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是无情却有情——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2)

道是无情却有情——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2)

道是无情却有情——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2)
道是无情却有情——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2)

题目:道是无情却有情----感受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学院:信息学院

团队:信息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学习部

团队成员:王中正张雯珺李阳姜祎

李晨霞王仲谋

目录

前言 (2)

道是无情却有情 (1)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1)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1)

(一)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可教性 (2)

1、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

2、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

3、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4)

4、校园相关活动 (4)

(二)传统文化作为常识的普及型 (4)

(三)专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 (5)

1、政协主席张连珍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

2、周月亮专家看法-----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人文精神 (6)

3、大学教授看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6)

三、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体现及未来的发展 (7)

(一)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7)

(二)文化的价值——中华民族的精髓 (7)

(三)文化的意义——促使文明进步,推动时代发展 (8)

参考文献 (10)

调查问卷 (11)

关于传统文化的问卷 (11)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14)

前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部分,我们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意义更深入的介绍剖析,根据一些社会现象将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亟待解决的社会现状,并阐述几位专家的学术观点,探讨未来的传统教育发展,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

关键字:传统文化现状发展

道是无情却有情

----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涵了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沉淀的经验和智慧。从孔孟之说到四大名著,从四大发明到诗文词赋,从国粹戏曲到民间艺术,从医学著作到琴棋书画,从宗教文化到民俗节日,从五伦八德到八荣八耻,从各地菜肴到武术舞蹈,中华文化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中华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传统文化养育出了中华民族勤劳诚实,朴素善良的性格,培养出五彩灿烂的民族生活。传统文化不仅教育我们怎样做好一个学生,怎样为人父母,做一名社会的好公民,在教育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应当传承并发扬好,认真学习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针对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一代的发展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调查活动,深入研究文化现状,探讨发展或渐失的原因,以更好地让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

我们对大中小学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常识的调查,其中小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家长普遍重视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传统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和认知。学生们普遍对京剧,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知之过少,只有皮毛上的了解,说明现在的小学教育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不是特别完善。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做了一个具有标准答案的调查问卷,以及一个关于传统文化认识及看法的调查,题目涉及到传统文化、古代书籍的内容等一系列的问

题;其中一些民族传统问题准确率不高,有些问题准确率还不到百分之二十。问卷里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题:“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小篆”。这个题的准确率只有14%,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需要更深一步的了解传统文化,大学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让我国的古典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5000年的积淀之下,中华民族拥有着雄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具有的令世人羡慕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正因为她能够世代传承,然而在2013年的今天,由于外国文化的引进,传统文明的传承放慢了她的脚步,人们甚至在思考是否还有继续流传的必要。

针对“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这一主题,我们对大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部分数据如下:

(一)传统文化作为知识的可教性

现在也有许多学校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活动,比如在青岛东胜路小学,开展了首届以“经典、雅行、成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浸润节,为了鼓励全校同学的参与热情,学校分别拟定了“我讲经典历史故事”、“经典诗文诵读赏析会”、“经典诗文游园会”、“经典诵读展示赛”等多个参赛主题。读、背、1、传统文化

之于现代社

87.5% 12.5% 有消极意义,不值得学习 有积极意义,值得学习 看法 2、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75% 12.5% 12.5% 很深 非常 了解 一般 很少 3、对于古代的东西,我们是否需要究其原因,而不是一味的利用这些事物? 需要 90% 没意见 10% 百分比

吟、唱、说、演。短短的一个下午,同学们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诵读方法。最难忘的要数低年级组表演的《弟子规》新诵。不仅诵读技巧新颖,就连伴奏都别出心裁。2年级4班的董济蕾同学以一首《渔舟唱晚》为整个《弟子规》的诵读的背景音乐,添加了几分古韵悠长。此次活动 ,不仅集中展示了我们同学平日的诵读成果,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师生的审美能力,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会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1、小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针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问卷,由于国家对传统的优秀文化越来越重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多学校开设了书法课,国学课等我过古代的优秀文学,调查结果还是相当乐观的,但是小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艺术的只知道皮毛,并不能体会其精髓;所以我们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部分统计结果如下:

2、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中学生的调查反响相对较好,不过在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学生们还是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加深了解,学生们一定会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清晰的领悟。 1、对传统文

