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句号(。 )

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平时我们写作文,对句号的使用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一、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13.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习作)

例13 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14.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

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例14 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三、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15.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5“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16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句号在应用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能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句号在科技文章中,为了不与零相混而换用一个小圆点(·),位置仍在句尾一个字的右下方。

问号(? )

问号歌:

有疑有问用问号,

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

看书见它要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学习使用句号、问号”,不过要能正确地使用好问号,中高年级同学也必须继续认真学习。

问号和句号一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用问号的句子必须有疑问的语气。例如:

1.真气人,鱼儿怎么不上我的钩呢?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猫钓鱼》)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白兔和小灰兔》) 3.小鱼姐姐,你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 4.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小学《语文》第五册《爬天都峰》)

例1例2都是疑问句,表示发话人对事情不了解而向对方提问,要求回答。这是问号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询问别人是否答应自己的请求的问话。例4是见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没底,这才发出自问。

5.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小学《语文》第十册《难忘的一课》)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册《养花》) 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小学《语文》第十册《海上日出》)

8.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夜工作》)

这四个例句,都不是有疑而问。没有疑问还要提问是为了加强语气,强调所讲的内容。例5强调“这句简单的话”的作用──没有别的话比得上它了。例6强调“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是真理。例7强调日出“是伟大奇观”。例8强调“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这种“没有疑问而问”的句子叫反问句。

反问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这样的;用否定的意思问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这样的。

9.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瓜秧开了花要授粉。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小学《语文》第十册《彩色的翅膀》)

10.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小学《语文》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

例9和例10这两个句子是设问句,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或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达效果。例9是为了引出不结瓜的原因。例10是为了说明破坏了地球,人类则没有生存的地方。虽然开头是“有人会说”,其实是作者借“有人会说”来提问,引出要人们注意的内容。

1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小学《语文》第十册《毛主席在花山》)

例11共有三个问句:第一句是设问句,虽然是问人,实际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说话内容而采取的设问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问句的形式回答:肯定军队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问的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设问句,都是疑问的语气。所以都用问号。

问句往往带有疑问词,像“什么”“甚”“啥”“怎样”“谁”等。

也有不含疑问词的问句。如:

12.他已经走了?

13.潘光伟在给老师打水?

14.李明?

这三个例子,如果没有问号便是肯定的句子。这类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但在书面语中,只能靠问号来体现疑问语气。

不过,有疑问词,却不一定是疑问句。口语中,可以靠语气来判断,书面上就必须用标点符号把它表达准确。例如:

15.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小学《语文》第八册《猎人海力布》) 16.一年到头住在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儿的事情。

(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青石》)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问词,但这两个句子却不是疑问句,所以不用问号。

从以上举例分析可以看出,问号是表示问句之后的停顿的。是不是问句,用不用问号,这要看是否有疑问,要不要回答或解决,是不是疑问的语气。问句是有疑而问的,要求回答或解决的,语气是疑问的。反问句虽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问的语气,是借发问的形式来加强语意的。设问句虽然不要求别人回答,但它是用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自己作回答的。

问号,是句子标志符号,一般放在全句的结尾,不然就会割断句子的联系。例如:

17.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学《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思考〃练习)

18.你怎么啦,桑娜?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还是星期天再去?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基础训练4》)

例17提出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承接前一个问题而来,问号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问号,就会隔断句子前后的联系。例18是一个呼语(喊人的话)后置的问句,它可以变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这个句子形式下,却不能将问号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样,也会割断前后联系。例19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供“你”选择,只有合在一处才能构成这种选择,如果将问号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断了“是……还是……”的联系,构不成选择了。

下面是两个问号使用不当的句子:

20.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马威?

