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比较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比较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比较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比较

《陌上桑》与《羽林郎》的抒情模式

《陌上桑》讲述的是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调戏的故事,《羽林郎》讲述的是卖酒女胡姬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的故事。可以说两首诗歌的主题都是相似的,都谱写了一曲美丽妇人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宣扬了女性忠贞的美好道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冯子和使君那样的人物。在具体的描写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从“诱惑”到“推拒”的抒情模式。

两首诗塑造的主人公都是一个美丽的妇人,她们共同的特点都是既年轻、又非常漂亮,但都是有夫之妇。这也是形成诱惑而又必然推拒的抒情模式的原因所在。因为她们非一般的美丽而具有了诱惑感,才致使被调戏;又因为她们是有夫之妇,而为了表现美好的道德,两位作者都必然地让她们拒绝权贵的调戏,

以显她们的高洁。

两首诗开头都着力描写主人公的美貌。《陌上桑》中这样描写罗敷的美貌:“罗敷憙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一句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容貌,而是描写她用的器物和穿戴的服饰之美。她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诗人所要写的,是绝对的、最高的美,而这种美无法加以具体的、直接的描绘。所以后面诗人从侧面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四种人见到罗敷后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这样的描写大大地增添了诗歌的戏剧性,使得场面、气氛都活跃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表达了不可描摹完美,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罗敷对读者或者是对诗中的围观者和使君的无限的诱惑也就由此无限扩大化了。《羽林郎》主要是从正面描写胡姬的美貌:“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作者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等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人人都有爱美之心,更何况遇到罗敷和胡姬这样的绝代佳人,她们的诱惑力不言而喻,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她们被调戏的共同遭遇。

两首诗后半部分都是描写被调戏的场面,也就是“推拒”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故事的核心,前面对她们所有美貌的描写都只是为后面做铺垫,“诱惑”到“推拒”就这样一脉相承。

《陌上桑》中使君的出现,冲破了围观者和罗敷之间无形的墙。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地位比较高,胆子也大吧。他对大胆直接地问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的回答巧妙而不失礼节:“使君一何愚!”她委婉地拒绝了使君的爱意。她把使君放在前面,先说他是有妇之夫,这样既不会得罪使君,也很自然地有让使君想想自己妻子的好之意。后面,她才说自己是有夫之妇,再全面铺展地夸耀丈夫,一方面暗示自己丈夫比使君优秀。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

《羽林郎》后半部分,诗人一转笔调,改用第一人称手法,让主人公胡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特别是最后八句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她首先从容地说对方不惜下红罗来向她示好,她不能够计较自己低贱之躯。这句话仿佛她接下来一口就会答应,其实是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就马上转调表示男人喜新厌旧,而她却是重旧情,忠于丈夫的。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

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胡姬的语气较上婉而弥厉,她这样的拒绝既委婉,也不会给冯子一点机会。

总的来说,《陌上桑》跟《羽林郎》从“诱惑”到“推拒”的抒情模式是相当相似的。

《陌上桑》《羽林郎》艺术成就的比较

《羽林郎》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八句写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胡姬面对倚权仗势的豪奴调戏,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节,以柔克刚。她首先从容地说道:“君不崐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何能计较这轻微低贱之躯呢!”(裂:《广雅·释诂》:“裁也。”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仿佛将一口答应,实则是欲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随即转折:“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与《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如出一辙,只是语气稍委婉而已。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亦如罗敷一样,一则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搞暴的武器。“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语气较上婉而弥厉:“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真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言外之意,恰如左思《咏史》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表现了胡姬朴素的阶级意识和风棱厉节,何等义正辞句,“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私爱”,即单相思。“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这结束语更耐人寻味:“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崐相思,真是对不起!”态度坚决而辞气和婉,语含嘲讽而不失礼貌。弄得这位不可一世的“金吾子”,除了哭笑不得的尴尬窘态,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还能会怎么样呢?读者在报以喜剧性的笑声中,大可作“言尽意不尽”的种种遐想……。

