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1]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1]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1]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1]

班主任工作案例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

姓名:谷海霞单位:宣化县马家湾小学

电话:3869043 地址:宣化区胜利北路金矿家属楼

邮政编码:075100

每当与同行们闲聊起学校工作时,总有颇多感慨,归结起来,最头疼的就是两条:一、学生越来越难教;二、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全推到学校,不懂得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小学教育阶段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的重要时期。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抓紧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通过接新一届学生的体验,我深切地体会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发生的变化连我们自己也难以预料。各种新旧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教育,致使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处于内外两难的境地,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当前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所以,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便成了现在班主任的光荣使命。

如何用全新的理念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而又不步入空洞说教的境地?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经常思考的问题。板起面孔的说教,声音高八度的要求,在现在学生的面前已没有威力。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来接受老师的教导?一次偶然的机会,爱人借回了一套蔡礼旭老师

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的光盘,讲的是关于《弟子规》的学习。看完之后,顿觉眼前清新明亮,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结合起来呢?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便马上行动,并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的主题研究。在确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之后,主要对学生进行《弟子规》教育。短短三个月,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学生比以前好教育,家长也比以前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现在,我就来跟大家分享《弟子规》给我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帮助。

《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夫子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分五部分编成,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特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是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好读物。

《弟子规》教育与生活水乳交融,令德育变得厚实而鲜活,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弟子规》是一剂良方!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效果很好。下面是有关的案例。

07年我接任了五年级。当时五年级纪律差全校有了名。校长找我谈话时说:“给你一块难啃的骨头。”我说:“行。”接班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块骨头有多难啃!因为,首先,班里有一个全校出了名的“钉子户”李同学。还有好几个捣蛋鬼。这个李同学,极尽顽劣孩子之本事,他能信口开河,能做了坏事转脸不认账,能把班里搅得一塌糊涂,能颠倒是非……他具有了小小年纪不应该有的“狡诈”。全班同学习以为常,好孩子尽量避之,捣蛋鬼还要和他“搀和”。一天中午放学后,他无缘无故打了别人,别人跟他理论,正好被来接他的母亲看到,他母亲不问青红皂白,把被打的同学骂了一通。下午学生告诉了我,他却没事人一样。我想,应该把他这刺头掐掉。所以,一个下午,我跟他斗争。首先讲道理,他拒不承认,摆事实,仍不承认,终于,我忍无可忍,声色俱厉地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种将“太极”改为“拳击”的做法起了作用,他的眼里没有了那种不屑一顾、玩世不恭、目中无人的神情,对我有了些许的“畏惧”,整整一个下午后,他终于承认了是他动手打了人。这,也许是他第一次认错吧。经过了这一次,他的眼神里对我多了一份敬畏。而我更关注他平时的一言一行。看到他,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孔子说过的一句名言:巧言令

