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病变检查

神经病变检查

神经病变检查

周围神经病变检查

一、触觉检查——10克尼龙丝:

触压浅感觉检查,糖尿病神经筛查的通用工具。

检测小纤维感觉神经

保护性触觉检查

简单便捷

(尼龙丝检查部位)对10克尼龙丝无感觉的患者应视为——保护性感觉丧失

二、保护性温度觉——Tip-Therm感觉检查器:

局部皮肤凉温浅感觉检查,评估糖尿病足浅感觉障碍。

一头为金属,凉感觉,一头为聚脂,温感觉。

三、震动感觉检查——Rydel-Seiffer定量音叉:

震动深感觉阈值检查,评估糖尿病足深感觉障碍

随着振幅减小,交叉线在上移。刻度5以内病人感觉不到震动视为——感觉障碍。

四、多功能神经病变叩诊锤:

神经腱反射检查,痛觉检查,触觉检查

1、保护性疼痛觉——局部针刺痛、热痛检查

用叩诊锤里比较尖锐的针头刺下肢和腿部的局部皮肤,以评判患者对疼痛的感觉。

2、用叩诊锤里的毛刷可进行足部皮肤的触摸觉检查

3、利用叩诊锤进行膝跳反射实验,跟腱反射实验。

神经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节 神经节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被膜和周围神经的外膜、神经束膜连在一起,并深入神经节内形成神经节中的网状支架。由节内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身体有关部分,称节后纤维。按生理和形态的不同,神经节可分为脑脊神经节(感觉性神经节)和植物性神经节两类。脑脊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感觉神经元,在形态上属于假单极或双极神经元。植物性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的附近或器官壁内。在神经节内,节前神经元的轴突与节后神经元组成突触。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与脑、脊髓相联系。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脑部的中枢位于脑于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治疗周围神经病维生素B与甲钴胺不能替换

治疗周围神经病,维生素B12与甲钴胺不能替换 神经科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经常会用到维生素B12和甲钴胺,但两者是否属于同一药物,能否相互替代使用呢?查看了相关药品说明书,发现说明书并未将两者的关系讲清楚。于是笔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其中大有文章,现总结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Q1: 维生素B12和甲钴胺是同一药物吗? 维生素B12即钴胺素,维生素B12家族成员主要有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甲钴胺(1)。从上世纪30年代的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到上世纪60年代的第四代产品——甲钴胺(2)。通常所说的维生素B12一般是指氰钴胺,四者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四者的钴胺素母环结构是一样的,不同点:图中红色框中取代基团。 氰钴胺:氰基钴胺素;羟钴胺:羟基钴胺素;腺苷钴胺:5’-脱氧腺苷钴胺素;甲钴胺:甲基钴胺素。 因此维生素B12和甲钴胺不是同一种药品。 Q2: 四代维生素B12之间的联系?

1. 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氰钴胺、羟钴胺没有直接的生物活性,氰钴胺属于前药,在体内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是体内维生素B12的两种活性辅酶形式(3)。 2. 口服维生素B12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口服维生素B12在小肠与转钴胺素II(TC2)结合,吸收入血,转运至个组织及脑脊液。维生素B12- TC2复合物到达细胞后,以羟钴胺形式释放,细胞内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最终发挥活性(4)。 3. 甲钴胺较氰钴胺的优势: (1)甲钴胺可以不经过肝脏代谢,也不需要进行生物转化,可直接发挥活性作用。肝功能损伤患者可优先选用(3)。 (2)甲钴胺更易转移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促进髓鞘的形成较腺苷钴胺作用强(5)。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存在,更不用说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但是希望大家看完下面介绍的内容后可以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哪些。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我们体内神经系统的一种,它对于促进血液的循环以及促进肠胃的消化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注意它的调节。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 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泌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

