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 比较全)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 比较全)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 比较全)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 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造型方面:商代统治者嗜酒,并往往有隆重的仪式,祭祀时酒器也是礼器。而当时的青铜工艺又为他们所占有,所以商代酒器十分发达,酒器造型也特别丰富。(1分)周人认为商的亡国是由于统治者沉溺于酒中,所以周代禁酒。故酒器在周代逐渐衰落。(1分)酒器中的彝,通常作成象生形,如牛、羊、鸟等,用于祭祀,成为一种礼器。(1分)青铜器的造型随着不同时期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1分)商及周初青铜工艺造型往往给人以凝重、威严的感觉;(1分)西周、春秋青铜器造型则比较轻巧简便,更接近实用的要求。(1分)

装饰方面: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其装饰纹饰又各有特点。(1分)商代青铜器纹饰中最常见的是动物纹样。(1分)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来源于对象的自然形态,但又不是自然物象的如实模拟,而这些纹样中又以兽面纹(即饕餮)为主题,以回纹为陪衬,形成主次效果。周代青铜器的装饰,饕餮纹已居于次要地位,(1分)多用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等,组成二方连续形式,地纹减少,具有质朴和韵律的美。(1分)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水陆攻站纹壶)、(敦)是战国时的青铜作品。 [莲鹤方壶是春秋时的作品]

战国铜镜装饰分为(边缘区)、(中间区)和(纽区)三个区域。

金银错:是战国装饰方法中最华美、最华贵的一种,是在铜器表面刻出或预铸成图案浅槽,然后将金银丝作点和线,压入槽内,再错平,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与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线与面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鎏金:将金箔剪成碎片,放入坩埚内加热,然后以1:7的比例加入水银,即溶化成为液体。(这种金与水银的混合物称为金泥。)将金泥醮以盐、矾等物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金泥则固着于铜器上。

战国铜镜绝大部分为(圆)形,第一次集中揭示了(圆形适合图案)创作规律。、

反映社会生活的宴乐狩猎攻站纹壶是(战国)著名的青铜作品。

战国陶器装饰方法主要有:弦纹、(绳纹)、旋纹、(暗纹)和印纹等。、

战国著名的漆器作品是(漆双凤鼓)。彩绘漆双凤鼓

战国的织锦花纹以(菱形纹、几何纹)为代表。

战国的织锦花纹中的菱形纹,以(散点)方式四方连续的排列。

彩绘陶:不同于原始社会的“彩陶”,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彩绘陶烧制火温很低,烧成后,在表面涂一层白粉,然后在白粉地上施以朱绘、黑绘、彩绘,因而彩绘也容易剥落。主要作为明器,陪葬品,只有象征性的用途。

彩绘陶与彩陶的区别:彩绘陶: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主要作为明器使用。彩陶: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花纹不易脱落。是主要的生活材质。

简述漆器的特点:1、体态轻便,便于使用;2、光泽美观;3、装饰自由,不受太多局限,可获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4、具有防腐防潮的物理性能。

战国瓦当的构成特点及纹样图案:战国瓦当纹饰极为丰富,图案的构成形式,通常都是在半圆形中,采取左右对称的骨法。以图案题材来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饕餮纹半瓦当、云山纹半瓦当、双兽(双鸟)纹半瓦当、树下双兽纹半瓦当。战国漆器的装饰手法:1、彩绘(用笔在漆器上画出花纹)(多为黑地红纹); 2、针刻(用针刻出纤细的花纹,受当时铜器装饰的影响,金银错);3、金银扣(金银片镶口或嵌口);4、描金;5、雕绘结合。

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制作的专著是战国时期的《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的科学经验,可贵的是还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法,然后可以为良。”重要朴素的工艺观点和工艺美学原则。天有时,即时间概念;地有气,指空间概念;工有巧,制作条件;材有美,材料性能。

18、蚀花石髓:用化学处理经过腐蚀产生装饰花纹。用碳酸钠或碳酸铅一类的溶液作颜料,19、在石髓上绘画花纹,20、

然后在炭火中烘烤,21、使原肉红色的石髓变成白色,22、形成花纹。

秦汉的工艺美术

汉代画像砖的产地以(河南、四川)最有特色。

常见装饰纹饰有:弦纹(主要装饰)、划纹、蓖纹、印纹、堆贴纹(北方装饰的特征)等。

画象石:一种作为祠堂墓室等建筑用的刻有装饰画的石刻,多出现在山东徐州、河南南阳、陕西绥德及四川地区,其中以山东最丰富。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汉代瓦当中最常见的图案式(四神)。

汉代砖瓦纹饰中的“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丝织品的生产,以西蜀、齐为主要产地。(汉代为“经锦”,唐代为“纬锦”)并有了加金的技术。

简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个字来概括。质,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古拙而不呆板,质朴而不简陋;

动,具有一种生命力的动感,云气纹饰飘动的,动物纹是飞翔奔跑的,一切都在动中;紧,画面紧凑,满而不散、多而不乱,密中求疏、疏中有密,交映成趣;味,装饰味,既样式的装饰美,耐人寻味,富有魅力。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按形式分类:、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

长信宫灯是(汉代)时期的工艺品,它属于(虹管灯)类型的铜灯。、

汉代丝织纹样:、云纹(艺术风格特征);、动物禽鸟纹;、花卉纹;、几何纹(战国织绣纹特征);、文字图案(散点带壮分布,构成骨法较多);、人物骑猎纹(反映生活)。

画象石:实际是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画,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表现了汉代石刻装饰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卓越成就,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我国最早的瓷器品种是(青瓷)。六朝时的种类已很多,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天鸡壶)。、

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纹是(莲花)和(忍冬)。、

六朝时漆器的(夹伫法、斑漆、绿沉漆)工艺是这一时期新创的。

我国陶瓷在(三国)时,才正式有了“瓷”,这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

我国最早的铜制家具是(禁)、(俎)。、

瓷器的呈色取决于(釉的成分、还原焰)因素。

《青瓷魂瓶》是(晋)时期的作品。

六朝时期瓷器工艺快速发展的原因:瓷器坚固、耐用、干净,不怕酸碱,盛食物不变味,易于洗涤,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而且它细腻光滑,半透明,具有与高雅的玉石的色泽和温润,很符合古代人的审美要求。因此,瓷器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陶和瓷的主要区别(和关系):、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度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度左右。、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关系:由此可知: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陶的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的发展演变而来。虽然出现了瓷,仍然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的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隋代丝绸最有特色的装饰花纹是(联珠纹、“贵”字纹)。

唐代染织图案中著名的对称纹装饰被称为(陵阳公样)。

唐代织锦发明了利用纬线起花织出的(纬锦),著名的陵锦纹样(陵阳公样)。、

(铜镜、金银器)是唐代金属工艺中两个最重要的品种。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三彩陶器,在继承了汉代釉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釉色同时施饰的处理方法,在器物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唐三彩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彩绘分多色釉、釉面装饰的运用;

二是多种形象的创造与陶塑工艺结合。经过精练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烧胎1200度,烧彩釉900度左右)以黄、绿、褐

等彩釉为主色,色彩之间相互晕染,模仿丝织印染的效果,形成唐三彩班驳淋漓的独特艺术风格。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

简述唐三彩及其制作方法: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三彩陶器,在继承了汉代釉陶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釉色同时施饰的处理方法,在器物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唐三彩所制物品甚为丰富,除有几乎包括当时生活用品各个方面的器皿外,还有大量优秀的三彩陶塑作品,陶俑采用模制。唐三彩的装饰手法很多,主要有贴花和釉面装饰等方法。

(邢窑)、(越窑)是唐代著名的窑址。、

唐代铜镜在造型及装饰上有哪些新特征:造型方面:表现在镜子造型的创新上,在圆形的基础上发展为多式多样的花式镜和无钮有柄的手镜。装饰方面:唐代铜镜的装饰极其丰富多彩,其成就主要表现在:图案的题材范围扩大了;唐代铜镜图案构成又常常是适应造型变化的新特点而作不同的考虑;适应图案题材的扩大、铜镜造型的变化,图案构成也有了新的发展。

唐代铜镜兴盛的原因:一是由于陶瓷的大量使用,代替了铜器的地位,因而使金属工艺的生产方向集中到铜镜的制作上;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国家下令禁止私自买卖铜和铜器,但铜镜例外;再一方面是当时铜镜的制作,已不只是作为生活实用品,还作为一种社会上馈赠的礼物和纪念品,每到千秋节日“群臣皆献宝镜”以示祝贺。这样一来唐代铜镜多而精,成为光辉灿烂的唐代物质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代青瓷最著名而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地区的越窑。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被称为“诸窑之冠”。白瓷: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与越窑齐名的邢窑。

唐代著名的印染法:夹缬、腊缬、绞缬、碱印、拓印。

金银平脱:以金或银捶成薄片,按装饰花纹要求,剪成图案粘贴在漆器上;然后加漆两三层,最后经过研磨,使显出金银花纹,花纹和漆在一个平面上。

唐代工艺美术特点:1、产品多 2、分工细 3、技术熟4、唐代的税收政策利于工艺的发展(均田制、租庸调制)[唐代工匠来源:征调或雇用奴婢和刑徒 5、唐代的综合文化素质很高,提高大众审美,促进工艺美术的发展(官营、私营)6、继承了本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成为唐代新的艺美术风格。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唐代工艺美术装饰纹样卷草以牡丹为主体,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原因。(佛教、社会风尚)

宋代工艺美术

北宋五大名窑指的是定窑、(汝)窑、官窑、(均)窑和哥窑。、

宋代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是著名的黑瓷产地。、

磁州窑的刻划花装饰技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剔刻画、剔刻填花)。

黑釉剔白花梅瓶是(磁州窑)烧制的。

龙泉窑瓷器与哥窑瓷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无开片、用浮雕效果装饰)。

宋代诸瓷窑有什么不同特色?定窑,景德镇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纯朴;磁州窑、吉州窑之民间风采。

窑变:属原始青瓷系统,由于有料中含有铜元素,经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使在青瓷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了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这是陶瓷工人的一大贡献。

出筋:器物口缘部、花纹凸雕隆起部分和转折处,由于釉色较薄,显出胎骨的色泽。

犀皮:是一种斑纹漆。先用稠厚的色漆在漆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亮的色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色的其层,最后用磨炭打磨。

(缂丝)是宋代新兴的丝织品。

缂丝:又叫“克丝”或“刻丝”,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将许多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留空,似有雕镂的痕迹,花纹两面相同,极其精巧,但费工费时。缂丝:又名通经断纬。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先挂好经线,织纬线时,将不同颜色的纬线根据要织补图案的要求,用小梭子缀织上去,交接处留空,织好后象雕刻出的花纹,两面图案相同,具有装饰性和绘画性。