色,鲜矣仁。瘦小的他很机灵,很聪明,点点就范,但用不到正经地方,在自我欣赏中似乎掩盖不住流露出的些许的自卑,嘴碎但又没有多大胆量,但打起架来手特别狠。他爱抠人。所以我隔几天要检查他的指甲。同时想通过鼓励来改变一下他。于是便尽量去发现他的优点。一次,高文亮同学在去厕所的路上跟他商量:“你让我打一拳。”他说:“行。”高便真的给了他一拳,他便马上找我来告状。通过了解,原来是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李曾经无缘无故往高的脸上吐了口唾沫,高之后便耿耿于怀,今天这一拳是解那一口唾沫之恨。我对曹说:“你还老狗记千年哪?没发现李的变化吗?今天这件事全是你的错。”高当面向李道了歉:“对不起,我不该用老眼光看你。”这时,用弟子规内容进行教育:同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李确实有变化:他爸开诊所,为班里拿来了药水,用于班内的消毒;他从家里拿来红领巾,供忘戴红领巾的同学用。他说:“我不想让班里丢分。”之后课堂上,他的聪明与机灵终于用到了该用的地方:上课经常听到他精彩的发言。我及时鼓励,发红花。我对他说:“老师给你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你要好好表现。”他认真地点头。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进步很大,获得了“进步显著生”的奖状。所以,他一直对学校有成见的母亲也终于意识到老师对孩子的好,当孩子犯错时,他从来不找我,她对校领导说;“我的孩子我管好,我不想给老师添麻烦。”在李改变的同时,班内其他捣蛋鬼也跃跃欲试,我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症下“药”,争取药到病除。两个月后,班内面貌大为改观,比我预想的时间要早。一些老师还觉得奇怪:“五年级的李同学是不是转学了?”我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采取因材施教。渗入了《弟子规》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背诵,并身体力行。“儿童天性未污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这话我们感想颇多。想到学生是幸福的,启蒙阶段学到经典,今后的人生路上也许就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而家长大多接受的教育不多且有所偏颇,如今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则天天忙于生活,疲惫不堪;再想到这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无法在孩子面前做表率,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引导,学校的教育功能必将大打折扣,甚至削减为零。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学校的将来,为了祖国的未来,我决定将《弟子规》也推荐给家长。让家长反馈,采用家校联合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落实《弟子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史兴萍家长:史兴萍善良、听话,尤其对老师的教导非常信服,希望在老师

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克服偶尔的懒惰,更加勤快地学习,更加健康地成长。同时感谢班主任谷老师的辛勤付出,祝老师培养出一批批“孝悌、诚信、爱众、亲仁、学文”的好学生。宋炳南家长:宋炳南自上了五年级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家长,我非常感谢老师!高文治家长:孩子乃家长之希望,老师的教育发法古为今用,我们认为非常适当,今后会全力配合谷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感谢!杨永生家长:《弟子规》不仅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教育了我们做家长的,很感谢谷老师给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又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因材施教,也给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我希望杨永生身上可喜的变化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崔东家长:升入五年级,在谷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崔东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作为家长的我感到非常欣慰!为此,我代表我们家长及孩子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首先,该生改变了上网吧的恶习,渐渐听进老师、家长的话,天天坚持练钢笔字,开始知道尊敬老师、家长。这一进步功劳应当归于我们尊敬的良师------谷老师!谢谢您!同时,我与各科老师紧密配合,共同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在学校的评比中又获“优秀中队”。班里的“钉子户”、捣蛋鬼,也都顺利毕业。

德育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弟子规》真是一剂良方!在让学生诵读与落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培养起学生人格智能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让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

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

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渗透相结合

贾家营学区马家湾小学

谷海霞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

周山研究员在上海社科院地演讲 年月日:-思想者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周山 思想者小传 周山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近现代地先秦名家研究》、《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近年来注重于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地研究,发表有《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中国文化重心地转移》等多篇论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类社会中地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对“启蒙”儿童地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也主张道德教育宜严不宜宽,认为严厉地家教能给家庭带来莫大好处,乐于家法之宽难免会有羞辱家门之事降临.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教育地表述,或可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参考与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 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名利之心地存在会伤害道德地积累. 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地楷模.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自诩,却从不以圣人自居.可见圣人地道德境界是一种崇高地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地崇拜偶像.然而,圣人地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地,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地.荀子对于人地成圣过程作了这样地描述:“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地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地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地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地境地,成为一个圣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只求诸己,不求诸人.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必己》)以敬爱他人为例,对他人地尊敬或爱护,只问这种敬与爱是否出自真心,是否做得彻底,而不必计较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你地敬与爱.所以,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因为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名利之心地存在无疑会伤害道德地积累.清代学者唐甄有这样一段分析:“盖名者,虚而无实,美而可慕,能凿心而灭其德,犹钻核而绝其种.心之种绝,则德绝;德绝,则道绝;道绝,则治绝.人人为学,而世无真学;人人言治,而天下愈乱.”(《潜书·去名》)名利思想,有者多无者少.唐甄将“名”之于道德地危害,比作钻核绝种,确实振聋发聩.倘若人人都是为了“名”而治学,世间哪里还会有真正地学问?道德修养,又从何谈起?唐甄把名利思想与道德修养作为一对矛盾加以分析,匠心独具,值得我们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联想到《道德经》地作者老子.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从不认为自己有德,所以他拥有真正地德;“下德”之人总认为自己从不离开德,所以他不能拥有真正地德.道德修养虽然是一种自我行为,却也不能自我欣赏,更不能自我陶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一种美德 人际间地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对待自己地成绩和错误,二是正确对待别人地优点.越是德高望重,越要谦和待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道德修养中地一项重要内容.早在多年前地《周易》古经中,就专列有一个《谦》卦.该卦地下卦为象征“山”地艮,上卦为象征“地”地坤.山本来是高出地表之物,现在反而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计划

