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摘要1910年代初期,洛杉矶地区开始成为美国的重要电影生产中心,于是“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好莱坞”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成为霸主,虽然其后又出现了其他的电影中心,比如宝莱坞,但也依然无法撼动好莱坞在整个世界的地位,这与其电影文化生产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世界进入消费社会,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也带上了浓厚的文化工业气息,其文化的扩张也有着很多技巧,让受众无法察觉,甚至乐在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

关键字好莱坞大片文化工业生产

在如今的电影行业,美国好莱坞大片一直都处于头筹的地位。从确定好莱坞为电影中心开始,直至今日,美国的电影几乎已经横扫了全世界,每个人脑海中都有好莱坞电影的影像,而且在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早已痴迷上了这座庞大的“造梦工厂”,美国靠着其完善的好莱坞电影制造业,将美国文化悄无声息地植入大众的脑海中,使人们不会也不肯消除。美国的这种文化侵略很有效,其他地区的电影根本抵挡不住其攻势。现如今,看着迪士尼、梦工厂动画长大的小孩不计其数,怀揣着诸如《X战警》,抑或《蜘蛛侠》等英雄梦的男孩比比皆是,向往着《公主日记》或是《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爱情的女生更是不胜枚举。好莱坞电影为何具有如此强劲的攻势,本文将从传播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工业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大片

所谓“大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该词的由来还要追溯到1994年,当时由于经济转型,为了挽救萧条的电影市场,中国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以分账方式进口外国一流影片的建议,提出每年可以统一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进口分账”的十部电影往往为好莱坞大制作,预算较高,故而又被人称为十部进口“大片”。1

“大片”这个概念在目前没有具体的权威标准,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必要条件:

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资和高票房,没有高的投资和票房作支撑,很难被人称为大片。

2、高科技,需要投入大量的电脑制作和科技设备。

3、高文化品位,那些低俗淫秽的电影是永远不能称为大片的。

总而言之:大片就是由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大阵容、大回报等等“大”级别的电影作品。2

文化工业

大众文化或者叫做文化工业批判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以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对流行音乐的分析和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对文化的研究开始,逐渐形成法兰克福学派。

其主要内容包括1、文化工业以艺术为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另一种被剥削的劳动;2、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忘乎所以地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

大众文化寄寓媒介的迅速发展,扩延至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日常生活、话语、仪式等所有的叙事中。3

1、经济下的妥协

阿多诺在题为“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的文章中认为“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的权力的基础,正是那些支配社会的最强大的经济权力。技术合理性已经变成了支配合理性本身,具有了社会异化于自身的强制本性”4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暂且用中国大片作为对比来阐述。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换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换句话说,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获得高票房和国外大奖,中国大片投入巨大。比如《十面埋伏》制作投资达2.9亿元,《无极》耗资3.4亿元,《夜宴》耗资1.5亿元……“《英雄》约合2.7亿人民币,再加上1700万人民币的音像版权出售,所得也不到制片方公布的影片总投入的一半。”5那么剩下的当然只有从海外市场来。中国大片,尤其武侠大片,把捞回成本的希望寄托在西方市场上。虽然近几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是与美国相较,还相差甚远,于是,中国大片迫切需要国外资本的支持,如此一来,中国大片在拍摄时自然要考虑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于是,影片中就有了

讨好西方人的要素。

在大部分西方人眼中,东方是个神秘的国度,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就显得愈发的神奇。从西汉开始,中国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丝绸之路有着莫大的外交意义,而后繁荣的唐朝更是如此,将中国这个博大、富饶而神秘的国度展示给世界欣赏,明朝郑和的下西洋也是史无前例的壮举。直至中国遭受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西方人看到留着长辫子的男人、裹着小脚的女人,感到异常奇怪,于是中国那种博大、富饶而大气的风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地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野蛮的,同时也是神秘的。

