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及进制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及进制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及进制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及进制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

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体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

分米平方厘米

重量:吨千克克

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人民币:元角分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000毫升

1时=60分1分=60秒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完整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第24讲和倍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题。根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数量关系,形成了一些用特定方法解答的典型应用题。比如,和倍应用题、差倍应用题、和差应用题等等。 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学格式”是: 已知大、小二数的“和”,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上面的问题中有“和”,有“倍数”,所以叫做和倍应用题。为了清楚地表示和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 从线段图知,“和”是小数的(倍数+1)倍,所以, 小数=和÷(倍数+1)。 上式称为和倍公式。由此得到 大数=和-小数, 或大数=小数×倍数。 例如,大、小二数的和是265,大数是小数的4倍,则 小数=265÷(4+1)=53, 大数=265-53=212或53×4=212。 例1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64吨,甲仓库存粮是乙仓库存粮的10倍。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分析:把甲仓库存粮数看成“大数”,乙仓库存粮数看成“小数”,此例则是典型的和倍应用题。根据和倍公式即可求解。

解:乙仓库存粮 264÷(10+1)=24(吨),甲仓库存粮 264-24=240(吨), 或 24×10=240(吨)。 答:乙仓库存粮24吨,甲仓库存粮240吨。 例2甲、乙两辆汽车在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甲、乙两辆汽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所以“1倍”数是乙车的速度。现只需知道甲、乙汽车的速度和,就可用“和倍公式”了。由题意知两辆车 2时共行 360千米,故1时共行 360÷2=180(千米),这就是两辆车的速度和。 解:乙车的速度为 (360÷2)÷(2+1)= 60(千米/时), 甲车的速度为 60×2=20(千米/时),或180-60=120(千米/时)。 答:甲车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时行60千米。 从上面两道例题看出,用“和倍公式”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即小数)是谁,“和”是谁。例1、例2的“1倍”数与“和”极为明显,其中例2中虽未直接给出“和”,但也很容易求出。下面我们讲几个“1倍”数不太明显的例子。 例3甲队有45人,乙队有75人。甲队要调入乙队多少人,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 分析:容易求得“二数之和”为 45+75=120(人)。如果从“乙队人数才是甲队人数的3倍”推出“1倍”数(即小数)是“甲队人数”那就错了,从75不是45的3倍也知是错的。这个“1倍”数是谁?根据题意,应是调动后甲队的剩余人数。倍数关系也是调动后的人数关系,即“调入人后的乙队人数”是“调走人后甲队剩余的人数”的3倍。由此画出线段图如下:

六年级总复习小学数学常见的量练习题

小学数学常见的量练习题 一、基本练习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时=( )分 1时25分=( )时 2时30分=( )时=( )分 9000克=( )千克 6吨比5999千克多( )千克 3吨45千克=( )吨=( )千克 0.75吨=( )千克 2.04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25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6.5立方分米=( )升=( )毫升 5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10升50毫升=( )毫升 650毫升=( )升 3公顷6平方米=( )公顷 8吨35千克=( )吨=( )千克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 1、一支铅笔长18( )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6( ) 3、一桶水重15( ) 4、小华的身高是1.35( ) 5、一只大象约重4.5( ) 6、一间教室的面积是48( ) 7、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 ) 8、一只衣箱的体积是35 ( ) 9 、水杯高约1( ) 10、一个人一次能喝约500( )的水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X”) 1、凡是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 ( ) 2、1平方厘米比1厘米大。 ( )

3、任何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4、3时24分=3.24时。() 5、一支圆珠笔的长度大约是130毫米。() 6、2008年在北京举行第29届奥运会,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90天。() 7、1立方米比1平方米大。() 8、在367个学生中,至少有2个学生是同月同日生的。()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一个油桶,最多可装油200升,我们就说这个油桶的()是200升 A、质量 B、容积 C、体积 2、一本《新华字典》的价格大约是() A、152分 B 、125角C、125元 3、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 4、与45千克重量相等的是() A、0.0045吨 B、4500克 C、 9 200吨 5、4860秒=()时()分 A、1,21 B、1,260 C、1,320 五、把下面各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 40公顷 450平方米 4平方千米 800平方分米 2、4.02升 4立方分米200立方厘米 4升2毫米

【AAA】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doc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单位换算表)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R1世纪=100年;R1年=365天平年;R一年=366天闰年R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R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 R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R1天=24小时R1小时=60分R一分=60秒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几何体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4、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其实,把分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后,再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8、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时间一般以年或月为单位,应与利率的单位相对应)

