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经济生活7,8课复习

2014年经济生活7,8课复习

活页作业(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①农民承包土地所得的收入 ②个体劳动所得 ③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④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要抓住“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这一规定性,不难看出①为集体经济、③为国有经济,符合题意,②④应排除,故选C项。
答案:C
2.中国的收入差距正从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基尼系数0.20的高度平均,迅速扩大到目前基尼系数0.447,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0.40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下列措施最能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是( )
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加强国家调节,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节
D.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解析:A、B两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故与题干要求不符,应排除。只有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理顺分配秩序,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D项不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管理要素分配
C.按劳动成果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不符合“私营企业”这一题意要求,故A项不选;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参与分配的方式是按管理要素分配,因此B项不符合题意;按劳动成果分配对应个体劳动者,故不选C;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2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以这样认识( )
①前者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很多同学可能误将农民承包经营所得归为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导致误选,问题在于没有理解好按劳分配的含义,农民承包的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而种植大棚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转包后是凭借生产要素获得收

入,可划归为财产性收入。据此,③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5.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的说法有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中包括个体劳动者,他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中也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②的说法也有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分配方式仍然是实行按劳分配。③④符合题意,即D项正确。
答案:D
6.(2013?福建质量检查)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下图中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7.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②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③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④都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
答案:D
8.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解析:企业职工工资属于初次分配,而题干要求是“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排除A、D两项;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不能体现公平,排除B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既体现公平,又属于再分配范畴。
答案:C
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
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3?深圳调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创造了“增长奇迹”,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但劳动者的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目前,中国的劳动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仅在40%左右,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65%~70%。要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 )
①建立职工工资

正常增长机制 ②依法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③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④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初次分配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③④都不属于这个范畴,故排除。
答案:A
11.漫画表明( )

①国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国家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①④均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B
12.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C.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材料一 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居民人均收入状况比较表
内容
项目 城乡 行业 地区
城镇 农村 垄断行业 一般性行业 苏南 苏中 苏北
数值(元) 13 741 6 421 54 605 18 703 7 623 5 836 3 606
增长(%) 13.8 18.3 12.7 10.5 8.9 11.7 12.7
注:2012年上半年,该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 7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材料二 2012年以来,江苏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促社会公平: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落实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力促所辖地区加快发展;2012年该省最低工资标准,调至1 140元,等等。
(1)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江苏省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2)联系材料,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回答第(1)问,必须把握图表的答题方法,一要看题目(主题),二要看图表内容进行横比和纵比,从而找出变化和差距,三要看注解,完善题目要点。通过读图表,可知江苏地区居民收入存在地区、行业、城乡的差距较大的问题,同时依据注解可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同时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把握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都增长较快。回答第(2)问一定要把教材上关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与材料中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做到有机结合。

答案:(1)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经济发展,财政

收入与人均收入都有较大提高;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说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2)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挥财政的作用。加快苏北、苏中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②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③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4.(20分)近些年来,我国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分配格局失衡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国际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其重要表现是垄断性行业员工收入过高,突出的行业有石油、电力、电信、烟草等。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已经走到亟需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为促进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应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
(1)有人说,行业不同造成收入差异是实行“按行业分配”的结果。那么,“按行业分配”是否符合按劳分配原则?
(2)财产性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对财产性收入采取不同的政策安排有何经济意义?

活页作业(八) 财政与税收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年9月,全国财政收入5 609.35亿元,同比增长33%;9月份出现财政赤字968.1亿元。这表明本月我国( )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解析: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因为9月份我国财政赤字达968.1亿元,所以这表明本月我国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答案:D
2.国务院要求,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主要体现了( )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B.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C.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D.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财政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由此看出财政( )
①可以调节资源配置
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

于发展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
④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财政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表明财政具有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③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A
4.该漫画中富翁的行为属于( )

A.欠税 B.骗税
C.抗税 D.偷税
解析:用欺骗、隐瞒的方式不缴或少缴纳税款的行为属于偷税。漫画中富翁的行为即属此类,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2年5月4日闭幕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之一即是,中方承诺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国企数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国家依据生产资料所有权收取红利
B.国家依据对央企的经营权收取红利
C.央企上缴红利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D.上调上缴红利比例能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
解析:央企属于国有经济,国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对其收取红利,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C项错误。D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A
2012年8月17日,枣庄滕州、济宁、聊城、泰安、莱芜等地公安机关联合行动,开展对“山东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集群战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查获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 000余份。初步查明,涉案金额价税合计1.2亿余元。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发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发票是一种债券
②发票由商品生产者印制
③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
④发票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7.国家打击买卖发票的行动( )
①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表现
②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有利于增加税收
④与消费者关系不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8.(2012?海南高考)2011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流转税、流转税 B.流转税、行为税
C.流转税、财产税 D.所得税、流转税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名词点击”中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备考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根据教材相关陈述,营业税、增值税均属于流转税,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 2012年6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63 795亿元,同比增加6 919亿元,增长12.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 )

经济发展水平 ②人均收入 ③企业效益 ④分配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D
10.当税务机关向内地某演员征收个人所得税时,该演员以该收入是在境外获得的为由拒绝纳税。假如你是一名税务工作者,针对这一情况,你应该向该演员传递以下哪些税收知识( )
①在我国境内有住所、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不管在我国境内有无住所,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

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解析:政府投资形成新的需求→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加→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的需求,故答案为A项。
答案:A
12.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开店和购物,但是很少有人为网上交易缴税。按照税法规定,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税法规定的缴税条件表明税收( )
A.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具有用之于民的本质属性
C.具有强制性的基本特征
D.可以保证调控政策的实施
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知识。题干中“只要发生交易行为就得缴税”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我国税收的性质,不合题意。D项夸大了税收的作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20分)材料一 图1 2006~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单位 亿元)

注:2011年为预算支出

注: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为4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7%~18%
材料二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4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1)材料一中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中央财政持续增加对“三农”支出的现实意义。
答案:(1)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了2006~2011年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年增加;图2反映了2006~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其中2007年至2008年增幅最大;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高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2)①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的持续增加,促进了我国粮食产量的增加,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③我国粮食连年增产,有利于保障粮食市场的供应,缓解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通胀压力,稳定我国消费品市场价格;④有利于消除市场对粮食供应不足和国际粮价持续走高的恐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4.(20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2012年9月29日,某市国税局开展了“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的税收宣传活动。


(1)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税收作出自己的贡献?
解析:第(1)问包含了税收的作用、性质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内容。第(2)问,较为开放,可以分三个主体分析,及纳税人意识、权利意识和斗争意识。
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④同一切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