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_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_刘新萍

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_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_刘新萍

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_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_刘新萍
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_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_刘新萍

刘新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3)

论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合作体系的建设及发展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

【摘

要】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尤其严重,表现出

绝对数量大,高龄化趋势显著,未富先老等特点,同时,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很大,给政府提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居家养老产生的背景,对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总

结了居家养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用。继而从理论上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概括,

并且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对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居家养老网络体系的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完善该网络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文章对于全文作出了总结。【关键词】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养老问题;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C913.6;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9)04-0116-08

收稿日期:2009-07-06作者简介:刘新萍,山东莱芜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政府职能、公共

服务提供。

一、问题产生及界定

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人口加速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病残率不断上升,这大大加剧了社会养老和医疗的压力。同时,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减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储备不足,支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加大,养老问题发展战略正在纳入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并摆在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而我国,这个问题更为突出。1999年中国在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10%,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发达地区老龄化趋势出现得更早,例如上海早在1979年即已进入老龄社会。自此以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截止200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3%。据联合国预测,2005到

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将要增长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2.02亿。[1]

近几年,我国采取在社区建立托老所,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开展社

区为老服务。同时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区为老服务基础上,做出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

尽管发达国家也有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是在社会经济还很落后、整个社会机制还未能及时调整的情况下迎来了老龄化,这使得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复杂。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所具有的“超自然”的特征,意味着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好足够的财力、技术和实践准备,甚至是心理准备。

[2](P46)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中国人口就业和居住模式缺乏必要的流动性以及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形势,决定了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模式,同时家庭养老也是目前农村地区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然而据2006年的一项调查,城市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49.7%,[3]家庭养老将更多依赖老年配偶间的互助或老年人的自我服务。同时,与传统家庭相比,家庭规模也在不断变小,使得这些家庭自我服务的能力存在

更加严重的缺陷。由于当时老龄化水平低,退休人员相对较少,在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适当配置机构养老即可满足当时尚不突出的老龄化问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和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服务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同时,居家养老的问题是在公办养老机构严重不足、民办的非盈利性养老机构又是刚刚兴起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选择。调查显示,2004年我国有大约11%的老年人(约1400万)希望进入养老机构,而当时养老床位的总量却只有104万。[4]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先进去推广社会机构养老,同时又受到老年庞大人数的制约,推广居家养老有助于减轻国家的负担,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还解决了家庭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的问题,因此应该大力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发展居家养老。

从目前实施居家养老的情况看,有些地方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信息资讯、服务人员等服务资源,由于分属不同部门和条块管理,存在着利益关系的矛盾,因此还缺少有效的协调整合,尚未从根本上打破区域界限、部门界限和所有制界限,没有形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合力。这种分置分割状态一方面造成有限服务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另一方面又造成许多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给。因此,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于居家养老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一种定义是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5](P118)另一种定义为,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养老院等)相对的养老方式,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安度晚年,而非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6](P123)还有学者认为,所谓“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7](P11)

纵观各种理论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家庭养老紧密联系却又不相同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结合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势,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为城市老年人推广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就是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由多元化、网络化的组织构成的,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来提供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可以使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便可获得社区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旨在建立一个最有助于社会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总结

近几年来,国内对于居家养老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关于居家养老的研究文献主要针对于居家养老的范畴、概念和特征、居家养老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方面,而对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如何建设和完善服务体系的研究更是相对匮乏。针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多元化、网络化特点,蒋丽萍(2007)[8]曾探讨了网络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民间组织的问题,分析了民间组织在居家养老中的角色定位、与政府的关系、发挥的功能作用以及进一步参与遇到的瓶颈,从政府支持、民间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创设三个方面对民间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估上,彭希哲等(2006)[9]以静安区为例对城市居家养老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通过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的分析和养老服务的需求特点构建了养老服务体系和支持网络的基本框架;在养老服务体系的设计上,刘素华等(2007)[10]则基于劳动互换建立了一种集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于一身的为老服务体系,有效调动其他社会资源来弥补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并使之发展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辅助力量;而关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探讨上,阳艳珠(2008)[11]则从需求层次理论和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分析了贵阳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在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也形成了切实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元复合合作体系。在美国,大约有9%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赖别人才能生活下去,约20%的无子女老人需要亲友、邻里的帮助。美国的退休社区被认为是老人退休后的一种住房选择,主要通过“退休新镇”、“退休村”、“退休营地”、“集合式老年住房公寓”和“继续照顾退休社区”等五种形式向老人提供基本服务。[12]社区对老人的帮助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开展社区的上门服务和邻里互助,让照顾老人的家庭和亲属有喘息的机会;让社区成立托老所或老年人俱乐部等组织;对老人的亲属进行培训,提供知识和技能;组织受到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给照顾老人的家庭以指导。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将养老服务的重点转移到居家养老方面,扶助建立并不断完

