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姜堰四中朱月兰

有理数的乘方(一),下面将我在备课中的困惑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备课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时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如果学生随意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来时交流过后,我最后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的情景引入,具体在做法如下:

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感受一下拉面的过程。首先将面揉成1根长条(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开,现在的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

(2)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2.7有理数的乘方)

教材中的议一议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只能举出正方形的面积根,体积,因此我们就点到为止。

课后的反思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小结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得非常的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26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较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2.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讲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教学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区分-an与(-a)n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其实有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它是一种常见的扑克牌游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我们现在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每次抽取4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 师:假如我现在抽取的是黑3 红3 黑4 红5 (幻灯片放映图片)如何算24? 师:如果四张都是3呢? 生答:-3 - 3×3×(-3)=

师:现在老师把扑克牌拿掉一张红3,变成2个黑3 ,1个红3,大家有办法凑成24吗? 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会想出的答案 师:观察这个式子,有我们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那它是不是乘法运算?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种乘方运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运算都是乘法运算,它与乘法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相信学过之后,对你解决心中的疑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引入新课) 2、动手实践,共同探索乘方的定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2 (2)对折二次有几层? (3)对折三次有几层? (4)对折四次有几层? …… 师: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师:请同学们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怎样去列式? 生:20个2相乘 师:写起来很麻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空间,有没有简单记法? 简记:…… 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折n次有几层?可以简记为什么? 2×2×2×2……×2 n个2 生:可简记为: 师:怎样读呢?生:读作的次方 老师总结: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教师解说乘方的特殊性),在中,叫做底数(相同 的因数),叫做指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 小试牛刀: 练习一: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 6×6×6= (-3) (-3) (-3) (-3)= 2.1×2.1×2.1×2.1×2.1= = 注意: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底数一定要加上括弧,这也是辩认底数的方法. 练习二、说出下列各式的底数、指数、及其意义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乘方运算的性质 师:我们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的时候,要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绝对值相乘。我们知道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那对于乘方运算的结果如何来确定积的符号呢?用幻灯片出示表格,计算后,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底数和指数两方面进行考虑)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1.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既要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重注重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再一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列入了教学目标. 2.数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是从三个方面前进的:第一是不断的推广;第二是不断的精确化;第三是不断的逼近.在引入新课时,要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数学家的研究方式类似,不断进行推广. 推广后的结果是还要有严密的定义,让学生从更高的观点看自己推广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形成后,要对其字母的意义、相互的关系、应用的范围逐项分析.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的说明还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把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总结运算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其效果就远远超出了巩固性练习的初衷. 我们知道,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例如,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负数与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 4.有理数的乘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分类讨论思想,在例1中,精心设计了三组计算题,引导学生从底数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析、归纳、概括出有

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显.在练习中让学生完成问题(-1)n-1,进一步巩固了分类讨论思想,使这种思想得以落实.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精选3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精选3篇)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1 本科时为‘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课时,在小学平方、立方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础上,本科时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学生通过探索,有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理数方法运算,这节课承上启下,它既是有理数乘方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发和开放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方运算和幂相管概念的教学,难点是对立体的读法和运算理解,首先,我选取的情景应,饮食中“拉面”问题,他尽量联系学生生活且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数量比较容易探究,不至于“头重脚轻”同时还对本章的教学活动“有用”。其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累了新课标要求的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第三,根据本地区学生特点,为达到目的,提高运作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故采用同位互动,小组讨论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后,学生在底数是负数和分数时幂的表示中出错常常是由于概念不清。因此,结合乘方的意义对学生易混淆的几种形