黄台岗中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

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教育却越来越淡漠。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存在着许多问题:影视、网吧演绎着“武侠加爱情”、“黄色加暴力”;成人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的侵害。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 2、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人们在全球化中进一步误读东方,甚至走向西方中心主义。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没能占据应有的位

文化引领 德育渗透——校园文化活动纪实

更新理念明确目标勠力同心超越创新 ——XX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纪实十余年来,作为省级示范高中,学校一直本着“为学生成才奠基、为教师成长铺路、为教育改革创新、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德育主阵地,不断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加强我校优良学风和清正教风建设,发挥了省级示范高中的积极引领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与时俱进,形式丰富多彩,凸显多元育人。 1、更新教育理念,德育立足新课改,展示优良校风。 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以来,我校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德育教育立足新课改的要求,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师生多种能力与素养。 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自2008年以来,初中部、高中部协调一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两个方面。具体说,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包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军民共建文化活动”“校园体育节”“元旦文艺汇演”,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包括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年级文化建设、主题班会系列文化建设、校园德育主题文化建设等活动。 通过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

探索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新途径,展示健康高雅、乐观向上、务实超越的一中校风。 2、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德育立足师生发展,提升思想境界。 作为德育工作者,作为校园活动的设计者,我们力求在不同的活动中让不同的潜质的师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比如元旦文艺汇演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首先会通过文件向全校各班强调:关注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同时,抓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将追寻青春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用爱国、奋斗、创新为青春加上中国梦的底色,昂扬奋进,刻苦攻坚,激扬青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年。 其次,我们会根据节目分类和音乐教师的自身专业特点,将不同的学生节目分配给他们指导,让爱好文艺的学生在活动中将兴趣转化为能力,同时在节目的彩排中教师会帮助学生剔除掉“三俗”的内容,让学生在高雅的文化中耳濡目染,提升思想境界。 3、创新校园文化形式,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彰显合作分享。 2012年高中部迁入新校区以来,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理念不断更新,形式不断创新:倡导将培养教师与教育学生相结合,强调通过校园活动构建合作分享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在分享中共同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