善居家养老以及为家庭提供各种福利制度。诸如充分利用老人院的设施,扩大为居家老人的服务,每天早晨用专车逐家逐户将老人接到养老院,午后再把他们送回家;建立老年人健康紧急通报系统,让居家老人身上挂一个小巧灵敏的发讯装置,只要轻轻一按发讯器,就可以得到及时抢救;着重加强家庭服务员的派遣工作。通过充分发挥社区福利设施、家庭服务人员、社区内积极分子、志愿服务人员、地区内的行政机构、社会团体的作用,支持居家养老。

我国香港也是居家养老实施的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其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并协助市民照顾他们的年长家庭成员,并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那些未能在家庭中获得照顾的长者安享晚年,同时鼓励长者继续参与社区活动,发挥所长,最终达致老有所养、老有所属和老有所为的理想。香港的“居家养老”服务大致上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老人急需的服务;第二类为个别需求服务,但是需求的程度是相当大的;第三类的需求迫切性不如前两类,包括为老人的特别需要而设立的服务。[13](P12)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较早地意识到了居家养老的必要性,他们给了中国值得借鉴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在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经验的同时,建立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所应涉及到的机构

根据实地调研及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可知,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主要具有三方面的需求,即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保健、社会活动和精神慰藉。围绕这三方面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各服务单位按照自己的专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

在居家养老的服务网络合作支持体系(如图1)[14](P63)中,主要设计到的操作层面的机构主要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老年活动室、老年协会、老年大学、老年维权接待站等等。而在政府层面上,还受到上级政府、民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间组织或基金会以及有关企业的协调与合作。这些组织或部门共同协作提供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二)不同组织间需要共同合作形成网络体系

1.政府对自己的角色要有良好的定位。在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系统中,政府是组织和协调中枢。政府并不需要在这个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中包揽一切问题,而只需要推动、组织和协调。因此,政府对于自身要有良好的定位,这样才有利于整个复合合作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政府可以成立协调老龄工作的权威行政机构,贯彻、执行老年立法和政策

的实施;改革、完善和建立老年人的各种社会保

障、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

度;促进老年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包括养老金

标准适时调整、社会保险金与物价水平的制度性

联系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落实;提供超越家庭

和社区的专业化老年人服务;发展与国力相适应

的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促成老年事业的产业化

和规模经济等。[15](P82)

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于各组织的发展也有重要

作用,有关助老服务的各个组织和企业往往都是

非营利性的,因此他们能否良好的运作离不开政

府的财政支持。所以,政府不仅要在政策上保证各

项组织的生存,还要在资金上保证各项组织的发

展与壮大,只有这样,居家养老的各项措施才得以

完善和实施。

2.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得在宏观

机构上有机统一。在政府层面上,受到上级政府、

民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卫生局、民间组织或基

金会的协调和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教育问题涉及

到教育局和文化局的共同指导,而助餐问题可能

涉及到卫生局、交通局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共同

指导,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合作,协

调处理才能做好为老服务的各项事务。

3.成熟的社区不断向整个社会发展,使得养老

服务体系得以成熟。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的载体是

?

á

4

á

?

!

"

¤

|

§

á图1居家养老的服务支持网络

社区,即在社区层面上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之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支持层面应该从社区拓展到整个社会,为“居家”老人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

4.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与民间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关系。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中,主要设计到的操作层面的机构主要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社区老年活动室、街道老年协会、老年大学、街道法律咨询站、区级老年维权接待站等等。目前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一些政府扶植的组织在运作,除此之外,还要广泛吸收社会力量,例如继续扶植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吸收社会闲置力量等。

5.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与盈利企业的购买关系使得专业化企业组织加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由于老年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多数企业不愿参与其中,因此政府要采取合适的支持措施来提高企业的参与意愿,同时加大政府购买力度,让更多的专业化的企业组织加入其中,来提供各项居家养老服务,这样才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四、案例分析——

—上海市静安区居家养老多元复合合作服务体系的建立

(一)静安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居家养老的背景

静安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该区域具有面积小、土地均价贵等特点,因而建设养老机构的成本高,管理费用大。如果仅从机构养老这个单一的思维定势来推进养老工作,那么要解决占静安区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养老的问题,将会使现行的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无力承受。国内外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不能单单从建设床位的角度考虑养老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静安区老龄办综合调查了静安区老年人的住房条件、居住理念、生活习惯、心理特征、经济能力、服务需求、支付条件等各方面情况得知,静安区绝大多数老年人目前并不是缺床位,而是缺服务。于是根据市、区有关部门的工作要求,静安区明确了今后养老服务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思路,提出了“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的理念,同时进一步加快构建居家养老多元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6](P2)

(二)静安区居家养老多元复合合作服务体系的建设

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服务对象广泛性、服务时间长期性和服务内容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整个服务体系不可能简单的依靠一两个部门就能运行起来,而是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社会网络来支持居家养老体系的运行。

1.静安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部门和机构

在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合作体系的构建中,主要的直接服务提供者涉及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以及下属的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各服务站、医院、社区老年活动室或社区服务站、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区级老年维权接待站、街道法律咨询站等等,涉及到不同的需求还需要不同的企业、团体或者其他资源的介入。

2.各个部门和机构所承担的作用和任务

在上述资源中,各个机构有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合作使得网络顺利运作的呢?

