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今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古今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古今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古今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古今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论其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启示中国拥有悠久的自成体系的文明,是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秩序的主导者,并在东亚形成了帝王秩序——朝贡秩序。周边邻国定期向中国皇帝称臣纳贡,成为天朝的藩属。中国授予朝贡国金银印章,提供政治承认、优惠贸易和安全保障等公共物品。正是在中国的引领下,东亚才迈进了文明时代。尤其是明朝之后朝贡秩序也延伸到东南亚和东北亚,成为包容整个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

我认为古代东亚世界国际秩序主要由以下特征:

以古代中国为核心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朝贡秩序;

以文化为载体奠定了整个东亚世界的基础;

文化是古代东亚世界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整个东亚世界文化圈的形成始于先秦时代,在隋唐时期走向兴盛。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汉字、儒学、佛教文化和律令制度,其文化辐射范围包括今天的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文化分别在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影响了当时甚至是当下的东亚世界国际秩序。

中国的兴盛为日本走向文明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源泉,日本在汉代之后逐步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时代与朝贡秩序的雏形时代。从汉代到唐末,日本不断有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文化和制度,促进了本国基本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19世纪中期之后,随着中国的衰落和西方现代国际秩序的侵入,东亚秩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西方用坚船利炮发动了一系列对

华战争,将中国强行纳入到其主导的秩序中。中国经历了从天下一统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转变,即从中国之世界向世界之中国转变。

面对这种大变局,中国和日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日本开始接受西方国家的基本特性,开始成为侵略中国的先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占领日本,开始谋划主导东亚格局,同时奠定了美国和日本在军事和经济上的长期合作关系。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开始进入国际分工的序列。日本顺利地进入了中国庞大的世界级市场,中日关系从1978年开始进入了蜜月期。

然而,日本最早提出了“中国威胁论”,这是因为日本对中国崛

起的前景开始不安、忧虑到抵制。伴随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出于“中国威胁论”的考虑,开始了针对中国的军事围堵和经济扼制。日本多代领导人未能正视其在二战中犯下的种种罪行,而且无视国际警告疯狂扩种军备,加剧了东亚地区局势的动荡。更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多次挑战中国的底线,造成近年来“中日关系”进入了“冰河期”。

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秩序”已经不复存在,在当今中日关系的处理上,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双边关系,还应当把眼光放的更广远一些,比如放在与其他的国家关系的协调上。假如我们要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合作,就应该把这种合作看作制衡日本、促进日本加强对华合

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环保的问题上,日本非常期望加强与中国合作,但是日本在这个方面又疑虑重重,不愿意把一些先进的制度转让给中国,那么我们可以加强与美国和欧洲的这种合作,必然会对日本有极大的促动。

同时,我们还需要向日本学习成功的经验,吸收它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日本在处理对美国的贸易摩擦,处理本国货币的升值,拓展海外利益,促进国内和谐,建立循环经济等等各个方面,他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探讨建立两个国家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这个战略框架应该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几个层面上;同时要体现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几个方面上,当然两个国家都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既要坚持自己的底线,也要对对方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褒扬。这意味着说我们从四个方面——国家、地区、双边、全球,以及五个层面——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建构一个共同利益的矩阵。

中近史材料题简答题

材料一:(1899年)八月二十九日,清廷颁发渝旨,指出:“国家振兴庶务,凡有益一国便于民首,均应随时兴办,以植富强之基,前因商务为当今要图,特谕刘坤一、张之洞就沿海一带先行试办。……务期中外流通,确有成效,不得徒空言,致负朝廷力图振兴之意。”十月二十五日,清廷准许刘坤一所奏,宣布“农商人等联络群,考求物产”,“在所不禁”,但不准“妄议时政”。 引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在经历了庚子事变后,西太后不得不对基本国策作了较实际的反思;“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肝焦劳,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此后西太后于1901年1月以光绪的名义在西安颁布了“预约变法”的上渝,明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职情形,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己见。” (同上书) 材料三:清末新政时期,西太后表示变法决心说:“尔中外臣工,须知国势至此,断非苟且礼苴所能挽回厄运。惟有变法自强,为国家安危之命脉,亦即中国民生之转机。予与皇帝为宗庙计,为臣民计,舍此更无他策。” 引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下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在“变法”问题上,其态度以及变法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清末“新政”进行评价。 1、清政府对“变法”态度逐渐认可和明朗;改革的内容由最初的经济方面,继而