本诗在立意、结构和描写手法上,均与《陌上桑》堪称颉颃。写女子之美,同样采用了铺陈夸张手法;写反抗强暴,同样采取了巧妙的斗争艺术;结尾同样是喜剧性的戛然而止。但《陌上桑》更多的是用侧面烘托,虚处着笔;本篇则侧重于正面描绘,实外铺排。前者勾勒使君垂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用第三者的叙述;本篇刻画豪奴的调戏,则是一连串人物动作,即“过我”、“就我”、“贻我”、“结我”,妙在全从胡姬眼中写出。太守用语言调戏,豪奴用动作调戏,各自符合具体身分。前者反污辱是以盛夸已夫来压倒对方,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本篇反调戏则是强调新故不易,贵贱不逾,辞婉意严,所谓“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罗敷在使君眼中已是“专城居”的贵妇人;而胡姬在“金吾子”眼中始终都是“当垆”的“酒家胡”。因而本篇更具有鲜明的颇具讽刺意味的对比:“家奴”本不过是条看家狗,却混充高贵的“金吾子”招谣撞骗,这本身就够卑鄙之极了;而“酒家胡”虽地位低贱,然究竟不必仰人鼻息过生活,在“高贵者”面前又凛然坚持“贵贱不相逾”,这本身就够高贵的了。于是,尊者之卑,卑者之尊,“高贵”与“卑贱”在冲突中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完成了戏剧性的转化,给读者以回味无穷的深思和启迪。

比较《陌上桑》中的罗敷和《羽林郎》中的胡女的形象的异同

面对名分之外的示爱、求欢,古往今来的节妇贞女们,都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出一幕幕“还君明珠”的精彩故事,在展现高贵女性品格智慧光辉动人的同时,更彰显了作为核心价值的忠诚与坚贞。

汉代辛延年《羽林郎》中的“霍家奴”想“吃豆腐”,就“调笑酒家胡”。在汉人京城开小酒店的西域胡女,显得很弱势,面对狗仗人势的“霍家奴”,只有哈腰陪笑脸的分。但当骚扰升级时,她则收敛起笑脸,并作了明确决绝的表态,恳切婉转中又不乏义正辞严:感谢大哥看得起,给了我如此丰厚的礼物,这面子太大了,我委实担当不起呀!不像你们男人喜新厌旧,我们女人讲究对结发夫君从一而终(“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不该贪图富贵而见异思迁,你还是收回这些东西,死了这条心!

同样面对非分纠缠,《陌上桑》中的那个罗敷女,就不像“酒家胡”那样完全处于被调笑的弱势地位了。她嫁得了好夫君,可谓郎才女貌、天造地设,自是底气十足、少有顾忌。“你怎么这样糊涂?!你可是有妇之夫,我也是有夫之妇呀!”对于求爱者,罗敷的回敬直截了当,一下子就把对方推到了道德被告席上。占据有利地势之后,罗敷便发起了炮火猛烈的攻击:她自己的如意郎君可是身份高贵的白马王子——“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高贵之外,尤其富有——“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至于仕途出息——“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好家伙!少年得志,平步青云,年届不惑已是封疆大吏,这下对方该认瘪了吧?还不够——“为人洁白皙,髯髯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从相貌到姿态风度,都使眼前的求爱者自惭形秽,全方位被比下去。那“使君”,只能知难而退,落得个自讨没趣。

较之罗敷女的直率坦露,唐人张籍《节妇吟》中那位虚拟的“节妇”,却能充分施展委婉含蓄的女性天赋对求爱者的拒绝,技术含量则更高,也更具温柔敦厚风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貌似平和、波澜不惊的起句,却用皮里阳秋的手法,一下子戳穿了对方的不正当意图。当然,人心都是肉长的——“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看来,赠送明珠的这番盛情美意,“节妇”还是领受了,这也使求爱者颇感慰藉。可是,话锋马上一转:“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道吗?我夫家的府第高楼紧傍着皇家花园,我那口子在皇宫的明光殿里供职呢!亮出夫家的“硬件”后,“节妇”又继之以伦常规范的“软件”说事:“知君用意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明褒暗贬、语含讥讽的“用意如日月”,已把对方噎得透不过气来,击中了求欢者猥琐龌龊的要害,而天经地义的“事夫”原则,更彻底地侵削了任何的苟且余地。在对方无地自容的情况下,那“节妇”却又施展起柔曼蜿蜒的身段,以充满甜蜜伤感的煞尾,奉送给求爱者一个貌似真情缱绻、实则虚假廉价的抚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西方,上流社会男子对美貌女子的追求,也是一个永恒的时尚。卜迦丘《十日谈》中那位垂涎倾慕蒙费拉特侯爵夫人的法兰西王,利用侯爵征战在外的机会,借故绕道造访独守空房的侯爵夫人。尊贵客人的不期而至,女主人并没有喜出望外或受宠若惊,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揣摩出来者的暧昧企图。与这位操有生杀争夺大权的绝对强势人物周旋,侯爵夫人的贞操、智慧和心机都要面临一场空前严峻的考验。她绝不能严辞厉色拒绝法王可能的挑逗示意,伤害了君王的面子尊严,这会让她吃不了兜着走的!当然也不能含糊其辞地虚与委蛇,传达错误的信息会招致更大的麻烦!至于法兰西王这一头,也同样不得轻松:君戏臣妻,不体面、不光彩,所以不得堂皇为之,只能遮遮掩掩。在尚未得到对方欣欣然“愿荐枕席”之类明确回应之前,不能随便挑破窗户纸,也不能擅越礼仪规矩套近乎,更不能倚仗强势霸王硬上弓。君父威严、纲纪体统和社会舆情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不能恣意而为,只能见机行事。

