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刘天曌1,杨载田1,2,刘沛林

1

(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421008;2.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1009)

摘要吴集古镇凭借其位于五岳名山衡山之东、古代湘中南地区东西水运大动脉洣水河畔的优越地理位置,特有的历史机遇使其在一个历史时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的工商重镇和洣水中下游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该镇旅游资源具有山水古镇相融、风景名胜高

度集中,

市井繁荣、店铺作坊鳞次栉比,祠堂庙宇众多、重大节庆活动不断的历史旅游资源环境特征。笔者认为要保护吴集古镇并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应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行科学规划、采取整体保护手段,依托于名山名城进行区域组团开发。关键词衡东县;吴集古镇;乡村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1)17-10572-03Protec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Wuji Town in Hengdo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LIU Tian-zhao et al (Department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8)

Abstract Wuji Town ,which is located by the east of Mt.Hengshan (one of the Five Mountains in China ),and the side of Mishui River (a principal east-west water transport in ancient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Hunan ),once wa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own and a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in the low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Mishui Ri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Its tourist resour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grated natural scenery and ancient town ,highly concentrated scenic spots ,prosperous business in the history ,row upon row of stores and workshops ,numerous temples and ancestral halls ,and various festivals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uji Town should be based on consciousness raising ,unification of concepts ,scientific planning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protection means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lusters on the basis of famous mountains and towns.Key words Hengdong County ;Ancient Wuji Tow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2010ZDA10);衡阳市社科

规划重点项目(2010B009);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建设项目成果[湘教通(2006)33号]

;衡阳市社科规划项目(2009D19);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项目(08C01);衡阳市社科重点科研基地资助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重点学科项目。

作者简介刘天曌(1975-),男,云南禄劝人,讲师,在读博士,从事区

域经济与旅游开发研究

,E-mail :tzliu01@163.com 。收稿日期2011-03-16吴集古镇是目前湘中南地区古镇风貌保存最好、最完整,又具有依托名山名城优势的古镇,极具乡村旅游开发价值。在衡阳师范学院刘沛林教授主持的

“衡东县‘十五’旅游发展规划”

中,由杨载田执笔特意为其做了一个“衡东吴集概念性旅游发展规划”[1]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

的当代,特就其乡村旅游开发问题再次进行探索。1吴集古镇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1.1

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衡东县是1965年才从衡山县析

出的一个新县,以位于五岳名山衡山之东而得名。吴集古镇位于县境西部,

湘江一级支流洣水下游,离南岳衡山仅30km 。出洣水进湘江,即可上行至离吴集仅30km 的衡阳,下行可通江达海。洣水主流及其最大支流永乐江,均发源于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西侧,

形成覆盖湘东炎陵、茶陵、攸县、桂东、

安仁等县的庞大洣水河网,使地处洣水下游的吴集古镇可尽享洣水流域舟楫之利。同时,吴集还是衡山通向江西乃至广东陆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故而给吴集带来了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繁荣。现代,

洣水水运衰退,在其河对岸又新建了一个衡东县城关镇,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吴集古镇变得十分寂静。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其获得新生,除原有经过吴集的公路1843线(衡阳—衡东城关镇)、

衡安线(衡山—安仁)外,

新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公路、武广高铁客运专线、

衡茶吉铁路都近在咫尺,离京广铁路也很近,交通十分便捷。在旅游区位上,吴集古镇正好处在衡阳环城

休闲度假旅游带、南岳衡山宗教名山周边休闲度假旅游带的最佳区位上,“长株潭”居民驾私家车来此也不过一个小时左右。1.2

特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据清光绪《衡山县志》载:“吴集市后,广袤五里,为吴三桂集兵之处”。这里的山河易守难攻,

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曾在此集兵,并重点经营于此地。明弘治《衡山县志》中也出现了“吴集”之名,可见其历史之久远。据传说,吴集的形成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古集镇大多经历了一个“草市”发展的初级阶段,“草市”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晋,而我国南方“草市”大量涌现于中唐以后,

以至两宋[2]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原一

直战乱不已,

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南迁移民活动,尤其南宋王朝偏居江南一隅,对湖南经济发展以及南岳名山的经营极为重视,作为地处中原移民南下大通道湘江中下游的吴集,

发展始于晋代理所当然。因此,吴集形成于东晋并非无稽之谈。另据

《帝王世纪》、《史记索隐·三皇本纪》、《路史》等典籍记载,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晚年“退而修隐”,带领部分臣民南巡,最终在洣水流域一带进行农耕文明的传播活动,并“崩葬于茶乡之尾”,经宋太祖派员考察认定洣水上游的茶陵鹿源坡,

为炎帝所葬之地,乃建陵寝,即今日的炎帝陵(今属炎陵县)。自此中央王朝定期遣官祭祀不断,前往悼念和祭祀的炎黄子孙也络绎不绝。古代的洣水为祭祀必经之地,而且炎帝的大臣杨山为治理洣水洪泛死于吴集,当地民众将其安葬于洣水河畔的杨山,

并为其修建了祭庙杨山祠,炎帝文化也就成为吴集形成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3

洣水中下游地区自古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集地处湘江—洣水河谷平原,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又有水陆交通之利,其址极适合创建古城镇,逐渐发展成为洣水中下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明代的武阳乡阳山里,清代的道字,民国时期的吴集