化的兴趣

51% 49%

有消极意义,不值得学习 有积极意义,值得学习 2、传统文化

书籍有没有学习价值 66.67%

33.33% 有学习价值 没有看法 3、对某一门的

传统艺术学习

程度

学过皮毛 100% 4.对国粹京剧的看法 66.67% 33.33% 了解一些 一点也不喜欢 百分比 看法

在2012年11月18日上午,永州市京剧协会组织的“宣传十八大京剧进校园联谊演唱会”在永州市第三中学上演。来自全市各县区的150余位京剧票友登台表演,展示出较深的京剧功底。通过联谊交流演唱,同时结合学习十八大文件、领会十八大精神、落实十八大部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信这些活动一定可以帮助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3、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对大学生的调查回馈却不尽如人意,部分问题的正确率都不是很高,甚至部分问题的正确率还不到20%,这反映出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现在大学生普遍忙于学业,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使传承千万年的传统文化无法继续发扬下去。不过很多校领导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举办一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

4、校园相关活动

清华新闻网12月7日电,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研究院和文科图书馆联合主办,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和九江学院四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同推进和参与的“书院文化周”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系列活动涵盖会讲、座谈会、学术沙龙、学生会讲以及以书院为主题的图书展。

不仅理科大学如此,文科院校也是不甘示弱。由福建省晋江市委宣传部、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2011年晋江传统艺术走进北大”艺术周8月4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拉开帷幕。晋江人热心于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无论是有晋唐风韵的古乐南音,还是笼吹、什音、民间小调,都在晋江这片热土上传唱不衰。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刘斌斌表示,此次演出展现了富裕起来的晋江农民对传统艺术的追求和保护,希望通过活动,增进首都戏剧和音乐界专家、高校师生以及广大民众对晋江地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喜爱。

(二)传统文化作为常识的普及型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总成。那么,我们今天说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凡属传统文化或者说凡是老的旧的东西都该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待

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在一些人眼中,传统文化仿佛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它一出现,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则更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对它既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能有取舍之间的犹疑。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其实是早在上世纪的五四时期就已经有过反思和激辩的,那个年代的青年曾经响亮地喊出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而陈独秀、胡适、鲁迅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人物。

但是,在高喊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依然有必要回答一下“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才有弘扬的必要”这个老问题。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审视的态度,任何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也表示,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旧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认同与养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并从中找到它的现代价值。

著名学者朱大可说:“传统文化应当接受普世价值的检验。所谓普世价值,就是被全人类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像爱、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正义和教养等。凡是符合这些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被继承和弘扬,相反,凡是违背这些价值的,当然要予以抛弃。”

而学者裴钰则对此看法不同:“在法理社会中,我们需要尊重个人的文化权利。一些旧俗的出现,本身就体现了多元化文化的兴起,这也是国际文化的潮流,早在198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把‘西方文明’这门课程,变为‘世界文明’,引导学生从西方文明的单一视野,扩展为包括非洲、拉丁美洲、西亚和中国在内的多元化的世界文明。这是大势所趋。”他表示,传统文化需要理性和真诚的传承,而不是做作的“弘扬”。裴钰则反对伪文化的僭越行为,“今年清明节,西部要推出祭祀黄帝,它是又一个臆造的伪传统,新的文化僭越。因为人们在清明节最重要的是祭扫‘父母丘墓’和私家祖先,推出黄帝清明祭祀,是非常荒谬的”。他表示,清明节根本的人文意义在于对个体的关怀,只有切实落实到个人心灵的层面,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所在。

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当前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我们一定不要忘了继承和发展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经典文化。同时在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时,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自己的国情加以利用,以实现我国的快速发展。

(三)专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关注的,在各种访谈中,也经常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话题进行探讨,那么,名家、名师们又是怎样解读传统文化的呢?

1、政协主席张连珍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政协主席张连珍在主持讲话时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撑,是贡献人类文明的精神资源。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周月亮专家看法-----挖掘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人文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月亮就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以和为本等内容侃侃而谈。他说,一个国家的真正内涵在于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一些诸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优秀人文精神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帮助我们形成忧患意识,还是建立社会责任感,抑或是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都有极大借鉴作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学术、文体活动等载体,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人文精神。

3、大学教授看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上,各个大学的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提出以“继承”、“发展”、“断裂”、“创新”四种不同的特质和功能作为衡量传统文化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具有实现文化传承连续性的能力,又要有去除糟粕、开拓创新的活力。广州大学程潮教授指出要以历史眼光而不是以某一时期的价值取向断定文化优秀与否。江西南昌航空学院平飞副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标准的确定,不仅取决于优秀文化本身,还取决于文化主题的实践与需要及其时代发展变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息息相关,它将引领我们走向全新的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奥妙,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要取之精华用之于当代,改其糟粕扬之于未来。

