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性学习表格

综合性学习表格

综合性学习表格
综合性学习表格

综合性学习表格

附1.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他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具体而言,包括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结构、发展的阶段。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他认为,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和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的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这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2)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①心理发展的因素 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主体之所以对环境因素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因为每个主体的图式的不同,以不同的内在因素去同化这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 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而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此外,皮亚杰还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等三要素。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结构的转换性是指结构并不是静止的,而是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和发展;结构的自调性是说平衡在结构中对图式的调节作用。 (3)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智力的进步体现在从反射行为向信号功能过渡。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概括而言,皮亚杰的阶段理论包含了以下几种含义: ①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②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③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个阶段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间具有质的差异。 ④前后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⑤在同一发展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平衡的,即在不同的方面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和谐的,水平是相当的。 ⑥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个体都将按着固定的次序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 总之,皮亚杰的理论为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图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儿童智力发展方面。他的理论主要有这几方面的特色:第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第二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第三,首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刻画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第四,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第五,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维果斯基是前苏联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上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等有很独特的论述。 (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心理机能。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所制约。 (2)阐明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心理的发源于社会一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3)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以下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 (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儿童发展心理学分析(另附表格)

发展心理学期刊分析 080411235 学前112吴婷 首先,我想讲讲我的第一印象,我发现这些论文基本上很少不是合作完成的,而且有的是同一个人和不同的人合作,或者同一些人运用一样的调查结果,写出了不一样思路的论文,开拓思维,让人印象深刻。其次,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些不足的,比如说,大家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都采取问卷法,它时间短,取样大,但是我觉得准确率并不一定高,而且只能反应当时的时代特征,不能反应社会变迁下的特征,如果要探究心理发展的趋势及经验对后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的话,还是要采用追踪研究等方法。而追踪研究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大概为一年左右少则几个月,我认为如果在时间精力经济的允许下,如果能把时间适当延长就好了,这样的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就大大提高了。 从婴儿到初中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每个年龄段都有不一样的特点,每一个年龄段的学习成长都是不一样的。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些特点,使的我大概了解了儿童的成长过程。下面我从各方面谈谈我认为未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一些观点。 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注重儿童情绪,自我调节,关注抑郁儿童,特别是流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5-12对汶川地震后灾区的儿童也十分留心观察他们的心理发展,体现了现在这个社会对现在处于边缘,得不到正常关爱的儿童的人性化关怀。我相信随着不断各个大城市不断涌入的民工潮,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成为留守儿童,或是随着父母打工仔各个城市辗转的留守儿童也满满增多,心理学势必会越来越侧重对流动、留守儿童的研究。 社会、家庭适应方面 这一方面关注了社会变迁下,儿童情绪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社会交往中的同伴关系以及社会适应方面。应该说,人们对孩子的认识一直在发生着改变,从以前的“小大人”,到现在不止关注孩子的家庭表现,也把视野投向了更远的社会大环境。新的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典型的比如网瘾、家庭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暴力、父母工作压力大离婚率升高等等,儿童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越发的早熟,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特别是社会适应方面,帮助他们健康的实现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 行为方面 重点关注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幼儿园游戏行为、亲社会行为等等,行为是心理的外化,所以行为不是特别侧重的研究对象。但是我们研究的心理很多都是通过观察儿童行为获得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学习儿童的生理。 学习方面 考察儿童的概念定义、空间概念、阅读、归纳推理等,以及焦虑情绪对学习的影响。考试制度不断改革,但却万变不离其宗,数学科目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许多测试也是用数学来考察儿童的思维。未来对数学领域儿童的研究我觉得也会越来越多。 语言方面 语言方面研究了很多,比如说语音意识、语言感知,英语学习(口语、英语课堂焦虑等)、汉语语音障碍、语言机制,范围很广。儿童现在“开口”越来越早,现在社会所需要的语言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心理发展,广义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和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个性的心理活动,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即遵循着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规律。 (2)方向性和顺序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3)不平衡性。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缓慢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青年期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中年期处于平稳发展变化阶段;老年期呈下降趋势。 2.心理发展学的研究内容: (1)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在: a.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b.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绝非同步对应; c.年龄和心理 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2)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a.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b.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这是心理发展过程的问题; c.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d.“关键期”问题 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四种。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1)横向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和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2)纵向研究设计——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人力、物力),被试者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再进行纵向研究,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作业以及答案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试题(20181124,深圳) 拟题人:陆小英学生姓名:18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前的括号中。) ( B )1. 普莱尔研究儿童心理的方法是__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访谈法 ( B )2.最早研究中年心理的心理学家的是______。 A.霍尔 B.荣格 C.普莱尔 D.埃里克森 ( A )3.在相同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研究的设计是______。 A.横断设计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D.双生子设计 ( A )4.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主动与内疚 B.勤奋与自卑 C.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D.亲密与孤独 ( D )5. 埃里克森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两性期儿童应重点解决的发展危机是。 A.信任-不信任 B.勤奋-自卑 C.同一性-同一性混乱 D.亲密-孤独 ( A )6.皮亚杰认为,儿童不能从“我是你姐姐”推知“我是姐姐的妹妹”,这是因为儿童不具备能力。

