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1、特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异教徒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但由于阿达拉在母亲弥留之际曾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上帝,因此她不能成为夏克达斯的妻子。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毒药,饮恨而死。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作,其艺术特征在于: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和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附:“世纪病”形象: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2)斯达尔夫人(1766—1817)

斯达尔夫人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婆”和理论先驱,本名热尔梅娜·内克。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论文学》的全名是《论文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评论了从古希腊直到18世纪的欧洲文学,深入考察了宗教、风俗、法律等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对以上因素的反作用,具有辩证法思想。《论德国》实际上是论德国的浪漫派文学,介绍和评论了德国的文学和民族性格,指出德国人是理想主义者,重感情,富有艺术才能,严肃,不喜欢实验哲学,而喜欢抽象探索,倾向于神秘感。两部论文都论述了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也就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南方文学指以法国为代表的拉丁语区的古典文学,北方文学是指以英国、德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斯达尔夫人赞美北方文学,推动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斯达尔夫人同时又是小说家。她的两部作品《黛尔菲娜》和《柯丽娜》写女性不美满的婚姻和戏剧性经历,谴责了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带有自传成份,也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探讨妇女问题的作品。

《黛尔菲娜》是书信体长篇小说,因为反对拿破仑制订的天主教婚姻法,因此被视为伤风败俗之作。作品写女主人公20岁成为寡妇后,与贵族青年雷翁斯相爱,一次,女友引发桃色事件,使雷翁斯发生误会,娶了黛尔菲娜的堂妹为妻。明白真相后,雷翁斯继续与黛尔菲娜往来,不过保持着纯洁的关系。而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黛尔菲娜进了瑞士的修道院。当雷翁斯的妻子病故,他火速赶到修道院之前,修道院抢先让黛尔菲娜做了修女。法国大革命后,修女们还俗。黛尔菲娜赶回法国,欲和雷翁斯结婚,但仍遭到社会的百般责难。不久,雷翁斯卷入内战,被革命法庭判处死刑,黛尔菲娜营救不成,服毒自杀。

《柯丽娜》女主人公本是英国贵族的后代,在其意大利生母去世后,与后母不和,只身来到意大利,成为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来意大利游历的英国贵族青年奥斯瓦尔德勋爵与她一见钟情,不过勋爵受传统偏见限制,觉得女子不该锋芒毕露。于是在矛盾中回到英国,与柯丽娜的异母妹妹订下婚约。暗中尾随的柯丽娜为成全他们的爱情,托人将戒指退还给奥斯瓦尔德,返回意大利,悲伤过度而死。

(3)维尼(1797-1863)

阿尔弗雷·德·维尼是个孤独的哲理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三首长诗《爱洛亚》、《摩西》和《洪水》,将传奇色彩和哲学象征巧妙结合,对人类的命运持悲观态度,以及厌世,对苦难和死亡的傲岸态度——“我们可能信仰的唯有苦闷和死亡。”

(4)拉马丁(1790-1869)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他的创作使抒情诗歌重放光彩,重要作品集是《沉思集》、《新沉思集》和《诗与宗教的谐音集》。拉马丁的诗歌以咏唱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宗教思想为其特征,充满着轻灵、飘逸、朦胧之感,以及感伤情调和宗教色彩,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减少对外部事物的具体描写;诗句精雕细琢、节奏优美协调、分段独出心裁。当时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作品。

(5)雨果——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见专节)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树起浪漫主义的旗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书。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

(6)乔治·桑(1804-1876)

乔治·桑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杰出的女小说家,本名露西·奥罗尔·杜邦,被恩格斯称为“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她的小说可以归纳为三类:

①妇女小说(有的人称之为“激情小说”),表现爱情和婚姻自主主题,为妇女的权利而辩护。

代表作是《安蒂亚娜》(又译作《印典娜》或《印第安娜》),带有自传色彩,描写主人公不满意于父亲安排的婚姻,投入情人的怀抱,又被情人抛弃,最后投水自尽。

②“社会问题”小说,主要作品是《木工小史》、《康素爱罗》和《安吉堡的磨工》。

《木工小史》写细木工匠去贵族城堡干活,被高贵的小姐看中,最后成亲。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表现爱情能打破阶级壁垒,建立平等与和睦。

