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浅析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绪论

自计算机出现,互联网兴起,网络开始扮演着文化传播的一个十分具有影响力的角色。不同于报纸、广播、电视的是,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见一斑。随着电子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网络的客观载体愈加多样化,因此各类文化开始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逐渐将网络媒介文化传播推上了顶峰。

网络文化的功能有很多,其中传播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网络媒介文化传播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正是亟需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双刃剑作用也同样昭然若揭。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的运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也尽显无遗,下面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及网络传播的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高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虚拟性为一体的文化形式。

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电子这种新媒体远比纸媒体优越,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借助高科技手段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形象生动。而计算机网络将全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地球缩小了,将时空接近了,极大地加快了社会生活的节奏,实现了通信瞬时化、生产自动化,全面突出了一个“快”字。实际上网络文化不是静态的网络,而是相互作用的。它可以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互动关系。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网络提供了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此外,网络文化使得志趣相投的成员可以再电脑空间中组成虚拟社会,自由交流。①

①匡文波,《网络媒介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91~92页

(二)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既跟大众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有着一致或相通的地方,但又跟这些传播类型有着很大的区别。或者,如果我们以大众传播参考的理论视角去衡量网络传播的话,网络传播就显得很特别。这种特别表现在:

第一,就某些网络媒体而言,网络传播可以拥有大量的受众,也可能只有很少量的受众,甚至只有一个受众;

第二,网络传播不仅是媒体对受众的传播,也包括受众对媒体的传播,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传播,还包括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相互传播;

第三,网络传播不是把信息大批量地“推”给受众,而是受众根据需要,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环境中“拉”出来享用,这种“推”、“拉”之间的变化是本质性的;

第四,网络传播不仅可以发生在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个体与大众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并且这种传播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那么,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就能概括出网络传播不同的特点,其特征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从信息内容角度看,网络传播的特征有两个方面:

(1)信息容量大。网络传播突破了传统大众传媒版面以及频率、频道承载信息容量的有限性,将全世界的各种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了海量数据库,构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2)信息保存便捷。网络媒体的信息具有可存储性、易复制性与易检索性,整合了传统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真正实现了各种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2.从传播方式看,网络传播的特征表现在:

(1)迅捷性。即网络传播的速度很快,如即时聊天、播客、电子邮件等。就网络新闻传播而言,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如每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等,都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媒体传送给受众的。

(2)全球性。就范围而言,网络传播的范围更加广,具有一种全球性。这意味着,不管谁发明了网络媒体,网络属于整个人类,至少从技术上来说,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

(3)互动性。网络媒体的受众可以突破大众传播反馈慢的劣势,对传播者的信息作出及时反映,不仅即时提供反馈,还可以在传播者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信息,比如评论、意见以及观点,传播者与受传播者形

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

3.从信息受众角度看,网络传播的特征在于:

(1)自由性。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与传播者在完全不同的地点接收信息,并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以及其他信息。

(2)个性化。网络传播的内容是一种真正个性化的传播,从内容的设计到信息形式的编排以及受众的消费方式均可以做到“量身定做”,真正符合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博客,不仅以日志的形式写下受众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还可以设计自己的界面、可以上传各种图片或文章。

4.从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看,网络传播的特征在于:

网络情境虚拟性。网络传播构建了一个更加媒介化的“虚拟世界”。网络传播既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的特性,也有人际传播乃至自我传播的特性。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使部分网络受众对其的依赖与迷恋日益加深,网上看新闻、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游戏等都营造出一个类似于现实世界却又根本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情境。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使人们找到了一种投射自己真实、隐秘的欲望和情绪的新鲜方式,比如即时聊天、博客、播客等传播形式,但是也使一部分人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二、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利与弊

网络媒介已经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信息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并且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看新闻、交友、娱乐等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多样化,在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介为渠道的文化传承效应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网络传播的一些弊端也暴露无遗。

(一)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有利影响

1.为文化传播开创了更多的渠道

网络传播拓宽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渠道,开拓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为文化传播开创了更多渠道。与时俱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地运用于网络,使得网络媒介传播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显现出明显的优势。首先,在文化传播方式上,网络文化传播集多种媒介于一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使得文化传播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几种形式。其次,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受众获益,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不同信息的获取方式的选择,从而使传播效果有所改进。①

①陈卫星高晓虹雷跃捷,《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1 版,第26~27页

在网络生活中,输出网络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视频、音频、flash 等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运用,同时配以精彩的内容展现给受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观刺激,并引起读者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网络信息对读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的原因所在。正是因为这样,网络汇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的同时感受到网络的感观刺激。

例如,在网络中受众可以搜索到电影、电视剧、动画影片、文本等多种形式的同一作品,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获取自己想了解的作品的信息。①

2.为不同人群提供了立体化交流空间

网络传播为不同年龄、民族、行业的人群提供了思想文化的立体化交流空间。在信息传播还以报刊为主的时期,约翰弥尔顿就曾指出:报纸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沟通以及不同文化的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各种网络社区,如贴吧、论坛里,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话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尤其是面对多元化的文化,人们需要一个特殊的交流平台,来整合不同人的各种想法和见解,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洽和进一步的结合。

网络新闻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于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传播展现出了多层次化的立体效果。

与传统媒介的新闻传播相比,网络新闻传播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新闻信息数量以及阅读空间,它一方面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安排、结构的选择等方式,使新闻报道达到了“最佳状态”,以便于读者对新闻事件获得多层次的认识,更清晰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另一方面,读者的意见、建议或态度能够及时地反馈给传播者,读者与传播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状态,从而使新闻的立体传播效果,在网络文化传播的环境中得到更为深刻的演绎。

网络媒介的新闻文化传播方式顺应了信息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改变了传统媒介多年不变的文化传播方式,把文化传播的展现方式变得更加立体化、层次化。这的确是文化传播媒体的一个巨大进步。相信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作为其直接产物的网络文化,将以其独特的立体化传播模式的魅力,给广大读者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网上读者。

3.为个人发表意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①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10~16页