责任编辑朱淼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1,39(17):10572-10574

乡,建国后的衡山县第二区区公所和第十区区公所等基层政治机关都设在这里。历史上,衡山通向攸县、茶陵、安仁的驿道首站也就设在这里。吴集周境地区盛产稻米、花生、茶叶、茶油、苎麻、柑橘、药材、辣椒、席草、猪、牛、羊、鸡、鸭、竹、木、山货等农副产品,都集中于此进行交易,很早就形成了定期集市。吴集北侧洣水从东北而来,遇杨山坚硬花岗岩体的阻挡,然后逼向西北流出,在杨山上首的吴集形成宽阔的水面,水流平缓,造就了优良的河港条件,并于河中形成江心岛,在对岸形成河漫滩阶地半岛,即今日衡东县新建的县城关镇区域,还形成了吴集的河港码头,使得吴集成为了洣水中下游地区的最大物资集散中心和工商业集镇。据《衡东史话》的李楚元记载,历史时期的吴集老街集中有工商户360家。

2旅游资源环境特征

2.1山水相融,风景名胜高度集中吴集古镇北临洣水,河水四季丰盈,大小舟楫穿梭如织,其他三面为低山丘岗环绕。其西侧的杨山海拔248m,沿洣水南岸东西延伸如游龙。其东侧和南侧分立着几座相对高差约50m的岗丘,同杨山一样,在地质构造上都是吴集花岗岩体的捕掳体。在形态上分别如狮、象、鹅、猴,拟人拟物,惟妙惟肖,统称为“五马归巢”。相传先叛明后叛清的吴三桂曾率兵来此,见其气势不凡,拟于在此建立行辕,厉兵秣马,作长远计。吴集老街后的一片农田称为“下水陇”,陇中有口水井,井水四季不绝,清冽甘甜,并从井边小溪吴集老街街底流过,注入洣水,成为古镇主要饮用水源。在不到4km2范围内低山、岗丘、平原等各种地貌景观相互拥簇,出现了众多风景名胜。除“五马归巢”外,还有“壁上荆”、“面上桂”、“双枫抱石”、“真狮桥”、“银花桥”、“祖师殿”、“江弦湾”、“狮象把关”等吴集八景,另有杨山祠、符帝庙、望江亭、文昌书院、五里坪、吴集古码头等胜迹。吴集古镇就坐落在众多风景名胜相簇的“宝地”之中。2.2历史时期市井繁荣,店铺作坊鳞次栉比千余年形成的吴集古镇,古街南北长约2km,由中部向西伸出一支街,构成“T”字形。古街中部地势较高,两侧修有三级石阶。主街原由青石板铺成,为防滑和耐磨,1933年改建为现在的长条麻石街,而且临街各户集资以每块青石板2个大洋从长沙丁字湾购来,足见其规格之高。全街分为5段,分别称为福寿街、升平街、中正街、河清街、文星街。古镇上的各家工商企业多为“前店铺后作坊”型。据陈昌年的《吴集镇工商业史话》记载[3],吴集镇上有名的手工业品,首推老盛冶坊的犁头、犁劈和各种型号的铁锅,产品远销衡阳、茶陵、攸县、耒阳、湘潭、萍乡等地;其次是手工制作的油纸雨伞,有“赵祥盛”、“阳万和”、“赵子求”、“朱老四”、“易丙初”等著名伞铺,由于做工精细、伞骨坚实、伞衣透亮、经济耐用,销路日广,全年可销售5万把以上。另有专做包子的铺子10家、面粉店铺3家、木制家具店23家、篾铺6家、铁铺8家、铜匠铺3家、银楼2家,共有店铺180多家,尤其以吴集铁锅、犁头、油伞、包子名噪三湘。吴集的商业以茶油、棉花和土棉布贸易为大宗。另有药铺5家、南货铺14家、绸缎铺8家、豆腐铺12家、酒铺7家、伙铺14家、牙行4家、运输坊3家,以及糖坊、盐坊、屠行、丝绸、书店等各行各业百多家。每当农历“逢五逢十”赶集日和重大节庆活动时,更是摊贩云集,密布于大街小巷。2.3祠堂庙宇众多,重大节庆活动不断明清时期是湖南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先后发生过明初的统一战争,清初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革命部队的反清斗争,吴三桂的衡阳称帝及清王朝的削藩统一战争,兵荒马乱致使湖南人口大量减少。而衡阳地区为重灾区,乃至“十室九空”,历史时期著名的“江西填湖广”就发生在这个时期[4]。据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研究,“湖广人来自天下,江浙皖闽赣,居其什九;江西省又居东片之什九”。地处衡岳周边的吴集,凭借其水路交通优势和肥田沃土,其移民成分更复杂。移民们为在异地求生存、求发展,一方面乐于修建祠堂,既可凭借其血缘家族的集体力量战胜各种繁杂的斗争,又可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另一方面乐于求神拜佛,以求神灵保佑消灾发财。因此,在弹丸之地的吴集就集中分布有祠堂神庙20多处,而且多修建得豪华精致。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秦家大祠堂、杨家祠、天符庙、寿福殿、祖师殿等,各有庙会、祭祀等节庆活动。如天符庙所供奉的“天符大帝”,吴集人称“天符老爷”,是位驱瘟神保平安的神医。为纪念其生辰,每年农历五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都要举行庙会庆典,全镇5条街每条都要出几台故事,每台故事都有一个典故(即主题),如“辕门斩子”、“八仙漂海”等,由5 8个小孩化妆打扮成故事中人物,然后由7 8个大人抬着小戏台出游,每街4台,共20台,尤其是“天符大帝出晏日”,要巡游十三境,鼓铳齐鸣,炮烛震天,场面盛大,热闹非凡。