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加入全球化体系中,国门大开,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对宣传今日富强的中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是存在一部分西方人用“老眼光”看待我们,中国当然清楚这点,于是拍摄影片时,便极力渲染这种神秘感,却不知最终成了混乱感,同时,在影片中模仿西方人的文化,变内敛为直白,变含蓄为外放,还使用类似的特技效果……他们以为如此便能讨好西方人,争取来更多的投资。《十面埋伏》里二姐直白浅露地给小妹挑明爱情与帮派之义的冲突;《无极》仿照《指环王》运用魔幻手法;《夜宴》直接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是这种对西方艺术的模仿却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迎合西方人的心理,而且使得中国人感到不能理解。一位法国记者在看过《夜宴》后表示:“前30分钟过分渲染武打特技,这段戏过于冗长,差点让人看不下去,后半部分就好多了。这个故事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很容易看出取材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总而言之并不特别精彩。”6“一旦它(工业文化)首先为大众提供了服务,就会将消解者图式化”这就是说大众文化是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是社会权力强制与大众文化的。商业机构也有这种无法摆脱的力量。所以说“整个世界都要通过文化工业的过滤”7由于中国电影受制于经济,受制于美国,于是中国大片也被拉入了这种模式化,更糟的是,这种模式受制于美国,所以,中国大片如果不能经济独立,永远都不能抵抗住好莱坞影片的攻势。

由此可以证明,美国拥有着全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旗下的电影生产也有着无以伦比的经济优势,因此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可以轻松地将其文化植入世界的任何角落,只要他们需要美国的经济支持。

2、模式化下的寄托

把文化当成工业来生产后,娱乐也变成了文化工业的一部分,就像现实中的工厂一样,文化,或者说娱乐,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被模式化了,这点在好莱坞生产的电影类型上有着很明显的呈现,比如好莱坞根据内容将其电影分成警匪\犯罪片、灾难片、动作\冒险片、恐怖\惊悚片、爱情片、喜剧片、西部片和音乐歌舞片等8。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电影类型,这样,受众被分众化了。与此同时文化工业也把人当成类,当成可以被模仿的他者,演员在影片中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而这些形象在好莱坞电影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比如英雄永远是有型的、刚正不阿的,永远把拯救世界挂在嘴边;喜剧中的人永远是无厘头但有着大智慧;爱情片中女主角几乎都是等待爱情的灰姑娘……

09年的一部爱情喜剧《假结婚》,剧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一位在事业上非常出色的女强人,这样的角色设置类似于《结婚大作战》中的丽芙,而影片《机械师》《秘窗》《搏击俱乐部》《致命ID》,剧中的男主角都是人格分裂患者,科幻片《X战警》、《蜘蛛侠》和《神奇四侠》都是以塑造拯救世界的英雄为主。由于文化工业,批量模式化生产,类型片出现,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种类繁多的、性格迥异的“一类人”,由于好莱坞影片的长期发展,其类型几乎已经囊括了各种人物性格,所以,观众不管怎么选,都会在好莱坞塑造的类型中,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能够屹立于霸主地位至今不倒。

另外,观众观看电影时容易把自己和剧中的人物等同起来,比如把自己寄托在电视中的百万富翁上,人们可以在影片中找到依托感,即便影片中人物的生活离普通百姓很远,好莱坞的人物塑造依然能够让受众产生共鸣,比如《指环王》,观众容易把自己与那些有着超能力的神等同起来,感受他们的拯救世界之旅,又或者是《泰坦尼克号》,男观众可能会将自己与杰克等同起来,而女观众会把自己当成罗斯,于是,男女观众随着剧中的男女主角纷纷享受着他们的爱恋,这样,影片便控制了观众,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影片发展,无限投入其中,让观众觉得“快活”,根据上述所说,好莱坞电影的人物类型囊括了方方面面,因此控制受众的力量无处不在,并且非常强大。

再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个魔法师的后裔哈利·波特如何智斗邪恶势力伏地魔,从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巫师的故事,电影中充满了正邪交锋、美好人性以及宝贵友情,三位主角——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经历了一次次的冒险,完成了自己的蜕变,拯救了世界。这部系列电影获得了成功,受到大批影迷的追捧,尤其是青少年,根据费斯克的理论,这些青少年是因为在影片获得了“快乐”,而使得自己迷恋上这部影片,因为电影中三位主角的年龄与自己差不多,而生活的环境却神奇而有趣,因此那些青少年会把自己幻想成霍格沃兹的巫师,与哈利·波特一起惩奸除恶,完成冒险之旅。这部影片作为一个文本,本质上是接近大众生活的,影片中除了背景是魔法世界外,其余的都是普通生活,比如在霍格沃兹的校园生活,与现实中的没有多大差异,唯独不同的就是掺入了魔法,这样便于大众进入这个文本,而同时又能让大众有欲望去解构,大众一边接受一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解构重组,产生收看的“快乐”之感,好莱坞的影片所产生的文本几乎