网络传播为个人发表意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也增强了文化交流的互动性。

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一定层面上消除了民众参政议政、发表个人看法的阻碍。通过网络这一新兴平台,政府部门能更全面地了解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各方面要求,对相关政策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重大事件所持有的态度,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快收集、整合和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近年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各行业、各领域的人大代表都会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征集民意,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作为人代会上提议重大政策、议案的依据和参考。温家宝总理也曾通过网络平台,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沟通,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现在,我国各地方政府也逐渐健全了当地的政府网络交流平台,希望通过网络媒介听取民意,以完善政府政策措施。

无论是国内、国际还是涉及科学、教育、卫生、文艺的话题,网络用户都能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且可以随时参与其中发表意见。如互联网上的新闻专题版块会随时更新网民的文章或帖子,将网民的心声向全世界范围传达。在电子公告板上,网络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帖子,参加讨论。最关键的,参与网络跟帖是匿名性质的,因此任何人都不会知道用户的真实身份及重要的个人资料,这也是网上论坛能够极其活跃的根本原因。还有可以进行即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聊天室的性质也是匿名的。在聊天室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化名,所有人就像坐在茶楼里一样,天南海北地畅聊,对时事各抒己见。①

4.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网络传播载体的多元化,使文化传播更加方便、快捷。网络最初的载体是计算机,人们可以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取得信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平板电脑、手机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又一迅猛发展的载体。人们不用再守在计算机旁搜索信息,摆脱了地点、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手提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

网络媒介的兴起,使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也使所传播的文化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一些经久流传的著作,从传统的书籍传承,到影视剧的多次改编,这些著作所经历的每一阶段的形态变化都可以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看到。电子版的著作更加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阅读,而被改编的不同版本的影视著作也都可以在网络中搜寻到,从而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知名著作各种形式的认知和探索。因此,方便和快捷的网络媒介文化传播是现今时代所推崇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

①Peter R. Monge,Noshir S. Contractor,陈禹刘颖等译,《传播网络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5.引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自从步入网络时代,在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人们利用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协调和分配。网络购物、网上招聘、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广告等现象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相信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传播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享受。网络传播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全新的生活理念带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文化的方法也随之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此外,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看综艺节目、聊天等都成为现在人们上网娱乐的重要内容。这种大众娱乐带来的好处是:对一些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来说,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为他们缓解了现实压力,让他们心情放松愉快,同时在无形中受到了文化的感染或者是熏陶。不需要赶时间去观看某个节目,也不需要从紧张的工作生活中艰难地挤出时间去实践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活动。

(二)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弊端

互联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推动着中国文化事业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发展机制的不健全、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致使网络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其显现出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层出不穷

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虚拟平台,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问题是困扰网络用户的一大难题。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网络侵权问题,包括非法链接(盗链)、非法转载、刊登等等。当然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迄今为止,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对于网络侵权问题都还没有提出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造成这种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除了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之外,还有两个很主要的因素:一是网络侵权非常容易,其成本也十分低廉;二是相关方面的立法滞后,在很多领域还存在模糊地带,使侵权者有空子可钻。①

例如,2004年,文化界对图书开始进行大规模数字化,谷歌在没有经著作权所有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全球尚存有著作权的近千万种图书收入其数字图书馆。谷歌的这一举动,激起了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应。2005年4月27日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的欧洲19所国家图书馆负责人,在巴黎发表联合共建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声明,以对抗谷歌的“文化入侵”。2009年

①周洪立,《网络文学面临两大问题:网络侵权严重立法滞后》,上海盛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6月,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10月1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称,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获悉,570位权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经授权已被谷歌扫描上网。谷歌公司面临中国权利人的侵权指控。①2010年8月,中国教育网发表《中国新闻网报道:网络侵权成重庆知识产权案件热点》文章,文中提到:2009年,重庆法院系统所收的知识产权案件类型主要集中于著作权、专利、商标侵权领域,同时还出现了涉及网络域名、网上下载音乐和电影作品、民间文学艺术等新类型案件。其中,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增幅较大,是近年来民事审判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②

2011年年末,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不正商品对策协议会(ACA)”宣布:日本警方于2011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在日本全国47个行政区划中采取了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侵权的集中取缔行动,取缔对象包括电影、动画、游戏、音乐、商业软件等作品及商品的网络非法上传等,行动规模达到日本史上最大。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型盗版网站约有十多万家,中小型盗版网站有数百万家,而正版网站只有区区十数家。包括门户网站经营的网络文学业务在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盗链和盗贴等方式侵权的问题。

2.虚假信息泛滥影响媒介公信力

网络传播中“恶搞”成时尚,散布虚假信息泛滥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低俗恶搞流行、网络凶杀暴力游戏非常突出,网络色情泛滥等等,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文化传播的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网络交流平台对于参与者没有什么限制和要求,因此准入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一些记者为了追求速度或轰动效应,热衷于报道一些缺乏事实依据或尚未证实的独家新闻,使得网络中所传播信息的整体可信度骤降。网络中的谣言和不完全的真实信息的传播误导了读者,致使文化传播事业产生隐忧。很多受众在获取一些信息的时候,盲目附和,以讹传讹,致使虚假信息风行,产生文化传播的负面效应。

(2)虚假信息传播降低网络媒介公信力。网络和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匿名性,人们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和消息以致虚假信息遍布整个网络空间,严重影响了媒介的公信力。网络恶搞和网络流行词语大多都是从贴吧和论坛中诞生的,其影响人群多集中在相对固定的圈子中。但最近几年,网络恶搞和网络热词呈现出了流行速度快、影响范围大、数量多的趋势,

①雷风,《CCTV : 谷歌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2009年10月14日,http://www.guao.hk

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新闻网:网络侵权成重庆知识产权案件热点》,2010年8月25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③人民网,《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严打动漫网络侵权》,2012年3月,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主要原因就在于微博的风靡。微博诞生后,一张图片、一个词语、一个人物在一夜之间就会传遍网络世界的每个角落。

从“馒头血案”到“小月月”,从“打酱油”到“俯卧撑”,从“羊羔体”到“咆哮体”,从一个“囧”字的诞生到“三类青年”的横行,每一次网络流行文化都会引发类似的争论,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保存着无数网友的共同记忆。①

