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岳麓书院现存建筑中的湖湘特色

岳麓书院现存建筑中的湖湘特色

岳麓书院现存建筑中的湖湘特色
岳麓书院现存建筑中的湖湘特色

浅析岳麓书院现存建筑中的湖湘特色

【摘要】修建于不同时期的各个书院虽然都受到官学思想的不小影响,建筑风格在各个方面上都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地域魅力。保存最为完整的岳麓书院就体现了浓郁的湖湘特色,无论是具有典型南方将军门样式的大门,还是具有湖南地方戏台样式的赫曦台,或是书院中不同特色的亭还是种类丰富的封火墙,其现存建筑中的湖南特色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关键词】岳麓书院建筑湖湘特色

坐落在湘江之畔的岳麓书院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岁月及文化使其建筑艺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岳麓书院的整体古建筑群为坐西朝东,主轴对称,纵深多进院的庭院形式。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极大的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岳麓书院也不例外,其建筑分布中体现了极多的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等级有序、尊卑有别等社会伦理关系体现在院落布局形式的中轴对称、层层递进上,营造出宁静悠远的纵深效果及庄严肃穆的视觉感受。讲堂,经舍,藏书楼等主体建筑从东至西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斋舍及祭祀建筑分布两旁,文庙位于讲堂右侧,自成院落体现了典型的书院模式——讲学为中心,藏书祭祀为一体的模式。还有大量的园林建筑在整个书院中进行点缀的特点。

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多为硬山式建筑与歇山式建筑。其中最为主要的三大建筑讲堂、御书楼、文庙的大成殿都为歇山式建筑,歇山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园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

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

湖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料调查

湖南特点的区域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料调查

湖 南 特 点 的 区 域 特 色 文 化 和 民 间 艺 术 资 料 调 查 作者:蒋礼 时间:2012年2月9日

经管学院工程管理11级2 班 一.活动内容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长沙市的几项民间艺术以及特色文化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调查了湖南地区具有哪些特色文化。 2.调查湖南地区民间艺术资料。 3.了解湖南地区特色文化与民间艺术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资料 (一)湖南地区特色文化 湖湘文化“淳朴重义”,“勇敢尚武”,“惟楚有才”,“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勇敢尚武”,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二者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强不息”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 具体表现在: 1.湖湘文化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从宋代湖湘学派创立时起便已形成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湖南士人中代代相传,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故此也就造就成了湖湘文化中的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现象。 2.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尤为突出。最早在湖湘大地奏响爱国主义乐章的是屈原。继为贾谊。湖南省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1湖湘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_郭建国