(1)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是复合网络合作体系组织和协调的枢纽。人口老龄化是涉及社会发展的大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而国家、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担负着无可争议的首要责任。

(2)静安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由一些民间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来构成的。包括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静安乐龄助老服务总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分中心以及社区。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是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是全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指挥协调机构;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政策层面上的指导和监督评估,协调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落实。静安乐龄助老服务总社以各街道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为依托,以乐龄家园服务站为基础,承接政府购买项目,组织落实服务到家;负责联合社区单位和民间力量,开展为老服务。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分中心是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的分支机构,是全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工作的承办机构。对承办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机构进行资质审查和绩效评估,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17]

(3)企业:首先是民间非营利性企业,2003年10月,成立的民非企业——

—“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该服务社坚持“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的运作模式,开展各项老年护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被肯定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老年护理“静安模式”。在助餐事务上也得到了很多营利性企业的支持。静安区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分中心选择社区内的养老机构或餐饮单位,与其签订助餐协议,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务。华东医院、儿童医院、伊加伊餐饮公司、食得福餐厅、上尊国际商务中心等社区单位成为首批配

餐点。乐龄服务站承担接餐、上门送餐任务,形成配送一条龙的助餐服务链,帮助老年任摆脱吃饭难的困扰。老人们可到站点集中用餐,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可送餐上门。

(4)志愿者组织:静安区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是由热心志愿服务事业的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柏万青领衔,由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以倡导互助友爱的社会风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宗旨,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志愿者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以参与、奉献和公益为价值导向的志愿者活动。[18]

(5)社团——

—老年协会和老年教育机构等。老

年协会是在区、街道老龄办的指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是区、街道老龄办组织工作基础和工作力量,而各级老年协会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来承担老龄工作的日常事务,形成以老年民间组织为载体的社区老龄工作新格局。街道创办老年教育学校,适应了老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全面提高和丰富老年人生活,广泛动员老年群众参与各类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积极培养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各类社区老年文化团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6)老年活动室:上海市民政部门和上海老龄委在2001年在全市开始建立100个1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以静安区第一个多功能的老年活动室——

—金秋老年活动室为例,活动室的服务项目种类齐全,基本上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同时,活动室为老人提供了志愿者岗位,使他们发挥一技之长,或义务休息钟表、义务法律咨询等等。可以看出,在政府的引导下,所成立的老年活动室发挥到了为老人服务的作用,同时又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志愿者组织,引入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能为更多的老人服务。

(三)静安区政府与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体系的建立过程

1.政府及其各部门对于静安区居家养老管理指导中心的定位和指导:一种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各个相关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宏观的管理决策层面上,静安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管理组织结构网络(如图2所示),[19](P56)主要由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总体的管理,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直接受区政府领导,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执行单位,并在区民政局、区老龄办、劳动保障局、卫生局以及民间组织、基金会进行协调。

2.在微观的操作层面上,静安区居家养老管理指导中心、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和区卫生局与各下属分中心、服务社之间的协调合作,使之构成了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网络(如图3所示)。[20](P57)

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组成,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受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的双重领导,负责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其下属若干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受区卫生局和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的双重领导,负责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在所属街道内页分设4到5个服务站。相对应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关系,它们下属的各服务站也应当按照地区对应原则共同开展工作,为地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生活医疗全方位的服务。

3.政府和其他辅助性社会组织(包括老年协会、老年教育学校以及老年活动室等)之间,主要是政府主导,各个组织相互协调。老年协会作为区、街道老龄办组织工作基础和工作力量,接受区、街道老龄办的指导和管理,他们与政府合作共同完成老龄工作的日常工作。老年教育学校一般是政府建立的,然而是学校自身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老年活动室最开始也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群众自发的参与和管理。由此可见,政府在这些辅助性的社会组织中,起到了带头和财政支持的作用,同时又在政策上对这些机构进行支持,使得这些社会组织得到全面的发展。

4.政府和志愿者组织之间: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从志愿者组织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运用更多的老年人的活力与资源,政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松绑”:(1)政府要放心:基层管理有三个主体,政府、居委会和事务所(社工),其中政府是强

)2 *+ ,-. /01图2静安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管理组织结构(区层面)

势政府,居委会在其中是最没有实权的,因此,政府可能会对群众组织不放心,什么事都会参与;(2)政府应当放权以便充分利用资源:例如居委干部在65岁退休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应当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再如,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现在的社工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是非属地的,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间不是很可靠,所以应当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