女主人自然不敢对这位身份特殊的不速之客有丝毫的轻慢,于是她特地遍邀当地名流显达,以示欢迎的隆重、礼仪的周全。实际上却巧妙地杜绝了与法王单独相处的机会。更绝的是,侯爵夫人心机独到地设置了百鸡宴,每道菜虽花色纷呈,各有特色,但原料却是清一色的母鸡!法王当然不知就里,认为这是夫人的调情暗示,于是借机挑逗:“这地方只有母的,没有公的?”谁料法王的问话正中侯爵夫人苦心设计的圈套,“可不是!我的主子。这里的女性尽管在装束和身份上与别的地方有所不同(每道菜花色各异),但别的方面实质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母鸡做的料)!”利用菜肴设套引人入彀,巧妙取譬的回答,却又天衣无缝地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作为女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坚守的伦理底线,不能苟且!就此打住后,法王肯定暗自庆幸这层窗户纸的完好无损,一场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在这种款曲微妙的交锋中得以化解避免。也许此时的法兰西王,在对侯爵夫人的倾慕之余,又多了几份感激和钦佩。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

陌上桑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坚拒太守调戏的故事。学习这首年代久远的古代民歌,要注意把握句子的层次和节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就连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去收集诗歌呢!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1.汉乐府: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提示”。 2.本诗出处:《宋书·乐志》收载本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属《相如歌辞·相和曲》,题为《陌上桑》。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要求:(1)标画生字词。 (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后明确。 1.注意以下生字词: 隅敷襦捋髭峭姝骊踟蹰 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 四、学生品读课文 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2.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诗歌中,罗敷是怎样拒绝使君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罗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5)诗歌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形象的? 五、交流、讨论,明确 1.罗敷的身份: 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2.诗篇叙述的事件: (罗敷)采桑。(罗敷)拒诱。 3.“使君”的形象: 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4.罗敷拒绝使君: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 教学目的 1.掌握汉乐府的基本常识 2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的形象。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它的主人公同也样是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是怎样一位女子。 一、析题及乐府知识 《陌上桑》是乐府诗题,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泛指道路。“陌上桑”可理解为“小路边上的桑林”。但是,这首诗写的主要对象却不是桑林,而是采桑的姑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乐指音乐,府是官署。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始建于秦代,到汉武帝时规模扩大,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整理配乐并演唱。后来所配的乐谱都失传了,只保留下了歌词,人们就把乐府歌辞称作乐府,这样乐府的含义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 隅yú笼系.xì倭.wǒ堕髻.jì缃绮.qǐ髭.须zī帩qiào 共载.zài不fǒu 骊.lí 2、学生自由读,参看书下注释理解文意 第一段重点字词:隅好捋但坐 补充:日出东南 ..隅:太阳在东方升起。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 东方) ,“南”字无实义 秦氏有好.女:好,美,指女子容貌美丽 自.名.为罗敷:自,自己;名,名词作动词,取名,起名 喜.蚕桑:喜爱养蚕采桑。喜,喜爱。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采桑 下.担捋髭须:放下 第二段重点词:踟蹰遣姝颇谢宁可一何 颇.:稍稍 使君自.有妇:本来 第三段重点词:从殊 白马从.骊驹:从,使跟从,可译为带领 趋:①步,行走②小步快走 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专:独占。