雕漆:是在漆器胎骨上涂漆数十层或上百层,待漆干后,在漆器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达到浮雕效果。雕漆以宋元最有代表性。试述宋元时期织绣工艺的成就。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有锦、绫、琦(起,有纹彩的美丽丝织品)、罗、纱、绢、绸等。宋代盛产锦,尤以蜀锦为天下第一。政府在四川设有锦院,募工织造。江南也是丝织品中心,在江宁、杭州、常州、扬州等地都设有机构组织生产。宋代锦绫装饰花纹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锦的花纹仅可数的就有紫宝阶地、紫小滴珠方胜鸾鹊、红霞云鸾、青天落花、倒仙牡丹、绶带、瑞草、水藻戏鱼等数十种。宋代丝织品装饰花纹,除动物纹饰外,还有大量的植物纹和几何纹。

织物用途主要是作为服饰、室内装饰、书画装裱等。元代的丝织品中,以织金锦最为有名,称之为“纳石失”。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一类是以捻金法织成。织金锦的装饰纹样非常丰富,有牡丹、莲花、菊花、玫瑰、梅花,其它还有祥云、龙凤等。

试述宋代各窑场的特点:汝窑青瓷,其烧制的青瓷,含铁量适当,烧制过程中火焰控制适度,釉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它不以装饰为重,仅以釉色作为美化器体的手段。哥窑青瓷,哥窑瓷器釉色有粉青、米色、灰青色等,以粉青色为正色,其特征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称“开片”。官窑青瓷,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色调淡雅含蓄,一般很少施加纹饰,除了有蟹爪纹开片,还有“紫口铁足”的特点。钧窑青瓷,突出的釉色变化就是复色釉的烧制,即通常所说的“窑变”。龙泉窑青瓷,以粉青釉和梅子青形成独特的瓷器风格。耀州窑青瓷,耀州窑青瓷胎厚,花纹深刻,纹饰有坡度,具有浑厚、粗放的民间艺术特色。

定窑白瓷,瓷釉层薄,滑腻滋润,釉色白中透着微黄,定窑的刻印装饰纹样在白釉中掩映生辉,别具一格,定窑瓷器的装饰题材以花卉为主。磁州窑,所烧白釉黑花瓶最有特色,磁州窑瓷器装饰手法多样,有刻画、剔花、剔刻填花、珍珠地、“铁釉画花”等。建州黑瓷,以兔毫釉为代表。吉州窑黑瓷,釉色上往往有黑、褐、黄等深浅变化,即所谓“玳瑁斑”、“油滴斑”

等。

元代工艺美术

青花瓷是(釉上彩)彩瓷,始创于(元代)代。、

元代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

元代的染织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其中主要(毛纺织)、丝织和(棉纺织)。、

元代漆器最主要的装饰是(雕漆)。

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是(张成)、(杨茂)。、

釉里红: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工匠们继青花瓷之后,运用铜金属在釉下进行彩绘的又一新的工艺成就。它是在宋代钧窑窑变红釉(氧化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元代釉里红瓷色泽纯正鲜明,釉色凝重华丽,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雕漆:雕漆是在漆器胎骨上涂漆数十层或上百层,待漆稍干后,在漆器上雕刻出各种装饰花纹,达到浮雕效果。雕漆以宋元最有代表性。

景德镇,从元代开始,已渐形成全国制瓷的中心。继续以青瓷为主。

青花:是釉下彩瓷,在白色瓷器上用钴盐类金属元素在釉下绘制青色花纹,然后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显出一种清雅、幽静,蓝色图案永不褪色。它是陶瓷工艺中,自元代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代表窑,景德镇)(创新)

元代著名的纺织工艺家黄道婆,对我国棉织工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道婆在棉纺织工艺上的重大贡献:、改进了手刨去子,运用了轧车,进入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运用了新式弹弓,省力省时。、提高了纺纱效能,由一个纺锭增加为三个。、发展了棉织的提花方式,使普通的棉布呈现出图案花纹。

明代工艺美术

明清时期被称为“瓷都”的是(景德镇),被称为“陶都”的是(宜兴)。、

明代金属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蓝)和(宣德炉)。、

明代织锦主要的品种有(库缎)、(妆花)。、

明代陶瓷品种除青花外,还有(斗彩)和(五彩)。、

简述明代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明式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用简、厚、精、雅四字来概括:简即造型洗练;厚即敦厚,有份量而不轻悄,庄重大方;精即作工精巧;雅即典雅。

妆花:“妆花”是一种多彩的丝织品,分段换色提花,配色考究,色彩异常丰富,花头大而醒目,有“走马看妆花”之说。

明代丝织的四大产区:江浙、四川、山西、闽广。

宋应星的《天公开物》,是明代手工业的科学总结,详细叙述了各种工艺,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及其专业分工,是一

部极为重要的研究明代手工艺的宝贵资料,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考工记)

斗彩:在胎上先用“苏泥勃青”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和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

上下斗合,构成全体,称为“斗彩”。

五彩:是明清彩瓷中色彩效果最浓艳的一种。用多种颜料在釉上绘制花纹,用色浓重,红绿对比,墨线钩边,色彩效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明,万历年间制品为佳。

缠枝是明代甚为流行的一种图案组织,具有时代特色。它以连续的波状为骨架,相间排列各种花朵,枝间饰以勾卷状的叶片。

景泰蓝: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其发展于明代景泰年间,并以蓝色为主而名之,具有富丽辉煌的艺术效果,故又称作“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的特点:形(良好造型取决于铜胎)、纹(优美的饰纹取决于掐丝)、色(华丽的色彩取决于蓝料的配制)、光(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明代著名制漆名家,黄大成总结漆艺生产创作实践经验,写成了《髹漆录》,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它详细叙述了制漆的工具及材料,制漆的各种弊病,色漆的制配,以及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装饰方法。

明代家具的特色:、注意材料的质地,多采用硬质的树种,又通称硬木家具。、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而不加油漆。、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结构架的结构,多用榫,而少用钉或胶。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园林建筑的兴起。宋后期,李诫编修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是古代建筑传统经验的珍贵文献。明末,计成所著《园冶》一书,是当时园林艺术的总结。园林建筑的大量兴起,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相应的发展。、木材的丰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木工具的提高。

明代家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简即造型洗练;厚即敦厚,有份量,庄重大方;精即做工精巧;雅即典雅。明代家具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其设计原理是:、注意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注意材料美:充分运用木材的本色和纹理,而不加掩饰。、注意结构美:不用钉、不用胶,而主要是运用榫结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使之牢固。、注意工艺美:面的适当比例和尺度,线的运用简洁利落。

清代工艺美术

清代著名的蓝印花布产于(湖南长沙)。

试述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技术的综合运用,制作上采用多种材料和技法,高度的制作技巧,纤细精巧,有些作品逐渐走向纯玩赏性道路,在制作上追求奇特的工艺技术,风格上一味追求繁缛绮丽的形式。举例

清代新创的彩瓷是(粉彩)和(珐琅彩)。、

铜胎掐丝珐琅:铜胎掐丝珐琅是用铜作胎,掐铜丝勾画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简称“珐琅”,俗称“珐蓝”。因它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而且通常都以翠蓝釉为底色,故又称作“景泰蓝”。

珐琅彩:所用的色料,色彩晶莹,质地凝厚,用作装饰花纹有微凸之感。珐琅彩的制作,瓷胎是在景德镇生产,运到北京加施彩绘和二次烧制。具有“轻、薄、坚、细”的特点。珐琅彩以前俗称“古月轩”。(乾隆时期)又称“洋瓷”或“古月轩”,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特点是“轻、薄、坚、细”,画法细而碎,有立体感,其原料来自西洋,由内宫古月轩烧制。

画珐琅与铜胎掐丝珐琅的区别:画珐琅,是先涂以珐琅,再在上面绘制花纹。铜胎掐丝珐琅,是先掐丝显现出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

《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时期玉器的特色多巨型玉雕。(√)

粉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色料中加入了铅粉,烧后图案略有凸起,色度也因涂了粉底而变浅。色调柔和,题材多以近乎写实的人物、花鸟为主,笔工极细,风格淡雅,所以又称“软彩”。(雍正时期)

画珐琅:也称铜胎画珐琅,它是和明代的铜胎掐丝珐琅相比较而言的。画珐琅是先涂以珐琅,再在上面绘制花纹。实际是由铜胎掐丝珐琅演变而来的。

画珐琅与铜胎掐丝珐琅的区别:画珐琅,是先涂以珐琅,再在上面绘制花纹。铜胎掐丝珐琅,是先掐丝显现出花纹,然后填以珐琅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1)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1)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1)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1)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1)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1)使器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1)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1)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1)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

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著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

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1)

11 多子奁盒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1)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1)

12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1)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1)它增加了图案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1)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1)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案。(1)

13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1)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1)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1)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1)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念。(1)

14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1)上釉后,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1)胎体致密坚实,扣击发音清脆。(1)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1)两宋是其艺术顶峰。(1)

15 越窑窑址在浙江绍兴、宁波一带,是东汉至北宋的重要窑场。(1)主要烧造青瓷,(1)鼎盛于晚唐至北宋初。(1)釉面追求玉的质感,器物常带各类装饰。(1)作品被《茶经》形容为“类冰”、“类玉”。(1)

16 何稠北周至唐初的工艺美术家。(1)祖籍应为中亚,(1)长期主持宫廷营建、制作。(1)隋代,他仿造的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1)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与真不异”。(1)

17 窦师纶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1)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1)常以对鸡、斗羊、翔凤、游麟为题材,(1)图案多取对称形式。(1)因窦爵封陵阳公,故他设计的图案被称为“陵阳公样”。(1)

18 夹缬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1)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1),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1)花纹对称。(1)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1)

19 联珠纹中国6世纪中期到7世纪后期流行的装饰题材。(1)由连续的圆珠构成,(1)典型为丝绸上的联珠圈纹,(1)应受经中亚传入的萨珊波斯影响。(1)8世纪初,逐渐退出中心地区的装饰主流。(1)

20 金银平脱唐代流行的高档装饰方法,(1)由汉代的贴金银片发展而来。(1)做法是,将金银片剪刻成花纹,粘贴在

漆地上,拼成图案,(1)再涂漆、研磨,使图案与漆地平齐。(1)用以装饰漆器、铜镜,以至瓷器。(1)

21 雕漆相传始于唐的漆器品类。(1)做法是,在器胎上涂以几十道、以至上百道大漆,(1)再于漆地上雕刻图案。(1)分剔红、剔黑、剔犀、剔彩等多种。(1)元以后,以剔红为典型的雕漆成为中国漆器的代表。(1)

22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邯郸一带,是典型的民间窑场。(1)宋金时代繁荣。(1)装饰手法丰富,以白地黑花最为典型,(1)图案往往简洁潇洒(1)。在中原影响很大。(1)