5.政府和企业之间:(1)与民间非营利性企业。民间非营利性企业的运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政府对于这类民非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实现双轨制的补贴。政府在思想上指导,政策上优惠,并为其提供场地和资金上的投入,通过这种优惠,使得更多企业参与进来。(2)与赢利企业之间。以助餐为例:2007年上半年总社以区政府的实事助餐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了助餐工程的实施,实现配餐—送餐—用餐的一条龙标准化服务。但是在项目最开始时,政府却遇到了难题,因为利润小,风险大(老人的特殊性所致),尽管有很大的市场,很多的企业却不敢问津。在政府给出一定补贴的条件下,华东医院从社会服务的角度承担了餐饮外送业务。因此,政府的财政支持是维持助餐服务良性发展的前提。(3)此外,还可以通过第三者中介组织来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静安区与闵行区的上海行友劳动服务公司的合作中,在闵行对材料进行粗加工,在静安区曹家渡、南京西路等街道设立中心厨房,在华东医院和“行友”的合作下,大大扩大了服务的范围和质量。在老龄办和“行友”之间用一个中介组织进行协调——

—老年用餐项目推进办公室,它作为第三方,将服务打包给服务社,服务社和办公室签协议,办公室再与“行友”签协议。这样在发生问题时,直接由办公室出面与“行友”解决,提高了沟通的效率,降低了沟通难度。

五、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困境

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多元化部门或组织的参与和协调,在此网络体系的建设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总结如下:(1)政府在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上存在缺陷。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事务尚未规范化。体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位和空白,还没有统一的鼓励扶持居家养老大力发展的政策法规,也没有出台完善可行的服务发展的指导方针,优惠政策不明确,没有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此外,尽管社区内存在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由于隶属关系的制约,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缺乏场地的状态。同时,机构设施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失。以静安区为例,目前只有一个以家政介绍为主的服务所,即“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然而两个服务所太少,难以满足整个街道老年人的整体要求,同时运营理念缺失,招聘人员不规范,没有完整的培训考核机制等。

(2)寻找相关服务的提供者难,尤其是企业;由于居家养老所涉及到的项目大多是微利项目,往往是由非盈利性组织来承担,因此如果没有来

自政府的一定的补贴政策、激励措施,就是失去对于具有资格的企业等组织的吸引力;即使他们加入了老年服务业,由于利润低,可能也会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导致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正常的提供。

(3)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问题:在静安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总体来看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流动性大,这大大影响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质量。其中管理人员虽然有热情,但是缺乏社会工作的知识;而服务人员也多是下岗失业的中年女性和外地打工的女性,她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服务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由于编制待遇等问题的制约,又大多不愿或不能进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领域。再加上社会上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偏见,很多人一旦有了新的工作就会放弃这份工作,流动性很大。

(4)志愿者队伍缺乏。目前老年人服务方面的志愿者队伍缺乏,很多的闲置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单单依靠有热情的年轻人是很难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的,应当发掘多元的服务队伍。同时,政府应当重视政策和法律的发展,例如,现在老年服务都是免税的,但是老年协会却仍然要交税,造成了工作实施的一系列困难。

(5)资金来源单一,相对不足:居家养老的资金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筹集,主要来源于福利彩票,资金来源单一,社会福利彩票的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政府规定的补贴对象严格限制,补贴标准太低,难满足老年人需求服务所需要的资金支出。同时,居家养老服务员按劳务结算(收入)每人每月工资收入一般为800元(含交通、餐费补贴)的规定也偏低,即使区政府财政充裕,很难预算到居家养老方面来,导致居家养老经费的来源也是很有限的。

(6)居家养老尚缺乏专业化、标准化、人性化。居家养老服务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六、完善居家养老网络体系的对策和思考

针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结合前面所概述的理论框架,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为使网络体系顺利运行,可以进行以下思考:

(1)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是居家养老服务正常运作的关键。居家养老作为政府组织推动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政府应当进一步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思路,完善居家养老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社区资源整合,为老服务人员要职业化、培训系列化,此外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来发展非政府组织。制定居家养老发展政策,既要体现市场运作政策调控,又要体现公益性和社会性。围绕居家养老与社会支持,政府要通过倡导、组织、支持和必要的资助,动员、引导和帮助兴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制定包括鼓励、优惠、服务标准以及法律责任等相关政策与规定,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激励、规范与引导。

在财政方面,政府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有所递增;同时,政府应制定鼓励社区居家养老的优惠政策,如对社会福利机构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通过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倡导建立养老慈善基金,如有可能可在社会上发行“养老福利彩票”等。

(2)要建立社会力量的准入机制,依靠社会力量,发挥行业优势,吸引更多的社会非营利性组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投入到居家养老事业中,使得更多的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照顾服务。可以将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司伙伴关系)模式引入到居家养老体系不同服务机构的项目管理中,更好的发挥机构的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要加大对于居家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对于相关服务实行补贴、激励政策,甚至可以考虑在税收上予以优惠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其中;政府应当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众,做好良好的宣传、吸引和促进作用;在饭菜的运送中,可以考虑引入快递公司等部门,利用其专业人员规模的进行运送,这对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改善。

(3)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保证服务的质量。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服务队伍素质的提高,必须要把培训养老护理员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建立职业资格等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将现有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到有关部门认定的社会办学机构进行规定科目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发给结业证书,使得服务人员可以持证上岗。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既要鼓励社会闲置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又要发挥专业社工的积极作用。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改正人们心中的错误观念,正确对待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