《康素爱罗》的女主人公康素爱罗是一位吉卜赛歌手,先被未婚夫欺骗,后与贵族结婚。丈夫死后,她放弃了应属于自己的遗产,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舞台上,去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安吉堡的磨工》被认为是具有空想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以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村为背景,主要人物是两对劫后重圆的情人——一对是贵族寡妇玛塞尔与机械工列莫尔,另一对是磨工格南·路易与农村暴发户的女儿罗斯。玛塞尔本是拥有大片田产的贵族夫人,但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其放荡荒淫的丈夫布朗西蒙因争风吃醋死于决斗后,她更一心要与挚爱的机械工列莫尔结婚。列莫尔原也是有产者的儿子,父亲死后,为厌恶资本主义的钻营牟利和实践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把财产全部分给父亲的工人,自己去当了一名机械工。他也很爱玛塞尔,但考虑他俩经济和社会地位状况悬殊,怕婚后酿成悲剧,曾一度拒绝玛塞尔而出走。玛塞尔决心赴领地清理财产过平民生活,发现富农布芮可南正利用她丈夫生前的债务要廉价吞并她的产业。她本可逃离布芮可南的吞并圈套,但为了促成磨工格南·路易与布芮可南的女儿罗斯之间因贫富悬殊而濒于破裂的爱情,她毅然同意按布芮可南的条件出卖领地,以换取布芮可南允诺罗斯的婚事。这样,玛塞尔终以平民身份跟列莫尔幸福结合,格南·路易也因意外获得一笔钱财而跟罗斯建立了美满婚姻,而布芮可南却因遭到火灾而几乎把家财毁灭掉。作品反映了作者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生活,还塑造了布芮可南这一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③田园小说,主要作品有《魔沼》、《弃儿弗朗索瓦》和《小法岱特》

《魔沼》的主人公谢尔曼是位年近三十的鳏夫,为了三个孩子不愿再娶。但岳父却催促他去外村相亲,他只好带上最小的孩子出发,同行的还有同村的小玛丽,小玛丽家境贫寒,比谢尔曼小十多岁。天黑又逢大雾弥漫,他们迷失在阴森的魔沼附近,只好在橡树底下过夜。

一路上,小玛丽照顾孩子无微不至,其温柔善良打动了谢尔曼。谢尔曼第一次向小玛丽求婚,被委婉地拒绝了,谢尔曼以为对方嫌自己年龄大,其实小玛丽是怕自己家贫拖累谢尔曼。后来农场主欲强暴小玛丽,谢尔曼不仅保护了她,而且再次向她求婚,二人终于幸福地结合了。整部作品诗意盎然,情景交融。

《弃儿弗朗索瓦》描写女磨房主和她所收留了弃儿由于共同的劳动而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冲破一切偏见,最终结成美满夫妻。

《小法岱特》写一贫如洗的小法岱特追求同村的富家青年,凭着善良、真诚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赢得对方爱慕,爱情也使她自己去除了粗俗的习气和污垢的面容,由丑陋村姑变成如花少女,二人终于结成夫妻。

一般认为乔治·桑成就最高的是她的“社会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它们大多描写理想化的恋爱或牧歌式的爱情,男女主人公也大都是理想化的农村小业主,表现对农民的世界和对大自然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的农村社会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自然淳朴生活和高尚质朴人性的歌颂,对空想社会主义社会和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的向往;同时也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上金钱的罪恶和残酷盘剥以及人性的堕落。艺术上充满如诗如画的浪漫色彩,文字清丽流畅,描绘细腻,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大仲马(1802—1870)

大仲马是用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方法创作历史剧、历史小说和通俗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并不致力于对丰富的社会生活作广阔生动的描绘,而是以丰富的想象、个性鲜明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离奇曲折的故事和炽热的激情来吸引读者。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和编织故事的高超技巧。

《三个火枪手》(或译《三剑客》)以17世纪90年代法国封建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为背景,写主人公达达尼昂跟密友阿托斯、波尔托斯和阿拉密斯等三名火枪手,在王后和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明争暗斗中协助王后多次出生入死,扶危破难。不仅故事曲折多姿,达达尼昂的热情机智和见义勇为,阿托斯的冷静沉着和嫉恶如仇,波尔托斯的大胆鲁莽和感情外露,阿拉密斯的风度翩翩和柔和沉静,乃至女间谍米莱狄的美艳娇媚和阴险狡诈,都十分鲜明生动。

