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学徒制的比较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中西方学徒制的比较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15304740.html,

中西方学徒制的比较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作者:刘金涛

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1期

摘要:学徒制是中西方教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对促进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形式载体,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明确中西方学徒制差异性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西方学徒制;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中学徒制模式发展较为迅速,在西方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我国原有的学徒制,积极引进西方职业教育经验,将更加全面的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西方学徒制的有效融合将会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发展动力。

一、中西方学徒制差异性比较分析

1.规范性管理

学徒制在西方国家中经过与行会制度连接之后发展迅速,并且逐渐成为带有社会性质的行会组织模式。这种受行会组织管理下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师徒之间的关系、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要受到行会的监督管理,组织性较为明确,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而中国是在宋代出现了类似于欧洲的行会组织。据《梦华录》记载,宋代手工业不论生产物件大小,都设置了“团行”,各团有“行老”,“团行”之上设“库”,“库”有“行首”。民间手工业作坊受“团行”和“库”的辖制,凡是作坊雇佣工匠和学徒,都是要经过“行老”和“行首”的同意。但是中国古代的学徒制只是简单的师傅与徒弟或第三方担保人订立契约,没有更高一级的组织进行规范。

2.转折发展

西方国家的学徒制模式由初期阶段发展到十九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使这种教育模式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大工厂转移,这种关系的转变使工厂内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同时也改变了对工人生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西方学徒制开始走向没落。由于中国并没有收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机器大工业生产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学徒制一直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并且我国传统学徒制主要是对技工进行培训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用工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招收的工人已经由传统学徒工转换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各级学校毕业生作为工厂工人的主要劳动力。发展到现代我国学徒制逐渐消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