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统计

教育心理学统计

教育心理学统计
教育心理学统计

第一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的意思

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有效数字随机变量数据总体个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计数数据度量数据指标标志绝对数相对数2.简述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整理其发展脉络。

3.简述教育统计学内容及其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4.简述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5.简述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6.论述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意义。

7.论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8.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9.在括号内指出每一种情况有效数字的个数。

287 () 2.8700×104 ( ) 4023 ( )

25.0400 ( ) 0.000499 ( ) 475.00 ( )

10.如果不考虑测量结果,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

①时间()②性别()

③家庭的大小()④绝对感觉阈限()

⑤职员工作评定等级()⑥测验成绩()

11.试从变量的性质上,连续性上及数据类型上指出下列观测值所属的变量类型。

①李芳在班上名列第5名。()

②初二(3)班有女生24人。()

③王鹏跑100米用了16秒4。()

④丹丹的身高是150厘米。()

⑤朱华英做对了10道题。()

⑥郭明明的数学测验是90分。()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

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

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

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

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试问

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

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

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

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① 7,10,4,8,9,10,6,8

② 8,5,9,10,11,14,11,12,40

③ 17,19,12,16,18,10,22,18,17

8.某一团体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试问表示它们集中趋势的恰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并计算出你所选定的指标。

表3-12 年龄分布表

25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

45 40 30 55 28 15

9.某院1995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3-12所示。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②估计2010年其研究生招生人数会达到多少?

③若要达到500人需要多少年时间?

表3-13 某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发展水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数11 13 18 26 30 44 78 87 90 102

10.某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测验分数如下表,求其平均进步率。

表2-14 某生的英语阅读量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测验成绩28 39 55 67 77 83

11.8名学生参加打字测验,每个学生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为18,20,23,25,29,33,37,41,求这8个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

12.从参加六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目的数量如下表,试求单位时间内的解题数量和解每一题所用的时间。

表3-15 10名学生的解题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题量65 70 88 84 100 97 95 89 90 96 时间(分钟)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第四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离中趋势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中心动差平均差全距偏态量峰态量百分位差四分位差统计动差

2.度量差异量数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用途?

3.12名学生参加推理测验得分为:8、7、11、12、9、9、10、13、11、7、6。试求平均数与标准差。

4.某年级各班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试问年级平均成绩和平均差距为多少?

班别 n SD

A 40 90.5 6.2

B 51 91.0 6.5

C 48 92.0 5.8

D 43 89.5 5.2

5.调查某地十个乡的卫生情况发现:每个乡的卫生户比率(%)为:8,18,14,8,15,12,17,12,12,19。试问:

①平均每乡有百分之几的卫生户?

②各乡间的差异有多大?

③其中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6.17位青年人一年来阅读小说数目情况如表。

①求平均差距。

②求平均差,百分位差,四分位差。

③用加权法的基本式和简捷式求平均数与标准差。

7.现有甲、乙两列数据,甲列为8,10,2,5,8,3,2,2,19,12;乙列为4,1,3,4,8,8,3,3,4,33。试问两列数据的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哪一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更好一些?

第五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相对地位量数相对差异量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标准差系数

2.百分位数与百分等级之间有何关系?

3.简述标准分数与标准差系数的异同。

4.甲、乙、丙三名高中学在七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及全体考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如表5-所示,试比较其优劣,对三位考生你有何建议。

表5- 考试成绩统计表

课程全体考生原始分数

X S甲乙丙

政治75 5 77 70 80

语文80 7 82 79 84

数学85 8 83 93 73

物理77 9 80 90 68

化学64 10 65 85 56

生物68 13 69 80 67

外语76 9 74 86 91

5.在50名学生中,第2,20名学生的百分等级是多少?在30名和60名学生中其百分等级又是多少?

6.某班平均身高1.6米,标准差0.08米;平均体重68公斤,标准差3.5公斤。某生身高1.75米,体重64公斤。试问该生身高和体重在团体的位置如何?

