己衰老的结构,这个过程称为新陈代谢。(物质与能量代谢) 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2.兴奋性 引起生物体出现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在生理学中,将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及表现称为兴奋,而这种产生兴奋的能力则称为兴奋性,能较迅速产生兴奋的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3.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 具有兴奋性的组织必然具有应激性,而非可兴奋组织只有应激性没有兴奋性。 4.适应性 生理学上将机体以适当的反应克服反复出现的环境变化造成的危害,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或特性,称为适应性。 四、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过程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五部分)神经调节其特点是迅速,局限,短暂(最重要) 体液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其特点幅度小,不十分灵敏 五、稳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 六、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第二章骨骼肌收缩 一、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肌节,是肌肉收缩舒张的基本单位。 二、粗肌丝:肌球蛋白;细肌丝:肌动蛋白。 三、静息电位 1.概念:是在未受刺激时,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70mV~-90mV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大全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大全(1) 绪论 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几个? (1)新陈代谢;(2)应激性;(3)适应性;(4)兴奋性;(5)生殖。 2、人本内的调节作用有哪几种? (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 3、调节是指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体内活动的适应性调整,使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 环境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生理过程。在不同的事与环境或运动条件刺激下,细胞或机体的内部代谢和外部表现所发生的暂时性、应答性功能变化,称为反应。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称为适应。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让人信息,而调节系统又可以通过回路对调节器官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在调控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预测干扰、防止干扰,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 第一章节 1、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3、骨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ATP、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直接来源是:ATP,间接来 源是:糖类、脂肪、蛋白质,而:糖类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

4、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有哪些?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3)急性运动中能代谢的整合。 5、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3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在总体能量供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 6、三个供能系统有:(1)有氧氧化供能系统;(2)磷酸原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 (3)糖酵解供能系统。 第二章节 1、兴奋是指神经、腺体、肌肉等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以及由相对 静止转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的表现。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膜两侧电位的极性即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内正外负)。 2、刺激引起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 (1)一定的刺激强度;(2)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3)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3、依肌肉收缩的张力和长度变化,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哪三类?各类概念?体育实践中 的应用(举例)。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同,肌肉缩短,并牵引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如:前臂弯举、高抬腿跑、挥臂扣球等

Irudre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 4、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7(解)生理负荷:是指机体内部器官和系统在发挥本身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保持一定生理机能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为克服各种加载的内、外阻力(负荷)所做生理“功” 8、糖酵解:指糖在人体组织中,不需耗氧而分解成乳酸;或是在人体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糖仍能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出一部分能量的过程,该过程因与酵母菌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称为糖酵解(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9、超量恢复(解):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机能状态

在这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这种现象称为“超量恢复”。其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10、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牵拉时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11、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 12、肌丝滑行学说的过程: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即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 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各z线互相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至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13、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是K离子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流,造成内负外正,这是基础,当K离子的静移动两等于零时,其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由于Na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所以他一般向内扩散,但他由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控制,安静时关闭,受刺激时,通道激活钠离子内流,造成内正外负,出现电位变化,形成峰电位上升支,最后达到一个平衡点时,钠离子平衡电位。。 14、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动力性收缩(等动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向心收缩时肌肉长度缩短、起止点相互靠近,因而引起身体运动。离心收缩是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15、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重量为该人的绝对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 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长时间运动。 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输出功率最低,所要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有氧代谢供能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 三、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在不同的运动中由于运动模式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供能系统在总的供能中所占比例不同。 四、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慢性运动的供能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供能为辅。 2、能量节省化,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系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技术提高,在完成相同运

《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10页word

《运动生理学》复习参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时值: 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2、基强度: 当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最基本阈强度,称为基强度。★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静息时细胞膜处出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反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电位发生暂时迅速的倒转,为动作电位。 4、肌肉收缩: (一)缩短收缩:张力大于外力 (二)等动收缩:张力等于外力 (三)拉长收缩:张力小于外力 ★5、牵张反射: 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果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维持躯体的基本姿势) 6、屈肌反应: 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7、贫血: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红细胞积压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 8、肌电图:记录深层肌肉电活力。(有损伤,有痛苦)

9、受体: 在生物膜、细胞浆、细胞核中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能有选择性的识别递质和活性效应器。 10、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可以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具有一定的储备 11、博出量:一次心脏博动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12、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充盈量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13、有氧耐力: 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糖、脂肪等氧化供能)的能力。 ★14、最大吸氧量: 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15、运动性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继续保持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二、简答题: 1、为什么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因为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因素主要有肌源性和神经源性两类,肌源性生理因素又包括关节运动角度、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和肌肉初长度,在神经源性因素与其他生理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因而其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所以最适初长度时肌肉产生最大张力。 2、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