23 影青宋元称“青白瓷”,(1)釉色白中泛青。(1)器物多带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1)大量烧造于宋元时南方,(1)景德镇的产品最具代表性。(1)

24 皮囊壶辽代最有代表性的陶瓷器形,(1)又称“马镫壶”、“鸡冠壶”。(1)有多种样式,(1)造型和装饰常模仿皮质容器。(1)造型的演进体现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从游牧到半定居的转变。(1)

25 戗金银传统漆器品种。(1)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划出图案,(1)于刻纹内上漆后,再填以金银箔。(1)源头可上溯到西汉的针刻,(1)宋代作品已极精美。(1)

26 青花以氧化钴为呈色剂,(1)在坯体上绘画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1)器物呈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因蒙古族尚白、尚蓝,(1)在元后期成熟,并从此成为中国陶瓷的代表。(1)

27 满池娇表现“池塘小景”的绘画性图案。(1)池塘中,莲荷盛开,并常配鸳鸯等水禽。(1)图案因元文宗的御衣刺绣而定型,(1)是元青花等的重要装饰主题,(1)并延续到后世。(1)

28 渎山大玉海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1)造成于1266年初,是蒙元重要的宫廷贮酒器。(1)呈色青黑,杂以白斑。(1)外壁碾琢波涛中的海龙、海马等。(1)形象丰满,造型雄武硕大,重约3500千克。(1)

29 斗彩明以来的一种彩绘瓷器。(1)装饰以釉下的青花和釉上的彩色组成。(1)创始不晚于宣德年间。(1)成化斗彩最负盛名,(1)产品多为秀雅的小型器。(1)

30 顾绣明清的一种著名刺绣。(1)明后期,住在上海露香园的顾氏女眷多擅长刺绣,其绣称“顾绣”或“露香园绣”。(1)绣针、绣线极其纤细,配色自然,(1)绣稿多取自绘画,作品以欣赏品为主。(1)韩希孟是顾绣的代表人物。(1)

31 宣德炉明宣德年间(1)官府铸造的一批香炉等精妙铜器。(1)铜料经多次熔炼,(1)有时,加入金银做装饰,(1)色泽美观,造型古雅、器形丰富。(1)仿制品很多。(1)

32 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1)以铜为胎,(1)经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1)花纹精巧,风格富丽华贵,(1)是明以来重要的工艺美术品种。(1)

33 《髹饰录》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艺专著,(1)作者为明代新安的著名漆工黄成。(1)详细记录了制作漆器的工具、材料和方法,(1)也涉及了漆器的创作原则和漆器史。(1)明末,嘉兴的杨明为它逐条作注。(1)

34 明式家具以明代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1)制作年代延续到清初,(1)以苏州作品为典型。(1)品类繁多、注重选材、做工考究,装饰简洁,(1)造型洗练,尺度合宜,风格典雅。(1)

35 珐琅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1)基本为御用器,(1)一般先在景德镇烧成白瓷,(1)运到北京后,由宫廷画师以珐琅料绘制图案,再入窑第二次焙烧。(1)作品精细华艳,富有宫廷艺术气息。(1)雍正、乾隆时的水平最高。(1)

36 粉彩清康熙时创始的彩绘瓷品种。(1)用“玻璃白”在一些装饰部位打底,(1)以增加色彩的明暗对比,(1)绘制图案采用渲染法,又称“软彩”。(1)雍正、乾隆粉彩声誉最高。(1)

37 吉祥图案一类表达美好生活愿望的图案。(1)内容由题材的谐音、(1)寓意等手法组合而成。(1)品类繁多,反映的观念也很庞杂。(1)起源很早,到明清已极流行。(1)

38 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后期制作的陈设品,(1)为现存古代最大的玉雕。(1)青玉质,高两米多,重逾五吨。(1)据清宫藏宋代同名绘画设计,在扬州雕成。(1)表现传说时代,开山治水的宏大场面。(1)

二、简答

1 原始陶器的主要成型方法及其效果主要有捏制、泥条盘筑和轮制三种。(1)捏制适于制作小型器物,(1)造型一般不规整。(1)较大的器物常用泥条盘筑,(1)器物大多胎壁较厚。(1)轮制出现较晚,它可使器物造型规整,胎体厚薄均匀。(1)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前者早于后者。(1)以快轮拉坯成型,可使胎体极薄。(1)

2 汉代漆器西汉前期至东汉中期为中国漆器的黄金时代。(1)作坊遍布各地,以蜀郡和广汉郡最为著名。(1)广泛进入

生活,社会上层往往拥有极多。(1)胎有木胎、竹胎和轻巧的夹紵胎,(1)器形丰富,出现了多子奁盒等优秀设计。(1)装饰方法以彩绘为主,(1)也有针刻、釦口、金银片贴花和镶嵌等(1)。装饰或严谨,或飘逸,题材以云气纹及云虡居多。(1)

3 两宋陶瓷风格典雅优美,(1)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1)瓷窑众多,并涌现了一批面貌独特,艺术卓越的著名瓷窑,(1)造型大多洗练清新,仿古成为重要潮流。(1)装饰题材千姿百态,缠枝花和折枝花出现最多。(1)装饰技法无所不包,刻花、划花、印花、绘画应用最广。(1)釉色丰富,在传统的白釉、青釉、黑釉以外,又增添了青白釉。(1)釉质滋润粹美,不少高档产品甚至仅以釉为饰。(1)

4 元青花和蒙古族的关系中国的青花瓷起源虽早,但长期低靡。(1)元代,骤然繁荣,这与蒙古族文化关系密切:(1)蒙古族尚蓝尚白,青花瓷恰为白地蓝花或蓝地白花效果;(1)蒙古族饮食豪放,元青花中大型器物数量众多;(1)蒙古族恶七重九,元青花的装饰带没有七层的,而九层的为数不少;(1)蒙古族习惯于迁徙,元青花中便于携带的造型颇多;(1)角端、云肩等一些题材也同蒙古族有关。(1)多数元青花又烧造于浮梁磁局所在的景德镇。(1)

三、短语

1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著名作品,作为礼器的琮、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 黑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最为著名。

3蛋壳陶通常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黑陶,采用快轮成型,器壁薄如蛋壳,造型规整周正。

4 原始玉器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作品水平最高。

5 在商晚期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6司母戊鼎属商晚期青铜器,应是商王为其配偶铸造的四足方鼎,为中国已知最大的古代青铜容器。

7 漆器指以木、竹等为胎,用大漆髹饰的器物。已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发现于河姆渡文化遗址。

8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时代属西汉中期,墓中出土了大批的丝绸和漆器等。

9 南北朝装饰的变化主要是植物纹样的大量出现和题材的写实倾向,北朝作品表现尤其明显。这两个变化都有西方文明东渐、佛教东传的大背景。

10经锦与纬锦分别采用经线起花和纬线起花的技术,唐以前的中国锦主要是经锦,入唐以后,多属纬锦。

11邢窑窑址在河北内丘,以白瓷著称。精品釉面洁白如雪,器物一般不施装饰。12秘色瓷特指晚唐至北宋中期的越窑贡瓷,釉面为呈色不一的青色,釉质温润如玉。

13长沙窑窑址在长沙市望城县,器物以青釉为主,装饰手法以彩绘最具代表性。

14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釉面彩色斑斓,常装饰华丽。

15唐代银器常为在主要装饰部位鎏金的金花银器,金银交辉,华美异常。

16香囊通常指一种设计巧妙的金属焚香器具,今见的作品多为唐代的银器。

17定窑窑址在河北曲阳。以白瓷著称,器物釉色乳白,鼎盛于北宋,影响很大。18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以烧造窑变釉器物著称。

18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以烧造黑釉碗、盏等茶具著称,南宋时期鼎盛。

19刻丝又作“缂丝”、“克丝”等。以通经断纬方法织成,宋代开始成为文明中心地区的丝绸精品。

20纳石失是波斯语金锦的音译。在中国,特指元代的一种金锦。图案以金线织出,富丽华美。

21朱碧山是元代著名的银匠。

22陆子刚是明代苏州著名的玉工,他还有一些作品传世。

23紫砂陶是江苏宜兴烧造的一种细陶器。一般不施釉,器物多为造型考究、陶色美观的茶壶。

24古彩即清以来的五彩瓷器。图案多用单线平涂法绘成,色彩浓艳,故又称“硬彩”。

第一章

一、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1.彩陶

(1)、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彩陶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

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2)、仰韶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渑(mian)池仰韶村首先发现而得名。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

(3)、半坡类型:首先发现于西安东郊半坡村。从其造型来看,主要以圆为其造型语言。从其纹饰来看,多采用动物纹,以鱼纹最具代表性。一般采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4)、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原始艺术和原始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原始艺术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或反映,对生活的寄予的向往。在纹饰上选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物作为原形。如动物纹,人面纹等。因为他们在渔猎生活中,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以及再现生活中的活动的场景,客观上有利于表现,主观上一般对某些动物有某种原始宗教性的崇拜,寄托他们对生活的某种向往。

(5)、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的发现为代表。在半坡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平较高,影响也较大。从造型上看,庙底沟典型器型为“小底鼓腹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从纹饰上来看,一变半坡类型的直线纹为曲线纹,广泛使用曲线和圆点,形成活泼多边的装饰效果。并出现蛇纹装饰。

(6)、马家窑文化受仰韶文化影响,主要出现在甘肃,青海地区。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

(7)、马家窑型:马家窑型饰在庙底沟的基础上获得了更高的发展。从造型上,较前更为丰富多样。从纹饰上,将曲线纹发展到了极致。其中以旋涡纹最为典型。

(8)、半山型:以甘肃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其造型和装饰技术都到达了彩陶工艺的顶峰。造型短胖敦厚。纹饰根据不同装饰部位做不同的处理。

(9)、马厂型:首见于青海乐都马厂。

(10)、发展趋势:由中原发展到西北。半坡型具有浓厚的原始文化色彩,马家窑和半山型则是彩陶造型与纹饰装饰工艺的顶峰,马厂型为彩陶文化的终结。

2.黑陶

黑陶存在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于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故名为龙山文化。

特点: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黑陶与彩陶相比,采用轮制等技术,造型更复杂精致,表现出挺拔的阳刚之美。典型器型有高足杯。

小结:彩陶工艺的艺术成就和特点

无论其造型还是其文饰,无论是其品种还是其功能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文明水平。尽管某些文饰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都带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还体现出对装饰艺术的总多法则的运用,如对比、均衡、变化、统一、虚实等。其抽象性的造型语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欣赏性和借鉴意义,并为后来的青铜艺术提供了丰富而精美的范本。

原始工艺中,实用性重于装饰性,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并充分的统一。技术对艺术的决定性的影响,这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是一种必然的规律。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常采用表号性的手法,抽象性的语言来突出形象特征和装饰效果。

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一、青铜工艺:

