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庄子论文

庄子论文

庄子论文
庄子论文

通过庄子思想浅谈生命自由

学号:021210538

姓名:时振磊为了这篇论文,读了不少关于庄子《齐物论》的论文,读懂了,却消化不完,作为大一的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以及阅读面还是太狭窄,这里,我只能大体阐述我的一些小看法,谈不上论文,只是心有所想,有感而发。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自是、自成、自化、自用的,有着自身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这是庄子的生活理想。但在生活中却并非如此,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才是完整的,完美的,自由的。十几年的思考让我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的,完美的,自由的。它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欢乐,痛苦,泪水,微笑。在生命上,我拥护庄子的“齐物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都是同等价值的,甚至不能用价值来衡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哪怕一棵小草。即使是那些没有生命波动的山川大河,我为每一个生命歌颂。前面提到了“各自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争论”,也许这就是生命自然而然的进化或者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既然庄子强调了“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那么,我想,每个人不论选择怎么样的生命方式,都是活在自己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里的。因为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也许庄子看淡了一些事务,比如名利,金钱,美女,但这也紧紧是个人的思想,我不否认庄子是快乐,轻松的,他的生命蜕变的高尚,伟岸,但这不表示其他人的生命便是低微的,既然是齐物,那么不论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做不到庄子那样的自由,我愿意相信人是一个有情感组成的奇迹,而正是情感的所在让我们的人生才真正有了价值。自由,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它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心境和灵魂状态,而不是庄子那样远离,逃避,甚至说无情。我为生命歌颂,为自由歌颂,只是因为自由让生命,让价值更好的释放。我们活着,早已经和周围一切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独立,单

独去追寻那所谓的自由。或许可以说,我们不能斩断红尘,在红尘中锻炼我们的自由,也许更是一种真实与挑战。古来圣贤也有很多追求自由的例子,我想这些都是从庄子那里流传下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大多都选择了归隐,在我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逃避和自我欺骗罢了。

看到这样一句话:庄子以道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追求物我同一、物我平等、物我和谐,着重从消除事物之间的差别入手,超越事物的是非、彼此、成毁、贵贱、生死等界限,试图使人们在主观上消除世上的一切差别和对立,实现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完全契合。不得不说,庄子的确是我国文化历史的一个璀璨明星,他的价值毋庸置疑,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坚持应一切顺其自然,追求自己心中所坚持的自由。也许在今天,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一种思想,一种追求自由而抛弃一切的坚决,这也是社会上一直呼吁的,这样的一种态度被大多数人称为高尚,伟大。当然,孟子是伟大的,在那样一个战国年代,他可以坚持自我,活在自己的自由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人生理念,庄子在对万物的思考中,价值得以升华,他旷达傲世的情怀,处惊自若的雅量,超然物外的审美,至性至情的率真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的一种生命自由的形式,我只能说,它的意义是存在的,他给现代社会指明的一个新的世外桃源,让我们永远不失去希望。但这样的生命,有一些就好,如果在社会上泛滥,那么,社会如何的进步,没有竞争,没有奋斗,那么我们将开始后退。

庄子说过:“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 “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只能说,初衷是好的,但是却是偏执的。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它是需要动力的,而这种动力往往与自由相对,我们不能活的太自私,更何况,想要自己活的更好,这本来就是人性中很正常的本性,我们也不应该摒弃。我们需要知识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追求绝对的自由是不现实的,因为“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当然了,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

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庄子是一个追求思想自由的大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庄子的人生是淡然的,灵魂更是自由的,他就像风一样,带给世间一个超脱的意境。现代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孑然一身,过着自己坦荡荡,超脱的生活,甚至说在演绎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生命是快乐的吗?我想是的,至少是在其内心是无比快乐强大的。当一个人能放下周遭的一切,这样的人都是大彻大悟的。但是这样的人生是否是活在一个假象的意境中呢?我想思想自由不一定远离世俗,我想追求自由不一定要四大皆空。思想自由应该是一颗平静如水的心,做自己想做的,爱自己所爱的,对自己对他人都应该有一种价值所在。这样的人生,我觉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自由。

庄子还有这样的两句话:“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齐物论》)。意思是说,万物各有其存在的依据和价值,各有其合理性,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对的,不可肯定的,一切事物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相通为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共同起源,万物从这同一中分化出来得以生成,同时也意味着毁灭;而毁灭也同时意味着新的生成,天地万物就是以这种不同的形态相互转化着,不断自我毁灭、自我生成,处于不断的自我变化之中。在这其中,我觉得,自由应该是心境上的,它包含是一种坦然与韧性。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始终相信,自由是不受周围一切客观事物的影响的,不论外部如何狂风暴雨,我内心平静,独守自己的那一份空明。要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是一个残疾人,一场车祸夺走了我的健康,让我变成了一个瘸子,也许在我这样一个青春四射的阶段,对我未免有些残酷了,的确,我经历很多,五次手术,连续的休学,自学,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让我近乎崩溃。但我走过来后,回想那些仍然让我疼痛的岁月,除了一点点的感伤外,更多的是一种平淡,坦然。就像我尊重每一个生命一样,我同样的尊重我自己,我为自己喝彩,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都可以绽