2012年3月底,几张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杜甫插图的涂鸦现身微博,这也许启发了有些人的艺术灵感,也许触发了很多人对高中生活的怀念。而在这次被网友称为“杜甫很忙”的恶搞中,杜甫插图被涂鸦成各种形象,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手握篮球,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化身思想者,时而化身舞者……恶搞杜甫像随即风靡微博,并逐渐蔓延至整个网络。

3.不良信息威胁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

网络传播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也就为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信息内容复杂、数量庞大,情色、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其间,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网络上的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色情暴力、粗俗不堪当生活享受,很容易让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之中。由于低俗文化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和价值观的迷失,它不但对人的心灵进行错误培育和塑造、为人的行为提供错误的价值支撑和道德向导,还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道德观、审美观等价值观念带来一系列的冲击。②因此,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网络低俗文化淡化了青少年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网络低俗文化竭力倡导的只是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甚至以牺牲社会责任感作为代价。部分青少年在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下醉心玩乐、得过且过,长时期沉迷于凶杀、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垃圾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漠不关心,不再把志存高远,忧国忧民,读书深造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③(2)网络低俗文化宣扬腐朽的名利观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近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学校德育教育所推崇的“艰苦奋斗、崇高精神、榜样的力量”在一些学生的心中几乎被消解殆尽。有的青少年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无论你多丑,只要胆子大,敢于抛头露面,再找几个懂得网络运营策划的人推波助澜一把,就能在网络迅速窜红,甚至一夜成名。由此可见,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影响和错误导向已经到了腐蚀年轻一代

①于洋,《网友恶搞诗圣杜甫引发思考流行的意义在哪里》,《人民日报》,2012年4月

②刘胜蓉,《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桂海论丛》,2007年第6期,第93~94页

③陶晓波,《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与应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的地步。那些片面追求满足私欲的利己主义心态、崇尚感观享受的享乐主义心态,极大地助长了部分青少年的浮躁风气,使他们滋长了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梦想成名却又没有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甚至连最基本的审美标准、荣辱观念也丧失了。

(3)网络低俗文化鼓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自由主义思想,倡导享乐主义。网络低俗文化竭力刺激人们的不健康欲望,使青少年学生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之中,以暂时逃避日常单调乏味的学习和生活的责任。久而久之,会导致青少年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最终一事无成。

4.读者过分依赖网络

网络文化传播使人们局限于网上虚拟感触,缺乏实地亲身感受,导致文化展现形式缺乏新意,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

网络传播在向人们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时,却将人们封锁在电脑的旁边。许多原来内向的人因为上网而变的开朗、外向,善于和人交际,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于电脑的虚幻世界,甚至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样对于个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此外,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等原因,无法更多地参加户外活动,所以他们了解一些民族风情、异国文化的渠道便仅限于网络媒介,文字、图片、视频成为他们感触书中文化的唯一途径。但是,文字再优美动人,图片再唯美唯幻,视频再立体真实,都比不过人们置身于那些美妙的风景之中,用心感受那些古老的民族文化,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去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想,去体会书中才有的境界。

因为缺乏户外锻炼,现在大多数上班族的身体产生惰性,突然的一些体育活动会让他们无法承受。另外,很多在人们眼中是老年才易发的疾病也逐渐出现低龄化,中轻青年人群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

三、规范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环境的对策

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并竭尽全力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文化传播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坚持以高格调、高品位建设网络内容,积极打造网络文化品牌。

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环境,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组建网络的道德法律监管机制

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监管机制不同于传统媒介,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网络这一媒介的特殊性制定适合网络的管理制度;另外,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化传播的方式更新迅速。那么,政府部门应随着网络传播机制的改革不断完善网络文化管理制度,以防不良信息在网络空间肆虐。

想要为文化提供一个健康的传播环境,政府部门就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宣传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而规范网络媒介传播环境,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进程,组建网络道德的法律监管机制。因此,互联网企业就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要积极推进属地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互联网宣传管理整体水平。①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有效建设和管理网络、遏制和减少网络不规范行为、抵制低俗文化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手段。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只有尽早修订相关的网络道德规章制度,组建网络道德的法律机制,才能够更好地约束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②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多更规范更切实可行的规范网络主体道德行为的法令法规,保障和促进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尤其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保障。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二)提高国有网络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大容量的就业机会、可持续发展性和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等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略,不少国家更提出了“文化立国”、“文化强国”的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因此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所以,我们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入国际竞争,提高国有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近些年来,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英国是高度重视、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和用政策激励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首相布莱尔在其上任之际就首先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并亲任主席。他的理念是“通过英国引以为豪的高度革命性、创造性和创意性来证明英国的实力”,将英国传统的“世界工厂”变成现代的“世界创意中心”。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此获得巨大发展。目前,英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

①法制网,《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2012年1月24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②陶晓波,《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与应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长速度为12%,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占其GDP的8.2%,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①

瑞典是当今世界的创意强国,约有9%的就业人口从事设计、多媒体、电影、音乐、精致艺术(包括表演艺术、平面艺术、文学)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文化创意产业的头号强国——美国,更对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呼声,其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14%,占GDP的30%以上,其年产值在国内GDP中达1/4,版权产业产值达12 500亿美元,占GDP的12%,版权出口超过汽车、农业、航天,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全球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美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②

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在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动漫产业,我国政府已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建立部级协调机制打造动漫强国。

目前,在北京、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文化部也为优秀的动漫作品提供大型的展示平台,可以说政府部门为创立我国自有的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一批动漫演出制作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提高网络参与人员整体素质

规范网络媒介传播环境,我们需要提高网络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一定要从一系列假的新闻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从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确保网上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给虚假新闻提供传播渠道,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

1.提高网络从业人员政治业务素质

网络从业人员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自觉遵守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抵制不良信息的腐蚀,才能做好新闻领袖的角色,成为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合格把关人。只有这样,网络文化才能够从源头上保证质量过关,杜绝虚假新闻、低俗文化的泛滥现象的发生,为网络文化传播创

①《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向》,《企业文明》, 2011年11月22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②刘正荣,《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瞭望》,2008年6月,第1~2页

造清澈源泉。

2.加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

网络中虚假信息的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网络媒介的公信力,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因此遭受质疑。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他们自身的素质有所提高,同时也要影响带动其他参与人员道德素质的提升。网络媒介应定期进行网络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普及网络文化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网络参与人员的道德责任心,自觉遵守网络传播的各项规定。