7.156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表5-。求84和55分的百分等级及各组的百分等级并解释结果。

表5-7 156名学生成绩的次数分布表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f10 31 56 40 14 5

8.某班各科成绩的百分等级如表5-所示,试分析成绩的分化程度。

表5-8 各科成绩的差异系数

学年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

上9 33 37 15 26 5

下16 22 20 7 34 11

9.某校物理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9.6分,某班的物理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10.1分。试问该班物理成绩的差异是否大于全校的差异?

10.20名学生的综合测验成绩分别为40,60,71,72,73,73,77,77,77,79,83,85,86,88,89,90,92,94,98,103。试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数。

第六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相关量数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相关系数直线相关曲线相关简相关复相关积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肯德尔W系数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phi系数

2.简述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

3.相关系数的解释应注意哪些问题?

4.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函数关系有何异同和联系?

5.某小学一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期末考试后,班主任老师想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与算术学习的关系,试问用什么相关方法进行分析?

6.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让3—9岁的儿童分类,考察不同年龄儿童选择分类标准的特点。现有5岁组儿童35人,按色分类的23,按形分类的12人;6岁组儿童36,按色分类的14,按形分类的22人。问选择分类标准是否与年龄大小有关?

7.

8.下表成绩与性别有无关联?

1 2 3 4 5 6 7 8 9 10

性别男女女男女男男男女女

成绩83 91 95 84 89 87 86 85 88 92

9.在某项测验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测验总分及其在某一主观题(满分值15分,分界规则为:1~7

10.四位教师对6

第七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二项分布 正态分布 t 分布 频率 概率 中心极限定理 随机抽样 随机样本 抽样误差 标准误 自由度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模糊事件 2.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举例说明之。 3.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4.比较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异同。

5.试述正态分布和t 分布的使用条件及内容 6.比较正态分布和t 分布的异同。 7.求下列各区间在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1)σ5.2~0 2)σσ8.2~5.0 3)1) σ8.2以上

4)σ9.1以下 5)σσ4.1~3.2- 6)σ7.1-以下

8.某年级有240名学生,若按他们的能力高低分为A 、B 、C 、D 、E 五组,则每组应分布多少学生? 9.一次测验共有15道题,每题有5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如果一个学生完全凭猜测来选择答案,那么猜对5题以上的概率是多少?

10.某学区要在5000名初三学生中选30名学生参加全区的数学奥赛。已知该区初三上学期数学测验成绩近似正态分布,且平均数60分,标准差18分。若以这次测验成绩为依据选拔参赛学生,其分数线应定为多少比较适宜?

11.某次测验中有30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试问答对多少题才被认为对所测验内容做到了真正掌握? 12.某教师对8名学生的作业进行猜测,如果教师猜对可能性为1/4,那么 1)平均能猜对几个学生的成绩?

2)假如规定猜对95%才算该教师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那么该教师至少要猜对几个学生的成绩? 13.某市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有200名学生参加,其中答对A、B、C三题的人数分别为60人,120人和180人。试问三道题的标准难度是多少?

14.某小学六年级180人参加了语文考试(假设考试成绩为正态分布),平均分70分,标准差5分,试问60分以下,60~75分,75~90分,90分以上分别分布多少人?

第八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参数估计 总体平均数估计 点估计 区间估计 置信系数 置信区间 置信限 2.进行推断统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3.试述点估计的良好条件。

4.置信系数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如何?怎样选择一个较高的置信度和适当的置信区间?

5.某教师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试了150名该校高三的学生,测得平均智商为115。试以95%和99%的置信度估计该校所有高三学生平均智商大约是多少。

6.从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0名儿童,测得平均身高为90.2公分,标准差为4.8公分;求该幼儿园全体儿童平均身高在D=0.95置信区间,并对结果作出。

7.某市教科所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从全市初一新生中抽取的一个=n 50的随机样本。初中毕业时该班参加全省毕业会考,结果平均成绩为84.3,标准差为10.78。如果全市都进行这种教学实验,并且实验后全市毕业生的会考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问:

① 全市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的平均分至少不会低于多少(置信度为0.95)。 ② 将所得结果与全市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的平均分71.9分进行比较。