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 湖湘传统民居建筑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给湖湘建筑文化提供 了厚实多元的基础,对湖湘传统民居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湖湘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梁思成先生说过:“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相牵连,互为因果。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 不管是它的工艺还是表现的内容,都十分直观地表现了区域文化特色。而民居建筑所表达的信息 量中,装饰占了很大的比重。湖湘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除建筑造型外,还在于通过建筑装饰,形 成了湖湘与其它地域不同的审美特征。如果说,北方民居建筑恢弘大气,苏皖民居秀丽精致,粤 闽民居建筑纷繁复杂,那么湖湘民居的建筑装饰风格则为质朴简洁、色调清新明快。它的艺术特 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实用性与装饰艺术性和谐统一 湖湘地区经济结构以单一的农耕为主,受湖湘学派“经世济用”学说的影响,形成了湖湘人内向务实、勤奋朴素的特质,讲究实用。其湖湘民居建筑装饰注重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使建筑艺术 与实用功能结合得完美和谐。在建筑室在建筑装饰中,对其装饰构件首先满足其作为建筑上重要 构件的实用功能,重点保证它的间架结构及其布局,在此基础上,匠师们再以艺术的方式根据主 体结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材料以不的部位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装饰方式进行造型装饰美化,表达 出它的美学趣味/价值观念与精神感情。民居建筑物上的屋脊、檐角,屋架的梁、斗拱、雀替等,都是建筑物重要的连接部位,既是建筑的主体构件,也是造型装饰的重点部位,对平直的屋脊造 型为两头翘起,或为青龙横卧屋脊,或如凤凰展翅翱翔,飞檐翘角。木柱两边的雀替,”是分担 负荷的构件,为了不影响结构的强度,以高浮雕的方法进行雕饰,雕刻出不同的吉祥图案。使整 个建筑经过装饰,内容多姿多彩,稳定而不失动感,庄重而不显呆板,在实用的基础上将人们引 向一种审美境界。 与主体建筑联系紧密的还有柱础石。从实用角度说,柱础石起防潮、防腐以及承受负荷的作用致,又将它纳入理念造型系统加以考虑,使柱础石的造型与装饰更加丰富。因为潮湿,柱础石比 北方地区民居的柱础石要高。柱础石的形制有鼓形、方形、瓜形、六面锤形等。上面常雕有佛家 八宝、民间八宝、道家八宝等图案,还有雕刻琴棋书画、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等,彼此互相穿插,主次搭配,形象生动,变化多端,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这些在陶澍故居、曾国藩故居及很 多的古民居建筑尚保留较多。 湖湘民居建筑装饰的重点还表现在内外空间的艺术处理。如门窗、隔扇、屋檐的滴水瓦当等。 其中门窗、格扇是室内外过渡的连接构件,透过开敞的隔扇可以把室外空间引入室内,使室内的 视野范围扩大,内外空间得到紧密结合。 它采用细木工艺装饰,雕饰菱花、卷草、卍字、福寿等纹样,增加了装饰功能,成为传统建 筑上艺术的点缀,具有精美和纤巧玲珑的艺术效果。又如在间隔方面,采用屏风、漏窗来分隔室 内和室外空间, 使它们又分又联,形成有节奏的流动空间,从观感上造成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 互相渗透,互相沟通, 增强了空间层次的观赏效果。 二、造型元素朴实简洁,又多元活泼 湖湘地区处长江中下游,中华腹地,远离京城地理位置相对闭塞,不如江浙闽粤地区经商繁荣。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交流,湘军的突起,曾有江、浙、赣、川等的移民 到湖湘.由此促进了湖湘建筑文化与各地建筑文化的交融和扩展。加之湖湘又是多民族地区,多种 民族文化的糅合,其建筑装饰就体现出朴实简洁但不失多元活泼的风格。 湖湘地区东、南、中三面山地环绕,丘陵多,为了不多占地,房屋大多依山就势,随地势起 伏错落。民居建筑受徽派建筑影响,造型为典型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的房屋。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岳麓书院对联及释义 1、岳麓书院大门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此联四言,简约有力,气势非凡。袁名曜(?一1833)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任岳麓书院山长。张中阶(生卒未详)岳麓书院生徒。袁任山长时之某日,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对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书就悬大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现联是1984年据历史照片复制的。 2、岳麓书院大门门厅楹联: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丙寅秋月曾晓浒书 注:马积高、曾晓浒题岳麓书院大门。马积高(1925--)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曾晓浒(1938--)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因革:因,继承。革,革新。毛蔡:即毛泽东、蔡和森。 3、岳麓书院二门楹联: 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所在。明代嘉靖元年(1527)扩建文庙于院左,知府王秉始改建二门,后屡修缮。1868年(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日战争中被日机炸毁,夷为平地。

1985年根据日本友人提供之照片资料复原重建。中三间开三门,石料门框,左右各一间过道,通往左有斋舍。五间单檐悬山,中三间开三门,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 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横批:名山坛席 注:程颂万题岳麓书院二门。程颂万(1865--1932)湖南宁乡人,字子大、鹿川,号十发居士。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善书法,长于篆、隶、楷。著有《程典》等。纳于大麓:语出《尚书?尧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藏之名山:语出《史记?泰史公自序》:“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此联语集句自然,贴切生动。是岳麓书院名家云集、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 4、岳麓书院二门过厅楹联: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注:清代山长罗典撰。罗典(1719--1808)清乾隆四十七年至嘉庆十三年(1782--1808),连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七年。此联原挂大门前方石柱上,原件早失,1985年集欧阳询字重刻,改挂二门门厅。大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虎”。比喻此地多生非常之物。“邹鲁”是孟子、孔子的出生地,指文教兴盛之地。“礼门之路”见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夫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5、岳麓书院三门楹联: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横批:实事求是 注:近代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集联,宾步程(1879---1942),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一直是湘人的一个骄傲。“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楚材”的形成,湖湘文化功莫大矣。然而,到底什么是湖湘文化,它究竟形成于哪个时期,它最突出的特色与闪光点是什么,它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又是如何?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 湖湘文化的精髓: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p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湖湘文化的主要内容: 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这一特点,在毛泽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湖湘史学: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 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湖湘教育: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湖湘宗教: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对于后者,湖湘文化采取坚决的批判态度。湖湘学者从宋代的湖湘学派开始,都主张“入世”,坚持“实学”,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都从社会学与认识论的角度对宗教进行过批