3吴集古镇保护及乡村旅游开发构想

3.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名村,承载着人类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文明积淀,凸显出各地域、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是极富开发潜力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4]。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将历史文化村镇纳入法制轨道,建设部和文物局于2003年出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村文化保护条例》;2009年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建设特色景观村镇”。至今全国已评选并命名了共4批25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湖南敢为天下先,由建设厅和文物局联合考察并分3批共评选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7个,其中4个又被建设部和文物局评为国家级。2010年8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旅游局《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等,都表明党和政府对古村镇旅游开发高度重视,衡东县洣水流域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吴集、雷溪埠、杨林、草市等在内的古镇群,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是衡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珍贵遗产。被列入湖南省参与创建特色旅游名镇(乡)的单位,虽衡东县共有2个,但这些古镇无一入选,其关键原因还是对其认识不足。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为充分认识吴集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保护的意义,尤其是与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对吴集古镇保护和开发的思路,切不可为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3.2科学规划,全面保护吴集是典型的山水型古镇,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又是典型的宗教文化型古镇,保留有不少的

37501

39卷17期刘天曌等湖南省衡东县吴集古镇的保护及其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祠堂和庙宇,香火长盛不衰,重大祭祀活动至今犹存;更是重要工商贸易古镇,古街、古码头,明清式的古建筑及其古老陈旧的门窗,石槛、石础、石碾等,都给现今的人民留下了小农经济时代商埠的印记。街旁仍可见昔日为染布抛光之用的脚踩石,从中可感悟这里昔日印染作坊的繁华场景。在五里坪,当年吴三桂集兵、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长张治中开办“抗战训练班”,“抗战”名将方先觉检阅“抗战”部队等重大军事历史事件,也有迹可寻,说明了吴集还是一个军事重镇。

吴集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充满着传奇色彩,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具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很多。根据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范围和基本条件,吴集古镇是当之无愧的。下一步发展须聘请资深旅游规划专家或高级别的规划单位进行科学规划,规划的范围应该是以衡东县城关镇为依托,以吴集古镇为中心,北抵洣水,南止1843公路线,东至五里坪,西达杨山约4km2的地域。规划的基本思想是“保护、修复、抢救、传承”,保护重点应以凸显古镇风貌和特色地域文化为主,对杨山祠、天符庙、吴集码头、吴集老街及其古建筑、五里坪、吴集八景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保护。吴集的传统民俗民间活动有正月初一舞龙灯、耍狮子,元宵闹花灯,二月八日各地狮子求寿佛,五月十七日前后天符大帝寿辰抬故事等,既是一种民间习俗,又是一种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一定要得到传承。那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贴近人民生活而又极具地域特色和广泛市场前景的民俗传统,应在保护的前提下优先开发。如特色土菜餐饮、茶坊、手工操作的小农具生产作坊、传统工艺粮油加工以及各种民间文艺民俗休闲活动等。

3.3依托名山、名城,进行区域组团开发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一处五岳名山,又为中华寿岳,宗教名山、“抗战”名山和当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2个5A 级旅游景区之一,年接待国际国内游客已逾400万。吴集古镇正好位于南岳衡山景区周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内,衡阳市环城市休闲旅游度假带的最佳区位上。衡阳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和仅次于长沙的次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人口已超过100万。吴集古镇既是名山名城旅游资源的补充,又可分流名山名城的旅游客流,更可满足百万衡阳城市居民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休闲度假需求。因此,吴集古镇的乡村旅游开发一定要有服务名山、名城的意识,开发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在开发策略上,吴集面积过小难以施展,必须进行区域联合抱团开发,形成整体优势,实现互补多融。为此,吴集的旅游开发首先就要紧紧依托相距仅2 km,并有大桥相连的衡东县城关镇,以洣河下游为主轴,以其周边的杨山、狮山、象山、鹅山、猴山以及江中岛为重要景观支撑点,构成山、水、岛、田园、古镇、新城相互映衬交融的绿色生态景观,建成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在此,吴集古镇既是配角,又是主角,是乡村旅游开发受益的最大羸家。其次,洣水中下游带分布有雷溪埠(洣水与湘江的汇合处)、吴集、杨林、草市(洣水与永乐江的汇合处)等各具特色的古镇,应积极主动,创立寻古探幽、观光考察旅游线。再次,吴集古镇与新塘土菜城、荣桓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锡岩仙洞景区,互为犄角,应加强联合,互补互融。

参考文献

[1]刘沛林,杨载田.区域旅游规划个案研究———衡阳市旅游发展规划[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年发松.唐代草市略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点[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4):37-50.

[3]政协衡阳市委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衡阳文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4]杨载田.湖南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006.

(上接第10571页)

博览馆,东南处为3层的酒店,西南处为黄石公祠堂。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从广场入口处望去,整个景区建筑的层次性和立体性极强。其中,黄石公祠堂总体风格为坐西朝东的石质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建筑,院中心为黄石公塑像,前面放置香炉。祠堂大门设计为传统官府门式,两侧南屋为游客服务区,内设售票处、导游处、购物处(主要为祭祀用品)等,正屋为主人寝室,布局符合春秋战国时的寝室风格。左偏房为黄石公物品展室,右偏房为黄石公写作、传授《雕刻天书》的石蜡组像室。院中定期举办各种与黄石公相关的祭祀、演出活动。

4.4乡村旅游商品设计旅游商品既要精美、具有地方特色,还要便于携带。羊平利用自身具有开发旅游纪念品先天优势的雕刻条件,可以开发的旅游商品主要有:①利用石雕废料开发石雕旅游纪念品,同时也可开发木雕、砖雕、不锈钢雕、玻璃雕、玉雕等纪念品,具体可设计为钥匙链、相册、戒指、手镯、手链、笔筒、烟盒、玉佩、玉簪、玉环等;②利用其宗教圣地优势开发小型的佛像、佛珠、佛塔、曼陀罗、转经轮、护身符、护身佛像等雕刻品;③把雕刻过程和雕刻代表作品以及祭祀、演出、庙会等刻录为光盘,公开发行,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④黄山盛产山枣、红果、山楂、野葡萄、蘑菇、核桃等,可作为旅游特色产品向游客销售;⑤加工、设计、销售雕刻明信片、雕刻纪念邮票、雕刻纪念电话卡等。

5结语

我国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类型多样,这是提升我国旅游形象和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依托,但我国迄今并没有民间文化旅游持续成功的开发案例。曲阳石雕作为民间文化的突出代表,其旅游开发设计对我国民间文化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地域、区位和空间组合的民间文化,在具体设计开发方法和内容上应有所不同,应在系统调研和充分研究基础上吸纳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确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4]。

参考文献

[1]孟明浩,俞益武,张建国,等.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研究———以浙江兰溪市诸葛村为例[J].商业研究,2008(1):195-198.