8.从500个服从正态分布的英语测验分数中随机抽取了三个样本,结果如表8-3所示。试在95%和

99%的置信度下,用这三个样本分别对总体均数进行估计。并比较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和置信区间、样本容量、标准误的关系。

表8-3 从500英语分数中抽取的三个样本

n

原始分数(X )

样本1 6 88,90,86,69,60,70

样本2 15 91,70,90,65,92,84,80,90,65,68,79,58,78,86,71 样本3

30

65,68,79,58,88,79,92,78,68,99,97,76,55,98,70 59,85,93,98,68,71,77,82,68,54,76,78,79,65,80

9.某校进行了一次综合成就的测验,其总体分布为正态。现从中抽取了12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90,89,65,88,96,84,78,70,86,83,79,81。试在95%和99%的置信水平下对该校的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标准差进行估计。

10.在一项学习兴趣的调查中,从某校随机抽取了2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142名学生爱好语文。试问该校学生爱好语文的比率是多少?(95.0=D )

11.某校200名学生参加了标准化学业成绩测验和学业能力倾向的测验,两项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62,若该校所有学生参加这两项测验其相关系数可能是多少(95.0=D )?其样本相关系数的可靠性如何?

第九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假设检验

α错误 β错误 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 虚无假设 研究假设 显著性水平 方差

齐性 独立样本 相关样本 Z 检验 t 检验 2.试述显著性水平与置信水平的关系。 3.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条件? 4.各种检验方法的主要异同是什么? 5.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据称某大学学生每期每门功课平均旷课3.4节。某系主任随机抽取该系100名学生的旷课情况,发现平均旷课2.8节,标准差为1.5。试问该系主任能否推翻平均旷课3.4节的结论?

7.为了比较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从两所大学随机抽取50个新生参加一项指定英语测验。现来自第一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7.4,标准差是5.0;来自第二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2.8,标准差为4.6。试问第一所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是否显著高于第所大学新生?

8.在打字测验中随机抽取了秘书专业的12个毕业生,其平均打字速度为73.2个/分,标准差为7.9字/分,而该秘书学校的毕业生在指定打字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75.0字/分(打字速度呈正态)。试问12名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与规定速度有无显著差异?

9.从两所高中随机抽取的普通心理学的成绩如下(假设总体呈正态)。试问两所高中的成绩有无显著不同?

A 校:78 84 81 78 76 83 79 75 85 91

B 校:85 75 83 87 80 79 88 94 87 82

10.在随机抽取的12名医学系学生中,有5人说在结束他们的是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那么这是否支持或者反驳报道中至少有70%的医学学生计划在结束其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

11.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六个婴儿与出生时体重的相关为0.70,与他们每天平均进食量的相关为0.60。试问这两个相关系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2.在单词记忆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得出一般人单词记忆量的标准差是10个/分钟,有人随机抽取12被试,测得每分钟记单词量的标准差为7.9,试问能否推翻一般人的平均差异?

第十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方差分析变异率组间变异组内变异区组变异多重比较因素水平处理

2.简述方差分析的原理与过程。

3.试比较各种方差分析的异同。

4.26名被试分配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阅读理解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试问情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

5

6.研究者将20名被试随机分配在四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试问四种实验条件对学生有无影响?

7.有人从四所学校中的8年级随机选择一个能力低的,一个能力一般的,一个能力高的学生。得到如下结果。试问各校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低一般高

学校 A 71 92 89

学校 B 44 51 85

学校 C 50 64 72

学校 D 67 81 86

8.研究者为了研究年龄与学习任务的问题,选择了低年龄和高年龄的被试进行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第十一章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回归分析回归线回归系数最小二乘法线性方程一元线性方程多元线性方程

预测标准误

2.简述回归与相关的关系。 3.简述回归分析的过程。

4

1)绘制出8对数据的散布图,证明它们之间是线形的。 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X 预测Y 的方程。

3)利用方程预测一个训练了7周的学生其速度增量是多少?。

5.已知10名大一学生期中(X )和期末(Y )英语成绩的基本统计量如下。试问

∑=567X ,41843

2

=∑

X ,39.14=X S ,88.70=X ∑=590Y , 446742

=∑Y ,05.12=Y S ,75.73=Y

∑=42958XY ,87.0=r

1)期中成绩为90分的学生,其期末成绩是多少? 2)期末成绩为70分的学生,其期中成绩是多少?