(四)加强网络媒体自律

网络媒介积极传播先进文化要主动适应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领域网民的特点和需求,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为广大网民创造出更多喜闻乐见的网上文化产品,为他们的文化吸纳提供绿色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也应该以身作则,增强个人的主人翁意识,不传播虚假信息、低俗文化,并且积极加入到维护网络媒介文化健康传播的行列中去。①1.网络舆论引导

在网络中参与文化传播的主管部门应在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将不正确的文化信息及时更正并作出正面回应。同时,网络媒介应加强网站的建设,采取多种方法来正面引导舆论,使主流媒体真正成为具有高权威性的文化传播网站,积极发挥其舆论引导的作用。

2.网络自律管理

国际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简称ISOC)以及中国网络自律机构为推动互联网全球化,加快网络互连技术、应用软件发展,提高互联网普及率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规范条例。因此,网络主体应认真践行ISOC及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所作出的每一项规定,在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有错必改,极力为广大网民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

结束语

网络文化应该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使网络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亲和力、凝聚力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广大网民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网络媒体要注意发挥和引导好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多

①匡文波,《网络媒介概论》,2001年3月第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91~92页

创作高品位、高格调,体现和谐精神,讴歌真善美的文化产品,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介文化传播的优势,努力改正网络传播中所出现的不好的地方,积极打造融合时代品味的文化品牌。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播环境,尤其是传播速度最为迅速的网络媒介,更要加快文化传播体制的规范进程,为世界文化的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一个大平台。

参考文献

[ 1 ] 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 ] 匡文波,《网络媒介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3 ] 赵冬菊,《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向》,《企业文明》,2011年11月

[ 4 ] Peter R. Monge,Noshir S. Contractor,陈禹刘颖等译,《传播网络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 5 ] 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 6 ] 吴飞,《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5年1月版

[ 7 ] 人民网日本频道,《日本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严打动漫网络侵权》,人民网日本频道,2012年3月,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 8 ] 于洋,《网友恶搞诗圣杜甫引发思考流行的意义在哪里》,《人民日报》,2012年4月

[ 9 ]周洪立,《网络文学面临两大问题:网络侵权严重立法滞后》,上海盛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6月,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 10 ]雷风,《CCTV : 谷歌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2009年10月14日,http://www.guao.hk

[ 11 ] 刘胜蓉,《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桂海论丛》,2007年第6期,第94页

[ 12] 法制网,《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2012年1月24日,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6636681.html,

[ 13] 李大玖,《海外华文网络媒介——跨文化语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 14 ] 陈卫星高晓虹雷跃捷,《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 15] 陶晓波,《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与应对》,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 16 ] 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 17] 刘正荣,《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瞭望》,2008年6月,第1~2页

网络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文化的含义 1、百度百科词条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由于网络于全世界流通,各地的自身文化在被“提上”网络予人认识之外,也同时在网上被同化、融合、产生,甚至衍生成现实世界的文化,有些网上文化又会因着本身已经存在的同类演变出来,故此变化和传送的速度很快。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 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2、学术论文 (1)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存在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代表性的观点有:匡文波先生1999年在《论网络文化》一书中的定义:“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薪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

范晓红在《网络信息文化:花开谁家》一文中的定义:“以遍布全球的物理网络为物质基础,并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等技术的融合为手段,进行多元化的信息搜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构成了网络文化的核心,而这正是它的独特所在。因其信息量的空前丰富的特点,故又称网络信息文化或信息文化。” 藏学英2001年在《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一文中的定义:“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就其所依附的载体来说,它是一种彻底理性化的文化,任何文化若想加盟网络文化,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既有形态,即变革传统的非数字化文化形态。” 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如: 国外学者Michael Joyce认为:“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涉及一种不断进化的意识与认识,但不是一种技术决论。” 杨鹏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媒介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所进行的特殊方式的传播活动及其产物。”“对于网络的研究,宜从狭义方面入手,着眼点放在人们在网络空间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范围限定在网络文化中有关语言文字、道德伦理观念、网络文学艺术、网络社会行为等方面”。 苏振芳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是一种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化”,“是一种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文化”。 冯鹏志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存为核心内容的新文化形式,它不仅造成了人们对以往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的反思和检讨,而且也极大地扩充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文化生活的深度和范围,并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网络广告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网络广告发展也同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网络广告就是在网络上做的广告,其发展前景极好。网络广告发展史已经成为了广告主关注的一个基本知识,以致广告界甚至认为互联网络将成为传统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飞象学院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总体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的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局限于一种或几种符号,手段的传播方式,不仅整合了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的优势,融文字,声音,图像等与一体,甚至还综合了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录像机,录音机,打印机等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优点,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优秀,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媒体。

随着时代的前进,新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媒体将与我们的社会、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媒体研究尤其是网络研究依然会是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企业将招聘大量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为其公司的发展加砖添瓦。飞象学院的院长孙静博认为我国新媒体研究未来发展会随着媒体形式越来越丰富,新媒体发展将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现今的媒体内容主要以音频、视频、动漫、文字、为主,因为缺乏一致的结构化界面。采用高新技术应用到整个媒体产业链,让新媒体不同的媒体形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在未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国想要在世界经济中有立足之地,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科技是经济的助力,但并非是万能的,只有将科技水平同人们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时才能起到改变未来生活的作用。我们必须参考我国本土国情和消费对象的实际消费水平进行发展科技,这样才能的真正发挥能量。

