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事用联

白事用联

白事用联
白事用联

白事用聯

通用挽幛:流芳百世,永垂千古,千古流芳,化鶴仙逝(專用男性)。 奠儀書寫格式:

(1)同姓:陽居家XX 來奠儀X 元; (2)不同姓:陽居張XX 來奠儀X 元。 挽聯(通用): 此日騎鯨去, 何年化鶴乘。

靈魂駕鶴去, 正氣乘風來。

鶴駕已隨雲影杳, 鵑聲猶帶月光寒。

流水夕陽千古恨, 秋霜春雨萬人思。

老淚無多哭知已, 蒼天何處喪斯人。

花圈書寫格式:

靈旌書寫格式:

鄉評

大鄉望

某某某先生之仙逝

厚 可 風

陽居長婿某某敬挽

铭旌(男性) 铭旌(女性)

大懿德

△△享壽幾十有幾△太媽△老孺人之仙逝

乾居夫弟某某某鞠躬淚題

铭旌(男性)

大碩德

△△享壽幾十有幾

陳先生之仙逝

乾居姻弟某某某鞠躬題

阳居

△△来奠仪XX

阳居(姓)△△来奠仪XX

阳居内弟△△△来奠仪XX

外家奠仪

岳父大人千古

陽居長婿某某敬挽

悼念某某某仙逝

陽居女兒某某泣挽

悼念某某某千古

陽居某某某敬挽

仙岳父某某某太公一位千古

厚 可 風

陽居女婿某某某拭泪拜挽

铭旌(岳父死,女婿挽联) 铭旌(岳伯父死,侄女婿挽联) 登仙岳伯父某某某太公一位千古

可 風

陽居侄婿某某某拭泪拜挽

父死,子献花圈

亡父

登仙

△△△太公一位 千古

阳居不孝男△△△泣血稽颡拜挽

母死,子献花圈

亡母

登仙

△太妈△老孺人一位仙游

阳居不孝男△△△泣血稽颡拜挽

铭旌(岳母死,女婿挽联)

登仙岳母△太妈△老孺人一位仙游

陽居女婿某某某拭淚拜挽

登仙表兄△△△太公一位千古

登仙表兄嫂△△△太妈一位仙游

登仙显妣△太妈△老孺人一位仙游

登仙显考△△△太公一位千古

讳 显考△太公 ××

大人千古 阳居孤子△△△泣血稽颡拜挽

父死(母健在), 子献花圈

“不孝男” 用词不当 ----笔者注

“不孝男” 用词不当 ----笔者注

像亭用联: (男):嚴像遺容千古在, 家堂香火萬年紅。

(女):慈像遺容千古在,

家堂香火萬年紅。

(男):歸真返朴音容宛在, 道范長存福壽全歸。

(女):女宗安仰寶婺星沉,

駕返瑤池懿范長存。

××

伯(叔)父大人千古

德 范 永 垂

陽居

愚侄××

敬挽

××

宗伯(叔)父大人千古

德 范 永 垂

陽居

宗侄××敬挽

族内近亲、远亲不写姓

显妣△太妈△老孺人仙游

阳居哀子△△△泣血稽颡拜挽

母死(父健在), 子献花圈

讳 显考△太公 ××大人千古

阳居哀孤子△△△泣血稽颡拜挽

父死(母已逝), 子献花圈

显妣△太妈△老孺人仙游

阳居孤哀子△△△泣血稽颡拜挽

母死(父已逝), 子献花圈

挽聯(男用)

橫批:霜凋椿樹

嚴制讀禮

挽聯(女用)

橫批:沉痛悼念

慈親制孝

除去孝服由白事轉紅事對聯:

橫批:百福骈臻

專用女性:

酬母德滿門集福, 思親釋服戶納祥。

法壇用聯:

大乡望 老世侄

日前因堂侄子结婚回老家,发现村里还是延续老的习惯,结婚挂喜幛,看到发现正屋正中央挂了一架喜幛,写有“大乡望王老世侄令孙花烛之喜****乡眷*** 仝贺”字样,深感不解。暗想,既然是乡眷祝贺,又是“大乡望”,怎么那样不谦虚,用老世侄的称呼。就私下问堂兄老大,老大说,咱们辈分在村里较小,也是账房老先生琢磨的,再说是咱自己挂的,也显得比较谦虚。农村办理红白公事,一般有一套班子,核心是几个账房先生,负责程序、组织、人员安排等,掌握着礼乐大器。由此,一般出现纰漏不怪主家怨账房。账房先生也是德高望重,很是受人尊重的。自己也很自重,相互之间意见不一,也是常有的事儿,都要争个面红耳赤,挣出个面红里白,章法是不能乱的。由于知道这些,没有充足的理由是很难说服他们的,反而惹得他们不高兴,面子上不好看。再说,结婚是喜事儿,换来换去的,显得不顺利、不吉利,再说什么,又不影响婚姻感情的,入乡随俗嘛。 旧时有关对他人的尊称:

少称老 大齿德 大硕德 大盛德

老称少 大豪杰 大英畏 大俊杰 大英杰

一天狂風摧椿樹, 滿日雲山慘棘人。 立木見親親不見, 寸身言謝謝難言。

父德難忘一片丹心存孝道, 子恩未報兩行流淚濕胸前。

山含慘色晨昏暗, 水帶哀音日夜流。 守孝不知紅日落, 思親只望白雲飛。

觸目愁雲和淚落, 驚心萱草趁風摧。

點燭焚香酬惠澤, 披麻執杖謝慈恩。

除靈今朝添百福, 釋服此日納千祥。 此日除靈添百福, 今朝換錦慶禎祥。

三寶壇前酬父德, 十王殿下謝親恩。 三寶壇前酬母德, 十王殿下謝親恩。

称人族大盛族大阀阅大巨族大潭府

称文士大文元称武士大武元

称秀才大经元大三元

称举人称贡生大会元大会状大殿元

称教书大振铎大教铎

称地理大国师

称医生大国手

称算命大星伯

称木匠大工师

称画匠大花工

称和尚大禅师

称媒人大冰人大月老……

亲戚称谓大全

1、祖辈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

(5)奶奶:是今天对祖母的普遍称呼,古代的使用较晚。作为称谓,“奶”最早是作为乳母之称,以后又用以称母亲,又作为对以婚妇女的较广义的称呼。

(6)堂祖父、从祖父、伯公、伯祖、伯翁、叔公、叔祖、叔翁等:这些是对祖父的兄弟的称谓。

(7)堂祖母、从祖母、伯婆、伯祖母、叔婆、叔祖母等:这些是对祖父兄弟妻子的称谓。

2、曾祖辈

(1)曾祖:即祖父之父。古代还有“太翁”、“曾翁”、“曾大父”、“大王父”、“王大父”、“太公”、“曾太公”等称呼,比较特殊的是称“曾门”。

(2)曾祖母:指曾祖之妻,还可以称为“太婆”、“曾祖王母”、“太奶”,其中较常见的为“太婆”。

3、高祖辈

(1)高祖:即曾祖之父,古今多称为高祖父,也有称为“高祖王父”、“高门”。但需注意的是,古代对高祖之上的历代远祖也可称为高祖。

(2)高祖母:指高祖之妻,或称“高王祖母”。

4、父母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

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5、与父亲相关的亲属

(1)诸父、诸母:是对父亲的兄弟及其妻室的统称。

(2)世父:对父亲的兄弟的称谓,现在更多的场合是称“伯父”、“叔父”

或简称“伯”、“叔”。古人偶尔将几个叔父按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分别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季父”。

(3)伯母、叔母:是对父亲的兄弟的妻室的称呼。

(4)从父:对父亲的叔伯兄弟可统称“从父”,又可分别称为“从伯”、“从叔”。(5)姑:对父亲的姊妹可称为“姑”(沿用至今),又可以称为“诸姑”、“姑姊”、“姑妹”,对已婚者一般都称为“姑母”、“姑妈”,与今不同的是偶尔也称“姑娘”。

(6)姑父:对姑母的丈夫,既可称为“姑父”、“姑丈”,又可以称为“姑婿”、“姑夫”。

(7)表兄弟:对姑母的子的称谓。

(8)表姊妹:对姑母的女的称谓。

6、与母亲相关的亲属

(1)外祖父:对母亲的父亲,称其为“外祖父”(与今同),又可称为“外翁”、“外大人”、“家公”、“老爷”等。

(2)外祖母:对母亲的母亲,称为“外祖母”、“外婆”(与今同),又称为“姥姥”、“老老”等。

(3)舅:对母亲的兄弟,古今均称“舅”,在不同场合,可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性文字,如:“舅氏”、“舅父”、“嫡舅”、“元舅”、“堂舅”等。

(4)舅母:对舅父之妻的称谓。

(5)姨母:对母亲姊妹的称呼,先秦时称为“从母”,秦汉以来则称为“姨母”,或称为“姨娘”、“姨婆”、“姨妈”等。

(6)姨父:对姨母之夫称为“姨夫”或“姨父”。姨母之子女也称“表兄弟”、“表姊妹”。

(无论是舅父之女、姨母之女,还是姑母之女,都可以以“表兄弟”、“表姊妹”相称,古人统称为“诸表”。) 7、考**

“考”和“**”在先秦时是对父母的异称,无论生死均可用。秦汉以来,父母死后仍可称为考**,但生前不再称考**,考**只用来对死去的父母之称。而且,考**不仅用来称死去的父母,死去的祖辈乃至更早的直系先辈均可用考**相称(在先秦时则是对先祖的泛称)。