岳麓书院导游词(完整版)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山故迹很多,山一脚下有岳麓书院,建于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南宋的理学家朱熹在此讲过学。清风峡是岳麓书院后面一条幽静美丽的峡谷。一线清泉。西池碧水,万木清秀,美不胜收。有名的爱晚亭就在这清风峡中,此亭原名爱枫亭。四周枫树漫山,风景绝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来此游赏。依唐人杜牧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将亭名改为爱晚亭。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约 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 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 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书院之名始闻于天下,有潇湘洙泗之誉。南宋张式主教,朱熹两度讲学。明代中后期,明世宗御赐敬一箴,王阳明心学和东林学派在此传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学,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别御赐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额。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

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 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附送: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3篇 篇1: 岳麓山云麓宫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岳麓山云麓宫!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临湘进士吴獬掌教岳麓书院,为宫门撰一联巧嵌云麓道宫四字,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传为佳作。 以前云麓宫宫门处挂有一幅对联: 古刹出层宵,看岳色平分,江流环绕;名山多胜迹,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对联的上联写云麓宫的地势雄伟,似乎矗立在云端,在此可以近看岳麓山色,远眺湘江北流;下联提及云麓宫所在的岳麓山有许多历史胜迹,杜甫在这里留下了诗句,李邕题撰了著名碑刻。

湖湘文化精髓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的精髓:“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一、历史渊源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二、主要内容 1)湖湘哲学思想: 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2)湖湘文学艺术: 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就是此一特色的代表。这一特点,在毛泽 东身上也鲜明地反映出来。 3)湖湘史学: 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也在湖湘史学中反映出来。湖湘史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经史并重。以经义作为批判历史的最高依据,述史是为了阐发经书义蕴,阐发经书内蕴是为了维护历史传统。二、说古是为了道今,批判以往是为了针砭时弊。研究历史并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检讨兴亡教训,寻求国家中兴和救亡图存的历史借鉴。“这种为经世致用而重视史学的精神,为当前政治服务而重视史学的传统,影响了湖湘史学的发展方向。” 4)湖湘教育: 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此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呢就是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岳麓书院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一千年学府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了。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古院落形式,其中讲堂呢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就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当年,朱熹应理学大师张拭的邀请来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每当看到日出呢就高声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就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了。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一块匾,这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其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所炸毁,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

1984年按照照片所复制的。现在大家在看向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才”呢是出自与《左转》。下联“于斯为盛”出自与《论语》。那么这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当年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在这里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啊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先生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学院的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

湖湘文化精髓之我见

湖湘文化精髓之我见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我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文/刘庆选)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湖湘文化以原道发端,远迹屈子,中经贾谊、柳宗元形成湖湘文化原道的源头,到周敦颐重构儒道的《太极图说》、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直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流风所被,化及千年”,终于积千年之功,卓然独立于世,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湖湘文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推动了湖湘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学术讨论和分歧。仅就对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而言,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为典型的有二。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周

伯华《中国经济时报〃大力弘扬湖湘文化优秀传统》2006年3月7日)对这两种概括,我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解治国之道;“致用”即“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入世、致力社会实践。“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船山、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维新运动也是从中汲取精神资源。从本质上讲,“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实用主义特征的概括。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强调入世。儒家自创立始,就非常重视实践,也就是孔子所谓的“行”。在孔子看来,“学”最终要落实在“行”的层面上,而且“学”也就是“行”,“行”中之“学”才是真正之“学”,“学而时习之”,才会真正体会到“乐”的勃发。通读《论语》不难发现,孔子所提倡的学问,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实际上提出了一整套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治世行为规范,而不是朱程所尊奉的那种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的心学。历代儒士所谓“穷则独善其