专城居:独占一城作官。 为人洁白皙:为人,指人的外貌长相 三、熟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概括:罗敷到小路边采桑叶,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向她提出无耻请求,被罗敷严辞拒绝并斥责。 四、研读第一段 1.文章主角姓秦名罗敷,你如何理解“好女”一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野人家有感》注译评赏 【原诗】《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释】 纵辔:指纵马奔驰。辔(音“配”):马缰。 江皋:江边。 臼:舂米的器具。 荆扉:柴门。 箔: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帘。 叶:桑叶,作者自注:“吴人直谓桑曰叶”。 依稀:仿佛,不太真切的样子。 躬:亲身。 南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居住的地方。 【译文】 纵马奔驰在江边,送走了落日的余晖,那是谁家的井臼,掩映着寂静的门扉?隔着篱笆见有人走过,狗儿汪汪地叫个不停,满席的蚕儿饥饿待食,正等着主人采桑来归。十年光阴呵,我已经把人情世态都看个透熟;睡梦依稀呵,常梦见万里外家乡的草木山水。亲身耕种本来是英雄所干的事情,便是老死在南阳,难道就不是豪杰所为? 【简介】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但仍居成都。过,过访。野人家,田野农家。诗人在免官后探访农家,因而怀念起自己的家乡,产生了归田的念头。但诗人以诸葛亮自比,则寓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寥寥数语的两句诗,可以白描诸葛亮未出茅庐时的闲适生活,也道出了陆游的英雄壮志未酬的无奈! 【点评】 诗人闲居出游.在夕阳余晖中骑马漫游,看到农家的生活,不禁有所感慨。诗中富于农家特征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家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承上文而来.认为即使终身躬耕也不失英雄本色,但又自比诸葛亮,仍不忘为国效劳,成就大业的一贯志向。全诗平实素朴,言短意长。 【品评】 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被免除参议官职务,情绪比较低落。他乘闲出游,看农家生活时,不免怀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首联“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井臼、荆扉意象,点出过野人家之意。颔联“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写足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农家院落各司其职:有人在打水舂米,有人去野外采桑,就连狗儿也忠于职守。不放过篱笆外过路的行人而汪汪地叫。农村生活悠然而有序、淡泊而有味.令人想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韵昧,“乡村四月闲人少”,农村生活的大全景中,只有诗人陆游是局外人,是闲人。他羡慕向往,想走进这座农家小院,但‘欣赏”与“被欣赏”的身份难异,使他如卡夫卡笔下那个土地丈量员,想走进却永远也走不近“城堡”。颈联“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因看熟了世态而归去万里家山者,有张翰,有陶渊明,但陆游真能看透吗?尾联“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以诸葛亮之隐居南阳自比,可见其仍是痴心不改.给自己奋起隆中留有希望。 诗中,陆游想极力摆脱免官后的失落情绪,因路过野人家有感,触发了久已潜滋暗长于心底的归耕之念。但“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夏夜大醉醒后有感》),陆游毕竟是陆游,他所受的教育及由此培养成的士大夫责任感,使他不能毅然离去,还期望有一天能像诸葛亮那样起于隆中。但爱国之路,漫漫而修远,看来,诗人还要‘一肩挑尽古今愁”而风雨兼程! 【赏析】 在范成大的幕府中不久,陆游就被解除了官职,据说他在职时“燕饮颓放”,其实是因为他写了大量主张抗战的诗歌,饮酒时又发表了这方面的言论,“至以虚名被劾”。时在淳熙三年(1176年)春末。 黄昏,诗人纵马信步江边,目送夕阳徐徐落下,它的残余的光线投射在江边人家光滑的水井石臼旁,又返照到紫荆编扎的门上。诗人被这种自然的静谧所打动,心里问道,这是谁家呢?其实田家户户如此,不独此家。再走近些,隔着篱笆院围,看家狗窥见陌生人经过,汪汪地叫起来了,不见主人出来迎客,大概都还在田里劳作吧。院里蚕帘上的蚕儿桑叶吃得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全诗翻译赏析 陌上桑汉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作品简介] 《乐府诗集》是一部专收汉代以迄唐五代乐府诗的诗歌总集,也编入部分汉以前传说的古歌辞。乐府诗的编纂开始得很早,《汉书·礼乐志》已着录了部分汉郊庙乐歌,可以说是编纂工作的滥觞。可惜这位封建史家囿于雅俗之见,对汉代的民间歌辞,仅在《艺文志》中存其数目,歌辞一概屏弃不录。此后的官修正史,大都类同《汉书》。唯有《宋书·乐志》“自郊庙以下,凡诸乐章,非淫哇之辞,并皆详载”,着录了不少汉相和歌辞。今存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是藉《宋书·乐志》流传下来的。私家的编纂工作,大约始于两晋,而盛于南朝。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专录乐府的诗