大。 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当交 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 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但在整体内,交感神经的升血糖效应主要还是通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来实现的。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关于这篇文章接好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调节肠胃的消化以及内 分泌的系统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促进糖类的代谢跟血液的循环,希望你们可以保护好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一)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见于四肢特别是下肢运端。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或寒冷情况加重。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症型。 1、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兼有局部触压痛,皮肤发紫、舌体 有瘀斑、脉涩等症。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主穴:取四肢末端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上肢重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穴; 下肢重者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内庭穴。点刺放血可以祛瘀生新,刺阳明多气多 血经穴可以活血通络助气血生化之源。血旺则气足,气行则血畅。 配穴:脾俞、胰俞、胃俞、肾俞以治病之本。上肢:内关、八风;下肢:三阴交、八邪。 2、湿热侵淫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手足心热,心中烦热,口中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濡而数。治以滋阴清热兼以利湿。 主穴:大椎、曲池、太溪、养老。前二穴先刺用泻法,后二穴后刺用补法。 配穴:大陵、内关以治心中烦热;太冲、悬钟以疏利肝胆气机。厥阴得平,少阴得生。另加刺肝俞、胰俞、脾俞以治病之本。 3、寒凝血瘀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尚有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清,遇寒则疼痛症状重,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治以补气生血,散寒通络。 主穴:八风、八邪、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外关。先针后灸,或用温针灸,温经散寒止痛。

配穴:关元、气海,用灸法以助元阳之气。再配以肾俞、脾俞、胰俞,用灸法或温针灸,补气和血,助阳散寒,以通经络。 上述三型病变的治疗,在急性期针刺为主,可全部选用,每日一次;在慢性期针 灸并用,也视病人自我症状的多少轻重,酌情加减,隔日一次。连针2?3周病情可趋于稳定。一个月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二)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以坐骨神经,股神经受损害为多见、臂丛神经也较为多见。在治疗上,可以神经损害分布区域结合中医痹证的辨证施治原则进行选穴治疗。 1、坐骨神经损伤 主穴:大肠俞、环跳、委中,环跳、委中二穴针刺得气后感传下传至足趾为佳。 配穴:承山、悬钟、太溪,其中,悬钟、太溪感传上达至大腿根部。针感和感传越明显,止痛效果越明显、见效越快。 2、股神经损伤 主穴:气冲、阴股、环跳、、阴陵泉。气冲针刺应注意避开股动脉。 3、臂丛神经损伤 主穴:扶突、肩井、肩髃、曲池、内关等。前二穴进针不要过深,有针感即止,快速捻转以扩大针感。 配穴:偏寒症者辅以温针法,可以灸关元、气海。腰痛明显者大肠俞拔罐,有湿热症状者加风市、大椎、阳池。病程日久,加灸足三里、肾俞、太溪、脾俞。如有瘀血症者可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疗效分析目的对比分析依帕司他和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具体效 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甲钴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依帕司他治疗的整体效果要好于甲钴胺,能够改善患者心脏无痛性心肌缺血状况,减少无痛性心梗的发生,且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变异的状况,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标签:糖尿病;依帕司他;甲钴胺;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表现有无痛性心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静息性心动过速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等,如果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很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终身残疾。临床上将心率变异性指标作为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常用指标。该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比较分析甲钴胺和依帕司他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并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60.95±5.44)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45±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层次等方面的情况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对照试验的样本对象。 纳入标准:①已经确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②确认患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且存在心悸、胸闷以及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③不存在心脏、肝脏、脑部功能性疾病,且无恶性肿瘤;④不存在药物過敏史;⑤在1年内不存在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⑥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 1.2 治疗方法 全部6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降糖治疗,在护理人员的干预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科学地进行运动和锻炼。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百科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解剖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稀薄,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2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二、什么是周围神经损伤*三、周围神经损伤如何饮食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1、周围神经损伤要根据病因治疗尽早除去致病因素,减轻对神经的损伤,如为神经压迫(神经嵌压症),可用手术减压;营养代谢障碍所致者,应补充营养,纠正代谢障碍。 2、周围神经损伤的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 借助治疗师或器械的力量进行的运动为被动运动,病人用健康部位帮助患处运动为自我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的主要作用为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挛缩变形。其次能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肌张力、改善局部循环。 3、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法 解除骨折端的压迫,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多为压迫性损伤,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将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以解除骨折端对神经的压迫,观察1~3月后,如神经未恢复再考虑手术探查。防止瘫痪肌肉过度伸展选用适当夹板保持肌肉在松弛位置。如桡神经瘫痪可用悬吊弹簧夹板,足下垂用防下垂支架等。保持关