扩展到政治体制方面(5 2、清末统治者对变法态度的改变及实行“新政”,是鉴于当时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将危机自身统治而被迫为之,其目的是为了平息人民革命,消弭统治危机,因而注定要失败(5分)。 3、清末“新政”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大趋势,其“新政”的一些内容,亦符合中国经济近代化、政治近代化的潮流,客观上具有进步性(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企图通过大量倾销商品来打开中国市场,但情况并不如他们想象的乐观,试分析其原因。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产品仍具有顽强的抵制作用(4分)。 ②英国资产阶级不顾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盲目倾销(3分)。 ③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也使得外国商品在中国难以打开销路(4分)。 ④鸦片贸易的继续泛滥排斥了正当的贸易(4分)。 2、概述191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变化过程,论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3分)。 甲午战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洋务派无力控制民族资本主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2分)。

战后国际关系史_思考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对战后世界最直接的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初期成立的联合国是最有影响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美国在二战中崛起,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政治大国。英、法、意、德等西欧列强实力衰退,它们接受马歇尔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国内政局,同时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制于美国,纳入了美国冷战战略的轨道。日本在战后初期处于美国占领和半占领状态,并在美国主导下进行了民主化改革。 苏联也在二战中崛起,战后初期成为世界军事和政治大国。战争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同苏联结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战后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了飞速发展。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政治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发展中国家兴起,为发展民族经济而斗争。 战后,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的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获得相对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工人阶级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争取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当代国际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美苏冷战爆发的原因 三个分析层次:国际环境;国家行为动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导人个人因素; 一、国际因素 战后初国际环境的特点: 1、从战争到和平,和平政治取代战时政治。二战的结束动摇了美苏同盟的政治基础。 2、国际力量对比的“两极化”。 一极是凭借强大军事经济实力成为战后世界霸主的美国,另一极是世界军事政治强国苏联。二战前美苏之间没有重大利害冲突,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美苏的关系。由于战争的进程,美苏两大力量在欧洲、中东和远东等地区形成对峙。这种力量对比两极化状况,为美苏之间的对抗创造了条件。 3、“权力真空”地带的出现 “权力真空”地带指曾处于法西斯铁蹄下的北欧、中东欧。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国家及原法 西斯国家的属地与委任统治地。广大“权力真空”地带为两大国的斗争提供了场所。 二、国家因素: 战后初,美苏各自信奉的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它们的国家利益也是相悖的。 苏联的国家利益: 1、确保国家安全,尤其是西部和东部边境的安全。 2、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美国的国家利益: 1、填补真空,尽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2、凭借实力,主导战后世界政治经济舞台。 3、遏制苏联。 1946年伊朗危机 三、个人因素 综上所述,战后的国际环境为美苏对抗,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创造了条件。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相悖,使两国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两国领导人于对方的认识和处理外交的方式,加剧了双方的对立,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三、朝鲜战争的经过及影响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总结(上海教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5)附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3、《南京条约》的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历史任务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 4、《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增开生庄(后改营旦)、汉旦、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舶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5、《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6、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7、洋务运动 此时背景,内忧:民众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加深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 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8、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

