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含义: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3)中唐:白居易。

[误区警示]《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市井生活的需要。

(2)演变

①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②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3)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能够歌唱。

(4)代表人物: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

2.元曲

(1)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3)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知识点拨](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三、明清小说

1.兴起: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唐朝的传奇和宋朝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①四大名著: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②其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误区警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通俗文学作品,以描述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生活、情感为多,而反映下层人民生活、情感的较少。

主题一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特点

1.屈原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1)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采用楚国的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屈原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诗作传入西方许多国家,被译成多国文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2.中国古代文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3.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有何不同?

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诗歌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材料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材料二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历代词话》卷五《宋二》

(1)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思无邪”观点的正确性。

答案《诗经》中的风,内容丰富,或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或赞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

(2)材料二中,宋词出现哪两派?试比较两派的主要差异。

答案①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

②差异:豪放派风格豪放,气势雄伟,如苏轼与辛弃疾;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如柳永、李清照。

(3)以上材料说明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和作家本身。社会环境是第一要素,作家是第二要素,其中社会环境决定了作家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文学成就归纳为“二、六、七”

主题二古代文学体现的时代特点

1.唐诗繁荣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4)中唐以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提供了另一种社会基础。

2.词曲在宋元流行的原因

(1)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苏轼和辛弃疾两人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

苏轼的词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的感受;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豪放派的风格,其叙述的事件多与军事有关,词风沉郁悲凉,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4.明清小说的种类

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分为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公案小说、世情小说、志怪传奇类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等。如《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属于神魔小说、《儒林外史》属于写实性的讽刺小说、《红楼梦》属于现实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志怪传奇类小说等。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屈原的诗歌体裁有何主要文学特色?

答案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2)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答案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3)从以上描述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文学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表格法记忆、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中的许多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风”是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以华丽的词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

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

答案 A

解析《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也不是词藻华丽的,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

2.“偏重于咏物写志,词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 )

A.汉赋B.唐诗

C.宋词D.元曲

答案 A

解析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唐诗风格多样,讲究格律规范;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雅俗共赏,抒情叙事兼长。题干意思与A项符合。

3.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解析“明白如话”说明元曲通俗易懂,贴近市民百姓生活,富有时代气息,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4.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

A.诗B.词C.赋D.小说

答案 D

解析A项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B项是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C项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明清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小说。

5.下列四部名著在明清时代最有可能被列为“禁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趋向衰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严厉镇压人民的反抗,而《水浒传》主要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所以最有可能被列为“禁书”。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

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驾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

基础巩固

1.成语“骚人墨客”指的是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其中将诗人称作“骚人”是源于屈原的《离骚》。该诗篇所展现的风格是( )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D.理想主义

答案 A

解析《离骚》和《诗经》分别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艺术源头。

2.“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

A.原始歌谣B.骚体

C.唐诗D.汉赋

答案 D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反映出写作中的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场面宏大,可以判断出这是汉赋的创作风格。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注意时间“宋代”。发明了造纸技术是在汉代;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是在隋代,故排除①③;②④发生在宋代。

4.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认为,某词作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该作者应是( )

A.李煜B.柳永

C.苏轼D.李清照

答案 C

解析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分,而苏轼则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题干材料明显反映了词风由婉约转向豪放,故C项符合题意。

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答案 B

解析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项反映了杜甫针对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B项为正确答案。

6.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 )

A.《红楼梦》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西游记》

答案 A

解析《红楼梦》是明清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

能力提升

7.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公元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答案 D

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8.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A.孟浩然B.杜甫

C.李白D.王维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最强音”“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分析,体现了该诗人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应选C项。

9.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诗经》书影图二屈子行吟图

图三李白图四杜甫

请回答:

(1)请把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归类,并说明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图二、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3)图一、二和图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哪两个时期?

答案(1)图一、四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图二、三反映的是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则是夸张、想象丰富、张扬个性等。

(2)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因为屈原、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对统治者特别是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3)图一、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奠基时期,图三、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最繁荣时期。

学思之窗

提示有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如在政治领域,楚辞中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奋勇前进;经济领域,屈原的文化遗产带动了湖北旅游等经济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

