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第6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

第二课时

[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1个CO2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个氧

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

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

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

分析:

[学生观察思考]

[交流]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提问]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板演]

[追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板书]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思考]分析该反应的特点,试谈谈它的用途。

[回答]同焦炭一样,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设问]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

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反思]本课题我们探究了哪些知识?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氧化碳的三大性质:可燃性、毒性、还原性。另外锻炼了大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业]习题1、2

板书设计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2CO+O22CO2(放热、蓝色火焰)

3.一氧化碳有剧毒。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考题回顾

1.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人

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 ) A.CO2 B.CO C.SO2 D.N2

2.如图所示,将集气瓶中二氧化碳

气体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实

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③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 ①⑤ B.③④

C. ④⑤ D.②③④

3.要区分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B.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C. 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内

4.盛放石灰水的试剂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 2.A 3.C

4.CO2+Ca(OH)2====CaCO3↓+H2O

备课资料

1.二氧化碳新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汽水用力摇动之后再打开,里面的水便会喷出来,这是因为气压在作怪。利用这个原理我们便可以发明一种新型的机动车发动机。

首先,我们可以把发动机安装在一个全密封的发动装置里,除发动机外,还要有搅拌器和制压仪器,然后在里面装满二氧化碳、碳酸水、磷酸、氧气。当车子发动时,搅拌器开始工作,这样二氧化碳、磷酸、氧气相撮合,便产生气压,因为氧气较其他气体轻,便会喷射而出,从而推动车子前过。

同时在车子的前端再安装一个接收氧气的装置,并再输入发动装置,这样不断循环,便可一直工作使用。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在一定的气压下便可变成液体或固体,我们可以在发动机内设置一定的压力使二氧化碳液体与碳酸结合在一起,然后通过专门渠道排入大海。这种发动机可以减少许多大气污染,减少石油用、量,节约大量能源。

我想,这便是未来的环保汽车。

2.二氧化碳新探与化学化工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认识到二氧化碳有害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可利用的一面,其实二氧化碳的应用是相当广泛的。

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萃取剂。在常态下,它对液体和固体的溶解能力非常低,但随着压力和密度的增加,其溶解能力逐渐提高,尤其是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更为明显。在亚临界温度条件下它与甲醇等许多有机溶剂混溶性良好,而与水的互溶性很小,它与萃取出的有机物相比,其挥发度大、粘度低、扩散系数高并且有一定的溶解选择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不燃,无毒无爆炸危险。

在医疗卫生方面,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呼吸刺激剂,将6%的CO2与96%的O2混合,

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溺死和休克的标准药物,这种混合剂在麻醉和碱中毒的处理中也可作为一种增效剂。

在石油工业上,二氧化碳已被用于提高石油的采油率上。二氧化碳作为油田注入剂可有

效地驱油,它溶于水又易溶于原油,溶于水后呈弱酸性,可对岩油矿起酸化作用,使其渗透率增加,吸水能力提高;而溶于原油后,它可使原油体积膨胀,密度和粘度降低,这样便有可能减轻重力分离的不利影响。另外,二氧化碳与地层中的原油相混合,还可以蒸发或萃取原油中的某些烷烃组分。其次,二氧化碳可作为油田洗井剂,这主要是利用其汽化迅速,体积急剧膨胀的特性,二氧化碳产生的气压迅速向流体各个方向传递,以激浪冲击井下裂隙,冲刷破坏泥皮,并随即以井喷形式将被清洗的堵塞物带出。

3.怎样防止空调车一氧化碳中毒?

小轿车基本上都带有空调设备,若使用不当,则会使乘员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

我国每年都发生多起空调车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其实,产生一氧化碳的不是空调机,而是发动机。据测试,汽车运行时,发动机转速在每分钟1500~3000转时,所排出的废气中是不会有过量的一氧化碳,但是,当发动机在怠速空转时,因为燃烧不充分,往往会产生含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在运行中,油门过大,转速超过每分钟3000转时,油与空气之比超过了正常的1:12.5,油多空气少,也会出现含一氧化碳极浓的废气。

空凋车为节约能源,门窗大多气密良好,车内外的空气难以进行对流。只有在车子开动后。空气通过空凋设备才产生对流。所以,如果车子停驶时,仍开放空凋,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便可能逐渐聚集在车内。加之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时间一长,车内氧气逐渐减少,乘员便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严重时会丧失生命。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空凋车应注意检查排气系统是否有漏气处,若发现有向车厢内逸漏废气处,应及时排除。

空凋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凋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1~2扇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