中朝关系溯源

中朝关系溯源 作者:沈志华 | 发表时间:2014.07.07 刊发于总2067期《中国经营报》[先锋话题]版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跟朝鲜两国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1949年以来的中朝关系与中苏关系有很大区别:中苏关系泾渭分明,前十年,苏联老大哥一切都好,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歌颂报道,后面的一二十年,中苏交恶,苏联一切都坏;而中朝关系60年来都是“鲜血凝结成的友谊”,除了友谊,从来看不见有别的说法。 现在,我们国家的对朝政策陷入尴尬,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研究和应对周边复杂的国际关系时,只能有一种声音,说好就一切都好,一旦发生意外,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过去大约十年,我都在搜集中国、苏联、朝鲜还有东欧各国的有关档案,做现代中朝关系的研究,正着手写一本书,主要关注1919~1976年之间的这段往事。 共产国际扶植早期朝共 现代中朝关系要追根溯源,必须搞清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到二次大战之前,朝鲜共产党及其与中共关系的来龙去脉。现在人们一般都知道朝鲜劳动党,不知道有朝鲜共产党,金日成的传记中也不提朝共,因为当年朝共解散的时候,他还没入党。 1910年8月22日,日本通过强签《日韩合并条约》,兼并朝鲜,此后大量朝鲜人向日本、俄国、中国等周边国家移民。到日本的朝鲜移民比较老实,多是打工挣钱去了,很少参与政治运动。最活跃的是到俄国(后来是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这帮移民,到中国的移民也活跃起来了。1917年俄国闹十月革命,革命浪潮把这些朝鲜移民席卷进来了,纷纷各自成立共产党组织。 1919年3月,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三一运动”,30多名朝鲜独立运动人士在汉城公开发表“独立宣言”,遭到日本驻朝鲜总督府强力镇压,但此举激发声势更浩大的朝鲜独立浪潮;第二件是列宁在莫斯科成立共产国际。本来列宁要在欧洲各国发动革命,但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匈牙利革命、进攻波兰等一系列革命暴动最后全失败了,列宁眼光不得不转向东方的落后国家,认为那里才是世界革命成功的希望所在。在此战略方针下,共产国际成立,以大力扶持东方各国的革命运动,包括倡导建立中共和朝共,而一开始对朝共更为重视,因为朝共第一拨人马就在苏联境内活动。 早期朝共有一个毛病,喜欢拉山头、分派别,到1920年前后,成立了不下20个朝鲜人的共产主义组织,几乎遍地都是。后来渐渐形成两股势力:在中国黑龙江以北的苏联境内,以贝加尔湖为界,一西一东,东边以赤塔为基地的是朝共“赤塔派”,得到俄共(布)远东局的支持;西边是以伊尔库茨克为基地,得到俄共(布)西伯利亚局的支持。在中国上海还有一拨朝共人士,称为“上海派”,因为共产国际远东局就设在上海。后来,上海派与赤塔派联合,成为“上海-赤塔派”。但按共产国际的章程要求,各国共产党要加入,必须先成立一个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党,不能大家都抢。问题是,共产国际内部也分派别,对那些在本地区成立起来的朝共组织,知根知底,关系密切,自然更为信任。 在远东地区的朝共党员,大多数没有加入苏联国籍,他们也搞革命,也信仰马列主义,但内心里更倾向于以争取朝鲜独立自由为主要奋斗目标,这就是后来势力很大的“赤塔派”,他们跟朝共“上海派”联系较为紧密。“上海派”早期最有名的领导人是李东辉,他见过列宁和托洛茨基,不但最早发起组织社会党,还组织创建了共产党,后者是第一个得到共产国际承认的朝共组织。最奇特的是,他跟著名的朝鲜民族主义活动家李承晚关系不错,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李承晚是总统,李东辉是总理。这种做法很像当年中国的国共合作,列宁对此特别欣赏,共产国际远东局也很支持。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项目案例分析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项目案例分析 3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项目风险控制基本要求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于1991年成立于“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沈阳, 系中外合资的专门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公司。在经历了十年发展之后,由浑 河北岸的沈阳南迁至浦江之畔的上海,公司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远东国际租赁 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中化集团卓越的国际信誉、雄厚的企业实力和全球性的信息 网络,充分利用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信息中心的强大地缘优 势及面向全国的辐射能力,创造性地将产业资本、贸易资本和金融资本等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资源组织能力和资源增值能力相互匹配、协调发展 为特征的企业运作优势。 随着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保障租赁资产安全的质 量控制体系,远东租赁获得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发的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证书[33]。同时,公司还获得了由国家人事部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6年5月15日,作为国内第一个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内第一个非银行担保的资产支持受益凭证——远东首期4.8亿元资产支持受益凭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具有里程 碑的意义,标志着在国内有着二十多年经营历史的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第一次与资 本市场进行接轨[34]。2009年10月份,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KKR、新加坡政府主权基金GIC以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成功注资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成为公 司的战略投资者,标志公司的资金渠道有了国际化的背景,公司在走向国际化的 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本部分着重从融资租赁项目初选准则、融资租赁项目尽职调查操作和融资租赁 项目资产管理三个方面分析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项目内控操作框架,以期从融资租赁项目的导入和选择、项目信息的收集与风险评估以及资产的分类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对融资租赁项目风险控制做全面的分析。3.1融资租赁项目初选准则 3.1.1承租客户选择标准 3.1.3授信基本情况 在授信期限方面,原则上,每一项目下对承租客户的授信期限不超过3年;在 融资比例方面,原则上,任一项目项下均不超过合理价值的70%,其中售后回租赁项目融资比例=实际融资金额/租赁设备的净值或市场公允价值,直租赁项目融资比例=实际融资金额/项目金额;在收入融资比方面,仅针对回租赁项目,施工类企业年收入/我司实际融资金额>8,租赁服务类企业年收入/我司实际融资金额>2;在 细分市场方面,目前仅限于路桥、市政、基础工程和吊装市场;在施工资质方面,承租人需具备施工总承包或专业分包叁级及以上经营资质(租赁服务类企业不做硬性要求)。 3.1.4操作控制 凡不能满足承租客户选择标准中任何一个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不得立项;凡 不能满足授信规定中任何一个条件的融资租赁项目均为超初选准则项目。 3.2融资租赁项目尽职调查操作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黑龙江问题与早期俄中关系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美国是在()年获得加利福尼亚的。 ?A、1948 ?B、1884 ?C、1848 ?D、1984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单选题】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后继续向太平洋彼岸推进的前提是()。 ?A、俄国退出美洲殖民地的买卖 ?B、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C、俄国势力的衰退 ?D、新区域的经济引力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3【单选题】沙皇俄国是一个()国家。 ?A、农奴制 ?B、资本主义 ?C、共产主义 ?D、帝国主义 我的答案:A得分:20.0分 4【判断题】库页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俄国和中国本来就一直接壤。()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俄国向中国东北的扩张与中俄《尼布楚条约》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在对俄外交策略上,立足于实力对比关系的君王是()。 ?A、雍正 ?B、乾隆 ?C、康熙 ?D、顺治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单选题】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在东北亚问题上的重心转向了()。 ?A、蒙古

