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

宫笠俐

内容提要:迄今为止,国际气候谈判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日本在该谈判过程中经历了政策的转变,对《京都议定书》也经过一个从犹豫、观望到最终批准的过程。本文考察和分析了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的具体过程及其原因。

关键词:日本 国际气候谈判 《京都议定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际社会开始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各国要求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1990年,联合国决定发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与此同时成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on Committee),国际气候谈判正式拉开序幕。气候谈判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环境,同时对各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影响深远,因此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际气候谈判是继WTO谈判之后又一项重要的国际谈判,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国际气候谈判开始阶段,《京都议定书》谈判和批准阶段,后京都谈判阶段。由于国情和立场不同, 各国在谈判过程中的态度和政策各不相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外交的国家,对国际环境事务向来十分热衷。日本参与了国际气候谈判并在谈判过程中经历了自身政策的转变:由最初对国际气候谈判持抵触态度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并试图主导国际环境事务;对《京都议定书》的态度由最初试图和美国一起拒绝批准,而转向批准议定书并劝说美国一同批准。

一、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

1、国际气候谈判启动阶段。1989年11月,国际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在荷兰诺德韦克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防止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诺德韦克宣言》,并提出人类正面临人为所致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决定召开世界环境问题会议,讨论制定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公约的问题。此前,尽管有诸多宣言、公报或其他文件也多次提及气候变化问题,但这些文件在启动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上的作用远不及《诺德韦克宣言》。1在诺德韦克会议上,来自包括荷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建议应该制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标准。而美国和日本则对此持反对态度。日本反对的理由是:虽然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人均排放量比大多数工业国家都要低。如果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制定相同的排放标准,这将会使

日本陷入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2诺德韦克会议后,日本民众关注气候变化的意识增强。日本政府反对制定具体排放标准的消息传到国内后,遭到了国内民众的强烈批评。3日本政府不得不考虑到民众的意见,一方面意识到全球变暖的严峻性,另一方面又担心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将会使减排目标变得十分困难。作为折衷的方案,日本政府于1990年10月通过了《防止全球变暖行动计划》(Action Plan to Arrest Global Warming)。该行动计划的目标为到2000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维持在1990年的水平,如果届时技术得到改进,排放总量也将维持在1990年的水平。

4 1991年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开始,并于1992年获得通过。公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并要求所有缔约方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编制并提供温室气体的国家排放清单;合作执行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促进信息交流和公众教育。5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要求附件一所列发达国家缔约方率先采取减排行动,到20世纪末将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率先恢复到1990 年的水平。1994年3月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

这一时期,日本开始积极参与到全球环境事务中。在气候公约谈判期间,欧洲国家建议到200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维持在1990年的水平,美国则主张应签署一个议定书来具体规定各国排放削减量的义务。夹在欧美之间的日本在考虑到美国的主张后,提出了“保证和评估(Pledge and Review)体系”:即每个国家自我设定减排目标,完成目标的程度留待日后进行评估。这个提议由于没有得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支持而流产。6

2、围绕《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批准阶段。1995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COP1) 在柏林召开。在这次会议上,16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柏林公约》。公约提出要减少排放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与会各方同意在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签署一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议定书。围绕《议定书》的谈判开始启动。在COP1上,当时的日本环境厅长官宫下创平(Sohei Miyashita)表达了日本希望主办第三次或以后的COP会议的意愿。

日本认为若成为COP主办国就意味着日本在国际气候问题上处于领导地位。7另一方面,作为东道国就需要承担东道国应尽的责任,因此,日本需要提出一个自己的减排目标议案,但国内各部门对此意见不一。外务省希望日本借此机会能够成功地举办一次国际会议,成功就意味着《议定书》必须顺利达成,否则就是日本环境外交的重大挫折。达成《议定书》的

最大阻碍因素来自美国,因为在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美国反对具体规定减排标准。在欧盟确立15%减排量的压力下,外务省认为提出5%的减排量是必要的,甚至争取达到6.5%。通产省在日本国内负责能源提供和工业政策的制定,考虑到日本比其他工业国家人均排放量要低,通产省认为稳定排放量是日本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而环境厅(现在的环境省)从确立具体的减排标准以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恶劣影响角度出发,认为如果采取得当的措施,可以提出6% -8%的减排目标。日本政府最终设定5%的减排底线。8