放出绚烂的花火的。虽然我不再可以运动,但我一直不曾怀疑过我是自由的,因为我的心一直在飞翔,从不曾停滞。

总的来说,庄子的自由思想,在当代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精神养料,一种提醒。真正的自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因为我们的生命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自由是怎样的,每个人对自由的定义也是不同的。生命自由,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也是赠与。对于生命的自由,我们应该有的是尊重与珍惜。每一个生命过程都可以灿烂如花,也是无拘无束的。对于庄子的生命轨迹,我们应持有一种参考的心态,既不评价对错,也不去效仿或者摒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而每一个人的生命相比较庄子,也不会褪色。我认为,我们应该顺其自然,跟着自己的心去走自己的路,涂写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外表的自由,更是我们内心灵魂的自由。对于快乐,成功,我们要感恩,珍惜,因为这是我们的美好记忆;对于苦难,失意,我们同样要感恩,珍惜,因为这些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整,要知道,自由是没有界限的,也同样是没有道理的,它主要就是一种心态,有点像庄子那样,如风一般,却不能像庄子那样忘情。庄子的生命中还是苦难多的,我想,也正是这种苦难使其生命得以升华,所以,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多一份勇气与信念,用它们来开路。我想,当我们面对生命自由时,有一种尊重与感恩的心态在里面,那么,我们就真的成功了,不枉在世上走了这么一遭。我们就能坦然的面对一切,快乐的,难过的。我们才能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自由。

庄子期末论文

《庄子哲学》期末论文—— 《京华烟云》中的庄子之道

《京华烟云》中的庄子之道 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小说《京华烟云》开篇上卷卷首语便引用了《庄子》的这句话,而且卷名“道家女儿”,初看时不以为意,然而读之愈深,其蕴含道之思想,道之哲学,愈发明晰,跃然纸上,如入空灵之境,拾级而上,庄子身影愈发明朗,裙裾飘飘,其道又无限延伸,直至苍茫云海,天水一色。 读罢一本书,我总会去想这部书其意义,其价值,其所揭示的道理何在。对于《京华烟云》,道,并不是这部小说刻意表现的主旨,然而却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旁敲侧击,又贯穿始终,牵引着人去探寻这个主旨外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书中将庄子其道发挥到极致的便是那个大家庭之长,姚思安,他是一个坚定的道学主义者,眉目深锁,仙风道骨,其思想之飘逸,之洒脱,之不羁,宛若现世庄子(确切地说,应该是当时,也就是民国时期),他深信庄子哲学意义,并身体力行。明显的是他与庄子最大的不同是比他多了一些富贵气息,却更使得这位商海大贾对庄子之道,更加游刃有余。 我之前没有读过林语堂的书,对此位文坛大家也不甚了解。据悉《京华烟云》旨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而道家文化,相较儒家文化,分量更重。林语堂是否也是个庄子式的人物,不敢定论,但是从他书中一目了然的对老庄之道在情感上发自内心的喜爱,在价值意义上一以贯之的肯定,足见其用生命去体验去言说的感性认识。 粗阅此书,择其道者庄者,汇其点滴,缀句成文矣。 一、养生 书中说姚老先生沉潜于黄老之修养有年,可谓真正的道家高士。从不心浮气躁,处变不惊,方寸泰然。原因在于他本怀着道法自然的原则,另外还深谙一套养生之术。 按照道学观点,气是宇宙生成的物质载体,庄子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媒介。人为宇宙之一物,乃为一气所使然。气无形,故虚,集虚气可以影响人的意识,甚至影响人的身体。可见气对于一修道之人,是何其重要而关键。 姚老先生的修炼之术,颇为经典:子夜起来,盘膝打坐于书房,渐次磨擦前额、两鬓、腮颊、下巴,然后手心脚心,然后控制呼吸,气沉丹田再运气,调理并吞咽唾沫。这样,在刺激循环与控制呼吸之下,在深夜的寂静里,他能听到肠子里气血怎样循环,怎样汇集到丹田。这称之为养气。在固定的时间,磨擦手心脚心,一到感觉极妙之时,便觉气血周流,直贯两腿,浑身红润,有极为舒适的感觉之时,便立即停止,然后整身放松,躺下睡甜甜的一觉。这颇似道教的修炼之法,我并未试过,但姚先生此法也颇奏效,吐故纳新,延年益寿,对他沉稳持重的性格也有影响。 庄子所谓养生,重在养心,不重养形。也体现于庄子称为“心斋”的一种特殊心境。是一种排除杂念和欲望的精神修养过程。通过心斋,要达到虚空澄静、纯净旷达的心境。姚思安是商贾巨子,家缠万贯,但他对此却并不在意,也不经手。生意他不管,自有久经商海,老谋深算的大舅爷替他把持,他所要做的,就是沉心修养他的老庄之道,修养身心,以此自娱。他的生活从容而潇洒,他厌恶囿于格式堆砌词藻排列音韵的骈文,喜欢不拘一格独立自由的桐城派文章,喜欢风格华丽的庄子文学,喜欢其譬喻富有奇趣,诙谐滑稽,几乎颠倒宇宙乾坤石破天惊的怀疑精神,令人魂魄震动。他是天马行空思想自由的道家,他不在乎传统