第十二章 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2

χ检验 适合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 2

χ分布 正态拟合性检验

2.2χ检验自由度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3.简述2

χ与φ相关的关系。 4.2χ检验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统计分析?

5.某玩具厂进行不同颜色对幼儿吸引力的调查,他们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色纸,供210名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调查结果是选红色的42人,选橙色的38人,选黄色的34人,选绿色的21人,选蓝色的19人,选青色的20人,选紫色的36人。试问幼儿对不同颜色的喜好是否有所不同?

6.某班主任对班上50名学生的品行进行了评定,结果是:优8名、良20名,中18名,差4名。试检验该班主任的结果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7.假定我们在某大学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民意测验,询问文理科的男女学生对于开设文理交叉的校选课的看法,即不同专业的男女学生对文科开设一定的理科课程和理科开设一定的文科课程的意见是否相同。结果如下。

表12-7 文理科男女的态度调查表 学科 男生 女生 文科 80 40 理科

120

160

8.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中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其人数分布如下表。试问学生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关系?

表12-8 家庭经济状况与报考师范的态度调查结果表 家庭经济

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

状况愿意不愿意不表态

上13 27 10

中20 19 20

下18 7 11

9.某中学将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20名学生与未参加此种活动的20名学生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进行配对,测得他们的课外阅读理解成绩如下表。试问课外阅读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良好的作用?

表12-9 课外活动参加与否的阅读能力表

未参加者

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者

良好非良好

良好 5 2

非良好10 3

第十三章练习题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等级检验秩和检验中位数检验等级方差分析2.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有何短缺点?如何进行选择?

3.非参数检验主要用于什么情况?

4.14名学生的学期测验总分为100.8,100.0,102.6,100.3,98.2,101.0,100.5,102.5,100.0,

97.1,103.6,100.9,99.8,101.0。试用符号检验法和符号等级检验法检验

=100.0的虚无假设。

5.随机从某年级抽取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表,试用符号检验法和符号等级检验法检验期中和期末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期中98 94 90 93 90 90 92 97 95 100 89

期末94 94 89 90 93 91 90 90 95 99 95

编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期中93 93 87 99 97 97 100 87 86 86 88

期末93 90 92 95 90 93 97 93 94 88 85 6.下面是某大学对甲、乙两个学院一学期学生迟到次数情况的记录。试问两院学生的迟到情况有无显著差异?

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A院24 32 36 33 41 45 33 32 30 46

B院29 45 36 39 48 36 41 40 33 42

天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院38 34 45 32 38 46 32 37 34 41

B院50 37 39 37 39 40 39 30 45 42 7.随机抽取了两个小群体中学生做一个时事测验,结果为:

群体1:73 82 39 68 91 75 89 67 50 86 57 65

群体2:51 42 36 53 88 59 49 66 25 64 18 76

试检验两个群体的测验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8.在三所大学各自抽取20名新生,进行英语摸底测验,结果为:

大学A:58 62 69 70 72 73 76 77 78 80 84 87 90 90 91 92 93 96 97 98

大学B:34 37 45 56 62 63 63 66 68 71 74 74 75 75 78 88 88 88 89 94

大学C:35 36 41 44 55 60 66 68 71 72 75 76 79 79 80 83 87 89 91 94

试问三所大学新生的英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9.对20名睡眠有困难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随机采用一种睡眠训练方法(A、B、C)进行训练,两个月让他们在0到50的范围对自己睡眠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为

A法:16, 9,14,19,17,11,22

B法:43,38,40,46,35,43,45

C法:21,34,36,40,29,34

试问三种训练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10.随机抽取10名大学生对三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0到100的评定。结果如下表,试问三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无显著差异?

