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TURP患者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TURP患者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TURP患者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TURP患者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压疮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在工作中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 ⑴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体位,翻身的间隔时间视病情及受压处皮肤情况而定,一般 2h翻身一次,必要时1h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的动作 ,以防擦破皮肤。尽可能避免使床头抬高超过30°高度,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在30 分钟内,侧卧时应将病人侧倾30°—45°,并用枕头支撑背部。 ⑵保护骨隆突出处,对压疮易患部位可使用泡沫合成敷料进行保护。(3)应用气垫床,保持充气效果,进气口置于患者的脚端。 ⑷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者,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及仔细听取患者主诉,如:皮肤及指(趾)甲的颜色、皮肤温度变化、疼痛等,并适当调节松紧,衬垫应平整,柔软,如发现石膏过紧或凹凸不平,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⑴保持床单被服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以避免皮肤与碎屑及衣服床单皱褶产生摩擦。 ⑵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衣服时,须将患者抬离床面,避免发生拖、

拉、拽等现象。 ⑶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枕。 ⑷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可在便盆上垫软纸。 3、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⑴保持患者皮肤和床单被服的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擦洗干净,局部皮肤涂凡士林软膏。 ⑵不可让患者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因其影响汗液蒸发,致使皮肤受热潮湿。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⑴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及增加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 ⑵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蘸少许红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地环形按摩,由轻到重,每次按摩3—5分钟,已压红的软组织或已发生的压疮,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围按摩。 ⑶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背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患者,应考虑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 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指导其

浅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胃功能的影响 孙洪波

浅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胃功能的影响孙洪波 发表时间:2019-05-13T16:47:25.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孙洪波 [导读] 为了客观评估胃癌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本校附院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伊春市中医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早期护理;综合护理;胃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gastric function,complic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68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reated b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basic post-operative nursing was adopted in the routine group,while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group. The degree of pain,abdominal distension,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exes and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t discharge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ork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degre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the time of normal eating,recovery of bowel sounds,time of spontaneous exhaust,time of normal defecation,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gastric fatigue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 physical function,role function,symptoms and overall health of the SF-36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24%,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5.88%,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reduce the degree of early pain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operation,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diseas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ork.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Early postoperative nursing;Comprehensive nursing;Gastric function 胃癌是消化科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近些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3]。手术切除治疗胃癌具有理想疗效及预后,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4-6]。然而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性疗法,术后患者可发生一系列的相关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疗效。近些年来术后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推广普及,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正是建立在此项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型优质护理措施。为了客观评估胃癌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本校附院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65.37±8.26)岁;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15例;肿瘤数量:多发2例,单发32例;肿瘤位置:胃窦3例,胃体18例,胃底11例,多部位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65.45±8.71)岁;TNM分期:Ⅱ期18例,Ⅲ期16例;肿瘤数量:多发3例,单发31例;肿瘤位置:胃窦2例,胃体16例,胃底13例,多部位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本校附院医学影像学诊断为胃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切除组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胃癌。患者均在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声明文件。本次研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监督。排除标准:淋巴转移、远端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食梗阻疾病患者;合并心肺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入组前有放化疗史患者;肿瘤侵犯至食管下段需行胸腹联合切口患者;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腹水、胸腔积液患者;合并有消化系统穿孔、幽门梗阻等于术前需禁食的患者;精神疾病或意识功能障碍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护、症状体征观察、常规抗感染、药物及留置管道等常规护理、术