21.不是王晴是谁?你说。

例20的本意是“马威,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由于在“王辉的”后面用了问号,使我们读后产生了不知道这本书是留给王辉的,还是留给马威的感觉。例21的本意是“你说,不是王晴是谁?”由于问号用在“谁”后,把一个句子变成了两个句子,意思随第二句语调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这两例都是错用问号,隔断了句内意义的联系,才造成词不达意的。

综上所述,问号是句子的标志,是句末停顿符号,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当然,我们的老师为同学批改作文,有时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划了个大问号,有时在某个空白处划一个问号,表示那里有问题。这是问号在使用中的特例。

小同学在使用标点符号过程中,见到问句就加问号,也许不会有多大差错的,但也有三种常见的错用现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问句却忘了加问号。这一“忘”或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或改变了语气。例如:

22.我实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着了大刘叔,为什么大刘叔还要向她陪礼,还要忙着送她到医院检查。

23.从妈妈手中接过钢笔,问“这是给弟弟买的。”妈妈摇了摇头。

例22“想不通”是有疑问,“为什么”又是疑问词,整个句子是疑问的语气,但句尾却用了句号,使句子变得不伦不类,无法上口读。正确的方法是在文尾加问号。例23的本意是问妈妈这支钢笔是不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它没有带疑问词,书面上又没有加问号,这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这是给弟弟买的”,改变了句意。正确的方法是把第一个句号换成问号。

二、位置不当。例如:

24.这头毛驴想,是先吃掉东边的那堆草呢?还是先吃掉西边的那堆菜呢?

25.已经放学了吗?这位小同学。

例24用了两个问号,这样一来就是两个问句了。其中词语“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连词,说明两个句子是表示选择的问句,连词不应拆放在两个句子中。因此,第一个问号应换成逗号。例25,作者的本意是“这位小同学,已经放学了吗?”句子倒装后,问号应移放全句结尾。作者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号不移,句尾加句号,使全句一变为二,互不相联。

三、虽有疑问词,却没有疑问语气,不属于疑问句,但有的同学也加了问号。例如:

26.王小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这时,许收割进来说:“别想啦,春游不进行了。”

例25的错误就是见到带有疑问词,就加了问号。其实,全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到“成绩”这里有一个小的停顿,这个停顿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对象,不能成为独立的问句。在这个停顿处加问号就隔断了句子内部联系。应该将问号换成逗号或不加任何符号。例27虽有疑问词“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该怎么走”根本没有疑问,不该加问号,应改成逗号。

以上三种错误,希望同学们在使用问号时注意避免。

问号在书写中占一个字的位置,紧跟前文书写,不可独立书写在一行的开头。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小学一年级一定要知道的句号及问号用法详解 句号(。 ) 句号歌: 一句末尾用句号, 语气平缓调不高。 读书见它要停顿, 作文断句莫忘掉。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它。 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 (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 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 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

《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的认识和运用》教学设计国门小学李建英 教学目标: 1、认识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 2、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3、激发学生学习标点符号的兴趣,乐学标点符号。 教学中难点: 会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感叹号,问号,句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标点符号比较抽象,不简易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和正确的使用,我们先来认识他们。 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介绍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样子。 课件出示:句号(,))像个小圆圈。 逗号(。)像只小蝌蚪。 问号(?)像只小耳朵。 感叹号(!)像个小炸弹。 二、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运用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那么你想知道该如何运用它们吗? 1、课件出示:一句话说完用句号(。)句号大凡表示两个内容,谁在干什么,或谁怎样。 例如:我爱祖国。(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2、课件出示(2)话没说完用逗号(,)。 例如:秋风一吹(,)树叶落下来(。)“秋风一吹”话没说完这里要用逗号。“树叶落下来了”这句话说完了,所以要用句号。 3、课件出示如有问题用问号(?)。大凡用在带有疑问,请求句子上。 例如:你要上哪去?这是一个带有疑问的句子,所以用问号。 4、课件出示感叹,赞赏,惊异用感叹号(!)。 例如;这朵花真美呀!这是一句带有赞赏的句子,所以要用感叹号。 三、巩固记忆,总结用法。 (一)为了便当记住,老师编了一首儿歌,帮助记忆。 我是学习标点的小能手 我是句号小圆圈,用来表示话说完。 我是逗号(,)小蝌蚪,话没说完就用我. 我是问号(?)小耳朵,表示一句问话完. 我是感叹号(!)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小学语文句号用法学习