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并且在排除晕车和其他病因的前提下,应考虑到有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此时应停车,下车休息片刻,待身体恢复正常后再驾车。

4.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就是我们熟知的所谓“煤气”中的主要成分。这种有毒的物质为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一氧化碳是在燃烧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民用炉灶、采暖锅炉和工业窑炉,特别是机动车辆是一氧化碳的发生源。

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在大气中可停留2~3年,因此,这是一种数量大,积累性强的大气污染物。

混在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随空气进入人体,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能与血液中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血液外的肌红蛋白和含二价铁的细胞呼吸酶等形成可逆性结合。当肺泡中一氧化碳分压小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分压时,一氧化碳容易从肺中排出。通常,停止呼吸一氧化碳时,第一小时排出量多,但碳氧血红蛋白可保持一定时间,全部解离需数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减缓和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解析与氧的释放,两者相差3600倍。因为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不仅使血液失去携带氧气的作用,造成缺氧血症,而且它能妨碍氧和血红蛋白的正常解离,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而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在缺氧情况下,脑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以至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发生脑水肿,继而发生脑血管病变,造成大脑一定部位局限性软化和坏死。

高浓度引起的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中毒者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都证明长期生活在低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的心血管病人,能促使病情恶化,使血液中的类脂质和胆固醇在血管里沉积。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在神经系统症状中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降低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通过对吸烟和非吸烟孕妇的观察,吸烟孕妇分娩的胎儿有体重低和智力发育迟缓的趋向。

5.温室效应

当太阳光辐射透过大气层时,短波紫外线辐射被子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其余辐射继续透过对流层。除很少一部分长波的红外辐射被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外,大部分可见光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被地表吸收,并转化为红外辐射,反射到大气层,再次被大气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等吸收。像二氧化碳这样对太阳光中的短波辐射无吸收,而对长波辐射产生强烈吸收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阻止热量向外散发,增大了大气层的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像温室花房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产生的升温和保温效果一样,所以被称之为温室效应。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课前预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类型,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完成下列反应)。 (1)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2)与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②与硫酸铜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铜生成 B.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溶液质量增加 D.铁丝中铁的质量逐渐减少 3.下列物质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的是(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浓盐酸 D.浓硫酸 4.识记课本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__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哪些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是置换反应?举例说明。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教案

第3课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币制改革、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生活西化、改革军制等基础历史知识。 (2)理解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3)运用: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分析图表、情景再现等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大国崛起》解说词,检查预习,明治维新的含义。 授新:学生读《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教师总结: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材料: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 提问: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1.废除旧制度:废藩置县,四民平等(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5页第二段,明确“废藩置县”的含义,探讨“废藩置县”的作用:日本千百年来的封建割据被彻底打破,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高于市,如南京一中的友好学校爱知淑德中学校所在地就是爱知县名古屋市。 提问: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体制又是如何建立的?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提供工业发展资金) 分析:此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认识:由于废除封建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一方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华族和士族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金融业等新兴工业的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教师过渡:明治政府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富国强兵的关键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共包含二个子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本课题共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此设计为第一课时。本课时教材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对于煤气中毒事件时有耳闻,但煤气中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必所知。所以,基于上述考虑,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实施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学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关注社会环保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专题3 第1单元 第2课时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第2课时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了解石油、天然气是脂肪烃的主要来源。 2.了解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重整等化学工业。(重点) 3.烃燃烧的有关计算。(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脂肪烃的来源与石油化学工业 1.石油的物理性质和成分 (1)颜色状态:黄绿色至黑褐色的黏稠液体。 (2)组成:主要是由气态烃、液态烃和固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烷烃和环烷烃,有的含芳香烃。 2.天然气的成分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有的地区的天然气中则含有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3.石油的分馏 (1)原理:石油――→加热汽化――→沸点不同 不同的馏分,属于物理变化。 (2)分类 ①常压分馏????? 原料:石油产品?? ??? 石油气、汽油、煤油、轻柴油等重油 ②减压分馏 ??? ?? 原理:压强较低时,重油中的沸点较高的烃在 较低温度时汽化,然后得到不同的产品原料:重油产品?? ??? 重柴油、润滑油、石蜡、燃料油等沥青 4.石油的裂化 (1)原理:使长碳链的烃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短碳链烃的方法。 (2)目的:提高汽油、煤油等轻质油的产量。 (3)分类: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4)裂解:同裂化原理相同,由轻质油生产气态烯烃,又称深度裂化。 5.催化重整和加氢裂化 (1)目的:提高_汽油等轻质油品质。 (2)产品: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6.环境保护 石油化工,科学家正在积极探索“全合成、零排放”的绿色化学工艺,开发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控制设备和仪器。 (1)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 (2)含C18以上的重油经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开采天然气应做到安全规范的操作。( ) (4)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 (5)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均是化学变化。( ) 【答案】(1)√(2)√(3)√(4)×(5)× [核心·突破] 1.石油的分馏 (1)常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低,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少。 减压分馏得到的馏分中烃的沸点相对较高,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较多。 (2)减压分馏的原理是利用外界压强对物质沸点的影响。外界压强越大,物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铁是由组成,是由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元素。若几种元素相 同时,就附加一个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如:、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 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并写在右下角,即一大二小,如、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 例如:Fe. 、、。 4、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如:2N表示 5、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P62表3-4) 6、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和,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 表。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即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 。 8、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 9、元素周期律: (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元素符号 [阅读] 课本P61 [分析] 1、图3-19.说明了什么? 2、如何确定元素符号? 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小结] 一、元素符号的确定: 二、元素符号的书写: [讨论] 4、分析图3-20,说出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周期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如:O 、H 、C 、S 、K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要一大二小。如:Ca 、Hg 、Cl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