学生编号

教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50 32 60 41 72 37 39 25 49 51

乙58 37 70 66 73 34 48 29 54 63

丙54 25 63 59 75 31 44 18 42 68

第十四章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实验设计实验单位实验因素因子水平处理组合效应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单组设计等组设计轮组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简述实验设计的原则。

3.实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

4.举例说明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过程。

5.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6.一位教育管理者想对某市的初级中学的多媒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他从该市56所初级中学中抽取10个学校做样本。他将这些学校从01到56进行编号,建立了一个抽样框。以下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

49126 23009 74448 47332 20783 49648 31957 63933 27819 68735

81745 00890 69134 91862 09460 09284 12782 38845 19203 63677

10219 16922 77315 12864 52029 08072 90548 48805 57491 66749

试问哪些学校将会被抽取?

7.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要从854名学生中抽取15名学生作样本。他将学生从001到854进行编号,设计了抽样框。利用计算机,他获得如下的随机数字序列:

87823 53256 10686 41497 34560 68314 73474 75120 92638 37130

44503 13769 85619 36577 67255 52439 55403 16113 06744 37208

04788 24884 43285 56072 02936 33322 46265 60012 35288 53021

69328 15666 80382 63848 27829 98564 16683 05034 29066 50739

试问哪些学生将会被抽取?

8.以下是某班的大学语文成绩:

67 62 75 67 70 68 64 70 66 73 73 97

76 73 80 78 78 72 75 75 73 83 76 98

84 78 86 85 81 78 78 75 78 86 76 99

79 77 87 84 82 77 79 77 80 84 78 100

从前3个成绩的任意一个开始,每隔5个抽一个成绩,那些数据将会成绩为样本数据?

9.从总体N=2000中抽取n=80的分层样本。已知总体由四层组成,即N1=500,N2=1200,N3=200,N4=100。若按比例抽样,每一层的抽样个数是多少?

综合练习一

1.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试问:

①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有相关?

②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2.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分;化学的平均分85分,标准差为8分;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15分。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①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②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程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③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④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3.某校高一年级四个班的数学成绩初步统计结果为:一班50人,平均分88,标准差为10;二班55人,平均分90,标准差12;三班48人,平均分85,标准差9;四班53人,平均分92,标准差6。试问

①年级平均数与标准差是多少?

②哪个班的差异程度一些?

4.某班作业的平均分为90,标准差为5;期中考试的平均分为82,标准差为10,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为76,标准差为8,三次成绩的比重为2:3:5。某生三次成绩为95,84,70。试问

①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②期中和期末成绩孰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5.三位教师对6位青年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在0到20内)结果如下。试问三位教师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

6.一名学生计算了一大群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得出r=0.32。她不知道是否能得出“身高越高,则体重越重”或“体重超重能导致身体长高”的结论。请帮她解决这一问题。

7.说明以下每种情况是否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或无相关: 1)丈夫与妻子的年龄

2)打高尔夫球者练习的小时数与他们的分数 3)鞋的尺码与智商 4)收入与教育 5)衬衣尺寸与幽默感

6)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数与患流感的人数

7)短跑者练习的小时数与他们跑100码所花的时间; 8)家庭食物消费与家庭衣料消费

8.描述统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举例具体说明之。

9.80个大学生在一周里用于休闲的时间数(单位:小时)如下表。试求: ① 平均数与标准差。

② 35小时和16小时的百分等级及各组的百分等级,并解释结果。 ③ 百分位差

10

90P P 和四分位差

10.某地在2003年1994的年报纸订阅量的情况如下,采用何种方法度量其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比较

11.在教学管理研究中,管理者在一学期对学生到课 况进行检查和统计,这一变量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是离散变量,又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是连续变量?试加以说明。

12.六年级的周宾在一次期末考试时语文得96分,数学84分,父母批评他数学学得不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已知他所在班的语文平均分92,标准差为9.54,数学平均分73 ,标准差为7.12。

综合练习二

1、假设对4000名大学新生的外语进行分班考试,结果考试成绩是正态分布。若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进行分班教学,则各个等级应当分布多少学生?