[2]邢慧斌,段洪波.太行山区乡村旅游设计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0(3):113-115.

[3]周惠萍,李虹玉,吴文前.民族民间艺术与文化旅游开发[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4):89-93,69.

[4]谭志国.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35-2237.

47501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_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_崔凤军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 ——平遥古城的案例研究 崔凤军 蒙吉军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 100871)提 要 本文在对文脉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平遥古城旅游区的一级理念和二级理 念、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提出了40景组合的平遥古城旅游资源形象。 关键词 平遥古城 形象策划 理念基础 视觉形象 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99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它表明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也使其保护有法可依。“保护重于开发”是名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持不懈的原则,它告诫人们不应为了开发而破坏古城的文脉和形象。然而,在国家名城保护资金十分有限的背景下,被动的任其自然损坏是毫无意义而言的,因而保护与开发始终是国内名城面临的往往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如何做到既不破坏名城,又能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为古城维护提供资金支持,旅游开发似乎是首选途径。 实施名城旅游开发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名城的脉络,设计出标志鲜明、生动的旅游形象。本文以山西平遥古城——国家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案例,探讨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方略。 1 平遥古城旅游文脉分析 1.1 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 平遥古城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的实物标本,已有2700余年的建成史[2],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现今规模,基本城市格局600余年未作改动,古城墙完整,古建筑排列有序,近4000处民居中有400余处保存价值较高,古街巷有如“龟背”上的寿纹,主要街道两侧基本保留了17—19世纪建造的商业店铺,是我国古城中能够体现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实物活标本。 1.2 明清时期最繁荣的商业金融中心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中国现代金融的发展是从平遥开始的[3],“日升昌”是中国票号第一家,平遥一度是全国金融中心;平遥为“晋商”的重要发源地,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古城在票号发展兴衰的百余年过程中,集中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经济基础雄厚,带动了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建筑质量也领骚多年,在县治城市中实为罕见。 1.3 中国汉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遗存最丰富的文物大县 第14卷 第2期1999年6月 人 文 地 理HUMAN GEOGRAPHY V ol.14,N o.2 Jun.19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49631030)专项研究成果。本文承蒙王恩涌教授、郭来喜教授指导,并与刘锋、刘家明、郭英之、陶伟、李山等多次商榷,在此一并致谢!来稿日期:98—05—25;收到修改稿日期:98—10—26 DOI:10.13959/j.i ssn.1003-2398.1999.02.002

XX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村发展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需求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已然兴起。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对发展我国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在开发过程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平湖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为题,结合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特定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乡间农、林、牧、副、渔、手工业等各类生产活动、村野风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乡村习俗等为旅游吸引物的观光游览、体验乡村风貌、乡村生活、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旅游活动。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社会人民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的乡村旅游开发状况如何,对它的开发又有何建议?通过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国内乡村旅游资源研究 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实现新农村建设,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例如对秦东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就对秦东地区资源经

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正式 版

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湖南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一、XX年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XX年,湖南省旅游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特别要把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指示精神,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狠抓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XX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97.08万人次,同比增长34.86%,旅游创汇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8.82%,接待国内旅游者9098万人次,同比增长27.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6.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9.75%。旅游总收入588.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68%。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关联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我省和谐社会构建和富民强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XX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显著特点: 一、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XX 年,我省旅游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旅游支柱产业定位正式确立。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非常关心湖南旅游业,三度来湖南指导工作,并派出专家来湖南调研,为湖南旅游发展出谋划策。省委书记张春贤非常重视旅游工作。今年9月8日,省委张春贤书记主

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案例模板

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编制单位:北京中咨国联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单位不填写以上各项) 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商业计划书 (编制参考) 项目名称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单位(盖章) 地址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联系人 中咨国联出品

保密承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本公司商业秘密,仅对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公开。本公司要求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本公司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本公司的商业秘密。 项目经理签字: 接收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摘要 说明:在两页纸内完成本摘要。 【摘要内容参考】 1.公司基本情况(公司名称、成立时间、注册地区、注册资本,主要股东、股 份比例,主营业务,过去三年的销售收入、毛利润、纯利润,公司地点、电话、传真、联系人。) 2.主要管理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学位、毕业院校,政治面 目,行业从业年限,主要经历和经营业绩。) 3.项目/服务描述(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服务介绍,古镇(文化旅游) 建设项目技术水平,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和独特性,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的竞争优势。) 4.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 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研发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5.古镇(文化旅游)建设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行业竞争对手及本公司竞争优势,未来3年市场销售预测。) 6.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 面拟采取的策略及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古城古镇国外经典案例