庄子 选读课论文

读《庄子》有感 姓名: 学号: 学院: 联系方式:

读《庄子》有感 《庄子》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道家学说及思想的主要创始人,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河南商丘人)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 作为中国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传承并发扬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儒家、法家等其他哲学思想派别的独特思想。他留下的传世著作《庄子》虽然有些偏激与消极之处,但其诗意盎然,哲理宏博,恢诡谲奇,汪洋恣肆,暗示性无边无涯,涵盖面无穷无尽,不但表达了他特殊的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国艺术精神,堪称世界文化的奇葩。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异端思想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郭象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庄子是中国最早提出人的自由的哲学家,先秦诸子乃至后世的哲学家没有谁比庄子更关注生存和自由这个人生根本问题的。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对鲲鹏、蜩、学鸠、斥安鸟的描写,暗示了“自由”是有大小的,境界是有高低的,在与蜩、学鸠、斥安鸟这些小鸟的比较中,鲲鹏具有更加宽广和雄大的自由,更加豪迈和宏伟的自由精神。但也正是通过这种差别感,庄子也暗示给世人:即使鲲鹏,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也没有进入他所说的“逍遥”的境界,因为鲲鹏的自由仍然是“有待”的,须借助外在力量才能实现,它的自由仍然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精神境界高的宋荣子是圣人,能超越世俗观念,获得一些自由;精神境界更高的列御寇是神人,能超越世俗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但是他们还是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只有精神境界最高的至人,能超越自我,顺应事物的自然属性和变化的客观规律,享受灵魂的真正自由。 “逍遥游”中的“至人”达“到逍遥”、“齐物”之境界,无所依赖,无所凭借,却是世间之至美。首先是因精神而美,其次是因无为而美。庄子将“至人”视为能与天地合一不辩万物的所在。认为他顺人性、合自然,“至人”脱离了形体的残缺,求得了精神的自由。 很多人批评庄子的自由观点是逃避现实、消极避世。也有人为庄子辩解,他是以自在逍遥于崇高精神境界来应当对残酷的现实。所以一些伟大的观点,能否被适当利用,还是需要看个人的理解。当然,怎样去解释更利于自己,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我查阅了侯柯芳编著的《庄子》新解,觉得他对庄子理论的解释特别的好,他认为《庄子》以无己而不失己为人生理想。“无己”即超越私欲己意制约的自我,“不失己”即不失保全本性并提高精神境界的自我。 我认为生活中不需要完全视名利为束缚自由的绊脚石,而是摒弃一些给自己带来坏处的欲望,不是要随物变化,放弃执着,而是不逃避,顺遭遇,尽人事,听天命。包容一切,平等和谐。 在复杂多变而又充满未知与困难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有自己不能解决,超出能力范围而感到无力的事情。这时也许你会耿耿于怀,也许因此而发奋,也许会消极逃避,也许就是顺其自然。我不讨论究竟哪种状态更好,只想说如果是我,我希望自己不要整天被一些烦恼

庄子论文

庄子的逍遥游论对现代人的启示 摘要“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庄子之游,是取于实体活动中所呈现的自由状态,进而升华为精神上的自由解放,“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是一种超脱现实的心灵遨游,一种自我的修行,在天地山水中感受自然的本性、人的精神实质和思考人生态度,将自我的精神与天地自然精神相通,以达到对自然和自我的超脱。在处事中不被世间功名利禄蒙蔽心智。 关键字逍遥精神自由齐物现代启示 前言 庄子作为继道家思想文化的先驱者老子、列子之后的集大成者,以自己的一生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很多人投入到对庄子的研究中,各种解读层出不穷,尤其是对庄子哲学思想的解读。“逍遥游”又在庄子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是否存在一个关于“逍遥游”的确解,有没有一个不容置疑的标准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后人不管是对庄子还是庄子思想的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这种研究中本身就代入了其研究者自己的思想,但是我们今人对前人伟人的研究不正是为了人类更好的发展吗?运用前人杰出的思想理论,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照亮前方的黑暗,以获得更好的生活。保持逍遥、无为之心,在克服生死迷茫的过程战胜凝于内心深处的心魔,摒弃利害之欲和哀乐之情,就能在广袤的精神世界里更加无拘无束地、自由地飞翔。人生之路也会变得越发明亮。 一、庄子生平与思想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在哲学上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本质。他蔑视富贵利禄,拒绝和统治者合作。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庄子的散文形象性很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逍遥游》就是典型的一篇。他的代表作《庄子》共33篇。“内篇”传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门人和后学所作。 我眼中的庄子,是一位飘逸的学者、智慧的隐士、淡然的哲人,早在战国时期的他就提出了人之生死皆自然使然、精神自由至上等一系列高深远见的思想。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老子的基础上对道家思想文化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尤其是在生死观念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庄子的哲学思想,冯友兰先生曾经这样概括为十六个字: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如果说“游于逍遥”是庄子哲学的最高理想,“论以齐物”则是达到这个理想的哲学方法。“超乎象外”是说这个理想是超越于现实的,“得其环中”是说这个理想最终任然回归于现实, 二、庄子逍遥游论浅析