三、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体现及未来的发展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纽带,体现在生活、社交、政治等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更是把传承、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人民的斗志、激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中传统文化现状——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在当代教育中,偶尔才会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身影,国外都在开设孔子学院,全球范围内都在学习汉语。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却在努力的学习英语,当提到汉语言时,有很多人提笔忘字。易中天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说到:“汉语学不好,外语也学不好”。这句话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深思。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作为中国人,不更该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将我们的财富传承发展吗!我们有理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我们没有理由将其弃之不理。

根据调查,在我国还是有一部分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了校园,领进了学生们的世界,让学生们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例如,京剧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戏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并且它又是在民歌、歌舞、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有,书法课加入了小学生的课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不朽,也是一种气势的象征,铿锵有力,行云流水;还有以吟诗颂词为主开展的竞赛,在校园中开展学风建设,也增强了学生对仁人志士的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憧憬。但是,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开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孔子学院,汉语风靡全球。这怎么能让我们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誉感呢!我们肩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认清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形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文化的价值——中华民族的精髓

自古以来,我们都传颂着一句话:“某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某某是什么呢?它包涵着很多,文明、礼让、谦和等等,那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在学校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那么我们就同样要学美德,而美德则是中华民族的那些优秀传统文化,其流传下来的必定有其

价值,也许对我们当代已无用武之地。但是,其中的内涵还是值得我们推敲斟酌,赋予新的内涵,应用于当代。我们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我们的教育中,让中华民族的新一代们从小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髓,并将我们的文化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由思想、文字、语言、六艺、曲艺等等组成。正是它的丰富内涵,才体现出我们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文化的意义——促使文明进步,推动时代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我们注重德才兼备,艺术涵养等方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还能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作为新世纪的一代,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必将担当的重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当前的任务,也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现实既有它积极的一面,又有它消极的一面,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奠基石,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有着它的生命活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加快了文明的进步。相反,它又是阻碍文明发展的包袱,时代铸就了一种传统文化,而时代在向前推进,走向新的时代,不是所有的传统都适用于如今的新时代,不适应于时代发展进步的,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我们当然要坚决的摒弃。在新的时代,吸取其精华,赋予其新的内涵,加快时代进步,推动时代发展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诸如此类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这些优秀的文化为我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因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阅读文化典籍,欣赏文学作品,考察文物古迹,精研艺术作品,真正了解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为文化精华赋予新的意义,新的内涵,让它成为理性与美感的交融,价值与行为的准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转化为适应于发展需要的新的文化。

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着我们,不仅涵盖面广,而且教育意义深

远。它教会我们做好一名有纪律有道德的中华儿女,也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智慧,更好地在未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落实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己及人,来不断影响身边的人,以此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风气。我们看到一些社会现象,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将流传千古的优秀道德品质发展更好。还有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了解不多,也需要我们普及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多想一想怎样做到传统文化精神所要求的行为准则,怎样把文化更好的发展发扬下去。在专家学者为此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尽己所能为传统节日想出别出心裁的方式庆祝,怎样让更多人意识到民族精神的存在,规范自身的行为。不仅通过活动提倡传统文化,也可以通过风气影响周边同学,在各个方面都充分融入文化和精神,形成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五千年历史的璀璨结晶,道是无情却有情,将对文化的热爱化作对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发扬,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新华报业网[Z]

[2]南方报网[Z]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17236300.html,/

[3]中国文明网[Z]

[4]《周易》[D]

调查问卷

关于传统文化的问卷,

——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在5000年的积淀之下,中华民族拥有着雄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所具有的令世人羡慕的宝贵财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正因为她能够世代传承,然而在2013年的今天,由于外国文化的引进,传统文明的传承放慢了她的脚步,人们甚至在思考是否还有继续流传的必要。

1、您的性别()A男 B 女

2、您所处的年级()A初中B高中

3、请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中,你对哪个更有兴趣了解? ( )

A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B 外国文化,更具吸引力

C 无所谓,只要值得学习

4、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年来积累而成的,你觉得传统文化之于现代社会是否值得大家学习? ( )

A传统文化对于今天还是有积极的意义的,值得大家学习了解

B 并不是所有的传统的文化都值得学习,还是应该去其糟粕

C 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已经不值得学习

5、其实民族传统文化往往会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遗产,那么对于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请为本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事件,你的看法是? ( )