COP3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行。在京都会议上,日本比较担心与会各方尤其是美欧之间分歧巨大,难以完成达成议定书的任务,因此主动发挥协调者作用,并做出相应的妥协。日本最初设定的减排底线是5%,但在欧美等谈判方接受更高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日本自认为作为东道国,难以拒绝6%的要求。9COP3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即通常所指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减排8%,美国减排7%,日本减排6%,同时通过了在发达国家间进行排放贸易的决定。《京都议定书》需要有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后,才有国际法效力。

《京都议定书》是针对发达国家规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文件,由于议定书是以日本的地名命名的,一旦议定书生效,国际社会将会记住日本在环保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相反,议定书的流产将意味着COP3的失败以及日本环境外交的重大挫折。10因此,日本对议定书的生效问题相当重视。2001年布什政府以“议定书”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义务、美国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成本太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为由,拒绝签署“议定书”。美国的退出对议定书的生效无疑是重大的打击,继美国宣布退出“议定书”后,同为“伞型集团”成员的澳大利亚也追随美国,宣布退出“议定书”。此时日本国内也发生了是否跟随美国退出《议定书》的争论:一方意见认为日本政策应该与美国保持一致,只有美国签署了,日本才能签署议定书;另一方则认为日本应该显示出在全球环境事务中领导者的姿态,它必须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树立一个好榜样。面对日本的犹豫,欧盟做出了一些让步,日本先前提出的森林可吸收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提议被一定程度上接受。在考虑到欧盟的让步后,日本同意批准《议定书》并进而试图说服美国批准。11日本首相森喜朗曾致信美国总统布什,对布什放弃“议定书”的决定产生的重大影响表示严重关切,并敦促其改变决定,希望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能签署该协议。日本三党执政联盟还向华盛顿送去联合声明,努力劝服布什政府批准《京都议定书》。日本环境厅长官还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

兰及挪威的环境部长召开电话会议,一致敦促美国重新考虑其放弃议定书的决定。12虽然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拒绝批准,但在欧盟的努力下,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同意批准议定书,从而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5%的国家达到55个,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

3、后京都谈判阶段。《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各国对关于后京都问题的讨论如火如荼。2005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会议暨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决定,采用“双轨制”正式启动后京都谈判:一是在《京都议定书》下成立特设工作组,谈判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义务;二是为了使美国、澳大利亚等非议定书缔约方能够参与谈判,决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基础上就促进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合作行动,启动为期两年的对话。目前,后京都谈判比较艰难,困难重重。

由于日本政府和民间一直对《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颇有微词,因此日本希望在 “后京都”谈判中争取主导权,以减轻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日本认为议定书以1990年作为减排基准年对日本十分不利。这是因为西欧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引进节能措施,因此1990年后的减排效果十分明显;俄罗斯和东欧各国1990年之后经济一度下滑,温室气体排放量自然显著下降;而日本相对较早地采取了节能措施,到1990年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日本希望在讨论后京都时期的国际协议中占据主导以获取利益最大化。13

二、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原因

日本对国际气候谈判给予了很大关注,并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在谈判过程中其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谈判初期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到议定书谈判时期为达成议定书而作美欧利益的调解者,放弃追随美国转而批准议定书,到后京都时代从本国利益出发试图主导国际气候谈判。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际政治目标的影响。战后初期,日本外交基本上追随美国,没有形成独立并自主的外交路线。到70年代的大平内阁时期,日本的外交才开始显现出某种程度的主动倾向,把综合安全保障作为日本对外政策的支柱提出来。然而,综合安全保障政策仅作为日本对外政策的原则,并未具体化为行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实力的增长,日本又提出以经济为中

心的对外政策,但日本不甘心做“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式的跛足国家,1983年,中曾根内阁公开提出要做“政治大国”的目标。以后历届政府虽在提法上略有不同,但在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方面却是完全一致的。而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实际影响力。