1、青铜: 指在红铜中加入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金。天然铜色红,称为红铜;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2、青铜的主要优点:1、熔点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高,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

3、制作工艺的演变:冷煅→熔铸

浑铸→分铸与焊接

冷煅用于制作简单器型。

浑铸的早期多为一模一范一器。范有内范和外范之分,内范和外范之间的空隙就是青铜器。

对一些器型复杂且附件较突出的器型,则采用分铸法,分几部分铸造,然后焊接合成。

以范铸的材料分,有陶范法和蜡模法(失蜡法),后者用于制造精美器型。

4、青铜器器型和纹饰的时代特征:

青铜器的形制极为丰富,根据功能分类,可分为:食器(盛食器和煮食器),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以及日用杂器。至于礼器则是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于祭祀和典礼的陈设而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5、青铜器的纹样分类:

几何纹:西周中期以前主要有:云雷纹(也称回纹,圆形的是云纹,方形的是雷纹)、勾连雷文、涡纹、方格纹、连珠纹、乳丁纹、弦纹等;西周中期以后主要有:环带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瓦纹等。

动物纹:饕餮纹(tao tie 又称:兽面纹)饕餮纹常配有云雷纹以烘托其神秘气氛;夔纹(kui也称夔龙纹)、龙纹和凤纹。

6、青铜艺术的装饰特点:1、装饰与造型的有机统一;2、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性;

3、装饰富有立体观赏感;

4、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夏代是萌芽期,造型简单,工艺粗糙,纹饰极少,商初是发展期,不仅形制更为丰富,纹饰也变得复杂,出现了两层纹饰,三层纹饰,且多以神秘的动物纹为主,一变夏代古朴风格为庄重神秘之感。商末至西周,是整个青铜工艺的鼎盛时期,器体厚重,纹饰精美。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模印的装饰手法,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纹饰造型繁琐细密但显得有些平板呆滞,缺乏生机;二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出现于青铜器纹饰之中。如《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概括的说:夏代古朴,商代神秘,周朝春秋时以秩序见长,战国则以活泼取胜。

二.陶瓷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品种除了继续烧制原有的灰陶、黑陶、红陶以及南方的印纹陶外,还创烧了白陶和釉陶,并在釉陶的基础上创烧了原始青瓷。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有四点:

1> 胎质不同,陶用普通黏土,瓷用高岭土

2> 烧制温度不同,陶800℃左右,瓷1300℃以上

3> 陶无波化现象,瓷无波化现象

4> 陶有一定的吸水率,而瓷的吸水率极低甚至没有

用石英石和黏土配制成釉料,涂在陶胎表面,烧制成彩陶。

将釉层涂在高岭土胎表面,烧制成瓷器。由于釉料中有铁质,故多呈青灰色或黄绿色,故又称原始青瓷。

三、玉器

随着社会礼教和伦理道德的进一步重视,商周时期,玉器被赋予了统治者的宗教观念及社会伦理道德等人文文化因素。

小结要点:

时代变化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奴隶主希望用神灵的观念来威慑奴隶阶层。

周代的韵律美:周代统治者认为商亡于酒色,下令禁酒,酒器被食器代替;周主张礼治和社会秩序,这些都体现在了该时期的工艺品上。

春秋战国的活泼:百家争鸣,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是成为青铜装饰的主题之一。

思考题:技术与工艺的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提示:陶到瓷,红铜到铜,制铜工艺的进步等

秦汉

一、雄浑大气的秦汉雕塑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代雕塑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具有现实注意风格;汉代雕塑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具有南方楚文化写意与象征的风格。后者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风格衍变的主流。

1、陶塑,又称陶俑,是陪葬时使用的人物和器物模型,主要是素烧的红陶。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

汉代陶塑与秦代不同的有两个方面:

1> 题材除了兵马俑,更多的是文俑,舞俑,杂技俑,侍仆俑等。

2> 艺术处理手法上,海带注重人物神态和动态的刻画,忽略形体比例结构,甚至有意通过夸张变形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汉代典型陶塑有: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山东济南“彩绘乐舞伎群俑”

2、石雕

秦无石雕存世

汉代有大量石雕遗存至今,以霍去病墓前石雕最为出色。

该石雕依石造型,以神取胜,富于整体感和力度感,饱含生命力,石西汉雕塑划时代的作品,也是汉代最为大气的艺术典范之一。这种“写意”的创作方式逐渐成为中国造型艺术的主流。

二、古朴稚拙的画像石、画像砖

定义:汉代石道教盛行的时代,时人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盛行,画像石和画像砖就是用来装饰墓室或祠堂的石刻和陶砖,是汉代特有的艺术珍品。

画像石以山东最为丰富:山东地区画像石早期以孝山堂(郭巨祠画像石)(山东长清县)为代表;中期画像石以武氏祠(山东嘉祥县城南)为代表;晚期以沂(yí)南(山东沂南县)为代表。

艺术特点:画像石和画像砖在人物处理上都以线造型,以剪影法从测变表示人物的动态和性格,人物造型具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在构图处理上用分割法,运用三点透视扩大了所要表现的空间;在画面安排上用填充法,不留余白,画面紧凑,富于装饰美;同时,画面中无论人物,动物,景物,一切都在动中,富于一种生命力的动感。

三、汉代铜器的种类及艺术特点

品种:

铜灯、铜炉、铜壶、铜尊、铜洗、铜镜、铜鼓等,其中以铜灯、铜炉、铜镜成就最高。

艺术特点:

铜灯:汉代铜灯丰富多彩,灯体优美,设计既实用又符合科学原理,既可照明,又可作为室内陈设,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铜镜:汉代铜镜的总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装饰特色分三个时期。

铜炉:又称熏炉

四、汉锦的主要花纹及艺术特点

汉锦:是一种经丝彩色显花的丝织品,通称“经锦”。

常见花纹有:

云气纹,也称流云纹。以线条起伏为表现形式,既能分割画面,又能使整个画面产生联系和统一的作用,加强了装饰纹样的动感。

动物纹

花卉纹

吉祥文字

五、秦汉时期服饰设计的特点

秦统一中国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冕服制度,为汉以后隋以前各朝遵循并沿用。秦汉服饰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争奇斗艳、各行其是的局面,将汉族服饰统一并规范化,形成了朴素、庄重的时代风格。

秦汉冕服皆为深衣制,交领右衽,袖大口圆,上衣下裳

日常服饰,男子多宽袍大袖,长裙、丝履、高冠,劳动者多着短瘦衫裤。妇女上衣下裙,头戴巾帼。

六、秦汉时期漆器设计的风格特点

秦代漆器主要以生活日用器为主,轻巧华丽成为风尚,多用金银铜扣。以木为胎,削刮成型。彩绘颜色以红黑两色为主。

纹样主要有凤纹、鸟纹、云气纹、卷云纹等。典型作品有鲤鹭漆盂。

汉代漆器继承战国楚文化,但造型更丰富,工艺更精美。代表性作品有长沙马王堆西汉墓184件漆器。马王堆汉墓漆器在题材裳神话与现实内容结合,在云气中穿插神怪禽兽,使道教思想和浪漫的楚文化的体现。汉代漆器的造型体现了卓越的工艺设计思想,从实用出发,对现代设计有很大启发。

魏晋南北朝

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政治上混乱,精神上自由、解放、富于热情和艺术精神的时候。主要把握以下主要时代特征及对工艺的影响:

1、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

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出展现人类世界的清新可爱。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成就

1、以邺城为代表的新的都城布局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特点:

不同于以前都成不规整的形状,邺城的布局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短。宫殿和居民区分开。中部的南北方向的中心轴线安排重要的宫殿,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邺城的规整的有中轴线的封闭型都城,体现了古中国人的皇权思想,为唐都长安城的规划提供了典范。

2、佛教建筑的大量营造

从建筑的类型看,佛教建筑可分为佛寺、石窟和塔三种类型。

1>佛寺的布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心佛塔式,另一种是佛寺。

2>石窟在中国北方较多,因地制宜建造,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结合了木结构建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

窟、新疆克孜尔石窟。石窟是对佛寺的模仿。

3>塔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有重叠)、楼阁式、密檐式(河南嵩山嵩岳塔)、金刚宝座式。

三、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布局以及对后代中国的影响。

陶瓷从东汉末年陶瓷烧造技术成熟后,瓷器的制造一直延续到现在,较青铜器,漆器等有一下主要优点:

1、制造成本低廉

2、易于造型和装饰

3、轻便清脆,便于清洗,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4、类玉,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使用者能获得心理满足

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布局:

在全国方位内,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在南方,前期陶瓷烧造以浙江为中心,有著名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和均山窑等,后扩展到湖南湖北等地,主要产品有青瓷和黑瓷。北方瓷器晚于南方,技术相对落后,但创烧了“白瓷”。

青瓷和白瓷曾为南北朝交相辉映的品种,为唐代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规模。

典型器型有:吴永安三年青釉谷仓罐、青瓷大莲花尊、白瓷绿彩刻花覆莲四系罐。

四、染织与服饰以及中国内外文化交流

染织服饰是南北朝时期最能够体现中国内外文化交流的的工艺形式之一。

染织技术在这个时代进步不大。三国时期的马钧对改善织机作出了突出贡献,织物以三国的蜀锦最为出名。

外国西域文化对我国染织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很多中国丝织品采用了有异域特色的图案。另外西域织物直接影响中国染织。波斯、印度甚至希腊都是影响中国染织的国家。这就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织物图案呈多元化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住中原,胡服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服饰。一些胡服因素被吸收到中原服饰中。

一、唐的时代特征及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唐的主要时代特色是容纳百川的大唐气象,处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期。这使得隋唐时代的工艺美术都有一种开放和博大的气魄。反映在工艺文化上,是造型的饱满、色彩的浓艳、品种的丰富。唐的开放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工艺美术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二、唐代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1、长安城:

长安城的布局(大处)继承了古代的都城布局传统,规划性很强,很大限度体现了城市的实用功能。长安城有如下重要特点:

1>城市外部轮廓和内部区域的轮廓基本为方形,整体给人以相当规范的感觉。

2>在城市规划上,宫城区、皇城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各不相因。分开的做法既方便城市的管理,又增加了皇室的神秘威严

感,为后世所采用。划分城市区域的主要是一些街道。

3>各区域基本呈东西对称格局。

唐代宫殿(小处)风貌:

外设围墙,围墙上辟门进出。围墙四角设四座角楼,殿堂建于围墙内中央,墙内宫殿其他的地方配合园林。建筑和环境融为整体。

唐代宫殿布局对后世宫殿设计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也影响了邻近的国家。

2、佛教建筑

唐时寺院经济高度发达,佛教中国化完成。出现极有规模的佛教建筑。

佛光寺大殿

唐代的佛塔基本保持了简洁雄伟的风格,一般没有装饰,内建有楼梯,唐代佛塔既有宗教性质,又有游乐性质,有文化意义同时增加了实用功能。典型佛塔:大雁塔

唐代建筑之最:

最出色的敞肩石拱桥——安济桥,最宏伟壮丽的都城——长安城,中国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物——佛光寺大殿和南禅寺大殿,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麟德殿。

三、唐代陶瓷的主要成就

“南青北白”在唐朝已成定局。白釉瓷和青釉瓷也成为后世瓷业的两大主流。烧制白瓷比较著名的是北方的刑窑,青瓷比较著名的是越州窑和岳州窑。

越窑的中心窑场在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海地区,今在浙江慈溪县内。越窑历来誉为诸窑之首。越窑特点是胎薄,坚硬细腻,釉色均匀青翠,始于饮茶。为宫廷生产的又叫“秘色瓷”。越窑装饰方法多样,造型也有新的式样。典型器型有双龙耳瓶。

洞庭湖地区,以岳州窑为代表,越窑最早使用匣体。

青花瓷:是以钴蓝为颜料,在瓷胎上绘制花纹,然后涂一层透明釉,在1200℃的高温下烧成。

彩瓷,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

釉下彩绘瓷由长沙窑创烧,长沙窑又称铜官窑。现在素胎上画彩,然后涂釉烧制,烧成后彩绘不褪色。釉下彩打破青、白单一色调。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绘成花朵、斑点等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所谓色彩,不能理解为只是三种颜色,其实可多可少。造型与雕塑结合。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常作为陪葬明器。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宋代工艺美术

一、宋代工艺美术和唐代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宋代工艺美术的风格形成原因是什么的?

