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马克思复习题

A正确 B不正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A B)

2.认识辩证过程的方法论意义之一,即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A B )

3.私有制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第一个基本原则。( A B )

4.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而产生。( A B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A B )

6.掌握适度原则就是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超出事物的度。( A B)

7.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这一结论的完整意义,即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A B)8.认识必然,是获得观念上的自由,掌握必然,才是自由的实现。( A B )9.“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说明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A B )

10.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结果。( A B)

1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者价格,之所以具有欺骗性,就在于一切劳动都表现为有酬劳动。( A B )

1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A B )

13.劳动人民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A B)

14.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存在竞争。( A B)15.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A B )

1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A B)

1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A B )

18.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留下明显“痕迹”,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 A B)1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A B )

2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现实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A B )

21.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可参与企业决策,以及职工持股计划的实施,改变了工人的地位。( A B)

2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 A B )

2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A B)

24.劳动既然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这说明它本身也有价值,是商品。( A B)2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A B )

2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A B )27.主、客观辩证法在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是,前者采取外部必然性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后者采取观念、逻辑的形式,与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 A B )

2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虽说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但并非一般趋势。( A B)29.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在于它造福人类,还在于它“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

和统治的权力”而使技术的胜利要以道德的沦丧为代价。( A B )

30. 国家的消亡是指政治国家的消亡,也包括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一并消亡。( A

B )

3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2.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在于说明(B)。A.实践对理论有指导作用B.理论对实践有能动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重要D.实践比理论更重要

33.“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能够挽救资本主义免于崩溃”,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两句话的主要依据是(B)。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矛盾的不可调和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4.哲学的党性和党派性是指(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3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是(B)。

A.唯物主义观点B.实践观点

C.辩证观点D.群众观点

36.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B)。

A、《(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

D、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37.认为“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这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39.梁启超“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的观点是(B)。

A.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B.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40.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A.意识不仅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B.意识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D.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4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42.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200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100万元,购买劳

动力商品部分80万元,而后生产出商品价值300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C)。

A. 300% B.200% C.150% D.100%

4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4.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的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的观点是(D)。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

45.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C)。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46.列宁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D )。

A.俄国的特殊国情 B.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产生

C.无产阶级的新变化 D.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4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5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1.唯物主义发展过程所经历的主要形态有(ABD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2.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D)。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世界统一于存在;

C.万物皆在我心中; D.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53.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ABD)。

A.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C.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5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55.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ABCD)。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56.“历史不过是追求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说明(AB )。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57.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CD )。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职能形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58.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ABD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59.下列选项真正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有( CD)。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60.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是(ABC)。

A.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1.试述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答: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3分)

科技革命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6分)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分)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3分)

总之,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6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所在?

答:所谓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使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3分)首先,与时俱进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即彻底的科学性必然要求理论上的与时

俱进。(4分)

其次,与时俱进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认识不能脱离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这

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4分)

再次,与时俱进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为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4分)

总之,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

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1.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所创立的一切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A B)

2.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A B )3.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

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A

B )

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 B )5.所有唯物主义者的思想都是科学的,所有唯心主义者的思想都是荒谬的。( A B)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在于,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精神第二性。( A B)

7.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

B )

8.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的根本要求。( A B )

9.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

现和确证。( A B )

10.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

过程。(A B )

1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对立的双方你死我活的对立和对抗。( A B)12.在社会发展中有矛盾的存在就没有和谐,要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消灭一切社会矛盾。( A B )

13.客观辩证法就是唯物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就是唯心辩证法。( A B)

14.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通常主张反映论,而唯心主义则主张先验论。( A

B )

15.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

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它对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

控制作用。(A B )

16.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发现“永恒真理”和“终极真理”。( A B)17.绝对真理就是完全正确的真理,相对真理就是不完全正确的真理。( A B )18.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检验其他认识是

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A B )

19.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 A B )

20.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对人的性格、气质及社会的性质

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A B )2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

关系等的总和。( A B )

22.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世界上所有的国

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都必须按顺序经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否则就违背社会历