句号,标点符号的一种,形式为“。”,英语中表述为“.”,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准备了小学语文句号用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句号用法学习 句号是最常用的符号。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句号的句子语调平缓。例如: 1.太阳暖烘烘的。(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 2.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4.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 例1非常简单,讲太阳给人们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用句号。例2是一个较长的句子,它用四个“有的”把几种池底石笋的形象连在一块,句末用句号标示。例3是个长句子,实际是并列的三句话,讲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因为三个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样,联系紧密,放在一个大的句子中,中间用分号隔开。例4是一个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只要……就……”是连接构句的纽带,所以仍算为一个句子。 在阅读过程中,句号标志着停顿较大,即停顿的时间较长,例2例4中的逗号和例3中的分号,它们所标志的停顿时间都不能超过句号。 我们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随手关门。 这三个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个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们平常认识的“谁(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样)”的构句模式,但仔细一想,它们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它们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号。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号,关键不是看语言的长短,而是要看语言有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有的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词就构成了一个句子。 例如: 8.走。 9.没有。 有的虽然由多个词构成,但并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结构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个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个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在阳光下闪着灿烂光辉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绝不能用句号。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号呢?不一定,还要看这个句子的语气。句号适应于陈述语气、语调平缓的句子,语气很重的疑问句等就不能使用句号。如: 11.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枪放下! 这两个句子如果都换用句号,那么例11就不是问话了,而是告诉你“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语气,而是向人陈述“李黑把枪放到地上”这个动作了。 我们精心为广大小学生朋友们准备的小学语文句号用法,希望可以作为大家课后练习和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详版) 顿号是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句子内部最小停顿的符号。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如果对顿号特点理解不清,就会造成“顿”冠“逗”戴。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两个相临的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顿号、逗号的停顿分不清)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点拨]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第一大类“文艺评论活动”,第二大类“文物、美术、摄影展览”,第三大类“经贸活动”,三大类之间用逗号断开,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小类之间用顿号断开。解这类题一定要分清大类、小类的层次。这样不分顿号和逗号的使用造成内容层次的混乱。又如: ⑴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2005年绵阳卷) ⑶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点拨]⑴“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⑵中“农业、工业”是一个层次,和“人民的生活、健康”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两级并列成分中不要都用顿号,应将“工业”后的顿号改为逗号。⑶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不错的,但却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引号中的句号用法

一句话,引号什么时候放在句号里面,什么时候放在句号外面? 引号内的内容是引用的那么句号在外边例如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是说的话则句号在里面如我对你说:“这就是引号跟句号的使用方法。”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

关于英语里句号的用法

关于英语里句号的用法 英语的初学者们掌握了英文中的标点符号了吗,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英语里句号的用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里句号的用法 句号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逗号,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常见的用法如下:1) 用于陈述句,以表示一个句子的结束,也可用于语气温和的祈使句或客气的问句之后. 2) 用于某些缩略词之后. 3) 用作小数点 英语里带句号的例句 1、There will be no regret and sorrow if you fight with all your strength.只要全力地拼搏,就不会有遗憾,没有后悔。 2、Today, give a stranger one of your smiles. It might be the only sunshine he sees all day.今天,给一个陌生人送上你的微笑吧。很可能,这是他一天中见到的唯一的阳光。 3、Victory belongs to the most persevering.坚持必将成功。 4、The world is his who enjoys it.活着感到快乐,世界就属于你。 5、"Never give up on something you really want. It' s difficult to wait, but worse to regret.决不放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等待很难受,但后悔更煎熬。" 6、Dare and the world always yields. If it beats you sometimes, dare it again and again and it will succumb.你勇敢,世界就会让步。如果有时它战胜你,你要不断地勇敢再勇敢,它就会屈服。 7、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8、My heart is with you.我的爱与你同在。 9、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10、The first step is as good as half over.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 11、Love is the greatest refreshment in life.爱情是生活最好的提神剂。 12、Sow nothing,reap nothing。春不播,秋不收。 13、Thinking of you still makes my heart beat fastest! 想到你依然叫我心跳骤然加快! 14、want it more that anything.必须之物最重要。 15、Best wishes for the holidays and happiness throughout the New Year. 恭贺新禧,万事如意。 16、Quitters never win and winners never quit.退缩者永无胜利,胜利者永不退缩。 17、Who travels for love finds a thousand miles not longer than one.在爱人眼里,一千里的旅程不过一里。 18、Sometimes the perfect person for you is the one you least expect.有时候,最适合你的人, 恰恰是你最没有想到的人。 19、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20、Touch the air once again miss you breath.用手触摸空气,再一次怀念你的气息。 21、I have been thinking I' m not good enough.I' m not perfect,but I' m complete.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够好。我不完美,但我是完整的自己。 22、Love is like the moon, when it does not increase, it decreases.爱情就像月亮,不增则减。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用法