集,见于《隋书》、新、旧《唐书》的《艺文志》的就达三十余种。但是,这些书籍几乎全已亡佚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乐府诗总集,就是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关于郭茂倩的生平,我们知道得甚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茂倩为侍读学士郭裒之孙,源中之子,其仕履未详。”他是浑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上署为太原郭茂倩,是以通例指郡望而言。其它生平事迹均不详。可以说是《乐府诗集》这一书使得他的声名千古不朽。《乐府诗集》共一百卷,是一部卷帙浩大、极有价值的乐府诗研究要籍。它搜录宏富,分类精当。全书凡郊庙歌辞十二卷,燕射歌辞三卷,鼓吹曲辞五卷,横吹曲辞五卷,相和歌辞十八卷,清商曲辞八卷,舞曲歌辞五卷,琴曲歌辞四卷,杂曲歌辞十八卷,近代曲辞四卷,杂歌谣辞七卷,新乐府辞十一卷。将五代以前的乐府诗要而不烦、比较恰当地分为十二类加以着录,不仅收录了郊庙之类的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民间歌辞,如南北朝的乐府民歌都是靠了《乐府诗集》而得以流传至今。虽然民间歌辞在《乐府诗集》中仅占全部歌辞的十分之一左右,但在诗歌史上毕竟是一份难得的珍贵遗产。对各类歌辞、各种曲调的源流、内容,《乐府诗集》也都有详尽的考核。它在编排上很见特色,每一题下,都以古辞列在前面,而后依次附以历代模拟之作。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同一曲调的不同形式的递变。同时,于每一曲调前,又都有必要的解题,以阐明该曲调的来龙去脉,“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四库总目提要》),后世考乐府者常据以为凭。郭茂倩的时代,不少佚书遗典犹存,得以借鉴,他对于乐府的体

《陌上桑》公开课教案教学教材

《陌上桑》公开课教 案

教学的课题:陌上桑汉乐府时间:2017年___月 ___日 知识与能力:乐府诗、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了解这首 诗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 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探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情态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教学的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对比、夸张 2.背诵 教学的难点: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课时的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汉乐府及《陌上桑》 二. 1.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2.汉乐府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抒情方法.。著名的《乐府诗集》中有《木兰诗》,还有《孔雀东南飞》。 3.特色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4.示题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整体感知诗歌 叙事诗。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强暴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三.字词练 陌(mò)隅(yú)敷(fū)系(jì)倭(wō)堕(duò)髻 (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 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 四:古文字词 1.课下注释 ⑴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 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蚕桑: 采桑养蚕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 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襦:短袄 ⑻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须。 ⑼著:戴。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⑽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⑾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⑿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⒀姝:美女。 ⒁颇:稍微。 ⒂谢:问,告。 ⒃宁可:愿意。 ⒄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初中语文文言文《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陌上桑》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赏析: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文学欣赏:《汉乐府·陌上桑》赏析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 陌上桑①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11)。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 【注释】: [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次作动词,采桑。 [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善,有的本子作“喜”。 [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5]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倭堕,叠韵字。 [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

[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9]襦(rú):短袄。 [10]下担捋((lǚi)髭(zī)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手握着东西,顺着向下移动。髭,嘴上边的胡子。 [11]脱帽着帩(qiào)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着,戴。帩头,包头的纱巾。 [12]坐:因为,由于。 【翻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原文】: 使君[1]从南来,五马[2]立踟蹰[3]。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4]。“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5]罗敷,“宁可[6]共载不?” 【注释】: [1]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2]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3]踟(chí)蹰(chú):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又作“踟躇”。

陌上桑教案

课题:《陌上桑》 学习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熟读课文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 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展示) 教学流程: 一、导入和明确学习目标。 1激情引趣: “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他们都有着令人惊艳的美貌,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陌上桑》。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熟读课文感受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

