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SSM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

基于SSM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

基于SSM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
基于SSM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1)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相互比例关系及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优劣,因而研究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曾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及其演进进行过研究,以揭示其一般性规律。产业结构效益的优劣已成为体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研究区域背景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区域背景

山东省属于我国东部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是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地区GDP 平均增长率达到12.1%,占

全国的比重由3.3%上升到了10.3%,人均GDP 由1978年的316元上升到了2008年的33083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 已位居各省份前列。在此过程中,山东的产业结构也由最初的33.3:52.9:13.8演变为9.6:57.0:33.4,由最初“二、一、三”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图1)。2008年,山东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仍然处于低水平。山东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增长如何相适应急需研讨。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 ethod ,缩写为SSM ),它是由美国学者Dunn 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完善的。它把区域经济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的上一级区域的经济

基于SSM 的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

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文/朱明明赵明华

【摘

要】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山东省1999~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

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巩固农业基础等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山东省

【作者简介】朱明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赵明华,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Dec.2010Gen.484No.12

2010年12月总第484期第12

·141

·

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的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P (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the shift share effect),区域经济增长量G=地区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模型如下:

e'j =e 0

×E'j,0E 0

式中:e'j 为以标准区第j 产业所占份额将研究区第j 产业部门的规模标准化的数值;e 0为研究区域基期GDP 增加值;E'j,0为与标准区GDP 相对应的某产业的产值;E 0为标准区的GDP 。

R j =

E j,t -E j,0E'j,0

(1)

式中:R j 为标准区第j 产业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E j,t 为标准区末期GDP 增加值;E j,0为标准区基期GDP 增加值。

r j =e j,t -e j,0e j,0

(2)

式中:r j 为研究区第j 产业基期至末期的变化率;e j,0为研究区基期GDP 增加值;e j,t 为研究区末期GDP 增加值。

研究区参照标准区的份额分量N 为:N=n

j =1Σe'j R j

(3)

研究区参照标准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P 为:P=n j =1

Σ(e j,0-e'j )·R

(4)

研究区标准区的竞争力偏离分量D 为:D=n

j =1Σe j,0(r j -R j )

(5)则研究区经济增长总量G 为:G=N+P+D

(6)

引入k j,0=e ij,0E j,0、k j,t =e ij,t E j,t

分别表示为i 研究区i 部门

在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参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i 研究区对于参照区的相对增长率为:L=e t /e 0

E t /E 0

,可以分解如下式:

L=n j

=1

ΣK j,t ·E j,t

n

j =1ΣK j,0·E

j,0

n

j =1

ΣE j,t

n

j =1ΣE

j,0

=n

j =1ΣK j,0·E j,t n

j =1ΣK j,0·E j,0n j =1

ΣE j,t n

j =1ΣE j,0ΣΣΣΣ

ΣΣΣΣΣΣΣΣ·n j =1

ΣK j,t ·E j,t n

j =1ΣK j,0·E j,t ΣΣΣΣΣΣ

ΣΣΣΣΣΣ其中:W=

n

j =1

ΣK j,0·E j,t

n

j =1

ΣK j,0·E

j,0

n

j =1

ΣE j,t

n

j =1

ΣE

j,0

u=

n

j =1ΣK j,t

·E

j,t

n

j =1

ΣK j,0

·E

j,t

W 、u 分别表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在此式中,G 愈大、L 大于1,则表示区域增长快于全国;P 愈大、W 大于1,表示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若D 较大、u 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

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二、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影响的SSM 实证分析

(一)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影响的总体SSM 分析

本文采用山东省1999~2008年GDP 和第一、二、三产业产出的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探讨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各产业增长对经济的贡献,从而为区域发展提出一定的评价依据。

表11999年和2008年山东与标准区域(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比较及其构成表(单位:亿元;%)产业

全国山东

1999

2008增长率(%)

19992008增长率(%)

应达产值一产14770.034000.01301221.03002.71501587.3二产41033.6146183.42563644.317702.23869329.5三产33873.4120486.62562628.510367.22946729.0GDP