逗号-顿号-分号-句号的用法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 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

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

句号的用法

句号的用法 一、句号的用法: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陈述句占句子的大多数,用来判断、叙述、描写事实。 (1)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吴晗《谈骨气》) (2)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森林越来越密。(小学语文《夜莺之歌》) 例(l)表示判断,(2)表示叙述,(3)表示描写。以上三句子都是主谓句。句号也可以用于非主谓句的陈述句。例如: (4)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契诃夫《变色龙》) (5)1946 年的中秋。(茹志鹃《百合花》) 例(4)是动词性非主谓句,(5)是名词性非主谓句。 陈述句通常不带语气词,靠语调表示陈述语气。需要语气词时用“的”“了”“呢”“啊”“么”“嘛”“啦”“罢了”等。例如: (6)所以思想性不是硬借来的,不是可以套用的,不是可以假装的,也不是忽然就有了的。(朱自清《论朗诵诗》) (7)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杨朔《荔枝蜜》) (8)这套主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了,汉江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柯岩《汉堡港的变奏》) 例(6)一连用了四个语气词“的”,以加重语气。例(7)(8)分别用语气词“呢”“嘛”。

语气词和语气不是一一相配的,有的语气词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同一语气又可用几个不同的语气词来表达。重要的是判断全句表达什么语气,以便确定用句号还是别的句末点号。 (9)身体比以前好多了。 (10)这本书真的太好了! 以上两句都以语气词“了”结尾。例(9)表示确定语气,说明有了变化,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0)表示感叹语气,用叹号。 (11)他大概已经走了吧。 (12)他大概不来了吧? 例(11)对所陈述的事情不很肯定,但句子的性质是陈述句,用句号。例(12)表示疑问,带有揣测的意味,用问号。 (13)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14)这篇文章大概是他写的吧。 上述两句的文字包括句末的语气词都一样,不同的是标点。例(13)是作为疑问提出的,用问号表示疑问语气。例(14)是回答问题,用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二、句号的用法: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1)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2)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 三、句号的用法:用于间接问句的末尾 间接问句是包含在陈述句、祈使句中的问句,是大句的一部分,通常充当宾语。例如: (1)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坐在教室里。(都

逗号 顿号 分号 句号地用法

逗号的用法 一、用于需要分隔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不用逗号。但主语和谓语如果比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也便于阅读时分清句法结构。例如: (1)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的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生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叶圣陶《苏州园林》) 关于逗号用法的例句中的着重号均为本书引用时所加。例(l)的主语较长,其后有停顿。例(2)的谓语较长,而且是主谓结构充当谓语,前面不加逗号,与全句的主语的界限不易分清。有些句子虽短,在主语和谓语的界限不清楚时也需要加逗号分隔,这种情况常见于古籍。例如《老子》第一章的一个句子有三种标点法: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4)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5)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句由两个分句组成,从换气的需要来说,中间加一个逗号表示停顿一次就够了,如例(3)。但在这样分出来的两个分句中,主语和谓语和界限是不清楚的,所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需要加逗号表示语法上的停顿。由于对原意的理解不同,例(4)和(5)对主语和谓语的界限的划分也不同。 句子不论长短,在主语需要强调时,其后加逗号同谓语分隔。例如: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况《劝学》) (7)她,教了三十年的书,绝不能看着一个人才被埋没。(李心田《永不忘记》)