都能让受众很容易进入(真实化的生活,或者真实化的情感),同时又很容易产生重组的“快乐”,从而吸引大众一直看下去。

这同时也说明了为何观众能够在其中找到寄托感,这与上述“快乐”的产生不无关系。

3、“快活”下的阴谋

工业文化是一种绝对模仿的文化,它追求同一性,并且用同一性统治人们与过去的联系。它排斥新事物,把未经检验的事物都当做危险排除在外。9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权利是建立在认同被制造出来的需求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对立的基础上,而这,在娱乐方面表现地尤为突出——人们不需要思考,不需要作任何努力,可以永远“快活”下去。

当电影电视出现之前,主要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它们是以文字传播为主,诉诸视觉感官,而后出现了广播,继而在人们的感官上,又增加了听觉,到了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感官几乎都参与到传播活动里来。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确切来说便是人的感官的延伸,从一开始的诉诸视觉,到后面又增加了听力,而后又增加了触觉(比如手机iphone4),直至今日,人们的所有感官几乎都被调动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麦克卢汉认为,每一次的感官变化,都能引起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媒介传播。

19世纪末,出现了电影,于是,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影像的生动和直观,不管是否识字都能看懂,这样,电影这种传播将越来越多的人席卷进来,使得人们慢慢沉浸其中,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丢开了报纸、杂志这种需要思考的媒介,久而久之,人们面对眼前的活动影像,不再思考,这样也有利于好莱坞影片对人们的控制,因为人们一旦反思,结构就回瓦解。所以文化工业把一切逻辑联系都割断了,发展也尽可能从最近出现的情况出发,从整体观念出发。10对于这点,好莱坞生产了很多的系列电影,比如《X战警(1234)》《蜘蛛侠(1234)》《加勒比海盗(1234)》《速度与激情(1234)》《谍影重重(123)》,这样便能延续同一模式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一直搞到大众厌倦为止,当然这种厌倦经常是被新的系列概念吸引,这里没有创作给人们的美感享受,只有对物的喜新厌旧维持大众对模仿——系列的热情。

另一方面,好莱坞影片中炫目的场景是让观众产生“快活”的要素之一,比如《阿凡达》《盗梦空间》。

好莱坞影片中会出现稍损明星形象的镜头,比如《加勒比海盗2》中,杰克船长被食人部落抓住后,一系列搞笑桥段,让主演约翰尼·德普往日帅气的形象一改,显得滑稽而可爱,《蜘蛛侠》中主角帕克,被同学嬉笑欺负,还有在发生变异后进行的一系列无厘头式的尝试

自己异能的片段,都会让观众觉得荧幕上的明星显得平易近人,原来他们也会出丑,也会尴尬,因此,这也是为何观众容易融入影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可以看出,快活的产生是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的阴谋,他们通过一些列的手段,使观众产生快感,产生快乐,从而控制他们。

4、个性下的虚假

“虚假的个性就是流行:从即兴演奏的标准爵士乐,到卷发遮住眼睛,并以此来展现自己原创力的特立独行的电影明星等,皆是如此。个性不过是普遍性的权力为偶然发生的细节印上的标签。”11

在文化工业中,个性成了幻象,这时,生产方式已经被标准化,个性化和普遍性完全达成一致。大众文化走向零散化、边缘化、平面化、无深度,通过各种变化不定的视觉图像,炫目的色彩和多媒体的非线性编排组合与建构起使人们还原不到原物的影像,满足感官直接的、瞬间的需要。12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好莱坞电影生产程序化,就像工厂一样,比如他们产生一个剧本,专门有个“创意组”想出主题,然后交给“剧本组”撰写,写出初稿后又交给“笑料组”增加笑料或亮点,再交给“特技组”增加特技点,在一个剧本出来以后,电影公司选择导演和明星来拍摄,而拍摄又是一个生产程序,拍摄完成后又由剪辑特效组来进行最后的加工剪辑,于是,一部电影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如此生产出来。很明显,在这样一个严密的加工流水线上出来的影片,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个性,只能出现虚假的个性,便成为了所谓的流行,比如《2012》,它是以玛雅预言作为故事背景,给观众展现出一幅世界毁灭的震撼场景,同时展现出人类在生死之间的人性,看似是极具个性和创意的影片,但在09年上映的《先知》也是一部展示世界末日的影片,甚至在1998年的《世界末日》也是同样的题材,因此,由于好莱坞的类型片,生产电影的程序化,本来是不可能出现所谓的个性,但是好莱坞却能在程式化中产生个性,即便这种个性是虚假的,“老瓶”中的“新酒”却能依然吸引观众,比如《X战警》和《蜘蛛侠》,同样都是叙述变异英雄,但二者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蜘蛛侠》相对而言接近普通大众,而《X战警》着重于变异人和普通人的斗争,于是观众自然更倾向于有(虚假)个性差别的好莱坞影片,由此可见,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一方面在一个模式下进行,保证整个好莱坞运作的稳定和文化的传播,但同时,又能做到统一下的个性化,这样既保证了老的观众群又不断地发展了新的观众群。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实力、生产方式、模式化、娱乐、个性等原因,即便它们是虚假的,是阴谋,是寄托,好莱坞也能直切受众死穴,让观众不明就里的接受,或者,明知如此但也