岳麓书院主体讲解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學府岳麓书院参观。 (一)石碑 这边有一塊簡單介绍岳麓书院的石碑。書院,是我國古代集教學、藏書與祭祀三大功能于一體的地方教育組織。在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近千所書院,最著名的莫過於古代四大書院。它们分別是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以及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现在长沙)太守朱洞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距今已经有1037年的历史,所以书院素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前门懸掛的“千年学府”匾是1986年書院建院1010周年也是湖南大学定校名60周年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我们的,是对我们书院千年办学的高度概括和讚譽。“千年学府”四个字是集唐代湘籍书法家欧阳询的字。 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到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歷经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工专,于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现在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下属学院,从本科到博士每年都有招生,相续办学。这也是嶽麓书院与其他三个书院的不同之处,它是集旅游、研究、教学為一体的。 左侧石碑时岳麓书院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時颁发的一块标志碑。 (二)赫曦台 这面木质屏风上是岳麓书院的平面示意图,岳麓书院主体建筑面积有31000多平米,分为书院主体、附属文庙及新建的中国书院博物馆三大部份。书院主体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建筑格局,体现了我国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而我們的講解也將以中軸線為主。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古代书院多有講學、藏書和祭祀三大功能。在岳麓书院里,讲堂讲学,御书楼藏书,而文庙就是起到祭祀作用的地方。岳麓书院是四大书院之中唯一一个附建文庙的书院,而不像其他书院只是以单独一间房屋祭祀孔子。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2号建筑,赫曦台。 赫,是红色的意思,曦指朝阳,赫曦即紅色的朝陽。赫曦臺名字的由來与书院历史上著名的学术峰会有关。南宋乾道三年即公元1167年,应嶽麓書院主教张栻的邀请,朱熹从福建来岳麓书院讲学,开创了不同学派间学者相互辩论交流的会讲形式,史稱朱张会讲。据说当时张栻和朱熹每天早上登岳麓山看日出,每当日出东方,朝霞似锦的时候,朱熹便指着太阳说:“看赫曦,赫曦”,张栻便让人在山顶修建了一座赫曦台,后因年久而荒廢。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建了这座台,道光六年,山长欧

岳麓书院完整解说词

岳麓书院导览解说词 1(前门景区) 欢迎您来岳麓书院参观。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以后多次更名和调整,于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其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称“千年学府”。 门前的对联“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愚先生撰写。它概括了岳麓书院在培育人材和发展学术方面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进入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岳麓书院目前是国内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书院。中国书院始于唐朝,当时只是藏书、读书和编书的地方。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修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书院的教育功能凸现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与政府办的官学,民间办的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等四所。但是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所以岳麓书院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缩影。 2(赫曦台) 我们登上的古戏台,名叫赫曦台。“赫曦”两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赫”指红色,“曦”字指朝霞,赫曦台原是建于岳麓山顶的观日台。南宋乾道年间,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的邀请来书院讲学,清晨他们一同上岳麓山顶登台看日出。后来山顶的赫曦台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五年,岳麓书院的山长罗典在书院前面建了这座前台。道光元年,山长欧阳厚均将此台改名为“赫曦台”,以纪念朱熹和张栻。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高约两米的“福”、“寿”二字,说到“福寿”二字,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嘉庆年十二年乡试以后,州县长官在书院宴请中举的举人。此时来了一位脚蹬草鞋的老道人,众人见来客是个无名老道,便戏谑地叫他写个字看看。道人见状,一手拈须,一手提起堂前的扫帚(一说是草鞋),沾上黄泥,写下一个丈余高的“寿”字,扬长而去,众人口瞪目呆。再看那字,键笔如龙,力透骨肌,方知遇到仙人。其后山长罗典为弥过失,也为了对称,补书了一个“福”字。但这福字的笔力 就大不如“寿”字。除去故事的传奇色彩,福寿也是中国老百姓的一种企盼。您