《庄子》至人观之研究论文

《庄子》至人观之研究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圣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理想人格,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诸子依据自己的理想人格塑造各自不同的圣人形象。有学者立足儒家圣人观的表达,试图透视中国文化的精神(王文亮:《中国圣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年版,第21-22页)。但在《庄子》文本中,最高理想人格的内涵却非圣人所能体现。至人虽不是《庄子》原文中的唯一代表或最高代表,但却是《庄子》理想人格的重要载体。《庄子》中理想人格称呼有很多,有能力超凡脱俗的真人、神人、天人和独有之人;有具有非凡人格的圣人、大圣、君子、贤人;有无为而治的明王、“古之王天下者”和“善治天下者”等;亦有从体道的角度发展出来的“睹道之人”(本文所引《庄子》原文均出自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12年版,以下仅注篇名)。这些理想人格的称呼体现了《庄子》理论的独特。但驳杂不一的称呼,对解释《庄子》思想带来了困难。《庄子》中至人现17处,笔者认为至人能够突出《庄子》独特性和后学对内篇的思想承继,彰显至人的位之至(边缘化社会地位)、德之至(安命无为)、知之至(知天知人)、游之至(登天游雾)、神之至(神秘神奇),突显《庄子》理想人格的登峰造极和难以企及的高度。笔者借用至人作为《庄子》理想人格的代称,可以有效解析至人的内涵特征,从而解释《庄子》思想的全面复杂,探讨《庄子》哲学的演变。 二、至人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和存在方式 《庄子》中至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分为三种:人君、人臣、在野士人。人君多为“真实”人物或历史人物,如为人熟知的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

王、齐桓公、魏侯等等。《庄子》对他们的评价不同于其他派别,甚至《庄子》不同篇章对同一人物的评价也不同,如尧、舜等人在不同篇章中、不同故事中随缘立说、因事辩理,满足了《庄子》以不同故事表达不同观点的需要。人臣或在野士人多为《庄子》自创的虚幻人物,或其他派别不引用、不熟知的人物。《庄子》利用故事、寓言、神话的形式,借助虚幻人物联想模拟,表达独特理论。这些虚幻人物要么是寓言、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肩吾、连叔(《逍遥游》)、狂接舆(《人间世》)、意而子(《大宗师》)、天根、无名人(《应帝王》)、门无鬼(《天地》)、鸿蒙、云将(《天地》)、伯昏无人和温伯雪子(《田子方》)、狂屈、无为谓(《知北游》)等,要么是社会下层代表如厄丁(《养生主》)、种树的荆氏(《人间世》)、为人缝隙衣服或簸米筛糠的支离疏(《人间世》)、为圃者(《天地》)、技术高超的车夫和善于粘蝉的驼背人(《达生》)、相马狗之徒(《徐无鬼》)等,要么是自创人物如子来、子舆、子祀,或者残疾人物如无趾、申屠嘉、哀验它(《德充符》),要么是拟古的超常之人:“古之隐身者”(《缮性》)、“古之人”(《天道》)、“古之存身者”(《缮性》)、“古之真人”(《田子方》)、“古之得志者”和“古之治道者”(《缮性》),要么是被改造过的不同于儒家或其他派别的人物,如孔子在不少篇章中被《庄子》批判,孔子及弟子也被改造成道家理想人格的形象。 三、至人超然、超脱的精神追求 至人以边缘的社会地位,保持心灵的虚淡缥缈和精神的逍遥自由,体现强大的精神超越力量。至人以出世态度看待人世,形成至人严肃豁达、认真超脱的人生境界。豁达超脱和严肃认真,两方面结合形成了至人心境的安宁平静。 至人的思维常从现实世界跃到玄想世界,神秘的精神体验是对玄想世界的展

庄子论论文

浅谈庄子之“忘”与“游” 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班级:2009级汉教三班 姓名:石秀诗学号:222009308011201 【摘要】:“忘”是庄子美学的一个核心,是庄子神行于宇宙遨游于四海的关键所在;“游”可谓是庄子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庄子心灵与精神世界所向往的自由生活。以“忘”而“游”谓之庄子。 【关键词】:庄子、忘、游、庄子思想 引言 有人说:“没有老子,就没有道家思想;没有庄子,道家将被遗忘”这诚然说出了庄子在道家的地位之高。“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无物不然,无物不可”的观点是庄子相对主义的态度。我们知道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乃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那么庄子之道又是什么呢?我们从庄子之道能看到的庄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历来人们对庄子思想的评论是丰富多彩的。本文以庄子思想中的“忘”与“游”来对庄子本人及庄子道家思想进行浅论。 一、庄子与《庄子》 庄子,闻一多说他是一个“真实的诗人”,郭沫若则说他是一个厌世的思想家,那么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生活的一个人,庄子的《庄子》玄妙的人生哲理是怎样产生的?以上种种都得先从庄子这个人入手。 庄子,这位道家的先圣,生活于春秋战国时代,与孟子生活于同一个时间。在政治混乱、战争频繁、思想活跃的年代里,庄子的生活是多样的。物质上,他是一个编织草鞋为生的穷光蛋;文化上,他是学富五车道家思想的泰斗。他是一个贫穷而富足的人,诚如这段评价说的“他的形象太丰富了,可以一会是敏锐的