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第3课时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10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化简形如“ax±bx”的式子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会化简这样的式子。 2.让学生在用形如“ax±bx”的式子表达一些数量关系并化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述、交流,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表达方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及简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方法,能化简形如“a x ± b x”的式子。 教学难点: 能化简形如“a x ± b x”的式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预设:2分钟)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我们已经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些数量,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并学习化简稍复杂的含有字母的式子。板书课题。 二、学习例7(预设:5分钟) 1.出示例7情境图

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表示小华和小芳一共用的小棒的根数的?你是怎么想的? (2)观察组员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思考这些方法之间有何联系? 导学要点: 引导学生分析3a+4a和7a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可结合图片的出示顺序帮助学生理解。 比较:3a+4a和7a都表示同样的结果,哪种表示法更简单些?师:把复杂的式子变成简单的式子在数学上叫化简。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3a+4a =(3+4)a 追问:这一步实际上 =7a 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等式的? 指出:以后你们在计算时,可以把中间的一步省略,即虚线框内的,直接写成3a+4a=7a 注意书写格式的指导。 4.全班交流 (1)方法一:摆a个三角形共用了3 a根小棒,摆a个正方形共用了4 a根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高温引燃的条件下,不. 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Al 粉和Fe 3O 4粉末混合 B .V 2O 5粉末和Al 粉混合 C .Al 粉和MgO 粉末混合 D .C 粉和CuO 粉末混合 解析:选C 。Al 粉和Fe 3O 4、V 2O 5在高温时均可发生铝热反应,而Al 粉和MgO 粉在高温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因为Mg 比Al 活泼。C 粉和CuO 粉末在高温也发生化学反应 2CuO +C=====高温 2Cu +CO 2↑。 2.等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 .2 mol·L - 1 H 2SO 4溶液 B .18 mol·L - 1 H 2SO 4溶液 C .6 mol·L - 1 KOH 溶液 D .3 mol·L - 1 HNO 3溶液 解析:选A 。镁、铝与稀H 2SO 4均可反应放出H 2;在KOH 溶液中只有铝与KOH 反应放出H 2;镁与浓H 2SO 4反应不生成H 2,Al 在浓H 2SO 4中钝化;Mg 、Al 与HNO 3作用都不生成H 2。 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 +4、SO 2-4、CO 2- 3、K + B .Na +、Ba 2+、Ca 2+、HCO - 3 C .Mg 2+、Ag +、K +、Cl - D .K +、Cl -、Na +、SO 2- 4 解析:选D 。铝与酸、强碱反应都放出氢气,则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H + , 也可能含OH -。分别加入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是指各组离子应与H +和OH - 都能共 存。A 项中,NH +4与OH -生成NH 3·H 2O ,CO 2-3与H +生成H 2CO 3;B 项中,HCO -3与H + 、OH -都能发生反应;C 项,Mg 2+与OH -不能共存,Ag +与Cl - 不能共存;D 项中,各离子与H +和OH - 都不发生反应,符合要求。 4.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 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A .①⑥⑤③ B .②③④③ C .②③⑤③ D .①③⑤③ 解析:选B 。由镁粉和铝粉制取纯净Al(OH)3的过程为 5.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体积(V )与时间(t )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注: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量)( )