《基督山伯爵》以波旁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时期为社会背景,描写青年水手爱德蒙·邓蒂斯只因替信奉共和主义的老船长摩莱尔传递拿破仑的一封信,便被觊觎他的未婚妻的军官弗南、嫉妒他的才干的押运员道格拉斯和狡黠自私的代理检察官维尔福联合诬陷,打入死牢,受尽十四年的非人折磨。而迫害他的人却借此飞黄腾达:弗南娶了邓蒂斯的未婚妻,当上了波旁王朝的上校,后又因在希腊独立战争中出卖自己的恩主阿里总督而当上了中将和法国贵族院议员。道格拉斯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娶了有钱的寡妇,成为伯爵、众议员和金融巨头。维尔福则获得勋章,后又升任巴黎首席检察官。邓蒂斯在难友法利亚长老的帮助下跳海逃脱并找到基督山岛的丰富宝藏后,经过八年多准备,便带着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化名基督山伯爵,回来用无尽的钱财和残忍的手段,对仇人一一进行报复:使弗南罪行败露,身败名裂,不得不开枪自杀;使道格拉斯继投机事业大亏破产后,又让女儿跟夫人的私生子订婚而全家名誉扫地;使维尔福因夫人毒死人命,畏罪自杀和被迫审讯自己跟道格拉斯夫人的私生子而过度受刺激发疯。然后,邓蒂斯跟海蒂一道永远离开了巴黎,远遁海外。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复辟王朝的政治黑暗和七月王朝司法、金融及政界头面人物的丑恶腐朽,但主要功力仍在描写情节复杂的个人复仇故事。主人公邓蒂斯在复仇中所使用的许多手段,如用金钱操纵市场,收买发报员,教唆维尔福夫人用毒,让维尔福的私生子行骗……等,不仅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式的不择手段,而且制造宝藏神话也违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宣扬了资本主义的金钱万能观念。不过,作为一本消遣性的通俗小说,其艺术成就还是相当高超的。它通篇充满浪漫传奇色彩,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趣味盎然。而且情节杂而不乱,人物环环紧扣。一半以上篇幅的人物对话,更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才能。

(8)小仲马(1824—1895)

小仲马是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小仲马。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

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於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的代表作兼成名作是《茶花女》,最初以小说形式出现,后作者自己把它改编成话剧。《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揭露虚伪的社会道德和门第观念。作品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9)缪塞(1810-1857)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被称为“法国文学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作品有诗歌、戏剧和小说等,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这部作品不仅生动地记述了缪塞同乔治?桑的罗曼史,而且还塑造了沃达夫这一文学史上的第二个“世纪病”形象。“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得名。

(10)贝朗瑞(1780—1857)

彼埃尔·若望·贝朗瑞出身平民,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他的诗歌独树一帜,紧密配合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斗争,代表作是《法兰西的好国民》、《白帽徽》等。贝朗瑞的诗歌在艺术上发展了法国民歌的优良传统,语言纯朴、自然、丰富多彩,韵律和谐、明快,旋律感很强。