不会反抗。

结论

姜文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时说道:“好莱坞,我的理解是它其实不是美国,全球各地的人都被吸引到那儿去混,它本身那种个性也好,不同个性的来源也好,自然就给它带来了那么多品种。它是全球性的。首先它有全球的市场,这也得益于多年来的英语市场的称霸,而且除了可以在英语市场上放他们的片子,在非英语市场上人们也可以接受。”

可以看出,好莱坞的电影文化,有着个性和共性并存的特点,它能做到将各种个性融合加工为一体,也能够在一个模式内推出极具个性的电影文化,当然,虽然这个个性是虚假的,但也能够让受众乐在其中,好莱坞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将其建构出来的文化扩张到了世界各地,而这种文化扩张是强大的,不可抵御的。

随着进入消费社会,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带上了浓厚的文化工业的气息,其在各方面都顺应这个经济时代,并且还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方式,将自身的文化建构传播,覆盖了全世界,使得每一个人都欣然接受,并受其影响,不能自拔。它的经济实力,生产模式,以及文化的建构,或者说文化运用,这三方面很好地融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模式,正在渐渐蔓延、深入全世界,每一个受众的脑中,成就其文化入侵。

参考文献

1徐刚:《“中国大片十年”与电影中国家形象的重构》,摘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9月第8卷第3期,P56-57

2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5977385.html,/view/154258.htm

3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P130

4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著,渠敬东等译:《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135-136

5黄俊华:《影片向左受众向右——从传播学角度论中国武侠大片中的受众情感缺失》,《电影文学》2008年24期,P25

6《〈夜宴〉国外遇尴尬》,2006年9月6日,摘自《现在新闻》,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5977385.html,/yule/2006/0906/4165.html 7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著,渠敬东等译:《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141-145

8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何一薇译:《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P184-195

9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P131

10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P131

11马克思·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著,渠敬东等译:《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135-136

12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P132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对电影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电影在好莱坞,是一条欲望的生产和满足的文化流水线。在多年摸打滚爬的历练中,好莱坞掌握了一套“勾兑”大片、名片和“奥斯卡”影片的酿造秘方,就像可口可乐神秘的“7X”秘方一样,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与众不同、身价倍增,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可口”和“可乐”。虽然好莱坞的这个配方是个高度机密,但里面至少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欲望、爱情、自由、正义、神话和美国梦等等,这些我们在几乎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实上,这个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莱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它作为全球“梦工厂”和“印钞机”的最大源泉。 凭借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的传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随之多元化。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现在,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于是,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盯住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5977385.html, 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解析 作者:刘静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9期 摘要: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多元性是必然的。作为娱乐手段和视听艺术,好莱 坞电影是美国文化在荧幕上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其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意识形态使其能在世界范围内强势发展。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美国文化;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7-0130-02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融合碰撞,为达到共存的目的而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美国民族的多源性铸造了其文化的多元性。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多元化特征。美国具有全球视野的电影文化观念和形态决定了好莱坞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其他国家的电影更为优越的地位,也正是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才使好莱坞电影有了在世界范围继续发展的态势。好莱坞电影除了擅长讲故事以及强大的商业运作之外,其完整的叙事结构也成熟地体现了人们对合理秩序的普遍需求,为全球观众所接受。好莱坞电影还借助美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优势,使影片行销全世界,由此建立一种强大的叙事话语权,叙述的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多元文化。 一、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成因 美国文化就其创造主体及其特性而言,是一种“移民文化”。由于美国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来自世界不同种族、民族、族群的移民,其多源性铸造了文化的多元性。综观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其移民群体是不同的。美国移民始祖基本上是西欧人,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随后北欧人、中欧人、东欧人、南欧人大量涌入,同时非洲人也被迫作为奴隶迁居美国,进而亚洲人、拉丁美洲人纷至沓来。美国移民的动机也因“多源”而呈现多样性。有因宗教迫害而移民新大陆的,有因革命失败而流亡美国的,也有因经济危机而到美国谋生的,他们当中有为摆脱不幸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有向往自由民主和优裕生活条件的,也有追求高新科学技术的。 美国移民迁徙还具有连续性。移民浪潮不但没有随着美利坚民族形成而结束,反而因美国的发展与崛起而不断高涨。来自不同时期的移民不仅吸取欧洲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亚洲、非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广泛被接受的文化和价值观。美利坚文明经历了偏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留有浓重祖籍国印记的初步形成阶段,逐渐从欧洲传统特别是英国传统中“独立”而出;后经蓬勃的西进运动与工业革命,新文明在地域上由北美洲东部扩展到西部,在内容上脱离欧洲文明而独立存在,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都创造了美国特色。二战以后的美国文明获得了新发展,多元化成为其主要特征。整个美国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经历了由“合众为一”到“由一为众”再到“合众为众”的轨迹。美国移民文化呈现一派斑斓绚丽的多元特色。