宋代工艺美术风格与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是由宋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和审美思潮等时代因素造成的。新儒学取得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文人士大夫阶层称为社会中坚商品经济也比较发达,工艺成为了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代表。但宋又偏安一隅,少数民族成为政权的威胁,这种现状让宋人追求民族精神,使其工艺呈纯粹的汉族风格。这样的社会状态,宋代的工艺美术显得清秀有余而气魄不足,有相对封闭,内倾,清新雅致的特征。从宋开始,中国人的审美走到了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镂金”更美的更高审美境界。

二、宋瓷,中国瓷器的一个高峰

宋代工艺美术种类种,瓷器成就最高。

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哥、官、定、钧。按体系分,分别有“青瓷体系、白瓷体系、黑瓷系”等。

1、青瓷体系

汝窑(河南宝丰县清凉寺)

官窑:皇家自办,烧制御用瓷器,有“紫口铁足”成为南宋瓷器精品。

哥窑与龙泉窑(即弟窑)(浙江龙泉县)哥哥章生一弟弟章生二

哥窑瓷器最大特点是瓷器通体开片,开大片为“冰裂纹”,开细片“鱼子纹”,极碎为“百圾碎”,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称为“金丝铁线”。

弟窑,既龙泉窑

钧窑:河南省禹县,以绚丽多彩著称于世,突破以铁为呈色剂,创造铜红釉窑变技术。

2、白瓷体系

定窑(中心窑场位于河北曲阳县灵山镇)

磁州窑:宋代著名民间窑,以白地黑花剔刻装饰最有特色。

3、黑瓷系:釉汁的铁含量达到8%,瓷呈纯黑色

建窑: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吉州窑: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瓷特点: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3、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

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4、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

韵。

三、宋代家具

宋代进入高型家具时代,改变中华阿民族自商周以来的跪地而坐的习惯,进入垂足而坐时期。宋代家具受建筑影响,改变以往的“箱形壶门”结构,大多采用洗练单纯的梁柱式框架结构,方方正正,比例优美,装饰简洁。

四、宋代服饰风格特点

宋代服饰总体上看是保守的。官府尚古制、古朴、典雅、自然。民服素雅,简朴。宋代服饰这一风格,与北宋统治者推行儒家思想有关。官服等级森严,去除唐时不合礼制的部分。

五、关于漆器及纺织的一些名词

雕漆:又称“剔红”,先在漆胎上涂上十道朱色漆,再刻花纹,达到浮雕效果。此外还有“剔黄”、“剔绿”、“剔黑”等品种,根据漆色而定。朱黑相间称“剔犀”,有朱,黄,黑,既所谓“三色更叠”,则称“剔彩”。

金漆:有戗金,描金,戗银,填彩等用金粉作为装饰的漆器。主要有戗金和描金。戗金:宋代的一种新的工艺,先用特制的工具再漆面上刻花,再在刻纹中上漆,最后填以金粉。填银称为戗银,填彩称为填彩。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又称“泥金”。

嵌螺钿:螺钿就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粘贴在素镜上。

金银平脱:金银平脱则是将金银薄片刻成各种纹样,粘贴在素地上,全面髹漆数层,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这种装饰法,精细费工,材料高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丽,十分贵重。

缂丝:又称缂丝,是宋代著名品种。制作方法是“通经断纬”。先挂好经线,然后将许多不同色彩的纬线依照图样用小梭子缀织上去,图案花纹凌空而视,犹如雕镂而成,花纹两面相同。

元代

一、元代的时代特征

元代作为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民族性格、宗教、风俗、习性、文化等因素给工艺美术带来了新的面貌。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结束了唐后期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几个民族政权长期并立的分裂局面,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蒙古帝国征服过程中,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和地区间的交流,形成这个时期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宗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元工艺美术在一定陈独上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和蒙古贵族的审美情趣。

二、元陶瓷的贡献

元代开始,南方的景德镇逐渐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除了烧制青、白瓷,还创烧了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其釉层较厚,白中微泛青色,有如鹅蛋色泽,顾称卵白,为元永乐薄胎甜白瓷的前身。因常印有“枢府”二字,又俗称“枢府器”。

釉里红和釉下彩青花的烧制是元代瓷器最突出的成就。

釉里红:以铜为呈色剂,难度较大,初创阶段釉里红发色多不纯正。后创两种技法,一名“釉里红拔白”,绘红前在胎上刻画

轮廓以及细部,后用铜红料涂在纹饰周围空地,形成红底白话效果;二是白地红花效果,将铜红料成片涂称图案。

青花釉里红:将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红结合起来,用钴料和铜红料描绘或涂抹颜色。

还有法华和五彩两种花彩

元瓷器器型特点:硕大厚重器多

装饰特点:刻花、画花、印花、贴花、堆塑、镂雕主要用于青白瓷、卵白瓷、青瓷装饰,青花、釉里红、五彩等主要采用绘花手法。“青花凤首扁壶”为元青花经典之作。

元代绘花装饰纹饰繁密,主辅结合,绘制精美,绘花主题装饰有三类,一个为整幅,图画为主;二为动物;三为植物。

三、纳石失的发展

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石失”。元代加金织物,有金线织出和织后加金两种。

纳石失的发展原因是原料充足,黄金和蚕丝较丰富。西域金绮工匠大批迁入。

四、黄道婆的贡献

松江女艺人黄道婆向海南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经自己改造后带回家乡。其贡献主要在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提高生产技术两方面,推广和改进了捍、弹、纺、织等一套生产工具,自黄以来,棉织业迅速发展,对改变中国人民穿衣习惯有重大意义。

五、元代漆器工艺

元代漆器较著名的有:雕漆、戗金、螺钿等

雕漆:主要装饰方法有:剔红、剔犀、剔彩。剔红名家:张成、杨茂。日称漆业为“堆朱杨成”。

戗金,又名沉金,日本称“沉金”。

螺钿

六、金属加工工艺及玉器等其他术语(课本结尾有解释,这里就不多写了)

珐琅:名品有朱碧山传世精品银质酒具槎(chā)杯。日本收藏的唐代银胎掐丝珐琅镜为我国最早珐琅器

条脱:一种首饰,也作“跳脱”、“腕阑”、“臂钗”。手镯一类的臂饰。

春水玉

秋山玉

第一件巨型玉雕作品“渎山大玉海”

明代工艺美术

一、明代工艺美术的总体风格特征,最有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种,开创性的成绩

明代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期。明初有复古之风,师法唐宋,但又受元的影响,其风格既不同于宋的纤巧工细,又不同于元的粗犷豪放,而有质朴敦厚的特色,以家具为典型代表,很值得借鉴。

另外,明代文人画的兴盛为明代工艺美术题材的丰富,技巧的提升提高了帮助。士大夫参与工艺美术的指导、设计、制作,总结了许多理论著作,一些方法、制作原理和经验总结对后世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明代工艺美术与世俗民众生活紧密结合,表现出自由、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和浓重生活气息。民间装饰图案大量吸收了传统民俗中的吉祥符号。

二、陶瓷

明景德镇陶瓷一枝独秀,称为“瓷都”,景德镇瓷器按工艺分为一下四种:

1、釉下彩:明釉下彩主要有釉里红和釉下青花。

青花:分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中期以成化青花为代表。晚期以嘉靖、万历为代表。

2、釉上彩:釉上单彩,红绿彩,釉上三彩和五彩。素三彩为三彩中特殊品种,以黄、绿、紫三色彩釉为主,没有红色,

呈色素雅,故称“素三彩”。

3、斗彩:又称逗彩,指釉上彩和釉下彩拼逗成彩色画面。成化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完美之作。

4、颜色釉

白瓷。以永乐甜白瓷为代表。甜白瓷除一部分素面外,还有画花和印花装饰的。

红釉。以永乐红釉烧制最佳。称“鲜红”,宣德还创造了豇豆红这个品种。

蓝釉。又称霁青或祭蓝

黄釉

绿釉

三、明代刺绣的发展以及顾绣的贡献

明代刺绣工艺形成南绣和北绣两支,以实用绣为主,南绣以“顾绣”为代表以“画绣”最有名。明进士顾名世一家内眷几代精于刺绣。最有名的是儿媳韩希孟,她的刺绣北称作“韩媛绣”。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元名迹方册》就是她的修作。

顾绣的特点是选择绣稿以模仿古人名迹,丝理与画理结合,继承了宋以来画绣技法的优良传统,对清代江南地区画绣的发展影响很大。

四、明代金工代表景泰蓝和宣德炉

景泰蓝是珐琅工艺与金属工艺的复合工艺,正式学名应为铜胎掐丝珐琅。人们认为初创时只有蓝色或认为景泰年间多用蓝釉作底色,故称“景泰蓝”。蓝非专指蓝色。制作过程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

宣德炉时明朝王室祭祀宗庙及陈设玩赏的铜制器皿。

五、明式家具制作特点和风格

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代。采用硬木,以黄花梨、紫檀木最为常见,结构方面采用小构建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既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又富有典雅之美,使艺术和实用相结合,明家具极少髹漆,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形成清新雅致、明快简洁的风格。具有这种特色的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明代家具可用四字概括为”简、厚、精、雅。明家具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形体,做工以及装饰美,而且在于其蕴藏了一种浓厚的民族精神,极具东方神韵。

