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夜色下的黑暗与晨光中的希望——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

夜色下的黑暗与晨光中的希望——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

326

3文 艺 评 论

文|周芳钰

——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桥上》对比赏析

夜色下的黑暗与晨光中的希望

摘要:威廉?布莱克和威廉?华兹华斯都是浪漫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人物。通常,浪漫主义都反对工业革命,因为他们认为工业化扭曲了世界的真正面目,扭曲了人性,把人变成了机器,带来了污染,破坏了自然。总而言之,工业化摧毁了人类的生活。布莱克的《伦敦》和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桥上》都是描写伦敦的名篇。尽管两首诗歌表面上描写的内容不一,但都体现了人们对没有压迫、没有污染和没有贫富两极分化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关键词:伦敦;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一、对《伦敦》主题和意象的分析《伦敦》主要描写的是充满悲伤的伦敦夜景,表现的是诗人布莱克和伦敦人民对罪恶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的责难之情。诗中共有四节,每一节都别有深意。第一节中,英文词“chartered”(宪章化)就大有隐含之意。在工业革命之前,伦敦还是一个自然的整体,但是工业革命改变了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伦敦。诗歌第一节中诗人提及了工业化宪章的街道和工业化宪章的泰晤士河,一方面这些意象宣告着它们已然被资本主义所占领,它们不再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成为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变相的资本。伦敦的自然整体遭到破坏,已然破碎;另一方面,就连原本自由流淌的泰晤士河也要受控于资本主义,这也预示着人们的自由意志也不复存在。并且,布莱克笔下的伦敦为夜色下的伦敦,但即使是在这夜色朦胧之时,诗人也能看见人们脸上的无奈,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即使是黑夜也掩盖不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罪恶。可想而知,当时伦敦人民受苦之深。第二节中,英文词“every”(每一)值得深思。短短的四行诗中就用到了五个“every”。布莱克通过对“every”的使用具体刻画了工业革命带给伦敦人民和社会的痛苦与折磨。在这一节中,布莱克眼中映入了各种人群,有成人有婴儿,他们年龄不一,但却都在哭泣。他们的身体都遭受折磨,工业革命需要他们像机器一样地运转。更为糟糕的是,除了肉体上的折磨,人们的思想也被资本主义所控制。英文词“manacle”(手铐)表明,不仅是肉体,人们的思想也被上了枷锁,挣脱不得。第三节中,打扫烟囱的儿童工进入视野。这一节中,布莱克运用了两个颜色意象表达了资本主义的残忍。意象一,原本白色的教堂被打扫烟囱的孩童哭声吓得变成了黑色。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年纪尚小的孩童都不怜悯,资本主义对劳苦人们的压榨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即使是圣洁的教堂也难逃被污

染的噩运,可见工业革命对伦敦整个环境的破坏之大。意象二,宫墙也被人们的苦难染成了鲜艳的红色,再次验证了资本主义对劳苦大众的压榨至深。第四节中,最能体现当时社会黑暗的便是年轻妓女对新生婴儿的诅咒。这不禁引人思考,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才会让人性如此狠毒阴暗以致于去诅咒一个新生的生命?这虽看似残忍,实则包含的是满满的无奈。成人连自己都难养活了又怎么去抚育一个鲜活的生命?新生婴儿象征的是希望,是生命的曙光,然而此时的伦敦满目皆是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哪里还容得下他们,实在可悲。由此可见,当时的伦敦真是毫无希望可言。

布莱克笔下的《伦敦》就是这样一幅悲哀的图画,阴暗且毫无生机可言。

二、对《威斯敏斯特桥上》主题和意象的分析

相比起布莱克夜色下的伦敦,吸引华兹华斯驻足的是晨光中的伦敦。在诗歌《威斯敏斯特桥上》的开头,诗人华兹华斯用一句话概括了清晨伦敦的美景。华兹华斯认为如果有人对如此壮丽动人的美景无动于衷,那么他的灵魂也就麻木了。足以看出清晨中沉睡的伦敦美得多么让人震撼。接下来,华兹华斯把晨光比作伦敦披上的外衣,晨光下的伦敦静谧而又真实。这里所指的真实是指向大自然的。从“bare”(裸露的)一词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信息。这样“裸露”的伦敦,没有人为的修饰,没有多余的伪装,没有烦人的喧嚣,就这样静静地躺着,让人尽情欣赏它最真实、最本真的面貌。船舶、塔尖、穹楼和剧场都袒卧在大地上,面向着天空,也就是阳光洒向大地的方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跃然纸上。在这样无烟的空气里,这些建筑都如此明亮和辉煌。这里的“smokeless”(无烟的)尤其值得注意。往日由于工业革命的污染,伦敦的空气总是弥漫着灰尘,人们甚至都看不清这些建筑物,它们真实存在却又朦胧得厉害。而在清晨,工业运作还没有开始,伦敦的空气里没有烟雾,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就算是初阳直射入岩谷和峰顶的美景也抵不过此时的宁静。物以稀为贵,当时的伦敦正处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这样美好的自然风光实属难得,诗人自然也对它赞不绝口。此时的伦敦就连河流也顺着它的意志向前流淌。这一点恰巧与布莱克的《伦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布莱克笔下,夜色下的《伦敦》即使是泰晤士河也为资本主义所占据。而在清晨的伦敦,我们似乎看到了自由的意志,河流可以自由地流淌,

又给人带来了希望。最后,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伦敦伟大的心脏还在沉睡。表达了诗人希望醒来后的伦敦能如沉睡的伦敦一般美好。华兹华斯希望伦敦的现实社会能和此时的自然风光一般给人以美的享受。

华兹华斯笔下的伦敦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图画,它在晨光之中不受打扰,光是静静地呼吸就能让人感受到它的美好。

三、结语

一个是夜色下的伦敦,一个是晨光中的伦敦,却给人以如此大不同的感受。夜色下的伦敦阴暗,让人透不过气,人如同机器一般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下迷失自我;而晨光中的伦敦阳光且充满希望,大自然可以自由地呼吸,河流可以自由地流淌。两位诗人只是直观的写出了自身当下对伦敦的感受,虽然角度不同,甚至是对立的,但是都表现出了两位诗人对于伦敦能重回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虽然在布莱克的《伦敦》里,伦敦到处是苦难和压迫,让人看不到希望;但就像华兹华斯在他的诗里所描写的一样,伦敦本是可以如此美丽、宁静和充满希望的。只要人们一起努力,终有一天会还一个本真如初的美好伦敦。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参考文献

[1]辜振坤.英文名篇鉴赏金库(诗歌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2]华兹华斯著,杨德豫译.华兹华斯诗选[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王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4]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