?B、日本 ?C、韩国 ?D、朝鲜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单选题】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是()。 ?A、《满洲里界约》 ?B、《中俄蒙协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尼布楚条约》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4【判断题】俄国人最先到达千岛群岛的时间早于欧洲人。()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俄国向千岛的扩张与日本北方领土问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以下哪个群体最先意识到俄国向日本推进的危害?() ?A、平民阶层 ?B、官僚阶层 ?C、精英阶层 ?D、青年学生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2【单选题】俄国在()的殖民活动引发了俄国宫廷关于东方政策的大讨论。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欧洲 我的答案:C得分:20.0分 3【单选题】以下哪个条约中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为界?()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伊犁条约》 ?D、中俄《天津条约》 我的答案:B得分:20.0分 4【判断题】德川幕府在虾夷地区实行的政策与满清政府在东北实行的政策一致。()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国际关系史 简答题及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复习参考题 二、简述题及论述题部分 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主要内容是:(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2)改革和健全国家行政机构;(3)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4)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5)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6)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彼得一世的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1)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落后状态,使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3)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为北方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保证了法国瑞典等获胜国家获得大片领土。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国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 (3)确立了新教与天主教的平等地位。 主要影响: (1)和会与和约本身建立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 (2)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规定; (4)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汀的和约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把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第五,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一、朝贡体系及其瓦解 1.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为转折点,朝贡体系分崩离析,亚太地区格局从封建中国王超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宗藩格局向近代资本主义殖民统治格局转变。 2.华夷体系的建立和维持的前提是中华帝国的强大繁荣,一单这个前提削弱或消失,华夷体系就难以为继 了。 3.朝贡体系,又称“华夷体系”、“华夷秩序”、“天朝礼治体系”。它起源于先秦的分封制度,成型与秦汉, 宋元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明朝时臻于极盛,清朝后期走向衰弱。 理论基础:五服论 制度基础:西周的宗法人伦制 纽带:儒家文化。 二、朝贡体系的内涵: (1)政治方面:朝贡体系实际上是中国内政的向外延伸,是中国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关系扩大到外围和四边,是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安全防御的一种手段。 (2)文化方面:由于朝贡制度,中国周边的国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3)经济方面:朝贡体系承载着国际贸易的功能。 5. 东亚地区古代朝贡体系的特点: (1)形式上不平等。朝贡体系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关系结构,但它重名不重实,具有形式主义和象征性的特点。 (2)奉行和平主义。和平、友好一直是朝贡体系的主流,华夷秩序有效地避免了战争,地区和平长期得以维持。 (3)双向互利。朝贡体系包括朝贡国一方称臣纳贡和宗主国一方的册封赏赐等内容,是双向互利的。 6. 1511年,葡萄牙侵占马六甲,第一个中国在东南亚的朝贡国落入西方殖民者之手,敲响了华夷体系的丧钟。 7.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割地、赔款、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五口通商条款,使中国的领土、独立主权、司法权、关税遭到破坏。 8. 真正给华夷体系沉重打击,彻底动摇华夷体系根基的是来自昔日的朝贡国——日本的挑战。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及其对亚太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1)日本战败,地区影响力下降 (2)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得以确立 (3)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4)苏联重返亚太地区 1.1927年,日本出笼的“田中奏折”,明确提出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要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方针。 四、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两面政策。 一方面,支持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战争,企图借中国的力量来削弱日本这个争霸远东的对手; 另一方面又想借日本的力量消灭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二战”对美国的影响:美国由于国土远离战场,所受损失相对较小;相反,它从战争当中获益颇丰。 为美国在战后的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军工业获利颇丰富,美国在二战中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大发战争财。 (2)美国军事力量大增。美国在战争中不断加强军力,战争结束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并且成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还利用参战机会,控制世界许多战略要点,在海外建立了500 个军事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考研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件