二、用于带语气词的主语之后 主语后边如果带有“啊”“呢”“呐”“么”“嘛”“吧”等语气词,说话时有停顿,用逗号表示。例如: (1)祖国的海洋啊,多少人为你歌唱,多少人为你奔忙!(童裳亮《海洋与生命》) (2)他呢,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把头深深地埋进校样中。(金平《老校对员》) 三、用于需要与动词分隔的长宾语之前 动词和宾语的联系比较紧密,中间一般不必加逗号。有一类提示性动词(如:表示、指出、声明、反映、报道、认为、觉得、相信、发现、看到、听说、知道、建议),宾语往往较长,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有停顿时加逗号表示。例如: (1)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是生存在第三纪之末与第四纪之初。(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2)考古学表明,鲸鱼也曾登过陆,终因躯体庞大沉重,还是回归大海去了。(徐世廷《生物几何学》) 例(l)的宾语是单句形式,例(2)的宾语是复句形式,都比较长,前面加逗号表示停顿,帮助分清句法结构。如果为了强调提起下文,逗号可改用冒号。如果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前面不能用逗号,比较: (3)他认识到,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4)他认识到他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例(3)的宾语是谓语短语(句子形式),有相对的独立性,前面可以加逗号。例(4)的宾语是名词性短语,在句中没有独立性,前面不能加逗号。 四、用于前置的谓语之后 (1) “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顺口溜

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认识了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可是这些标点他们不会使用。个别孩子“逗号”乱用。比如在写话或连词成句中,他们往往会把“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写成“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 标点符号虽然小,但犹如一滴水珠,能折射出孩子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孩子的一段习作中,能正确使用标点,不用错一个标点,那么,这个孩子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是非常扎实的,无须考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只需看看标点即可,因为标点符号在很多时候都比字词句的掌握更难。 本文搜罗了常用标点的顺口溜,适用于学前或低年级孩子。家有学前班或者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宝妈可以转发&收藏哦!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顺口溜给孩子留着每天背一背,打下基础,以后练习造句或者写作文就不用担心娃出错啦! 写文章,要周到,讲清楚,最重要. 说话中,应停顿,一口气,说不了. 要清楚,有门道,加标点,用符号. 学习标点并不难,形状用法要牢记. 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话没说完才出现. 问号(?)好象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好象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顿号(`)象粒黑芝麻,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尾巴,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两个小圆点,要说的话写后边. 引号("")两对小蝌蚪,引文引语在中间. 引人话语用引号,话里套话分双单.("``") 引号还可标书名,常用尖括来替换.(<>) 省略号(... ...),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一条线,表示注释和突变. 中间夹入注释语,一对括号要用全.(()[])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用就熟练. 第一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第二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三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四注意连续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五注意引文有问号,问号打在引号内。 2、顿号 一、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二、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打顿打逗。 三、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逗号、顿号、分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小学各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和习作的学习,都离不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列出的常用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标号和点号两大类。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9种,点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表示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正确使用标号,可以使意思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点号表示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 教育部颁发的几部小学语文教学点大纲都提出,小学生要会用10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省略号、书名号。这可以作为小学阶段标点符号教学的基本依据。 常用的标点符号可以分为句内标点和句末标点。句末标点有句号、问号、叹号,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结束,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标点有逗号、顿号、分号,主要表示一句话内部的不同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的停顿;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者短语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复句里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在点号中,逗号使用最频繁。一句话中凡不适合用顿号、分号、冒号的,都可以用逗号。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蚂蚁搬家真有趣,我都看入迷了。”二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停顿。如,“太阳,渐渐地落山了。夜,慢慢地降临了。”三是表示句子内部成分的停顿。例如,“我们读一篇文章,应该分辨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例如,“菜园里大丰收,遍地都是黄瓜、丝瓜、长豆和青菜。”但并不是所有并列成分都需要用顿号,一些结合紧密,经常使用的并列词语不必用顿号隔开,如“东南西北”“诚实守信”“师生员工”等。 分号用在复句内表示并列分句的停顿。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使用分句时要注意,分号只能用在句号内,分号内不能用句号。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事项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详版) 顿号是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句子内部最小停顿的符号。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如果对顿号特点理解不清,就会造成“顿”冠“逗”戴。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两个相临的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顿号、逗号的停顿分不清) 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艺评论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点拨]举办的活动内容共三大类,第一大类“文艺评论活动”,第二大类“文物、美术、摄影展览”,第三大类“经贸活动”,三大类之间用逗号断开,第二大类中又有三小类,小类之间用顿号断开。解这类题一定要分清大类、小类的层次。这样不分顿号和逗号的使用造成内容层次的混乱。又如: ⑴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⑵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2005年绵阳卷) ⑶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点拨]⑴“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⑵中“农业、工业”是一个层次,和“人民的生活、健康”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两级并列成分中不要都用顿号,应将“工业”后的顿号改为逗号。⑶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不错的,但却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句号、逗号与后引号如何放置

