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试卷二答案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试卷二答案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试卷二答案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试卷二答案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4、标点下面一首词,用△标出韵脚,用∥从中间分片(10分):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

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尊夜泣青山不语残照

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陂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

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原文: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

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

上愁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曲中运用“比”的手法有何特点?

答:曲中的比的特点:

①曲多用诡喻。如:徐再思《双调·清江引》: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

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②曲多用博喻。如:张鸣善《双调·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③曲多以比为赋。如:查德卿《仙吕·寄生草》:姻缘簿剪做鞋样,比翼鸟抟了翅翰。

火烧残连理枝成炭,针签瞎比目鱼儿眼,手揉散并蒂莲花瓣。掷金钗颉断凤凰头。

2、下面三联诗,谢榛《四溟诗话》说:“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他认为司空曙的两句最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居易《途中感秋》: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四、论述题(20分)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词的文体风格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两首词,并回答问题(30分):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吴文英《过秦楼》:藻国凄迷,麹澜澄映,怨入粉烟蓝雾。香笼麝水,腻涨红波,一镜万妆争妒。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又江空月堕,凌波尘起,彩鸳愁舞。还暗忆、钿合兰桡,丝牵琼腕,见的更怜心苦。玲珑翠屋,轻薄冰绡,稳称锦云留住。生怕哀蝉,暗惊秋被红衰,啼珠零露。能西风老尽,羞趁东风嫁与。

请回答:

1、这两首词所写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为什么说姜夔这首词体现了“清空”的特色?

3、为什么说吴文英这首词体现了“质实”的特色?

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获奖作品集(诗词曲)

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诗词曲获奖作品 诗词曲一等奖 清平乐·抗洪 地区:湖南省-湘潭市作者:戴寿泉(男士) 江涛卷雪,疑是银河决。浪拍云天堤欲裂,惊悸半轮新月。 中流水急涡旋,小舟子夜无眠。安抚狂澜睡了,万家灯火依然。 鹧鸪天·夜读女孩 地区:浙江省-宁波市作者:沈旭娜(女士) 灯火长衢近岁时,红衣旧帽坐街墀。圆珠笔正沙沙写,爆米花香薄薄吹。 呵手冻,借光微。小城雨雪莫相催。容她写到春风起,梦想飞如彩蝶儿。 说明与注释:2012年12月28日《东方今报》新闻《9岁女孩寒夜街头卖爆米花借路灯做功课》。 春游扬州瘦西湖 地区:吉林省-长春市作者:闫海清(男士) 画艇轻摇荡彩霞,也摇春梦到天涯。 东风不耐西湖瘦,一夜吹肥两岸花。 诗词曲二等奖 咏史绝句·项羽 地区:湖南省-长沙市作者:黄爱华(男士) 自古纷纭说项公,愚顽不肯过江东。 果真收拾从头起,多少生灵涂炭中。 谒文天祥纪念馆

地区:湖北省-黄冈市作者:伊淑华(女士) 谒文天祥纪念馆城郭东风逐恨长,此间英物几沧桑。敢将忧患平棋局,卒以头颅铸剑芒。大野犹垂星熠熠,中原未掩气堂堂。愁人应是春无限,血色鹃花沸夕阳。 【仙吕·寄生草】盼郎归(代留守妇女作) 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作者:卢泽宇(男) (说好的)端阳见,(又改为)七夕来。 (可怜我)一回一顿家乡菜,(你却)一天一个新鲜态,(欠下这)一生一世相思债。 (眼看着)中秋过了是年关,(再不来),就没半点良心在。 秋日旅武汉 地区:福建省-宁德市作者:许大妹(男士) 古郡楼前落叶翻,秋风应序下中原。山从巴蜀云边瘦,水至吴江渡口浑。 草色不因新冷减,鸟声尽向软晴喧。天心有意私荆楚,直使东湖碧到门。 夏夜 地区:山东省-聊城市作者:高怀柱(男士) 天上星辰不动,草间虫语时送。守田人在溪边,枕着瓜香入梦。 卜算子·秋思 地区:江苏省-泰州市作者:杜丽霞(女士) 长立小桥边,人共秋光瘦。去岁黄花独自开,摇落清霜后。 淡淡眼前风,知否情依旧。也把青丝绕指间,结个相思扣。 诗词曲三等奖 崖门晚望 地区:广东省-江门市作者:梁恒道(男士) 帝业今何在?停车一望之。寒烟生远道,落日没空祠。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习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