人生解剖师,一会儿又是沉淀往事的诗人;一会儿是濮水上悠游的垂钓者;一会儿又是土屋前闲坐的穷汉”○1,当然,他还是一位口才雄辩大师,他与惠子的“鱼之乐”之论以及“枯鱼之肆”、“涸辙之鲋”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庄子,其人生如梦一场般千变万化。 《庄子》出世以后,与《老子》《周易》于魏晋南北朝被世人列为“三玄”,从此倍受人们推崇,那时文人们“废六经,谈老黄”赋诗论道以“玄”为美为善。《庄子》这一本奇书蕴含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观点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与《庄子》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当中的是与非、虚与实、对与错之精神观是为后人看待现实世界开拓的一个窗口。 二、庄子之“忘” “忘”即是“心亡”——忘记自我意识之意,简而言之为“忘我”。然而,庄子之忘的内容是丰富的,它不仅仅在于“忘我”。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忘”,是庄子高妙人生的条件关键,诚如武林高手般“忘我”之境才是武功最高之境,手中无剑才是剑招之至。但是,庄子强调的“忘”应该是《逍遥游》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之意,他

大学语文论文 庄子

浅析庄子哲学的当今价值 关键词: 庄子哲学社会个人当今价值 摘要: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庄子的思想就独树一帜,不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思想层面都占有一席之地。在现当今社会,庄子的哲学思想依然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的。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每个在奔波的人也都面对着很多问题,而庄子的哲学思想从社会、人生等方面对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文将从庄子哲学的本身出发,浅析庄子提出的观点的含义和精神上的价值,探究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 正文: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又一继承之人,他的很多哲学思想不但继承了前人在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和中心本轮,更是有自己提出的新的哲学思维,可以说庄子的很多思想都能让我们不断思考。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庄子的哲学。从庄子哲学的本身出发,丰富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对中国独有的哲学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出发,庄子提出的很多学说和论断对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再者,对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我们,庄子的哲学思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能让我们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之中有一个停下来的空隙去思考,去感悟。如果能深刻的理解庄子的哲学精髓并将之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那么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疯狂无理,甚至是可笑的行为或许会少很多。总得来说,庄子的人生哲学不单单是在当时那种百家争鸣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独领风骚,就是在现在社会中也是具有不可磨灭的,可以启发人心灵和思维的作用。通过对庄子一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以及对庄子精神理想的探究,总结讨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对现当代人和社会的一些影响、作用,将从社会、个人这两方面来探究庄子思想哲学的现代价值。 一、庄子哲学在当今对社会的启发 《庄子》这部作品的看卷第一篇就是《逍遥游》,客观的展现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庄子可以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次最早曾经出现在《诗经》中,但是在《庄子》这部书中出现的时候,意思就不仅仅局限于《诗经》中的含义了,而是更加的丰富了。在庄子的哲学中,“逍遥”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 庄子认为人在现实社会中受到自然、社会中许多非人的智能所能干预或者改变的事情的限制;另外,人一出生就遇到已经被认为是社会上普通人视为是行为准则的伦理规范、道德法则,这些都是限制人自由的力量。庄子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自然和社会从外面强加于个人的,是无法抗拒的,必须顺从和适应它,否则就会使人遭到痛苦和不幸。这点对现代社会的一些时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庄子在

中国哲学智慧论文之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的生死观 摘要:生死问题是人类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人类值得思考的问题。《庄子》中详细地阐述了对于生死的看法,表现了庄子对生死的理性思考与超越自然的态度。这种超脱生死的态度对于现代人认识生死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自然、意义 正文: 庄子对于生死是从道和气化的角度来考察,生死相通,是万物变化的一种,因此他用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而无怨恨和不舍之情。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列御寇》篇记录了庄子将死前的一段话: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生死变迁在一般人眼中是相当严重的大问题,但在庄子看来却淡似春梦,了然无痕。他对于死生看得如此轻淡,所以对于自己的妻子之死,可以“箕踞鼓盆而歌了”。在《大宗师》中,庄子描述了子来对生死的态度: “父母于子,东南西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翅于

父母;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夫大块,载我以形,老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者,乃所以善我死也。” 对于生死,如同听从父母的命令一样,不敢有违抗之意。而是唯命从之,深刻了解生死的本质,因此庄子对于自己的妻子的死不是号啕大哭,而是骨盆而歌。庄子把贪恋生敬畏死的人比作晋国的丽姬,未进晋国时,哭得很伤心,等到了王宫后,和君王睡在一起,同进美食,才后悔当初不应该哭啼。所以说谁能知道死了的人不后悔当初的求生呢,死亡并不人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相反是一种解脱。庄子在《至乐》篇中让骷髅来选择复生与死亡,说明死是一种解脱,不必把生看的太美好,而把死看得一无是处。人的死是对世间烦琐之事的解脱,生前不能不管的,死后可以完全彻底地放下。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的文章想象力丰富,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这个人在乱世之中,天地之间遵循天道,顺应天理,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直到人间名利生死。首先,庄子认为生未必

论文:论庄子之“道家思想”