8、夫妻

的相关称谓很多,如:“夫子”、“夫君”、“夫主”、“夫婿”等。除此,还可以用“良人” 、“郎”、“丈人”、“君”、“老公”、“官人”、“汉子”等称呼丈夫。

(2)妻、妻子:是由古至今对妻的最主要的称呼。在妻之前加上各种附加成分,还有“贤妻”、“良妻”、“仁妻”、“令妻”、“娇妻”等。除此,还可用“妇”、“室”、“君”、“夫人”、“娘子”、“浑家”、“内”、“老婆”、“婆娘”、“太太”等来称呼。

9、与丈夫相关亲属

(1)公:也称公公,对丈夫之父,古称为“舅”,也称为“公”、“公公”。这些称呼正是今天称丈夫之父为“公”、“公公”、“老人公”的前身。

(2)婆: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又称“婆”、“婆婆”。

(3)舅姑、姑舅:是早期对丈夫父母的合称。近者称“公婆”。此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称呼是“姑章”,或作“姑嫜”。

(4)伯叔:对丈夫的兄弟的称谓,与近代所称的“大伯”、“小叔”是一致的。

(5)小姑:对丈夫妹妹的称谓。

10、与妻子相关亲属

(1)岳丈:是对于妻子之父的称呼,古代还有“泰山”、“冰翁” 外舅” “外父”、“妻父”等代称。

(2)岳母:对妻子之母的称谓,或称为“丈母”。

(3)姑、外姑:早期用来对妻子之母的称呼。

(4)舅舅:对妻子兄弟的称呼,或称为“舅”、“舅爷”、“舅子”等,还称为“内兄”、“内弟”、“妻兄”、“妻弟”等。

(5)姨:对妻子的姊妹的称呼,或称“大姨”、“小姨”,也称为“妻妹”、“内妹”。

11、兄弟及与其相关亲属

(1)兄:又称为“昆”。今天则可用“哥”来称呼兄长。有兄弟数人的情况下,称呼中必须表示出排行,或以数字为排行,或用伯、仲、叔、季这些排行常用语等。(“哥”,古代是用得十分广泛的称呼,可以称父、称兄、称弟、称子。)

(2)嫂:对兄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嫂嫂”。

(3)弟:是对与兄相对者的称呼。

(4)弟媳:对弟的妻子的称谓,或称“弟妹”。

(5)侄:对兄弟的子女最常见的称呼,也可直接称之为“兄子”、“兄女”,或称为“从子”、“从女”、“犹子”、“犹女”。

12、姊妹及与其相关亲属

(1)女兄、女弟:古代对姊妹的称谓,或直接称姊妹为兄弟。“姊”又称“姐”,与姊相对者称为“妹”。(2)姊夫、妹夫:对姊妹的丈夫的称呼,也可称为“姊婿”、“妹婿”。

(3)甥:对姊妹之子最普遍的称呼,还称为“外甥”、“甥女”、“外甥女”。

13、子女及与其相关亲属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等,别人之子又可称为“令子”、“良子”、“不凡子”、“贤子”等。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2)女:对女儿的主要称呼。对别人的女儿往往称为“爱”或“嫒”,也称为“令嫒”、“闺嫒”。

(3)义子、义女:指不是自己生育的,而是收养的子女,又称“养子”、“养女”、“假子”。同时还有一个常见的代称“螟蛉”。

(4)媳妇:对儿子之妻的称呼。最初只称为“妇”,后因儿子又称为“息”,所以子之妻又称为“息妇”,或写作“媳妇”。

“女夫”、“半子”、“东床”“令坦”。

女婿到了岳丈家,除了岳父、岳母可以称“贤婿”之类,岳家一般人都尊称其为“姑爷”、“姑老爷”。

(6)孙:对儿子的子女的称呼,或称“孙息”、“孙枝”。“孙”又分为“孙儿”、“孙女”,“孙女”又称为“女孙”。(7)外孙:对女儿的子女的称呼。女姓还可称为“外孙女”。

14、皇族称谓

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嫔妃的称号。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嫔妃的称号。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嫔妃的称号。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改正四品。贵妃嫔妃的称号。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西汉嫔妃的称号。

美人嫔妃的称号。

贵人嫔妃的称号。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世子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翁主汉代制度,诸王之女称翁主,即后世的郡主。