小学数学所有图形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操作问题 所谓操作问题,实际上是对某个事物按一定要求进行的一种变换,这种变换可以具体执行。例如,对任意一个自然数,是奇数就加1,是偶数就除以2。这就是一次操作,是可以具体执行的。操作问题往往是求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后可能得到的结果。 例1 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 n,当 n为奇数时,加上121;当n为偶数时,除以2。这算一次操作。现在对231连续进行这种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讨论:同学们碰到这种题,可能会“具体操作”一下,得到 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虽然一直没有得到100,但也不能肯定得不到100。当然,连续操作下去会发现,数字一旦重复出现后,这一过程就进入循环,这时就可以肯定不会出现100。因为这一过程很长,所以这不是好方法。 解:因为231和121都是11的倍数,2不是11的倍数,所以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数也应当是11的倍数。100不是11的倍数,所以不可能出现。 由例1看出,操作问题不要一味地去“操作”,而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窍门。 例2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的数换成这两数之差,称为一次变换。如对18和42可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 18, 42—→ 18, 24—→ 18, 6—→ 12, 6—→ 6, 6。直到两数相同为止。问:对12345和54321进行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

分析与解: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a,那么这两个数之差与这两个数中的任何一个的最大公约数也是a。因此在每次变换的过程中,所得两数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不变,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因为12345和54321的最大公约数是3,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3。 注:这个变换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两数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 例3右图是一个圆盘,中心轴固定在黑板上。开始时,圆盘上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黑板处均写着0。然后转动圆盘,每次可以转动90°的任意整数倍,圆盘上的四个数将分别正对着黑板上写数的位置,将圆盘上的数加到黑板上对应位置的数上。问:经过若干次后,黑板上的四个数是否可能都是999? 解:不可能。因为每次加上的数之和是 1+2+3+4=10,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之和永远是10的整数倍。 999×4=3996,不是10的倍数,所以黑板上的四个数不可都是999。 例4在左下图中,对任意相邻的上下或左右两格中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这算作一次操作。经过若干次操作后,左下图变为右下图。问:右下图中A格中的数字是几? 分析与解:每次操作都是在相邻的两格,我们将相邻的两格染上不同的颜色(见右图)。因为每次操作总是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的数字同时加1或减1,所以所有黑格内的数字之和与所有白格内的数字之和的差保持不变。因为原题左图的这个差是13,所以原题右图的这个差也是13。由(A+12)-12=13解得 A=13。 例5 将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就交换它们的位置。如此操作下去,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当1~10十个数如下排列时,需交换多少次? 8,5,2,6,10,7,9,1,4,3。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见数量关系 和计算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一般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 税后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1-税率)税后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1-税率) 个人所得税=(收入-基数)×税率 2.四则运算中的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3.计算公式 (1)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圆的周长:C=2Лr或C=Лd (2)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面积;S=Лr2 (3)表面积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4)柱体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体积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V=a3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或V=abh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或v=1/3sh (6)圆的相关计算公式(直径d,半径r,大圆半径R,圆周率Л,周长C) r=d÷2r=c÷Л÷2 d=2rd=c÷Л 环形面积=Л(R2-r2) (7)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精选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比和比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常见的量、比和比例》练习题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量的运用。 2、掌握单位的转换方法。 3、掌握用比和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见的量的运用。 2、掌握单位的转换方法。 3、掌握用比和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 一、知识总结

二、教学过程 例1 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仿练:(1)千米=()千米()米 (2)公顷=()公顷()平方米 (3)2060米=()千米()米 (4)198秒=()分()秒 例2 5吨260千克=()吨 5分40秒=()分 仿练:(1)8立方米5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2)6平方分米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例3 下面公历年份中,是闰年的年份有哪些 1900年 1992年 2011年 2000年 2008年 仿练:下面公历年份中,是平年的年份有哪些 1999年 2012年 2100年 2400年 2010年 课堂练习 1、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一盒牛奶的容积是250()。②88层的上海金贸大厦高()。