A是一件好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

B 韩国所申请的是祭祀礼节方面的传统,与我国所重视的庆祝方式并不相冲突

C 侵犯了中国的知识产权,坚决抵制

6、对于先前兴起的“传统文化热”,如于丹,易中天等的人物的出现,你是怎么看的? ( )

A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要想改变传统文化的现状还是杯水车薪

B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

C 没有关注过

7、作为传统文化内容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在今天渐渐被人民

所忽略了,你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 ( )

A自己想坚持,但缺乏氛围B传统习俗太过烦琐C 传统的庆祝方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应D对于具体习俗根本不了解E洋节日(如圣诞/情人节)等对当代追求浪漫的青年人更具吸引力

F其他_____________

8、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你是否熟悉? ( )

A全部都很了解B对于个别节日熟知D完全都不了解

9、2008年新公布了一项节日的放假制度,其中新加入了一部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对此你的看法是? ( )

A说明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一件好事 B 假期变得分散,不太支持 C 无所谓

10、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

A.很深,非常了解

B.一般

C.很少

D.不知道

11、中国的诗词歌赋博大精深,你对此的学习态度和看法是( )

A.不会去学,因为这已经过时了B.主动积极学,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C.学不学,看教学大纲的要求

12、现代的中小学生应该学习古文吗?( )

A.要,古文是中国的国粹,作为中国人一定要知道

B.学学也无所谓,可以增长见识

C.不应该,学了没什么用,而且加大学习负担

13、目前有不少私人教育机构办起了儒家,道家思想的学习班,对此你的看法( )

A.这是在维护传统文化B.没必要,学了没用C.无所谓

14、你曾读过几本四大名著中?( )

A.没有研读过

B.一本

C.两本

D.三本

E.四本

15、中国的墨画书法( )

A.幽雅有内涵,值得发扬广大

B.不错,可以

C.没什么感觉

D.没外国的绘画作品好看

16、我国不少知识分子认为要废除中医,而且已经在人大中提了议案,但是,老外纷纷来华学中医,认为中医好处多,对此,你对中医的态度是?( )

A.老外是贪新鲜才来学的,其实中医一点都不科学

B.有人学证明中医还是有很多生存空间的,作为中国人不支持废中医

C .中医是一种传统,即时地位被西医取代,但还有保留价值

D.没意见

17、近年,圣诞节越搞越隆重,是否觉得,外国的节日会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的节日( )

A.不会,中国传统节日永远最最要

B.会,因为外国的节日乐趣比中国传统节日多

C.无所谓,都是过节而已

18、中国传统文化上,有不少戏剧文化,这些戏曲文化,越来越少人去听,对此,你的看法( )

A.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发扬广大,让外国人也去听

B.那都过时了,由得它沉没吧

C.随便

19、对于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你有什么看法?( )

A随便,无所谓。

B 跟随长辈们的做法,达到他们的意愿来做

C 自己有强烈的意识去做好,并有心发扬中华的传统文化

20、你希望中华的传统文化的未来如何?( )

A不仅要在国内得以继承发展,而且要在国外发扬光大

B 只要在国内得以继承发展就可以了

C 逐渐消失,被现代西方文化所取代

D 无所谓,顺历史的潮流发展。

21、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多数的人只会用《本草纲目》等古代的医书,但是鲜有人研究治病的药方为什么是书里规定的那样,你认为现代人需不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古代这些医书呢?( )

A需要B不需要 C 没意见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B饴糖C腊八粥D饺子

2.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

A景泰蓝B彩陶C琉璃 D 铜鼎

3.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B松花江流域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4.“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

A东海B西域C南国D中原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

A三个月B三年C三个季度D三十年

6.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B霸王别姬C苏武牧羊D楚汉相争

7.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

8.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祖国大陆的人们开始和台湾接触,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

A夷洲B流求C东番D台湾

9.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A普陀山B武当山C九华山D峨眉山

10.中国第一长洞是:

A王屋山洞B赤城山洞C青城山洞D双河洞

11.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B开封C西安D洛阳

12.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A河南 B 甘肃C陕西D山东

13.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A笙B笛C萧D芦笙

14.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么?

A蒿饼B巧果C汤圆D竹筒饭

15.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16.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天

17.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几个语系?

A 5个

B 6个

C 7个

D 8个

18.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什么颜色?