(4)建立志愿服务制度,充分发挥闲置人员的作用。发动社区单位和个人开展结对服务,爱心助老,为孤寡单身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吸纳有余力的退休人员,在老年活动室等地方开展志愿活动,例如义务修钟表或提供法律咨询等。这方面或许可以借鉴青岛市的经验。青岛市统一建立志愿者协会,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伍,颁布《志愿者服务条例》,推广“时间储蓄”。低龄的老年人参与“时间储蓄”的老人互助活动,当他们需要服务时,可以提出申请,由其他志愿者服务,每个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老人,也会享受到他人的服务。

(5)在资金来源上,政府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目前区政府已经实行了双轨制(即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和居家服务机构都提供财政补贴)的补贴政策,市财政也制定了相关的一比一的补贴政策。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动老年基金会和慈善基金会的参与,形成专项基金,用于补贴老人和开展服务的管理,确保长效管理。政府应当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老龄事业,关爱老人,争取社会资金来为居家养老事业服务。

(6)从社区养老到社会养老演变,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如上海市政府实施了“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21](P67-69)

七、小结

随着养老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中国老龄社会的发展,目前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居家养老已经日益成为我国养老方式的首选,从而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作成为当前老龄事业的热门话题。如何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积极开展为老服务,建立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面对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严峻形势,借助于多元化、网络化的组织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来提供居家养老各项服务有利于建立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从而便于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居家养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用经验对于中国实践的展开有不可低估的模范效应。上海市静安区的实践既揭示了家养居家养老多元复合合作体系的建设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也反映了多元复合网络合作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

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形势的不可逆转的潮流,该养老方式的推进,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在强调居家养老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实践层面,即如何有效的实践居家养老。政府应该加快老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从根本上重视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要通过各种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实现从社区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使得养老问题日益规范化、人性化、多元化。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2006.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2006revision.

[2][9][15]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Z].2006.

[4]陈友华.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J].人口学刊,2004,(2).

[5]洪秀华.城镇老年人口居家养老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6]赵丽宏.城市居家养老生活照料体系研究[J].学术交流,2007,(10).

[7]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航天工业管理,1998,(9).

[8]蒋丽萍.居家养老中民间组织的角色和作用[D].2007.

[10]刘素华,王龙.建立基于劳动互换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可行性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11]阳艳珠.贵阳市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2008.

[12]谢芳.美国的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式”养老模式[J].社会,2004,(12).

[13]唐咏.居家养老的国内外研究回顾[J].社会工作,2007,(2).

[14][16][19][20]章晓懿等.城市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探索[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7:63;2;56;57.

[17]静安区政府2007年1号实事——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概述[Z].

[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16381608.html,/show.aspx?id=361&cid=0&page =12,2008-05-13.

[21]赵玮.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辑:罗梁波)

英文摘要《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low;the bearing pressure on the regional population is far less than the whole country besides GuangZhou.

key words:The Regional Population Issue;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lative Resources;Population Bearing Pressure In-dex;Geometric Model;Population Issue;Guang Dong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He Zengke

(Institute of Modern Maxism Study of Central Compilation&Traslation Bureau,Beijing10003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larified first the meaning of three concepts,which are:social management system,social management framework,so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Then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our period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After summarized the achievements of building modern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the author pay his atten-tion on study the major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of the ten kinds of soci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Key words: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range Freeman Society and Its Involution:A Grave Though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ivil Society’s Development in China

Yang Youguo Liu Zhimi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

Abstract:To construct a mature civil society is one of the main targets of social changes in present China.Also,it’s a necessary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emocratic politics.However,as to the present social structure,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te of strange freeman society,especially in expression of the frailty of social self-organizing ability,the lack of civil participation,the obviousness of elite character,the seriousness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short of civic culture.Besides these,on account of the restriction of external factors,such as the nation and market,the inner structure of strange freeman society is complicating continuously.Social mobility is slowing down.Fragment structure is simply copying.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conflict is aggravat-ing.It appears to a certain trend of involution.So it is unable to transform to the advanced pattern of mature civil society success-fully.

Key words:Civil Society;Strange Freeman Society;Involution;Fragmenta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ex Cooperation System of Aged-care at Home:Taking Jingan District of Shanghai as an Example

Liu Xinping

(Fudan University,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ublic Affairs,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Nowadays,aging of popul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that concerns many countries,especially for China,among which aging problem has become extremely serious.Aging problem in china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large number,obvious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elderly people,getting old faster than getting rich.Meanwhile,service market of aged-care has many short-comings in meeting the demand.All of this has posed a big troublesome issue for Chinese government to handle.This article first shows the analysis about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the aged-care at home,as well as how to define aged-care at home and the service system of it;also it sums up the application of aged-care at hom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areas;and then,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summary conce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ged-care at home in terms of theory and also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system of aged-care at home,taking Jingan district of Shanghai as an example.In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surfaced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service network system of aged-care at home,as well as ideas and advice on it.At the end the article,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conclusion about the whole article.