六、明代竹雕

明代竹雕工艺兴起,以江南为盛,有竹根雕竹片雕等,代表性的流派有金陵、嘉定两派。

金陵派有濮仲谦创立。

嘉定派创始人为朱鹤。与其子其孙合称“嘉定三朱”。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一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文化的遗址中,而琮是__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2.朱碧山是__代著名_匠。 3.3.信期绣出土于湖南省__市,其时代为_. 4.4.铜鼓最早出现于__时期,而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5..古彩又称__彩,以__年间的作品最负盛名。 6..饕餮纹又称__纹,它是___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7.龙泉窑以烧造__釉瓷器著称,是__时期的重要窑扬。 8..魏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__纹和__纹。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2.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3.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5.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6.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7.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2.粉彩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3.何朝宗是____________代德化窑的瓷塑名家。() A.宋 B.元 C.明 D.清 4.画珐琅以____________为胎。() A.金 B.银 C.瓷 D.铜 5.宋代官窑以____________瓷著称。() A.彩绘 B.白 C.黑 D.青 6.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7.秘色瓷为________瓷。() A.青 B.白 C.黑 D.花 8.料器即_________器。 A.珐琅 B.瓷 C.玻璃 D.漆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彩陶() A.装饰绘画在烧造之前 B.装饰绘画在白陶上 C.装饰多为黑、红色 D.胎体普遍轻薄 2.钧窑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要点(整理过-比较全)

工艺美术史考点习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图腾)是最早的具有实用意义的一种装饰。 (磨制石器)和(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物质文化的主要标志。 人物舞蹈彩陶盆出土于(青海上孙家寨)。 彩陶工艺以(装饰)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马家窑彩陶的装饰花纹以(螺旋纹)最出色。 属于马厂型彩陶的有(裸体人像彩陶壶、回形纹罐)。 原始制陶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彩陶)和(黑陶)。 黑陶工艺产生于(龙山)文化中。 简述黑陶的工艺特点。黑、薄、光、纽 轮制的优点:、器形浑圆工整,趋于正圆。、器胎厚薄均匀。、提高了制陶的速度。 黑陶已采用轮制,其工艺特点:黑、薄、光、纽(盖纽)。彩陶以装饰见长,黑陶以造型取胜。(黑陶产生的前提是轮制技术的成熟)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它分布地区广,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时间也较早。 半坡型彩陶的鱼形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原始社会彩陶工艺的主要类型及艺术特点。 原始社会彩陶以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最有代表性。仰韶文化的彩陶以西安半坡彩陶和河南陕县庙底沟彩陶最具有特色,艺术成就也最高。 半坡型彩陶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或圆底盆、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瓶、细颈大腹壶以及杯、钵、罐、瓮、甑、釜等。装饰一般用直线,并多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以动物纹为主。 庙底沟型彩陶在造型上的典型器形为: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有折唇和敛口两种。装饰多是单一的黑色或紫黑色成带式连续图案,图案构成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以植物为主。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主要类型有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马家窑彩陶已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以螺旋纹最有特色,点的运用之装饰画面产生定点和核心的效果,马家窑彩陶中有很大一部分彩陶通体画满花纹,同时又有内彩。 半山型彩陶质地细腻,呈橙黄色,表面磨光,造型更加实用,装饰精巧工整,是彩陶工艺中最精美的一类。 马厂型彩陶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增加了流、盖、提梁和纽,以提高器物的使用功能。装饰纹样趋向于简略,具有刚健粗犷的艺术特色。 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工艺美术 代表奴隶社会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青铜)工艺。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模范法)法和(失蜡法)法。 商代青铜器以(饕餮纹)作为主要纹饰。 商代,(司母毋鼎)是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为祭祀母亲而铸造,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青铜金属在物理化学性能上的优点:、熔点比较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硬度可以增高,根据铜和锡的含量比例的不同,能够得到不同硬度的青铜器。、在熔铸时由于铜液膨胀性加大,可以减少气孔,得到清晰的花纹。、加锡可以增加青铜器的光泽度。(商代),有了原始青瓷。 商代青铜器的装饰艺术特点:图案纹样是以单独适合纹样为主,是以饕餮纹为主体,或双夔纹组成的饕餮。图案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采用对称格式的原因:A、均衡的格式往往产生活泼感,而对称的格式则产生庄严感,可以强烈地烘托出青铜器的肃穆威严;B、与器物的制作和成型有关,青铜器用模块制作花纹,运用左右对称的办法,更能做到工整和准确。商代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饕餮纹作为主花,回纹为地花,制作精美层次丰富。 试述商周青铜工艺不同的艺术特点。(10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20201201175712).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 1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 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着名彩 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 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 玉器继承。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铸造的器物。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增加美感。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起源于商代以前,商周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 落。 4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又称“错金银”。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 后仍在沿用。做法是,在器物上刻出图案,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使器物有 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 5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 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6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因展示性强, 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材质虽以青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 秦汉风靡。 7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 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 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8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入清,又称“料器”。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其 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这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 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技术着作。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西汉,补 入《周礼》,今存7100 余字。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重 要的工艺美术思想。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 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设计优秀的铜灯。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灯身常可盛水,令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 11 多子奁盒 li án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 小的容器,如多子妆奁、具杯盒。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今见的作品多为汉代漆器。 12 云气纹成熟不晚于战国,是汉代主要的装饰纹样,其流行同神仙思想有关。它增加了图案 的动感,既可分割画面,又能使各装饰区产生统一的效果。常与动物纹搭配,组成“云虡”图 案。 12 汉代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纹”。分别象征着东西南北四 个方位和春秋夏冬四个季节。是汉代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了汉人的神仙思想和辟邪求福的观 念。 13 瓷器以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制坯,上釉后,经 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的器物。胎体致密坚实, 扣击发音清脆。发明于中国,历史不晚于汉代,两宋是其艺术顶峰。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A)

4.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 5.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 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A.唐 B.五代 班级 学号

C.宋元 D.明清 7.粉彩瓷器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乾隆年间 D.康熙年间 8.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富有特色的器著称。() A.白瓷 B.黑瓷 2.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C.青瓷 D.影青瓷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周代染织工艺中的“十二章”纹样的含义。

五、论述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六朝画像砖和汉代画像砖的区别。2.试述汉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风格和装饰图案手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 原始彩陶文化中,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 2.商周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红铜与锡的一种合金。 3.饕餮纹又称怪兽纹(或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 4.充分反映了秦代陶塑工艺美术的卓越技艺的是陕西临潼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5.汉代漆器的胎主要有木胎、竹胎和夹纻等种类。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植物纹样的代表是莲花纹和忍冬纹。 7.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经常采用黄、绿、褐三种色釉。 8.明代宣德时期青花瓷器的原料是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 二、判断题(判断每小题的题干是否正确,并将对或错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10分) 6.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错) 7.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对) 8.战国时期的四神纹包括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错) 9.羽觞又称耳杯,是战国秦汉常见的漆器器形。 ( 对 ) 10.宋代官窑瓷器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等开片。(对)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______主。( A ) A.宽带纹 B.折线纹 C.斜线纹 D.三角纹 2.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的方法。(C)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3.下列装饰纹样周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纹样。( D ) A.饕餮纹 B.象纹 C.蟠螭纹 D.环带纹 4.中国古代玻璃多属___________玻璃。(C) A.钠钙 B.钠铝 C.铅钡 D.铅铝 5.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B ) A.战国 B.西汉 C.秦 D.魏晋 6.秘色瓷为_____时期的特色越窑。( B ) A.唐 B.五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试题(A卷)答案 (适用班级:0720771\0720772\0720773)

工艺美术题库2(1)

中国工艺美术史考试试题三 1、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型、庙底沟形、马家窑型 2、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3、四神(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六朝时期作为佛教的象征的:莲花纹、忍冬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6、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红山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西北部 7、秦汉陶塑首推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 8、邢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内邱县,盛于唐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白底黑花 9、司母戊鼎是商时期的青铜器 10、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半坡型、半山型、庙底沟形、马厂型 11、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12、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鎏金工艺制成 13、饕餮纹又称兽面纹,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14、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15、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16、汉代砖瓦最有特色的是:画像石、画像砖

17、我国已知的最早漆器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有6、7千年历史。 11、景泰蓝的制作工艺: 1、制胎。用红铜板制作各种器形。 2、掐丝。是把铜丝压成扁丝,根据装饰花纹,用白芨制成浆糊,将铜丝粘在铜胎上。 3、烧焊。在胎上喷水润湿,普遍撒一层焊药,进行烧焊,使铜丝铜胎牢结。焊结后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净胎上杂质。 4、点蓝。根据装饰花纹的色彩要求,用小铁铲或玻璃管将各色秞料填在花纹轮廓里,先点地,后点化。最后一次点蓝完后加上亮白。 5、烧蓝。点完蓝后进行烧制,点一次烧一次,精品约点蓝和烧蓝反复三次以上。 6、磨光用粗沙石,细沙石、黄石及木炭等逐次打磨,使蓝料和铜丝平整。 7、镀金。为了增加光泽避免生锈,最后加以镀金。 12、描述长信宫灯及其设计思想: 是中国汉代青铜器。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宫灯灯体为青铜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很净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一、判断题 1.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 3. 北方地区使用带钩早于中原。 4. 丁缓是汉代著名工匠。 5. 木画是一种在木器上镶嵌图案的装饰方法。 6.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7. 铁画即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 8.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9. 窦师纶是初唐丝绸纹样设计家。 二、单项选择题 1.何朝宗是明代______ 窑的瓷塑名家。 A. 宜兴 B.德化 C.景德镇 D.龙泉 2.张成是元代__________ 工匠。 A.雕漆 B.金银 C.玉器 D.陶瓷 3.古人沿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______ 的意义。 A. 经济 B.道德 C.宗教 D.爱情 4.青铜豆有_____________ 足。 A.高 B.矮 C.大 D. 小 5.拨镂是_________ 器的装饰方法。 A.象牙 B.金银 C.漆器 D. 陶瓷 6.唐三彩是器。A.彩绘瓷 B.彩绘陶C.铅釉瓷 D. 铅釉陶 7.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瓷著称。 A.白 B.黑 C.青 D. 青白 8.黑陶的装饰常采用的手法。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 模压 三、多项选择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 紫砂陶() A.产于浙江宜兴 B.器物多施釉 C.常以造型取胜 D.产品以茶壶居多 2. 殷墟妇好墓() A.发现在河南郑州 B.时代属商晚期 C.出土了大批玉器 D.出土了司母戊鼎 3. 春秋战国青铜器() A.主要为王室铸造 B.已转向适用 C.装饰仍多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采用了许多新的装饰技法 4. 中国铜鼓()A.不仅见于汉代 B.流行于西南地区C.常带金银错装饰 D.云气纹是其主要装饰题材 5.秘色瓷() A.是贡瓷 B.常以贵金属装饰C.釉色粉青 D.造型多硕大雄浑