89677.0

300670.0

235

7493.8

31072.1

314

17610.2

数据来源:2000年和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

·142

·

表21999~2003年山东省产业结构明细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

产业全国分量(N)

结构分量(P)竞争分量(D)总偏量(PD)

总增长量(N+P+D )

一产234.31-18.4143.7725.36259.67二产2038.74-137.90939.89801.992840.73三产2179.91-762.2366.23-696.001483.91总计

4452.96

-918.54

1049.89

131.35

4584.31

数据来源:2000年和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

表41999~2008年内两时段山东省L 、W 和u 值(以全国为标准)年份

相对增长率(L)

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效果指数(u)1999~2003年 1.06420.99810.68452004~2008年

1.0999

0.8085

0.5273

注:表4数据由表2和表3的相关数据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中公式所得。

表3

2004~2008年山东省产业结构明细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

产业全国分量(N)结构分量(P)竞争分量(D)总偏量(PD)总增长量(N+P+D )

一产13731.31-12031.00127.73-11903.271828.04二产27026.41-15653.803292.86-12360.9414665.47三产19913.60-14427.701760.96-12666.747246.86总计

60671.32

-42112.50

5181.55

-36930.95

23740.37

数据来源:2005年和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

如表1所示,山东省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率与标准区域(全国)的三大产业增长率相比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表明山东三大产业均为扩张型产业。200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5.90:3.45,而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4.30:3.54,山东产业结构水平低于全国。

(二)产业结构演进对山东经济增长影响的分阶段性SSM 分析

以下以2003年为界,分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1999~2003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全国增长分量的排序为三产、二产、一产,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应当是第一位的;结构偏离分量方面的排序为一产、二产、三产,说明山东第一产业在经济增长总量方面的贡献率比较大,因此是农业大省;竞争偏离分量方面的排序为二产、三产、一产,说明了传统产业(二产)仍占主导性地位。总的来看,1999~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中竞争分量占主导地位且为正,从而得出总偏量也为正值;从总增长量方面来看,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超过60%。

如表3所示,2004~2008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全国增长分量的排序为二产、三产、一产,与表2有所不同,说明这两个时间段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侧重点有所变动;结构偏离分量方面的排序为一产、二产、三产,与表2相同,说明山东省在产业

结构方面仍需要有较大的改善,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近期经济发展的重点;竞争偏离分量方面的排序为二产、三产、一产,但三产的比重有所不同,1999~2003年三产竞争分量的比重为0.04:0.90:0.06,而2004~2008年三产竞争分量比重为0.02:0.64:0.34,二产比重有所降低,三产大幅度提高,一产有所降低,表明山东省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总的来看,2004~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中由主导地位是竞争分量改变为结构分量,更说明了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总增长量方面来看,二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最大,说明山东工业产业发展地位在近期不会改变。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近10年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总体竞争力显著增强,其中以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增长速度居中;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增长速度最快;第一产业贡献率虽有所下降,但其总量也大幅度增长。

计算相对增长率(L)、结构效果指数(W)、竞争效果指数(u)表明(表4)

,2004~2008年山东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增长率明显高于1999~2003年,但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效果指数有所下降。

三、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由以上分析可知,山东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虽然三大产业总量居前列,但结构优化程度不高,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提出以下产业优化对

策。

(一)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

1.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金融保险、

·143

·

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比如,构建济南、青岛两大区域金融中心,加快组建在山东省注册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等。

2.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壮大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比如商贸流通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

3.开拓服务业的新领域,寻求市场新需求和新消费热点。比如,社区服务业连锁经营、全民体育健身服务运动工程等等。

(二)突出工业发展,发挥比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抓好支柱产业的发展。比如,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机械设备产业、化工产业、食品产业、纺织服装业、材料产业以及装备产业等。拉长产业链条、建立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形成层次高、竞争力强的新型支柱产业格局。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比如造纸、塑料、包装、化肥、轮胎、水泥、玻璃、陶瓷等传统行业并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

3.大力开发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

4.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三)加快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巩固产业基础