驸马皇帝的女婿称驸马,非实官。清代称"额驸"。

帝姬古代对皇帝女公主、姊妹、姑母等的称呼。

一、家族长辈称谓

(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

曾祖父、母——曾孙、孙女

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

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

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

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

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

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

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

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

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

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

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

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

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

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

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

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

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

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

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

二、亲戚长辈称谓

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

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

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

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

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

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

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

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

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

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

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

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

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

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

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

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

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

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

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

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

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

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

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

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

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

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

三:家族平辈称谓

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

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

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

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

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

夫弟(丈夫的弟弟)——嫂

弟妇(丈夫的弟媳)——嫂

爱妻(本人的妻子)——夫

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

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

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

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

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

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

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

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

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

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

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

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

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

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

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

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

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

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

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

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

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

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

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

四:亲戚互称

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

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

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

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

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

姻翁(亲家)——姻弟

姻姆(亲家姆)——姻室

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

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

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

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

姻叔祖(姐妹丈的祖父)——姻家再侄

姻伯、姆(兄弟的岳父、母)——姻侄

丧葬柬帖常用词语

寿终正寝男丧用。如死于非命(即自杀、淹死、意外等)不能用“寿终正寝”,只能用“终”或“卒”。

寿终内寝女丧用。死于非命也不能用寿终内寝。

初终凡人初终时,其家中男女哭泣尽哀,而后举尸出于内堂,置以灵床,依礼设帏,但是帏外暂不设灵位,以便棺殓。

成殓举尸之前,整理服装,以绸掩面,占时死后约经24小时而殓,既殓入棺,丧主等凭棺而泣,而后盖棺叫柩。

享寿60岁以上用“享寿”,不及60用“享年”,30以下用“得年”或“存年”均可。

孤子母亲健在,死父亲称“孤子”。

哀子父亲健在,死母亲称“哀子”。

孤哀子父母亲都死,如母先死,父后死称“哀孤子”。

孤哀子父母亲都死,如父先死,母后死称“孤哀子”。

通用挽幛:

千古流芳天人同悲风范永存功名不朽功在乡里永垂千古名留后世劳苦功高典型宛在忠厚待人松柏长青舍己为人俭朴家风音容宛在品德高尚高风亮节流芳百世清廉正直望云思亲遗爱千秋浩气长存勤劳一生德及梓里德范常在德高望重鞠躬尽瘁懿德常存

挽老年男丧

乡邦硕望五福全归长仰德徽化鹤仙逝斗山安仰北斗星沉永钦德范至德流徽老成凋谢返真归朴典型足式范典永垂国丧看贤庚星韬彩典型永式南极星沉高风安仰高山景行耆年硕德耆德流徽硕德永念硕德堪钦望重斗山清芬裕后盛德扬芬痛悼耆贤道范常存遗范长存福寿全归蓬岛归真跨鹤仙乡德仪永昭德范流徽德望长流德望常昭

挽老年女丧

女宗安仰母仪垂范驾返瑶池驾鹤西归宝婺星沈坤仪足式壶范犹存壶范垂型温恭淑慎萱帏河冷慈竹风凄慈范永存懿范淑德懿德永昭懿德流芳

挽幛

(1)通用挽幛

挽男祭幛

典型安仰悲失典型南极星沉硕德流芳老成凋谢驾返蓬莱跨鹤仙游仪型足式

蓬岛归真一乡失望忠厚流思梦成千古悲凋硕果哲人其萎音容宛在名远德高

大雅云亡良操美德殿记灵光英灵随鹤仙驭难回清白一世福寿全归恩深似海挽女祭幛

宝婺星沉瑶池日落彤管流芳德门寿母女宗失仰瑶池赴宴宝淑星沉淑德卓哲

鸾影西归婺星云迷慈云失仰名传女史母仪足式阃范难忘母仪千古慈颜永存

慈帏摧足懿德永昭温恭淑慎懿范永存壶范常存妇德无愧名耿百世驾鹤西归(2)挽岳父母祭幛

泰山其颓雾隐泰山东岳陨坠半子失恃年高德邵永怀泰岳泰水其寒永怀岳母

泰水西流望泰水寒瑶池永乐教诲难忘

(3)挽叔伯母祭幛

视吾犹子梅冷云寒遗徽长在竹林风寒安息仙乡眷顾深思推思犹子遗容宛在

慈训夙亲婺焕弧南觞晋椒樽百世流芳

(4)挽舅父母幛

痛切渭水神伤渭水泪洒州门慈容顿杳懿训难忘德门流芳

(5)挽姑父母幛

常怀典范遗德长存嘉风永传诗赓萝茑驾鹤西天

(6)挽兄弟祭幛

雁行失序愁系竹林泪弹荆树雁阵折翼林梢夜寂鸿雁声哀

(7)挽外祖父母祭幛

痛切含饴寿高德望子肖孙贤厚德芳名驾赴瑶池仙居蓬莱

(8)挽姨父母幛

村称典范里赞楷模音容遽渺顿失慈容缅怀遗训驾鹤西归驾返蓬莱

(9)挽姐妹祭幛

手足分离骨肉解剖雁行折翼飞去一凤患难失顾分痛有谁

(10)挽孀妇祭幛

柏舟节操冰清玉洁清白终身冰亮两面懿德堪夸贞操典范

(11)挽师长祭幛

良师楷模学生师表后人典范教育英才壮志千秋竹帛流芳

(12)挽同学祭幛

一脉师承兰摧蕙折壮志未酬鹤唳九皋星陨人间修文悲遽

(13)挽友父母幛

教子有方德泽难忘风凄秦地云暗半天笑貌犹存空忆白云

(14)挽邻居祭幛

芳流梓里德及梓里乡村典范诚逾手足睦邻遗范闾里称贤

季月日令别称

一、季令与季节丽句

易曰:大道之理,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此乃宇宙之变化,日月之运行,四时之变更也。

