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启蒙教育。所以,老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对文本提出质疑。在平常的教学当中,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一、质疑氛围的创建

宋代教育家朱熹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由,“疑”,就是发现矛盾,使求知处于积极的状态,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建质疑的氛围。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老师就要创建活跃的答问氛围,良好的课堂答问氛围会形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们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共鸣,这样他们才会乐于思考。针对学生怕答错而没面子的心理,我是这样和他们说的:“课堂就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如果我们什么都懂了,什么正确答案都有了,还来学校干什么呢?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错’是光荣的。”不怕出错了,他们也就敢想敢说了。

海森堡说过,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实际上,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提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幼稚,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赞赏和鼓励,也要记得提醒其他思考能力较强的同学学会尊重,不要嘲笑。当同学们能提出越来越难的问题时,也意味着他们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质疑方法的指导

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外独立学习中的质疑能力,教学生在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高在自读中的探究意识。我指导学生主要从语言、文章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拓展延伸习题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再拿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探讨。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课堂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三、质疑评价的到位

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以鼓励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了激发他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意识 单位:延津县司寨乡新乡屯小学 姓名:郭淑艳

内容摘要: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质疑意识,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只有大胆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才能将新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关键词: 问题意识质疑解疑氛围鼓励培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延津县司寨乡新乡屯小学郭淑艳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体现了其内在的优势。大多数教师都经常为如何提高后进生和学困生的成绩所困惑。后进生只所以成绩难以提高,我觉得除了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不扎实外,还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缺乏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要想改变他们的面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进行新主动学习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呢?一、排除心理障碍,培养质疑意识 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但是,有些学生出于爱面子的虚荣心理,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质疑,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对质疑有后顾之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活动)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自己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表扬、鼓励,但却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

让学生学会质疑答疑

让孩子的思维绽放课堂 赵春艳 本学期教育局组织了《怎样进行质疑答疑》小课题研究活动,我在一小和乌龙矶参加了此活动,听了8节阅读课和各学区领导老师的研讨后,我对于英语阅读课的质疑答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英语的教学可以说受学科的限制,尤其是小学英语,对孩子的要求较低,在质疑答疑的环节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会较深,特别有价值,只是停留在不认识单词、不理解句子的意思这一层面,那么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怎样做好质疑答疑呢? 首先,创设安全课堂气氛,让学生敢疑。 我认为孩子要有不懂就问的意识很重要,但是孩子们在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打消孩子会被人嘲笑的顾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只要孩子有问题,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其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解疑。 质疑答疑是不可预约的,它贯穿教学的整过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情,做好预设,预设什么是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学生可能提出或提不出的问题、什么是要抛给学生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学文本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质疑,比如:自学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让学生提问、做题时学生暴露的问题来质疑解疑,但是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尽量独立解决。而对于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如果讨论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用教师和学生对话的方式,教师通过追问让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醒悟得到结论。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单词表来辅助解疑。在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来提问和解答问题,要给学生让路,学生能解答的教师不要说,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教师要耐心倾听,做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点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解疑。 总之,质疑答疑既是教学理论又是教学环节,如果把质疑答疑的环节把握好,充分的发挥好,对于培养学生分

方案-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1)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1) '\r\n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 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 ,激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敢于提问,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 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 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主动运用于实践生活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主动运用于实践生活 摘要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只有教学中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学生日后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以致用,并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主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关键词实际练习;学以致用;与生活联系 一、以生活实际问题成为学生的练习目标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记忆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必要的训练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以达到牢固、灵活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此在这方面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练习的目标,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让“生活”成为学生展示知识的舞台,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例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利用“轴对称”这种特性自行设计一个图案来布置本班教室,学生会主动把图形的对称轴找到,然后在对称进行处理。在班级经常开展模拟市场交易的场景,如白菜0.35元一斤,2.4斤多少钱?学生如果不用笔只用脑的方式,可能很多的学生会无从下手,算得了前面可能会忘记了后面,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算2斤白菜的价格为7角,再来算0.4斤的价格,把两者合起来就是总的价格。这些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数学计算,让学生快速练习自己的简便方法计算,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的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能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性,如学生学习了“四舍五入”的方法后,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取近似值。如果有200千克的大米,每35千克装一袋,全部装完,需要同样的袋子几个?(200÷35≈5.71)如果用“四舍”法取整数得4个,但5个袋子只能装175千克,还剩25千克没有装。这该怎么办呢?这时就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即不管剩下的大米有多少都必须要用1个袋子来装,所以尾数是多少都进1,答案应该是