第八单元第三课时除法两步计算的问题(一)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 师:你能补充问题吗? 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 二、新课研究 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 师出示团体操图片 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指名说。 师:谁能提出问题? 生:每个小圈多少人? 2.探讨解决方法 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评价 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60÷2÷5=6(人) 60÷(2×5)=6人 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

4.反馈练习 P100做一做 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10题 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 [设计意图]:使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发现的信息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高中化学 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1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石油炼制 乙烯学

石油炼制乙烯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关于石油加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石油分馏可得到乙烯等有机化工原料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 C.石油裂解的原料是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 D.石油炼制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 【解析】石油分馏无法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乙烯只能通过石油裂解加工获取。 【答案】 A 2.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裂解与裂化的产物都含有不饱和烃 B.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 C.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 D.裂解与裂化都是使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烃的过程 【解析】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气态烃作为石油化工原料。裂化的目的是将重油断裂为裂化汽油,提高汽油的产量。 【答案】 B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 B.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一定含有碳碳双键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解析】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分子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答案】 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的原理相同 B.通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都可以生成CH3CH2Cl C.乙烯具有可燃性,在点燃前要验纯 D.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用溴水除去 【解析】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而使溴水褪色发生的是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 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

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2.第2课时一氧化碳

第2课时一氧化碳 知识点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最好选用________(填“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 知识点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一氧化碳不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常用于冶金工业,现将一氧化碳通过8 g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4.2019?湘西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5.2019·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如图6-3-8为一个正在燃烧的煤炉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6-3-8 (1)煤炉中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是________在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炉的进气口在煤炉的下方,在进气口,煤的燃烧一般都很充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炉中一氧化碳有两个来源:①是煤的不充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4)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有同学提出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你认为可靠吗?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提出一个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发生轻度的一氧化碳中毒,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9·武汉改编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6-3-9所示。 图6-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中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表现为氧化性 B .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详解详析 1.无色 无味 略小 难 排水 2.A 3.解:设充分反应后最多能得到铜的质量为x 。 CO +CuO=====△ Cu +CO 2 80 64 8 g x 8064=8 g x x =6.4 g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知识要点基础练 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1.认真分析元素周期表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D) A.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 B.除第一周期外,其余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总是金属元素 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 D.每一周期都有8种元素 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D) A.原子序数 B.元素名称 C.元素符号 D.核电荷数 综合能力提升练 3.如图是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铌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1 C.一个原子中有41个中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92.91 g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12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B.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C.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硅原子的中子数是14 6.如图所示的①②分别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是13 ,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 (2)C粒子属于阴离子(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 7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 (填字母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B (填字母序号)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中考高频冲刺练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氧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 D.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8.硒元素是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课时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感受化学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导入新课 [导入]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气味?能否溶于水?

[观察]展示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探究] (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 (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试管口,从水槽中取出试管,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 (3)按(2)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2滴~3滴石蕊试液。 [分析]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不会有变化。 [结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气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因为一氧化碳无气味,所以一旦发生煤气中毒不易察觉。由此说明,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 [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回答]排水集气法。 [思考]用向下排空气法行不行? [回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密度跟空气接近,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法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思考]CO与CO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同? [演示实验]在集气瓶中点燃一氧化碳,提问如何检验产物,追问哪里看见

第八单元课题3(1)

育英学校中学部导学案 执笔:马桂芝 学科:化学教师:化学备课组第周第节总课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铁生锈 (3)铝与氧气反应 (4)镁、铝、锌、铁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2、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取铝,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Al2O3========4Al + 3O2↑现有 102吨氧化铝,请问最多能生产出多少吨铝?(请用两种方法来解答)自主学习 1、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少数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等,其余多数以 形式存在。 2、写出下列金属矿石的主要成分 3、炼铁用到的原料有、、,原理是, 设备是。 合作学习 一、铁的冶炼 A B C 问题与讨论: (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A处的实验现象是反应方程式:。(3)B处的实验现象是,作用是,反应方程式:。 (4)C处的实验现象是,作用是,反应方程式:。 通电