辩论网络的利与弊英文版

辩论网络的利与弊英文版 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辩论网络的利与弊英文版,欢迎大家一起前来浏览阅读。 The internet--a double-edged sword The internet was born in America and soo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Now days we even can't live with out it. It is so important in morden business, and it widely effect every respect of our lives. Although it provides us a more effective life style, it also brings us so many problems. So 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 in mordern life. The positive respect The internet is a big electronical net in which there are so many messages from every where of the world. We live in a message explosion times, we only need to sit in front of a computer or any other network terminal, to konw the latest things or to check any thing you don't know. The human civilization never combind like today. The internet also help us save a lot of time. The message was transfered so fast and so vivid that we don't have to walk out or have a face to face meet to resolve some business. Thus we save time and money wast on road. We can make friends via internet. So many couples begine their relationship in internet. It is a better way for morden youngers to find friends. Negative respect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成员:罗霞 1005011119 马洁梅 1005011120 欧淑芳 1005011121 潘佳丽 1005011123 一、本课题调研的基本要求 1、通过调查将每一项问题的数据统计出来; 2、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大学生所感兴趣的网站及其内容的特征; 3、通过对各个相互关联的网站,形成的网络文化的分析,来研究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4、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对学生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精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的方法和措施。 二、调研提纲(本课题调研必须完成的相关子课题) 首先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大学生利用网络来做些什么?(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方式、喜欢的网站和内容、在网上主要做什么事、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品德等)。他们的兴趣点在那里?从而掌握大学生对网络的喜好和态度。 其次,对学生关注的网站及其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感兴趣的网站内容的特征。 再次通过对学生喜好、态度以及产生的原因和网站内容的相关分析,来研究网络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最后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找出

问题存在的原因。为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学生能主动的抵制网络文化的负作用,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措施。 课题调研的必需条件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重点调查,以调查研究所的数据为基你上网础,进行分析。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统计结果: 1.你上网的频率如何? 经常上网的33人偶尔上网的22人每天上网的9人没有不上网的人 2.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听音乐、看电影的46人查资料、方便学习的45人聊天的38人打游戏的8人 3.你一般上网的时间为? 在两小时以上的28人两小时以下的21人一小时以下的14人半小时以下的1人 4.一般你上网都喜欢关注哪方面的信息? 学习资料40人新闻时事38人时尚资讯32人就业信息24人购物信息24人 5.你认为现在的网络流行文化健康吗? 健康34人不健康30人 6.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们是谈论社会民生问题多,还是娱乐问题多? 后者多28人差不多21人没注意过12人前者多3人 7.你认为现今的网络流行文化会成为主流吗? 会19人不会22人不确定22人 8.你认为促进现今网络流行文化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0人社会转型的压力10人其他7人 9.你认为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a互补36人 b网络文化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0人 c两者有较大冲突9人

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地球连成了一个整体,让人们之前的交流实现了“零距离”。对于商业交易而言,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交流可以使信息透明化,企业和消费者不必要像传统消费,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其实“互联网+”展示着在传统的广告营销中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呈现,让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创意能到拥有更大的空间使用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和进行的广告其实都是属于互联网推广的数字营销。比较看重指导企业或者能够让投资者了解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状态以及经济方面的运行状况的报告,目的明确的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有方向的思路作为参考的报考,才是一份专业的行业报告研究。做出一个行业完整、系统的趋势分析,对行业的价值的是很大的。 它可以影响决策方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

度和电子商务的用途多样化来看,互联网推广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行业对互联网推广的人才也是与日俱增,互联网推广的前景毫无疑问是相当好的。当下社会,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对电子商务行业相关等业务进行扶植电子商务行业成本低廉,突破的时空的限制等特点是电子商务行业得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重要原因。许多传统的行业也逐渐利用互联网来宣传自身的品牌。“两会”后,“互联网+”依然成为大众眼中的新浪潮。由于互联网已经是遍布全球,也几乎渗透在了很多行业领域。面对大众,营销的广告是需要升级了,受众面的不同,那么对广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广告的形式和数字技术都是不要不断优化,毕竟广告的传播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国内,互联网的广告市场呈现出了很多特征。例如在展现在许多的电子购物平台增加速度迅猛,各个厂商都开始重视技术的力量来通过相应的购买程序展示广广告,通过对技术的改进展示一些策略进行扩大营销。虽然搜索输入方式以及结果智能化的技术已经是越发的成熟,可是应用的创新的确是还没有被运用的营销的方向。现在视频网站的兴起更是有效的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将互联网推广适当的放在视频里面,是很容易增加推广的效果的。当然,当下社会与完全不依靠互联网推广的部分企业来比,更是有部分企业已经创立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网站,即使网站现在的规模和质量比较低,但是这些企业的改革是值得赞赏的。如果互联网的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那么通过前期的投资来得到相应的回报也是很容易的。很多企业的经营核心都在发生变化,主要变化还是从互联

网络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网络的利与弊的调查报告 1、调查目标:针对中学生上网的利弊做有关调查 2、调查时间: 3、调查对象:中学生 4、调查方式:口头询问记录 5、调查人: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而网络,可谓是“王中之王”了,它的魅力我想我们都感受过,但是,它的出现究竟是对我们有益还是危害呢?很多人各持看法。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作了调查。 同学甲:我认为上网的好处可多了,既可以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又可以玩游戏、看电影,反正干什么事都很方便,不上学都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就行了,这才是真正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同学乙:现在网络采用虚拟环境,使未成年人更加容易被吸引诱惑。因为现实社会有种种困难,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虚拟世界往往可以逃避不去面对,这也会使未成年人被网络所吸引迷失方向,所以我觉得还是远离网络好。 同学丙:上网呢要在空闲时间上网。比如,把自己的作业做完的情况,可以上网放松放松心情,顺便再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多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不会使自己的生活枯燥无味。 同学丁:网络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未成年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有很多网络游戏,有的在聊天是中被人所骗,一旦迷恋于上网,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既耽误学习,又使身体受损,还可能使自己误入歧途。不是说不能上网,而是要文明上网。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还听说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小孩,为了上网,身上没钱,便去偷家中的钱,而且在网吧一呆就是七天七夜不回家。这七天七夜,这两个小孩从未间断过上网,除了吃饭,上厕所.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见现在的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的人还不少。 还有些虽未受到电脑侵害,但却因大量观看武侠科幻片而从高楼往下跳,目的竟是去寻找那些大侠,英雄人物。这不仅让人感到可笑,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平时看来为人排忧、让人放松的电影、电视竞是有这么大的危害。因为未成年人还未成熟,识别能力、分辨和控制能力不强,未成年人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驶下去做那些自己所无法控制的事。 其中我们还调查了几个网吧,我们发现这些网吧的门外未标明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有的网吧老板还在门外拉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如果当时不拒绝,控制不住自己,肯定会吃大亏的,一旦被网络所迷惑,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所以未成年人千万不要进营业性网吧。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觉得喜欢上网的人还真不少但,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如果这些中学生继续这样做,对自己只有弊的一面,而无利的一面,所以现在未成年人上网是可以的,但是要适量,不要沉迷于上网聊天,上网要多查看一些有用的知识,不要干一些对自己身心无益的事。如果在网络上出现不良信息,一定要学会拒绝。 因此我认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进自己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一面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上网的时候,不要看一些与自己无益的信息,在聊天室中,不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等信息告诉自己的网友。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你。上网要适可而止。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上网的好处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