论庄子之“道家思想” 当看透了世俗的名利纷争,他注定孤独的一个人行走。正因为他的与世无争,才造就了他自己的逍遥游——乘物以游心。如果说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而他则称为“神人”。中国从古至今历来都是主张儒家经典,其中也不乏有道家文化。而庄子却在哲学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于是后世就将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而他们的道家文化也随即称为了“老庄哲学”。 庄子是百家争鸣时代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庄子的逍遥,隐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而在现代的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却已经被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冲击的早已不见踪影。在动乱的年代里,庄子的道家思想却永不褪色。庄子认为“道”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他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当时的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做人上,他主张返璞归真。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道德上,庄子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同时又富于棱角、锋芒毕露的人。正因为世间的污浊,所以他才选择了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选择了与世无争;正因为他有太多的束缚,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在他看来做官是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这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则是道家的化身。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他看来,美存在于“天地”——大自然之中,为天地所拥有。人要了解美,寻求美,就要学会去天地之间观察、探索。而“天地”为什么会有美呢?“天地”之美在于它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的根本特征。“无为而无不为”是“天地有大美”的根本原因。人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体验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并以其作为生活的根本原则,一切纯任自然,不为利害得失所累,这样人的生活也会像“天地”自然那样有“大美”,“备天地之美”了。在他的书里的一些东西,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看起来面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着大智慧。而他的这些大智慧和孔子的儒学经典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理性道德,那么,我们得到的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的缺憾与苦难。庄子的哲学简单的说就是教我们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

庄子哲学论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论文 成 绩 课程名称庄子哲学与独立人格的培养 学院班级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051241班 授课时间2013年下 学生学号 05124045 学生姓名赵曜

庄子哲学与美学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庄子》无疑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 庄子的哲学主题是“生命哲学”,现实人生、个体生命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闻一多先生曾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庄子》的许多哲学命题也可视为美学命题。庄子的生命哲学以“道“为基础,以“逍遥游“为核心,为我们呈现一个心灵绝对自由的大美至乐的境界,在美学视域下,逍遥游的境界又是审美的最高理想。虽然庄子无意于美学,但是其具有审美艺术的哲学却对中国的古典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格,具有其他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特性,只一点不可不说与庄子息息相关。 在哲学思想上,庄子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有限,为此庄子通过自然逍遥之道,通过审美超越等手段解决了生命的有限性问题,但要完成这种超越,人还必得以现实的生命为基础,正因为现实生命的存在,人的超越才成了可能,由此庄子重视现实生命。但庄子毕竟和儒家等别的哲学有所不同,他所重视的现实生命是排弃了存在着的现实社会的,庄子的现实生命只是那个活泼的原始生命本身以及和谐而自由的精神世界,由此推衍出庄子重自然,因而保真养性成了实现现实生命的根本。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自然之美在于事物朴素、率真的情态。但基于其万物齐一的哲学思想,庄子所建立的是一种相对主义美丑观。 一、自然之美 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庄子?在宥》)具体来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 人。”(《庄子?秋水》)很明显,庄子是崇天道而弃人道的。天人之别,在于因任自然还是违反、破坏自然。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 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在庄子看来是朴素、率真之美。所谓朴素,就是纯任本性,不加雕饰,也就是顺乎“道”的规律。所谓率真,也就是率性自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本性与自然之“道”的本 性相合。

庄子选读论文 逍遥游

庄子选读期末考试论文分数 谈是说非 ——读《齐物论》 姓名: _____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_

谈是说非 摘要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所谓内篇,乃是郭象所定,可谓庄学之内,一般认为应是庄子所著,是庄子思想核心,七篇可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内七篇篇目都为三字,与外、杂篇取各篇篇首两字为题不同,内篇篇目皆标明题旨,应属后人所加。本文所探讨的《齐物论》既是其中之一。 “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 读完全篇,着实说,由于哲学是相当难懂的一门问题,《齐物论》也甚是阅读困难,所以也只能读懂部分,至少是知道,庄子在认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是“相对论”,他总能看到事物的“相待性”,看到事物的另一面,颠覆了那种“独尊”的、“自以为是”的思维,是与非、此与彼,总是相对的,我也尤为喜欢“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这句话。 关键字:相对性齐物齐论万物归一

谈是说非——读《齐物论》 目录 第一章《庄子》、《齐物论》之概要 1.1 关于《庄子》P1 1.2 齐、物、论P1 第二章《齐物论》章节分析 2.1 人籁地籁天籁P2 2.2 小聪明与大智慧P2 2.3 无有为有P2 2.4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P2 2.5 万物归一P3 2.6 德之进乎日者P3 2.7 长悟子谈齐物P3 2.8 罔两问景、庄周梦P3 第三章谈是说非《齐物论》P3 第四章尾声P4

庄子作文7篇

1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

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2 庄子 时间的流逝,淡涤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之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 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 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庄子论文