让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 黄仕友 为提高学生索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获取新的知识。因此,让学生学会质疑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改变过去过于严肃的课堂秩序,消除学生的压抑心理,创造一个教师亲和度高、学生参与度强且具有较大自由度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质疑心理。我在教学中提倡“无需举手,无需起立,自由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回答不了,他就当选为当堂最佳学生。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于怀疑老师,怀疑书本,怀疑权威,逐渐养成质疑习惯。 二、当好导演,让学生善于质疑。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当好导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教师的第一要务。首先,巧用时间。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教师要改变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讲授内容应详略得当,不宜过多过细,否则学生没有质疑的余地,没有思考的时间,只会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就什么疑问也没有了。其次,巧设疑问。教学中结合知识向学生展示疑问的生成及解决途径,为学生质疑做好示范。再次,巧布空白。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教学需要巧留空白、使学生自然产生疑间。最后,巧选角度。同一事物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考察,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巧选角度,有利于提高质疑质量,更好地认识事物。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释疑。质疑不是目的,它只是获取知识的开始。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宜直接回答,应该通过启发或指导学生主动搜集、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学会自主解决疑问。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让学生借助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去发现和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可以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

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教学反思

课题资料 教 学 反 思 张红梅2013年6月

让学生学会数学质疑 ————教学反思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加强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要“学会答”,而且更要“学会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的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重要的目标。但目前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却令人担忧。低年级学生提问还算活跃比较积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主动提问题的人数和次数逐年下降。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问题意识,课堂上完全是被动学习,他们只满足于听懂教师的讲课,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接收机。也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就是有了问题,也不愿向老师提出。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乱教学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不可挑战的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形象,让学生明白,会提问题的学生也是好学生。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学生岂敢质疑问难。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善于用微笑、鼓励性语言,注重情感沟通,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大胆质疑。而许多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不敢或不愿提出来,怕被笑话。因此,教师必须经常以适当的方式,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提出或对或错或难或易的问题时,不但教师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接受,其他学生也要正确对待,而且还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遇到有问题说不出或说不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发表时间:2015-05-08T10:44:31.0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5期供稿作者:杨晓玲 [导读] 要使学生“质疑”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 杨晓玲河北省沧县李天木乡军马站学校061000 质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是创新之门的启动器。目前很多课堂上提问的权利被教师剥夺,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不能质疑,不敢质疑,不善质疑,成为现在学生的通病。因此,教师应着力探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供学生质疑时空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学生自己引发的疑问,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容易引起其探究欲望。因此,要使学生“质疑”落到实处,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为本”“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精心研究教材,充分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学生思维基础,善于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制造“悬念”,在某些问题上有意留下“空白”,为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再次,质疑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科课堂,还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善于从“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发现数学问题。例如,学完“三角形的认识”后,学生提出,自行车车架做成三角形的,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当学习了“平均数”后,学生提出“电视中的各种大奖赛中,为什么总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来计算其平均成绩”?这样,沟通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其次,要勇于承认学生的“参差不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第三,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不给学生规定一些框架,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建议;第四,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激情、信任的目光、充满爱心的微笑来感染、影响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才能大胆地去质疑。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一个学生问:“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动手操作,待找到了“证据”后,就能认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不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 三、创设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核心就是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没有问题,就很难激起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思维,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就不能将学习推向最佳境界。所以,教师要善于将教科书上的结论转化成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质疑。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去商场了解各种商品说明质量的有关百分数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激发学生学好百分数的欲望。因为有了事前的社会调查,学生也就有了提问的材料。课一开始,学生就根据各自的调查争先质疑问难,纷纷提出:“统计资料数据为什么要用百分数,而不是分数和小数?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可以是小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可以约分吗?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百分数为什么都不带单位名称?”等问题。课堂教学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学习场面。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培养了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会质疑 起始阶段,不能太苛求质疑的质量,而要注意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教会学生质疑。 首先向学生明确,所谓的“问题”不仅仅指不会解某道题,而是你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感到困惑的,诸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课例进行质疑示范,在示范中指导质疑方法,并归纳出质疑的四个角度: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当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循环”,并提出数学中也有这种循环的现象即“循环小数”后我便发问:“同学们,这节课你想学习哪些知识?”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循环小数?”另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位学生说:“我想知道循环小数的写法。”……问题提得多好呀!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列举出来了。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迫不急待地探究起知识来。2.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要巧妙进行激疑、布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多思多想、会思会问。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在认识三角形时问:“为什么要说成围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等等,使学生明确,提问应切中要害,应问在关键处。3.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质疑。例如,为探寻“3的倍数的特征”,课本上仅列举了部分两位数进行分析,对此学生提出质疑:“这个规律是否在三位数、四位数、更多位数上同样存在?是否具有普遍性?尚需进一步验证。”4.课末反思进行质疑。“问”终于省,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会问。每当一节课结束时,我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的问题都得到解答了吗?请大家想一想谁提的问题最巧,最精,最有价值。”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