式进行辩析,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目的,计算同样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本节的目的明确,例一要求全体学生会,例二在优生学会的基础上,以“小老师”带动下90%学生学会。“我能行”为突破难点设置的,“探究乐园”为提优做准备的。 本节不足之处: 1、应给学生统一纸张。 2、课堂引入应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3、语速有点快。 4、时间有点紧。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乘法的意义,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较好地做到了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优点:为了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知识的熟练运用,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尽量围绕学生展开。如: 1、使每个学生参与课堂,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的经验或成果展示出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在本课中,有很多活动都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分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要求所有同学把自己的想法都在小组里交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中第五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后的一个有关有理数的运算。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乘法中相同因数相乘的简单表示方法,它作为基础知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科学记数法,进行幂的五种运算、整式加减等知识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边长为 a的正方形的面积 a 2 , 正方体的体积 a 3 ,同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为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学、观察、思考,小组讨论、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倾听及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受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正整数幂的正负。 教学方法:学生自学与四环节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验感受,激发兴趣 做游戏:拿出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的纸,让学生动手折纸。 对折1次后,纸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后变成几层?按照刚才折纸的规律,将一张足够长的纸连续20次,应该是多少层? 第1次对折的层数是:2 第2次对折的层数是:2×2 第3次对折的层数是:2×2×2 第20次对折的层数是:2×2×2×2……×2 20个2 20个2相乘的结果是多少?如果这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折纸的高度比我们学校的教学楼要高得多,你相信吗?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明白了。(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动手,切实体验感受,激发其寻求规律的欲望,为新课学习作铺垫。 (二)比较概括,提炼概念 问题: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为多少? (课件出示) 5×5=52=25 5×5×5=53 =125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我在开展《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如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初一的学生刚迈进中学校门不久,学习压力、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的转变均使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教学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活有趣的“蜗牛爬行”例子,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 二、学生从“蜗牛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法与小学乘法的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对两个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三、主要不足体现在: (1)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 (2)总体设计前轻后重。 (3)对学生灵活方法的鼓励和及时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