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学习本文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二、检验、展示预习 1组长检查并公示导学案完成。 2带领小组成员明确【知识巩固】部分答案。 【知识巩固】夯实基础知识,我的知识我梳理 (一)作家作品: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著名的乐府民歌。 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配上乐曲,由歌妓演唱,供统治阶级娱乐。 因为乐府以前搜集、整理、保存了很多诗歌,后来就把这些诗歌也叫“汉乐府”或“乐府诗”。这样,乐府便从音乐机关的名称变为诗歌体裁的名称了。 (二)背景简介: 这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罗敷出门采桑被赵王看见,赵王想把她霸占为妾,于是罗敷作《陌上桑L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制止了赵

陌上桑

曹植《陌上桑》与《美女篇》对比: 一,从它们的陪衬物来看,《陌上桑》着言于桑兰,以桑兰的精致来衬托罗敷的美,而《美女篇》是着言于桑树之叶,以桑叶的飘动的形态来衬托少女柔美轻盈的体态,显得深动而传神; 二,对人物形体描写来看,《陌上桑》对罗敷的形态着重于衣饰的铺写,而对其容颜之美,是旁观者的感觉上行做侧面烘托;《美女篇》描写美女衣饰的同时,深动地,光辉地描绘出她的姿态,形象; 三,从章法上,《美女篇》也有所发展,描写少女外貌和服饰时,从“采桑”这特定情景出发,随目光转移,它由“采桑”到“挽袖”再到“见手”,又从“手”到“腕”,到“头”,再到“腰”,依次琢磨,条理井然,上下有序; 四,《美女篇》也有优于《陌上桑》的独到之处,《陌上桑》详于侧面烘托,《美女篇》详于对少女形态正面,使人有目睹之感; 五,语言运用上,《美女篇》有高度的精炼。以上五点,可以看出曹植学习乐府民歌并加以提高的显著成绩。 材分析: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通过罗敷与太守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写法,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上)的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还有较相当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因人而施教,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质量。 设计理念: 1、在教学时,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阅读的情 感体验。 教学目标:

陌上桑 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学设计 河北乐亭县王滩镇初级中学赵桂荣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2.通过咀嚼民歌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一定的想象能力。 3.通过诗歌的诵读,培养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领会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二、学法引导 诵读品味、点拨引导。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吟咏,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欣赏罗敷的美,憎恨官吏的丑。 2.学生自学.老师质疑点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学生掌握一定的汉乐府的常识。 2.反复诵读,课堂上能够背诵。 (二)整体感知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善于劳动,言辞锋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 争,且善于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三)教学过程 1.介绍“汉乐府”的文学常识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正音。 出示投影片。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南隅yú倭堕髻wō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zi 脱帽著峭头zhuóqiào 踟蹰chíchú谁家姝shū骊驹lí缃绮qǐ鬑lián 3.学生对照注释,弄懂课文意思。 4.分析课文。 全诗在内容上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段:交代故事所发生的地点、季节以及女主人公的姓名、年龄、服饰等等,并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瞩目显示女主人公秦罗敷的美,为下文使君求同载作了导引。 第二段:写使君为罗敷的美貌所惊,不怀好意地询问她的姓名、年龄,最后图穷匕首见,露出狰狞面目,罗敷义正辞严地给予斥责拒绝。 第三段:则通过罗敷的夸夫,使使君相形见绌,自感形秽。 5.讨论书后练习题。 (1)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美貌的? 讨论后,老师点拨,在表现罗敷的美丽时作者不从正面写罗敷的

5、《陌上桑》练习题及答案

【名称】陌上桑 【年代】宋代 【编辑】郭茂倩 【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汉乐府 【出自】乐府诗集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难读字音】 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ō)堕(du?)

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 髭(zī)须著帩头(zhu? qiào)踟蹰(chí chú)姝(shū) 宁可(nìng)共载(zài)不(fǒu)千余骑(jì) 骊(lí)驹(jū)系(jì)马尾鬑鬑(lián)趋(qū) 【词语解释】 〔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珠,一种大个儿的宝珠。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襦〕:短袄。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和下接诗句都是形容看得出神)。捋,抚摸。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少年〕:古义(10-15岁)男 (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29《陌上桑》教案

29陌上桑 教学目标 1.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贰、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诗歌内容,能复述课文所叙述的故事。 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难点: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诵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 1.5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东南隅.yú倭堕..髻w6 duò襦.rú下担捊髭..须lǚ zī 脱帽著峭..头zhuó qiào 踟蹰..chí chú 谁家姝.shū 骊.驹lí缃绮.qǐ 鬑.lián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二、导入 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词语解释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陌]方位、角落。 [好女] 美女。 [善]有的本子作“喜”。 [青丝] 青色的丝绳。