2、设有1、2、

3、4四道题,对全班学生测试后发现答对每题的百分比分别为35,25,15,5。试问四道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为了对某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某校对情况相似的两个班进行了教改实验,甲班45人,采用教师面授的方法;乙班36人,采用教师讲授要点,学生讨论的方法。一年后,用同一试卷对两个班进行测验。结果,甲班平均分69.5,标准差8.35;乙班平均分78,标准差16.5。试问

1)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 2)那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程度大些?

3)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可能为多少?

4、某高校参加专业的统一考试,随机抽查64份试卷,其平均成绩为69分,标准差9.5分,已知该科全体考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平均数为63分,问该校考生的平均成绩是否显著高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

5、10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68分,标准差4分。求:

1)50~60分之间有多少人?

2)70~80分之间有多少人?

6、从某市高考语文试卷中,随机抽取35份,求得其平均成绩为61 .7分,标准差为5.3分,试估计市这次高考语文的平均水平在什么范围内?

7、全市统一考试的标准化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为μ=62分,σ=10.2分。某校90名学生该次考试的平均分68分,问该校成绩是否著高于全市的平均成绩?

8、一般认为弟弟比哥哥更有创造性,现对10弟兄进行了创造性测验,成绩如下,问弟弟比哥哥更有

综合练习之三

1.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三个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后统一测验成绩如下,试问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实验结果呈正态分布)

教法A:76,78,60,62,74

教法B:83,70,82,76,69

教法C:92,86,83,85,79

2.某教师为了研究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了解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为5个等级,并统计了各等级学生统一可是的平均成绩,结果如下,问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是否存在相关?

表12-10 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

自学能力自觉学习

有方法并

能接受教

师指导

自觉学习

有方法按

自己的方

法去做

自学无方

法,但能接

受教师指

自学无方

法,又不能

按教师指

导做

无自学能

力,也无学

习习惯

平均成绩86 87 80 72 74

3.从某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X)与物理(Y)成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试求:

①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哪个差异程度大一些?

②学生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关联?

③某生数学55分,物理50分,能否认为该生数学成绩优于物理成绩?为什么?

④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显著差异?(假设成绩分布为正态)

⑤试以这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对该班的数学成绩作出估计?

⑥数学得45分的学生,物理成绩为多少?物理得60的学生数学成绩为多少?

表12-11 15名学生的数学与物理测验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 31 23 40 19 60 15 46 26 32 30 58 28 22 23 33

Y 32 8 69 21 66 41 57 7 57 37 68 27 41 20 40 4.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成绩74分,标准差5分;乙校平均成绩71分,标准差10分。试问:

①甲乙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②甲乙两所学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③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80分的学生,其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④根据甲乙两所学校的情况,试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真实情况如何?

5.某生在很难的英语考试中得了85分,你能评价该生的成绩吗?为什么?

6.某地区高中会考后请四位语文教师对作文进行初评,选择了10名学生的作文,评分结果如下,若分析四位教师对这10名学生的作文的评分标准是否一致,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

表12-12 四名教师对10篇作文的评价结果

评分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A 86 90 78 54 78 85 60 90 78 68

B 85 85 85 70 66 90 70 85 80 78

C 78 66 70 83 84 80 81 88 88 89

D 69 65 65 70 80 70 82 65 70 83

表12-13 性别与成绩

7.高中入学考试男女学生的英语成绩见下表,试问从总体看,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是否有关?若相关,其相关程度为多少?性别中等以上中等以下男15 31 女36 18

8.两个学生在测验x和测验y上的分数如下表:

平均数标准差 A生的分数 B生的分数

测验A 70 8 56 82

测验B 60 20 90 30

①求A、B两生原始分数的平均数;

②把四个分数化为Z分数求A、B两生的Z分数的平均数;

③解释以上两个结果不同的原因。

9.某校在小学一年级各方面条件都一致的四个班中,分别用四种识字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学期后,对不同识字方法的效果进行统一的测验。现从该校的档案中获得初步的统计结果如下。问四种识字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无不同?