节动度预防因肌肉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畸形,如足下垂可引起马蹄足,尺神经瘫痪引起爪状指。应进行被动活动,锻炼关节全部动度,一日多次。 神经损伤后,原则上越早修复越好。锐器伤应争取一期修复,火器伤早期清创时不作一期修复,待伤口愈合后3~4周行二期修复。锐器伤如早期未修复,亦应争取二期修复。二期修复时间以伤口愈合后3~4周为宜。但时间不是绝对的因素,晚期修复也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要轻易放弃对晚期就诊患者的治疗。 如神经瘢痕组织包埋应行神经松解术。如骨折端压迫,应予解除;如为瘢痕组织包埋,应沿神经纵轴切开瘢痕,切除神经周围瘢痕组织,作完神经外松解后,如发现神经病变部位较粗大,触之较硬或有硬结,说明神经内也有瘢痕粘连和压迫,需进一步作神经内松解术。即沿神经切开病变部神经外膜,仔细分离神经束间的瘢痕粘连。术毕将神经放置在健康组织内,加以保护。 什么是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可根据连于中枢的部位不同分为连于脑的脑神经和连于脊髓的脊神经。周围神经是指中枢神经(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它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由于外伤,产伤、骨发育异常、铅和酒精中毒等引起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感竟障碍,运动障碍和营养障碍。

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成功杨小东李万森田艳娟高大红马海丽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筛查方法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6例糖耐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等试验, 对两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各生化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病率55.56%高于对照组5.56%(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尿酸和血肌酐水平(113.42±96.41)pmol/L、(398.54±94.21)μmol/L、(77.54±32.14)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36±41.84)pmol/L、(324.24±110.36)μmol/L、(62.35±18.35)μmol/L(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空腹胰岛素、尿酸和血肌酐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6(011)024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筛查;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多种, 其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最早为人所知的一种。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无痛性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威胁[1]。糖尿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主要因支配血管和心脏的自主神经纤维受损和血管动力学异常所导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及早诊断可以使其得到早期、有效的综合治疗,有效减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心脏病死率。本次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筛查方法以及相关危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方法将2015 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指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主症以及次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症与次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标签: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心率变异性;炎症因子;桂枝汤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心脏自主神经失衡,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高达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均有此疾病[1-3]。该文观察桂枝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临床,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甲钴胺片,试验组(n=4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62±10.21)岁;病程为5~25个月,平均病程为(15.36±4.69)个月;15例合并冠心病,25例高血压。试验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45±10.35)岁;病程为5~26个月,平均病程为(15.78±4.98)个月;16例合并冠心病,24例高血压。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西药治疗,其中服用1粒/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44),口服1次/d;服用1片/d拜阿司匹灵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次/d。糖尿病相关治疗药物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853),口服3次/d;格列美脲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1256),口服1次/d;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2次/d,于餐前进行皮下注射。给予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缬沙坦,口服1次/d,1粒/次;给予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氟伐他汀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 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半数以上的患者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可表现为进行性力弱,基本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轻者下肢无力,重者四肢瘫,可累及呼吸肌进而危及生命,可伴有颅神经损害。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远端常消失。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可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或无明显感觉障碍。一般无肌萎缩,脑脊液检查发病两周后有蛋白细胞分离,血清肌酶谱检查正常,肌肉活检无显著变化。该病人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未引出,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性大,进一步查肌电图及其脑脊液检查。 2、多发性肌炎:多起病缓慢,主要四肢近端无力,可有明显肌肉疼痛,一般无感觉障碍,可有肌痛和肌肉压痛,肌酶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该患者行肌电图进一步区别本病。 3、重症肌无力:首发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如眼睑下垂、复视,起病缓慢,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颅神经可受累,出现面肌瘫痪、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等;呼吸肌和膈肌也可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肌疲劳试验、阿托品试验、腾喜龙试验可证实。本患者无晨轻暮重现象,可做重频试验,进一步检查排除本病。 4、急性脊髓炎:一般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休克期为弛缓性,后为痉挛性,有感觉减退,一般为传导束型,有感觉障碍平面,早期出现尿便障碍,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该患者无感觉平面,双面神经麻痹,可排除本病。 5、副肿瘤综合征:此类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累及肌肉、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临床上可表现为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迅速或逐渐发展,可有肢体感觉异常,症状有时发生在肿瘤前,也可表现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脊液蛋白通常增高,肌电图可有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减慢。该患者临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填空 )