③小李跑100米用了18()。 ④周六,小红到相距()的超市购物,她买了600()的河虾,买了一瓶()(填“升”或“毫升”)的芬达,一共花了()钱。 ⑤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44()。 (2)用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需要()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长是()米。 (3)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该年的第一季度有()天。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时=()时()分 7吨60千克=()千克 3公顷=()平方米 8250米=()千米 5 800毫升=()升 5升80毫升=()毫升 8元5角=()元 2200年的2月份有()天 3、一辆卡车下午1时30分从甲站出发,当天20时30分到达乙站,中间休息半小时,如果卡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4、蚯蚓可以消化许多垃圾,有人将7500千克垃圾运到一个蚯蚓养殖场,75天后这些垃圾全部被消化完了。照这样计算,这个养殖场一年可以消化多少吨垃圾(一年按365天计算) 比和比例 一、知识总结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中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中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 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图形计算公式 1、小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小学一至四年级数学公式及定义(人教版)常用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一差=减数差+诚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0、单产量×面积=总产量总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长方形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h=S×2÷a 三角形底=面积×2÷高 a=S×2÷h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方米 1公顷=1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怎样把一个图形按照要求分割成若干部分?怎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再按要求拼接成另一个图形?这就是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例1请将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本题要求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因此可以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性质来分割。 方法一:将某一边等分成四份,连结各分点与顶点(见左下图)。 方法二:画出某一边的中线,然后将中线二等分,连结分点与另两个顶点(见右上图)。 方法三:找出三条边上的中点,然后如左下图所示连结。 方法四:将三条边上的中点两两连结(见右上图)。 前三种方法可以看成先将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将每部分再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还有更多的分割方法。 例2将右图分割成五个大小相等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中共有15个小正方形,所以分割成的图形的面积应该等于15÷5=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有和 两种形式,于是可得到很多种分割方法,下图是其中的三种。 例3右图是一个4×4的方格纸,请在保持每个小方格完整的情况下,将它分割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分析与解:因为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所以每块有8个小方格,并且这两块关于中心点对称。下面是六种分割方法。 例4将下图分割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图形的面积等于16个小方格,如果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那么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应是4。因为题图是缺角长方形,长为6宽为3,所以分割成两块后,右边的一块应向上平移1(原来宽为3,向上平移1使宽为4),向左平移2(原来长为6,向左平移2使长为4)。考虑到缺角这一特点,可做下图所示的分割和拼接。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二)

第十一讲份数法 ————————————————老师数学乐园 岳池文国 把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份数关系,并确定某一个已知数或未知数为1份数,然后先求出这个1份数,再以1份数为基础,求出所要求的未知数的解题方法,叫做份数法。 (一)以份数法解和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倍应用题。 例1某林厂有树和槐树共320棵,其中树的棵数是槐树棵数的3倍。求树、槐树各有多少棵?(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把槐树的棵数看作1份数,则树的棵数就是3份数,320棵树就是(3+ 1)份数。 因此,得: 320÷(3+1)=80(棵)…………………槐树 80×3=240(棵)…………………树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490吨,已知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甲、乙两个煤场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题中已经给出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甲煤场存煤数量比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少10吨。因此可将乙煤场的存煤数量看作1份数,甲煤场的存煤数量就相当于乙煤场存煤数量的4倍(份)数少10吨,两个煤场所存的煤490吨就是(1+4)份数少10吨,(490+10)吨就正好是(1+4)份数。 所以乙场存煤: (490+10)÷(1+4) =500÷5

=100(吨) 甲场存煤: 490-100=390(吨) 答略。 例3 妈妈给了平10.80元钱,正好可买4瓶啤酒,3瓶香槟酒。平错买成3瓶啤酒,4瓶香槟酒,剩下0.60元。求每瓶啤酒、香槟酒各是多少钱?(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因为平用买一瓶啤酒的钱买了一瓶香槟酒,结果剩下0.60元,这说明每瓶啤酒比每瓶香槟酒贵0.60元。把每瓶香槟酒的价钱看作1份数,则4瓶啤酒、3瓶香槟酒的10.80元钱就是(4+3)份数多(0.60×4)元,(10.80-0.60×4)元就正好是(4+3)份数。 每瓶香槟酒的价钱是: (10.80-0.60×4)÷(4+3) =8.4÷7 =1.2(元) 每瓶啤酒的价钱是: 1.2+0.60=1.80(元) 答略。 (二)以份数法解差倍应用题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差倍应用题。 例1 三湾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这样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该村原有旱田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该村原有的水田比旱田多230亩(图11-1),今年把35亩旱田改为水田,则今年水田比旱田多出230+35×2= 300(亩)。根据今年水田的亩数正好是旱田的3倍,以今年旱田的亩数为1份数,则水田比旱田多出的300亩就正好是2份数(图11-2)。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84261知识讲解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 84261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 小学数学公式:和差倍及平均数问题 什么是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了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什么是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什么是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大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相遇问题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浓度问题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小学数学公式:植树问题公式 什么是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公式: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小学数学常用的计算公式