1.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形成农业区域的合理布局。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和集约化投入,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建立以深度开发为主的农产品商品基地。

2.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同时实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技化战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无害化、无污染,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3.提升农业的外向化水平。发挥山东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效利用国际上的资源与市场,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规范的销售渠道,延伸其产业链条。与国际接轨,加快山东的蔬菜、果品等优势产品的出口。

四、结论及讨论

1.1999~2008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标准区域(全国)相比,三大产业均为扩张型产业,总增长量高于全国,但产业结构水平低于全国。产业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的SSM分析结果为结构偏离分量为负,竞争偏离分量也说明了这一点。

2.在山东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增长速度居中;第三产业贡献率逐年上升,增长速度最快;第一产业贡献率虽有所下降,但其总量也大幅度增长。

3.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带动了部门效益提高,也吸引了先进科学技术。但在资源投入方面成本过大,造成污染,因而在经济发展中要节约资源,实现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

参考文献

[1]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219.

[2]张海峰,白永平,刘峰贵.1949—2009年青海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定量评价与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 (3):105~110.

[3]鲁奇,张超阳.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111~115.

[4]徐健,张蔷薇.进一步优化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2006,20(8):93~96.

[5]迈克儿·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2.

[6]CABALLER O R J,PINDYCK R S.Uncertainty,investment, and industry evolu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 eview,1996,37(3): 641~642.

[7]AUDR ETSCHD B,THUR IK A R,Innovation,Industry Evolution and Employment[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8]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韦纳布尔斯著.梁峰译.空间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15.

[9]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56.

(责任编辑:夏明芳)

·144·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市外来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杭州统计信息网 2012-3-5 10:53:18 近年来,随着我市“学在杭州、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的实施,再加上发达的民营经济,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来杭创业、务工,从而使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本文结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对我市当前的外来人口状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供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市外来人口的状况及特征 本文所指的外来人口是指在普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杭州市地域内的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户口在杭州市以外)的乡镇(街道)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是我市常住人口的一部分。 (一)外来人口的基本状况 1.总量占全市人口1/4强。我市“六普”870.04万常住人口中有235.44万人是来自杭州市外的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27.1%,也就是说每4个常住人口就有1人来自市外的外来人口。其中来自省外人口为174.27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4.0%。 2.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全市13个区、县(市)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外来人口数超过30万人有萧山区34.15万人、江干区32.63万人、余杭区31.79万人;超过20万人有西湖区23.40万人、拱墅区21.52万人;超过10万人有开发区19.23万人、下城区16.28万人、滨江区15.15万人、富阳市12.43万人、临安市10.47万人。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开发区61.9%、滨江区47.5%、江干区47.4%。而经济发展相对较缓的淳安县、建德市两县、(市)则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仅有1.04万人和2.7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和6.3%。3.来源地域较为集中。受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传统习俗的影响,我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相对较为集中。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展的进程当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更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其中克拉克在《经济发展条件》年中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将发生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继而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罗默年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后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我国“十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就是“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已经进入了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主要的方面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中要处理的首要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之一的江苏省其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从初加工工业向高加工工业演进主导产业先由消费资料部门向生产资料部门再向消费资料部门和服务部门转换从与国际市场联系较少向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建立完善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转变。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江苏省产业结构正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看江苏省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如产业结构整体层次较低、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对资源能源过度依赖城乡二元结构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问题严重苏南苏北区域差异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旧存在有的问题还处于日益加剧的状况。江苏省如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从省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正确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到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江苏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调强第一产业发展能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调优第二产业结构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调高第三产业比重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专业化和深加工不断提高增加值率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嘲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早在世纪年代就着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的均衡问题他的《美国经济结构》、‘投入产出经济学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投入产出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专门问题①美国对外贸易②地区经济平衡和裁军③环境污染问题④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目前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中运用得最普通的工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内研究的经济变化的一般趋势并得到他称之为的“世界性进程”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初步讨论了国际相互依赖的若干机制。嘲发展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在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即发展中国家必须按照一个平衡增长路线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是最早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学者将经济成长划分为六个阶段将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经济增长阶段论和非总量部门分析法在当代经济学中影响很深第一章绪论钱纳里将开放的产业结构理论规范化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将研究领域