诗词曲比较鉴赏作业

杭州第二中学朱阿海学号:sch010******* 1、你认为诗、词、曲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答:根据一般常识来看,诗先;词次;曲又次之。 首先我们给诗,词,曲各下一个定义。仅就一般所理解而言,有韵之文就是诗,自一言以至于九言、十言,乃至杂言各不等。从这个理解上来说,词曲都是诗的一种,或者说是诗歌的延伸与扩展。词曲的格律较诗歌严格,这也符合凡事由简单向繁难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从传说中尧舜时的“康衢歌”、“南风歌”,到《诗经》中大量记载的风、雅、颂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的各种诗歌(例如汉魏乐府等),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等,总计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诗的含义虽然很广泛,不过在这里,所谓的“诗”是专指通常意义上的“格律诗”而言的。格律诗形成并逐渐定型、规范化于唐朝,在唐时格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这是为了区别于唐朝之前的“古体诗”和唐人以及后人有意模仿唐朝之前古体诗的“古风”,古体诗或者古风的突出特点是不象格律诗那样有着严格的格律限制。 词,是一种可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关于词的起源,说法有二: 通常认为,词最早出现于隋代,为“燕乐”(宴乐)的文辞部分(歌词),燕乐从中亚一带经新疆、甘肃传入我国内陆,以琵琶为主要演奏乐器,乐曲旋律复杂,除有可与五、七言诗相匹配的整齐的旋律外尚多结构参差的乐曲,为了能与乐曲相协调,必须使“句之长短,各随曲度”,即令文辞部分由乐谱决定,这样就产生了“词”,并称曲子词(例敦煌曲子词)或长短句。

不过,我国古汉语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词源于诗,其理由是:若从“被诸管弦”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乐府的;若从格律一方面说,词是渊源於近体诗的。最初的时候,所谓词(亦称为曲),除了配乐之外,它的体制和诗完全相同。反过来说,一首绝句或一首律诗,如果配上了音乐,即刻可以变为词,例如“清平调”,在文字的格律上完全是一首近体七绝,然而却被认为属于词。再如刘禹锡的“纥那曲”,也俨然是一首近体五绝。然而也被认为是词。由此看来,单从这种角度上说,诗和词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总之,一种体裁的转变,只能是一种渐变,不能是一种突变,因此诗和词之间并不能画若鸿沟。另外,根据词的三个特点: (1)全篇有固定的字数 (2)长短句 (3)律化的平仄 来看,近体诗具备了一、三两个条件,古乐府具备了一、二两个条件,所以词主要源于中国,词的定义应该是:一种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诗。 曲,也是一种配乐诗体,关于曲的起源,明王世贞的《曲藻》称: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是故可知,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正因此,曲的宫调、曲牌等多同于词。不过,词向曲的演变,通常认为还与时代有关,“迨胡元入主中华,所用胡乐,嘈杂缓急之间,旧词至不能按,乃更造新声,而北曲大备”(吴梅《曲学通》)。至于南曲,是由北曲转化而成,故晚于北曲而盛于明代。 从以上所引用资料来看,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的发展脉络应可明白。 2、你认为诗、词、曲里的赋、比、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

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教案(新课标八年级下)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二十三) [23诗词曲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兔从狗窦.()入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C.干戈 ..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 D.坐断 ..东南战未休(坚持)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一.课内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拓展训练 3.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4.古诗阅读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三、自主探究