Key words:Aged-care at Home;Service System of Aged-care at Home;Problems;Advice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和问题。 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示范协议)

( 协议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示范协议) Constrain both parties to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gether, and clarify the obligations that both parties need to perform within the time limit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示范协议) 居家养老服务协议范文1 甲方: 乙方: 为规范居民养老服务,关爱老年人健康,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根据协议方稳中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经协商,甲、乙两方就开展居民养老服务有关事项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按照约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方式接受老人及家属的工作安排,准时上岗,不得无故缺勤;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履行服务时,应向服务对象说明原因; 2.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 3.自觉接受乙方的管理和监督,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

活动; 4.甲方应对服务项目开具清单,写明服务内容、数量、金额,并由服务对象签字确认;不得向服务对象索要应付服务费用之外的任何额外财物。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负责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安排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2.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无偿服务对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额购买服务项目的费用;低偿服务对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担30%的费用,其余费用由服务对象向服务机构支付;有偿服务对象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代为提供便捷方式(包括联系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等),费用由服务对象自行向服务机构支付; 3.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对服务不好的服务机构有权终止协议; 4. 服务机构按月份在下月初向乙方领取上个月份的服务费用,乙方负责督促低偿及有偿服务对象按时足额向甲方支付服务费用,

(完整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资料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相关制度(仅供参考) 1、居家养老服务券申请程序 2、服务对象回访记录表 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评估表 4、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5、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简介 6、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公示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参考) (1)生活照料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托、陪购代购、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等服务。 (4)文化娱乐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老年人大学学习、知识讲座、书法绘画、图书阅览、棋牌娱乐等服务。 (5)体育健身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精神慰藉服务。邻里结对、老年人互助、志愿者慰问、社区关怀等志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参考) 一、定期参加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召开的工作会议,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二、对辖区内需求老年人调查摸底,并适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建档。 三、及时受理需求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提出的申请,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申请程序》进行审批,入户服务。 四、做好《服务记录本》、《补助资金额度登记卡》填写、管理和《补助资金代金券》的发放、使用工作。 五、根据对象需求,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六、每周对服务对象进行一次回访。 七、协调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抓好日常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反映的情况进行核实,有责任监督核查或调整服务人员。 八、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全方评估。 九、对居家养老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及奖励。 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与咨询。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上海市地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标准[详]

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网时间:2010-08-31 11:49 上海市地方标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前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 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 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 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 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 2.技术文件 2.1. 项目技术方案 1.1.1.技术文件 1.1.1.1.项目背景 1、政府重视、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重视是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才能有效地推动养老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高

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地有的成立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有的将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有的将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考核责任内容,同时,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强势推进,蓬勃开展。 2、居家养老是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处于基础地位 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国家从出台政策、建立机构、明确任务入手,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确立了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3、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社区是社会与家庭的中间纽带,老年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对于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通过建设和整合社区服务设施、培育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可以极大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1.1. 2.项目概述 1. 项目简介 有效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核心,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增值服务”为基本服务内容,以社区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居家养老,这六种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2005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我国部分地区立足于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社会化养老的实际需要,在居家养老中实施了财政资金购买服务和相关组织提供养老服务的政策。至此,我国依托城乡社区初步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实际状况与国家总体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要求不相协调,与老年人口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去甚远。 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很早就迈入了老龄社会,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居家养老模式。本文将从运行机制、筹资机制、服务项目等方面分析和比较部分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对我国居家养老运作模式提供借鉴。 一、英国居家养老模式:福利国家+社区照顾 运行机制:在政府层面,英国居家养老主要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地方社会服务局管理。1948年工党政府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核心原则,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国民医疗保健制度由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并实行分级制,其中一级保健(或称基础保健)由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等构成,负责提供社区医疗和转诊服务。1974年英国成立了地方社会服务局,根据职能划分,卫生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和监督,地方社会服务局主要负责养老服务购买、老年人服务评估和服务资源配置等工作。 在社区层面,英国的社区照顾体系主要由经理人、专业工作人员和照顾员构成。经理人作为社区照顾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聘用工作人员、监督工作情况以及资金分配使用等。专业工作人员上岗需要通过相关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专业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了解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照顾员直接为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其中包括部分志愿者。 筹资机制:英国的居家养老大多以国家福利的形式提供,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其余部分通过对私人企业、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等募集获得。地方政府负责确定居家养老的收费标准,原则上控制在老年人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并且由政府为服务费用提供适当补贴。 服务项目:英国居家养老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心理支持和整体关怀等四大部分。 生活照料主要包括为生活自理、半自理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送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上门服务以及依托社区托老所提供短期托老服务。 物质支援主要包括地方政府为老年人生活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安装无障碍设施以及对65岁以上纳税人给予纳税补贴或纳税优惠。 心理支持主要包括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检查疾病、传授养生之道和提供心理慰藉等服务;健康访问员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探访,提供换药、洗澡等护理服务,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满意,社会认可度高。 二、配套设施 (一)场所地址:待定 (二)硬件设施:大型开水机1台、电视机1台,棋牌桌椅4套、书架2组、老年人读物500册、健身设施1套、洗衣机1台、折叠床6张、办公桌椅2套、老年椅50把、电脑1台、打复印一体机1台、大3P空调1台、座机1部、茶水杯50台、办公耗材若干、急救箱及药品1套。 (三)软件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带领服务中心人员开展服务工作至正常运行。 三、服务内容