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A B )

2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再是通过辛勤劳动,而是通过掌握知识。( A B)

2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资本家获取

的利润量减少。( A B)

25.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

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 A B)

26.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A B )

27.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可以通过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改良或改革来实现的。( A B )

28.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A B )29.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在生产力较落后的一些东方国家社会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是一种“历史的误会”。( A B )

30.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A B )

二、单项选择题(第31—5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31.(B)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A.绝对的正确性B.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对现实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D.以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精神动力

32.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最大成果”的是(A)。A.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

3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C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

34.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 ( B )。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 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 。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36.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3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38.“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3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C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的度

D.事物的变化是否合乎规律

40.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C )。

A.普遍联系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具体分析法

4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 A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4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B )。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44.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 D )。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45.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购买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46.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C )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4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48.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A.价值如何增值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

C.剩余价值的实现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4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A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

50.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C )。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 B.按需分配

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

5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有(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

5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BD )。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5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 AB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5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

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55.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 ( ABCD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56.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中,“三权”包括( ACD )。

A.立法权;

B.财政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57.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 ABC )。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58.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资本家通过( ABCD )等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增加资本的总量,进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快资本的循环周转,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的总量;

D.降低工人的相对工资,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作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方式。5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包括( ACD )。

A.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B.大型混合联合企业;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6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是因为:(ABCD )。

A.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

61.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62.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你怎么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61、答: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到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2分)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2分)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3分)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分)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3分)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3分)

62、答: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也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的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成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2分)在劳资关系方面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如: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等。在分配关系方面,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面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劳动者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改善劳动者的社会状况,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2分)社会阶层、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在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2分)资产阶级国家开始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全面干预,致使经济危机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减弱,危机各阶段不明显,金融危机影响程度加大等。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上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国家行政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的影响日益扩大。(2分)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

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4分)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3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

2.“我只知道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是为了同假马克思

主义者划清界限。( B )

3.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

4.联系具有无条件性。( B )

5.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

方向和道路。( A )

6.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B )

7.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所以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B )

8.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B )

9.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A )

1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二个方面。( A )

11.商品的价格是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的。(B )

12.自由竞争产生垄断,垄断必然消除竞争。( B)

13.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货币都是资本。( B )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一般趋势。( A )

15.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A )

16.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 B )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A )

1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A )

19.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A )

20.资本主义的出现是一种历史退步。( B )

21.生产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A )

22.利润的真正来源是资本家的劳动。( B )

23.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地走到垄断。( A )

24.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生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

的后果。( A )

25.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 A )

2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宿命。( B )

2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完成了对科学社会主

义的逻辑论证。( A )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A )

29.科学的社会主义源自空想社会主义,故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区别。

( B )

30.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A )

3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 C )

A休谟 B爱因斯坦 C马克思 D康德

3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那些学说的理合思想( C)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A )

A理论品质 B理论方式 C实践品质 D实践方式

34、世界观是( D )

A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

C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D)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6、运动是物质的( A )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37、全部社会生活( D )

A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C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3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

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40、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A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抽象性、间接性 D形象性、直接性

41、生产资料包括( 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一切劳动产品

42、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C )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4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C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4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45、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D )。

A、价值如何增殖问题

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问题

C、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C )。

A、商品流通环节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D )。

A、一些商品生产者“只卖不买”,致使社会再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B、一些商品生产者无力支付债务,使整个社会信用关系遭到破坏

C、生产出来的商品太多,超出了劳动人民的购买能力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4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C )。

A、国家元首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4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 )。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5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D)

A发达的社会主义B真正的社会主义

C民主的社会主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1、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BC )

A生产劳动实践 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实践D艺术实践 E教育实践

52、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的两种错误是( BC )

A二元论错误 B经验主义错误 C教条主义错误

D冒进主义错误 E宿命论错误

53、价值的特点是( ABC )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主体性 C具有社会历史性

D具有多样性 E具有虚假性

54、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 BCDE )

A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的制约

E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55、社会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CDE )

A生产力结构 B物质结构 C经济结构

D政治结构 E观念结构

56、下列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

57、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ABCD )。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企业经营全球化

58、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 ABC )。

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

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

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59、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ABC )。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实践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60、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CDE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各取所需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E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61、如何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62、如何看待20世纪社会主义曲折历程?