A.可逆 B.守恒 C.象征 D.延迟模仿 ( B )7.在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实验中,证明_______是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重要基础。 A.味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 ( D )8. 维果斯基提出,个体认知发展的机制是______。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内化 ( C )9.“三山实验”用来论证儿童思维的______。 A.象征性机能 B.守恒能力 C.自我中心 D.观点采择能力 ( C )10. 在动作发展过程中,双生子爬梯说明了______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成熟 D.同伴 ( C )11.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儿童深度知觉的实验是______。 A.三山实验 B.类包含实验 C.视崖实验 D.照镜子法 ( A )12.“儿童的游戏就是在复制人类祖先的行为”,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 A.霍尔 B.彪勒 C.席勒-斯宾塞 D.格罗斯( C )13.小明和小红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这是一种______。 A.功能性游戏 B.构造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 A )14.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儿童可以用社会标准或信息去衡量和判断事件,这说明其处于阶段。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 连续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 二、发展的过程: 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 是一种整体过程 具有可塑性 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四、研究发展的目的: 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包括: ?动物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 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先天VS后天 主动VS被动 阶段VS连续 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遗传决定论V.S. 环境决定论

方剂学方解(图表)

绪言 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 2、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来源于方剂; (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各论 1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桂相伍,(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有峻汗之功。(臣) 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 桂枝汤[方解]桂枝——解肌散寒。散中寓收(君)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解析

发展心理学 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 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有一个演变过程。(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一般认为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1)多元智力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共计八种智力,分别为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 (2)成功智力理论:由斯皮尔博格提出。包括1、分析性智力—用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分析智力解决那些界定清晰、答案与方法唯一的问题;2、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创造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的问题;3、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践智力解决条件模糊不全、方法与答案多样、且与日常经验密切相联的问题。 (3)真智力理论:由大卫.帕金斯提出。三个主要成分: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及反省智力. (4)生物生态学理论:美国心理学教授塞西在对传统智力心理测量学理论批评的基础上于1990年提出了信息加工取向的智力的生物生态学模型。这一模型主要有四个基本假设,即智力是一个多种资源系统;生物潜能与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适宜的“最近过程”是智力发