教学方法 A B C D

N 40 42 46 44

X 76 84 76 78

S 4.77 2.94 4.92 3.61

10.某小学历届毕业生汉语拼音测验平均数为66,标准差11.7,现以同样的试题测验应届毕业生(假定应届与历届毕业生条件基本相同),并从中随机抽取18分试卷,算得平均数为69分,问该校应届与历届毕业生汉语拼音测验成绩是否一样?

11.为研究在缪勒——莱尔错觉实验中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取被试8名,每人先后进行(实验顺序进行了平衡)4种角度下的判断,结果如下。试问不同夹角对错觉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并说明这个区组设计是否成功?

1 2 3 4 5 6 7 8

夹角15o10.5 10.2 10.6 9.5 9.5 9.8 11.2 9.5 30o10.3 9.8 10.5 9.5 9.4 9.7 11.2 9.2 45o9.7 9.7 9.7 8.9 8.8 9.5 10.1 8.0 60o8.8 8.8 9.0 8.3 8.4 9.0 9.4 8.0

12.某年级三个平行班(条件基本相同)的数学课,分别由三位教师任教,期末统一测验结果如下表,试问三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相同(假设结果为正态分布)?

班别n X S

一32 82.6 4.8

二30 79.3 5.2

三34 75.8 6.1

综合练习四

1.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在所调查的228名男性消费者中有160人喜欢该商品,而在208名女性消费者中有90人喜欢该商品,试问:

1)对该商品的态度是否与性别有关?

2)若有关,其相关程度有多大?

2.某校初中数学实验参加了毕业验收考试和升学统一考试,今从该班随机抽取1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试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验收96 97 89 94 82 70 91 94 89 84 98 97 72 81 79 升学93 93 82 98 65 91 99 84 93 86 100 70 76 68 74 1)两次成绩那次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分别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进行检验)

2)那次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两次成绩之间有无显著关系?

4)某生验收成绩为85分,升学成绩为87分,能否认为该生升学成绩优于验收成绩?为何?

5)估计该班学生验收和升学成绩在95%置信度上成绩范围。

6)某生验收成绩为80分,其升学成绩可能为多少?

3.某教师为了考察性别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从任课班中随机抽以了男女生各6名成绩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性别女男女女男男男女男男女女

成绩80 83 90 78 72 62 65 77 10 50 35 72

试问:

1)该教师应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何?

2)若性别变量改为连续变量,且编号为1,2,3,4,5,8,12者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其结果如何分析?

4.6位教师评定得奖论文结果如下,若分析6位教师的评定结果是否一致,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

评定教师

论文编号

1 2 3 4 5 6

1 3 1

2 5 4 6

2 2 1

3

4

5 6

3 3 2 1 5

4 6

4 4 1 2 6 3 5

5 3 1 2

6 4 5

6 4 2 1 5 3 6

5.某城市一个地区的16名学生的智商的平均值为107,标准差为10。而该市另一地区14个学生的智商平均值为112,标准差为8。试问两地区学生的智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一群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统计结果如下,试问物理与数学成绩是否有关?

数学

高分低分

物理高分56 12 低分14 85

7.为了确定驾驶者的年龄是否影响他们卷入的汽车事故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试问事故数与驾驶者年龄有无关联?

驾驶者年龄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事故数

0 748 821 786 720 672

1 74 60 51 66 50

2 31 25 22 16 15 大于2 9 10 6 5 7

8.下面是在三种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请用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对下列结果进行检验。

实验结果(X)

A 55 50 48 49 47

B 45 48 43 42 44

C 41 43 42 40 36

9.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分74,标准差5;乙校平均分71,标准差10,试问:

1)甲乙两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2)甲乙两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些?在甲乙两校同得80分的学生,其位置一样吗?