国际关系史刘德斌 第八讲维也纳体系的衰落与“欧洲体系”的全球扩张 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协调体制的裂痕愈大。至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欧洲的均势被打破,维也纳体系终于解体。 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通讯手段的革新,把世界日益联结为一个整;欧洲先进国家产业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中心—边缘”结构逐步建立起来。在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武装起来的西方列强侵略扩张中,穆斯林世界衰落了,东亚封贡体系解体了,欧洲霸权时代降临了。值得我们注意和深思的是,在欧洲,两个欧洲侧翼国家——海上霸主英国和陆上强国俄国是侵略扩张的先锋,英俄两国争霸也是19世纪中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之一。在北美,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在自己独立不久就敢于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对抗欧洲势力;在东亚,古老而庞大的“中央帝国”衰落了,边缘地区的岛国日本却借机而起,通过明治维新跃进列强的行列。美国和日本的加入,对欧洲的霸权提出了挑战,也扩大了欧洲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激烈反抗,对西方的抵制和造反开始兴起。 1.克里米亚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新格局 维也纳体系确立后,沙皇俄国利用其战略优势,加快了对日趋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和瓜分的步伐,以实现其控制黑海海峡,实现几代沙皇梦寐以求的战略目标—南下地中海。在近东有着巨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不能坐视俄国在近东建立霸权。双方争夺近东霸权的矛盾和斗争导致了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历史上又称“东方战争”)。参战的双方分别是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 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1853年11月30日,俄国舰队在锡诺普港全歼了土耳其舰队。1854年1月,英法舰队进驻黑海保护土耳其。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英法向俄国下最后通牒,要求俄国退出所占领的两公国,俄国对此不加理睬。3月12日,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3月28日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正在寻求时机把奥地利势力驱逐出意大利。他看到如果与英法结成同盟,将会给意大利的统一带来希