(一)餐饮服务:公开送餐热线,长期与一家正规餐饮店保持合作管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 (二)卫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咨询和服务,并定期组织义诊机构到社区开展眼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项目的健康体检。 (三)文体娱乐服务:配备饮水设备、电视、棋牌、老年人读物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固定舒适的文体娱乐场所。 (四)家政服务:长期与老年理发店合作,每周二、四下午14点-18点,在社区开展理发服务;配备洗衣机、洗衣用品,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服务。 (五)日间休息服务:配备6张以上的折叠椅,供老年人临时休息。 (六)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为老年人提高医疗、养老政策宣传服务,协助老人办理医疗报销、养老金年检、80岁高龄津贴申请等服务。 四、运行管理 (一)人员配置: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原则上由社区“两委”干部轮岗,专职服务人员2名,原则上由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及党员居民代表担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服务期间统一着装,并发放一定补贴;因特殊情况产生的临时用工按照80元/人/天发放务工补助。

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研

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一、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与原理 1、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的三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本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在国内外成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较强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具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走访调查了解机构的运作和为老服务现状,同时从对老年人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掌握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最后运用现代统计学成果对数据的进行处理,并根据层次分析理论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2)实用性原则 即可操作性原则。各级指标与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粗细、简繁、深浅要适度。并不是说指标越多、体系涉及的面越广就越好,而是要对那些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做出相应的评价即可。因为具体的评估过程牵涉到指标获得的难易程度,成本与效益的利益对比。操作过程的经济性也是实用性的一个方面,即在满足评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评估的成本最小。 (3)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考虑到指标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要根据各地的基本情况、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来构建,由于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我们构建的是一个起点比较低的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然而随着“银色浪潮”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的水平必将随之逐渐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也会不断发展。而为了与此未来趋势相适应,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在构建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指标的可持续性,既不能过于超前也不能太滞后,这样的指标才具有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构建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

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此后AHP在决策问题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同时AHP的理论也得到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每年都有不少AHP 的相关论文发表,以AHP为基本方法的决策分析系统——“专家选择系统”软件也已早推向市场,并日益成熟。 AHP于1982 年传入我国。在当年召开的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上萨第教授的学生高兰尼柴(H. Gholamnezhad)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这一新的决策方法。随后,许树柏等发表了发表了国内第一篇介绍AHP 的文章“层次分析法——决策的一种实用方法”(1982 年)。此后,AHP 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1987年9月我国召开了第一届AHP 学术讨论会,1988年在我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AHP 学术会议,目前AHP在应用和理论方面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具体可描述为: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因此,更能适合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的情况,较准确地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同时,这一方法虽然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但表现形式非常简单,容易被人理解、接受,因此这一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1、评估指标体系的逻辑结构 针对老年人生活、医疗、精神三大方面的需求,需要对居家养老体系中提供不同服务的各服务机构建立供规范评估的规范,同时也有必要对老年人需求、健康状况、经济能力等建立相应的评估规范,形成一个完整的居家养老评估指标体系。因此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即对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者评估的评估指标体系。这两大部分之间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解析和重构 摘要: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国当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表述,没有揭示养老服务的本质特点,存在着核心功能不够明确、目标人群较为模糊、内部诸要素呼应性较差、运行机制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在实践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通过需要理论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从系统论出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可以重构为“为老人提供有效照护,以居家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平台,社会服务为依托”。这种体系表述揭示了照护是养老服务的核心;前置了养老机构的支撑作用;明确社区是综合性照护服务展开的平台;引入社会服务以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优势;强调服务传递的载体是资金和设施。 关键词:老年需要;系统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要求。目前,政府提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但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碰到了不少新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探索创新。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该体系存在的问题,从需要理论角度阐释养老服务的特质,力图以此重构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源起和意蕴 有关养老服务体系的含义,以往学界很少涉及,直到近几年才有

探讨。目前使用的表述主要是由政府有关文件提出的。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文件中明确,“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方向”①的社会福利社会化路子。由于养老服务在社会福利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概括逐步演变为专指养老服务体系,并于2006年前后最终确定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②。 2010年前后,有关体系的研究和表述开始增多。在政府方面,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实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确定了一批试点省份。对“基本”两字,国家发改委认为,政府提供的服务是基本的:“在大力增强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发展各种性质、各种业态的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开放、层次多样、竞争有序、监管有力、覆盖城乡、体系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格局”苏国:《“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2期。 。2010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据此,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会上,民政部长李立国说,要“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