常用的计算公式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四)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四) 一块正方体木块,体积是1331立方厘米。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厘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1331分解质因数:1331=111111答:这块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11厘米。例2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324,求这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324分解质因数:324=223333=(233)(233)=1818答:这个数是18。例3 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62,求这两个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把462分解质因数:462=23711=(37)(211) =2122答:这两个数是21和22。*例4 ABCD=1673,在这个乘法算式中, A、 B、 C、D代表不同的数字,ABC是一个三位数。求ABC代表什么数?(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因为ABCD=1673,ABC是一个三位数,所以可把1673分解质因数,然后把质因数组合成一个三位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这个三位数就是ABC所代表的数。 1673=2397答:ABC代表239。例5 一块正方形田地,面积是2304平方米,这块田地的周长是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解:先把2304分解质因数,并把分解后所得的质因数分成积相同的两组质因数,每组质因数的积就是正方形的边长。2304=2222222233=(22223)(22223)=4848正方形的边长是48米。这块田地的周

长是:484=192(米)答略。*例6 有3250个桔子,平均分给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剩下10个。已知每一名小朋友分得的桔子数接近40个。求这个幼儿园有多少名小朋友?(适于六年级程度)解:3250-10=3240(个)把3240分解质因数:3240=23345接近40的数有 36、 37、 38、39这些数中36=2232,所以只有36是3240的约数。23345(2232)=2325=90答:这个幼儿园有90名小朋友。*例7105的约数共有几个?(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求一个给定的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可先将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按一个质数、两个质数、三个质数的乘积……逐一由小到大写出,再求出它的个数即可。因为,105=357,所以,含有一个质数的约数有 1、3、5、7共4个;含有两个质数的乘积的约数有 35、 37、57共3个;含有三个质数的乘积的约数有357共1个。所以,105的约数共有4+3+1=8个。答略。*例8 把 15、 22、 30、 35、 39、

小学数学六年级常见的量练习题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数与代数(五)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1、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2、一枝钢笔长约170(). 3、小明的爸爸身高170(). 4、一块橡皮重25(). 5、一个冬瓜重4(). 6、学校操场长60(). 7、教室占地面积约是48().8、一个苹果重150().9、一桶油重5().10、一本字典厚5(). 1、我国领土面积是960万()。 2、一年有()个季度,8月是第()季度,每月的()日至()日是中旬,每月最多有()个星期日。 3、闰年的第一季度有()天。六月份有()天,是第()季度,1996年是()年 4、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一年全年有()天,到今年10月16日是()周年。 5、计量液体体积通常用()和()作单位。 6、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年有()天。 7、“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成功升空,2003年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安然着陆。它在空中共飞行了()小时()分。 8、火车时刻表上写着17:30开车,也就是()午()点()分开车。 9、一个会议从7月28日开始,8月3日结束,这个会议开了()天。 10、1985年9月10是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是第( )个教师节。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05厘米=()米 2.05吨=()吨()千克4千米5米=()米 4时5分=()时=()分8立方米=()立方分米 1.5时=()时()分40分=()时 4天=()时 1年=()个月 3元6角=()元 7.02千米=()千米()米5600立方厘米=()升 270平方厘米=()平方米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

小学数学常用公式 一、常量计算公式 1、总数=每份数×份数N=m×n 份数=总数÷每份数 n=N÷m 每份数=总数÷份数 m=N÷n 2、几倍数=1倍数×倍数K=k×n 倍数=几倍数÷1倍数n=K÷k 1倍数=几倍数÷倍数k=K÷n 3、路程=速度×时间S=v×t 时间=路程÷速度t=S÷v 速度=路程÷时间v=S÷t 4、总价=单价×数量Y=m×n 数量=总价÷单价n=Y÷m 单价=总价÷数量m=Y÷n 5、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Q=p×t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t=Q÷p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p=Q÷t 6、和=加数+加数N=n1+n2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n1=N-n2 7、差=被减数-减数M=m1-m2 减数=被减数-差m2=M-m1 被减数=差+减数m1=M-m2 8、积=因数×因数V=v1×v2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v1=V÷v2 9、商=被除数÷除数u2=U÷u1 除数=被除数÷商u1=U÷u2 被除数=商×除数U=u1×u2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S-表面积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长) b-边长(宽)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高=面积×2÷底h=S×2÷a 底=面积×2÷高a=S×2÷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