七年级数学下册11_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教案新版青岛版

11.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 教材分析 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是学习单项式的乘方的基础。教材注意展开这两个运算性质的探索、发现推导和推广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运算性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在探索这两个运算性质时,教材注意从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经历这两个运算性质的产生过程,发现规律,提出猜想,再将问题一般化并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加以推导,从而得到一般结论。这种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的实质,发展思考能力,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另外,在得到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后,又引导学生将底数和指数分别推广到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情况。 使学生要严格区分同底数幂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不同,不能混淆.具体讲解可从下面两点来说明:(1)牢记不同的运算要使用不同的性质,运算的意义决定了运算的性质.(2)记清幂的运算与指数运算的关系:(同底)幂相乘→指数相加(“乘”变“加”,降一级运算);幂乘方→指数相乘(“乘方”变“乘法”,降一级运算).了解到有关幂的两个重要性质都有“使原运算仅降一级运算”的规律,可使自己更好掌握有关性质.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启发学生,不仅掌握法则,还要明确为什么.两种运算法则全讲完之后,学生最易产生法则间的混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叫学生熟记法则之外,在学生回答问题和写作业时,注意解题步骤,或及时发现问题,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标】 探索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计算,体验由“特殊-一般-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重点难点】 运用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知识回顾 a n代表的意义? a,n和a n分别表示什么? 2.预习任务: 明确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推导、表示、推广、逆应用. 设计意图:回顾乘方的意义,明确预习目标. 二、探究过程 探究1:积的乘方 1.推导:(1)根据幂的意义,(2b)2,(ab)3,表示什么? (2)为了计算(化简)算式ab·ab·ab,可以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又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2.根据上述两个问题,总结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有理数的乘方》优秀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对乘方的相关概念和法则子在互动探索的过程中加以理解。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索,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对话灰太狼说:“每天给我10元,一共给20年,我就不吃你!” 喜羊羊说:“如果你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4元,第四天给我8元,以此类推,一直给20天,我就答应你!” (2)、提出问题:灰太狼能不能吃着喜羊羊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喜洋洋:第1天: 1 灰太狼:10×365×20=73000 第2天: 2 第3天: 4=2×2 第4天: 8=2 ×2 ×2 第5天: 16= 2 ×2 ×2 ×2 …… 19个2 第20天=2×2×···×2 请认真观察上面的式子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你能用简便的形式把上面这些式子表示出来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具备初步解决本题的能力。 (3)、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2.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计算边长为5的正方形面积和棱长为5的正方体体积 面积: 5×5=52 体积:5×5×5=53 类似的 4个5相乘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5个5相乘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n个5相乘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n个a相乘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乘方教学反思 有理数乘方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从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乘方运算顺序。有理数乘方书写格式,有理数乘方常见错误等五个方面来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即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 在教学上应该抓住以下几点: 一、乘方是一种运算。相当于“+、-、×、÷”。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及格式。强调幂的意义,幂的意义与“和、差、积、商”一样。如的结果是8。所以说的幂是8。与2×4一样,2×4=8.所以不能说8是幂,说成23的幂是8。同时强调具有两种意义,它既表示n个a相乘。又表示乘方的运算结果。 二、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它的运算,所以特别注意有理数乘方符号法则的教学。法则是: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是正,是0,负数的正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教师在教学时强调做乘方时先确定符号再计算,如=4. 三、教有理数综合运算时应该强调运算顺序。即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时注意教学生的书写格式。分清与的区别。注意–5的平方与1/2的平方的书写方法。 四、注意讲清有理数乘方中的常见错误。如,的区别。前者是表示2的平方的相反数,后记者是表示–2的平方,写法不同计算的结果不同。同时分清分数的乘方的书写。与分清小数的乘方的书写有理数乘方是在乘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运算,要结合乘法来教乘方。 同时我们作为老师应当做到: 一.博采众长,有效反思 在学校,向学生学习,向同组教师和老前辈学习。学生学习愉快或困惑,是我们反思的最基本源泉,为什么学生学习会愉快、轻松或困难,怎样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愉快,怎样使学习解除困难,我该怎么做,可通过问卷或谈心让学生说说心里话。同学校向老前辈学习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听老教师的课或请老教师听课评课,与他们一起讨论,可以让你增加教学的经验,提高教学理论修养。在不断的听、评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走出校外多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同样能从别人的上课和评课中增加自己的反思力。 课余,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把特殊的问题归纳到一般化,问题和经验经过提升和拓展,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不断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写文章和搞课题研究其实也是一种很好反思行为。 二.记教学失败之处 大的方面看,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媒体运用是否收到成效;重点、难点是否突破,学生的思维是否打开;小的方面看,语言是否生动,情感是否充足,板书是否合理等。记得有一次上洋流这一课,课前化了很多时间制作了一个authorware课件,每页背景很鲜艳,有海水运动音乐,整个课件设计为直线型,一直往下讲。虽然有洋流运动的境头,可整节课让人感觉很死板,没有板书设计,交互不强,鲜艳的背景使学生分心。效果还不如没用课件,这节课使我在以后的课件制作时,考虑到实效性,考虑究竟需不需要课件,什么样的课才适合用课件,到底是整个课件好,还是用积件好。记得刚走上讲台时,举例没贴近学生生活,没有典型性,问得不多,老是自己讲,问问题也没有注意情境和层次,教学效果不好。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9.有理数的乘方(一) 一、学生起点分析 记作 a2,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合作学习的水平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新版教科书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水平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实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第三环节:例题练习,乘方运算;第四环节:随堂演练,符号法则;第五环节:联系拓广,发散思维;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阅读理解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计算每一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五小时经过十次分裂后细胞的个数.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细胞分裂的述度非常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使用乘法运算计算五小时一个细胞能分裂成多少个细胞,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如果一次分裂成2个,第2次分裂成2×2个,第三次分裂成2×2×2个.因为五小时要分裂10次,所以第十次分裂成2×2×2………×2×2个.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的速度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210 ,表示1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环节:定义乘方,熟悉概念 活动内容:1.归纳多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符号表示法,定义乘方运算的概念。 2.通过练习熟悉乘方运算的相关概念. 填空: (1)(-2)10 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_ (2)(-3)12表示______个_______相乘,读作_________, (3)( 1/3)8的指数是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 (4)3.65的指数是_________,底数是________,读作_______,x m 表示____个_____相乘,指数是______,底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 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6×6×6; (2)2.1×2.1; (3)(-3)(-3)(-3)(-3); (4) 2 121212121????.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水平,建立符号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1 一、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小虫爬行”例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二、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学生从“小虫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法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三、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花了大量的时间,