诗词曲赋

诗词曲赋 9月10日《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蔡义江吕启祥曹立波 内容简介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一首诗,这不单单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地在于小说的整个氛围是诗意的和诗化的。 《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有四个特点:第一,个性化,即茅盾先生所说的“按头制帽”;第二,情节化,它不是游离的,而是跟情节结合在一起;第三,借题发挥,最为典型的,如《芙蓉女儿诔》;第四,暗示未来,即具有谶语性质,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 香菱跟林黛玉学诗是小说中的典型情节。香菱在大观园里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香菱不畏艰难,日夜苦吟,并在林黛玉、薛宝钗的点拨下,终于进入诗歌的殿堂。香菱学诗一共三首,即《吟月三首》,这三首诗就体现了她不断成熟的这样一个过程。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还具有谶语性质,就是预示。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判词和曲,包括后面的那些谜语,灯谜。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人物的最后结局,在里面都有所暗示。 《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赋,还有着深厚的古典诗词的底蕴,比较典型的,如林黛玉的《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 《红楼梦》的诗词曲赋(全文) 主持人:我先向朋友们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三位朋友,先生年岁大,德高望重,但是我们按照礼仪:女士优先,我们先来介绍女士。那么坐在我右首的这位女士是上一期节目中,跟大家见过面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著名学者吕启祥先生,大家欢迎!第二个,再介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现在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古典文学博士的曹立波女士,大家欢迎!最后,我们再推出我们这位先生,他是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非常有独到功夫的专家,是蔡义江教授,大家欢迎! 那么人们常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首诗,这不单单因为《红楼梦》的作品当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更主要地在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25诗词曲五首.doc

.诗词曲五首 25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5 诗词曲五首

25 诗词曲五首 一、整体感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诗的首联,便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诗的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意志坚定,精神乐观,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 2.赤壁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抑郁不平之气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过零丁洋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

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八十年代以来《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综述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升 【摘要】《红楼梦》的诗词曲赋是整个全书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曹雪芹原书中的章法规律,也是全书的哲学和美学观念。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研究曲赋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对文艺创造的发展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八十年代红楼梦诗词曲赋 我国古典小说传统风格之一,就是在小说中间掺入韵文(诗词曲赋),把韵文作为点缀、清品或“攀附”风雅的配角。曹雪芹《红楼梦》突破了这个传统,《红楼梦》韵文,已成为全书艺术构思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对小说故事发展、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曹雪芹世界观复杂,知识丰富,写作时又经常故意将“真事隐去”,用了一些“假语村言”;另一方面《红楼梦》中的韵文多是紧密联系小说而作;此外由于小说早期稿本流传中的有意涂改和无心讹错;还有小说后40 回续书的真伪优劣问题等,都导致《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存在着颇多阅读障碍,因此《红楼梦》自问世起,其中的诗词曲赋便已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理解。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专著,它们分别探讨了《红楼梦》诗词的渊源、特点、作用、优劣及所体现的文艺思想等,并形成了专题研究。 《红楼梦》诗词的渊源 曹雪芹的诗词成就被很多学者所称道。我们知道,一方面,任何一个文学家都继承了前辈所创造的优秀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我国清代诗歌有十分讲究用典的特点:这两个方面导致许多学者为探究曹雪芹的诗歌才能,专门去探究他的诗词曲赋等韵文究竟是接受了前代哪些人及哪些诗词的影响。 薛洪勣《“冷月葬花魂”还有更早的渊源》(《红楼梦学刊》1985年第1期)认为“冷月葬花魂”,并非源于明清之际著名的才女叶小鸾的两句禅语“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似乎还有更早的渊源,这就是北宋王山的《笔奁录·盈盈传》。此传还收在李宪民《方斋广录》和洪迈《夷坚志》等书中。《红楼梦》中有“痴男怨女”的话,盈盈就是一个在中国小说史上较早出现的林黛玉型的怨女。在其本传中引录盈盈诗词多首,有《伤春曲》一阕,颇值得注意:“芳菲时节,花压枝折。蜂蝶撩乱,栏槛光发。一旦碎花魂,葬花骨,蜂兮蝶兮何不来,空余栏槛对寒月。”这首词抒写了盈盈的哀愁、不平和觉醒,也是她一生遭际和为人的绝妙写照。其人其诗与林黛玉确有某些相似之处。特别是,一眼即可看出,“碎花魂,葬花骨”、“空余栏槛对寒月”等句,与“冷月葬花魂”不仅在字面上类似,意境也较贴近。因此,薛洪勣以为这是林句的更早的渊源。 雷广平的《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6 年第2 期) 也认为唐寅诗风的主旋律对曹雪芹悲剧之作有着深刻影响,两人的诗词创作“同样是伤感惆怅的基调”。《红楼梦》诗词的许多诗句,“是承唐寅诗风的余绪,有的简直如出一辙,采用了转借、翻新等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斑斑墨迹”,其一,《葬花吟》与唐寅《花下酌酒歌》、《一年歌》、《沈石田落花诗》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二,《好了歌》与唐寅《一世歌》有颇多相似之处;其三,《桃花行》与《桃花庵歌》有诸多相似之处。 姜志军在《古雅:<红楼梦>诗词的文化气脉》(《红楼梦学刊》1996年01期)中说:“中国的孔孟文化、老庄文化、楚骚文化、唐宋文化、元明清文化等,甚至海外的印度佛教文化,