好莱坞电影赏析结课论文

轻析《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 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阿甘正传》采用回忆的方式进行故事,通过一条线索阿甘去找珍妮在等车过程中与不同的人交谈述说自己的故事。时间上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穿插方式,很好的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影片可以根据时间的推移以及阿甘与珍妮的情感路线大致分为:阿甘童年时代与珍妮相遇;阿甘大学经历;阿甘参军的越战经历;阿甘退役创业;事业有成与珍妮第一次生活;珍妮离开,阿甘横越美国;再次与珍妮生活并结婚;珍妮的死亡与小阿甘的成长。同时影片高超的声画组合和剪辑手法混然天成,几乎看不出来剪辑的痕迹。从而以真实的情感描述一个人不平凡的一生,让观众从故事中得到人生启示。影片在蒙太奇使用上不得不说非常精湛,虽然没有史诗大作的恢弘之笔,但堪称精湛。为表现述说这一特点,影片运用了一个相似蒙太奇,以阿甘安装“特殊的鞋”的怪诞表情与故事中小阿甘表情画面相接,从而自然而然的将观众带入剧情。影片中多次使用重复蒙太奇,精确表现出任务不同的思想。在车站等车坐在长椅的阿甘这一画面多次出现,从而始终使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人在回忆过去,并且通过不同听众的反应表现出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人群的心理特点。有一段剪辑十分特别。妈妈带着小阿甘行走在街道上,告诉阿甘说:“你和其他人一样。”而下一个镜头是校领导拿着检查报告,对阿甘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从而造成很大的戏剧效果,这组镜头对反映阿甘母亲对阿甘的爱和不离不弃有很大作用。具有同样戏剧效果的剪辑方法是在珍妮的卧室,阿甘和珍妮都穿得很单薄,母亲在自己家床上时惊异的表情。这个镜头非常有特点,首先剪辑手法高超,运用独到,在故事完全展开前暗示了对阿甘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女人。 在对珍妮两次轻生的画面重复表现上,表现出珍妮矛盾的内心。和丹中尉一样,她们都厌恶生活,同时又畏惧死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 为表现阿甘的内心世界,影片还运用了大量抒情蒙太奇。其中有一组镜头抒情意味很强。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阿甘在雨夜仰望清空,麦浪翻滚的山间公路奔跑,碧浪的湖边奔跑,任何时候阿甘都在思念珍妮,思念珍妮成为阿甘生命的一部分。 影片同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阿甘跑回林间找到奄奄一息的布巴时,布巴的身体在流血,那是的血是鲜红的。阿甘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布巴已经死了,血凝结成了黑色,并且布巴的伤口在腹部,从而阿甘区别于对他其他战友的扛,而是抱着,这都符合常理。美国在5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里社会仍然动荡不安。然后影片就是通过傻阿甘的视角叙述不免和谐平静。然而阿甘叙述说:“我屁股上的伤价值百万,但却一分钱也没有拿到。”从细微之处反映出美国社会保障不健全。在阿甘与珍妮的婚礼上,所有人都坐着,由于丹中尉双腿截肢安上了假肢,所以只有丹中尉是站着的。细节的处理使影片更贴近生活,对传达感情起到很好的铺垫。