2013-1-17 法国历史的文化名人信息收集和简介

法国文化名人 作家 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 蕾舞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作 有《伪君子》等。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 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 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巴黎圣 母院》《悲惨世界》等.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 -1880)19世纪中叶法国重要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法利夫人》、《感 情教育》。 小仲马,全名为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1895)是法 国小说家、剧作家,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 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茶花女》一举成名.小仲马共写了20多个剧本, 着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和两性关系上的腐朽和虚伪,从独特的角度 提出了妇女地位、私生子的命运及婚姻、道德等社会问题。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 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 的叔叔于勒》。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 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作为作家,他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母与 子》等作品,并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坚持自 由真理正义,为人类的权利和反法西斯斗争奔走不息,被称为“欧洲的良心”。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摘要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画坛兴起了一个艺术流派,它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打碎了千百年来传统观念和对权威的盲目崇拜,使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浪漫主义绘画在艺术中取得了一切的地位.而它的手法则超越了现实主义使西方的思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推动了西方绘画的发展,给西方绘画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period, France up a special art genre, it was to get rid of the academic and classical, broke the one thousand years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authority of the blind worship,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liberation. Romantic painting in art made all position. And it is beyond the realism of the western thoughts about surprising chang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painting, western painting brings strong shock 关键词法国France浪漫主义romantic十九世纪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艺术art 法国浪漫主义的繁盛期是,19世纪20至30年代。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然崛起。他们从政治、军事和民政管理转向了艺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整个的心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唯有艺术的美和艺术的大胆放肆才给人生赋予了价值。这种对艺术的迷恋在当时得到了盛行。 浪漫主义”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变过来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tic,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得,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是强调表现个人情感,主观思想和想象,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的绘画和情感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表现手法多采用对比强烈的、充满感情的戏剧性效果来表现人性的冲突和社会的矛盾摆脱了庸俗审美观和学院派的束缚,满足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对自由、民主的需求,。而且画面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成为艺术家的感情寄托。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直到它盛行于欧洲,才得到广泛。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是对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反驳,其文艺创作力主张个性、宣泄情感并挖掘人的深层精神世界,而它的绘画受浪漫主义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创作题材、美学欣赏和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艺术思想上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浪漫主义绘画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先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盛期和浪漫主义后期。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很多画家都热衷于东方的绘画,对他们来说东方民族的风俗具有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摘要: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反复搏斗的过程中;同时,它也是在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博弈与合理继承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用经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作墨,创作出了大量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成就了属于全世界的辉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资产阶级大革命 正文: 何谓浪漫主义?翻开《辞海》,我们会看到对于这个条目的解释: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在各国浪漫主义浪潮中,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上半叶为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浪漫主义在国内美术中的演变 西方浪漫主义进入中国,首先是概念的输入,正如文学界对西方浪漫主 义的译介是从对西方文学史的简述开始一样,美术界在翻译和编写西方美术史的过程中开始从概念、思潮和美学、理论的整体重新阐述西方浪漫主义的伟大传统,最早讲解西洋美术史的是李叔同。(吴梦非语)1911年吕的《西洋美术史》介绍了浪漫主义的代表画家, 1928年鲁迅译《近代美术史潮论》较详细地介绍了西 方浪漫主义。1929年的第一次全国美展开始将西方浪漫主义运用到美术批评中。从美术史和美术批评的角度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早期研究都只是概论性的介绍和 主观的判断。 浪漫主义进入中国 英文(Romanticism)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时,最初有两种译法。一种是梁启超和王国维从日语中转译为“理想派”,与“写实”相对应。又有人翻译为“理想主义”。这些基本上是采用了意译法。另一种是鲁迅于1907年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采用梵文之意,音译为“摩罗派”或“罗曼派”。又有人译作“罗曼主义”。这基本上是采用了音译法。当时,两种译法难分高下,故并行于文坛上。直到1930年,才译定为”浪漫主义”。1902 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了理想派与写实派的概念,梁启超被认为是我国最早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的。钱中文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国20 世纪文学中使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概念,自外国引进。30年代 前,“现实主义”一般称作“写实派”“、写实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理想派”之称。1904年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德国浪漫派哲学和美学的观 点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王国维对德国浪漫诗学的引进,标志着中国近代浪漫主义的产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于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公开发表。王国维提出造境与写境: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西方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特征之一。1919年在蔡元培、鲁迅等主持的教育部的学术讲 演会上,国立北京艺专校长郑锦曾以“西洋绘画的派别”为题,根据日本书刊的 材料,略述西洋绘画的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立体派、未来派等,这大概是中国美术界最早对于西方现代诸画派比较系统的了解。1920 年以后的文艺界大多用浪漫主义译介Romanticism这个词。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对浪漫主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