国际关系史网络档案文献资源概要

国际关系史网络档案文献资源概要 姚百慧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089)总第591期Sum No.591 2009年第2期No.2,2009 历史教学History Teaching [摘要]网络的兴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大量的在线原始外交档案文献资源,更是为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拓展了收集史料的途径。 [关键词]国际关系史,网络资源,外交档案 [中图分类号]K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2-0068-05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必然会波及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历史相关的网络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逐渐为学者所利用。本文仅就笔者教学与研究中所经常涉猎的国际关系史网络原始档案文献资源略加介绍,以便推进对这些在线资源的利用。 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历史,政府档案工作的起步也比英法等西欧国家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外交档案的解密与利用工作尤其突出,不少相关档案文献或被制作成专业的数据库,或挂在公共网络上供人利用。比较重要的有如下几个: 1.《美国外交文件集》在线版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FRUS)[1]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①是美国官方出版的外交档案集,最早出版于1861年。最初每年出版1~2卷,后一再扩充,如艾森豪威尔总统任期就分为1952—1954、1955—1957、1958—1960三个系列共64卷,至今已连续出版了400多卷②。与其他国家外交档案的出版情况相比,《美国外交关系文件集》是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外交解密档案集,也是研究美国外交史的必备资源之一③。该套文件的电子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链接获得:(1)威斯康星大学全文影像系统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3300760.html,/FRUS/ Browse.html 简介:提供1861-1960年的共计373卷文件。 (2)美国国务院网站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3300760.html,/r/pa/ho/frus/ 简介:主要提供1961年以来的卷册。杜鲁门时期2卷;艾森豪威尔时期2卷;肯尼迪时期21卷;约翰逊时期34卷;尼克松-福特时期17卷,外加12卷补充卷。 2.《解密文件参考系统》数据库 (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3300760.html,/ 简介:该数据库是美国托马斯·盖尔公司开发的品牌数据库之一,是研究冷战史、战后美国外交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应对戴高乐主义:美国对法国政策研究(1958—1969)》(项目批准号: 09YJC770055)的前期成果,曾提交2009年11月21-22 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世界史精品课程建设” 研讨会。在写作过程中,《英国国会议事录》数据库的相关 介绍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王本涛的帮 助,特此感谢。 ①1861—1871年卷,标题多次变化;1872-1931年卷,正式 名称为Papers R elating to the Foreign R 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tates;1932—1945年卷改名为Foreign R 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Diplomatic Papers;战后各卷才用了现 在的名称。 ②出版总目见美国国务院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3300760.html,/r/pa/ ho/frus/c4035.htm。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用网络资源引 用日期均为2009年11月17日。 ③关于该套文集的详细情况,可参考何迪:《介绍<美国对 外关系文件集>》,《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10 期;任东来:《美国外交史教学研究参考文献综述》,《美 国研究参考资料》,1990年第5~6期。 * 一、美国外交网络档案文献资源 【收稿日期】2009-11-1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图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劳工会出 现在欧洲战场上,一战和中国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中国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

献?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战,揭开一战的历史。 讲授新课通过三个篇章来讲解: 第一篇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材料一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英德法美 1870~1913年工 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 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 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一各国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发展的情况,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学生a回答: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 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 材料二漫画反映 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 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 会上公开宣称:“德国 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 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 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 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德国 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根据材料二德国外长的话,概括第一次世 学生 认真阅读 史料,小组 讨论回答 问题。 通过图文并 茂,设计有探讨 价值的问题,了 解一战爆发的原 因,激发学生自 主探究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学 习主动性和思考 问题积极性。

界大战的爆发的原因? 学生b回答: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 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学生c回答: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材料四普林西普被捕图片 根据材料四普林西普被捕的照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学生d回答: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材料五“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简介: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一文简介结束 最受欢迎的十大华人导演排行榜正文开始 国内女星最爱的十大华人导演[收缩内容] -1.王家卫 2.吴宇森 3.姜文 4.陈可辛 5.冯小刚 6.李安7.陈凯歌8.张艺谋9.成龙10.顾长卫 NO.1王家卫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张曼玉在1988年总共拍摄了12部电影,这位83年的港姐亚军,因此被戏称为“张一打”。同年,长期在无线担当编剧的王家卫,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执导他的电影处女作——<旺角卡门>。 NO.2吴宇森 妩媚与“森” 林志玲参演<赤壁>历史上的小乔:三国里著名的美女,至今还有人在争论其实她的美早就盖过了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NO.3姜文 韵情诗“文” 在威尼斯影展上,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虽然和金狮奖擦肩而过,但在红地毯上姜文和夫人周韵的恩爱秀,同样羡煞旁人。 NO.4陈可辛 音“迅”帖“辛”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NO.5冯小 以柔克“刚”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NO.6李安 群星请“安” 汤唯是个幸运儿,被导演李安一把火捧的红到了世界,也和梁朝伟亦真亦奂的肉搏了一次,快乐死了威尼斯,快乐死了全世界的观众。 NO.7陈凯歌 “红”尘颂“歌” 自身魅力指数:★★☆☆☆ 女星垂青指数: ★★☆☆☆ 陈凯歌翻身之作<梅兰芳>在演员挑选上摆的是“商业片”的擂台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东北亚国际关系史 1. [单选题]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200年的时间里,()不属于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A.美国在获得加利福尼亚后如何向太平洋彼岸推进 B.俄日早期的领土争端和经济关系是怎样交织在一起的 C.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问题如何产生 D.中俄东段边界的疆域是怎么形成的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 沙皇俄国国家的性质是()。 A.共产主义 B.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农奴制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 ()是美国获得加利福尼亚后继续向太平洋彼岸推进的前提。 A.新区域的经济引力 B.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C.俄国退出美洲殖民地的买卖 D.俄国势力的衰退 我的答案:C 4. [判断题] 俄国和中国本就一直接壤。() 我的答案:错 1. [单选题] 在对俄外交策略上,立足实力对比关系的君王是()。 A.顺治 B.康熙 C.乾隆 D.雍正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 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将在东北亚问题上的重心转向了()。 A.韩国 B.蒙古 C.朝鲜 D.日本 我的答案:D 3. [单选题] ()是清朝与俄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 A.《满洲里界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蒙协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我的答案:B 4. [判断题] 《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但是是在中方作出了重大让步的前提下签署的。() 我的答案:对