古城古镇国外经典案例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历史的积淀成为雅典最大旅游吸引物 雅典是希腊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雅典记载于册的历史长达3000多年,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对欧洲以及世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诞生了苏格拉低、柏拉图等一大批历史伟人,被称为民主起源地。雅典至今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 雅典卫城(Ακρπολη)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耸立于雅典卫城山上顶端的帕特农神庙,据说远古这里曾供奉着高达10m的雅典娜神像,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这些古建筑都是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名城,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三大喜剧诗人:科拉提努斯、埃乌波利斯、阿里斯托芬,古典的气质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二、海岸风光是雅典又一吸引物 雅典无光十色的岛屿风光美不胜收,犹如爱琴海上一颗璀璨明亮的珍珠。 三、休闲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宪法广场是雅典的中心地带,每次希腊发生的大事件都会在这里庆祝或者悼念,也是当地居民重要的休闲区域,从雅典国际机场而来的巴士会再这里停驻,许多航空公司、银行、旅行社、咖啡店、烧烤店、礼品店都集中于此,广场还会不定期举办装置艺术展,如果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不妨参观一下。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帕特农神庙北面,建于公元前421年至405年,南面西端,用年轻女子雕像代替柱子,富有创意和美感。大英博物馆正面柱廊的爱奥克尼式柱比例尺度等严格参照雅典围城上伊瑞克提翁神庙的柱式。 奥林匹克宙斯神殿起建于公元前515年,但直到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才兴建完成,现仅存12根。 在雅典,有不少的观光服务处,内有饭店咨询、风景名胜的介绍手册等,旅游者可以在服务处查询各类交通工具的时刻变化以及博物馆的开馆时间等。 古朴的海滩、悠久的历史、经久绵长的传统、绚丽的风景吸引了全世界游客到此,当地人民的好客与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雅典这座古城有着发达的旅游业。 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勒小镇——打造艺术之都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要本)1020文档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征求意见简要本) 二零零六年十月

规划概要 一、规划技术说明 (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目标导向:基于湖南旅游资源实力与市场潜力,本规划锁定将湖南“从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的目标,面向存在的问题,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并进行各项统筹安排。 问题导向: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重点解决湖南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与产业地位建设相匹配的支持体系建设问题、与新交通格局和区域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问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益问题、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优化三大旅游市场格局的问题。 强调可操作性: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提出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转化为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对关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根据湖南省内外区域合作与竞争特征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目标,考虑到湖南旅游生产力布局零散的特征,提出集群式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全方位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旅游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立足于本土经济,统一协调与安排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时序。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根据客流规律和目的地选择规律规划配套与营销湖南省的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极限以及经济基础条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保证项目实施和产品建设的可持续性。 (3)规划措施制定的技术分析框架 本规划提出的措施所依赖的分析路径是:现状分析与建设产业大省的差距问题诊断理论上的解决措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措施(即工作抓手),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古镇旅游日趋兴旺。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总结了国内古镇的兴起、问题、开发与保护等问题,希望能够为古镇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开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product type, the ancient town increased tourism is to flourish.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of systematic reviews,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problems,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tow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hope can for town tourism research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 Words:town tourism expoliation protectation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的研究领域,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古镇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古镇旅游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1.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关于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 一、前言 人类自存在旅游活动以来,文化也在不断地改变,如何将商业旅游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至今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以四川阆中古城为例,简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旨在和众多旅游研究者进行讨论和分享,为旅游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二、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是一处被嘉陵江所环绕的风水宝地阆中古城。建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四川保存最完好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名列中国四大古城之一。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复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办事处,人口万,其中城区人口万。 阆中以风水奇特见长。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处,水绕三方,整个嘉陵江是呈“”形化绕着古城,呈龙腾虎跃之势,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还有建筑学、地理学各个方面等因素,风水文化无处不在,因而阆中古城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阆中天下稀”等美誉。同时,由于阆中在古代时盛行对风水文化的研究,所以阆中古城也被誉为最大的“风水古城”。 、交通状况

阆中古城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大约公里,国道线和省道线穿境而过,并交叉呈十字型辐射全市。成南高速、渝南高速的贯通和即将启动的广元—南充高速已列入阆中的“十一五”规划;嘉陵江环城而流,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也在阆中设立二级站。 、旅游资源 阆中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战国中期为巴国国都。阆中作为由秦入蜀的交通要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势,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清朝初年,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达年。是历代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阆中至今仍保存着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街古巷,处精致的古院落。多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文物余件。主要景点有布局严谨、古朴典雅的张飞庙;有唐代大佛、大象精舍、黄家亭子、状元洞、紫薇亭将相堂、明代白塔组成的东山园林。修筑阆中古城之时,颇讲风水,其选址、布局均契合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是龙、砂、穴、水、向等各种因素的结合,棋盘式的古城格局,是融合了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阆中逐步形成了遐迩闻名的华夏本源文化;风水文化;以落下宏为代表的天文文化;以汉恒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清代考棚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巴寺、大佛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巴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作者:————————————————————————————————日期: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旅游管理 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刘强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在分析邹城市的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提升旅游资源开发水平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邹城旅游客源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助出游。(二)旅游活动边界的泛化,游客的足迹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内,景区边界逐渐向外延伸,旅游竞争由单纯的资源竞争向综合竞争转变。 (三)游客更加注重出游的体验性、舒适性和全程的整体品质。这些变化都要求旅游目的地必须在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整体品质和档次上下功夫。 二、邹城市旅游资源现状 (一)自然资源种类丰富 邹城农业基础较好,枣林、桃树、山楂、苹果种植规模大,品种优良,在峄山及城市近郊区大面积分布,特别是百里枣林、千亩桃园花红叶绿,果实甘甜,是观光采摘的好去处。 (二)文化底蕴深厚 邹城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交辉映。其中,全