国际气候谈判恰好为日本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机会。日本正努力争取成为世界环境事务的主导者。在日本看来,作为世界政治、军事、安全事务主导者的美国在全球环保问题上态度并不积极,而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就致力于环保立法,开发环境技术,积累了很多经验,又有雄厚的资金,有能力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也应该成为该领域的主导者。14正如世川和平财团的主任研究员高桥一生认为:“既然美国已成为落伍者,欧洲又忙于欧洲的事情,那么,在地球环境问题上,日本将不能不成为领导和中心。”15日本广泛参加有关环境领域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环境立法活动,并签署了绝大多数的国际环境公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都议定书》。而日本最初决定举办1997年的京都会议,本身就有展示日本为国际做贡献,借以争取各国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6因此,虽然《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日本要完成6%的减排量,而这一目标的完成对日本来说十分困难,但日本基于外交目标的考虑依然批准了议定书。

2、民众参与的结果。根据英国学者罗伯特﹒普特南提出的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双层博弈模式,国际政治的谈判过程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双层博弈的过程。即进行国际谈判的政治家要试图最大限度满足国内的压力,并使其对外行为的不利后果最小化。因此,政治家所运用的外交策略和技巧要既受到其他国家是否接受(所达成协议)影响,也受到国内选民是否批准(这项协议)的影响。17因此民众在国家参与国际政策谈判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诺德韦克会议上,日本政府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这一消息传到日本国内后遭到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这一时期,民众对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影响虽然不大,但在民众意见影响下,日本政府开始考虑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并于1990年通过了《防止全球变暖行动计划》。

日本主办第三次缔约方会议的意愿使国内公众力量参与环保事务的热情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1996年,日本第一个有关气候变化的非政府组织KiKo论坛成立,后来发展成为KiKo 网络。该非政府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日本民众气候问题的意识,并帮助日本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同时帮助国际和日本国内的非政府组织有效地参与到国际气候谈判尤其是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中。18在京都会议后,《京都议定书》的批准成为日本政府需要

考虑的问题。此时,日本民众意见在政府政策中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决定是否批准议定书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利用包括网络等多种途径积极听取民众意见,民众也积极参与其中,显示了参与环境政策制定过程的意愿。19在民众意见的影响下,日本政府经历了对国际气候谈判由不积极到积极的过程,并最终批准了议定书。

3、历史原因。日本在环境问题上有过比其它国家更深刻的历史教训。60年代日本在创造经济高速发展奇迹的同时忽视了国内环境问题。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国内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举世闻名的“八大公害”有四件发生在日本,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都受到了严重威胁。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国内环境得到了改善。在保护国内环境的同时,日本也积极开展国际环境外交活动,在国际环境外交中独树一帜。1989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外交蓝皮书》,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作为日本外交课题之一,确立了“对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对策”这一外交课题,与日本外交原有的三大课题“确保日本安全、为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做贡献、推进国际合作”并列。因此,国内环境公害的历史教训,使日本政府对国际环境问题格外关注,并能高度重视国际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其中,并试图劝说美国一同批准议定书。

4、自然原因。在传统的国际政治学中,地缘政治学曾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地理条件曾被认为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达,地缘政治可能不是极为重要,但也是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日本是一个岛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相对其他内陆国家会更高一些。如果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日本一些岛屿可能被海水淹没,影响国家的领土安全和海洋利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日本和小岛国家利益相关,因此能够在关键时刻同意批准议定书。

三、结论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开始阶段追随美国反对制定具体的减排标准。在《京都议定书》谈判和批准阶段起初试图协调美欧分歧,跟随美国拒绝批准议定书,后来独自批准议定书并试图说服美国一同批准。在后京都时代日本试图主导国际气候谈判过程。日本作为“伞形集团”一员,和美国、澳大利亚对待国际气候谈判的态度并不相同。这是因为:首先,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良好表现会为其在国际环境事务中树立积极的形象,从而为其走上政治大国道路获得国际支持。其次,日本国内民众的参与也对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决策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日本有历史上环境遭受破坏的教训,自身作为岛国对气候变化比其他国家有更高的敏感度。因此,日本最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并在后京都时代继续有所作为。

注释

1中国气候变化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7238298.html,

2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2,P34-36. 3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2, P36.

4Yasuko Kawashima: Japan’s Decision-Making about Climate Change Problems: Comparative Study of Decisions in 1990 and in 1997,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Policy Studies, VOL.3, 2000, p29-57.

5崔大鹏:《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4页。

6 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2 P37.

7陈刚:《<京都议定书>与集体行动逻辑》,《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2期,第107页。 8YASUKO KAMEYAMA:Evaluation and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Japan’s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VOL.5, p72-73.

9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S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From Reactive to Proactive,in Paul G. Harris, ed., Global Warming and East Asia, p140.