(5)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问题?(反应时先通一氧化碳还是先点燃酒精灯?结束时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先停止加热?为什么?尾气还可以如何处理?) 二、有关生产实际中含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 交流讨论:(利用其它方法解答本题) 【课堂检测】 1、常见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份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请你选出一种不适合用来炼铁的矿石(填序号),理由是。 2、某钢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焦炭过量空气,高温 [ ] ,高温 焦炭[ ] ,高温 赤铁矿 铁 (1)请在上面方括号中写出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 (2)写出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③。 3、用500t含氧化铁质量分数为7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4、要炼出2000吨含杂质3%的生铁,需要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元素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课题2 元素(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根据P73表4�3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表格。 [投影]展示表格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元素符 号 相结原 子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 子质量 元素名 称 元素符 号 相对原 子质量 氢H 1 铝Al 27 铁Fe 56 氦He 4 硅Si 28 铜Cu 63.5 碳 C 12 磷P 31 锌Zn 65 氮N 14 硫S 32 银Ag 108 氧O 16 氯Cl 35.5 钡Ba 137 氟 F 19 氩Ar 40 铂Pt 195 氖Ne 20 钾K 39 金Au 197 钠Na 23 钙Ca 40 汞Hg 201 镁Mg 24 锰Mn 55 碘I 127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种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种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格或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要记下来。大家可以寻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的元素符号为Na,相当于汉字拼音Na。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也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手拿元素符号的卡片,一人手拿元素名称的卡片,互相检查。(也要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学生活动)…… [此活动也可在自习课上进行,争取每位同学都参加,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记忆元素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是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板书]3.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 ①2N ②4H 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 ②“4H”表示4个氢元素; 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这时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的知识。

13.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

8 O 氧 16.00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年 级: 九年级 科 目: 化学 设 计 者: 马学军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 2.书写原则: 。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 个横行和 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每一纵行称为一个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二)元素符号【阅读】课本P6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 2.书写原则: 。 铁 铜 铝 氯 硫 碳 钠 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 氢 氦 锂 铍 硼 氮 氧 氟 氖 H Li Be B C N F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Na Si P S Ar K Ca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铂 金 汞 碘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O ”宏观 微观 (2)“2O ”表示 (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 意义) 2H : Na : 2Mg : nS (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 内 容 学习注解 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 氮元素 : 3个磷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P62-63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 个横行和 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每一纵行称为一个 。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 :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聪明的选择(5分×7=35分)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 、镁65mg 、锌1.5mg 、铜2mg 、锰1mg ,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无法确定 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 .MN (锰) B .Cu (铜) C .Na (钠) D .Al (银) 3.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 .炭 B .绿 C .汞 D .钙 4.相同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无论从其意义以及读写法都与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学好本单元内容才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等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的。 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数的简单应用等几部分。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并且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但是无论在意义、读写方式还是在计算等方面,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初次学习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突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认知上的难点,教学时提供了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分数的意义。例如:分月饼、分西瓜以及根据七巧板、积木说分数等。 2.加强多种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构建的,而动手 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提供了多种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例如:认识了、后,让学生动手表示出一张正方形纸的;比较分数大小时,让学生动手涂色,感悟分数的大小等。

高中化学 专题3 第1单元 第1课时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 目标与素养: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化学方程式。(宏观辨识)3.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证据推理)4.了解同系物的概念。(宏观辨识) 一、化石燃料 化 石 燃 料 ? ? ? ? ? ?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石油 ?? ? ??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含少量的 硫、氧、氮等 化学成分: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及其溶有 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煤 ?? ? ?? 组成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组成元素:含量最高的元素为碳、其次是氢、氧及 少量的硫、磷、氮等 二、甲烷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四面体的4个顶点。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水溶性 无色气态无味ρ(CH4)<ρ(空气) 难溶 (1)稳定性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定的,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一般不起反应。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氧化反应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 微点拨: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纯度。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在5%~15.4%(体积)范围内时,遇火花将发生爆炸;煤矿中的瓦斯爆炸多数是甲烷气体爆炸引发的。 (3)取代反应 ①甲烷与Cl 2在光照下的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瓶内黄绿色逐渐消失,最后变为无色; (ⅱ)集气瓶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 (ⅲ)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水槽中有晶体。 反应原理 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 CH 3Cl +Cl 2――→光照CH 2Cl 2+HCl CH 2Cl 2+Cl 2――→光照CHCl 3+HCl CHCl 3+Cl 2――→光照CCl 4+HCl ②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种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 4.甲烷的利用 (1)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三氯甲烷制备制冷剂—氟利昂,其过程反应方程式为CHCl 3+HF ―→CHFCl 2+HCl 。 (2)合成甲醇,其过程为CH 4――――→被氧化 一定条件(CO +H 2)一定条件,CH 3OH 。 (3)高温分解生成炭黑,其反应方程式为CH 4――→高温 C +2H 2。 三、烷烃 同系物 1.烷烃 (1)烃: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也叫烃。 (2)烷烃: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碳碳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其通式为C n H 2n +2。 (3)命名 n ≤10:依次称为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