国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老城区历史建筑17处。 (三)民俗节庆活动众多 根据自身资源特点,邹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春赏花、夏采摘、秋收获、冬体验”旅游格局。 三、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不足,窗口作用发挥不明显 邹城市旅游网站、旅游咨询服务系统以及旅游标识系统还不完善,旅游信息散布于济宁旅游政务网、邹城外宣网、微信和微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成,内容同质性高,利用率低。截止目前,邹城共建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2家,位于香城镇和看庄镇,数量不足且功能不全。 (二)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 作为邹城市两个核心旅游资源区,孟府孟庙景区和曲阜的三孔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因此两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峄山景区大力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打造了“邹城深呼吸”生态旅游品牌,但大多还停留在“采摘”和“吃农家饭”的初级阶段,难以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分别开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尽管邹城完成了首批40余块旅游交通标识牌的建设,为市内5个A级景区景点及多个乡村旅游景点提供交通指引,提高旅游者的出游效率。但是,城区与景区、景区与景区间道路不够通畅,影响了景区的可进入性;部分景区缺少旅游标识,景区支线路网标准低,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

古镇游主题活动策划

古镇游主题活动策划 策划人: 吴雪乔旭娜许晓燕石锐梁秋丽谭春燕 关肖明黄抒娴何晓欣捷一曾冠麟 活动时间:2007年3月1日-3月31日 一、策划背景 (一)古镇旅游资源: 1、东濒湾、钱塘江入,南与、、三市相接,西与省交界,北与、两市相邻。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杭”的民谚。旅游资源丰富,天目山和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市周边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四大古镇——乌镇、西塘、南浔、龙门。 2、乌镇,为浙北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她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财富。乌镇位于桐乌镇地处河流冲积和湖沼淤积平原,距市区17公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并兼多种经营,是桐乡市主要产粮区之一。蚕茧为乌镇特产之首,小湖羊皮、杭白菊享誉中外,近年大力发展猪、羊、鸭、淡水鱼等养殖业,获得极大成功。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推向市场,获得巨大成功,现乌镇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其主要旅游景点有矛盾故居、古戏台、林家铺子等。 3、西塘,古名斜塘、平川。是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古镇布局依水而缘,桃红柳绿,小桥流水人家。西塘的水,巧妙地将河桥、街路、宅园融汇成景。镇上街河并行,桥路相接,通幽有径,有"绿意红情,春风夜月;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意境。西塘还有精美诱人的传统食品,如善酿酒、八珍糕、"六月红"河蟹、水豆腐烧卖、粽子、青团子、立夏塌饼、粉蒸肉等。西塘物富民丰,人杰地灵;西塘古建筑众多,文化氛围深厚;西塘景色优美,有数十处旅游名胜景点。 4、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吴江市交界。1991年,南浔名列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镇巳被我国向联合国推荐为世界文化遗产。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风景优美。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和代表。20 03年,古镇南浔与乌镇、西塘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被列入预备清单。其主要特产有绣花锦菜、香大头菜、臭豆腐干、桔红糕、双交面、熏豆茶等。

湖南旅游业现状分析

湖南旅游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一、竞争优势分析 1、产品优势 湖南旅游产品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世界级旅游品牌已经形成。目前湖南省张家界(包括索溪峪)已成为世界自然景观一绝闻名于世。在国内,张家界作为自然景观第一品牌的地位已不可动摇; (2)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景区景点。除了张家界之外,湖南还拥有包括南岳、岳阳楼、韶山在内的一批国内较有影响的景区景点。南岳近5年来游客和旅游收入年递增率为全国同类风景区前茅; (3)初步建立起了功能齐备、品类齐全的旅游产品。目前建成的十五个景区大多已开发多时,整体上构成了湖南旅游景点布局合理、品种多样和容客能力较强的格局。 2、区位优势 湖南旅游的区位优势现表为: (1)“湖南位于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最快,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内,客源充足”; (2)湖南地处我国中心地区,“属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既便于接待东南沿海和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旅游和休头闲渡假,又是内地游客赴沿海开发地区和境外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

(3)湖南北倚长江,京广线穿中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游客集散快捷; (4)湖南处于桂林、井冈山、黄山、黄果树、三陕等旅游热点的中心区,有利于加强横向联合,建立网络系统。 3、资源优势 湖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多,种类之全是全国仅有的几个省份之一。目前侧重开发的名山资源、森林资源、溶洞资源、气候景资源、文物古迹资源存量还很大,有较强的可持性开发潜力。 二、竞争对手分析 我国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表明,旅游业已从自然增长阶段向竞争增长阶段过渡。如果说国外对手尚未全面入境参与竞争,那么湖南旅游业的威胁主要来自国内。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已认识到,旅游业是中国最大希望的朝阳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谁能在这里率先脱颖而出,能够争取到大量的游客,谁就能获得一种超额的利润。基于这个认识,全国已有“22个省市将旅游业作为‘九五’重点产业,其中云南、海南、黑龙江等6省视其为支柱型产业;广东、北京、四川、天津等9省市作为先导型产业;上海、福建等7省市作为重点产业。在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六个省市,旅游业的收入已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5-13%”,“地方政策将旅游业纳入重点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格局已在全国形成”。凡此种种迹象表明,湖南要实现旅游大省强省的目标,将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宝鸡地处西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以人文景观著称,种类的多样性及悠远的历史沉淀使其在西部旅游文化资源中独树一帜,充分发挥其优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使之推动宝鸡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对宝鸡旅游的现状、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发的思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经济 一.宝鸡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1.从旅游资源角度看,宝鸡旅游发展潜力很大 宝鸡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一级文物481 件(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4A 级景区6处,3A 级景区处19处。我们所调查的7个县、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千阳县、陇县、麟游县)中,每个县、区都至少有一个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旅游区或旅游点。如陈仓区的姜子牙钓鱼台风景区;凤翔的东湖景区、秦宫一号大墓;陇县的关山草原;扶风的法门寺及法门寺博物馆(国家4A 级景区);岐山周公庙;千阳的莲花山狩猎场;麟游的九成宫醴泉铭碑等。有些县、区的旅游资源密度好,可形成小的旅游环线;而且,由于地方多数旅游资源污染小、环境质量高,对城市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陇县的秋菊山庄、向阳川;千阳县的莲花山狩猎场;岐山的堀山森林公园等。而且,宝鸡北部各县占有相当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形成周文化旅游区和三国文化旅游区及以草原、山水风光见长的关山,龙门洞,景福山旅游区。相对于优势的旅游资源,宝鸡的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宝鸡市经济发展和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接待的旅游人数总量,特别是海外旅游人数和比例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 2. 宝鸡旅游可进入性具备一定的基础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及招商、旅游发展的需要,宝鸡市及北部各县区之间的交通大为改善。陇海、宝(鸡)-成(都)、宝(鸡)-中(卫)铁路在宝鸡市交汇;西宝高速连接西安和宝鸡,宝(鸡)-平(凉)线、宝(鸡)-天(水)线、西宝北线等二级公路贯穿宝鸡市、陈仓区、千阳县、陇县、凤翔县、岐山县和扶风县;较偏远的麟游县也有三级公路与其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乌镇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乌镇的旅游资源 开发研究 B14020831 靳禹熙