第23课 诗词曲五首复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朝的。诗题中的“乐天”是的字,“酬”这里的意思。 2.《赤壁》选自,作者是(朝代)。 3《过零丁洋》选自,作者是(朝代)。 4.《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他是我国朝————作家。《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名。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长精神()低绮户()折戟()琼楼()婵娟()踌躇()宫阙()涟漪() 三、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 B.山河/破碎/风/飘絮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四、解释加点的词。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折戟沉沙铁未销销: (3)自将磨洗认前朝将: (4)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5)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行: (6)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7)高处不胜寒不胜: (8)不知天上宫阙宫阙: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沉舟策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请将下列人物和他们写的诗及所处的朝代用直线连接起来。 张养浩《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元朝 苏轼《赤壁》宋朝 刘禹锡《过零丁洋》宋朝 杜牧《水调歌头》唐朝 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唐朝 七.根据提示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壮大的道理的诗句,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

诗词曲比较研究模拟卷汇总答案

诗词曲比较研究 一1.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1、古逸:上古歌谣是最早的诗歌,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周易·明夷·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周易·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此类上古歌谣,前人称之为“古逸”。这是因为上古歌谣大多散佚,现在所见,都是后人加以辑录的。清人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其卷一便是“古逸”。 1、六义: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1.赋比兴:《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1.清空质实:“空”的作品,情语比较多,用典较少,色彩较淡,其抒情的线索比较容易寻绎。“实”的作品,景语比较多,写具体的事物比较多,用典较多,藻彩较浓,其抒情的线索常常不那么明显。清空如姜夔,质实如吴文英。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成熟于唐代,与古体诗相对。是一种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2.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2.温韦: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二人都是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故并称为“温韦”。其实二人词风不尽相同。温词浓艳,韦词清丽;温词缜密,韦词疏淡;温词含蓄,韦词直率。 3.姜吴: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并称,都是婉约派词人,但风格有清空和质实的差别,姜词清空,吴词质实。 3.苏辛: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3.凤头猪肚豹尾:元人乔吉提出“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乔吉所说的“乐府”指散曲,但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剧曲,即指曲文的开头要擒控题旨,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新人教版

第25课《诗词曲五首》导学练测 【字词综合运用】 (1)注音 闻笛赋(fù)烂柯人(kē)折戟(jǐ)销(xiāo) 干戈(gē)絮(xù)寥落(liáo)惶恐(huáng) 宫阙(què)绮(qǐ)婵娟(chán)踌躇(chóu chú) (2)多音字辨析 (3)形似字区别 (4)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拿起)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文中代指战争) 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代指史册。) 把酒问青天(端起) 高处不胜寒(经受不住) 何似在人间(哪里比得上) 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过) 【重点句子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名句,总说人生终有一死,一定要把一片火红的忠心永留史册,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对人世间最美好的祝愿。 【课文背景知识】 (1)作家作品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有《刘宾客集》。 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诗人。后人称之为“小杜”。著有《樊川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体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全集》传世。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作家。 (2)背景知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诗词曲比较研究思考题精编