陌上桑练习题及答案

《陌上桑》同步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 1.组坐.观罗敷:() A.座位B.因为,由于C.蹲下D.等待 2.五马立踟蹰 ..:() A.象蜘蛛一样B.如立柜形状 C.徘徊,停滞不进的样子D.一只足 3.使君谢.罗敷:() A.感谢B.辞别C.致谢D.请问 4.皆言夫婿殊.:() A.出色,与众不同B.矮小C.除外D.小妹 二、下面各组诗句都是写罗敷的美貌的,其中属于直接描写的是:() A.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B.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C.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D.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三、以课文第一段为例说明侧面描写的作用。 四、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五、阅读下面一段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解释“盈盈”、“冉冉”的含义。 2.请你各用四人字概括这段诗的每层意思。 □□□□→□□□□→□□□□→□□□□ 3.指出这段中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诗句。 六、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A.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参考答案: 一1.B2.C3.D4.A 二D 三如“行者见罗敷……锄者忘其锄”从侧面描写周围人都为罗敷的美貌而倾倒,以至忘神失态,更加烘托出她那动人的容貌,为下面的情节发展起了铺垫作用。 四1.借代2.设问3.夸张4.比喻 五1.形容举步轻盈,从容大方 2.气派华贵官运亨通仪表堂堂众人称羡 3.直接描写:为人洁白晰,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间接描写: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六C

陌上桑

“陌上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何、谢、但、坐、著等文言文词语。 2 了解汉乐府的相关知识、及铺排手法。 3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4 体会对比、衬托等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本诗韵味。 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面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 弄清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把握罗敷的形象 教学难点: 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因此规定这样的教学起点:学生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初步扫清文字障碍,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本诗,力求尽量弄懂诗句的含义,将没弄懂的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汉乐府诗中的《木兰诗》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不让须眉、深明大义、替父从军而又不失妩媚的女英雄形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共同欣赏同样出自汉乐府中桑林文化的一朵奇葩——《陌上桑》,品读在路边桑林发生的故事,思考作者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审美理想。 活动一: 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解词。 1、生字:隅(yú) 倭堕髻(wǒ duò jì)襦(rú)捋(Lǚ)姝(shū)载(zài)踟蹰(chí chú)系(x ì)冉冉(rǎn)鬑鬑(Lián Lián) 2、解词:但:只;坐:因为;襦:短袄;著:穿戴;引申为整理;不:通“否”;谢、请问;妹:美女;殊:与众不同;坐:通“座” 活动二: 汉乐府指汉代的乐府诗,乐府诗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活动三:

《陌上桑》公开课教案

教学的课题:陌上桑汉乐府时间:2017年___月___日 知识与能力:乐府诗、理解诗中“罗敷”这个人物形象。了解这首 诗侧面描写、对比夸张的手法。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 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探究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特点 情态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启迪和感悟。 教学的重点: 1.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对比、夸张 2.背诵 教学的难点:理解罗敷人物形象。 课时的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汉乐府及《陌上桑》 1.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署。它的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的诗歌。由此得以流传的乐章、歌词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 2.汉乐府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抒情方法.。著名的《乐府诗集》中有《木兰诗》,还有《孔雀东南飞》。 3.特色 汉乐府多属民间歌辞,语言朴实自然,回旋反复,形象鲜明,音调和谐,文字活泼,保持了口语的真面目,有音无义的字也一并保留。另一特色,是叙事诗的逐步发展,描写深刻,叙事详尽,情节较完整,人物形象较具体生动,并出现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以及用对白推动情节。 汉乐府诗句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以五言句式为主,形式自由变化,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有句式整齐的齐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三百五十余句,短的则仅数句。汉乐府押韵灵活,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也有隔两句、三句押韵的。 4.示题陌上桑:田间采桑。陌,指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 二.范读此诗整体感知诗歌 叙事诗。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罗敷女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反抗强暴的精神,带有喜剧色彩。

《陌上桑》(七年级上册)

《陌上桑》(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本文正侧描写和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了解乐府常识,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一、读。 (一)个别诵读,读准字音。 1.记住下列字的读音。 隅倭堕髻缃绮襦捋髭踟蹰姝骊帩 2.记住下列字在诗中的读音。 系(多音字)著骑 (二)全班齐读。读懂词语。 1.落实下列重点词。 隅我好女善著踟蹰姝尚一何居何用专盈盈冉冉殊 2.理解下列多义词。 为:自名为罗敷青丝为笼系缃绮为下裙 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 居:夫媚居上头四十专城居 3.区别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几何宁可但坐立骑谢不