目录 一、绪论1.乌镇历史源流 2.气候特点 3.乌镇旅游开发前景的概述 4. 旅游开发前景预测的意义 二、调查的结果 三、乌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完整意见 1.已有的旅游开发设计理念 2.已有的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营现状及完善建议 3.已有乌镇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分析 4.部分景点开发需要改进的建议 四、乌镇旅游开发之路的原则及总体规划 1.乌镇旅游开发的原则 2.乌镇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附录:乌镇旅游建议

【内容摘要】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1998年乌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乌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明确了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发展方向,并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提出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和缓冲面积达198公顷。 【关键词】江南水乡城镇旅游开发乌镇 一、绪论 1.乌镇历史源流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3]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2.气候特点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分析苏州高新区旅游资源基础上,提出旅游开发建议设想,为高新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旅游资源;特色;高新区 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大部分省市先后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提出了优先发展旅游的战略,各旅游目的地都在努力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当前对于高新区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高新区旅游开发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展开初步研究,以期为高新区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所谓“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地方旅游发展过程中,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旅游业利用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体现地方独特风格和色彩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苏州高新区地处苏州古城西侧,沪宁旅游带黄金分割点上,东临京杭大运河,南邻吴中区,北接相城区,西至太湖,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西部都市中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苏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使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苏州高新区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苏州高新区自然资源以“一湖(太湖)、一山(阳山)”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则围绕“一河(京杭大运河)”而展开,其他自然与人文资源交错点缀其间,构成高新区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的旅游资源结构,为旅游产品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特色自然旅游资源 山地自然旅游资源——以阳山、大石山等山地景观为代表的山地自然旅游资源; 珍稀生物旅游资源——以白马涧桃花水母为代表的珍稀生物旅游资源; 湖岛生态旅游资源——以太湖、大小贡山岛等湖岛资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 从高新区资源状况看,集聚度高、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主要是特色自然旅游资源,“真山真水园中城”已成为描述高新区的经典话语,阳山、大石山等山地自然资源如同明珠镶嵌于苏州的城市之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环境良好;太湖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旅游后发优势明显;白马涧桃花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 ——旅游策划方 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通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我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

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规划目的:为了真正把丽江城打造成国际休闲度假、会议和商务旅游基地,实现休闲旅游向度假旅游的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丽江高原和农业、文化原生态、多样性的资源优势,满足中高端旅游者对旅游的高要求 (二)指导思想:丽江旅游发展中定向时权式原生态旅游文化度假村建设的理念 (三)原则:提升丽江游客的档次,同时达到旅游中的保护,保护原则中的体验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湘政发[2015]28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6.05 【实施日期】2015.06.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湘政发〔2015〕28号HNPR-2015-00027)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旅游产业改革发展步伐,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 (一)创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深化改革、依法兴旅,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树立“全域旅游”观,突出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树立“两型旅游”观,突出以人为本,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要求,推进“两型旅游”发展,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 (二)加快转型升级。以旅游强省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营销创新升级、旅游监管规范升级、队伍建设提质升级、改革创新探索升级、政策保障强化升级,全力打造湖南旅游经济升级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全省旅游业保持15%的平均增长速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总人天数达到7.5亿,过夜人次数达到3亿,入境旅游者达到400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10亿美元,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15%以上。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旅游强省。 二、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三)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旅游行业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支持、引导旅游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切实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作用。积极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加快推进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长沙及衡阳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湘潭(韶山)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持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开展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省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试点,建立一批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支持其在区域合作、资源配置、金融创新、生态补偿等方面先行先试,并参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四)全面开放旅游市场。打破行业、地区、部门壁垒,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探索开展旅游资源产权交易试点,整合涉旅国有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旅游混合所有制经济。吸引跨国公司、集