浅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浅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发表时间:2012-04-26T11:39:47.8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邵敏[导读] 求异不能满足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寻觅问题解决的新办法。 四川省青神县青神中学邵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过程。其中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通过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提问、数学地思考、数学地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数 学思考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经验为基础,引发学生思考 生活经验是学生思考的源泉。多彩的世界处处蕴含着数学,校园里乒乓球台是长方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罐头瓶是圆柱形的,太阳、月亮地球、三球运动,出现了“年、月、日”等等。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更多的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知识经验是思考的起点,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帮助学生思考的重要环节。如: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把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和分数除的意义融合思考就很容易。再如:学习圆柱表积计算时,是以圆柱表面积和底面积的计算方法为生长点。 二、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思考 第一,引导学生发问。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存在是思维的动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学生发问。……同一信息通过提问发散出了多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第二,教师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教师设计问题的精心与否直接关系着能否激发学生思考以及思考程度的深与浅。学生认识的发展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次失衡”的反复渐进过程。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提出能引起学生认训冲突,激发学生从浅层次的感知到深层次思维的问题。这样层层设问,诱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打破了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激活了学生思维。 三、规范思维的逻辑,做到思之有序 思维是有逻辑性的,它是客观的而不是随意的;它是确定的而不模糊的;它是贯通的而不孤立的。当面临新的数学问题时,应要求学生依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思考,顺应思维的基本形式,促进思维条理性的发展。 引导归纳,规范程序。归纳推理是从多个前提得出结论。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分别为学生准备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通过探索后,部分组得出: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宽×高÷2,部分组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还有部分组得出: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种根据多个探索结果总结出的结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而且在思考中感悟了思考的方法。 指导学生演绎,严密推理。演绎推理的格式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也就是人们说的“三段论”。 四、拓展思维空间,做到思之有创 第一,要敢于猜想。猜想是人们在揭示问题实质、探索客观规律时凭借自己的想象,进行估计、推测的一种思维方式。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进行验证,能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放手让学生尝试验证、合作、交流,必定能发现特征。 第二,要善于求异。求异不能满足循规蹈矩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跳出条条框框,敢于寻觅问题解决的新办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地思考,使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做到为形成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教。提高数学思考能力,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且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创新