用庄子的哲学来认识 一、认识庄子 庄子,名周,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南游各国,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国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做官,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但是他却在《庄子.天下》说自己说的话都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难道他是一个油嘴滑舌、好逸恶劳的人吗?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称他为“神人”?我以为主要在于他做到了三点:破利、破名、破生死。六根清静,我们称为“神人”,“神人”无所凭借、无所依靠,故而能遗世独立。 人多多少少在乎钱,因为不管是买早点还是买房子你都需要钱。当巨大利益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人多多少少会动心。而庄子的第一个过人之处就在于对“利”的态度。《庄子。列御寇》中那个得志归来的曹商在庄子面前炫富,而庄子只是很轻蔑的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讽刺是何其辛辣,他又怎么会在乎“利”?此刻有人就会说,那是庄子看见别人眼红。如果巨大的利和名放在庄子面前,不知庄子将要如何选择了。又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楚国派人来请庄子去当丞相。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名利双收,而且还大权在握。可是庄子怎么回答的呢?庄子只是淡淡的

问楚国使者,是想做泥塘里打滚的王八,还是想做楚国那个庙祭的神龟壳呢?一答一问之后,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愿做泥塘里打滚的王八。所以庄子会在乎名利吗?当然不会。古往今来能做到视名利如粪土的有很多,于是出现了那么多著名的隐士如嵇康、阮籍之辈,为什么他们没能成为“神人”而独庄子成为了“神人”呢?最重要的在于他看破了生死。也许人们都知道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人死去的只是他本来不存在的形体,也许此刻他妻子正以另一种形态重生,所以他要为她鼓盆而歌。那么庄子看待自己的生死也能这样坦然吗?是的,他能。庄子的学生曾经问他,他死后应当如何安葬,他说就把我随便一扔吧,如此便以天地为棺,以日月星辰为葬品。他的学生又问,如果鸟兽啄食你的遗体怎么办?庄子又说,把我埋在地下,天长地久,棺木损坏,身体也会被虫子吞食,与被鸟兽啄食又有什么两样呢?视名利如浮云,对待生死又如此豁达者,只庄子一人。如此,他当得起“神人”的称号。然而他会在乎吗?不会。我笑我自己太浅薄,竟要执着于替他挣个称号。 二、用庄子的哲学来认识 (一)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很容易,然而人真的认识自己吗?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所以我们就无法看到自己的内心,因而又随波逐流,别人考研,我

庄子论文

游离形外 姓名:肖泽华系别:青少系学号:20111011218 【内容摘要】:庄子追求“道”就是追求自然的本质,那么我们就需要与自然相融合,钝“七窍”,开“浑沌”,弄明白“知”与“七窍”的联系,然后知道万物的本质是一样的道理,进而与“心”沟通,以达到庄子所向往的“天人合一”境界。在这里,“游离形外”就是最基本的、最难做到的。一旦做到了,我们就与所谓的“自然”建立了联系,并且领悟“道”的真理。 【关键词】 七窍浑沌游离形外天人合一自然 【正文】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身体如果像朽木一样毫无生气,人的心灵像死灰一样沉寂下去,那么我们将会怎么样呢?庄子曾说“: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这句话的意思是“今日我遗弃了形体的我,你知道吗?你听过人吹萧管所发出的声音而没听过风吹地表窍穴所发出的声音,你听过风吹地表窍穴所发出的声音而没有听过天地万物自鸣的声音!”人一旦游离形外,换句话说也就是:钝“七窍”,开“浑沌”,达到心斋与坐忘之境界,倾听到自然地声音,回归内在。 当然,为什么要游离形外,回归内在呢?因为一个人一生中所接触到的痛楚都来源于他的五官七窍,都是由他的自我所造成的。游离形外,忘却自我的躯壳以开“浑沌”,这就是天人合一,是和谐圆满、没有分裂的。相反的,如果他开了七窍,那么外界的信息、知识就会扰乱他的“道”。庄子用了这样的一个比喻说明:中央之帝经常很热情的招待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因此他们都很感激中央之帝,心里想到:每个人都有七窍,可以用来观察感知世界的一切,但是中央之帝叫“浑沌”,所以他没有七窍,不能够体会到自然的魅力。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为了感激中央之帝,因此替他开了七窍。但是在第七天之后,中央之帝就死了,因为他的“道”被外界的知识所毁了。换句话说:你为了追求知识的话,就有可能丧失了“道”,这也是庄子对于“知”的理解。 游离形外最终还是为了与心进行沟通,回到内心的层次。中央之帝其实比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更懂得自然地奥秘,自然是和谐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只是当他们长大后,接收到的知识让他们更了解社会的面貌,而没有观察过自己,烦恼、忧虑就不期而至了,这又怎么可能达到内心的层次呢?所谓自然,打个比方就是如同水一般,一切随性,不去试图改变什么东西,之所以说中央之帝更为懂得自然,原因就是如此。心进入到空灵的状态,化解了外界有形的限制,你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一般,可以照见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模样,从虚到静在到明,心若澄明的话,宇宙万物皆在我心中。我们所看见的东西都是事物本身的表象,所以这些东西经过大脑的处理就会出现扭曲,不是真实的世界事物,心灵上的沟通才是一切事物在本质上的联系。追逐着许多的具体东西而不知道回头,渐渐的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忽略了这个心本身的作用,我们就离庄子所说的“道”越来越远。 具体事物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就代表着它有问题,你可以这样想像一下:有两个东西摆在你的面前,一个是破破烂烂并且表面粗糙的木板,另外一个则是很平滑的纸张,过一段时间后你的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那个木板,因为它的印象最为深,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的,因为当你第一眼看到他的存在是,代表着它有问题,这就是“道”的对立面,不和谐、不圆满。这就涉及到了“浑沌”,因为“浑沌”就如同一个混圆,其吸纳万物于一体,