浪漫主义在欧洲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严格说来,它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我们不妨用“到自然去”四个字概括它的精神。欧洲大陆在l 8及19世纪之交深感自中古姒采残留的宗教噩丈化的影响,不舍时代,令人感到窒息。艰漫主义的作家,脱离古典主义的羁绊,由各人自寻出路,以自己的情绪,作他们写作吟咏描画的引导线,因为如此,他们倒也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趋向。 中目的魏晋南北期时期,并不是文人能自寻解放的时代,只是时局动荡,好多人觉得过去苦心孤诣学来的规矩方圆,到时全无用场,如此不如放浪形骸自求真趣:因为战事连绵不断,皇帝威信又名实俱亡;很多舞台上的角色,已不受道德上的约束,于是趋利附势。他们自述胸襟怀抱,慷慨真切,全无腐儒气味。做起事来.也是畅快淋漓;陈寿《三国志》之原稿.分为《魏书》《蜀书》和《吴书》。因为缺乏一统的政治中心,所以作者就不颂迁就某个固定官僚集团的逻辑。而这书又在南北朝时经装松之集注。采用了很多当时公私著作,逐章逐节补充陈著之不及,也提出不少纠正及置疑之处。因为其中资料五花八门,常有我们在正史里不容易见到的传闻。由于选对不致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所以作史者可以有将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机会。 西方的社会学家,树立了一个“大传统”与“小传统”时立的观念。他们认为一个社会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小传统则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它采取大传统的精义,融会简化而有时稍微歪曲之,只要不南辕北辙则可。而且两者之交流也是相对的,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被大传统吸收。 中国之忠孝观念由四书五经阐述开来应属大传统。《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也算是遗传统所笼罩的一部分。但是因其中资料分歧,离奇的事物汇集,很容易为小说家抽取裁剪补缀而成半创作型的大众读物。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后来又经过元明之间罗贯中等整理,促成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既称“通俗演义”.则照社会学家看来已属小传统之范畴。所以周瑜见杏黄旗而托叫一声,孔明祭东风、孙权与刘备剑破石块成十字等更离奇的遭遗与真人实事混合以提高读者兴趣,都可以信口呵成。其方法则是将信史更派漫化。《三国演义》其译本标题为Romance of the Thrce Kingdoms(三个王国的浪漫史)不为无固。而京剧跟随着以白脸表示曹操之阴脸.枣红面表示关羽之不可泯灭的忠厚,蝴蝶式的脸谱表示吕蒙之有心计,也是将历史传奇化和美术化。 1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A.趋向:挟步走 B.霸绊:束缚C.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 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12.第四段“事实上它也就是宋元话本的基础”一句中.“它”指的是【】 A.中国之忠孝观念 B.《三国志》 C.离奇的事物 D.大众读物1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产物,与古典主义对立,是文艺和美术在时代上的趋向。 B.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深受自中古以来残留的宗教及文化的影响。 C.浪漫主义的精神是“到自然击”,提倡作家应到自然中去,对自然进行吟咏描画。 D.浪漫主义的作家常自寻出路,任情而为,有一种将世事传奇化和美术化的倾向。 14.下列荧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社会的大传统,有正规的组织、结构和形式化,但只能适应于高层人物。 B.小传统在长期日常生活中凝聚若干信仰和观点以后,也可以融入大传统之中。 C.小传统常融会简化人传统的精义,而不是照搬,比较通俗化,适应于大众。

浪漫主义音乐的乐派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音乐的乐派代表人物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经济学院保险专业邹璐莹00125148 在西方传统音乐的诸多乐派中,一直最钟情于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 义乐派的作曲家们音乐中的张扬的个性、情绪表达的放纵淋漓、乐曲中所流 淌出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都让我着迷。总觉得从浪漫主义开始,音乐家们 才真正抛开一切桎梏,写“自己的”音乐。这么说也并非否定之前的艺术家, 贝多芬、莫扎特的伟大自然是不容抹杀的,但似乎就算是想他们这样一代宗 师的创作也脱离不开某种既定的模式,他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宫廷、 教堂或贵族的需要服务的。包括贝多芬充满痛苦与抗争的一生,也只是赢得 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 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他们思想中跳跃的火花和炽烈的情感似乎只能在作品的缝隙中得以宣泄和表达。直到晚年贝多芬的作品才闪现出更多的放纵的火花,有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而莫扎特更是在最后的作品《安魂曲》中才真正表达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波澜。而到了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作曲家们成了自己的主人,他们做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 舒伯特短暂而辛酸的一生,他一直不懈的创作,以及他音乐中潺潺而出的伤感、忧郁、细腻和深沉的情感一直打动着我。喜爱舒伯特的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我曾经在交响乐团中演奏过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有人说欣赏交响乐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深的是创作者,他们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往往能感到最深的心灵的激荡;第二层是演奏者,一个作品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演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作,但程度就不如真正的创作者来的深了;第三种自然就是纯粹的欣赏者。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经过在乐团中一次次的磨合、排练,开头那深沉的大提琴声一次次盘桓在排练室上空,一次次撞击我的耳膜时,我的心也随着旋律而跌宕,对整个乐曲和作曲家情感的理解似乎更加深入。由于这种特殊原因,在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中,我对舒伯特比对其他作曲家更多了某种关注,应该是那首“未完成”让我和他有了某种特殊的联系吧。 一、关于浪漫主义音乐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音乐的代表人物,要走近舒伯特,必然要先了解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作品特征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复习题 主要内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歌剧的发展,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民族乐派。 复习提示:本章节最重要的复习对象是音乐家,复习时要以其代表作和艺术成就的记忆为主。笔者列举了每一位的音乐家的代表作,叶总结了他们的风格和成就,读者可在此引导下,进行全面的理解到,使复习更有效。 一、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的时期的时间界定及其音乐风格 特点 1.含义及时间界定: 浪漫一词源自用罗曼语所写的有关欧洲中世纪那些情节离奇,冒险而赋予幻想的骑士故事和传奇小说。欧洲史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盛行的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当时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高涨,以拿波仑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最后的旧王朝的复辟告终,人们普遍对于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更好,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了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 后来这个词被借用到音乐领域,把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批欧洲作曲家看成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即我们所说的浪漫乐派。 从时间上讲,浪漫主义世纪的时间进行比较模糊,通常指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1790-1910),它涵盖了为威伯到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包括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四个阶