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个部分。(填空) 有氧健康是指“吸收、转换、排出氧气的能力”。(填空) 人的心理健康的不可或缺的要求中,没有心理疾病,是维持个体正常生活的基本条件和保健要求。(填空)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填空) 智力反映出一个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六大要素: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填空) 协调压力反应的两个途径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素系统。(填空) 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填空) ( )包括是否有心理疾病,是否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单选) A.身体发育情况 B.心理发展状态 C.社会化的程度 D.道德文明水平 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中,( )标准认为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为心理不健康,否则为心理健康。(单选) A.社会规范 B.心理疾病症状 C.社会适应 D.个人心理体验 有的医疗卫生人员人际交往中存在( )的问题,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单选) A.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B.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C.面子心理作怪 D.不会说“不” ( )是指在审视、思考、评判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单选) A.转视 B.换脑 C.换位 D.补偿 个体的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所谓( ),是由于健康是相对的,健康的人随时可能陷入到不健康的状态,及时予以调整,可回复到健康状态。(单选) A.连续变化 B.连续 C.变化 D.动态 ( )原则有两个因素。第一,应该确切地知道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第二,目标的设定要合理。(单选) A.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 B.注意自己的进步,建立自我效能感 C.提供可供观察的进展报告 D.给自己提供具体的奖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 —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障碍、微血管 病变、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 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治疗DPN 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大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组织缺血 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另外尚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 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来中 医药对 DPN 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中医对 DPN 病名 的认识 古代医籍中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但对其临床 表现早有论述。宋代《卫生家宝》载肾消“腰脚细瘦,遗沥 散尽,手足久如竹形,其疾已牢矣” ;金代李杲《兰室秘藏》 记载消渴病人时有“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四肢痿 弱,前阴如冰” ;《丹溪心法》有言“消渴,肾虚受之,腿膝 枯细,骨节烦痛” 。《王旭高医案》云:“消渴日久,但见手 足麻木,肢凉如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统称为“消渴病”、“痹痿病”,既表明了合并症的症状,还揭示了本病发展的规律即由消渴病到消渴病痹证,再到消渴病痹痿病。

中医对 DPN 病因病机的认识 1.古代医家对 DPN 病机的认识。 DPN 的基本病因是禀赋不足,饮 食不节,劳欲太过,情志失调,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在中医 学属“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日:“此人必数食甘美而 肥也 ,, 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病消瘅, 偏枯、痰、厥、气逆、发满,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指出过食 甘美厚味可引起消渴及并发症等疾病。《内经》载: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朱 丹溪指出:“麻为气虚,木为湿痰死血。”说明了 DPN 表现出的四肢酸软、四肢不温或发凉、麻木或疼痛等临床特征 与气虚关系密切。《类证治裁·痹证》载:“诸痹 ,, 良由营 卫先虚 ,, 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 久而成痹。”指出 DPN 是由阴阳气血虚弱而致血脉闭阻及痰浊阻 络而发。《金匮要略》认识到:“病者如热伏,烦满、干燥而渴,其脉反而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病人胸满, 唇萎舌青 ,, 脉微大来迟 ,, 口干而渴 ,, 是瘀血也。”而《血证论》 认为:“瘀血发渴,脉中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 涸不能随气上升,但去下焦之瘀,则水津上布而渴自止。”说明 瘀血在糖尿病一开始就存在,与气虚病机 一道构成了 DPN 发病的基础。叶天士提出“久病人络”、“久 痛入络”,认为邪气袭人后,其传变途径“由经脉继及络脉” ,又说“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 ;“初为气结在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其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中文名称:交感神经 可分:颈、胸、腰、骶 位于:脊柱两侧 组成: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 基本简介: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 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主要特性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 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交感