目录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3 (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4 (二)加强校园文化舆论建设‥‥‥‥‥‥‥‥‥‥‥‥‥‥‥‥‥‥4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4 (四)创造和谐人际关系‥‥‥‥‥‥‥‥‥‥‥‥‥‥‥‥‥‥‥‥5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学生德育功能‥‥‥‥‥‥‥‥‥‥‥‥‥‥‥‥‥5 (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团结学生‥‥‥‥‥‥‥‥‥‥‥‥‥5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约束‥‥‥‥‥‥‥‥‥5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陶冶调适作用‥‥‥‥‥‥‥‥‥‥‥6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6 (一)抓好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6 (二)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6(三)加强社团文化建设‥‥‥‥‥‥‥‥‥‥‥‥‥‥‥‥‥‥‥‥6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研究摘要:生活中育人,活动中育德。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坊间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走在社会的前面,充分发挥期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的形成应该是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以特写的学校历史和传统为基础。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品牌,一个学校的文化教育力。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治着全体成员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在我们看来,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校园文化,而优秀的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特色。“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终极追求。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强多个方面的文化建设,如学生课余文化、环境舆论文化、师生沟通交流、学生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其载体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课外读物、名人名言、校容校貌、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如果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学生们整天只是囿于“教育—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会使他们感到乏味、沉闷,甚至有可能造成热衷上网聊天,虚拟游戏、旷课玩耍等有害活动,在沉迷中寻求放松和解脱。因此,学校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如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进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体汇演、社会实践等,或者设置一些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田径动力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小学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18-09-04T09:49:36.0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唐光珍[导读] 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弥阳中心校弥东小学652399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使有些糟粕也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洗殆尽,留下许多精华的部分仍在当代熠熠生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提升德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其生活中良好的品行。德育是小学生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将传统文化和德育相结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实效,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神资源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许多带有深厚的道德色彩,蕴涵着宝贵的德育精神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提取出来,运用到德育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得到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联系起来,加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德育效果。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厚的精神财富,不仅有个人的人格修养、理想与道德情操的内容,也包含着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家国大义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精神元素。我们努力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可以很好地引导和推进德育工作。 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家庭的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更加优越,他们不囿于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教育环境也更加完善。本以为学生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会更有成效,但随着时代发展也有诸多问题显露出来。许多学生对钱财的看法有偏差,他们对父母的血汗钱不知珍惜,养成了许多生活上的陋习;同时学习上也出现厌学情绪,不思进取的风气弥漫开来。《三字经》对于学习有这样的看法:“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些都在说明人必须努力学习,而且要尽早学习。想想以上几个人的例子,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但仍创造学习条件,不断进步。我们要教育学生向他们学习,激起学生积极奋进的心。 近年来外来文化悄无声息的渗透,加上网络媒体对所传播信息的宽容性,使学生受到许多歪风邪气的不良影响,若无良好的德育纠正学生的思想观念,很可能使其树立不正确的三观,导致其走上歪路。传统文化中有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之”,有何坦的“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孟子》中言“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易经》中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论语》又提醒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劝戒全书》:“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为休。”……这些名言警句都是提高我们道德修养、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可以用以警醒学生。 假如有学生不懂得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受到家长们过度的溺爱,不会爱他人、体量别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教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或“百善孝为先”,让学生思考:人如果自私自利、只爱自己,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也不和同学友好相处,这样的人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由此,引导学生不自高自大,要友善待人,学会尊重他人。 二、德育中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为促进德育的开展,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中吸取宝贵资源,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德育中,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对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随着“论语”热、“国学”热的兴起,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电视节目,都出现了许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股正气和新风,也为我们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于丹在百家讲坛的“品《论语》”节目,向大众讲解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可以自行观看并学习,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分享观看后的体会和心得。 在学校开展类似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文学的活动,学校举办传统文化朗诵大赛、诗词背诵活动等,让学生浸透书香,与古代圣贤对话,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养,也能提高语文能力。 当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切实的德育效果,不光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字面意义,更要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而有所行动。如在尊重爱护老人方面,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这点呢?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送爱心,陪伴老人,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们表演节目,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学会关心尊重老人。 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方面,是个人魅力的基础。社会对于人才的品德要求一直很高,而德育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是德育的宝贵资源,为提高德育的效果,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入德育中,增强小学生德育的人文底蕴,提高小学生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其文化视野得到开拓,文化品格得以完善,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促进其成长为一名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和有效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2,(36),237-237。 [2]王丽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价值研究[J].南风,2016,(2Z),174-175。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德育实效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阿荣旗复兴小学姜再霞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来重视道德教育,关注个体身心修养,这一特性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强大的德育功能,在激励人心,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方面,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利于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从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历经文化濡染,能够激发和凝聚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及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哲理,历史上无数的名人轶事和英雄事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典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学生会逐渐明确坚定自己所担负的使命,并树立远大目标,并为坚定不移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二)利于学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养 修身立德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对小学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养,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与现代文明融合,促进良好德行的养成,利于造就新

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不同历史时期精神力量的传承。小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并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促进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我认为采取如下策略: (一)切实遵守相关政策规定,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体系 近几年,国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举措,要深入教师的心中。在新修订的小学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如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下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具体情况编写了低年级经典诵读教材,以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古诗词、传统节日,名人读书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并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促使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丰富学生课堂文化,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二)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必须注意结合多种课堂与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结