10陈刚:《<京都议定书>与集体行动逻辑》,《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2期,第108页。11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2 P41. 12王之佳编著:《对话与合作:全球环境问题和中国环境外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08页。

13日本争取后京都谈判主导权:新华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7238298.html, 2007年3月23日。

14丁金光:《国际环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15[日]《世界日报》1992年11月17日。转引自丁金光:《国际环境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16陈刚:《<京都议定书>与集体行动逻辑》,《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2期,第107页。17Robert D.Putman: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 ol 42, No.3, 1988, pp.427-460.

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7238298.html,/uem/Trialogue/kiko-forum.html

19YASUKO KAMEYAMA:Climate Change and Japan, Asia-Pacific Review, May 2002 P42.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06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 贺平)

商务谈判环境

商务谈判环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商务谈判环境》的内容,具体内容:是指影响商务谈判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分析就是对影响商务谈判的所有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价,是... 是指影响商务谈判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分析就是对影响商务谈判的所有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价,是商务谈判策划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谈判对手分析、企业自身情况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 第一、政治环境 所谓政治环境,主要指国际风云和双方所属国的政治状况及外交关系。政治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谈判的内容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在国际贸易中,谈判双方都非常重视对政治环境的分析,特别是对有关国际形势变化、政局的稳定性以及政府之间的双边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的分析。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在谈判时分析双方合作的前景,正确地核算成本,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国家政治体制?谈判双方国家政权的性质会影响双方谈判的内容及其表述。比如:五十年代美英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商务谈判时的措词讲究等。谈判双方国家政局的稳定性还会影响

双方签约后能各顺利地履行。比如:在实际业务中,有一些合同是因为一方国家的政局不稳定,如政府面临政治危机、丑闻困扰、大规模的种族冲突等。则应该对事态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做出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谈判和在谈判中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免到时合同无法履行,造成损失。 2)政治的稳定性?国际形势的变化,像发生战争,地区关系紧张等,都会影响谈判的内容和进程。比如: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的主要出口地,如果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发生大规模战争(1974年的埃以战争,1991年的沙漠牌行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都会对世界市场上的石油及其制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商品的运输要通过交战地区,则很可能因为战争的爆发而无法通过。(波黑战争中塞族对穆斯林的封锁)。因此,我们在进行价格,支付、运输、保险等合同条款的谈判时,都应考虑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 3)国际关系?(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会影响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即 双方政府的关系主要是指双方的政治关系,比如:是否加入了国际间的合作组织(WTO、欧共体),是否相互给予惠国待遇,是否已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相互之间有无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等? 4)国家和企业的关系 第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经济软环境和经济硬环境。另外经济环境有大小之分:所谓大环境,指的是与谈判内容有关的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如经济周期、国际收支、外贸政策、金融管理等;所谓小环境就是供求关系的状况。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在谈判前应对上述内容及其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最终破裂_李翔1130900078

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 最终破裂 作者:李翔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地信3班学号:1130900078 引言:本文坚持认为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最终破裂,将从历次全球气候谈判发展趋势、全球气候的自然人文关系、区域性矛盾这三大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正文: 一、历次谈判发展趋势 大致列举一下比较重要的谈判事件,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日本京都制定《京都议定书》,2007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所制定的《巴厘路线图》,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议定的《哥本哈根会议》。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文简称《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这个公约的诞生便是全球气候谈判的起点,但是从内容看,它的成立建立在一个理想的状态。 例如,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这两点的提出就要求发达国家在减排中承担几乎所有的责任,不仅要使本国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还要承担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这无疑是一项巨大“回报甚微”的投资。而对于一些工业发展快速的发展中国家不进行法律上的约束,这样会使发展国家认为自己的工作徒劳而不公平。况且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常处于经历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再以牺牲经济来进行减排的治理。所以《公约》的实行具有理想性、不可行性。 2.矛盾在之后的15次缔约国会议中愈发展现出来。 1)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间(2008年-2012年间) 欧盟国家平均仅减排了2%,距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到2012年减排8%的目标仍相差 较远;加拿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增加了27%,而承诺是到2012年减排 6%。其 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就显现出来了,发达国家都没有如期达到指定的减排目标,由于 条约的束缚,各国面临经济上的收益削减,再加上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威胁,, 契约国中的发达国家在这4年眼睁睁得看着发展中国家“成长”而本国却在为发展中国 家出钱出力,自然会心生不平。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在2001年3