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广泛收集上海市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具体做法,归纳出若干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了五个方面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的意见,以期对居家养老这一新型的养老模式在全国推广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关键词】:上海市;居家养老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双向夹击下,因家庭照料功能日渐弱化和机构养老供给不足而导致的矛盾日渐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在中央十部委联合制定并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出台下于2008年初正式走上历史前台。上海作为内地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也成为全国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先行者,早于2000年便在市内试点,4年后全市铺开,历近十年的探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经验。 所谓居家养老,即依托于社区,借助专业化服务组织力量,通过上门、日托等形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模式。这一养老模式与其他养老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立足于对老年人的全方位照料,打破以往在此问题上的人为界限,如家庭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单位的、社区的等,调动并集中全社会一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资源和力量,让养老不留空白。基于这种框架设计,上海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是: 1. 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上海市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推进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归纳而言,主要表现为列入政府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各种投入等方面。上海市自2004年起,连续5年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政府实事项目,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在2007年,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上海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多部门相继联合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用地、设施、水电、培训等进行补贴。 2. 建立科学的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体系,评估优选服务对象 为实现有限的社会养老资源的有效配置,上海市于2003年立项开发了《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对申请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评估。2005年,对原有评估标准进行修订,形成了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行为、视觉能力的四大主要参数,以及社会生活环境、重大疾病两大背景参数,进一步实现评估标准的量化和科学化。同时编写了评估员工作手册,开发了养老需求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老年人的需求、评估、审批与服务机构信息的一体化。而同年出台有关服务补贴可随带入养老机构的规定,进一步实现了需求服务的一体化评估,完善了原有的养老持续照料体系。 3. 加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的建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关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公司的设想及其养老社会问题反映

关于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公司的设想及其养老社会问题反映 作者:俞超(津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由社区和社会帮助家庭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方式。即节省开支又解决了养老服务需求,很适合我国国情。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展了居家养老这个工作,并且在社区都建立了居家养老的公益性岗位,社区也有民政干事来具体的负责老年人的工作。居家养老的公益性岗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低保户里比较困难的老年人。现在沈阳市的各个社区一般都有1-几名居家养老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来具体的做这个工作。居家养老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每天入户进行一些简单的服务,比如买点什么菜了、粮了,去药房、银行、超市、医院等一些老年人经常去的地方替老年人办一些事情,或者陪同老人聊天、读报、溜达等。 我们津桥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40人,夫妻空巢老年人3023人,单身独居老人453人,无子女老人40人。这些老年人绝大部分退休在家,很多人基本已经脱离了单位。养老社会

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适应当前社会老龄化工作的需要,我们津桥办事处于2006年末成立了津桥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在,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已经四年多了。 四年以来,我们津桥地区居家养老中心在大东区民政局和津桥办事处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亲民爱民、重视民生的政策精神,以政府为主导,对于津桥地区的老年人实行社区服务、入户为主的服务方针,提供多样服务,探索各种形式,基本满足了我地区的养老需求,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津桥地区有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每个社区都有2名以上居家养老服务员。这些人员在上岗以前经过了专业培训。其中的很多人原来都是企业的骨干,有一定的思想素质。这些人员上岗以后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在居家养老的工作岗位上干的很好。 中心成立以后,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我们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建立了津桥地区老年人的各种情况基础档案。 每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在上岗之初,都在其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建立了各社区的老年人登记册。 我们在居家养老的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重点包户、上门服务、随时到岗、温馨照顾。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各个社区的生活有实际困难的孤老、空巢老人、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低保户。服务项目有打扫室内卫生、买菜买粮、陪同看病、家政服务、洗澡理发,甚至擦洗家用电器等。。有的空巢老人精神极感孤独和苦闷,我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1-08-08 12:48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 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09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申报书

保密 精品项目咨询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 1、项目单位的基本 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 XXX区曾于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年度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 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07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

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 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2008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另外,区财政每年下拔50万元社区特需费,每个社区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临时困难救助。 (二)、新建项目的基本设想 1、基本构想 在XXX区现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三方个面: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服务。由这三方面服务内容和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项目规模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XX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滨海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问题的探析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再加上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 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空巢老人陷入了养老的困境。 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养老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开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指老年人不脱离原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人群的日常需要而提供的有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照顾、精神抚慰等等。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在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一套相对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符合各地区养老实际的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步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撑。比如社区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承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只有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在整个城市社区养老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也没有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列入到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来,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地区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滞后,也就不能真正的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二)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缺位 很多地区有关老年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资金以及物质条件的制约外,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老年意识比较薄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客观上,由于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物,使他们无暇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只是社区工作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主观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老年群体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本应该是社区“以人为本”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缺乏资源整合 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但是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为顺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年社区在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社区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调查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成立队伍、开展活动、特色服务开始,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工作开展情况做一总结: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90-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培训班,系统学习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老年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健康、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朋友提供最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 第三,建立七大台账。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建立七大台帐。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对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分类下设三个子信息库。二是志愿者信息台账。包含党员、大学生、医疗、法律、文体五大类志愿者信息库。三是助老机构信息台账。包含助老人员信息,服务单位信息等。四是邻里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