正确对待网络网络的利与弊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上网得反面例子,认识到网络得不良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多角度广泛地交流与讨论“上网利与弊”,养成良好得上网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遵守文明公约,养成文明上网得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围绕话题积极思考并从多角度畅所欲言。 教学难点:分析、整理与归纳各种观点,学会上网,养成良好得上网习惯。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将收集到得相关资料以资料呈现出来,为交流与讨论奠定基础。 对话法:仿效央视“焦点访谈”得形式,通过主持(教师)、观众(学生)之间得口头交流自然而然地引出相关话题,并使学生在宽松融洽得气氛中畅所欲言。 讨论法:集中围绕话题进行讨论或辨论,从而培养学生得口头表达能力与思辨能力。 四、教学背景: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得事实就是,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得速度渗透到人们得学习、工作与娱乐乃至生活得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与生存方式得新生事物,其“双刃剑”得作用就是明显得。在虚拟得网络世界里,信息滚滚而来,永不枯竭而又丰富多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得网民群体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得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面对不可阻挡得中小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规范,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得重要问题。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个学生收集“上网利与弊”得相关资料,能够结合自己谈谈对上网利与弊得瞧法。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上网利弊得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主持:当您坐在电脑前您第一件事就是做什么? 观众:上网 主持;同学们上网最喜欢做什么? 观众:聊天、瞧新闻、发电子邮件、查找资料等。 主持:上网对我们青少年有何影响呢? (二)、开展讨论调查 观众A: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得渠道。多媒体制作得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得动画,美妙得音乐,提高了青少年得阅读兴趣。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得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得阅读,从单纯得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 观众B:提供了求知学习得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得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得广阔校园,我们如果学习中有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其她同学、老师讨论解决。 观众C: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得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她们全球意识得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她们与各式各样得人交流得能力。 观众D:提供休闲娱乐得场所。上网聊聊天、玩一些游戏,可以把一天比较紧张得大脑放轻松一下。玩游戏,对于熟悉计算机,了解新技术以及对她将来得发展都很有意义。 主持:同学生都谈得很好,那么上网难道就没有负面影响了吗,展示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后精神异常得图片。 观众A:过多得上网对人们得健康与社交不利。卡耐基与她得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得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得时间越多,与亲人得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得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与沮丧。 观众B:将大量时间用于网上聊天,游戏等方面,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与朋友交往,甚至连睡觉得时间都没有,就会逃课,熬通宵,成绩

校园网络文化:利弊与对策浅谈

校园网络文化:利弊与对策 泰山学院副研究员孙延蘅 一 网络文化网上传播的巨大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只要拥有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或接受信息。目前,一个新闻网站每天24小时可以更换上千条消息,可以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一分钟内将其报道出来。人们通过网络,随时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等,使人们在身临其境中取得多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在活跃、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网络文化所提供的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是别的文化环境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使个人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青年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青年人通过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另外,网络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的共享局面,使青年学生足不出户就可游遍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展览馆和歌剧院,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接触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在BBS上,他们可以阅读更多的网上个人论点,可以参与某一问题的讨论,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思想,增强判断能力。由于网络查阅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宽松的时间。它所构成的没有地理空间限制的协同学习环境,使学校的“围墙”概念逐步消失。不同学校、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在网上一起探讨交流某个问题。这种不受时空、场合限制的文化环境,更有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精神,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网络文化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在互联网上,不存在传统教育模式那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身份差别,也不存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灌输式教育方式。网络上完全平等的人际关系,能淡化讨论者的身份意识,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的。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更具有真实性和直接性。特别是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网络文化更能显示其优越性。通过网上聊天、版面文章抒发与E-mail等方式,青年人既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讨论常常困惑自己的一些难题。总之,互联网可以成为学生在现实中遭遇挫折或心情不好时宣泄的场所,从而避免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 当然,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校园网络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明显的。特别在我国网络文化刚刚起步的今天,它对青年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 首先,在思想内容方面,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发源地,网络文化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它们文化扩张的领地。现在,互联网上80%以上的信息是美国提供的。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目的即是为了开辟“思想战场”,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最终实现“思想的征服”。1994年8月1日美国《新闻周刊》载文指出:“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他们手中拿的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给大众成为可能,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 第六,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与相应的计算机。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

谈谈网络流行文化的利弊

积极影响: 1、丰富学生生活。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网络流行歌曲、影视 网络等。无论校内校外,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阔了其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2、拓展教育资源。网络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部分网络流 行文化同样具有先进基因,其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当前学校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让我们接触、了解、合理吸收某些网络流行文化十分必要。部分优秀的网络流行文化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将少量的精品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对于拓展学校教育的知识、德育、艺术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丰富其知识、技能和技巧,密切学校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均具有积极意义。 3、繁荣校园文化。学生无疑是校园文化的创造主体,网络流行文化通过作用于 大学生,同样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大学生摹仿能力强,他们常常借助于网络流行文化内容与形式,并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再创造重新赋予网络流行文化新的意义,如网络校园歌曲、网络校园小说等,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特色的文化内容与形式。 4、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网络的普及与通讯手段 的进步,使得每个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评论,通过网络参与评选春节联欢晚会优秀节目、超级女生优胜者等活动。 这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民主精神。 5、网络流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现代观念。大学生是一个很容易接受 流行文化的群体,他们在网络流行文化中感悟着时代精神,同时,大学生所参与的网络聊天,网上博客等流行文化形式,也已经使他们感觉到当今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特征。 消极影响: 1、沉溺其中,影响学业与健康成长。网络流行文化挟感性化、娱乐化、形式独 特、新奇等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喜爱。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英国学者利维斯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 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种感官享受。在感官的强烈体验中,网络流行文化总是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态,表现在内就是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无法清晰分辨现实,进行独立思考;表现在外则是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现在很多大学生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甚至附着文化因素的反道德思潮。相当多的网络流行文化成了广大民众思想文化的指导者和青少年“黑厚学”的人生指南。浅薄的幽默和调侃代替了理性的思考,一部分青少年刻意去模仿,放弃了理想和道德追求,丧失了现实的责任感和道义感,这种价值取向的流行化,会引起人生观、价值观的动荡,造成道德社会化的偏离。 3、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人来说,文 化是一种维持认同的连续过程,它借助于一定的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凝聚力来维持这种认同。但是网络流行文化给予正在成长中的大学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一)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在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同以往任何媒体的传播功能。这种新媒体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现有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关键词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前案 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分别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或手段加强行业内或行业间的联盟,并在多赢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知识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更是人类思想、行为、观念、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革新。手机具有高度的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这是手机最初被发明出来时的基本功能,也是其被大众接受的基础,现在随着其功能的增强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机还可以读新闻、看电视、写博客、玩游戏、炒股票……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资讯的重要载体。 手机作为各种应用最终实现的工具,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的终端,是移动通信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便携性与多功能性的特点甚至让很多人因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信息产业部发布的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较上年底增加4056.6万户,月均增长676.1万户,达到5.01648亿户,手机短信发送量为2790.2亿条,较上年同期增长