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政策

中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立场与对策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当今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行动为减排做出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但在国际谈判中却又拒绝承担强制性的减排目标和义务,并牢牢抓住“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人均排放、历史帐等观点稳住自己的立场。 但国际社会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中国上述立场表示不满,并频频向中国施压。 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技术落后,能源使用效率低下,这使得中国的减缓成本相对较大。 如若承担过多减排义务而又得不到发达国家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势必会减缓本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但同时,中国也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遭受了许多气候灾害的打击。 尽管中国拒绝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义务,但国内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政策与行动。 在国际上,中国也是一直坚持发达国家提高减排目标,落实减排承诺。 出于国家利益、当前形势、舆论压力及本国形象与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中国目前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基本立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 《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

“巴厘路线图”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减排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做出安排。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方认为发达国家在两百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理应承担率先大幅减排的历史责任。 发达国家过度排放,挤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排放空间,而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工业化,需要合理的排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现实能力看,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技术手段,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任务。 因此,中方坚持发达国家应通过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腾出必要的排放空间,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手段。 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实现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确保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实现。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和平行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同等重视。 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则更为现实、紧迫,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商务谈判环境怎么布置商务谈判环境怎么布置

商务谈判环境怎么布置商务谈判环境怎么布置 商务谈判环境布置很重要。选择谈判环境,一般看自己是否感到有压力,如果有,说明环境是不利的。不利的谈判场合包括:嘈杂 的环境,极不舒适的座位,谈判房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不时地有 外人搅扰,环境陌生而引起的心力交瘁感,以及没有与同事私下交 谈的机会等等。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谈判者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谈 判的失误。 心理学家N·L·明茨早在50年代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实 验对象分别安排到两个房间里,一间窗明几净,典雅庄重,而另一 间粗俗龌龊、凌乱不堪。他要求每人必须对10张像片上的人作出判断,说出他(或她)是“精力旺盛的”还是“疲乏无力的”,是“满 足的”还是“不满足的”。结果在洁净典雅房间里的实验对象倾向 于把像片上的人看成“精力旺盛的”和“满足的”;在龌龊凌乱房间 里的实验对象则倾向于把像片上的人看成疲乏无力的”和“不满足的”。这个实验表明环境是会影响人的感知的。 从礼仪要求讲,一般合作式谈判应安排布置好谈判环境,使之有利于双方谈判的顺利进行。 (1)光线。可利用自然光源,也可使用人造光源。利用自然光源 即阳光时,应备有窗纱,以防强光刺目;而用人造光源时,要合理配 置灯具,使光线尽量柔和一点。 (2)声响。室内应保持宁静,使谈判能顺利进行。房间不应临街 临马路,应不在施工场地附近,门窗应能隔音,周围没有电话铃声、脚步声、人声等噪音干扰。 (3)温度。室内最好能使用空调机和加湿器,以使空气的温度与 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温度在20℃,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是最合适的。一般的情况下,也至少要保证空气的清新和流通。

(4)色彩。室内的家具、门窗、墙壁的色彩要力求和谐一致,陈 设安装应实用美观,留有较大的空间,以利于人的活动。 (5)装饰。用于谈判活动的场所应力显洁净、典雅、庄重、大方。宽大整洁的桌子、简单舒适的座椅(沙发),墙上可挂几幅风格协调 的书画,室内也可装饰适当工艺品、花卉、标志物,但不宜过多过杂,以求简洁实用。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商务谈判成功经典案例

商务谈判成功经典案例 商务谈判是指不同的经济实体各方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满足对方的需要,通过沟通、协商、妥协、合作、策略等各种方式,把可能的商机确定下来的活动过程。以下是整理了商务谈判成功经典案例,希望你喜欢。 商务谈判成功经典案例 澳大利亚A公司、德国D公司与中国c公司,谈判在中国合作投资滑石矿事宜,中方c公司欲控制出口货源.但又不能为该合作投入现金,只想用人力与无形资产投入。 A公司和B公司代表来华欲参观考察矿山,c公司积极派人配合并陪同前往,整个日程安排周到.准备有效,在有限的时间里满足了A 公司和B公司的该次访问的要求‘ 双方在预备会和小结会上对合作投资方式进行了讨论。 A公司:我公司是较大的滑石产品的专业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相当份额,尤其在精细滑石产品方面o B公司:他们在中国投资过,但失败了,正在纠纷中,但他们认为中国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大,很想找一个合作伙伴再重新干。 c公司:贵公司算找对了人了。谢谢贵方这么着重我公司,贵方欲与我公司怎么合作呢? A公司:我公司计划是在中国找—个有信誉有能力的大