A黄色 B 紫色C红色D蓝色

19.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20.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B太湖碧螺春C庐山云雾D铁观音

21.中国刺绣是在布上“以针代笔,以线晕色”的艺术,我国的刺绣驰名世界,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B顾绣C蜀绣D湘绣

2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B华山C恒山D嵩山

2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A圭表 B 漏刻C日影D漏壶

24.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

A雅乐B燕乐C清商乐D蜀乐

25.现存最早的宋词歌谱是:

A《汉宫秋月》B《白石道人歌曲》

C《白鸟朝凤》D《葬花吟》

26.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

27.一般认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

28.《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下列哪个姓氏?

A吴B贾C王D史

29.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传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B《孟江女》C《白蛇传》D《山海经》

30.下列不是东汉文学三崔的是:

A崔驷B崔瑗C崔醒D崔寰

31.下列不属于医学名著的是:

A《救荒本草》B《本草纲目》C《神农百草经》D《南方草木状》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教育技术111班陈欣宇 学号:1118020106 [摘要]中国五千年传承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性遗产慢慢地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也是要求我们努力去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承文化文化入侵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

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区别于历史古迹,传统文化更多地是植入而影响个人影响民族,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不衰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进步,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才能让世界认可。经历了五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让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古国被全世界知晓,让全世界为之征服。孔学、陶瓷、茶艺、百家论道等等都在现今被各国学者不断研究。 然而在国内,受到了不断动乱的政治局势后,以及二战后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国的资本和文化入侵,使得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无人可传,即将消失的境地。当传统文化消失之后,不同于古迹可以恢复重建,传统文化不可恢复不可重建。 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了要建设文化的要求,也是让我们更好地去传承传统文化,传承这些让民族骄傲,让民族进步的文化。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内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优秀传统文化地继承和传承应该从一代代的孩子们开始。现今的我国教育更多地是注重数理化这些考试性科目,要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孩提时代起就认知、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这也就要求我国必须加强学校内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800字(精选)【三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三篇】 【篇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 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 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 ? ”这样微不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篇二】 马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民间走访活动,这一话题也得到人们的热议以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家风的,例如说,傅雷家书就是傅家家风的传承及对后代们的教诲的家风的典例。还有的比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国藩了。曾国藩曾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个赫赫大字警示自己及子孙,他一生忠于国家和自己的子民,从不做违心的事,他本身的修养就极高,在朝中享有盛誉也因此才委以重任。他对家族每一位成员严苛以待,这也是曾家在后清长盛不衰的原因,

家风不一定必须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它其实相当于一种信仰,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去恪守的一种信仰,就像晋商坚持“诚信经商,客户之上”的原则一样。潜移默化,慢慢传承下去,渐渐浓缩,最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形成 了这种精神的精华所在,并从中获益, 一般来说,家风都是些比较正义,比较美好的词语形容的,比如诚信,自强,老实,孝顺等等。我还记得年后某夜晚一家子围坐在电视机旁谈心时,爸爸也适时问我:“你说说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想问你往日的一些琐事,父母对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些说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细数出来。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恰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的家风。父亲朗然大笑,褒奖了我的小机灵。 其实,回归正题。家风是对中国数千年来优良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的传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一个 发扬光大。 【篇三】 与不屑。 “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 父母安寝; 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 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几千年文化未出现的断层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无比,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下想法也许很浅,但确是我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 我喜欢词的参差感与随意感,尤喜欢婉约词表达情感时的那份细腻与含蓄,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试想,花 又怎么会作出回应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 花有多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把 离愁别绪描写得何其形象! 小时候,甚至现在有些时候,我都幻想自己能回到古代,最好是唐朝。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穿上美丽的衣裙走走停停,那感觉肯定很美。因为依我的理解,古代女子都是裙裾飘飘的。 并不认为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很反感其中的一些元素。比如,中庸。何谓“中庸”?我认为也就是明哲保身,忍气吞声。中 国人历来倡导“和”,但这个“和”应是有原则的“和”,而非建 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和”。所以,我认为,遇不平之事,当挺身 而出。还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未免荒谬。不知道是它 们成就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成就了它们?我 并不否认忠孝仁义道德,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又何来谁 是谁的主人,谁又必须要依附于谁呢?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已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 否定。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我认 为当发扬的是古代诗词文学,经常读背,既能陶冶性情。又能传承 经典。还有古代先贤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孝道,“能养且敬”、“慎行无忧”等等,于现代而言,十分必要。这样,社会风 气肯定能更纯净,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康家集初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现就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我校学本期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我校设立了第二课堂。并且把书法设立在了里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二、我校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红歌比赛。 我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举办“建党节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激发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 2.开展“感恩祖国”文艺汇演。 国庆节,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助力临洮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提升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