句号、逗号与后引号如何放置 先说句号跟后引号的位置关系。使用引号后,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要看引文是如何被使用的。 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引文的句子是完整的,而且被独立地使用。这时,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例如: (1)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2)“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恩格斯曾这样说。 (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许多科学名著都写得既有文采,又好懂。所以,才广泛流传。 (1)至(3)中的引文,是被独立使用的,引号内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号标示的是引号内引文句子的结束,因此应当放在引号之内。也就是说,这个句号是独立成句的引文的句号。 另一种情况是,引文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句号应放在引号外。例如: (4)格斯曾经深刻地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5)这些情况生动地表明,缺乏文采的文章,的确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6)上面的事例再一次告诉我们,“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至(6)中的引文,都不是独立使用的,都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把句号放在引号之外,让句号来标示整个句子的结束。也就是说,这个句号是整个句子的句号,而不是引文的句号。 再说说跟“某某说”有关的句子,这涉及后引号前的句号和逗号。 插入性的“某某说”后面应当用逗号。例如: (7)“他昨天去北京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8)“他昨天去北京了,”哥哥说,“下月就回来。” “某某说”是插在同一人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中的,目的是指明说话人。例如例(7)和例(8)中的说话人是“哥哥”。这时,“某某说”后面不能用冒号。如果用冒号,就只能说明“某某说”后面的话语是谁说的,而不能指明“某某说”前面的话语是谁说的。因此,这时在“某某说”后面使用冒号是错误的。 “某某说”前面的话语,可以是半句,也可以是一句。是半句的时候,一般用逗号,如例(8)在“他昨天去北京了”后用逗号。是一句的时候,可以用句号,如例(7)在“他昨天去北京了”后用句号。也可以用问号或叹号。例如: (9)“他一个人去北京了?”哥哥问,“什么时候回来?” (10)“他一个人去北京了!”哥哥说,“怎么也不跟我打招呼?”

公文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中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公文内部的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加句号。公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公文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例如: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件公文的标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民主法制维护安定团结保障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在“加强民主法制”和“维护安定团结”之后,没有用顿号。 公文标题中含有两个以上标题时,一般只用两个书名号。从外到内,第一个用双书名号,第二个用单书名号,第三个以后可不再用书名号。例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这个公文标题内含有3个标题,即: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只用两个书名号。 在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使用简称可不加书名号。例如:宪法。如果是草案,使用全称时,应将“草案”二字用括号括起,置于公文名称之后、书名号之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草案)》;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和括号,例如:公司法草案。有时由于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较长,而将制定机关在公文名称中略去(公文制定机关可以从公文中得知),这时,公

基础标点符号使用规则详解—1.逗号、句号

基础标点符号使用规则详解—1.逗号、句号标点符号,是语文中每天都会用到的最基础、最常见的文字符号。既是最常见的,它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一不留神,一句话中标点符号用错,不是扣分,就是句意改变了。 系统地学习标点符号,打牢语文基础,掌握每一个细枝末节对于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逗号 逗号,是我们写作中用得最多的,它用在一句话的中间,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两个分句中间,经常使用逗号。 例如: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或者,句子主语较长,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 1.这一朵朵金黄色的山菊花,在微风中大口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2.她,就是教我们语文的李老师。 3.你啊,真调皮! 3用在关联词的后面。