神经病学7版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Symptomatology of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第一节意识障碍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大脑的觉醒程度或对内外环境的应答能力。 通过语言、躯体运动、行为等来表达。 意识内容—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 【临床分类】 1.意识水平下降 1)嗜睡 somnolent 2)昏睡 sopor 3)昏迷 coma 2.意识内容改变 1)意识模糊 confusion OR 朦胧状态 twilight state 2)谵妄状态 delirium state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 醒状昏迷 coma vigil (睁眼昏迷)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 去皮质综合征 DECORTICATED APALLIC SYNDROME ①广泛皮层 ②能睁眼、貌似清醒、无意识 ③肌张力高、病理征(+) ④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 2)无动性缄默症 AKINETIC MUTISM ①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前额叶—边缘系统 ②能睁眼、貌似清醒、无意识。 ③肌张力低、无锥体束征。

【鉴别诊断】 闭锁综合征 LOCKED-IN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 ①意识清醒 ②缄默。 ③面喉舌瘫。 ④四肢瘫。 ⑤眼球垂直辐辏运动保存。 ⑥脑电图正常 【脑死亡】 1.过深昏迷。 2.无自主呼吸。 3.瞳孔散大固定、五项脑干反射消失(光、角膜、玩偶头眼、眼 前庭及咽反射等)。 4.脑电生理消失。 5.除外药物中毒、低温、和内分泌代谢疾病。 第二节失语失用及失认症 一、失语症 aphasia 1.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2.Wernicke 失语:感觉性失语 3.传导性失语:优势半球缘上回 or弓状纤维 4.经皮质性失语:分水岭区失语综合症如表2-3 5.命名性失语:Brodmann 37区颞枕交界区 6.完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 7.皮质下失语:如丘脑性失语、底节性失语 二、失用症 apraxia 1.观念运动性:左侧缘上回、运动区及运动前区 2.观念性:左侧顶叶后部、缘上回、及胼胝体 3.结构性:非优势半球枕叶与角回间联合纤维中断 4.肢体运动性:运动区(4区及6区)及发出的神经纤维或胼胝体前部 5.面-口失用症:左运动皮层面部区、左缘上回底面或左联合运动皮层区 6.穿衣失用症:右侧顶叶病变

神经病学题库(第三章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二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二章周围神经疾病 、选择题 【A型题】 1 ?华勒变性发生在: A. 下运动神经元 B. 周围神经纤维近心端 C. 周围神经纤维远心端 D. 周围神经纤维末梢 E. 中枢神经元轴索 2. 周围神经病下列哪项症状体征的表述不正确: A.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B. 运动障碍 C.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D.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E. 肌萎缩 3. 男性,61岁,右面部发作性剧痛2年,疼痛自上唇始,延至外眦下方,每次持 续数秒钟,讲话、进食和洗脸可诱发,无神经系统体征。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偏头痛 B. 鼻窦炎 C. 三叉神经痛 D. 蝶腭神经痛