春季:正月曰孟春,三月曰仲春,三月曰季春,春季季令又曰青阳、阳节、苍灵、三春、九春、阳春、艳阳、淑节、韶节。

春季丽句:寒意犹存,风和舒眠,花红似火,棠花绣野,莺梭织柳,春色争妍,日丽桃唇,水如绿盘,物含生意。

夏季:四月曰孟夏,五月曰仲夏,六月曰季夏,夏季季令又曰朱明、炎序、清夏、朱夏、长赢、三夏、九夏、主律。

夏季丽句:日驰赤道,翠荷珠滴,荷香已动,冷绡却署,熏风漾柳,朱鸟司晨,紫竹风敲,麦气方清,羽扇迎风,化日舒长。

秋季:七月曰孟秋,八月曰仲秋,九月曰季秋,秋季季令又曰素蒿、白藏、金意、高商、萧长、素节、凄辰、三秋、九秋、三节。

秋季丽句:蟾宫漾彩,金飙宵瑟,绿丝杨柳,金茎露冷,雁横湮渚,风律警秋,玉宇清澄,红冷芙蓉,玉宇风高,木落霜州,日渐北维,颛顼司权。

冬季:十月曰孟冬,十一月曰仲冬,十二月曰季冬,秋季季令又称元英、清冬、岁余、元序、寒辰、严节、安宁、三冬、九冬。

冬季丽句:初寒在候,柳客待腊,篱菊飘香、风飘雪起,清飘肃物,鸿投雪渚,元武同晨,梅意衔寒,岩松锁翠,河带冰流,爱日丽天,雀集冰檐。

二、月令别称与丽句

正月又称大簇、泰月、端月、王春、孟阳、岁首、初月、寅月、陬月、元阳、嘉月、正阳、上月、元月。

正月丽句:三阳初长,四序更端,梅堆白玉,柳锭黄金我,椒花送腊,庚鸟初鸣,玉律回夫,睿玑饯腊,杓转北斗,人在东风,一声除旧,万户更新,《悲悼词》梅腮泪粉,柳眼悲青,《上元词语》九天月朗,

二月又称仲春、夹钟、大壮、丽月、花月、卯月、皓月,芳春、如月、仲阳、令月、杏月、酌月、竹秋、间月。

二月丽句:海棠浸月,杨柳笼烟,柳溪醮碧,花坞飞红,莺歌花序,燕剪春风,花雨弄晴,时竟尝花,野鸟唬春,岸花泣晓,杜翁行雨,花信吹风,《春风用词》三春前半,百刻平分,,《闰月用词》仲春纪闰,积雨留寒,序花时落,野鸟争鸣。

三月又称季春、姑洗、夫月、蚕月、暮月、辰月、窝月、宿月、商月、桃月、莫月、晚春、桐月、灵月、桃浪、云月。

三月丽句:《寒食节用词》凤情花信,雨濯春尘,萍星点绿,桃雨翻红,岁寒令节,禁火良辰,《清明节用词》柳烟凝瑞,兰佩迎禧,春深碧海,花满天池,风花正秀,童冠游春,梨花落院,柳絮飞墙,《闰月用词》三春宜久,润归除尽,《悲悼用词》,莺啼花老,蝶怅春残。

四月又称孟夏、仲吕、乾月、槐月、首夏、巳月、余月、清和、朱明、乏夏、春余、槐序、樱序、麦秋、麦序、梅月。

四月丽句:槐风媚夏,麦夏翻秋,五风麦熟,细雨梅肥,朱明布令,赤帝司权,《闰月用词》月萧纪闰,暑气初来,云堂迎夏,雪山送春,《悲悼用词》梅黄愁雨,麦熟悲风,《立夏用词》夏衡肇始,炎德方新,葵花向阳,竹叶垂阴,新荷贴水,稚竹成阴,六龙行夏,万姓舒忧。

五月又称仲夏、垢月,午月,榴月、皋月、蕤月、薄月、炎月。

五月丽句:荷芰迎风,槐阴结缘,榴火舒红,农将登黍,月纪鸣蜩,池荷吐绿,柳火舒丹,兰汤拭浴,薄酒浮觞,《端阳节用词》洁兰节届,悬艾时新,《夏至用词》日偏东升,月正南邱,《闰五月用词》蕤宾纪闰,艾虎犹悬,《悲悼用词》,池荷泪露,院竹悲风。