庄子论文

通过庄子思想浅谈生命自由 学号:021210538 姓名:时振磊为了这篇论文,读了不少关于庄子《齐物论》的论文,读懂了,却消化不完,作为大一的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想,以及阅读面还是太狭窄,这里,我只能大体阐述我的一些小看法,谈不上论文,只是心有所想,有感而发。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本来就是自是、自成、自化、自用的,有着自身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逍遥自在、无拘无束,这是庄子的生活理想。但在生活中却并非如此,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的一个人生才是完整的,完美的,自由的。十几年的思考让我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是完整的,完美的,自由的。它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欢乐,痛苦,泪水,微笑。在生命上,我拥护庄子的“齐物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都是同等价值的,甚至不能用价值来衡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哪怕一棵小草。即使是那些没有生命波动的山川大河,我为每一个生命歌颂。前面提到了“各自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争论”,也许这就是生命自然而然的进化或者是生命的自然流露。既然庄子强调了“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那么,我想,每个人不论选择怎么样的生命方式,都是活在自己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里的。因为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也许庄子看淡了一些事务,比如名利,金钱,美女,但这也紧紧是个人的思想,我不否认庄子是快乐,轻松的,他的生命蜕变的高尚,伟岸,但这不表示其他人的生命便是低微的,既然是齐物,那么不论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都是平等的,自由的。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变),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做不到庄子那样的自由,我愿意相信人是一个有情感组成的奇迹,而正是情感的所在让我们的人生才真正有了价值。自由,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它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心境和灵魂状态,而不是庄子那样远离,逃避,甚至说无情。我为生命歌颂,为自由歌颂,只是因为自由让生命,让价值更好的释放。我们活着,早已经和周围一切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独立,单

浅析庄子人生观

编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庄子人生观 系(部)文学院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1303班 学号12950130784 学生姓名马焕 指导教师张羽 职称助教 2016年4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名利观 (2) (一)贪求名利的思想根源 (2) (二)贪求名利的危害 (2)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3) 二、生死观 (4) (一)生死为自然想象 (4) (二)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4) 三、养生观 (4) (一)顺应自然 (5) (二)忘我无欲 (5) (三)乐观豁达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浅析庄子人生观 摘要: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认为,名利来自人心,是主观能动的,它无利弊之分,而过于看重名利那就会失去本心,因此庄子一生最求淡泊逍遥。而对于常人所追求的长生与常人所惧怕的死亡,庄子却认为生死只是人们存于世间的一种形式,他提倡生死应当顺其自然,坦然面对。而对于自古以来人们所看重的养生之道,庄子提倡无欲无求,他认为无欲得以长生,乐观处事方能摆脱精神枷锁。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就要保持内心的恬静,就要顺应自然,就要有辩证的“利”、“弊”观和宽广的胸怀。庄子的人生观,对于今天的人们安顿心灵,实现人生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键词关:庄子;人生观;名利;顺其自然;乐观豁达 Analysis of Zhuang zi's outlook on life Abstract:Zhuang zi's philosophy is the key of his thought,and his mind and way of thinking express the brilliant intelligence of great philosopher in China ancient time. Facing life and death from nature,destiny and situation from society,different kinds of life troubles from self-emotion and self-desire.Zhuangzi's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people can accord with the nature,furthermo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nature,fully present its native,people can be able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tate of life-free and unfettered.Look through zhuangzi's thought,you will find that it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Keywords:Zhungzi;philosophy;nature;optimistic;fame and gain

关于庄子论文

学科代码:2120501011 学号:082001030013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困境”与“逍遥”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08级 姓名:X X X 指导教师:张先坦博士 完成时间:2012年4月1日

浅析庄子哲学思想 ——“逍遥”与“困境” X X X 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闪烁着中国古代伟大哲人的高度智慧。面对来自自然的生与死、来自社会的命与时、来自自我的情与欲等各种人生困境,庄子人生哲学指出,只要人们能顺乎自然,进而真正了解万物的本性,充分发挥其自然本性,人们就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审视庄子思想,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身困境;逍遥游;相对自由;绝对自由 Abstract:Zhuang zi's philosophy is the key of his thought, and his mind and way of thinking express the brilliant intelligence of great philosopher in China ancient time. Facing life and death from nature, destiny and situation from society, different kinds of life troubles from self-emotion and self-desire. Zhuangzi's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at as long as people can accord with the nature, furthermore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nature, fully present its native, people can be able to achieve the highest state of life-free and unfettered. Look through zhuangzi's thought, you will find that it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al life. Key words:Personal difficulties;the state of freedom;Relatively free;Absolute freedom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我国古代艺术特色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正值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另一方面人们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权利,物欲横流。面对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庄子深深觉察到人生的种种局限——各种人生困境。这些困境来自自然、来自社会、来自自我。庄子以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目光洞察人生,以自己的个人体验对人生困境及人生理想做出了独具道家特色的阐释,形成了独特的庄子哲学。审视庄子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会发现它教会我们很多的道理,它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永恒的心。 一、人生困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