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 发表时间:2012-07-06T11:27:17.9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8月总第62期供稿作者:◆赵晓静 [导读] 阅读也要讲究质疑和创新性,要区别于过去的传统阅读,有计划、有目标的阅读,效果一定会很明显。 ◆赵晓静陕西省府谷县府谷中学719400 摘要: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公平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展开积极主动的探究摸索,在实施探究学习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面创新。因为有质疑才有创新,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与坚实基础。因此,巧妙地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更好地创新、更深地探究。关键词:鼓励质疑激发创新 传统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先学会回答问题。会回答问题,也就意味着学会知识了,具备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了。长期以来,教师的师道尊严一直蔓延在每个课堂,老师主宰着教学课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疲惫聆听,培育出来的学生基本是高分低能,根本没有什么创新之意。而当前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务必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实际设疑或让学生相互设疑,全面启发学生多思解疑,激发或诱导学生逆向思维或多项思维。尤其是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顺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我们的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行解决各类疑难杂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真正让学生掌握学问,即会学习,会提问,进一步使学生成为会处世、会做人的楷模。 面对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代劳一切,包办一切,尤其是对待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的答案不完全一致,不敢说,怕说错。久而久之已经成了教师一人说,教学一言堂,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根本谈不到发展与提高,更谈不到创新与探究,而是直线下降。现实中,语文教学中有好多好多一词多义、一题多解、一言多论的实际问题,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看法不同,好些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和不同的答案。正如人们所说,没有质疑,就不可能开拓创新。质疑是创新的前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全面探讨特别是需要设疑,需要解难,更需要发挥学生的独特能力,弘扬他们的个性思维与个性发展,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增强他们创新的信心,鼓足他们创新的勇气,全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拿一篇文章来说,它是一个多面体,如果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肯定会划出不同的层次与段落。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合乎逻辑就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及时表扬与鼓励。切不可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时间就给予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进取心、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阅读一篇文章绝不要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要多思考、多琢磨才能使他们认识到位,判断准确。让学生从多角度来划分段落层次,会完善他们严密、全面、深刻、灵活的正常思维。只有引导他们看待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时,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推敲、提炼、研究,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实际与具体课文时,我们可以设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能同学们会七嘴八舌地各抒己见,有的说是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有的说是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里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为了保护领土做出牺牲的故事等等。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实际上我们搞探究性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勇于思索、敢于探究、乐于创新。 阅读也要讲究质疑和创新性,要区别于过去的传统阅读,有计划、有目标的阅读,效果一定会很明显。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命题,要求学生谋篇成文,这就要求学生切中要害,紧扣主题,重点阅读,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开拓他们的创新视野。当然课内阅读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的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才能拓宽视野,才能激发创新思维,才会创新立意。因此必须要对课外阅读给予艺术的指导、有创新性地指导。指导计划要实行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指导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经常更新,让学生尽快获得创新的阅读方法。通过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读书有利之目的。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层层进入,深刻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范本模式,参照典型材料进行写作训练,以此强化他们的作文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有创意,才有创新,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学会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只有适时鼓励学生质疑,才能收到学生创新的效益。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逐步地转向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第一,要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 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 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 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在 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只能是“死读书,读死书。”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教师应当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一种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多使用赞扬 激励性的语言,不但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还要宽容地对待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质疑问难 的信心,乐于思维,乐于发现。 第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其善于质疑。 语文课上质疑的角度很多。可以针对课题质疑,可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 看见这个题目都想知道什么呀?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课文重难点 或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直接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情况,提出自己 感到困惑、矛盾的问题,能在原有的认识上加深理解。不管从什么角度质疑,都应该引导 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预设出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引导他们提出 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这里,教师就要深入文本,与文本内容对话,通过文本与作者对话,选择从哪个角度让学生质疑,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预想一下学生会怎样质疑,会不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切主题的情况等,制定出引导他们提出合理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但渗透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还能使教学顺利有序地进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尊重每一位积极发言的学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 习热情,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当有学生提的问题较好时,可以这样说:“你真是善 于思考的孩子,提出的问题真棒。”当有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时,可这样说:“你的想法 跟某某某的一样,看来也动过一番脑筋了,再好好想想还有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吗?”当有 学生提出肤浅或无关的问题时,可这样说:“你真是一个积极动脑的好学生,提出的问题 虽然简单,但老师同样很欣赏你,请再仔细看看课文有没有更有价值的问题呢?”…… 再次,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能流于形式,对于从课文内容出发寻找问题, 一定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也让 学生质疑,但又为了不托堂,只留给一点时间思考,有的甚至不读就让学生质疑,这样做 实际上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只是少数优生有所领会,却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 要求。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_数学论文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_数学论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文章内容由收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两次提到:“教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但事实却不容乐观,去年我市小学数学毕业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A.一根圆柱形铁皮通风管长7米,底面半径1分米,制作4O节这样的通风管,一共需铁皮多少平方米? B.小洪家用85米的篱笆沿房屋墙壁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养鸡场的长是35米,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 这两道题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结果实在不能令人满意。A 题列式完全错误的竟占考试总人数的的42.5%,他们只知道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却没有想到通风管是没有底的!(有底怎么通风呢?)B题列式错误的就更多了,竟占91.7%,只有个别细心的同学联系实际画了草图、发现85米并不是长方形的周长,只是一条长与两条宽的总和,要正确求出长方形面积就要先求出宽是25米才行。 此类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审题不细心之外,还有以下原因:A.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机械照搬数学计算公式、算理。B.教师忽视了“现在教,是为了以后不教”。只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依样画葫芦”的技能,不注意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引导学生逐渐认识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做一只火柴盒的内外壳各需多少纸板,从而引到计算粉刷教室、游泳池,制作不带盖的长方体水箱的用料面积等实际生活问题上。 2.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用数学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想懂”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包办代替得越多,学生依赖性越强,又怎么会“用数学”呢?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某电视机原价400元,涨价20%后又跌价20%,现在售价多少元?此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经济效益观念的培养,应该让学生充分思考,自己解决。 3.化静为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如学习相遇应用题后,学生对“相对、相遇,相对而行未相遇,相背而行”等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化静为动。可以让学生模拟走动,直观演示一番,动手又动脑,可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进行较详细的探究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答疑训练方式 一、引言 在学习任何学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更快地进步与发展,就一定要具有善于发现和提出所学内容中问题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之下,学生会对所学的内容有新的发现、认识和感悟,这样才能更熟练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中,使自身的各项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质疑,从而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新的知识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然后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讲解,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新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学习,