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作者: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责任编辑:海之星更新时间: 2009-4-22 288 关键字:古镇,开发,存在,问题,研究 海南旅游超市网:古城古镇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演变,每一条街道,每一扇窗棂都留下了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古城古镇古村落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传统建筑和功能格局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热点和难点。来也公司今年承接了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部分侗寨旅游规划项目,又激发我们重新审视古城古镇古村落应当如何进行规划与保护的问题,在这个专题里,我们将结合以往的案例,对古城古镇古村落的规划、开发与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 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古镇,是在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聚居地。我国的古镇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陈逸飞先生一幅《故乡的回忆》使得江苏周庄享誉海内外。随之而来,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1997年,“申遗”成功的丽江大研古镇更是走在了我国古镇开发的前列,古镇旅游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开发,作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样的热潮下给古镇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如何保证古镇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1.旅游承载量饱和,古镇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古镇旅游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是游客流量的高峰期超过了古镇旅游容量承载极限。在旅游旺季,古镇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状态,不仅破坏了古镇原有的幽静自然,甚至对古街道、古建筑等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使旅游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污染、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2.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 商业化是我国古镇旅游开发颇具争议的问题。毫无疑问,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商业化便没有旅游开发,实际上,适度的商业化并不会威胁到古镇旅游的核心。然而目前的问题是,部分景区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对古镇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引进了大量的外来经商者,店铺泛滥破坏了古镇的原有风貌,改变了古镇原有的古朴风格,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古镇的过度商业化。其根本原因是开发商急于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对古镇进行保护。

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61《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月(下旬刊)总第567期 购物区通过精美的栏目制作呈现给亿万观众,让观众在记住美景的同时也记住了当地的旅游纪念品。类似的宣传理念可以引申出很多的启发,例如制作以北京旅游纪念品为主题的专题栏目,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介绍其精湛工艺的同时运用商业手段进行宣传,通过这样的节目,可以让观众更深的了解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内涵,并对购买的渠道和地点能够事先熟悉,建立目的游客群。在介绍景点时适当增加旅游购物宣传的比重,使游客建立对景点和购物的相关性认知,也可以纠正人们对于跟团旅游“只购物、不观景”的错误认识,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旅游购物。 (3)抓住国外游客购物偏好进行宣传。针对国外游客群,通过英文媒体渠道向国外游客宣传北京的古文化以及传统的工艺纪念品,外国游客对于北京的悠久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应当抓住游客偏好来进行宣传打造,在广告和产品设计上突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定期举办北京外国友人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国外游客,并借助契机宣传旅游购物。 (4)加强日常信息的宣传渗透。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旅游城市的车站、街道设立旅游纪念品宣传广告,公交车的车身、移动电视等渠道可以加深初来的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印象。 2.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强化北京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网上有奖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游客群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类型,为旅游纪念品产品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并搜集购买者对北京旅游纪念品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质量。与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合作制作北京旅游纪念品的搜索引擎及网页,让游客在搜索北京特色旅游纪念品时能够快速、便捷、全面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每一种旅游纪念品赋予特定的寓意,界定更多地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产品价格、类目、特色以及图片公布在网络上,通过网络营销将产品推广到国外。设立不同功能的分页,如北京旅游纪念品调查网页、纪念品宣传网页、纪念品价格网页等,让消费者可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五、加强北京旅传统游纪念品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纪念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传统的纪念品与现代元素进行结合,开发出满足人们越来越个性化审美观念的纪念品,也是北京旅游纪念品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目前的旅游纪念品多是私人或中小企业的家族作坊式经营为主,很多从业人员对于传统手艺和工艺都是一知半解,而传统工艺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也在一点一点地流失,加之缺乏创新,北京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产品跟几年前的比起来并没多少改变。 建议有关院校充分利用北京的环境优势,设立相关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专业,培养旅游纪念品研发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审美元素、工艺流程等,开展职业素质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训练工作,使他们在旅游文化、产品文化内涵、生产与工艺技术、产品设计与包装、国内与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得到培养与训练,全面提升旅游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宋 强 高喜银 郑泽锋:体验设计指导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商场现代化 [J].2008(13) [2]徐世忠:主题纪念品的产生和定义.上海百货[J].2008(14)[3]吕 锋 廉 毅:基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思考.包装工程[J].2005(05) 大学城是若干大学的集合体,在空间上首先表现为大学的集聚。大学的集聚带来了大学校园的集中、各类学生的集中以及多学科的聚集、多种知识结构人才的聚集、科学研究的聚集、教学资源的聚集和教授专家的思想聚集。这种集聚带来了高等教育不同资源间的重组、优化和配置,形成了区域特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各类资源的集聚必然导致某些经济活动在其周边的发展和伴生,必将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重庆大学城具有良好的区域位置、优美的人文环境和产业拓展的巨大空间,同时也具备了发展大学城旅游的客观条件。文章将简介重庆大学城概况,分析大学城旅游资源的现状,提出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一、重庆大学城概况 重庆大学城是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而确定的重点工程,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地处中梁山脉与缙云山脉之间,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人,建设总投资约300亿元,汇聚了重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14所高校。截止目前,重庆大学城已有8所大学投入使用,入驻学生已经达到8万余人。预计到2015年,14所高校将全部建成,师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重庆大学城正着力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的理念,按照校园基础设施一体化、教学设施及科研设施一体化、文化娱乐设施一体化、后勤服务设施一体化、师生资源一体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打造,其发展目标是建成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明城和生态城。 二、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概况1.秀美的自然景观资源 重庆大学城位于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地势平坦,依山傍水,背倚缙云秀峰,可远眺歌乐美景,林木葱笼,自然风光十分秀美。依托周边美丽的自然环境,重庆大学城各高校校内景观有机融合了校园周边的自然风景,特色各异。如重庆大学的缙湖、云湖、松林公园,重庆师范大学的桃山、李山,重庆科技学院的灵湖、青杠岭等。重庆大学城美丽的自然景观,使其不仅是绿树掩映、繁花媲美、书生朗朗的美丽校园,更是景观别致、品位高雅、绿荫遍地、令人陶醉 江燕玲 宋 军 刘星星 重庆科技学院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重庆大学城及其旅游资源的概况,提出了重庆大学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大学城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对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