(三)分组演读。读出层次。 第三节重点写“罗敷夸婿”的情节。罗敷夸婿完全是有针对性的,有三个层次。分三组试读这个片断,每组读出一个层次,教师通过停顿检验学生对层次的把握是否正确。 学生每读一层,教师进行讲解: 使君出巡,自然很有威势,于是她先夸丈夫的威势(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骑马出门,后面跟着上千人的僚属、差役;他骑一匹大白马,随人都骑黑色小马,更显得出众超群;他的剑,他的马匹,全都装饰得华贵无比。 使君官做得大,她就再夸丈夫的权位(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官运亨通,十五岁做小吏,二十岁就入朝作大夫,三十岁成了天子的亲随侍中郎,如今四十岁,已经做到专权一方的太守。言下之意,目前他和你使君虽然是同等官职位,将来的前程,恐怕是难以相提并论了! 最后是夸丈夫的相貌风采——这是表现男子美的名句(学生读出相应的文字):丈夫皮肤洁白,长着稀稀的美髯,走起路来气度非凡,用这些来反衬使君的委琐丑陋。这么一层层下来,罗敷越说越神气,越说越得意,使君却是越听越晦气,终了必然是灰溜溜逃之夭夭。读者自然也跟着高兴,直到故事结束。需要说明的是,罗敷的这位丈夫,也是童话中白马王子式的人物,不可拿生活的逻辑去查考。 (四)分组齐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分男女生读。 二、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主题、写法及语言。 自读课文一遍,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

《陌上桑》原文及译文

《陌上桑》 《陌上桑》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全文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字词翻译 陌:田间的路。陌上桑:田间路旁的桑树 日出东南隅:春天日出东南方。这句点出采桑养蚕的节令。 好女:美女。 自名:自道姓名。一说,“自名”犹言“本名”。 喜:一作“善”。 青丝:青色丝绳。 笼:指采桑用的竹篮。

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教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浅谈《陌上桑》主题

对于《陌上桑》中主题的一些看法 【摘要】《陌上桑》是乐府诗里的名篇,对于《陌上桑》主题的研究也是经久不衰,前人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 点,通过对于《陌上桑》的阅读,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一个女子 争取爱情自由,不为权贵是从的主题。 【关键字】陌上桑主题爱情自由 一《陌上桑》主题研究简单回顾 先人吴兢在其《乐府古题要解》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旧说邯郸女子秦姓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后为赵五家令。罗敷出采桑陌上,赵五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案其歌词,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若晋陆士衡“扶桑升朝晖”等,但歌佳人好会,与古调始同而末异。 《陌上桑》的主题研究也是近现代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学者思想的受限,和学者个人修养等因素的影响,《陌上桑》的主题也几经周折,但成果且很丰富。 对于《陌上桑》主题的提炼,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抗争说。此说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认为《陌上桑》主要反映了采桑女罗敷反抗恶势力的斗争。 2 揭露歌颂说。北师大《简明中国文学史》中认为《陌上桑》“通过一个美丽女子(罗敷)被太守调戏的故事,揭露了上层官吏的无耻,歌颂了平民女子的勇敢与坚贞”。 3 理想说。80年代桑建中在《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中提出理想说,认为《陌上桑》“主题是在描写罗敷的美。歌颂其优良品质,表现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与愿望”[1]。 4 道德爱情说。此说兴起于30年代,郑宾于先生认为“《陌上桑》是一首写爱情的叙事诗,一方面表现出一般男子对女子倾向的心理,一面又表现出女子对她丈夫始终保持贞洁的态度”。后又分出两支,一支侧重道德,如赵敏俐先生在其著作《汉乐府<陌上桑>新探》认为《陌上桑》表现了“汉代妇女的道德观念”[2];一支侧重爱情,以孙玉生先生为代表,认为“罗敷的性格只能是:对爱情的坚贞与专一”[3]。 5 觉醒说。此种观点以蔡鸿恩先生为代表,蔡鸿恩先生在其《使君即夫婿、谐谑见情趣———<陌上桑>别解》中认为“《陌上桑》的意义在于表现了正好处在觉醒过程中的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坚持独立人格,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民主意识” [4]。涂殷康先生也赞成这种观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