小学传统文化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传统文化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工作中心环节作用开拓创新 容摘要:纵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再看古今中外德育教育,时至今日依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精髓之所在。要想提高一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统筹安排,开拓创新地实施。 要想使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不但需要热情和决心,更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蕰,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文化底蕰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来的。审视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现象,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常识,既可以积淀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蕰,传于学生,还可以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提高其文化道德素养。这是眼下学校功能的一大责任。看看我们的周围,逐渐丧失的传统文化令人担忧,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却在不经意间渐渐丢失民族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文雅的、谦和的、感恩的、孝道的、侠义的、修己的、责任的等等已渐不存在,代而取之的是粗俗的、蛮横的、自大的、浮燥的、功利的、自私的、放任的等等却粉墨登场。所以为人师者,非常有必要在积淀自己文化底蕰的同时,去当一个真正的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 虽然思想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核心容,但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

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起点,是学校学生工作的 一个中心环节。那么,到底如何落实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我觉得应该做好如下几点: 一、正确树立忠孝仁义信礼智勇的德育指导思想 教育发展到今天走在大街上几乎再也见不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了。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似乎忘却了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健康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规。但时下我们因热衷嫁接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涵不在。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今天的个人奋斗,名利追逐,自由放任,价值实现似乎比道德更重要,现在的孩子们也好像还有好多比道德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我认为当前,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坚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从基本的上下五千年文明文化抓起,把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引导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来,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统筹安排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容 1、仁侠之气匹夫有责:首先声明仁侠之气不是匹夫之勇。现在的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中已很少有仁侠之味了,从小就接受教育要明哲保身,不要相信别人,自己好不能要别人好,自己不行嫉妒别人行等等。至于说匹夫有责,那就更难见了,连对自己都不负责更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党中央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自身教学专业的重视程度及完成教学任务的付出程度都普遍高于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多种渠道,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如何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以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人。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力的教育资源。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耳濡目染,促进其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文明程度。 首先,要对校园内的教室、宿舍,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要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规范,给人以整洁、美观之感。 其次,校园中还可以有古今中外文学家、教育家等名人苑,激励全体教师严谨创新,致力教坛,激励学生勤奋求实,悉心学海;或有哲理故事浮雕、名人名言、励志格言、师生书画作品、温馨提示语、《论语》、《三字经》等,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德育影响。再次,要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让人一走进校园,就能看到各种枝繁叶茂的树木,青翠欲滴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每一种花草,时时刻刻向学生传达环保思想。 第四,做好校园的“墙文化”,凸显学校作为育人环境的文化氛围。可以在楼体表面、围墙及校门等处的墙面上,制作或悬挂各种宣传牌等,体现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 第五,要加强班级文化阵地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教室是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一个优美良好的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教室布置时,应注意室内各种设施颜色的搭配,显现一种和谐美。教室建立图书角、学习园地,创办黑板报,教室正面有班训、班规、国旗,黑板两侧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三字经歌》等。教室门口要有美观大方的班牌、班级信息栏,班级信息栏内有励志口号、班级人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信息等。还要办好班级黑板报、校园宣传专栏、橱窗、广播站、校园网络等,让所有这些引导学生的舆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对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 要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

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

传承经典文化浸润人生美德 —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

德行为准则是忠。 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这段话,这不仅仅是对孝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号召,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重申了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挑战,必须向我们的老一辈共产党人那样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就教育部门而言,传统文化的实施专家们给出了很多指导和建议: 目前教育存在问题需要传统文化来解决。 长期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但收到的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德育底蕴