37.5%。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手机拥护达5.56亿。可以认为,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它会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3G(第三代数字移动通讯技术)时代的到来,媒体理念和运营模式的逐渐成熟,而成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体。手机媒体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充分结合,对这种新媒体的深度解读,将有助于推动其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一、手机媒体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国内已在尝试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新闻传播与出版活动,并积极实践手机媒体化,“手机正在实现由人际沟通工具向大众媒体的跨越。” 1手机用户增长迅速 从媒体理论上来看,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数量,而对手机媒体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到目前为止,全球有超过21亿的手机用户。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十几年,但目前已经有五亿多手机用户,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而且,使用手机短信的人也已远远超过使用E-mail的人。 与此同时,手机用户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可达6亿,手机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第四媒体——互联网,同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率以及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一方面

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娱乐、看新闻、交友等,网络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然而网络在带给人们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 1.信息多元化: 网络信息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不像网络上单一的flash、视频、音频等形式那样,而是通过组合的应用配以精彩的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单一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也是网络信息对读者的吸引力所在。而正是基于此,网络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让用户在阅读内容、感受网络的感观刺激。网络信息涉及到了游戏、时尚、服饰、汽车、音乐、体育、影视等多个行业,给受众带来强烈的冲击。网上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报纸可以通过座谈的形式开展讨论,电视也有了话题节目供观众现场摆擂台,但这些讨论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二不是随时可以参加,三不时所有话题都可以讨论,四还不能完全给参与者以“言者无罪”的保证。然而,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话题,用户都可以在电子论坛里找到,并随时参与发表意见。如新闻组作为因特网上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可以随时把网民的文章或贴子向世界范围公布。在电子公告板上,用户则可以就不同的主题下贴帖子,参加讨论。更关键的,这种参与是匿名性质的,即没有任何人知道用户的身份和个人资料,成为网上论坛极其活跃和可以畅所欲言的根本原因。至于可以进行实时讨论的聊天室的功能,就更是传统传媒所望尘莫及的了。聊天室的性质也是匿名的。在聊天室里,每人都可以有一个化名,一群人就象入坐酒巴一样,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性,在中国是不可以公开讨论的,但通过Usenet,你不难发现许多谈性而不用色变的场所。 2.表现形式立体化:

关于网络的利与弊作文范文

关于网络的利与弊作文范文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大家知道关于网络的利与弊作文要怎么写吗?下面就是xx分享的网络的利与弊作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已实实在在地介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作用十分明显,它的作用必将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带来影响。广大青年认为: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具有信息传递最快、信息最多、信息种类最全的优点。有大量资料显示,先进国家的中小学生正在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进行创造性、探索性学习,这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互联网上也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计算机里的游戏之所以对青少年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于计算机游戏虚幻的真实性。计算机游戏大多是以历史上某个国家或以武侠小说为蓝本,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会,从而产生某种虚幻的真实,使参与者置身其中,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于计算机虚幻的真实性,常常使中小学生把游戏中的角色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他们虽然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但他们的思维却仍停留在游戏角色上。 上网可以给我们成长带来益处。可以开扩我们知识视野,增加我们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的渠道。网上的新闻信息、

娱乐信息等都对我们有所好处,我们上网后,获得信息的途径不在单一,上网还可艺术展个性,开发潜能传统中学生的背景狂妄不羁,往往会受到许多打击。一个有才华的少年从此詔华已去。而在网络世界中,我们的个性能得到适度伸展。有益于我们身心发展。网络还使我们与他人交流渠道更宽广,方式更自由。在网上,我们可以得到同学善意批评,从而便于我们与他人交流更加宽广,交流方式更加自由。 同学们,只要我们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计算机会使我们一个对学习成提高的好帮手。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有前人的努力,发明出各式各样的产品,我们才有便利的生活。现在的科技很发达,每个人几乎人手一支手机,我想,最伟大的发明应该就是网络了! 网络,可以让你跟远方的人取得联系;网络,有助于增加知识、提供生活资讯、广交朋友、排除寂寞、打发时间;网络,人际关系可获得改善。但网络同时有它的好处与坏处。网络,真实姓名、年龄、外表皆可隐藏。有些人会遗弃现实,转于投向虚拟世界,对他们而言,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真实。在逃离现实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发展出不当的网络使用,就好像上了瘾一样,欧美国家称这些人为网络狂。 网际网络世界丰富的内涵可使个人从单调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让人能依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各自的潜能与兴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 响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 报告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班级:15级动物医学 指导老师:邓晓辉 实践时间:2017年11月14号 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动物医学15-1班潘珂程如楠贾新生马文磊等)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加,逐渐深入到生活和学习中,网络文化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决定着对于大学生而言它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逐渐蚕食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应对这样进步带来的消极影响就要求社会和大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从建设健康的网络环境,上网的正确引导和正确的意识形成等措施,促进大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实现自身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措施 调查目的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有何影响 调查对象 河南省部分高校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 网络问卷