推荐三十部好莱坞经典电影

好莱坞经典电影 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好莱坞经典电影) 中央6套刚刚播放的,呵呵,相信不少人关注过吧.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电影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2.《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好莱坞经典电影) 长达三个多小时哦,耐心看.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3..七宗罪(Se7en)(1995)(好莱坞经典电影) 虽说是惊悚片,但不是很恐怖,更多的是心灵的刺激.对人性恶的探析极为通透,深刻,不能错过. 4.《卡萨布兰卡》(好莱坞电影) 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6.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好莱坞经典电影) 奥斯卡"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7.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1940)(好莱坞电影) 镜花水月痴人泪,蓝桥愁断离人肠 战争时期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 8.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好莱坞经典电影)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及中西文化差异

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点、价值观及中西文化 差异 电影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的制造基地,乃至是国际商业电影的制造中心,它对全球电影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由于地域、国情、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原因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 从上个世纪初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开始,好莱坞电影就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为美国电影票房带来不菲的收入,为美国经济注入了不少活力。此外,好莱坞电影也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点 ( 一) 注重“个人英雄主义”角色融入影片 好莱坞电影针对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几乎都怀抱的对于 英雄形象的强烈幻想,而在影片中故意虚构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来吸引、打动观众。在这方面好莱坞电影做得完美至极。这种英雄主义的精神表现在电影中,便是我们常在美国大片看到的个个充满顽强斗志的“孤胆英雄”。比如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起,《超人》《钢铁侠》《功夫熊猫》等影片中,不少主角就是具有“个人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 ( 二) 剧情注重以“人性化”作为思想主题 叙事风格非常注重服务于剧情发展与主要人物的展现 过程。通常是利用主角的心理描述把人性中最好的、最完美的、最积极的方面表现给观众,使观众从主角身上受到鼓舞,受到振奋。把主角看作学习的榜样,比如大家熟悉的《阿甘正传》就是这种表现“人性化”主题的代表影片之一。 ( 三) 注重故事的完整以及人情世故的锤炼 影片常常通过这种表现方式来勾起观众的情感,触动他们的神经,来达到使观众普遍认同的目的。比如着名影片《乱世佳人》,整个故事体现女主角为了保护家园、照顾家人而表现出的勇敢独立、坚强、乐观等品质,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人性与人情仍是好莱坞电影进行不同价值观文化观传播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保证好莱坞电影票房不衰的重要法宝之一。 ( 四) 注重整合、利用他国电影资源 好莱坞电影常采用他国故事或题材来进行翻拍、改编、重创等,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全球各洲各国的故事他

好莱坞电影分类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以200多部美国经典影片为例,解析好莱坞的11种重要电影类型,帮助你认识电影故事中的构思和设计,以改善你解密与鉴赏好莱坞畅销电影的水平。节奏快、激动人心、充满魁力且简单易懂,这些特质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好莱坞电影畅销全球的原因所在。但《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探讨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国电影另一个重要特征:电影类型。美国电影的制作及国际发行从来不是以单一的娱乐产品形态进行的。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属于一种故事类型,即一个微型电影传统,带有其独特的象征、情节规则、价值观和扮演定型角色的著名影星。此外,对于每一种电影类型,各国观众经过多年的观影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本书作者张晓凌和詹姆斯·季南(James Keenan)夫妇于上世纪50年代分别出生于中国重庆和加拿大魁北克。张晓凌曾作为知青下乡务农,后来从南京大学去加拿大留学。1980年至?986年,她先后获得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和蒙特利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她在属于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的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十五年,是加广中文节目主持人之一(“凌云”)。她发表的其他作品包括法语小说《一个革命者的女儿》、中文自传体小说《枫土情》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译作《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等。 詹姆斯持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学学士和该大学法律系法学士文凭。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奉献大量时间帮助加拿大人更好了解亚

洲,特别呈中国。在8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组织的项目官员到北京工作,曾经面试了去加拿大培训的几百位中国管理人员。在9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商业出版主任,撰写了有关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国际发行的三本详细指南,由加拿大通信集团(Canada Communcation Group)出版发行。此后,他在进行私人股市咨询的同时,通过与妻子张晓凌合办的公司帮助向亚洲推销加拿大和欧洲电影。 两位作者目前定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张晓凌从2007年开始定期回中国讲学,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过多次影视主题的系列讲座。 目录 上册