CABG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4-4.5mmol/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5-09T11:58:33.3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作者:侯军陆南晓杨晓璐 [导读] (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院山东青岛 266011)评价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侯军陆南晓杨晓璐 (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院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评价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346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和实验组(17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期间配合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88.46±9.73 分)高于对照组(75.85±10.69分);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169例,96.02%)显著高于对照组(116例,6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患者手术期间的配合程度,有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术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88-02 手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给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的同时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提及手术,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患者情绪的变化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异常,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本身的恢复。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2]。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34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76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6.86±9.96岁,男92例,女84例,包括乳腺癌36例,直肠癌69例,宫颈癌36例,纤维瘤35例;对照组17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94±10.34岁,男89例,女81例,包括乳腺癌34例,直肠癌67例,宫颈癌33例,纤维瘤36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照一般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措施[3]: ①入院宣教:患者刚进入医院,因为自身疾病和居住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相关情况,主动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基本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24h定时进行巡回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变化,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解释,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麻醉方式、手术设施、手术方法,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安慰,以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对手术存在的恐惧和顾虑,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遮挡患者隐私部位,告诉患者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患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都陪在患者身边,关切的问候、亲切诚恳的眼神都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患者消除顾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④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成功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全麻患者术后一般不能马上回病房,待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才可以离开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卧位、饮食方式,护理手法动作要轻柔,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积极配合医护检查,预防并发症。 ⑤术后随访: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探视,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疼痛、有无感染、饮食休息以及有无出现并发症,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标准满分为100分[4];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88.46±9.73 分)高于对照组(75.85±10.69 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属于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是指妊娠12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表现为下腹痛或腰腹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1]。早期先兆流产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为探讨其心理护理要点,作者对本院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②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及腰部无明显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3.0)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6±1.3)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6±3.1)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7±1.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酮,并口服叶酸、维生素及中药等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病情告知患者,并向其讲解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处于担心、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将疾病的治疗方式、预后转归及康复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使其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面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自救手段。 1. 2. 2 增强患者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过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6T13:13:17.7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李英 [导读]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对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其分组,观察组各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5d的经皮胆红素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所用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结论: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十分常见,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留下后遗症,对社会和家庭均有严重危害[1-2]。因此,寻找有效途径对新生儿进行干预,以全面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多元化护理干预更加强调护理措施的综合性以及实施护理措施时间的及时性,除了对症干预以外,还提倡进行预防性护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减少其造成的损害。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以探讨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纳入本次研究的100例新生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日龄1-4d,平均日龄(2.18±0.67)d;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日龄1-4d,平均日龄(1.20±0.71)d。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标准:1. G6PD酶缺乏、ABO或RH溶血病等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先天性疾病;2.肝功能异常或合并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十分常见,系指新生儿出生后的28d内,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以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变[3]。文献指出[4],新生儿出生后的2-3h以及之后的4-5d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病高峰,一般情况下,发病后的1-2周内高胆红素血症可逐渐消退。若治疗干预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给患儿留下严重后遗症。 对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而言,寻找有效途径促进患儿排便是确保患儿疾病早日康复的关键,相关研究证实[5],新生儿胎便中约含有80-100mg左右的胆红素,若患儿胎便无法及时排除,其中包含的胆红素则将加重患儿肝肠循环负荷,受此影响,患儿疾病康复时间将延迟。为此,有学者提出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其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抚触、饮食干预、等途径,加速新生儿肠胃蠕动、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以有效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其临床护理效果更优、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首先,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的经皮胆红素数值以及7d内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其次,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均明显更短(P<0.05)。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进行防止的,增加新生儿早期母乳摄入量、给予新生儿抚触等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帮助新生儿获得生长发育足够的营养,加速胎便排出;另一方面,可有效增进新生儿的全身新陈代谢,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胃肠道激素、胃泌素释放,因而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是降低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数值,缩短新生儿胎便排

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04T14:38:30.5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邱艳虹[导读]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经合理的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达93.4%(43/46)。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炎;护理 肺炎(pneumom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1]。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新的病原菌发生率及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肺炎总的病死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发现,护理干预对于肺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现抽选我院收治的46例肺炎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护理干预对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7.3±2.4)岁。 2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常见症状 肺炎的症状取决于病原体侵袭力及宿主的状态[2]。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2.1.2特殊症状 部分肺炎痰液具有特征症状,如肺炎球菌肺炎可咳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杆菌咳砖红色胶冻样痰、卫氏并殖吸虫病为果酱样痰等。 2.2体征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或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发绀或呼吸困难等。肺实变时体征比较典型,如叩诊浊音、语颤增强或闻及湿性啰音。 3护理干预 3.1病情观察 3.1.1观察心率、脉搏、血压、体温、呼吸频率等。 3.1.2密切观察咳嗽、咳痰情况。 3.1.3观察有无精神委靡、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等表现。 3.2一般护理 3.2.1生活护理:嘱其多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体位;高热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3.2.2环境: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保持合适的室温和湿度;限制探视及陪护人数,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3.2.3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在尊重患者的饮食文化基础上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如患者带有保留胃管,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可有效防止胃内容物误吸[3]。 3.2.4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利于稀释痰液及排痰。 3.2.5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取缓解疼痛措施如分散注意力等,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3.3氧疗 遵医嘱给予吸氧,使氧饱和度达90%以上,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 3.4保持呼吸道通畅 3. 4.1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吸入疗法、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 3.4.2必要时行负压吸痰,注意无菌操作技术。 3.4.3保证患者气管插管导管的通畅,做好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3.5用药护理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使用降温药物等。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时对症治疗。 (2)注意特殊用药安全及有效性,如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等。 3.6心理护理 3.6.1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症状及表现、采取的治疗方案,以获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6.2多数患者担心疾病的愈后,应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增加其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3.7健康指导 3.7.1讲解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避免受凉、纠正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正确及时地留取标本[5]。 3.7.2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7.3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可注射肺炎疫苗,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4结果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2)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一.预防压疮 1.预防局部组织受压 定时更换体位和适当的应用减压设备,是防止局部组织受压的最基本的方法。适当的体位和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受压时间,可防止大部分压疮的发生。患者可按仰卧-左侧卧-俯卧-右侧卧的顺序翻身,患者翻身侧卧时,人体应于床成30°角,以减轻局部压力,可在患者的背、臀部垫软枕、海绵垫、利用物体对臀部产生的弹力来缓冲重力对骶骨的压迫。不易翻身者,可将软枕垫于肩胛、背、臀部,使软组织交替受压,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 2.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半卧位时,床头抬高应小于45 °角,以减少骶尾部的剪切力。床铺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应清洁平 整,无褶皱,无渣屑。翻身时抬高患者,不拖、拽、扯、拉、推、防止产生摩擦。 3.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床上平整、 干燥,避免潮湿等刺激。尿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失禁的患者应观察其排尿的规律,按时接尿。频繁腹泻或排便失禁的患 者,可用油纱布填塞肛门。其方法为将油纱布轻柔塞入肛门 2—3cm,每两小时更换一次。塞入纱布的大小因人而异,松紧适度。更具排便的量与性质,及时调整更换纱布。各班详细评估记