湖湘文化艺术

1、湖湘文化艺术精粹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邹世毅介绍,湖南的文化艺术虽然底蕴深厚、丰富多彩,但能够反映湖南文化艺术整体风貌、表现湖南文化艺术精粹的音像制品此前一直是空白。前年下半年,湖南省外宣办、湖南省文化厅几经研究,决定制作一部较为系统地介绍湖湘文化艺术精髓的电视专题宣传片。为此,他们专门召开了文化艺术专家咨询会,就本片的大体框架、基本风格和全片规模等做出初步安排,特别是对基本内容指定了四个方面: 一、民族歌舞,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舞蹈。 二、地方戏剧,涵盖了湘剧、祁剧、湘昆、辰河戏、汉剧、巴陵戏、花鼓戏及阳戏、苗剧、傩堂戏等13个地方剧种。 三、民间技艺,分为“手工性技艺”和“表演性技艺”两大类别。“手工性技艺”包括隆回滩头年画、泸溪踏虎凿花、隆回小莎江瑶族挑花、长沙湘绣、土家织锦、苗族银饰、醴陵釉下五彩、益阳小郁竹艺、宝庆竹刻、浏阳菊花石雕等。“表演性技艺”,挑选了汨罗长乐故事会、张家界硬气功、苗族武术和浏阳花炮。 四、文物精粹,重点介绍了青铜器、马王堆汉墓、古代织品与绣品、古代陶瓷、湘人书画、齐白石书画等馆藏文物。

湘剧 湘剧,顾名思义,它是因为湖南省简称湘才称之为湘剧的,因此,湘剧无可非议的是湖南省的代表剧种。 湘剧是与川剧、汉剧、豫剧、秦腔、赣剧、粤剧等剧种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地方大戏。它拥有一千出左右的传统剧目,解放后,又陆续创排了近百出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它拥有高腔、弹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和丰富的打击乐谱(锣经)和过场音乐;它有着严谨的戏剧程式,表、导演艺术既精湛又富于湖湘地方特色;舞台美术其中尤其是服饰、脸谱,都具有湖湘地方的独特风格。 湘剧现在只剩下湖南省湘剧院和长沙市湘剧院两个剧团了,论其地域实际上只占有长沙一市了。其实,解放前与解放初期的湘剧,却占据着包括湘、资两水的湘中、湘东地域以及江西西部的广阔地域,而且在这些地域中,虽然现在有的湘剧团已经解散或者名存实亡,但业余湘剧团的演出活动仍然十分活跃,有的民间湘剧团已带有半专业的性质。 长沙一带的戏剧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九歌》;北宋年间,已有了民间的俳优戏剧活动;元朝天历年间,北杂剧进入长沙;明代初,随着海盐腔、弋阳腔的传入,长沙一带的戏剧,也就是湘剧的前身,已经开始用海盐腔和弋阳腔作为自己的主要声腔搬演戏剧了。自明代中叶以后,随着青阳腔、昆腔以及皮黄腔的相继流入,期间,通过青阳腔与弋阳腔的合流产生了湘剧高腔,海盐腔演变为湘剧低牌子,昆腔与皮黄腔逐渐地方化。进入清代,湘剧便逐渐形成了以演唱高腔与弹腔为主,兼唱低牌子和昆腔的多声腔剧种。 湘剧是几百年来,历代湘剧艺人和湖湘人民共同创造的艺术瑰宝,是湖湘人民喜欢的艺术精典,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大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湘剧名人辈出,已故艺术大师徐绍清和彭俐侬,曾享誉华夏,名振梨园。湘剧曾十多次晋京,多次全国巡回,曾赴朝、赴港、赴台演出,声名中外。湘剧曾先后将《拜月记》、《生死牌》《园丁之歌》与《马陵道》拍成电影;并由河北电视台将《山鬼》拍成电视录像片。有《琵琶记》与《子血》获文化部文华奖,有《马陵道》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另有市湘剧院的《布衣毛润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湘剧院先后有左大玢、王永光、贺小汉与王阳娟获得梅花奖,加上市湘剧院的梅花奖获主曹汝龙,湘剧便是我省最先荣获梅花奖与获得梅花奖最多的剧种。而且也是我省最先拍电影和拍电影最多的剧种,是我省最先获得文化部文华奖和文华大奖,最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与获国家级奖项最多的剧种。以上三个第一和三个最多,说明了湘剧艺术有着光荣和辉煌的昨天,毫无争议,湘剧曾经为我省、为湖湘人民争得了荣誉!