段: 初期(19世纪10—20年代):威伯、舒伯特、贝多芬(晚期)等。 中期(盛期)(19世纪30-40年代):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等。 中后期(19世纪40-80年代):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弗兰克、柴可夫斯基等。 晚期(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布鲁克纳、普契尼、沃尔夫、马勒、理查.斯特劳斯等。 2.音乐风格特点: 浪漫主义世界音乐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1)双风格上看:作品墙面的张扬主观情感和个性特 征,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都带有个性化的烙印。 (2)从文化传统上看:作品强调民族观念,作曲家的 创作普遍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尤其是晚期 浪漫主义乐派。 (3)从题材上看:打破了古典音乐城市化的限制,出 现在表达明确意图的标题音乐,都乐章的交响 曲,但乐章的较强四和特性小曲等题材。 (4)从具体的音乐要素上看: ①旋律的乐句组成不少固定形式的约束,趋向不对称的 自由化形态,伸缩性很大,抒情性加强。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 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 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 唐尼采蒂(Gactano 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

法国作家列表

法国作家列表 作家名原文名生年卒年流派级别作品 阿伯拉尔Pierre Abélard (1079-1142) 中世纪神学家 伯斯科Jér?me Bosch (1450-1516) 维庸---Villon, Fran?ois1431---1463------罪犯诗人 拉伯雷Rabelais, Fran?ois1493---1533---human 巨人传 龙萨---Ronsard, Pierre de1524---1585------情诗 拉贝Louise Labé(a.1526 - a.1565) 女诗人史称"美丽的制绳匠" 蒙田---Montaigne, Michel de---1533---1592---human 随笔 RenéDescartes (1596 - 1650) 笛卡儿 高乃依Corneille, Pierre1606---1684---class 悲剧 拉罗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 Fran?ois de 1613---1680---class 1 西哈诺Savinien Cyrano de Bergerac--- 1619---1655---baroq 大鼻子情 拉封丹La Fontaine, Jean de---1621---1695---class 寓言 莫里埃Molière1622---1673---class 喜剧 帕斯卡尔Pascal, Blaise 1623---1662---class 思想录 塞维尼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 1626---1696---class 书信 博叙埃Bossuet, Jacques-Bénigne1627---1704---class 宣道 佩罗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 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1693---class 克莱芙王 布瓦洛Boileau, Nicolas1636---1711---class 诗艺 拉辛Racine, Jean---1639---1699---class 悲剧 拉布吕耶尔La Bruyère, Jean de---1645---1696---class 品格论 皮埃尔·贝尔Pierre Bayle (1647-1706) 哲学家 费讷隆Fenélon, F. de 1651---1715---baroq 忒勒马科斯历险记 勒萨日Lesage, Alain Réne--- 1668---1747---baroq 吉尔·布拉斯 圣西门Saint-Simon, Louis de Rouvroy 1675---1755---class 回忆录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Charles de Secondat1689---1755---enlight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enlight 老实人 普雷沃Prévost, Antoine Fran?ois1697---1763---real---曼侬·雷 布封---Buffon, Georges-Louis Leclere de1707---1788---enlight 1 卢梭---Rousseau, Jean-Jacques 1712---1778---enlight 忏悔录 狄德罗Diderot, Denis 1713---1784---enlight 拉摩的侄儿 达朗贝尔Jean Le Rond d'Alembert (1717-1783) 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 贝纳尔丹Saint-Pierre de Bernardin (1737-1814) 博马舍Beaumarchais, Pierre-Augustin Caron de 1732---1799---enlight 1理发师 萨德Marquis de Sade (1740-1814) 性虐文学建立者,施虐狂(sadism)一词即得名于此 斯塔尔夫人Madame de Sta?l 1766---1817---roman 引进德国浪漫主义 贡斯当Constant, Benjamin1767---1830---real---阿道尔夫 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 Fran?ois-Renéde1768---1848---roman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歌剧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四、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 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整个欧洲。1815年,俄、普、奥等国组成了“神圣同盟”,联合波旁王朝的残余势力,扑向革命的法国。拿破仑与封建列强之间爆发的战争,既维护资产阶级取得的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同时又演变为掠夺性的战争。