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延伸

提示这首词描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和横戈跃马的军旅生活,以及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反映了南宋时期金兵入侵,人民生活困苦,宋金交战,战乱不已的历史状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特点:以________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__________强。 (3)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__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特点:屈原以____________为基础,采用________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式________,易于表达情感,又称“________”。 (2)《离骚》:想象奇特,具有____________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形成:汉朝时,文学家以________为基础,创造出____________的综合文体——汉赋。 (2)特点:________华丽,________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__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____________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__________》。 4.唐诗 (1)原因 ①唐朝________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____________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原因 ①________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②________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能适应____________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特点 ①________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____________,便于抒发感情。 ②是宋代文学的____________和标志。 (3)代表人物 著名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__________,豪放派的苏轼、__________等人。 2.元曲 (1)形成 ①宋代:民间兴起新的诗歌形式,即________,题材广泛,可雅可俗,____________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__________一起,合称元曲。元曲大多通俗生动,____________。 (2)代表:以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兴起 ______________,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发展 唐朝的短篇小说________和宋朝供说话人使用的________,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3.繁荣 (1)背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繁荣,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________阶层壮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____________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代表作品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 讲授新课

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汉赋: (1)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的赋 ①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 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 ,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K12 学习教育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到11课题目

2015年秋季学期第1—11课质量检测 12345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2.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3.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4. 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 民 D.社会契约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 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6.“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学案 制作人:谭卫红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研习教材重难点 (一)主干知识梳理 (二)重难疑点探究 1、结合唐诗、宋词和元曲理解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唐诗:唐代经济的全面繁荣以及科举考试的实行,大大推动了诗歌的发展。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明开化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日渐平实浅近,讽喻诗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社会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日渐激化的社会状况;晚唐时诗风凝重抑郁,多为感时伤世之作,反映了唐朝日渐衰败,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社会状况。宋词:宋词能取代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多有

关。词能吟能唱更加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盛世下城市的多彩生活。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士人们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元曲:宋代时,散曲兴起,到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也被废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就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2、唐诗的特点。 (1)数量众多。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诗48 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2)作者广泛。上有帝王将相,下有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有老人,下有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人(明人统计)。 (3)题材多样。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 (4)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 (5)艺术成就辉煌。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同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3、明清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1)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书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溶于一炉,形成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使用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探究解题新思路 例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研析:汉赋、唐诗、宋词的表达形式相对高深,而小说的表达形式则渐趋通俗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平民化的趋势。答案(A) 例2:贵州黄平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为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如图),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诗仙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 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B诗仙猛烈地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其诗歌 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 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研析:“诗仙”指李白。郭沫若赞扬的是杜甫。答案(D)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Word版含解析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 .《诗经》 (1)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 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 楚辞 (1) 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2) 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 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 汉赋 (1)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⑵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 唐诗 (1) 初唐:王勃、陈子昂等。 (2)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诗仙”李丄“诗圣”杜甫—⑶中唐:白居易。

[思维点拨] 唐朝社会的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学习思考 1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提示它们分别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基础。 2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风格特点上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风格:李白的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太平安乐的盛世为人们提供了悠闲舒适的生活环境;杜甫生活 的时代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经济日益凋敝,人们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 二、宋词和元曲 1 .宋词 (1) 兴起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②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欢迎。 (2) 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3)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_____ 2. 元曲 (1) 形成: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元曲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⑶代表: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易混易错] 诗、词、曲的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 规范;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学习思考 3.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你能不能说出下面的四个词人分别属于哪个流派?这两派在文学风格上有何差异? 苏轼辛弃疾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是() A.宪法和立法法B.宪法C.立法法D.行政法规2.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3.为切实保证疫苗安全、有效和规范接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草案)》,并自2019年1月4日起至2月3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公众参与疫苗管理立法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是国家履行专政职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体现 ③有利于立法汇聚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尊重和保护人权 ④有利于公民行使立法权,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程序公正 B.办案过程和办案结果都符合实体公正 C.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D.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 5.国务院经过调研论证拟订外商投资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次审议,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和出台

A.充分发挥了人民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B.表明立法机构坚持审慎立法和民主立法精神 C.是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体现 D.意味着全国人大领导国务院的立法工作 6.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近日,国务院出台文件规定,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①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②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③是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国家行政机关具有进行法规备案审查的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安部2019年1月通报显示:全国公安机关已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621亿元。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①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保障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实现,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 ④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是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党政机关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均属于干预司法的行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9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学习本课,可将本课内容概括为“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列表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体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战国、汉朝、唐朝时期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说出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 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和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以一些杰出文学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但是,这一课内容在语文课中都有接触。所以,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同时期文学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依据所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归纳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知识点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①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创始者:屈原。 (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②离骚》。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③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2)代表作家: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孟浩然,“诗仙”④李白、“诗圣”⑤杜甫;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 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宋代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2)代表作家:婉约派:⑥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铃》;著名女词人⑦李清照。豪放派:苏轼、⑧辛弃疾等。 2.元曲 (1)组成:散曲和元杂剧。 (2)代表作家:⑨关汉卿、马致远。 知识点三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搜神记》;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出现话本;明清时,小说进入成熟、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⑩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诗歌与小说》高考题整理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2.(2010·重庆文综·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 C.陆游D.辛弃疾 【解析】D 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2009年题组 1.(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解析】D 《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2.(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 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高,有利于明末江南地区出版业的繁荣。④专制政治强化不利于文化发展,应排除。 2008年题组