发展心理学表格3-6岁儿童

年龄特点言语发展活动方式及心理 特点 个性及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敏感期 2-3岁1 、有独立倾向,生 活自理行为开始出 现。 2 、情绪不稳定,有 强烈的情感依恋。 3 、自我中心倾向明 显,出现反抗现象。 4 、动作发展较快。 5 、思维存在于动作 之中,具有直觉行动 性 6 、喜欢重复与模仿 言语发展特点: 1、喜欢说“不” 2、喜欢重复说别人说过的话 3、词汇量:2-3岁时就会从250 个增长到1000个左右 4、听不懂成人的反话 生活化的自然渗 透。 2-3岁幼儿的自 我意识开始建 立,他们能够把 自己与外界、他 人区分开来,开 始表现出独立的 倾向,并出现反 抗行为,喜欢重 复与模仿,心理 活动带有明显的 直觉行动性 1、自我意识初步萌芽并发展,出 现人生”第一个反抗期”。3岁前 幼儿的自我认识主要是对自己生 理特征的认识,如对身体的认识, 对自己动作的意识 2、自我控制能力差,坚持性差 社会性发展 1、喜欢与人交往,对父母有强烈 的情感依恋 解决冲突能力 自制力差,往往不能与人友好合 作,常发生纠纷,需要成人的帮 助和指导。 认知发展是指人的 感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品 质的发展 1、言语活动积极发 展,具备初步听说能 力 2、认知具有模仿性 3、思维具有“直觉行 动性” 1个月-2岁建立秩序敏 感期 2-4岁是秩序巩固发展阶 段,对什么事情都要求有 秩序才能满足。 2—2.5岁感觉敏感期 0-3岁语言敏感期 听的敏感期

年龄特点言语发展活动方式及心理 特点 个性及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敏感期 3-4岁1、动作发展快 2. 认识靠行动 3. 情绪作用大 4. 爱模仿 5. 常把假想当真 实 6. 常把动物或物 体也当作人 1、语音—发展关键期 在发音时会出现近似音互相 代替的情况,这一现象是由于 幼儿听觉水平低所造成的 2、语法结构—完整的简单句 1、3-4岁幼儿的词汇量猛增, 约1000-2000个 句子中的修饰语显著增加,如 名词性结构的“的”字句,介 词结构的“把”字句。 3、语义—大量掌握实词名词 和动词等实词占了很大比例, 而副词、介词、连词等虚词很 少。 4、表达——简单罗列事实 3-4岁幼儿能独立讲述自己 生活的故事,但是由于逻辑思 维水平的局限,讲述常常主题 不明、逻辑不清,只能单纯地 罗列一些事实。 游戏化的一日生 活 小班幼儿需要成 人呵护,喜欢模 仿,拟人化心理 特征明显 1、自我认识 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 自己的家庭、幼儿园 能区分“你、我、他” ,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2、社会性发展 与人交往能力 愿意与人交往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解决冲突能力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 的劝解 认知发展是指人的 感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等认知过程及品 质的发展 1感知范围扩展 2、记忆具有无意性、 暂时性、情绪性 3、无意想象占主导 4、思维具有直觉行动 性 2—4岁秩序敏感期 3-4岁绘画敏感期 3-4岁数学敏感期 3-4岁执拗敏感期 4岁音乐敏感期

发展心理学知识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从出生到衰亡生命全程)规律的学科。 发展心理学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指个体心理 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心理学研究: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的;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 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怎样取得平衡的;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有各 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福禄贝尔“恩物” 1882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横断研究(最常用),纵向研究,两者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高尔顿“人的能力得自遗传”,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詹森 “智商的80%来自遗传”。环境决定论华升12个婴儿…… 二因素论:施太论、吴伟士相互决定论: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实质是适应;动作是源泉;过程是构建。 认知结构的发展射击图式、同化(整合到已有,量变)、顺应(质变)、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分4个阶段: 3 8