渗透传统文化,增强德育底蕴 发表时间:2019-06-25T14:54:14.4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作者:张永虎[导读] 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唤起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从而起到滋养品德情操的作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737200 摘要: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丰厚的精神财富,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它培育了中华民族精忠爱国、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德育理应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藏,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培养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唤起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觉,从而起到滋养品德情操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德育传统文化策略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璀璨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仍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教育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德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将其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整合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德育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德育的重要资源。但是,很多教师却认为,班级德育活动无法提前规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因为他们不清楚学校方面下一步要做什么,会开展哪类德育活动。教师工作与学校课程规划的不统一,导致该层面的弊端不断凸显。无论是各班级班主任还是德育教师,并不需要专门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不确定性而烦恼。在班级里,在课堂上,教师就是学生的老大,教室就是教师的地盘。此时,教师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活动。在明确活动主题的基础上,挖掘德育资源、规划好班级活动。在日常的教学中,增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学生接受情况,专门组织专题讲座活动。同时,德育教师需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对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学习与研讨。要重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总体走向等,并充分结合当代的和谐社会价值观体系,开展德育工作。 二、营造校园氛围,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主要的生活场所,学生正处于建立自己对外界认知的重要阶段,会根据外界的环境来完善自身的认知,传统文化中也有着孟母三迁的典故,为人们明确了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若是能够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就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可以在每个班级内空出一片角落,建立图书角,放置一些传统文化的书籍,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传统文化知识,在放松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可以利用起校园内的各种设施,在校园内张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利用校园广播,在学生的课间以及放学之后为学生播放一个个讲述传统文化的故事,充分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让学生在充斥着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内生活与学习,学习优良的品格,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三、举办文化活动,加强学生文化认知 现阶段的高中学生大多数都追求所谓的流行,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并且轻视传统文化,部分学生甚至对传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这使得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想顺利地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就要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校园内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鼓励学生去参加活动,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传统文化辩论大赛,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发地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树立学生榜样,引导学生规范行为 在我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名垂千古的历史英雄,他们热爱国家和周围的人们,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若是能够让学生详尽地了解这些历史英雄,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将这些历史人物树立成学生的榜样,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向自己的榜样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民族英雄岳飞的事迹,在介绍时为学生展示通过网络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岳飞的爱国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信念,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让学生学习范仲淹的伟大胸怀,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向榜样看齐,规范自身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德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进程,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整合成可供课上使用的教学资源,融合国学经典、民俗文化与传统艺术,以此来提高德育课程的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3)。 [2]尚晖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18)。

如何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2019年文档

如何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How to carry on the moral education using the campus culture the seepage Liu Yinran 】The campus culture takes the invisibl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t is affecting student's thought personal character and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by some kind of unique latent function. How does this article try to discuss activates the campus culture fully, builds a riot of color humanities campus, displays the campus culture to be influenced by what one sees and hears,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which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fluences subtly. 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认知转化过程个渐进的道德情感升华过程。如果我们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无形的德育氛围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渗透, 德育效果将事半功倍。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改善育人环境, 以期实现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1.美化校园环境, 改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一种具有引导、激励和鼓舞作用的内生动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灌输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教育 校园是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社会“四有”新人的特殊园地。校园文化作为在校园这个特定环境形成的价值观念、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文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物质形态为基础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以校园特色的学生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反之,创造出来的校园文化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师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二、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等德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引导功能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学生正受到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和碰撞,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模糊、摇摆甚至错位。例如,有些学生受到了社会上“经济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这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的情况下,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校园文化通过一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价值取向等,使学生在无形中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政治导向上看,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信念。 (二)规范行为功能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 什么是道德?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而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即“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而且在那时道德被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自然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综合,而“仁、义、礼、智、信”则使人顺应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认为,整个传统社会的文化都可以叫作传统文化。一般把周秦以来直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退位,也就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称作传统社会。而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其精神学术层面,应该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而我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起来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适应、反映、表达、体现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宋明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封建的思想文化。它以自然经济、血缘宗族依附关系为根基, 以维护皇权、神权、父权为中心的严酷等级秩序的‘礼’为基本范式,有其内在的同一性和根本价值指向, 有导源于这一中心的本源性的统治与服从关系, 是一种自足的整体性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如今,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了当代社会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取向,广泛影响着我们思想道德和行为品性。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可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实现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养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绝不可少的。 张海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她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