由“神圣同盟”扶上复辟宝座的波旁王室,只维持了十五六年,在1830年7月26至28日的三天中,就被人民群众摧枯拉朽地推翻了。随着资本主义的上升发展,英法等国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19世纪40年代,各国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民族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日益高涨,终于发展成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运动。自此以后,欧洲其他各国先后向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取豪夺,有朝一日达到权力和财富的顶峰;在革命中破产落魄的贵族,也力图利用新的社会法则来改善自己的地位。人们对飞来好运的期望变得更加炽热,耽于好梦和幻想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其三,对贵族来说,大革命使他们失去了天堂,于是,悲观颓唐、消沉阴郁的情绪,人生虚幻、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神秘彼岸的热烈向往,便纷然杂呈;对资产者、小资产者来说,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破灭,不免使他们失望、苦闷和彷徨。这种社会现象和心理为浪漫主义的盛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四,法国大革命对一些作家直接产生了影响。在德国的图宾根,为了祝贺攻克巴士底狱,在大学里竖立了一尊自由神胸像,歌德、谢林和荷尔德林在城郊植下了自由树,《耶拿文学报》刊载了有关大革命的政治著作,《柏林月刊》征集对人权的争论文章。 其次,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人的精神具有天生的几种能力:对时空的直觉,对原因、现实、实体和整体的理解。他认为世界本身不像反映在人的头脑里那样。人在建造世界时也形成了认识,由此证明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浪漫主义的非理性在康德那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在道德方面,康德认为只有自由人的选择才能决定一切,任何外在的或更高的法则都不能主宰人,人的尊严在于获得理性自由。康德的继承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反对自在之物能限制人的悟性。

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

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 摘要: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美国因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浪漫主义精神,催生了丰硕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方浪漫主义促进了中国“五四”新文学,凸显为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通过对同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史文学具有典型的古典性和历史性。 关键词: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与作品对比研究 “浪漫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浪漫主义运动起源于德国,于1820年前后风靡美洲。美国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气候为浪漫主义诗人与散文家孕育了土壤。浪漫精神似乎特别适合美国的民主。浪漫主义强调个人主义。肯定人类共同价值,并期望为其审美和道德价值激发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强调个人与社会自我表达之艺术的重要性。就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历程看,“五四”文学堪称为浪漫文学的全盛期。其时浪漫文学呈蓬勃发展态势。本文研究20世纪初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的特点,对于审视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发展,诠释中美浪漫主义文学及深层含义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1、浪漫主义文学溯源 浪漫主义文学可以追溯至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浪漫”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态度;“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虽然浪漫主义最早兴起在德国。但在文学成就上最高的却是英国和法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以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为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其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第三次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浪漫主义思潮随即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麦尔维尔、惠特曼是美国浪漫主义大师的杰出代表。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代替了古典主义,成为遍及欧洲的文学运动和思潮。浪漫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以及民族自觉、解放运动在文化上的反映:它掀起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浪潮。它带来了文学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全面解放。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定哲学思想基础的文学思潮,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浪漫主义文学家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