感。 3.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比赛。 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4.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打造品牌和亮点,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开展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5.“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9月10日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我校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学期来,我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的传承_人生感悟

传统文化的传承 有一位乡村民俗艺人,一生全心全力致力于传统艺术的薪传工作,当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这些传统民俗艺术,其实都是当年乡亲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予以整理、发扬与传承的话,恐怕不用再过多久之后,就会沦落为课本上的“知识”而已,将完全与生活脱离了关系! 老先生的一番话,确实值得人们深思;不过随着物质生活改变的趋势,以及文明脚步快速奔驰而过的现象来看,有太多的古老传统与生活艺术,不经意从日常生活当中,悄悄地流失而让人觉得蛮可惜。 至于幸存保留下来的宝藏,对于某些人而言,却觉得有一点迂腐而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 所以大部分的情形,总是随着老艺人自然凋零而失传;比较幸运的特殊传统艺术,则是透过有心人士不断寻寻觅觅之后,才得以汇整其全貌而加以保存。 不过最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情况,就是那些古老的传统文化或艺术,经由外国人的肯定之后,才获得国人的注意与重视,并且蓦然发现,原来那些都是不可多得之瑰宝! 当然在一切都讲求新颖、刺激、速度与功利的时代里,对于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冲突,有些时候也必须面临抉择的无奈。 所以当节奏缓慢的民俗艺术,碰到兼具五光十色与时髦感十足的现代风尚,通常只有退居幕后的命运,进而逐渐失去长久以来所累积的荣耀。

虽然类似之情境,不尽然属于褪色光环之悲哀,不过却也没有对与错之区分,因为那只是凸显出潮流改变之余,其所自然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已。 “可是当生活艺术与情趣,假使被过分现代化包装,或者由外在新鲜事物的强烈刺激之余,人们的内心或许会备感空虚呢!”一位社 会学老师不讳言的说。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有些人难免从内心兴起一种回归原始的欲望,藉由此种返璞归真的思维,现代人终于开始怀念起简单、淳朴而自然的农村生活。 于是其影响所及之情境,乃让深藏于心中的原始声籁,再度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进而开始向往单纯的生命意境,当然一些传统薪传艺术,便成为人们口中的民俗瑰宝! 然而大家都很清楚,有很多传统艺术工作者,其所最为忧心忡忡的事情,就是年轻人不再有足够的耐心,来作为保留与承袭古老文化精髓之工作。 因此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深怕后继无人而失传。人生感悟长者的感慨与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诚如那位老艺人所说,当一件民俗瑰宝被遗忘,进而仅仅成为知识之际,极有可能无法传承下去,甚至很难还原其本来之风貌,甚至终将会消失无踪呢! 有一位长者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无法创造艺术并不可怕, 可是遗忘优良传统却是极其不智!” 他的话自有其看法与道理,不过人们也都知道,固有文化之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绵延不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等特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特点习惯影响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传统文化之京剧。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2]其内涵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文献、文物等,或以物化形式存在和延续,如思想、观念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内化于人,形成整个民族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并且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升华为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诸子百家、艺术、传统节日、民间工艺等多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在全球化背景的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则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柄双刃剑,既是现代文化的垫脚石,又是现代文化的绊脚石!这话我甚是赞同,下面请让我表出个人对传统文化现实意义愚见!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在当今国际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谐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乃至实现世界大同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名副其实的不朽之作,世代相传,百读不厌,而且其智慧之火将永不会熄灭,照耀着人

浅谈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浅谈书法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 书法,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汉字的“活化石”,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等,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而为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每当我在国外看到母语汉字或书法艺术,都会产生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激动,难以平息。这是古老华夏文明给我的精神空气和知识水源,丧失了这一切作为个体就是无根之人,作为民族就只短暂的呼吸而走向精神枯萎。” “书法是中国的符号,华夏的代码;书法是龙的传人的脸谱,炎黄子孙的眉发;书法是国粹、精华;书法是历史源远流长,精深博大,有很深的根,又繁又盛的花;书法是千年不朽的文化”读了此段赞语,无不使人们产生共鸣,勾起人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做到不丢中国人的脸,护好这棵根,让汉字书法千年不老、后继有人、永放光辉呢?我认为最基本点是从孩子抓起、抓好。