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

专业班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502班 实训报告 姓 名 彭鑫恬 学 号 150005071048 实训日期、时间 2016年5月11日 同组学生姓名 王燚(数据制图)、王志鑫(资料收集) 课程名称 经济地理学 指导老师 岳云华老师 实训地点 1B104 实训项目名 区域经济数据获取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 实训类型 实训成绩 _______ 内 容: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和实训步骤 五、实训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 七、心得 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 目的: 1.认识区域经济数据平台 2.掌握区域性经济数据获取与挖掘方法; 3.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分析与图形编绘方法; 4.学会用动态数列分析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数量变化调整与分析原因,培养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要求: 1.以3人一组为单位,以天津市为对象,获取有效数据; 2.整理数据完成数据表格,并根据表格和图形得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训内容和原理 内容: 1.按照指导书的提示,掌握相关数据平台的地址、熟悉界面、数据类型等 2.查找需要的区域性经济数据; 3.静态、动态相结合,分析某经济区域的三次产业结构并编制结构图; 4.对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特征分析与解释。 原理: (一)三次产业分类来源 三次产业分类源于西方经济理论。 (二)分类依据 根据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三)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 ……………………………装……………………………………………订…………………………………………线……………………………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

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 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

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合理的产业结构,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保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分析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合理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江苏;经济发展 Abstract: The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health. It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full use of regional resources to play a regional advantage, improve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regional economy, but also to meet the region's growing popul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Have a 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fec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correctly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Jiangsu Provinc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 in industry structure, regional structure made of different Adjustment. Key words: 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y; Jiangsu; economicdevelopment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

【发展战略】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作者:金元浦发布时间:2003-6-2 13:10:19 点击数:6419 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审美、时髦、品牌与流行等服饰文化的当代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国家财政统包,人员、资金、物资统分统配,一个“统”字将文化包容无遗。在过去的经济核算体制中,也只承认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而把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排除在国民经济收入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使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历史性的潮流。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即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划分各个行业,以国民生产总值来核算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才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 从理论上看,三次产业结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并创新的过程。 三次产业的分类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是西方学者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最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使产业结构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次产业分类的主要原则,是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是欧美、日本和前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法。我国于1985年也首次对1984年的第三产业作出了统计,国务院并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①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建立这种分类法的必要性和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认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显然,确定这个阶段开始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但是很明显,英国是在18世纪末进入这个阶段内……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处于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将先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我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发展 一、文献回顾 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许多经济学家就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库兹涅茨、钱纳里和罗斯托。库兹涅茨提出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就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i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 1949) 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 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 库兹尼茨(Kuznets, 1957) 用50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 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钱纳里(Chenery, 1960)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 并利用51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 而制造业增长最大, 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 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正如库兹涅茨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样,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且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获得的结构效应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这又会对产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均衡,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它将促使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成功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次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动后所取得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及时变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年份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产值比重产值比重 1992 26923.48 5866.60 21.79% 11699.50 43.45% 9357.38 34.76% 1993 35333.92 6963.76 19.71% 16454.43 46.57% 11915.73 33.72% 1994 48197.86 9572.69 19.86% 22445.40 46.57% 16179.76 33.57% 1995 60793.73 12135.8 1 19.96% 28679.46 47.18% 19978.46 32.86% 1996 71176.59 14015.3 9 19.69% 33834.96 47.54% 23326.24 32.77% 1997 78973.03 14441.8 9 18.29% 37543.00 47.54% 26988.15 34.17% 1998 84402.28 14817.6 3 17.56% 39004.19 46.21% 30580.47 36.23%