例如: 虽然他现在的字不太工整,但是,他已经有进步了。 逗号,简简单单,长得像小蝌蚪一样,以至于很多学生便随便一点,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在书写中,我们要注意格式。 逗号书写格式: 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的右边偏下,并占一个字格。 正确书写示例: 放在句子中: 句号 句号是逗号最要好的小伙伴,它长得像一个甜甜圈,它们常常相伴,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例如: 1、学好语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2、只有在平时努力学习,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 句子无论长短,只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的陈述句,句后都应用句号停顿。 例句: 1、下课了。 2、夜晚。

3、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严格要求,而且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因为只有各方面都很优秀了才能当优秀学生。 在书写格式上面:句号紧紧挨着文字,占米子格的左下角位置。 正确书写示例: 放在句子中: 注意:标点符号不能在句首出现,如有左后一个方框是汉字,应写在汉字的右下角,与汉字占同一个方框。 课堂检测 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2、在儿童节这一天()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新衣服() 3、因为他没有认真写作业()所以受到了惩罚() 4、他就是我的爷爷()他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 5、虽然他要照顾生病的家人()但是()他的学习成绩仍然很好() 答案: 1 ,。 2 ,。 3 ,。 4 ,,。 5 ,,。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公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公文内部的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加句号。公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公文标题的内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例如: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件公文的标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民主法制维护安定团结保障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在“加强民主法制”和“维护安定团结”之后,没有用顿号。 公文标题中含有两个以上标题时,一般只用两个书名号。从外到内,第一个用双书名号,第二个用单书名号,第三个以后可不再用书名号。例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这个公文标题内含有3个标题,即: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只用两个书名号。 在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果使用简称可不加书名号。例如:宪法。如果是草案,使用全称时,应将“草案”二字用括号括起,置于公文名称之后、书名号之内,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草案)》;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和括号,例如:公司法草案。有时由于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较长,而将制定机关在公文名称中略去(公文制定机关可以从公文中得知),这时,公文名称也应加书名号。例如:《关于授权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这个公文名称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被省略了。

句号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别人的原句或原话,句末点号放引号内,如,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间接引用应把句末点号放到引号外。如,杜甫有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辨别技巧:如果前引号前有冒号,则这个引用大多是直接引用,如果前引号前是逗号或什么也没有,那么这个引用应该是间接引用。 2、引号与句末句号位置问题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第二句是独立引文。 如果引用完整的句子,引文又独立使用,保留句末的标点并放在引号之内。 如果引文不能独立,只能作为作者语言的一部分,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引文后原有的标点要删除。 3、引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的位置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句号在引号内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但判定是否独立成名,又是一个难点。简单实用的判定方法是:如果前引号前是冒号,引号里又是一句完整的话,就算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如: (1)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句中引文属独立成句的情况,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2)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不知之,不知为不知。”(2005江西卷) (3)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2004全国1卷) (4)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5)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句号在引号外 如果引号前面是逗号或没有标点,引文部分就算作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例如:(1)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2)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2004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 此句中“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和“溪头荠菜花”各是话语中的一个部分,不具独立性,所以应该将它们后面的引号放到句号内。 (3)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004年湖北卷) (4)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三、引文末了用问号、叹号时引号的用法 引文末了需用问号或叹号时,无论引文是独立成句,还是非独立引用,均应把问号、叹号放在引号内。例如:(1)“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2)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的横幅标语。 (3)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句号使用中的常见问题辨析

句号使用中的常见问题辨析 (一)句号的基本用法 陈述句末尾用句号。示例: 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⑵你明天在家休息休息吧。 ⑶他问你什么时候出发。 (二)提示 1. 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示例: 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 loves sports. 2. 科技文献有时涉及大量公式,为避免中文句号“。”同字母o及数字0相混,也可以采用西文句号“.”。示例: ⑴焦耳定律的公式是:Q = I2RT. ⑵计算所得的结果是48%. 3. “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示例: ⑴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⑵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4. 位置禁则:句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句号使用常见差错 1.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如: *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标*的例子,标点符号有不当之处,下同。)*此前,我国全面禁止外资进入中国互联网业,但近年来,有一些外国公司不顾中国政府的禁令,已经在中国互联网业投资,这些公司由于先行一步,在新的机遇面前更将获益最大,根据中美签署的协议,包括设立互联网在内的所有服务领域外资都将获得法律许可。(“投资”和“最大”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2.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示例: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