6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现代科学虽然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结底还是由社会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3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2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3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只有社会实践才能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思想理论本身、客观事物都不能。(4分)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3分)

62.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2分)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第三,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6分)

说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能够在挫折与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7分)

马克思主义概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填空 1.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 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2.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即德 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 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5.物质的绝对静止是理解相对运动的条件。√ 6.动则衡动,静则衡静。× 7.时空的本质和特性。(选择:对时空的看法哪些是正确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 物质手段。 9.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 征。 10.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1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5.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16.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 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飞跃。 1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概论考试题库(带答案)

第 1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答案: A 第 2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答案: A 第 3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互相斗争的科学 答案: B 第 4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世纪20年代 19世纪30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50年代 答案: C 第 5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资本论》的发表 《反杜林论》的发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第 6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学说 答案: C 第 7 题(单选): 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辛亥革命 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成立 答案: B 第 8 题(单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大同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表明:答:(C) A、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B、马克思主义没有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 C、马克思主义是向实践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 D、马克思主义只能让理论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而不能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答:(B)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答:(D)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7、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答:(A)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答:(D)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 D、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世界观前提的是:答:(ABD) A、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 B、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C、世界由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事物构成 D、事物的规律乃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外在的直接表现 E、规律是事物所固有的,但不是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规律性。 2、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答:(ACD) A、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 B、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C、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E、“解放思想”是对“与时俱进”内涵准确、全面的揭示 3、解放思想的内涵有:答:(ABD) 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E、是为实事求是服务的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答:(ABCDE)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5、“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答:(ABC)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E、违背了改革开放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答:(ABCD) 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2020年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考试题具体完整版

马克思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C) 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4、“鸟尽弓藏,兔死狗空”说明了(A)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发展性 D、事物的联系性 5、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天生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A、唯物主义可知识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折衷注意诡辩论 D、形而上学绝对论 6、“巧妇难为无米炊”,这说明(D) A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7、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指(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没有区别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是毫不相同 C、社会形态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的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 10、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成为商品 C、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成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值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里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他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C)A、150﹪,100﹪ B、150﹪,200﹪C、150﹪,300﹪ D、100﹪,200﹪ 14、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被动表现出来,这说明(A)

最新马克思主义复习题

选择题:(共214个) 单选:共140个;多选:共74个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8个) 1.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C )C.德国古典哲学 3. 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 C )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6.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D.与时俱进 7.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 8.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是( D )D.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单项选择题(36个) 1.哲学基本问题是( C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 C )的依据。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C.物质性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D.客观实在性 5.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 点是( D )。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 B )。B.时间的不可逆性

7.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 个命题表明:( A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8.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D) 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9.“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的观点是( C ) C.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10.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11.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1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说明(B)。 B.物质决定意识 1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C)。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16.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D D.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D.斗争性和同一性 18.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B B.矛盾分析法 19.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B )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如何回答( A )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 B.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是否永恒发展的问题 3.金、银、铜、铁、铝等同金属的关系属于( B )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D )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这里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D.事物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下列各项中,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D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D )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 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D )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 ) A.形象性B.能动性 C.客观性D.抽象性 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B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狭义和广义)是什么? 答:狭义上,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什么? 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运动和静止、时间、空间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俩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的定义: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定义及其主要表现? 定义: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大理论意义是什么?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仅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其重大意义。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D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C)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 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 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 (卷面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 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 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

马克思复习题最新的

马克思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C )。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辨证关系的原理 c.形式与内容辨证关系的原理 D.本质与现象辨证关系的原理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B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7.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C )。 A.克服和抛弃B.全盘否定c.既克服又保留D.全盘肯定 8.“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9.社会基本矛盾是( D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 10.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D )。 A.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B.价值规律 C.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 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