班杜拉(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主体的自 我调节作用。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和心理发展观 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学习的最佳时期(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人的道德判断基本分3种水平,6个阶段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年龄范围0-3岁。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 婴儿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促进了空间认识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作用。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衰退的,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 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吉布森通过视崖装置发现6个月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为:先上下(3)、次前后(4)、再左右(5、7-8)。 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开始出现形象性特点。 语言发展理论:后天学习论(斯金纳、班杜拉);先天成熟论(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 论,语言获得装置);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婴儿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社会性微笑、有选择性社会性微笑。 婴儿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哭、应答性哭、操作性哭、社会性哭。 婴儿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婴儿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 鲍尔比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连 结阶段。 艾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婴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我与客体我的发展。 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3-6 岁。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 自我发展 2016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青少年自我发展 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1)初中生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一个在1-3岁),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常常用很多心智用于内省。这也导致了个性上的主观偏执,一方面总认为自己正确;另一方面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初中者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即并普遍存在反抗心理和情绪上的矛盾。 (2)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归结如下: ①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分化(形成自我和超我) ③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的成熟 ⑤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自我形象: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品行成分 自我形象在高中阶段已趋于稳定。 自我评价:个体对自身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是自我调节机制的主要成份 自我评价能力只有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成熟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参考P6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内容、过程、功能目前处于极大的争议中。——MJ注) 个体在青少年期必须对自己和他人有较充分的了解。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同一性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坚持自我整合感,二是指坚持与他人分享一些基本经验(Erikson,1959) 处于青少年晚期的个体,会对自己的核心本质产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在努力为自己心中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把自己过去已经与他人建立的关系和未来的志向结合起来进行考虑,通过重新检验获得有选择的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同一性就好比一个基点,使个体在社会关系中获得必要的、连续性的经验。许多女性不符合同一性发展标准,他们趋向于被动地社会化,通过留心别人的行为来界定自己的同一性。 同一性获得:个体成功将自我许多成分统合,形成明确的世界观和前景目标。 将内部的信仰和价值观与新的外部的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促进个体从事积极有意义的行为。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 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 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 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 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 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比较心理学 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民族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一生全过程——个体发展的心理学 狭义: 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1)方向性: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 2)顺序性:从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期 心理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先天的、固定的。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生全程发展按不均衡速率向前进展,时快时慢 一般趋势: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 缓慢发展期:童年期

第二加速发展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期发育期) 成熟期(平稳变化阶段):中年期 下降期:老年期 心理发展的动因 之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之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之三:遗传与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二因素论) 之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杜拉) 之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斯基) 之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 主要观点: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 1. 图式:认知结构 功能: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 作用: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发展:不断建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方式:同化和顺应 2. 同化: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作用:强化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图式得到量变。

精选方剂学解表剂练习题

1.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2.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败毒散 3.麻黄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4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7.组成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香薷散 E.以上均非 10.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11.麻杏甘石汤的功效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12.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13.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心理学重要知识表格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中枢 别名 影响功能 损伤后症状 运动性言语中枢 布洛卡中枢 说 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 威尔尼克中枢 听 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 读 失读症 书写性中枢 写 失写症 能力的分类及分类方法 分类的原则 能力分类 能力的构造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能力涉及的领域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心理过程 ①认知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 个体的心理特 征 ③需要和动机 ④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 大脑皮层各部分的功能 组成部分 功能 位置 额叶(动) 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感) 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 以视觉功能为主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颞叶(听) 以听觉功能为主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三个系统 保持时间 容量 编码方式 特点 转入下一系统条件 可否意识 遗忘原因 瞬时记忆 <1秒钟 >9项目 鲜明的形象 鲜明的形象性,容量大时间 短 加以注意,加强意识 × 自然衰退 和 干扰 短时记忆 <1分钟 7±2 语音、形象 容量有限,多为听觉,可被意 识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 长时记忆 >1分钟 无限 语义、形象 容量无限,语义/形象编码,不有意回忆不被意识 × 阶段 脑电波 特征 持续时间 1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惊醒 10分钟 2 偶尔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睡眠锭 个体很难被叫醒 20分钟 3 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 40分钟 4 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 肌肉进一步放松,各项指标功能变慢,深度睡眠 20分钟 之后 Δ波消失/类似清醒时的高频低幅 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5~10分 两种名称的注意种类 注意的种类 特征 另一种名称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时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