1. [单选题] ()中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为界。 A.中俄《伊犁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 我的答案:B 2. [单选题] 引发了俄国宫廷关于东方政策的大讨论的是俄国在()的殖民活动。 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我的答案:A 3. [单选题] 最先意识到俄国向日本推进的危害的是()这一群体。 A.精英阶层 B.官僚阶层 C.青年学生 D.平民阶层 我的答案:A 4. [判断题] 德川幕府在俄国东进时期不立足于外交交涉。() 我的答案:错 1. [单选题] ()问题在黑龙江流域的问题和千岛群岛的问题平息以后,又凸显出来。 A.朝鲜半岛 B.内外蒙古 C.钓鱼岛 D.南海海域 我的答案:A 2. [单选题] 1860年前后,由于统治者通常把()放在第一位,导致清政府在领土问题上表现软弱。 A.国库财产 B.百姓福祉 C.个人名誉 D.政权稳固 我的答案: 3. [单选题] 对俄国来说,俄日《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是它拥有库页岛的第()个国际法条约。 A.四 B.三 C.二 D.一 我的答案:C 4. [判断题] 以江河为界的分界线,主要是以江河的主航道作为分界的。() 我的答案:对 1. [单选题] 在(),朝鲜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 A.19世纪80年代

卢明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笔记整理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笔记整理 第一章国际关系发展史上的四次大论战(略) 第二章国家主权论 2.1 国家主权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西欧“领土国家”的形成。主权概念的出现同领土国家的形成相联系。领土国家:⑴必须有一定的人群组合。⑵这些人群必须在政治上组织起来,必须能够集体地行动。⑶必须有一定的领土。 第一个提出主权原则的是法国人让·博丹(Jean Bodin),他在《论共和国》说,⑴国家的本质是其政府的统一性,一个国家必须且只能有一个君主。⑵君主虽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约束,却受到深得民心法律或自然法或理性法的约束(接近国际法的概念)。 评价:博丹的主权概念还是很朦胧的,主要是领土国家内的最高权力的体现,基本上没有涉及主权的外部体现。 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Hugo Grotius)1625年出版《战争和和平法》,被誉为第一部国际关系教科书。他认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受另一国的法律制约。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正式承认国家主权原则是国家关系中应当遵守的准则。该条约是近代史上最早承认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这是国家主权原则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个重大发展。 民族国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使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nation)和“国家”(state)而词经常变换使用。具有共同语言、习惯和传统的人民逐渐有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和国家应当合二为一,每一个民族应当拥有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民族。评价:当时民族国家的概念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历史进步性,也暴露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不是单一民族国家的“理想”,而是“民族国家”的现实才是主权国家当时被赋予的新属性。 瑞士法学家瓦特尔(Emerich de Vattel)1758年出版《国际法》。他认为,国家级不受其他国家的约束,也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他的国家主权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或平民阶级(第三等级)反对君主权力,不承认君主制定的法律,要求平民主权的愿望。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其原意就是“平民主权”(popular sovereignty),都订了郡主主权的旧概念。卢梭特别强调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2.2 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性 国家主权的内部特征,即国家主权在国家内部的体现,通常称为“对内主权”(internal sovereignty)国家主权在国内体现为在本国领土范围内对人民、土地和其他国家财产行使最高司法管辖权,包括征税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必要得市的征兵权等等,执行国内主权的国家代表是该国合法的中央政府。 国家主权的外在特征,即国家主权的外在体现,通常称为“对外主权”(external sovereity),确切的含义实在外部世界,在对外关系中行使自己国家的主权。体现:⑴独立。 ⑵平等。⑶一致同意:各主权国家在处理共同的国际植物或处理双边、多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强加于人,只能通过协商和谈判求得一致同意。有时,多数同意的协议或决议也可以施行,但只对已同意的国家有约束力。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否决权也是平等的。2.3 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法、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的关系 一、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一致性 ⑴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部分,是最基本的国际法准则。因此,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⑵现行国际法除了国家主权原则无可争议以外,很少为所有国家都接受。