公司,一起投资中国矿山。 c公司:我公司是出口滑石的公司,若要投资则需集团审批,据我集团的近期发展规划看这个行业不是投资重点。 B公司:贵公司的情况,我们理解,不过A公司却有成心在中国投资,由于第一次的失败,使这次投资十分犹豫。 c公司:的确,中国是个投资环境不平衡的地方。有的地区发达,有的地区不发达,要钱时,说的很好,钱倒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尤其是采矿投资,与地质条件关系很大,而当矿床跨越不同村镇时,还发生所有权的问题。过去,我们已遇到这类的问题,作为外国投资者需要解决:地质探测,矿山合伙人选择,国家政策,人文,商务法律,市场等问题。这些均影响投资成本和成败。 A公司:贵公司讲的正是我们担忧的,我们希望像贵公司这样的公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c公司:我公司是国际化的公司,按国际规范进行工作,尽管我们是中国人,但我们认为,使中国企业按国际范围与外国投资者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B公司:若贵公司能参与合作,将是有意义的。 c公司:刚才我们已谈到贵方这 样投资的问题所在,但我们十分赞赏贵公司对中国投资的勇气,作为中国公司,我们很愿意提供帮助,不过,我方将不以现金投入,而可以我们的商誉和协助解决上述问题的义务投入。 A公司:贵方这种投入也是有意义的。

中国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

中国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2009年12月09日15:05世界知识 关键词四:外交博弈 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缺乏有效的博弈手段、无法形成言之有理的理论反驳,那么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地位。 气候/环境议题关涉各国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技巧与成效,关涉它们在新的国际协定制定过程中将自身利益关切投射其中的能力,以及对新的全球政治时期的国际话语权和外交主导权的掌控水平。 在全球气候政治舞台上,代表不同利益诉求的国际行为体及其联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立场集团,其复杂的内部关系已经超越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谓“南北鸿沟”或“两个世界”的简单二分法。它们包括:以美国为首的“伞形国家集团”,欧盟及其成员国,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以外的“77国集团”,已加入经合组织(OECD)的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墨西哥、韩国),小岛国家联盟,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除此之外,还有出口石油、煤炭、铁矿石等的能源供应国及各类大型跨国公司和行业协会,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环保主义者等一些担忧人类发展的团体和个人。当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博弈焦点是以美、欧为代表的传统大国与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之间关于减排与技术转让等问题的谈判。它们一方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国内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的全球最发达国家,另一方是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之中,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大国。一定程度上,有关减排承诺/碳排放权问题的争论已经成为两大博弈集团间交锋的新的前沿。 面对复杂的博弈局面,对于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确立了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熟悉、掌握一定的博弈技巧显然非常重要。西方大国在气候变化有关中国的议题部分指责中国的巨大碳排放量,要求中国承担定量减排义务。西方的指责听上去非常有道理:当前中国单位GDP耗能是美国的两倍、是瑞士等低耗能国的6~7倍;中国拥有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的15~16个;2008年,仅中国三大电力集团的碳排放总量就超过了英国的全国总排放;总而言之,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最大制造者。所以,“中国威胁论”在经历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即“中国环境威胁论”。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缺乏有效的博弈手段、无法形成言之有理的理论反驳,那么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地位。 基于当前的谈判进程,中国在制定自身的谈判战略时要掌握好一种原则性平衡,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方面,中国承认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强调已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和仍处于这一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各自应负有的不同责任和所需承担的不同角色。