书法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如文学、音乐、绘画等一样,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微之处。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阴阳观念在书法中体现为刚柔、动静、虚实、方圆、曲直、迟速、轻重、浓淡、润燥、大小、疏密、离合、奇正、巧拙等一系列相对立的审美范畴,又由这一系列的对立双方的统一与转换,派生出具有无穷生命意味的气势、风骨、神采等,从而形成书法审美的独特性格而为千年来的中国文人知识分子所钟爱。中国儒道哲学思想形成于先秦,随后在两汉的书法创作中就已经体现出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东汉崔瑗作《草势》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已经体现出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稍后的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更直接的承继了老庄性任自然、反对雕凿的思想。后世书法家在书法创作和论书时,莫不准此而行。书法既在观念上受儒道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在技法层面亦如此。论点画,要求藏头护尾、欹正相生;论墨法,要求浓淡有序、润燥相宜、骨肉不离;论章法,要求首尾照应、顾盼生姿、疏密相间、大小错落。“中庸”与“和”的儒家哲学思想表露无余。书法的这些审美特征既是中国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又由历代文人的书法实践在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难怪著名学者王岳川说,“世界主义立场使我更为尊重中国文化的源远

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途径 首先,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那些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进行整理、保护,使它们得以延续和传承,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优秀的部分甄别出来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文化一样,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如文化典籍,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一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等。前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后者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体”,更要传承“魂”。第二,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还应考虑为什么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传统延续而传承传统文化固然必要,但传承优秀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参与到我们的当下生活中,为解决现实中的中国乃至人类世界的问题提供启示,而不是让它进入历史博物馆供人瞻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拥有这些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分析当下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据文化建设的方向,来反观中国的传统文化,看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精神理念,能为解决当下问题提供启发和思路。 第三,面临的一个最现实、最艰巨的任务也就是怎样传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对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传承来说,系统的教育应是一个最基本的途径。教育既指由国家和政府主办的各个水平层级上的国民教育,也指受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担当着基础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国家和政府主办的教育。他们都有责任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履行这一教育职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出全面规划,可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保障无论是政府主办的还是非政府主办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要传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育,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仁义、诚信、爱人、敬业、合和等等伦理价值观念,渗透进人们的心中,化为人们的血脉,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价值追求。 2.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并不是赤裸裸地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文化遗存、传统艺术、传统技能、传统节日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载体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凭空进行传承,而是要借助各种文化形式。文化典籍中体现的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无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显的,因此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学习中,可根据中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学、文学、文化的经典名篇的学习内容,学生对于形式载体层面上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如对各种文化遗存、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传统节日的了解,则可以通过课堂外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来进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接近传统文化形式,前提是必须有可被接近的“实在”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优秀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对文化遗存,对传统的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节日庆典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现保护。这就是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传承,我们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规划,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之能够有保障地进行。 3.最后,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应注意的是不能泥古不化,而是要推陈出新,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时代的以生态和谐和审美生存为指向的生态审

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心得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个人心得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 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 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 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 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分,诸子主要 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 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我们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能,发挥理性的功能。我们学习唐诗宋词,我们诵读名 家经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领悟这其中的民族精神。我最喜欢的莫 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 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 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 载万物,容受万物。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还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的问题。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 人生理想,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然而人作为人的存在,还应是以智慧、德行和审美情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以 注重心性,长于伦理为基础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为现代人的迷失 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 我听过一句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忠是舍弃小家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一直像现在一样和平,不用我 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就多关心关心我们的亲人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释”(即佛)、“道”都属于宗教文化,其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被奉为鼻祖的老子李聃是河南鹿邑人。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济源的王屋山为道教“十二洞天”之一,是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就在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佛教信仰大众化的净土宗祖庭就在开封相国寺。标志着佛教文化中国化初步完成的“禅宗”,其祖庭就在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鼎鼎大名的玄奘法师,是河南偃师人,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也在登封嵩山脚下.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并且日益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设立孔子学院、兴起汉语热就是明证)。人们正在研究,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惟独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年不断地延续下来。那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为祖国文化的繁荣昌盛贡献一份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浅薄。作为教育者,如何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尤其是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心中形成积淀,去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有一段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见党和政府已经把传统文化列入了中小学课程范围,不是可有可无、可缓可急之事,而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富创造性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其丰富,诸如文、史、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等,都有几千年的积累和极深的内涵.作为中小学课程,我们只能因地制宜,除正式课程外,有选择地开展一些活动课和选修课来进行这项开发工作。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语文课本身的主要任务是字、词、句、读、写、练,如要更好地涉及传统技艺,则还需语文活动课和艺术选修课来承担。 从艺术选修的角度,大家首选了剪纸欣赏和创作的学习。剪纸艺术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最普遍的传统艺术之一。它所用的工具和材料简单而普遍,表达的形象简练而生动,极富装饰效果。它取材广泛,如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令人喜爱的动植物、富有喜庆寓意的题材和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这些题材生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紫金山街小学三届阅读文化节方案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文明、高雅;优秀的传统文化意味着健康、和谐。从《诗经》中“载驰载驱”“我心则忧”的许穆夫人,到《楚辞》中“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从“日省三身”“君子慎独”的孔子,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孟子,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从对祖国山河“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深沉热爱,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的庄严责任……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她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着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中的优秀成果、探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书香人文校园,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积极营造文明校园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以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