二战后国际关系史问答题

二战后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是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变化。 1、首先,它造就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登上了世界资本主义霸主的宝座。由于战争没有在美国本土进行,美国不仅没受到多大的损失,还利用出售军火发了战争财,经济力量空前发展。战争还刺激美国军事力量的膨胀。大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各地拥有军事基地,还垄断着原子弹。 2、其它帝国主义国家降为资本主义二流国家。德意日作为战败国,经济、政治上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英法受法西斯侵略影响,国力大大削弱。经济上依赖美国,使美国乘虚而入,逐渐开始了对西欧的控制。 3、苏联作为政治、军事强国崛起,两极格局形成,美苏由战时合作迅速转为冷战。大战给苏联造成了严重损失,经济损失达4850亿美元,人口死亡2000万。苏联对二战胜利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随着二战胜利结束,东欧和亚洲先后出现了一些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的范围。 4、给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英法等殖民主义国家陷于战争,大大削弱,各被占领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相继独立。 5、一方面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另一方面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军事需要促进了科技发展,如原子弹的研制成功。40年代末起,美国便发生了技术革命。这也使得科技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空前明显。 二、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对外政策 苏联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战后国际威望大大提高,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为恢复战时严重受损的经济,保障自身安全,苏联采取了安全保障战略。总体上对美英不干涉美英事务;在苏联控制的东欧不准美英干涉,杜鲁门上台后,苏联采取妥协的态度避免矛盾尖锐。1、强调维持大国合作,主张把战时同盟维持到战后,以苏美英三大国合作为基础,赞成建立联合国。主张联合国必须有力;必须坚持大国一致原则。2、重视在东欧建立保卫苏联安全的屏障。二战期间斯大林就想把历来对苏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东欧变为自己的控制范围。雅尔塔体制便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战后,苏联帮助东欧国家加速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东欧诞生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受历史传统影响,翻了一些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错误。在东欧国家强制推行苏联模式拖累了各国的经济。3、严惩法西斯侵略国家使之不能东山再起。主张根除法西斯势力,促进民主与和平,防止新战争的产生。4、在远东地区重新安排。收回页库岛,占领日本北方四道,加强在远东的纵深防御。 这些政策旨在巩固胜利成果,维持和平环境和雅尔塔体制,保住东欧,顶住美国;对西欧和亚洲各国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则只在不导致美苏军事冲突的限度内予以一定的支持。 随着美国逐渐挑起了冷战,苏联采取相应的积极防御方针,立足于准备一场新的战争的到来。1947年后成立了情报局;在德国问题上,与美国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在经济上针对马歇尔计划,实行莫洛托夫计划;在军事上扩大军队编制,并加紧研制核武器,55年建立华约组织,与美国开始了针锋相对的较量。美苏争霸成了国际关系的主流。 三、美国遏制理论的提出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给国务院一份长达八千字的电报,全面分析了战后苏联的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并提出了相应对策。1947年7月,凯南在《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分析了苏联行为根源和对外政策目标,进一步公开阐述了八千字电报的内容和观点,从而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 凯南遏制理论有两个要点:一是“重点防御”。主张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区分主次/对主要地区死守不放,如大西洋共同体的国家和地区;地中海和中东各国等。而对此要地区在迫不得已时应准备放弃,提出要避免“把手伸得太长”,以免美国自己无力承受。二是认为苏联并不想对西欧、日本等国军事出击,威胁只是政治和心理上的。因此,主张从经济援助下手,以美之长攻苏之短,进行和平演变,分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他特别主张:马歇尔计划应由欧洲主动提出,包括复兴德国;对苏联和东欧也要提供经济援助;改变对日政策。 凯南的遏制理论是从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的实际能力出发的,适应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的需要。杜鲁门政府实际上采纳了遏制政策。遏制理论对战后初期美国对苏战略和政策的确立和执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杜鲁门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印巴独立与克什米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革命风暴席卷整个亚洲。印度也掀起了要求推翻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新高潮。英国为维持在印度的殖民统治,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引起印度国内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仇恨不断激化,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冲突不断。 1947年6月,英政府宣布了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割为巴基斯坦国、印度联邦和王公土邦三部分。同年8月,印度与巴基斯坦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