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第六章隋唐五代

第六章隋唐五代 隋:公元581~618年 唐: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 第一节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唐是核心: ●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 分期:755年、756年 ●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 ●与西方交流多寡 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 ●主要产区转移 地域差异: 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 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 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 左尚署,车舆伞盖 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 织染署,君臣等冠冕 掌冶署,铜铁器 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 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 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 ●民间:家庭、作坊 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 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 ●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 ●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 ●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 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 ●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 ●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 ●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 ●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 第二节织绣印染 一、引言

地位:最重要的工艺美术门类 国家重视:禁断总有糜费最多的锦绣,对其他工艺品,仅限于品种或工艺方法,在丝绸,又常加纹样 材质分类:丝、麻、棉、毛 织物规格:宽1尺8寸(一尺约合今30厘米),丝绸4丈为匹、布5丈为端 分工细密:唐少府监织染署25作 二、著名丝绸产地 益州——供奉宫廷锦绣器玩 ●品类:蜀锦、单丝罗 ●装饰:“十样锦” 扬州—— ●品类:锦 ●装饰:洋风(寄寓西亚人) 定州—— ●品种:绫 吴越—— ●中心:润州(江苏镇江)、宣州(安徽宣州)、越州(浙江绍兴) ●品种:缭绫、线毯 三、著名丝织品种 纱—— ●特点:平纹方孔,轻薄 ●代表:轻纱(亳州) 罗—— ●特点:经丝互相缠绕绞结,表面呈椒孔 ●代表:单丝罗(益州) 绫—— ●特点:平纹或斜纹地上起暗花(唐有少数无纹绫) ●地位:黄金时代——唐 ●代表: 定州绫 缭绫:润州、越州 技术:织成后碾砑 装饰:御用题材 锦—— ●技术:西方的纬线起花——纬锦 较之经锦,色彩更繁丽、花纹更精美 ●代表:益州锦、扬州锦、西北锦 ●特殊: 繝:色彩丰富与热烈 织金锦:金线显花 线毯: ●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六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六 一、填空题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的遗址中,而琮(外方内圆)是_良渚文化(浙江)玉器的代表性器物。最早出现于__周__时期,而__汉_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2、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3、龙泉窑以烧造_青瓷釉瓷器著称是南宋时期的重要窑场 4、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莲花_纹和__卷草(忍冬)__纹。 5、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省的吉安,它鼎盛于宋代(南宋)时期。 6、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和马厂。 7、长信宫灯出土在河北省满城县,它以青铜瑬金工艺制成。 8、料器雕,所谓料器其实就是玻璃 . 9、青铜是红铜与锡合金。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主要以六朝青瓷为代表。 1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_西北_部 12、邢窑的窑址在今__河北__省__内邱__ 县。盛于_唐朝_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_地黑花等。 13、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彩陶可分为三个类型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型,它们分别代表了仰韶文化的早、中、晚三期。 14、“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时期青铜器。 15、我国已知最早的漆器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度遗址发现的木胎漆碗和漆筒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16、秦汉陶塑首推陕西临潼的秦始黄兵马俑。 17、宋代漆器最讲究的装饰手法是雕漆。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 2.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 3. 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 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 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 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 7. 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 8. 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9. 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10. 蛋壳陶是黑陶的别称。( √) 11. 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漆器。( ×) 12. 青铜器在西周时代开始出现长篇铭文。( √) 13.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 14. 在敦煌出土过东魏的刺绣一佛二菩萨说法图。( √) 15. 窑变指钧釉器物上的黑色斑纹。(×) 16. 祭红指明以来生产的一种红釉瓷器。( ×) 17.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 18.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三、单项选择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二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二 判断题 1、瓦当四神纹中的“玄武”代表夏天、南方、赤红。()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都留有胡须。() 3、宋代工艺美术的整体风格为清雅、透逸。() 4、布达拉宫重建于康熙二年。( ) 5、民间有“青花贵宣德”之说。() 6、宋官员的时服是自己做的季节服装。() 7、我国从五代开始有窑名。() 8、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9、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10、宋代贵族女人中流行穿胡服。() 1、原始社会玉就很珍贵,它不代表人的财富,不表示人的等级。()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宋朝时期我国进入陶瓷时代。() 4、西周的青铜器出现了长篇铭文。() 5、战国时期齐国流通鬼脸钱。() 6、定州花瓷器,颜色天下白。() 7、沈子蕃的缂丝强调绘画性。() 8、明代绵缎有汝花、本色花、织金银三种装饰。() 9、唐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高宗一德宗年间。() 10、留园原名“避暑山庄”。( ) 1、玉琮是祭祀天地神灵的法器。()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中国铜镜制作的高峰期是唐高宗一德宗年间。() 4、清代景泰蓝新工艺就是铜胎画珐琅。()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北宋时期京城中流行着胡服。()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东周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为主。() 9、我国宋朝的陶瓷以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10、“尖、齐、圆、健”是对上品湖笔的赞美。() 1、玉琮内圆外方象征做人要圆滑。() 2、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千人一面。() 3、狮子林、拙政园、留园都在苏州。() 4、苏离麻青是一种青花颜料。() 5、玉琀是放在死者嘴里的明器,雕刻成蝉形,象征蜕蝉再生。() 6、故宫太和殿的屋顶为重檐庑殿。() 7、“堆朱杨成”是日本人尊称我国元代著名缂丝大师张成和杨茂的。() 8、商朝青铜器装饰纹样以狰狞的饕餮纹多见。() 9、宋代钧瓷以“冰裂开片”闻名于世。() 10、民间有“青花贵永乐”之说。。() 选择题

《中国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的方法。 A.捏制B.镶嵌C.轮制D.泥条盘筑 2.粉彩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B.嘉靖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 3.何朝宗是____代德化窑的瓷塑名家。 A.宋B.元C.明D.清 4.画珐琅以____为胎。 A.金B.银C.瓷D.铜 5.宋代官窑以____瓷著称。 A.彩绘B.白C.黑D.青 6.唐三彩是器。 A.彩绘瓷B.彩绘陶C.铅釉瓷D.铅釉陶 7.秘色瓷为______瓷。 A.青B.白C.黑D.花 8.料器即_____器。 A.珐琅B.瓷C.玻璃D.漆 9. 古代的透光镜主要制作于。 A战国B.西汉C.秦D.魏晋 10.战国最重要的铜镜产区是。 A荆楚B.吴越C.齐鲁D.巴蜀 11.妇好墓的年代属于。 A.商晚期 B.商早期 C.商中期 D.西周 12.唐以后的织绵大多采用的技术。 A.经线起花 B.纬线起花 C.通经断纬 D.挖花 13.磁州窑的鼎盛期在。 A.唐宋 B.宋辽 C.宋金 D.元明 14.顾绣是明代的一种刺绣。 A.苏州 B.南京 C.上海 D.北京 15.良渚文化的主要工艺美术品类有。 A.彩陶和黑陶 B.彩陶和玉器 C.玉器和黑陶 D.白陶和黑陶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2. “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3. 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 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 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 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7. 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8. 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9. 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五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五 一、判断题 1.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错,兵器、工具、欣赏品) 3. 北方地区使用带钩早于中原。 4. 丁缓是汉代著名工匠。 5. 木画是一种在木器上镶嵌图案的装饰方法。 6.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错,早期素瓷无纹,晚期印花刻花) 7. 铁画即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错装饰画) 8.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错,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 9. 窦师纶是初唐丝绸纹样设计家。 二、单项选择题 1.何朝宗是明代___德化__ 窑的瓷塑名家。 A. 宜兴 B.德化 C.景德镇 D.龙泉 2.张成是元代__________ 工匠。A.雕漆 A.雕漆 B.金银 C.玉器 D.陶瓷 3.古人沿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______ 的意义。B.道德 A. 经济 B.道德 C.宗教 D.爱情 4.青铜豆有____ 足。A.高 A.高 B.矮 C.大 D. 小 5.拨镂是_____器的装饰方法。A.象牙 A.象牙 B.金银 C.漆器 D. 陶瓷 6.唐三彩是D. 铅釉陶器。A.彩绘瓷 B.彩绘陶C.铅釉瓷 D. 铅釉陶 7.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瓷著称。 D. 青白 A.白 B.黑 C.青 D. 青白 8.黑陶的装饰常采用 C.镂空的手法。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 模压 三、多项选择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 紫砂陶(c d) A.产于浙江宜兴 B.器物多施釉 C.常以造型取胜 D.产品以茶壶居多 2. 殷墟妇好墓(b c d) A.发现在河南郑州 B.时代属商晚期 C.出土了大批玉器 D.出土了司母戊鼎 3. 春秋战国青铜器(b ) A.主要为王室铸造 B.已转向适用 C.装饰仍多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采用了许多新的装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卷

简答题: 1.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1)从整体上看,清代的工艺美术虽然在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但是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虽然作到了技术精绝,使人赞赏,但不能使人得到美的陶冶。 2)清代的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是繁缛、精巧;绘画式的装饰占主导地位,但这种装饰手法不论在和工艺品用途的结合方面还是在和器物的协调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3)清代工艺美术不仅品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也具有时代特色。 4)在清代工艺美术领域形成了民间工艺和宫廷工艺两个体系;前者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后者矫饰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 5)清代中期以后,工艺美术品在装饰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生搬硬套,全盘接受。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所占比重极大。明清时期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图案的表现手法:象征、谐音、寓意、比拟、表号、文字。 2.唐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1、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摆脱了以前古朴的风格,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2、从工艺美术的题材内容看,出现了大量的植物纹样,主要以花草作为装饰内容。 3、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如陶瓷金银器的造型近于球体。 4、从色彩看,多运用多彩,用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的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5、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多以牡丹为主题,花卉纹组成S形波浪的卷草,层次丰富,线条流畅,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6、从器物看,最后的陶器唐三彩虽存世时间短,但影响不小。有传奇色彩的秘色瓷的成功烧制为后来的宋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银器称为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器物。 7、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以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绪化,也可以用‘情’字来形容。同时还受到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国风格的影响,熔铸南北,柔和中外。 3.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1汉代初期,由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汉代前后四百多年的时间里,青铜器时代已经过去,许多铜器被漆器陶瓷代替。 2汉代儒学的宗教化,厚葬之风的流行,反映在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内容占极大的比重,画象石,画象砖,陶塑明器得到了突出的发展。 3在工艺美术设计上,取得实用和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汉代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来概括。质,有古拙、质朴的特点。动,流动的云气纹,使装饰面产生多样的变化。生动的飞禽走兽富有劲健的生命力。紧,汉代的装饰是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味,这里指的是装饰味,纹样具有独特的风格。 装饰图案的表现方法特点. 1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2构图的处理,分割法,多用线做分割处理.3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4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填空题: 1、初期的陶器基本上都是烹煮用的深钵形造型。 2、周代开始将鼎定制度化,来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并分级别。 3、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设计制作以仰韶文化为标志。 4、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而上面的纹饰设计由于地域的差异和所处自然环境的区别,反映出不同文化来源和设计特征。 5、在青铜器时代,凤鸟纹事情铜礼器上另一种出现最大的图案。 6、在青铜器时代,鼎是政权的象征,是贵族祭祀、朝娉、宴飨、丧葬各种礼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用器。 7、夏商周三代号称青铜时代。 8、中国古代贵族在行礼或祭祀仪式之前必须洗手,以示清洁虔诚,所以在青铜礼器中还有水器一类。 9、钟是中国古代石金之乐的主体。 10、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陶是新石器晚期陶器制作中最杰出的作品。 11、兵马俑被称作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12、明代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宣德炉,这是中国治金历史上自青铜时代结束后又一次辉煌。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真题 时间整理版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一、原始及先秦美术 原始美术 1、彩陶 2011一、1.舞蹈纹彩陶盆(5分) 2012一、1.人面鱼纹彩陶盆(5) 2015二、1.简述史前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舞蹈纹彩陶盆》作为图腾符号或巫术仪式的象征意义。(15分) 2013二、1.试比较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器型、流行纹饰与审美特征的异同。(15分) 2016二、1.简述史前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的艺术特点。(15分) 2016一、726中外美术史 1.简述史前彩陶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等作为图腾符号或巫术仪式的象征意义。(15分) ? 2007 三、C 9.简述彩陶的装饰艺术特色。(20分) 2013一、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l.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5分) 2014一、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1、黑陶 2013三、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1.结合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的彩陶来分析原始社会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25分) 2、先秦美术 战国帛画及漆画 2013一、726中外美术史1、人物龙凤帛画 2014二、2.概述战国楚漆奁《人物车马出行图》漆画的艺术特点。(15分)