调查时间 2017年11月7日—11月12日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网络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行为特征、文化产品特色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特点。从发现初期到现如今形成了发展迅猛多元,产业市场广,形成网络政府的特点。 二、网络文化对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文化增加学习效率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开始逐渐复杂,很多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理解,困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但是由于大学的这种教育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很多学生自身的性格问题等因素致使大学生有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回答。因为有了网络学生在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可以通过看一些视频课程使上课的疑惑得到解决,方便资料的搜集,激发学生自助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提供广阔的渠道,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效缩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二)网络文化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文化是一个各种信息融合在一起的资料库,包括有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的数据库。网络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现今的政治经济状况及时的了解,对国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作出一定的了解和提出自己的看法,充分结合学校内所学知识对这类信息进行一定的分析,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观,拓展视野,放眼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综合的分析和实际的步骤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网络文化的全球与超越时空性,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人和事,可以在家中一日千里,纵览天下奇观。 (三)网路文化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同时带来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从最初的写信交流到现在的网上交流,网上相互交流是网络文化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网络交流也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网络交流拥有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开放式交互场所,充分实现了网上一对一、一对多的在线即时对话与讨论等,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的通畅,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按学习的闲忙而调度自己的上网时间,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作用。

谈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谈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在计算机基础上融文本、声音、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和通信等于一体,被广泛应用在诸多行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面貌,在未来更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标签:多媒体;网络;发展趋势 一、多媒体的发展及其概况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早期的人们,通过交谈与手势交流信息。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开始有了文字和图片,后来又有了照片乃至电报、电话、录音、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逐渐家喻户晓,多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声音处理、计算机图形处理、图像处理、计算机通信、存储、计算机文字处理、计算机动画处理及活动影像、集成电路等技术,对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创作、娱乐界及军事指挥等领域产生了强劲的冲击波,给传统的微型计算机、音频、视频设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般多媒体硬件以计算机硬件为核心,音频、视频设备是其主要外部设备,其外设还包括光盘及光盘驱动器、摄像机、录像机、扫描仪、麦克风、音箱、投影器、复印机、扩音器、电视、编辑系统等,像这样建立在高性能硬件基础上的集数值、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为一体的,具有交互式综合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网络是指可以综合、集成地运行多种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在网络上可以运行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应用程序、视频及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并对多媒体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同步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由于多媒体的信息涉及人的感官,有较强的时间相关性,因此多媒体网络需考虑延迟性及数据传输的优先顺序,以达到各项软件的应用需求。同时因多媒体网络涉及了不同厂牌的机型及异种网络,有一定的网络兼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应用的关键是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需采用高速网络互连.方能满足速度和带宽的要求,如FDDI、B-ISDN等网络系统中,不同媒体的最大延迟、平均吞吐量、可接受的误码率等指标各不相同,因而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建立多媒体网络系统时,须从实际出发,选择适用的网络结构和系统,建立和组织合理、高效的媒体播放和控制机制。 二、多媒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等网络设备的性能越来越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

网络舆论的利与弊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壮大,基本没个家庭都会有网络方面的接触,因而网络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的迅速快捷等优势,再加上网上的匿名制和无规则性,导致网络舆论的影响愈发强大。中国网民已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网络的发展使民众的舆论监督更直接、更有效。“华南虎”的造假案,“天价香烟”的腐败案,孙春龙网络上书案,以及“奥运火炬遭劫”全球华人网友的互动,网络无不以其公众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多元性,强化了舆论监督的力量。网络舆论监督的优越性促进了民众参与监督的广度、深度和强度,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网络舆论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但是凡事有利必定有弊,那么网络舆论的迅速发展的利弊在什么方面呢?两者之间需要怎样的协商以致可以达到平衡呢。 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 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现今网络成为人们群众反映心声的一个良好平台,网络舆论在互联网上传播,对某一焦点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而当今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两会召开期间,许多民众都是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呼声,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当然做了不小的贡献。例如农民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东被“收容”致死事件,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应,赢得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有利于政府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利益。网络舆论就相当于面对面,它可以解民疑,使政令更加畅通,可以减少腐败,加强民主,杜绝暗箱操作,使见不得阳光的行为无处藏身。可以减少决策失误,群策群力,使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第二网络舆论具有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汇集各种优秀的思想舆论,推动社会的发展,由于网络的无限制性,因此,在网络上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也更为真实,并且网络的宽容性很高,可以对万千思想进行筛选组合,形成新的想法,可以极大的扩充人们的视野,达到思想的碰撞。网上议政带来的舆论监督已经形成,给政府改进工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网络建立更加便捷通畅的沟通渠道,对推动问题的解决,为国家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网络舆论的发展壮大除了利以外呢,还存在的几大弊端:首先,由于它是匿名制,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没有追究责任的具体措施,因为很多人在网络上会无所顾忌的发表反共反人民的言论,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响,有少数人提供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混淆视听、经查纯属子虚乌有。这种缺乏自律意识,无视社会责任的轻率行为既浪费了政府的监察成本,又伤害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的声誉。有的与网友讨论不讲道理,乱扣帽子,用强势的言辞压人,甚至危言耸听,动辄对别人进行无理谩骂和人身攻击。这些都给网络的风气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不利于网络和谐环境的建立,对于舆论的监督也没有起到推进作用。其次,缺乏网络监管易导致“网络暴力”侵犯公民权利,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人肉搜索,由于人肉搜索的不规范性,它已经把舆论跟司法混为了一谈,很多人肉搜索都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安全损失,特别是乱发虚假新闻进行打击报复的人给被害者带来了不小的创伤,,“人肉搜索引擎”导致的权利滥用、恶意诽谤、挖人隐私等网络暴力行为,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混战和道德滑坡反而刺激了更多网民参与进来,当网络群体聚集一起,人肉检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迅速叠加膨胀,随时暗含着社会的隐患。这正是网络舆论不规范化的体现,网络信息过滤机制较少,信息庞杂而缺乏客观性。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心理机制因缺乏有效地监管。最后网络“泛媒体”特性易造成新闻失真,网络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特征为网络传播带来较大的便利,网络舆论监督在传播方式上可以看成多人对多人的信息交流融合。网络媒介传播的多维性、网络覆盖的广泛性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