学习传统文化感想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感悟和体悟 儒家要我们首先修身养性,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导我们:利己、利人,功德圆满。 这三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要求我们自己明明德,摆脱了身心痛苦,悟了,获得了大的智慧,然后再去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造福社会。 而国学经典,是古时圣人的生活感悟和智慧、生命体悟和经验,他不是普通的知识。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把它学术化,按照西方哲学的模式进行逻辑思辨或者在那儿搞训诂。这样做会把本来生动鲜活的国学,变成干巴巴,枯燥无味的远离生活的死物。 所以,学习国学的关键在于静心,反观自己,观察别人,洞察社会,顺应自然,感悟生活,体悟生命,获得对生活、对生命的交透彻的认识,获得大较高智慧,使我们能够身体安康、精神愉悦、心灵安顿,获得快乐充实的一生。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 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注释如下: 一、孝:百善孝为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孝”字是会意字。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 中的意义 姓名: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 学号: 联系电话: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意义 在上您的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脱节,没有很大的联系,自从您讲了阴阳八卦和易经之类的,我才真正明白我们虽然生存在现代社会里,却也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中。这种文化的得失与消长,无时无刻不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的深浅,认知的高低,运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决定着我们的事业成败,影响着我们人生命运的兴衰。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既包括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与历代圣哲学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儒家文化主要内容是维系社会、稳定家庭、规范人伦的(君臣父母夫妻)“三纲”。为了理想社会的实现,中国儒家文化要求社会成员要完善自己的人格,要有“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重于个人一已私利,要求人们能“克已复礼”;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治世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文化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人、主观与客观、肉体与精神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冷静的思考后所产生的更具超前意识的思想体系。儒家文化崇尚阳刚,道家文化崇尚阴柔,二者恰恰构成一个“太极”道家认为客观规律既不可制造,也不可改变,更不可抗拒,因此强调“清静无为”,进而认识它,遵循它。道家也追求社会的自然、和谐与宁静,因而强调与世无争。 佛教文化发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早已衰落,十三世纪后濒于绝迹,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次呈现出了它的辉煌。佛教文化是以宇宙与人体生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宗教文化。佛教文化把物质世界称为器世界,把有生命的动物称为有情众生;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情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加进新的文化内容。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中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柬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粱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0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各民族、各国家分别在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提供的舞台上,演出了性质不同、情节有别、风格各异的文化正剧。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人稿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持词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团日活动的主题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是主持人,我是。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院干们,她们是。。。。,欢迎她们的到来。 女:我们都知道,传统文化和其所弘扬的美德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中沉淀形成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团日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引起共鸣,唤起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传承下去。 女:说起传统文化,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诗词了吧。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背,里面有这么一首词,王菲把它唱得家喻户晓,相信大家都听过,下面就来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从优美旋律和淡雅歌词中体会中华诗词的韵味 男:女,你听了这首歌是否有所触动呢。那么大家在刚刚听的这首歌中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找托) 女:(可以补充下) 男:听完了意境优美的歌曲,接下来就要考考大家一些国学小知识了。女:刚才考的是歇后语,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歇后语。歇后语是中

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男: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女:欧阳你一说起歇后语,我还想起了一个传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文化。 男:哦?是吗?你且说来听听。 女: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知道了吗? 男:原来是对子啊,这个可有点难度 女:对于我们而言是有点难度的,但古人们可是对对子的行家呢。这里也有几个对子,大家来对对看,当然不会为难大家,我们出的是简化了的对子 男:(大家都对得不错)不过,大家对对子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子的文化。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