第十七单元 学案33 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案33 辉煌灿烂的文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辉煌灿烂的文学 1.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 ①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②内容: 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③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④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 ①创始者:屈原。②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③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 》。 (3)汉赋 ? ???? ①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②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作家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中唐:白居易创作大量讽喻诗。

2.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出现:唐代。 ②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词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作家 婉约派:柳永、女词人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等。 (2)元曲???? ? ①组成:散曲和元杂剧。②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③代表作家: 、马致远。 3.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现短篇小说______;宋代出现话本;明清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________》;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 ?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②汉字的演变脉络是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总趋势是 由繁到简。 【问题思考】 想一想 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与练 【重点讲解】 浅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表现及其成就 (一)表现 1.诗人众多,诗作丰富,作品质量很高: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统计即有诗人二千多人,诗作五万一千多首,大大超过前代。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从题材看,社会生活、边塞田园、宫廷市井等各方面均有涉及;从体裁看,五言七言、乐府歌行、古风近体、律诗绝句等各类型无不具备并趋于完善。 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与边塞诗派,中唐时代的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等不同的创作倾向;各类型作家风格的独特,如飘逸、沉郁、雄深、幽闲、绮丽、险怪等众美皆具。 4.其他多种文学形式均获得发展: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为代表的唐代散文的发展;唐传奇的成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并在晚唐五代成熟定型,为宋词成功奠定基础;变文的流行,对中国民间通俗讲唱文学的推动。 (二)繁荣原因 1.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文人内在气魄心理的壮大提供了现实基础;广阔的疆域为文人漫游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漫游开拓了作家视野,又扩展了文人胸襟;开疆拓土,为文人提供了从军入幕的机会,增长了文人视野,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范围;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为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从文化制度层面看:兼容并包、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使社会文化思想相对活跃,恢弘的气象,使文人思想相对束缚较少,创作心理上呈现出较为自由的局面;开科取士,使普通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增强了文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想水平和创作的内在高度有所提升。另外,此项措施还从多方面影响了文人的生活和创作。一方面,增强了文人对知识的追求精神,因此,读书山林成为普遍风气,文人因而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体会;另一方面,进入仕途又使文人对官场内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入朝为官,仕途沉浮使文人领略到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使文人在创作题材和内在心理上进一步深化。 3.从创作群体自身来看:由于科举制度的普及,普通文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帝王将相的爱好提倡,社会内部形成了文艺创作的人潮,创作群体不断扩大,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文学自身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时代,文学成为独立自觉的艺术门类,文学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而多种文学样式的长期发展更为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唐代社会内部多种艺术形式及文学形式内部的互相影响和整和更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完美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程目标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 一、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 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 1.原因:(1)唐代国家统一,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2)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发展概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0历史1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三年和高一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有4年的历史学习经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果一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肯定是相当丰富的。高二学生由于经历了一年的高中学习,新鲜感有所下降,好奇心不大,处于学习的疲乏状态。因此,在课堂一方面要抓紧重点知识的学习,争取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消化,避免繁琐复杂,内容冗长。二是要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语文学习有所掌握,因此可采取合作探究,文学内容进行分类,列表整理等方法,使得这部分内容比较清晰。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历史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认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某一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文学艺术一直都是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的优秀文化。它们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们是我国古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是推动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古代发展轨迹的深刻展现,这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为现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在本单元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分量很重,作用极大。这一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课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二课为文学,第三课为艺术。这一单元采取的是按内容分类讲述。不提文学就不完整,所以说文学这一课在这一单元是极其重要的,是整个单元完整性的组成部分。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代中国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在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反映。 本课教学中,教材按朝代顺序分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学形式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下产生,有着各自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 (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2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教授新课 讲授新课 从《诗经》到唐诗 (一)《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