对学过的知识是一个复习回忆的过程,对新学习的知识是一个强化巩固的过程。在提出质疑、解决疑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一些会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分析问题的实质。但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最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地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 二、训练学生质疑思维的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质疑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掌握解决语文问题的思路。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以下方面对学生的质疑思维进行训练。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质疑答疑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然后提出问题,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过程。学生质疑的过程可以说是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的过程,这其中有一定的开放性。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凌云小学白钰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营造和谐、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提出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4、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实践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十分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勇于提问。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的习惯,而不善于也很少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有了质疑,也不敢提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首先出示了商店里的一角里

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枝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法的问题,我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了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进而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 2、让学生“想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之我见

小学语文质疑答疑的训练之我见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所谓“质疑问难”,就是通过鼓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角度和方法,笔者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下面介绍几种“质疑解难”的做法。 一、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想质疑 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要想让学生质疑,必须是学生的思维跟着问题的情境发展,让学生陷入思维的困境中,迫切地想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的学生问:“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还有的学生问:作为一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为什么亲自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书,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一目了然了,课文的重点也就此突破了。 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积极质疑的学生,对提出的极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本或教师的讲解大胆提出疑问。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回答问题,也不提出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怕回答不好,遭到同学们的讥笑,老师的指责。因此,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给他们创造机会,肯定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尝到质疑带给自己的快乐与自信,也带来了学习的激情。 二、创设氛围,影响学生敢质疑 “迷信权威,迷信书本”造成了学生无条件的相信老师,接受老师的意见,不敢向老师质疑。课堂上毫无生机。因此,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学生没有想好的问题允许再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答错了允许重答,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我还经常教育学生:学习是相互间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无论你们的意见正不正确,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你们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即使不正确,你们都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样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带动。学习气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如何如何质疑答疑

如何进行质疑答疑 安匠初中丛东宇 在本校近五年的“4+4N”教学模式中的“交流研讨”这一环节的有效落实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怎样进行质疑答疑?将是我们下个学年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因为学生不可能没有问题。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他们那样的天真活泼,他们有着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有义务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孩子们在上学之前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问得我们大人无法回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少,甚至不再发问,是他们都大了,什么都会了吗,不是,是他们不敢问了。说到根本,是我们教师扼杀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质问”本身有批判色彩,其内心有另外的主张和看法,他们才会进行质疑,无论质疑的是对是错,说明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了,学问是问出来的。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提问题的人傻五分钟,不提问题的人傻一辈子。”智慧从问中来。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学习经历了“无疑——有疑——解疑”这三个过程才是学习。我们的学生不是本身没有疑问,而是怕遭到老师的嘲笑。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主体来考虑,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某种活动的发出者才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产生疑问,然后在交流争论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达到解疑的最终目的。而我们的课堂上,只能说有质疑答疑的影子,并没有深入。在问题面前,找一个差不多的学生说一说,老师就会问,“都会了吗?”,“会了”这是以偏盖全,以部分代整体。表面感觉很好,深层次考虑这样处理并没有解疑。 分析解决问题的前题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和大家对“如何进行质疑答疑”这一课题做一交流。一、质疑答疑的目的 质疑答疑是4+4N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质疑答疑这一环节,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环节中的设置疑问是不一样的。质疑答疑环节是在一个学习内容完成之后进行的。质疑答疑环节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并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对易混易错内容的明晰;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鼓励个性的创新等等。该环节包括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精心设疑。我们经常讲: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其宗旨就是让学生养成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质疑答疑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学得更好。如果学生没有问题,说明学生还没有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还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测;没有问题,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理解得就不会深入,认识得就会肤浅,就会停留在表层。我们的教师在对待质疑答疑这一环节,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然而,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质疑答疑这一环节的作用、问题的产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问题的处理还存在偏差,致使教学的效率偏低。 二、质疑答疑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通过质疑答疑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强化补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