E ?非典型面痛 4 .女性,63岁。5年来阵发性右侧面部剧烈疼痛,每次持续10-20秒钟,每日发作 数十次,常因说话、进食、刷牙而诱发,不敢冼脸、说话或吃饭。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偏头痛 B. 面神经炎 C .三叉神经痛 D .丛集性头痛 E. 混合性头痛 5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区别为 A .有板机点 B. 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C .常有牙疾患 D .疼痛的程度 E.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 6.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疼痛特点: A. 持续性钝痛 B. 持续性刺痛 C. 短暂的电击样、撕裂样剧痛 D. 发作性剧痛伴三叉神经破坏体征 E. 疼痛常见于前额部 7?下列哪项表述不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A. 多见于中老年人 B. 第2、3支较常见 C. 常有触发点或扳击点” D. 常伴疼痛侧角膜反射消失 E. 严重者伴面肌痛性抽搐 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的体征: A. 患侧面部感觉减退 B ?患侧咀嚼肌萎缩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区别 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对循环系统的作用:皮肤和横纹肌以及腹腔脏器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冠状循环以及脑循环的血管都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因此,刺激交感神经一般可使周围动脉收缩,而在去除交感神经后可使周围动脉扩张。治疗周围血管疾患,施行交感神经切除术,即以此为依据。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时,对小支气管主要为抑制其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扩大,空气出入畅通。气喘患者在注射麻黄素等制剂后得到暂时缓解,即因此故。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的作用能使膀胱壁松弛,内括约肌收缩,因而阻止小便排出。 此外,在生殖系统中对女性子宫平滑肌,对男性射精管和精囊的平滑肌等都有调节作用。 ==================================================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灸治疗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得针灸治疗 (一)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见于四肢特别就是下肢运端。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或感觉过敏,四肢呈对称性“手套或袜子”型感觉障碍。夜间或寒冷情况加重。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症型。 1、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兼有局部触压痛,皮肤发紫、舌体有瘀斑、脉涩等症。治以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主穴:取四肢末端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上肢重者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曲池穴;下肢重者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内庭穴。点刺放血可以祛瘀生新,刺阳明多气多 血经穴可以活血通络助气血生化之源。血旺则气足,气行则血畅。 配穴:脾俞、胰俞、胃俞、肾俞以治病之本。上肢:内关、八风;下肢:三阴交、八邪。 2、湿热侵淫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手足心热,心中烦热,口中烦热、舌红苔黄腻、脉濡而数。治以滋阴清热兼以利湿。 主穴:大椎、曲池、太溪、养老。前二穴先刺用泻法,后二穴后刺用补法。 配穴:大陵、内关以治心中烦热;太冲、悬钟以疏利肝胆气机。厥阴得平,少阴得生。另加刺肝俞、胰俞、脾俞以治病之本。 3、寒凝血瘀型:临床表现除疼痛外,尚有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清,遇寒则疼痛症状重,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治以补气生血,散寒通络。 主穴:八风、八邪、三阴交、手三里、合谷、外关。先针后灸,或用温针灸,温经

散寒止痛。 配穴:关元、气海,用灸法以助元阳之气。再配以肾俞、脾俞、胰俞,用灸法或温针灸,补气与血,助阳散寒,以通经络。 上述三型病变得治疗,在急性期针刺为主,可全部选用,每日一次;在慢性期针灸并用,也视病人自我症状得多少轻重,酌情加减,隔日一次。连针2~3周病情可趋于稳定。一个月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 (二)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以坐骨神经,股神经受损害为多见、臂丛神经也较为多见。在治疗上,可以神经损害分布区域结合中医痹证得辨证施治原则进行选穴治疗。 1、坐骨神经损伤 主穴:大肠俞、环跳、委中,环跳、委中二穴针刺得气后感传下传至足趾为佳。 配穴:承山、悬钟、太溪,其中,悬钟、太溪感传上达至大腿根部。针感与感传越明显,止痛效果越明显、见效越快。 2、股神经损伤 主穴:气冲、阴股、环跳、、阴陵泉。气冲针刺应注意避开股动脉。 3、臂丛神经损伤 主穴:扶突、肩井、肩髃、曲池、内关等。前二穴进针不要过深,有针感即止,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