好莱坞电影特点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_王艳

49 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王 艳 (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84) 摘 要:科幻电影是好莱坞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美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本文通过对好莱坞科幻电影的3个主要类别──“外星人入侵”科幻电影、“灾难和后灾难”科幻电影和“太空旅行”科幻电影的分析,揭示了影像背后所蕴含的反苏反共、美国至上的意识形态和对自由、平等、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价值观的大力宣扬,同时也肯定了某些影片中对社会时弊的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好莱坞科幻电影;文化;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13)02-0049-06 Deco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Hollywood Science Fiction Film Wang 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sub-genre of Hollywood cinema ,science ? ction ? lm serves as an important medium in transmitting American culture and ideolog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ree major sub-genres of American science ? ction ? lm :alien invasion ,apocalypse and post-apocalypse ,and space travel ,revealing respectively their hidden ideologies of anticommunism and American Supremacy as well as their advocating of such American values as freedom ,equality and individualism ,and also af ? rming the signi ? cance of the realistic criticism of the social ills and ultimate concerns with human future conveyed in some SF ? lms . Key words :Hollywood science ? ction ? lm ;culture ;ideology [收稿日期] 2012-9-10 [作者简介] 王艳(1969~),女,天津人,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电影是一门艺术,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通过各种形象的画面、生动感人的故事和高科技的表达方式,隐喻或者潜移默化地传达着特定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文化。 阿尔都塞(Althusser )把电影看作是一种有别于强制性国家机器(如军队、法庭、监狱)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正如他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所表述的:“意识形态不是凭借人的主观观念,而是根据形象事物来进行阐述,特别是通过电影的结构来起作用,这种结构包括有思维结构、故事结构、表达结构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形象表达隐蔽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阿尔都塞,2006:726)。根据阿尔都塞的观点,电影通过营造视觉奇观使观众与其生存状态之间建立起一种“完美的想 象性关系”(转自戴锦华,2004:187),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影片中所传达的意识形态的主体位置,成为该意识形态的同谋者。让?路易?鲍德里(Jean Baudrillard )在阿尔都塞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电影作为“意识形态腹语术”的特点。所谓“意识形态腹语术”,是指“意识形态似乎并不直接言说或强制,但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讲述和言说,只不过是成功地隐蔽起了言说的机制和行为,成为某种不被感知的言说”(转自戴锦华,2004:188)。在电影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另一个重要观点来自美国的电影理论家汉德森(Henderson ),他认为对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而言“重要的是讲述神化的年代,而不是神化讲述的年代”,即电影批评的参照系数不是电影中故事所发生的年代,而是制

好莱坞电影100大全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夺宝奇兵-------------------这个更多的是冒险~不用说了~经典的一塌~ 第一滴血系列---------------导演特德.科特切夫不但将动作场面的气氛拍得紧凑逼人,也将小人物打倒建制恶势力的内蕴拍得太快人心.. 虎胆龙威系列---------------又是老一代经典动作电影~~永远忘记不了那个浑身是胆满身带伤的硬汉。 极限特工系列---------------这是一部"范·迪塞尔影片"... 非常人贩系列---------------弗兰克·马丁是个专门为黑道人物送包裹的“地下送货员”这次他发现包裹里面竟然是一个东方女子,他决定帮这个女孩逃生。 X战警系列------------------X战警1是为了被大众接纳而战,X战警2是为了生命而战,而X 战警3则是为了全球的变种人而战...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好莱坞电影文化生产解读 摘要1910年代初期,洛杉矶地区开始成为美国的重要电影生产中心,于是“好莱坞”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好莱坞”几乎席卷了整个世界的电影市场,成为霸主,虽然其后又出现了其他的电影中心,比如宝莱坞,但也依然无法撼动好莱坞在整个世界的地位,这与其电影文化生产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世界进入消费社会,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也带上了浓厚的文化工业气息,其文化的扩张也有着很多技巧,让受众无法察觉,甚至乐在其中,本文主要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生产。 关键字好莱坞大片文化工业生产 在如今的电影行业,美国好莱坞大片一直都处于头筹的地位。从确定好莱坞为电影中心开始,直至今日,美国的电影几乎已经横扫了全世界,每个人脑海中都有好莱坞电影的影像,而且在绝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早已痴迷上了这座庞大的“造梦工厂”,美国靠着其完善的好莱坞电影制造业,将美国文化悄无声息地植入大众的脑海中,使人们不会也不肯消除。美国的这种文化侵略很有效,其他地区的电影根本抵挡不住其攻势。现如今,看着迪士尼、梦工厂动画长大的小孩不计其数,怀揣着诸如《X战警》,抑或《蜘蛛侠》等英雄梦的男孩比比皆是,向往着《公主日记》或是《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爱情的女生更是不胜枚举。好莱坞电影为何具有如此强劲的攻势,本文将从传播学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工业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大片 所谓“大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该词的由来还要追溯到1994年,当时由于经济转型,为了挽救萧条的电影市场,中国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以分账方式进口外国一流影片的建议,提出每年可以统一进口十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进口分账”的十部电影往往为好莱坞大制作,预算较高,故而又被人称为十部进口“大片”。1 “大片”这个概念在目前没有具体的权威标准,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必要条件: 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资和高票房,没有高的投资和票房作支撑,很难被人称为大片。