青铜器 2015一、1.三星堆青铜人头像(5分) 2009一、1.青铜艺术(5分) 2016一、1.饕餮纹(5分) 2013一、1.莲鹤方壶(5分) 2012二、1.简述商周青铜器形制与纹饰、审美特征的变化。(15) 2014二、1.简述青铜礼器作为权利符号的象征意义。(15分) 2007 三、C 10. 简述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审美特征。(15分) 2015三、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2、结合代表性器物来分析商、西周、东周各时期的青铜器艺术特点。(10分) 2016二、727世界设计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2、试分析商、西周和东周各时期青铜器特点。 2008三、C 16.试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器物纹样的装饰特征及形成原因。(20) 2010复试2.①战国诸子百家哲学着作中有关形神观的论述 2010三、B 17.简2答周代“礼治”盛行对器物制作与使用的影响,并以玉器为例,绘出几种主要用作礼器的玉器造型(五种以上),标明名称。(20分) 二、秦汉美术 兵马俑 2010二、8.简析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0) 2013二、727中外美术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2.列举秦汉时代兵马俑的代表作并简析其在风格上的特点。(15分) 画像石画像砖 2007一、1.画像石(4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_____________文化的遗址中,而琮是____________文化玉器的代表性器物。 2.朱碧山是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匠。 3.信期绣出土于湖南省_______________市,其时代为______________。 4.铜鼓最早出现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而_______________代的作品最为精美。 5.古彩又称_____________彩,以________________年间的作品最负盛名。 6.饕餮纹又称______________纹,它是______________代青铜器的代表纹样。 7.龙泉窑以烧造________________釉瓷器著称,是___________时期的重要窑扬。 8.魏晋南北朝植物纹样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纹和_______________纹。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9分) 1.剔犀是雕漆的一种。() 2.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作品。() 3.明清时代,吉祥图案极其流行。() 4.彩绘陶主要用于陪葬。() 5.汉代青铜器常常素面无纹。() 6.彩绘是汉代漆器的主要装饰方法。() 7.典型的龙山文化以黑陶著称。()

8.开片即瓷胎中的裂纹。() 9.豆是青铜器特有的器形。()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蛋壳陶的制作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A.捏制 B.镶嵌 C.轮制 D.泥条盘筑 2.粉彩最早出现于() A.宣德年间 B.嘉靖年间 C.康熙年间 D.乾隆年间 3.何朝宗是____________代德化窑的瓷塑名家。() A.宋 B.元 C.明 D.清 4.画珐琅以____________为胎。() A.金 B.银 C.瓷 D.铜 5.宋代官窑以____________瓷著称。() A.彩绘 B.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卷1答案—胡宏鑫

考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年级专业:15级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D 3.A 4.D 5.C 6.A 7.B 8.C 9.A 10.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简、厚、精、雅 2.云雷纹 3.黄大成 4.苏绣 5.规矩镜 6.官、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左右(1分)。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盛行,该时期的文化成为彩陶文化,又因为彩陶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所以也称为“仰韶文化”(2分)。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繁荣(1分)。 2.是在陶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注入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将炭渗入陶器形成乌黑如漆的效果(1分)。黑陶采用快速的轮盘旋转技术,胎料用纯泥或渗沙,因此质地精纯,有的器壁薄如蛋壳,所以黑陶也称蛋壳陶,有陶器中"黑珍珠"的美誉,其特点总结为:薄如纸、声如磬、黑如漆(2分)。代表有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蛋壳杯(1分)。 3.也称蜡模法、拔蜡法或出蜡法(1分)。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现代工业仍在使用。做法是,用蜂蜡制成模,敷泥浆,制成外范,待干,高温焙烧,蜡模熔化,由预留的外范空洞排出,再注入铜液,冷却后,剥去外范,即得与蜡模相同的铸件(2分)。在中国,出现于春秋,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和铸件装饰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1分)。 4.是古代祠堂、墓室等内部的石刻装饰画(1分)。它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表现形式为阳刻块面、阴刻线、阳刻线等,其构图富于变化,造型和线条朴质生动,是我国丰富的艺术遗产(1分)。但由于大部分的作品皆由平面构成,立体感不足,且在造型、构图以及线条运用上均似绘画,因此人们往往以绘画视之(1分)。画像石上的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活和生活等。著名的有武梁祠石刻、孝堂山画像等(1分)。 5.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1分)。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几何纹等各种彩色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唐三彩的制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三类,一般作冥器用,也做生活器皿。其制作地点分为西窑西安和东窑洛阳(1分)。唐三彩经两次烧成,用精练的白黏土制胎,用千度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制作规整、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雕塑等(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清代在陶瓷中取得的新成就是康熙五彩、雍正粉彩和乾隆珐琅彩最为著名(1分)。 (1)康熙五彩:清代康熙时五彩瓷器的简称。又称"古彩""硬彩",五彩是多彩之意,在烧成的白瓷釉上,用红、黄、蓝、绿、紫等色颜描绘,再人窑 出卷教师:姜宏宇

★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专业理论知识点汇总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 【知识点顺序跟从书的目录顺序】 1、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为颜料绘制装饰花纹,入一千多摄氏度的窑烧制,在胎底上形成黑色或深红色的图案的一种陶器。陶质细腻、表面有光泽、彩绘不会脱落。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时代绘画的重要依据。根据其时间先后、艺术风格特点的不同,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1)半坡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到达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品种为水器,饮食器、储盛、炊器等。 ①器型:呈圜底盆、卷唇盆等是常见的陶器。而以卷唇圆底盆为典型。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瓶口成“葫芦”形。色彩以彩绘最具特色。以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为流行。装饰方法为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 ②纹饰:鱼形花纹、人面花纹、宽带纹、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等几何图案。此外还有鸟纹、蛙纹等。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一般均为直线,组成直边三角形很少运用曲线。 ③代表作品:人面鱼纹彩陶盆。它是半坡型彩陶的杰作之一。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面纹,与半坡氏族的某种原始信仰有关。但对其具体含义的解释,则各不相同,有崇拜图腾说,有祈求捕鱼丰收说,或者祈求生殖繁盛的祝福说。 (2)庙底沟型:庙底沟型以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得更广阔,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院东、院西、院南以及青海东部。 器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色彩上在赭红色陶胎上施以黑彩,很少运用红彩或红黑两彩进行装饰。其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有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等几何纹,也有花瓣纹、羽状叶纹等。鸟纹的应用更多。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由庙底沟型分化而来。 ①器型:马家窑型彩陶的造型有壶、罐、瓮、钵、豆、碗等。陶器多为小口的壶、罐之类。 ②纹饰:装饰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的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结合,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器物里面的装饰业十分丰满。采用大片的网格纹,技法熟练,线条工整,细网格纹和粗网格纹形成对比。装饰纹样多布满器皿全部。

中国工艺美术史题库以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1)多为以矿物颜料绘 画的泥质红陶,(1)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1)黄 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1)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1) 2 新石器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 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1)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1)注重材料 的选择,(1)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1)其材料、技 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1) 3 青铜器基本为以红铜与锡的合金 铸造的器物。(1)在红铜中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提高硬度、增加美感。(1)分容器、乐器、工具、兵器等多种。(1)起源于商代以前,(1)商周 时代繁荣,汉代开始衰落。(1) 4 金银错青铜等金属器物的装饰方法, 又称“错金银”。(1)始于春秋战国,两汉及其以后仍在沿用。(1)做法是, 在器物上刻出图案,(1)于刻纹内镶嵌金银丝或片,再打磨平滑。(1)使器 物有精巧华丽的装饰效果。(1) 5 铜镜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1)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1)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1)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1)入清,为玻璃镜取代。(1) 6 带钩古人扣接腰带或随身佩挂小物品的器具,(1)形如微曲的长条或琵琶等。(1)因展示性强,往往制作考究、装饰华丽,(1)材质虽以青 铜居多,但也常见金银、玉石。(1)出现于西周晚期,战国秦汉风靡。(1) 7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1)做法是,以木或泥做 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1)再于麻布壳上髹漆。(1)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1)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1)8 玻璃中国古代,常称“琉璃”等,(1)入清,又称“料器”。(1)曾长期属于铅钡玻璃,(1)其透明度及耐热性都不及西方的钠钙玻璃,(1)这 种情况直到清代才改变。(1)9 《考工记》中国已知最早的古代手工业 技术著作。(1)应成书于战国时的齐国,(1)西汉,补入《周礼》,今存7100余字。(1)系统总结了当时的手工业技术,富含科技史意义,也提出了 重要的工艺美术思想。(1)提出的手工业制作原则是“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10 釭灯汉代流行的一种 设计优秀的铜灯。(1)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吸入灯身,(1)灯身常可盛水,令 烟气溶于水,以降低空气污染。(1)灯罩能开合,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即属釭灯。(1)11 多子奁盒 一种设计优秀的容器形式。(1)可在一件较大的容器中,紧密地放置若干较小的容器,(1)如多子妆奁、具杯盒(1)。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