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

1.5.1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在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后,继续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对有理数的巩固和提高。本节从小学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体积的实例引出乘方的概念,不过以前学过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有理数范围,而混合运算的内容也包含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接着结合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介绍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方法。而混合运算的内容也包含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教科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及其他内容的关系是统筹考虑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谈论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问题的乐 趣,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由理数乘方的概念及运算。 2、教学难点:由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师: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今天老师要现场制作拉面。首先将面揉搓成1 根长条,这里用绳子代替,我们只考虑面条的根数。手握两端用 力拉长,然后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为了同学们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开,现在面条是几根?我继续拉扣一次,面条是几根? 生齐答:2 根;4 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 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 1.5.1 有理数的乘方) 结合学生熟悉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x a,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 ? a? a及他们的简单记法,让学生思考:若干个相同的因数相乘是一种新的运算。几个相同因数a 相乘的运算就是这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探究新知 (1)分小组学习教科书P41 页,能结合教科书中的示意图,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下列几个概念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师生共同归纳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蒙城县许町中学 朱玲玲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有理数乘法法则. 2、学情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教材分析: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4、教学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教学难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 1 在小学中我们学过乘法运算,实际上是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的运算,以及一个正有理数与0相乘,如:(+2)×(+3)=+6 (+2)×0=0 如果两个有理数相乘,其中有负数时,应该如何计算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14.1.2 幂的乘方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幂的乘方,可取之处:1、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评分比赛的方式,将黑板、多媒体组合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知识,力求避免空洞的说教;立足于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让学生敢于在合作交流中无论对错都能表达自己观点,教师及时鼓励,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本设计中还力求体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例题,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及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及时地加以总结和反馈,通过一道题的几次变式训练,锻炼学生的思维,尝试从多角度去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3、将本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题型设计在了“非常6+1砸金蛋游戏之中”,学生很感兴趣,乐在其中,知识也学到了,老师的目的也达到了.4、布置作业采取了分层布置,并且还留下了课后思考题.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1、教学时间有点紧张,有点前松后紧,后面课堂小结没办法让每个孩子畅所欲言,只能师生一块归纳总结,所以我课后反思可以在引入课题时压缩点时间.2、小组建设还需加强,没有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没有明确的分工,小组的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3、可能没有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老师最容易发现善于积极表现的孩子,来提问他们,关注他们,而一些性格内向或基础薄弱的孩子可能被老师忽略,虽然我尽可能去观察,但还是极少数孩子一节课基本上反应不大,所以我反思这个问题和我对班级了解不够有很大关系,讲课之前应该与本班班主任多沟通学生的情况. 总之本节课还算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本节课预想的教学效果. 上完本节课,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反应给我的最大感触有两点: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好好的备好每一节课,用心去做,使每节课都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2、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学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份关爱和鼓励,只要敢表达自己积极的观点,就给予及时评价和赞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脆弱的禾苗需要多一份阳光与温暖”,我坚信,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带来希望.谢谢!

14.1.3 积的乘方教案

14.1.3积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幂的意义,通过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理解这个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提问: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它的体积应是V=(1.1×103)3cm3. 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应如何计算? 二、互动新授 【探究】填空,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 (1)(ab)2=(ab)·(ab)=(a·a)·(b·b)=a( )b( ); (2)(ab)3=__________=__________=a( )b( ). 学生探究的经过: (1)(ab)2=(ab)·(ab)=(a·a)·(b·b)=a2b2,其中第一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二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三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第(2)题. (2)(ab)3=(ab)·(ab)·(ab)=(a·a·a)·(b·b·b)=a3b3. 【引导】如何计算(ab)n(n为正整数)呢? 一般地,对于任意底数a,b与任意正整数n,(ab)n=(ab)·(ab)·…·(ab)n个ab=a·a·…·an个a·b·b·…·bn个b=a n b n. 因此,我们有(ab)n=a n b n(n为正整数). 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例3】计算: (1)(2a)3;(2)(-5b)3;(3)(xy2)2;(4)(-2x3)4. 【解】 (1)(2a)3=23·a3=8a3; (2)(-5b)3=(-5)3·b3=-125b3; (3)(xy2)2=x2·(y2)2=x2y4; (4)(-2x3)4=(-2)4·(x3)4=16x12.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整数指数幂教学反思

