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教学设计)

赫章县实验中学王金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书: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

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

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

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

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师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环境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5,图4-6

师读图和教材文字,同桌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师指导学生读图,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课件展示:教材图4-6

生讨论后发言: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师(承转)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学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课件展示:教材图4-7,图4-8,并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生(讨论后,回答)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图片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课件展示: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设计生(回答)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

师补充并展示正确的图表。

(承转)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问题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问题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问题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后固学】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推广清洁能源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必修2)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以下概念:环境、环境问题、生态平衡。 2、了解并识记以下内容:环境要素,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名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核心。 3、理解并掌握以下知识;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惩危害。 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其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 德育目标 要求通过有关环境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对有关环保法规的学习,增强其依法治理环境的法律意识;通过对依法治理环境的学习,初步培养在环境总是上的权利义务观念;并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青少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难点] 依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内容,阅读的要求是粗读,即只读课题、框题、目题。 (阅读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列出本课的知识总体框架结构。)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了解人类环境的状况。 材料一:从本世纪30年代至代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一周内死亡60人)、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全镇45%人口患病、死亡17人)、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汞污染事件等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进入80年代以后,又发生了规模更大、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为严惩的博帕尔泄漏事件(3300人死亡,20万人致残)、菜茵河污染事件(160千米河段鱼死亡,483平方千米范围内井水不能饮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等等。 材料二:世界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抻,进入20世纪80年代,每年砍伐森林15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万平方千米)、土壤侵蚀严重、物种资源减少、水资源蒉乏(世界上有80个国家,20亿人口在缺水的边缘)、矿产资源枯竭等等。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环境问题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引起当代人的深思,究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本节课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人类面临严惩的环境问题(板书) 人类环境(板书) 1)环境的含义及环境要素的内容。(板书) 提问;环境是指什么?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版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理。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界中的地位。 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思考交流 1.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前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而且,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同时还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土高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水库的淤积,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 与人类活动造成的“ 加速侵蚀” 相互迭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大,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继续保持现在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荒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根据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自1957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由于国家基建、退耕造林、退耕改牧等原因,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减少,进入90年代,更由于大搞“ 开发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湘教版)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课时 2课时 二课标要求及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课标分析: (1)学生根据图4-1-1说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并能根据环境问题的成因分类。 (2)学生能通用已有知识,根据图4-1-2说明温室效应如何产生?根据图4-1-3说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根据图41-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及海平面变化与气候的关系。(3)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关系 (4)根据图表及资料,说出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1)这节内容是中国版高中地理必修2节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第一节,是学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人地关系,是对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总结与升华,同时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做知识铺垫。 (2)内容分析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教材并没有像旧教材那样详细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再分析出现的环境问题,而是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了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在介绍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时教材并没有采取空间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转变阶段,在学习上存在三个关卡:即兴趣关、思维关、表述关,表现为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浓厚,不会理性思维,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中实际已接触到大量的环境问题,他们已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欠缺系统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地理思维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节课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参与案例教学、与合作探究,参与图文转换与讨论研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本图4-1-1 展观了人类面临的七种环境问题,本节课教学重点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2、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与严峻性。 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等形式,从某一地区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因此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地区走向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从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1、教法:情境教学、案例导读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 七、教学资源多媒体计算机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倾听讲解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 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别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 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 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 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 表现自然灾害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举例火山喷发、地震、台风、 洪涝、干旱、海啸等 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 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

少等染等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1、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②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③垃圾处理问题: xx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xxxx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④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 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⑤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⑥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 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 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⑦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⑧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 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化学品之中。 2、环境保护制度 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现在,我国在积极探索环境管理办法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②xx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第10课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问题,知道其含义。 2、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4、思考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对环境的认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五、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六、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七、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八、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九、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十、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一、总结延伸 1、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最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

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3)(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课标要求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分析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建议:联系实际,撰写有关环境治理或生态保护的小论文,并展示交流;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制定本班爱护环境守则;参与宣传环境保护的活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四、教法、学法与教具 1.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讨论法、阅读法 3.教具:多媒体计算机、剪报等 五、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重点是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其危害及成因,没有特别突出的难点。为了体现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组织上主要采用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的资料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讨论,得出共识,使学生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学中选择一些恰当的探究内容,设置探究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的优势,在课件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个探究材料,比较新颖,应充分应用它,在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为下面的学习建立心向。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使学生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同时,特别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入深圳的环境问题案例,如深圳的大气污染与酸雨、深圳河的污染等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深刻掌握温室效应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动画,以利于突破难点。学生容易掌握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后完成知识网络。及时填写事先发下的纲要信号表格。 课件以超链接形式制作,操作灵活。课件中提供了板书设计幻灯片以及课堂小结幻灯片,供师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课件后面还提供了课堂反馈,有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可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当时的秘书长加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 (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