3)根据甲男两校的成绩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分布范围。

10.进行一个试验,在不同组内实施四种实验处理,结果如下,试对下列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处理

不同组别

1 2 3 4 5

A 20 17 23 15 21

B 12 14 16 17 14

C 15 12 18 20 17

D 19 15 14 12 18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纲要求: (1)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纲要求: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与内容 五要素三内容 五要素:学生(谁);教师(谁);教学内容(讲授什么);教学媒体(通过什么);教学环境(在…下)三要素:学习过程教学内容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单元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裴斯泰洛齐(瑞士)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化”之思想。 2、赫尔巴特(德国)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此科学基础即心理学。 3、乌申斯基(俄国) 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4、卡普捷列夫(俄国)1877年《教育心理学》——世界上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之著作5、桑代克(美国)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13-1914年,该书扩为三卷本,所以,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1908年代,房东岳翻译了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罗杰斯——人体主义思潮,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 70年代:奥苏伯(贝)尔(Ausubel)——有意义学习;加涅——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学习(CAI)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4年【美】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单元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和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look):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例:出水香炉) (二)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实验室试验: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自然实验:又称现场试验,试验在正常情况下进行。 (三)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四)调查法:就某个或某些问题要求许多被调查者回答以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书面调查:又称问卷法 口头调查:又称访谈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单元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Life-span 生命全程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质变) (1)胎儿期(-10个月~0岁) (2)新生儿(0岁~1个月) (3)乳儿期(1个月~1岁) (4)婴儿期(1-3岁) (5)幼儿期(3-6岁) (6)童年期(6-12岁) (7)少年期(12-15岁) (8)青年期(15-18岁) (9)成年期(18-25/35岁) (10)中年期(25/35-50/60岁) (11)老年期(50/60-入土)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 ★③不平衡性(关键期-CP: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康拉德?洛(劳)伦兹(Konrad Lorenz)提出关键期(印刻印象) ④差异性(于予与何诛?) 第二单元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常出选择) 维果斯基的“最优发展区”(常出名词解释) 1、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或认知发展阶段论) 同化:质没变,量变 顺应:质变量也变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嘴的吮吸,手的抚弄】 ②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不可逆性、我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一、教育学与心理学教育与教育学(一) 3、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6、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10、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4、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6、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1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18、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20、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 21、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2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24、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着。《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5、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启蒙注意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瑞士平民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则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使头、心和手得到发展。 27、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从学科范畴来看,它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以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来看,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主体)的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与教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理解,要知道教师该如何教,首先就要理解学生该怎样学,故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多选题)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就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及阶段特点。)一、作为独立学科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他因此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77年,俄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此后,该书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助原则 D.尊重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信条主要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 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 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 )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结合后,就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而引起无条件反应。(5)条件反应: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7)消退: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8)自然恢复: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重新出现,这种现象称为自然恢复。(9)泛化:将所习得的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理解学生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 的学习。 2、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4、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 理变化。 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大 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 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 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 识,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 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 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 4.A 【解析】 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 7.D 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 10.D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 l4.A l5.C 16.A 【解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7.D 【解析】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18.D 【解析】 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以本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独立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19.C 【解析】 研究趋势:①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②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③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④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⑤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⑥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⑦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20.C 【解析】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占优势。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1.D 【解析】 扩大教育内容不是教育心理学学科的任务。 22.D 【解析】 巴甫洛夫的联想~反射说,加里培林的学习活动。 23.B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 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 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 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生活本位论: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生活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李特 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程序教学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 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 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 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六、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题的专著出版了,它的作者是【 B 】P9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作者是以下哪一位心理学家【 C 】 A.埃里克森 B.皮亚杰 C.桑代克 D.斯金纳 3、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作者是【 B 】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弗洛伊德 D.华生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D 】P9 A.18世纪 B.19世纪 C.19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5、上世纪60年代初,由谁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 B 】P10 A.斯金纳 B.布鲁纳 C.皮亚杰 D.布卢姆 6、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以及【 A 】P11 A.社会文化研究 B.家庭环境研究 C.学校环境研究 D.班级气氛研究 7、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哪里引进的【 B 】P12 A.俄国 B.西方 C.日本 D.澳人利亚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B 】P12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9、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P10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0、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组成部分是在【 B 】P10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众多,其中核心内容是【 B 】P5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涉及【 B 】P7-9 A.三大方面 B.四大方面 C.五大方面 D.六大方面 13、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C 】。P9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 1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 】P10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1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C 】。P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