录患者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1)定时温水擦浴,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的营养状况。(2)按摩用50%的乙醇或红花酒,用手掌大部分紧贴于受压皮肤,做均匀的按摩,每次3— 分钟,红花酒由中药红花、丹桂、赤芍、紫草各10g,侵入500ml60%的乙醇中配置而成,4—5天后即可使用。 5?改善全身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是机体组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改善织修补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给患者适当补充含锌的食物,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W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低蛋白血症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为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 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增强患者几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压疮愈合。 二.压疮的防护措施 1. 1期压疮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到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地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护理康复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两组护理后的BI评分分别为(87.43±4.81)分和(76.33±5.01)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8.47±3.09)分和(38.72±3.10)分,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标签: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偏瘫;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血管供应区神经功能的缺损,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脑梗死的死亡率比较高,而存活者中约有75.0%的患者存在偏瘫状况,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在康复护理中,传统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2]。现代康复医学要求综合性护理,需要积极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促进组织修复、提高免疫功能。本文具体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到2015年6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康复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00例,纳入标准:符合脑中风瘫痪的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均经影像学CT或MRI 检查证实;单侧偏瘫;无全身其他重大系统疾病;无过往病史,无家族遗传史;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痴呆病史。其中男445例,女355例;偏瘫部位:左侧420例,右侧380例;平均受教育水平为(12.36±2.90)年;年龄最小42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3.45±2.10)岁。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为出院指导与日常护理。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积极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变化,认真倾听患者的宣泄,经常主动地和患者进行交流,给予患者在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积极协助进行肢体锻炼,增强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每次锻炼要进行30min左右;在理疗中选择红外线照射偏瘫部位15min-30min,每日1次;饮食指导根据营养科的饮食建议,给予限盐,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

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护理 一、压疮的概念 压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压疮最早也称为褥疮。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一)压力因素: 1、垂直压力:这是引起压疮的最主要原因,如长期卧床、长期坐轮椅、长期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石膏内不平整或有渣屑等。 2、擦力:如在床上活动,被动改换体位时,硬拉硬拽,皮肤擦伤后受潮湿污染而发生压疮。 3、剪切力:是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加而成,如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与床铺之间产生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二)营养障碍 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三)潮湿: 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渗出引流液等物质刺激而变得潮湿,出现酸碱度改变,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能力下降,皮肤组织破溃,容易继发感染。

(四)年龄及易感人群 一般年龄在70岁以上,神经系统疾病者、肥胖者、身体营养不良者、水肿病人、石膏固定的病人、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发热的病人等是易患人群。 二、压疮易患部位:由于卧位不同,好发部位也不同。 仰卧好发于:枕骨粗隆、肩胛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好发于:耳部、肩峰、肘部、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 俯卧好发于:耳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膝部。坐部好发于:坐骨结。 三护理规范及预防措施 (一)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常更换卧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在各种卧位时,釆用软枕、气垫,垫圈1/2—2/3满,不可充气过满,还可釆用翻身床、气垫床、水床等。 (二)擦力和剪切力。平卧位需抬高床头,一般不应高于30度,协助翻身、更衣,换床单时,一定要抬高病人身体,避免拖拉等动作。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防止擦伤皮肤。 (三)保护病人皮肤。根据需要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对易出汗部位可用爽身粉,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擦洗和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料布上,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 (四)背部按摩。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7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工作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2%。对照组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2.8%。观察组52例患者正常分娩,18例患者终止妊娠,观察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74.3%。对照组40例患者正常分娩,30例患者终止妊娠,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57.1%。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的提高护理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保胎成功率,确保患者胎儿的安全。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1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early threatened abortion which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3 December to 2014 October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70 patients in each.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conventional nursing,but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addi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completion of nurs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2%,while that was 32.8% i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2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18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was 74.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patients of normal delivery and 30 patient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the success rate was 57.1%.The success rate of keeping pregn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