好莱坞电影分类特征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

好莱坞经典电影解读论文

考试序列号128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的《007》系列电影 课程名称好莱坞经典电影解读 学院计算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任课教师郭娜 2010 年10月20日

我的《007》系列电影 好莱坞电影,在我看来,最让人震惊,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007》系列电影。《007》系列电影使我对间谍有了全新的看法——以前在我心中很鄙视那些间谍,认为他们只是个聪明的小偷而已;但自从看了《007》系列电影,由原来的鄙视转变成崇拜,崇拜他们那种无所不能的能力,崇拜他们胆识过人的勇气,崇拜他们多情洒脱的情怀。 截止到2010年,《007》西路电影共22部,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系列风靡全球,历经40多年长盛不衰。无疑,电影的主角是我们熟悉而又崇拜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秘密特工——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是一套小说和系列电影的主角名称。在故事里,他是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特务,代号007,被授权可以干掉任何妨碍行动的人。 他为英国情报局工作。他的经典开场白是: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士·邦德。他既是一个出色的间谍,也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他举止文雅,衣着得体。他的衣服出自最好的裁缝之手,从不起皱。他常驾驶一辆与众不同的跑车(阿斯顿马丁),并配有杀人执照。他有许多的敌人,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敌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有一个欲望,那就是统治整个世界和世界上的所有人。詹姆士·邦德的任务就是要阻止他们的野心。他总是以它独特的方式杀死敌人。在没有比詹姆士·邦德的故事结局更有戏剧性了。 说到詹姆士·邦德无所不能的能力时,与他所使用的武器密切相关,是科技的力量使这些原本普通的工具变成了战斗的利器。在007系列片中,一只手表可以瞬间变成炸弹、变成照相机;服上一只不起眼的纽扣竟然可以是一台秘密的照相机;一只外表看似很普通的钢笔,但是内置了数码相机、配备了无线发射机,可以把“窥视”到的图片传送给配备了接收机的同伙。一副眼镜可以悄然间让你变成透明人,也可以发射红外线;一部汽车可以转瞬间可以变为透明,可以发射导弹,也可以变为所向披靡的坦克。 影片展现邦德胆识过人的勇气时,更是少不了激烈、火爆的场面。单枪匹马闯入敌人的虎穴,与敌人斗智斗勇;孤军一人进入敌军阵地,完成任务后安全逃离(有几部被抓,后来被政府赎回来)。一人可以对付一大批恐怖分子;一人可以操作各种武器装备,一人可以干掉几架武装直升机……就凭一个可以完成好几个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是詹姆士·邦德。 看《007》系列电影,除了看詹姆士·邦德本人的风采,邦女郎也成为邦德片最令人期待的看点之一。007从不掩饰自己的好色,所以《007》系列电影少不了邦德女郎,而且都是香艳性感的大美女——她们是性感的天使,也是及时的救星。她们也许会成为英雄们难过的“美人关”,也许仅仅是最具装饰性的“花瓶”。无论007系列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不会有一部007系列电影里没有“邦德女郎”。 007影片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电影,它以有型的主角、无数美女、异国风情、名车和新奇武器吸引着人们,所以它的奇迹仍在继续……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中企顾问网 本文导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电影市场的拓展,好莱坞再次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一批电影大师从战场回归,拍摄了一批高质量而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但正当好莱坞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之际,一场政治风暴改变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方向。 美国是电影王国,电影娱乐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电影以其独特的形式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展示了美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现在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到全球各国人民的生活方式。 一、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总览 美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企顾问网整理 二、无声电影开启电影文化之门 1893 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 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由于技术的限制,最开始美国电影都是无声电影,因而这一时期也常称作“默片时代”。 20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上流社会认为电影表现粗俗,对其不屑一顾,电影院变成下层人士的聚集地。这种情况直到20 世纪20 年代才有所改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 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 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 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 由于电影收益高,所以引发了激烈的竞争。1897 年,爱迪生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 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 项专利权。到1910 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1907 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