理性认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

理性认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 宋立 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竞争力提升 总体来看,虽然我国当前一产比例略高于理论预期值,二、三次产业比例略低于理论预期水平,但偏离程度处于合理区间。据此判断,我国现阶段三次产业结构已趋于基本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十二五”后期到“十三五”时期,要将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从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转变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上来。面对世界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问题和挑战,要在稳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同时要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全球产能过剩背景下的竞争新优势。 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当前二次产业比例虽然基本适当,但其中包含了个别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虚胖现象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等因素。下一步要加减法并举,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保持动态竞争力。积极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型产业,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推动过剩行业产能调整,适应全球化高峰期过后世界经济发展和分工与布局变化新特点,改造提升周期性过剩产能,加快转移成本制约型过剩产能,坚决淘汰绝对过剩型产能,在延续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服务业比例缺口有所缩小,既包含了奢侈性生活服务业过度发展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产性和人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要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加快发展电信、运输、金融等因受管制而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出口与走出去,努力改善服务贸易逆差局面。另一方面要在抑制个别生活性服务业过度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人本型生活服务业。要适应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发展需要,积极发展教育、养老、健康等人本型服务业。同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长期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抑制高档餐饮娱乐等奢侈性生活服务业的畸形发展。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语 (2) 二、浅析山东省三大产业 (3) 三、山东产业结构近几年的变化及现状 (4) 四、小结 (7) 五、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优化措施 (7) 参考文献 (9)

山东省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摘要: 2011年,山东省地区总产值高达45429.2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山东人均GDP达到7273美元,从数字上看山东省已进入了工业化高级阶段。虽然山东的产业产值很高,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仍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化率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短期内难以超越第二产业。三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山东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结构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 一、引语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会随着一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四个阶段,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升级会使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从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变化:1949到1970年为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一二三”阶段,此时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工业不发达,第三产业几乎没有;1970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1989年,20年时间处在“二一三”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山东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适合本省的经济政策,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逐步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1990年进入“二三一”阶段,即工业化初级阶段; 2000 年至2005 年经历了工业化中级阶段; 2006年以后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到201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5429.2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973.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24037.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418.0亿元。从经济总量看,山东省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内部看,山东省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相对不合理的一面。这些不合理使得山东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二三一”阶段。如果这些结构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长期制约着山东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杭州主导产业

杭州市主导产业选择----基于区位熵分析 一、主导产业的含义 主导产业定就是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保持高于全社会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合理和主导产业的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驱动轮,也是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正确地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有利于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政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二、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杭州市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9个大类中的30个进行分析,没有对第一、三产业分析。基于区位熵,通过数据分析来计算来看,在2010年杭州市37个行业的区位商值中,大于1的行业有20个,小于1的有17个。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其中,区位熵最大的是化学纤维制造业为8.05,最小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主要由于受资源限制,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分析北京市的优势行业,我们将区位商值大于1.2的行业列为“显著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大于0.8小于1.2的行业列为“潜在优势行业”;区位商值小于0.8的行业列为“相对劣势产业”。 表1-1xx的较明显优势行业 排名910 11 12

13 14 15 16 17行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橡胶制品业 纺织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金属制品业 饮料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

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的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1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 ——探讨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化的关系 郝成磊 20130202015 产业经济学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外汇储备、外贸出口额由1978年的全球排名38、30上升到2011年的全球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548.20亿元飙升至2011年的79646.65亿元,增加了24.44倍;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年均增9.62%,远远大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约为2.5%。特别是在2000——2010年这一段长达11年的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研究我国在1978年到201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居民收入水平、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为当前国内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推进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1978年——2012年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变要受经济增长阶段的影响 判断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对于把握产业结构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判断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指标有三个: 1.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综合指标。 2.产业结构GDP 比例。 3.就业结构。

2 (二)中国产业结构转变受到国内具体条件的影响 1.较高速度的增长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仍将并存。 2.多层面多档次的需求旺盛。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很大,不同企业使用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档次差距很大,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 建设状况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为各类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了客观的市场条件。 3.就业压力很大。在这16年中,有近2亿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人以上.再加上随着工业结构的升级,工业中就业人数的增长会明显慢于工业产值的增长,工业中吸收农业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就业的压力十分突出。 (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1.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