六月又称季月、遁月、未月、暑月、林钟、甘钟、精月、旦月、荷月、九夏、但暑、溽暑、伏月、荔月、祖月、精阳。

六月丽句:绿荷香远,柳暗风清,蟋蟀居壁,麝草为莹,冰盘荐果,红藻拂槛,碧树临窗,《初伏用词》携琴载酒,沉李浮瓜,《中伏用词》炎风正积,庚伏方中,《末伏用词》三庚在后,末伏余炎,《悲悼用词》,蝉声号月,燕语悲风。

七月又称孟秋、巧月、上秋、瓜月、首秋、素秋、初秋、凉月、兰秋、霜月、中月、肇月。

七月丽句:云收夏色,月动秋声,金风荡暑,玉律鸣秋,皎月如霜,秋开玉宇,律应清高,水天一色,风月双清,三更暑退,一枕凉生,《七夕用词》人间乞巧,天上佳期,《闰月用词》双星一会,一闰归余,《悲悼用词》,蝉声啼暮,蛩韵悲秋。

八月又称仲秋、观月、酉月、桂月、正秋、桔春、南吕、中秋、壮月、举月、仲商、竹小春。

八月丽句:珠露凝白,桂蕊生香,露盈仙掌,桂绽蟾宫,露珠滴冷,桂月浮寒,蟾光正满,月律司中,雁横度影,蟾兔澄光,《闰月用词》月余南曲,序届西成,《悲悼用词》蝉号古木,燕别雕梁。

九月又称季秋、剥月、凉月、戌月、三秋、无射、菊月、季商、霜序、凉秋、穷秋、玄月、菊序、菊秋、暮秋。

九月丽句:荷盘落翠,枫景飘红,江风绚锦,篱菊舒金,《重阳用词》三秋候足,万宝告成,黄花满径,红叶盈沟,书传赠菊,论纪题糕,孟加落帽,桓景登高,霜凌菊蕊,酒醉朱萸,《悲悼用词》,蛩声悲切,雁阵横空。

十月又称孟冬、坤月、亥月、应钟、元冬、小良、应月、小春、阳月、上冬、初冬、良月、立月、开冬、小阳、小和春。

十月丽句:梅传春意,菊傲霜枝,寒威未振,爱景初开,斗杓脂北,日影回南,日临折木,时值涤场,南枝日暖,东阁寒轻,阳刚肇序,和气如春,《立冬用词》,元英启秀,青女司寒,霜凌梅蕊,雪傲霜枝,阳春将夏,春意方赊,《闰月用词》,小阳余闰,阳月增长,《悲悼用词》,风木声分,雪山容老。

十一月又称仲月、复月、黄钟、龙潜、子月、葭月、隆冬、喜月、畅月。

十一月丽句:日行北陆,春到南枝,天寒欲雪,春意在梅,寒霜点雪,冻砚呵冰,葭吹北律,梅吐南枝,银河飘雪,玉宇飞霜,三阳呈瑞,六白兆丰,一阳来复,万家昭回。

十二月又称季冬、临月、腊月、丑月、涂月、嘉平、杪冬、大吕、冰月、岁杪、九冬、严寒、岁月、

十二月丽句:椒觞饯腊,梅信传春,锦筵守岁,画阁迎春,梅传春意,雪兆丰年,诗寻坝岸,曲奏梁园,西山雪霁,东阁梅香,寒随腊去,暖逐春来,椒盘入颂,梅萼传春,岁除今夕,春入新年,炮催残腊,梅报早春,一年将尽,四季云终,《悲悼用词》,星回月展,风惨云愁,檐倾长泪,水结堆冰,《闰月用词》,润以成岁,寒迫周年。

佛教稱謂及應用簡介

1.父:顯考(先考)。

2.外祖父:外祖考。

3.外祖母:外祖妣。

4.兄:先兄。

5.弟:亡弟、故弟。

6.妹:亡妹、故妹。

7.丈夫:先夫。

8.朋友:故友。

9.○公:指對男性長者的尊稱。

10.諱○:子女稱呼尊者的名字前加「諱」。

11.夫人:對女性的尊稱,「女士」、「孺人」亦可。

12.年過六十歲者:女眾|壽終內寢。男眾|壽終正寢。或緣盡捨報,男女眾皆合用。

13.六十歲以下用「享年」。

14.「悼於」,用於平輩。

15.自稱:子、媳、女、女婿、孫女、外孫等即可。

16.未亡人:係寡婦自稱,現用護喪妻或妻較多。

17.封面寫法:

.○○○先生,一律不寫「收」「啟」字樣。

A

.○處長○○,一律不寫「收」「啟」字樣。

B

.以一家之主為對象即可,勿寫「先生夫人」甚或「閣府」等字樣。

C

往生:指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莲花化生。

1往生人之子媳俱卒,始可由孙主丧。

2…先?…显?之分别:往生人有孙辈且其父母(或公婆)俱卒,得用…显考(或显妣)?,否则用…先考(或先妣)?。

3…孺人?…太孺人?之分别:往生人符合右项…显妣?条件且丈夫已卒者,始可加太字。

4灵字俗忌三口,故世俗将…灵?字写成…??或…蒈?。(蒈是灵之古字)。

5姓名仅两字者:男名末加…官?或…观?字,女名末加…娘?字。如…王义?写成…王义官(观)?,…林娟?写成…林娟娘?。

6莲位背面:月、日、时不知者,填以…吉?字。

时辰算法:晚上十一点整算起,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顺序,每二小时为一时辰。

配偶兄姊弟妹子女

无子女有子女

先夫○○○君

先室○氏闺名○○生西之

先夫○公讳○○君生西之

先室○母○氏闺名

○○之先兄

先姊

亡妹故男○○○之

故女○○○之

○○○之

先夫○○○君之正灵

先室○氏○○之正灵

先夫○公○○君正灵

先室○母○氏闺名

○○乙位正灵先兄

先姊

亡弟

亡妹

故男○○○乙位正灵

故女○○○乙位正灵

严制:家中最老辈父亲往生。

慈制:家中最老辈母亲往生。

丧中:如一家四代同堂,第二、三代往生,不可写‘严制’、‘慈制’,宜写‘丧中’(‘忌中’是日本用语,勿用)

祖母

显祖妣○母○孺人○○之

显祖妣○母○太孺人○○

显祖妣○母○孺人闺名○○正灵

显祖妣○母○太孺人○○之正灵

祖父

显祖考○○公讳○○府君之

显祖考○公讳○○府君乙位正灵

先妣○母○孺人闺名○○

显妣○母○孺人闺名○○

显妣○母○太孺人○○之

先妣○母○孺人闺名○○之正灵

显妣○母○孺人闺名○○之正灵

显妣○母○太孺人闺名○○正灵

先考○公讳○○府君生西

显考○公讳○○府君生西

先考○公讳○○府君乙位之正灵

显考○公讳○○府君乙位之正灵

挽幛

上款:世俗男用…千古?,女用…灵右?,佛教徒用…生西?

下款:…○○○敬挽?

乘愿再来、花开见佛、净土可期、往生莲邦、往生极乐、接引西方

神超净域、往生西方、圆超五浊、俯谢娑婆、神归极乐、念佛生西

欣登彼岸、弥陀接引、菩提圆成、莲池证果、悟证无生、驾返莲邦生西往生极乐

○○○敬挽

虚线框

无子女

或未婚有子女

女男

故○○○居士…○母○○居士?或

…○母○○老居士?…○公○○居士?或

…○公○○老居士?

爷爷为显祖考,奶奶为显祖妣。

碑文用:

碑文方式

显祖考某某太府君之灵(对祖父)

显祖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祖母)

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对父亲)

显考讳某某大人之灵(对父亲)

显妣某氏老孺人之灵(对母亲)

显妣某某太夫人之灵(对母亲)

岳父大人之灵(对岳父)

故岳考某公讳××老大人之灵(对岳父)

岳母某太夫人之灵(对岳母)

故岳妣某门某氏老孺人之灵(对岳母)

夫子某某大人之灵(对老师)

先夫某某君之灵(对丈夫)

先室某某夫人之灵(对妻子)

某君某某仁兄之灵(对朋友)

某君某某贤弟之灵(对朋友或弟子)

注:对长者不宜直呼其名,一般于名字前加“讳”字。

家族碑文样式:

注:

1、墓志创于传奕,碑文内注安葬之月。

2、如写孟春,三月写季春,五月写仲夏,七月写孟秋,十月写孟冬,余可类推。

3、写墓写佳城俱可。若生居则写长生寿城。

4、其碑文内字眼,亦要合大小黄道。

祭轴

一、男用:

一父父止于慈事之如生瞻望父兮无父何怙

二考祖磐石犹存云暗宝田贻谋尚在诵美清芬

三伯叔祖公归不复家范犹存遗训犹新寿老归真

伯叔父家训犹存云暗竹林诫守遗书齿德兼隆

兄雁行拆翼声断吹埙雁序失群寒生姜被

弟棣萼春寒痛分灼艾鸽原抱痛采薇无伴

子恨抱西河丧明抱痛光闾莫望干蛊无人

侄龙文安在兰玉春寒悲生北道业隳葱肆

夫主谥宜为惠丧其所天望夫山颓

岳祖哲人其萎盛德在人音容宛在福备箕裘

外祖德郡年高齿德俱尊典型不坠古道照人

舅祖天丧斯人先正典型多福多寿遗型安在

姑祖星沉北极五福全归斯文翘楚师表空言

姨祖大雅云亡老成如在永怀先正公归不复

岳伯叔祖慕其德音归真返朴耆旧难忘几杖犹存

庚祖百年矩矱驾返蓬瀛南极无光古道可风

舅父渭水兴悲微我有咎宅相无征泪洒州门

岳父峰陨泰山丈人峰杳吾将安仰荫失岳云

岳伯叔硕德难忘尚德若人玉树忽搉云隐乔松

姑丈模范群伦一方景仰直道犹存德望常昭

姨丈善训犹存慈惠堪思修文应召骑鹤西归

继父悲同陟岵亦莫顾我

庚父责善情殷典型足式父道犹存骑鹤扬州

义父罔极难酬悲若椿摧遣训犹存硕德堪钦

族尊善训难忘永怀先正

戚尊大雅云亡慕其德音戚畹流芳殿圯灵光

亲家悲生玉树茑萝焉附惟伤懿戚悲深硕彦

内兄弟天丧斯人悲惨文中人琴俱杳义同手足

中表兄弟文中之秀长才未竟赉志以终天不假年庚兄蓉城促驾空留尘榻契断金兰情深旧雨

师伯叔硕德难忘德备三尊硕彦流芳久仰耆英

业师儒宗不再道范犹存一代经师木铎收声

学东感怀云树想望丰仪星陨扶桑望切尊颜

窗友泪洒同人割席无人话冷鸡窗青毡犹存

门生天偏夺爱立雪无人天丧斯人吾道其亡

封翁南极星沉尚德若人福备九畴福迈燕山

文职有光史册遗爱在民有功民国勋名竹帛

殉难三军感泣青史留名丹心千古功在云台

县令琴堂人杳竹马来迎卧治淮阳民歌遗爱

幕宾莲幕风寒骖□仙逝名列仙籍莲幙风寒

儒生天禄校书应召修文文章寿世名山千古

医士天医返驾云暗杏林橘井云封丹灶尘生

素士素位而行雅度如云心存好善白水盟心

道士道岸先登羽化登仙慈航引渡丈室生寒

僧人龙华赴会只履西归西天作佛涅?尚在

二、女用:

一母慈竹云封春晖未报慈云失荫风木增悲

二祖妣瑶池赴宴恩德难忘悲切含饴金刀澸泣

三伯叔祖妣嫠隐中天驾返瑶池慈惠难亡瑶池赴宴伯叔母母仪可则慈颜宛在懿训犹存母德难忘

姊女?不再情伤一本山陨姊归

妹才悲咏絮空调芝术雷岸停书精卫含冤

妻梦符炊臼内助无人主馈人亡乐昌镜暗

女掌珠丧失纱□人杳道访麻姑救父人亡

庚祖母寿母归真?帐音沉?星光敛芳徽足式

舅母星沉宝嫠梭化龙飞德范堪钦□极无光

岳母泰水生寒宝嫠云封班联金母灵归北极

姑母天姥峰颓鸾骖促驾?帐风寒懿德犹存

姨母淑慎堪嘉母道犹存月冷湘妃云封鹤驾

庚母嫠女星沉阃范聿昭月暗?惟

义母思隆抚字情殷养蓄瞻望靡依仙游蓬岛

姻母德昭郝范月隐云天彩鸾税驾驾鹤陶庭

姻祖母彤管流芳悲深鹤唳驭鹤仙去女中尧舜

师母女宗宛在风寒纱缦蒿里生悲仰望仪型

太师母贤绍孟机女宗立极厚恩莫报

东母云軿东归经堂圣母遗音足式

命妇钟郝遗风荣膺翟?福寿全归

政界母封?资廉画荻功高星沉宝嫠和丸食报

节妇封发堪夸苍松励节彤管流芳无疾而终

讣告范例一:

讣告

××市原政协委员×××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在逝世××市,终年九十岁。今定于×年×月×日×时在××火葬场火化,并遵×××先生遗愿,一切从简。特此讣告。

××市政协

××××年××月××日

讣告范例二:

讣告

先母×××于公元××××年××月××日××市病故,享年九十岁。兹定于××月××日×午×时,在××火葬场火化,并举行追悼会。谨此讣告。

×××哀告

××××年××月××日

讣告范例三:

讣告

不孝子×××罪孽深重,祸延已身,家严(如是母亡则称“家慈”)于×月×日时寿终正(内)寝(男死曰“正寝”,女死曰“内寝”)。兹定于×月×日开吊祭葬。

××××年××月××日

讣告是把某人不幸去世的消息通知其亲属好友和有关方面的一种公告式文体。

格式:

1.标题:要标出"讣告"二字。

2.正文:先写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时间、地点、死因和终年岁数;接下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再次写明举行吊唁或召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事项。

3.结束语常用:“特此讣告”,“谨此讣告”......

4.署名、发布日期。

谢丧

孝子除当日追悼发引谢丧外,还要在第二天黎明时,由一人携地毡领到附近的亲友门外作踵谢,旧时的谢柬写法如下:

谢孤哀子×××泣血稽颡齐期孙×××顿首叩

×××

×××

说明:如父母双亡则称“孤哀子”,如父亡母在,则称“孤子”,如母亡父在,则称“哀子”。即无父曰孤,无母曰哀。

祭文的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日: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

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