第一章诗词曲的形式思考题 1、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2、中国古典诗歌句式变化的大体规律是什么? 3、骚体诗节奏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具有什么意义? 4、格律诗的成立需要哪几个主要条件?它们是何时趋向成熟的? 5、词的句式主要有哪两种? 6、《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如何? 7、乐府与诗歌创作有何关系? 8、南北朝时期诗歌领域的交流融合有何表现? 9、南北交流融合在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何表现? 答案要点: 1、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上古歌谣——四言诗——骚体诗——五七言诗——词曲 2、中国古典诗歌句式变化的大体规律是什么? 杂言——齐言——杂言——齐言——杂言 3、骚体诗节奏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具有什么意义? 三字节奏;它打破了“二——二”句式较呆板的情况,成为后来五七言诗的基础——三字尾。 4、格律诗的成立需要哪几个主要条件?它们是何时趋向成熟的? 格律诗成立的两个主要条件:对偶和声律。 对偶于魏晋时趋向成熟;声律于齐梁时趋向成熟。 5、词的句式主要有哪两种? 五七言,四六言。 6、《诗经》与音乐的关系如何? 《诗经》的分类与音乐有关。(风雅颂);《诗经》的篇章结构与音乐有关。 7、乐府与诗歌创作有何关系? 乐府推动了文人的创作;乐府推动了新诗体的出现。 8、南北朝时期诗歌领域的交流融合有何表现? “四声说”的反响;律句的增多。 9、南北交流融合在曲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有何表现? 南北曲牌同源;南北合套。

第二章诗词曲的历史演变思考题 1、杜甫对七律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2、杜甫对七绝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3、李商隐诗情感的主旋律是什么? 4、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有何艺术特点? 5、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情感基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6、晚唐诗与唐宋词在题材和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7、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意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8、在词调向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 9、在词境向曲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 10、在词向曲演变的过程中,金代文士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 11、在词向曲调变的过程中,金代道教词人作出了何种贡献? 答案要点: 1、杜甫对七律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①极大地开拓了七律的题材,一变初盛唐时七律多用于歌功颂德、泛泛应酬的面貌,转而用来抒发丰富情感,反映广阔人生。 ②规范了七律的格律。 ③丰富了七律的风格。 ④不仅有大量成功的正格之做,而且有独特的变格(拗体)之作。 2、杜甫对七绝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①运用连章体,集中地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 ②运用绝句这种体裁来论诗谈艺。 ③学习民歌,吸收民间口语入诗。 3、李商隐诗情感的主旋律是什么? 伤春伤别 4、李商隐的七言近体诗有何艺术特点? ①翻空出奇,推陈出新。 ②联想丰富,创造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5、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情感基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深情与苦调 6、晚唐诗与唐宋词在题材和艺术手法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艳体与曲笔 7、晚唐诗与唐宋词在意境方面有何相通之处? 细意与静境 8、在词调向曲调演变的过程中,金词处于何种状态? 过渡状态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八年级下册25课《诗词曲五首》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参考译文】 谪居巴山楚水之地,使人倍觉凄凉,算来已有二十三年的时光。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此番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恍如隔世,人事沧桑呵!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今日听到你的一曲高歌,令人意兴焕发,更有一杯美酒,令我精神豪兴、百倍增长。 赤壁 【参考译文】 一支断戟沉落在江底,久远岁月也未能将它消蚀,把它磨洗一番,认出是三国时代的兵器。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铜雀台里。

过零丁洋 【参考译文】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水调歌头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

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山坡羊·潼关怀古 【参考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