16.2.3整数指数幂 学习目标: 1、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通过分式的约分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方法对比经历探索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过程,理解性质的合理性。 学习过程【温故知新】 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1)m a ·n a = (m 、n 是正整数) (2)()m n a = ( m 、n 是正整数),(3)(ab )n = (n 是正整数), (4)m a ÷n a = (a ≠0,m 、n 是正整数,m>n ), (5)()n a b = (n 是正整数)(6)a 0 = (a ≠0) 【预习导学】预习P18-20 1、计算:52 55 ÷= ;73 1010 ÷= 。 一方面:52 55 ÷=35 255--= 731010÷=()( ) 10 10= 另一方面:5 2 5 5÷=3525 1 55= 7 310 10÷=() ()()=10 10 则()( )==--43 10,5 归纳:一般的,规定:() )0(≠=-a a n n 是整数,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 (n 为正整数)次幂,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一试:=-3 5 =-22 = -2)2(x 3、思考:当指数引入负指数后,对于1中幂的这些运算法则是否仍然适用? 2 a ·5 a -= 2 51a a =25a a =)(1=3-a )5(2-+=a ,即2a ·5a -=) (2+a 2a -·5a -=2511a a = 7 1a =) (a ) 5(2-+-=a ,即2a -·5 a -=) (2+-a 0a ·5a -=1×5 1a =5-a )5(0-+=a ,即0a ·5a -=) ()( +a 归纳:当m 、n 是任意整数时,都有m a ·n a = 【精讲点拨】例题、计算(1)233 (2)x y -- (2)231()3ab --· 3256 a b -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说明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说明 齐齐哈尔外国语学校贾利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四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掌握方面,由于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许多概念、法则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与混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应全面系统的加以讲述。 在知识障碍方面,学生对有理数乘方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及其符号规律的推导、应用方面可能会有模糊现象。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在学生特征方面:由于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征,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⑴、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⑵、过程与方法:在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导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有理数乘方中幂,指数,底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课堂结构设计: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本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中,我具体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六、评价分析

分式乘方课后反思

分式乘方课后反思 沈祥明 今天,我上的这节公开课是《分式的乘方》,我校数学教科研小组组织了听评课。结合我自己的想法及其评课小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亮点: 1、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了解,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课堂导入及其教学环节。 2、展示、练习到位,充分暴露出了学生在计算分式乘方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这是应为在教学中,能够很快的引题,并快速的凸显出重难点,为后面的练习及纠错节省了时间。 3、学生对分式的乘方及其乘除运算掌握的较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设计中,对三位教学目标把握不准,主要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不能够准确的把握,长时期以来,只能教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 2、在教学设计中只思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没有思考在教学中想什么办法、通过什么形式或手段去突破重难点。 3、课堂导入的太快。 4、练习题设计坡度过大,为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5、课堂小结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画龙点睛、总结提高的作用。 6、在整节课中,未体现分组——交流——合作——探究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7、没有体现师生、生生的评价机制,

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三、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整改措施: 1、认真分析教材的每一个环节,用心体会教材编排的用意,包括课后的每一道练习题及其安排顺序都要仔细推敲。 2、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及教学参考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重难点,并思考在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措施。即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怎样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达到目标,突破重点,理解难点。 3、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轻松愉快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4、精心设计每一道变式练习。 5、重视课堂小结及注意板书设计。 6、捕捉每一节课的闪光点,随时记录下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为自己的高效课堂增辉。 7、课后认真反思不足,力争下一节课改进。 2014.12.15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方案设计及反思 ).doc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方案设计及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哈37学2014期骨干鲍秀红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七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意义、基本概念、乘方的符号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解决问题过程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观察、对比、归纳、概括能力。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六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细胞分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多媒体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画 兴趣,引出课题,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意义、基本概念、乘方的符号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 的乘方运算。 2.在解决问题过程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提高观察、对比、归纳、概 括能 力。

《有理数的乘方》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详尽情境出发,详尽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 2、数学教学的严重目的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既要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又重注重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再一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列入了教学目标。 3、数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数学的发展是从三个方面前进的:第一是不断的推广;第二是不断的精确化;第三是不断的逼近.。在引入新课时,要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数学家的研究方式类似,不断进行推广。推广后的结果是还要有周密的定义,让学生从更高的观点看自己推广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形成后,要对其字母的意义、相互的关系、应用的范围逐项分析。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的说明还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这种优良的学习习惯。 4、把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总结运算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其效果就远远超出了巩固性练习的初衷。我们知道,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以创造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例如,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负数与分数的乘方要加括号。 5、有理数的乘方中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主要是分类讨论思想,在例1中,精心设计了三组计算题,引导学生从底数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析、归纳、概括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分类讨论思想。符号语言的使用,优化了表示分类讨论思想的形式,尤其是负数的奇次幂和偶次幂是大分类中的小分类,用符号语言就更加明明。在练习中让学生完成问题(-1)n,进一步巩固了分类讨论思想,使这种思想得以落实。学生在小结时,对简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62不能写成2×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