岳麓书院_建筑物说明文900字

岳麓书院_建筑物说明文900字 岳麓书院_建筑物说明文900字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

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湖湘建筑特色

湖湘建筑特色 湖**建筑特色 湖**建筑尤以自上古沿续至今的干栏式建筑和明清时期府第式、庄园式和街衢式建筑,最具特色,尽显了**人浪漫的建筑情怀与和谐的人文理想。 干栏式建筑主要集中在**南、**北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这类建筑适应当地山高林密、气候湿热、地形复杂、资源丰富、取材与营造方便的特征,一楼架空,二楼居人,俗称 “吊脚楼”。或依山成村,或临水成院,形成一个个气势恢宏又充满灵秀神韵的建筑群体,完美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在广大的**中、**南地区,居民以汉人为主。明清两代的砖木结构府第式建筑,为湖 **建筑文化的代表。这些建筑群落,一方面,从建造规制上,严格遵循着儒家礼法传统, 反映出高下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另一方面从营造装饰上,则又不失**人的浪漫情怀。 **中、**南地区砖木结构的大宅院,以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展开,内部又有大大小小的小庭院,共同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建筑院落。中为尊,东为贵,西次之,后为卑,形成规制森严的建筑格局。湖**建筑装饰,多采用华美的木雕、精致的石刻和富 于文人气息的壁画和题壁书法,传达出湖**古民居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和温馨浪漫的情怀。 这些深宅大院重视正屋厅堂,有的多达数百间。装饰上多采用木雕、石雕和壁画等, 显得富贵堂皇。大院讲究几进几横,多以天井为中心营造小院,院中有院,院中套院,以 亭廊相连,辅以廊房、轿厅、花厅、书楼、花园、佛堂、戏台,有的受西洋文化的影响, 还在西厢或边角处建造“西洋厅”,专供家人与外籍人士休闲娱乐。院落都有设计精到的 给水排水系统,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足不出户便可自给自足、自娱自乐。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围攻**中体仁堂,用小钢炮轰击,因外围高墙坚固结实,攻而不破。后围困数十日,因院内粮水供养完备,竟安然无恙,日寇被迫无功而退。 **中南多大户望族,聚族而成,自然形成村落,一个村落往往就是一个家族。如**中 地区的曾国藩富厚堂,戴海还柏荫堂,以及曾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地主的刘敏吾庄园。又如 **南**的**村何氏家族、永兴县板梁的刘氏家族等。 **中的大庄园相对集中。**的三塘铺、甘棠铺、青树坪方圆十公里左右,就集中着40多座大型的庄园。体仁堂、柏荫堂、韦伯堂是其中的代表。韦伯堂建筑历经家族12代, 从明至清末一直在修建、改造、扩充,最终形成占地近600亩的规模。最厚的一扇大门厚 达80多厘米,可以想见当年的建造之坚固。体仁堂规模更是浩大,为了保证用砖的质量,竟仿照朱元璋修建**城墙的做法,砖头上刻有工匠姓名和制造年款。 家族的兴衰与建筑规模直接相关。曾国藩从**的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最终成为晚清 力挽狂澜的撑天栋梁,是近代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兄弟五人,在**建有富厚堂、

岳麓书院调研报告

. [岳麓书院调研报 告]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Top制作团队: 符蓝1201102-24 舒薇1201102-22 吴优1201102-19 蹇依玲1201102-23 盛行兵1201102-03 丁志鹏1201102-13 肖涛1201102-06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记岳麓书院之游岳麓书院,位于省市湘岸,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高等师学校、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Top.1:岳麓书院历史 前期:岳麓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 年) 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间,岳麓书院进入了北宋的鼎盛时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亲自召见山长周式,对周式兴学颇为嘉许,亲书“岳麓书院”匾额。至今书院所存明代“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的手迹。 两宋之交,岳麓书院遭战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安抚使知潭州珙重建岳麓书院。1275年元兵攻破,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元统治者统一全国后,极力推动书院的恢复和发展,潭州学正必大主持重建岳麓书院,仅废10余年的岳麓书院又开始恢复生机。1314年(延元年)郡别驾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战乱再起,岳麓书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毁于战火。 中期: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

湖湘饮食文化

从饮食文化看 一、花椒在楚国的使用 技术的相当的高度。 (4)楚国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地带,农田富饶,竹、木材资源茂盛、加上其它材料及加工手段的发展,楚国 的漆器工艺迅速发展成熟直至精美。有寓言说: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 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可见楚国的漆器、木刻艺术、 木工技艺、器具相对古代世界的其它地方,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楚墓出土漆器,木刻,还有至今仍保存 完好者,色彩依旧艳丽,甚至仍有光彩,漆器黑地红漆,金漆描边画线,工艺精良,造型灵巧。 巴的图腾虎,与楚的图腾凤,关系 湖北菜是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由荆南、襄阳、鄂州和汉沔等地方菜发展而成,武汉菜为其代表。湖北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境内河网交织,湖泊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为湖北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湖北菜的特点是汁浓、芡稠、口重、味纯,富有民间特色。烹法以蒸、煨、烧、炒见长。武汉菜吸取了外地风味菜的长处,刀工精细,讲究火功,精于配色造形和煨汤技术;荆州菜是汁芡薄,味清鲜,讲究本味,烹制淡水鱼鲜和蒸菜别具一格。湖北地方代表菜有:清蒸武昌鱼、网衣鳜鱼、鱼糕丸子、清炖鱼、黄州豆腐、荷包丸子、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肉、烧三合、三鲜酥肉、散烩八宝、黄焖甲鱼、红烧野鸭、母子大会等 “鄂菜”伴鱼游四方 鄂菜”依托湖北独特的淡水渔业资源,在全国餐饮业中名声日隆,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已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中的一匹“黑马”。 23日,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暨武汉美食文化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据介绍,1995年,“鄂菜”在湖北境内餐饮业的市场份额仅占60%,当时不少湖北人不爱吃“鄂菜”。此后,湖北开始实施振兴鄂菜计划:一是评10个鄂菜大师,提高名厨师的知名度,鼓励他们自己办酒店,或作名酒店的技术顾问,或带徒弟传艺;二是在全省评出100家风味名店,以吸引外地顾客;三是精选100个有名的“鄂菜”,规范其工艺操作流程。 现在,鄂菜馆小蓝鲸、湖锦、三五醇等名店已闻名全省,“鄂菜”在湖北省餐饮业的市场份额增加到了90%。与此同时,“鄂菜”也走出湖北,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河南、陕西、江西10多个省受到普通食客的欢迎。目前,仅在北京就有近300家鄂菜馆,京城10大餐饮热点就有3个是鄂菜馆,九头鸟、湘鄂泉、红蕃茄、蟹老宋等鄂菜馆在京城颇有名气。目前,湖北在外地开餐馆、办酒店卖“鄂菜”的厨师、管理服务人员达5万多人。 鄂菜有别于东甜西辣、南鲜北咸的川、粤、鲁、苏等菜系,却吸纳了各大菜系的精华,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我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湖湘文化以原道发端,远迹屈子,中经贾谊、柳宗元形成湖湘文化原道的源头,到周敦颐重构儒道的《太极图说》、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技可进乎道”、“师夷长技以制夷”,谭嗣同锻造维新变法的思想利器《仁学》,直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流风所被,化及千年”,终于积千年之功,卓然独立于世,为中国近现代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湖湘文化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推动了湖湘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学术讨论和分歧。仅就对湖湘文化精髓的概

括而言,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为典型的有二。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周伯华《中国经济时报·大力弘扬湖湘文化优秀传统》2006年3月7日)对这两种概括,我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解治国之道;“致用”即“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入世、致力社会实践。“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船山、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维新运动也是从中汲取精神资源。从本质上讲,“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实用主义特征的概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