谈判时后报价的利弊

谈判先后的利弊 在商务谈判中,由谁先报价是一个微妙的问题.报价的先后在某种程度上对谈判结果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进行谈判一般希望谈判尽可能按我方意图的轨道进行,首先就要以实际的步骤来树立我方在谈判中的影响。我方首先报价就为此迈出了一步,为以后的讨价还价树立了一个界碑,实际上等于为谈判划定了一个框架或基准线,最终谈判将在这个范围内达成,先报价对谈判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先报价如果出乎对方的预料和期望值,使其失信心,因此只好改变原部署,要么提价,要么放弃告吹。总之,先报价在整个谈判中都有会持续地起作用因此,先报价比后报价影响要大得多。 反过来,先报价也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对方了解我方报价后,可以对他们原有的想法作出最后的调整。由于我方先报价,对方对我方的交易起点有所了解,他们可以修改预先准备的报价获得本来得不到的好处。 因此,究竟谁先报价,还要具体分析,看看先报价、后报价对我方是否有利。如果谈判很激烈,则不妨先报价,以争取主动;如果是正常驻的客户和正常谈判气氛,则可以相机而行,见机行事。篇二:商务谈判中的报价策略及应用 商务谈判中报价的策略及应用 摘要:商务谈判的主要内容是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及保证条件这四大项,而价格因素是谈判中的焦点。价格谈判作为商务谈判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商务谈判的主要内容是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及保证条件这四大项,而价格因素是谈判中的焦点。谈判中,报价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商务谈判价格报价 正文: 商务谈判是常见的商业现象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商务谈判实现货物买卖、技术转让,三来一加工等商务活动。商务谈判即交涉,指谈判双方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运用现有资源,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达到双方合作的目的。是给予与接收兼有,冲突与合作并存,互惠而不均等,策略正反运用的过程。价格谈判作为实现利益的核心内容,运用合理的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先报价与后报价的谋略 依照惯例,发起谈判者应该先报价,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应由投标者先报,卖方与买方之间应由卖方先报。先报价的好处是能先行影响、制约对方,把谈判限定在一定的框架内,在此基础上最终达成协议。比如:一些地区的服装商贩,就大多采用先报价的方法,而且他们报出的价格,一般要超出顾客拟付价格的一倍乃至几倍。1 件衬衣如果卖到60元的话,商贩就心满意足了,而他们却报价160元。考虑到很少有人好意思还价到60元,所以,一天中只需要有一个人愿意在160 元的基础上讨价还价,商贩就能赢利赚钱。当然,卖方先报价也得有个“度”,不能漫天要价,使对方不屑于谈判。 先报价虽有好处,但它也泄露了一些情报,使对方听了以后,可以把心中隐而不报的价格与之比较,然后进行调整:合适就拍板成交,不合适就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杀价。 先报价和后报价都各有利弊。谈判中是决定“先声夺人”还是选择“后发制人”, 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你准备充分,知己知彼,就要争取先报价;如果你不是行家,而对方是,那你要沉住气,后报价,从对方的报价中获取信息,及时修正自己的 想法;如果你的谈判对手是个外行,那么,无论你是“内行”或者“外行”,你都要先报价,力争牵制、诱导对方。 二、语言表达技巧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单位:中国科学院北京100864 作者:丁仲礼傅伯杰韩兴国葛全胜 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全球气候变暖理论由3个主要环节组成:(1)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v升至450—550ppmv后,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将上升2℃—3℃;(2)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突出地表现为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热带传染病北上、全球粮食短缺、水资源供应不足,地区冲突增加等;(3)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立即采取各种行动,减缓全球变暖,使2050年CO2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排放水平的50%,且越早采取行动损失越小[1,2]。显然,这个理论的核心基础是气温对大气CO2浓度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地球表层系统在适应气温变化时的极度脆弱性,其最终目的是减少或控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量。积20余年之努力,这个理论已经走出学术界,被社会公众广泛接受和传播,同时也成为一部分政治家在国际政治、外交博弈中使用的工具。 但是,学术界对这个理论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后,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3℃,这只是一个模拟值,它由不同的数值模式计算后平均得出,且不同模式输出的增温值可差5℃之多(从1℃左右到6℃以上)。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数值模式是否已成熟到能够准确评价全球平均气温与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增加约0.74℃,大气CO2当量浓度已增加60%左右,那么,从过去100多年的记录中,我们是否可以准确评价气温对CO2的敏感性?如果这个评价同数值模拟不一致,则哪种方法更可靠?气候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与机制是否已有足够充分的了解?比如,在一些要素的“驱动”下,气候系统也会产生负反馈作用,目前的文献谈了很多正反馈过程,那么科学界对其负反馈过程了解充分吗?围绕南极冰芯所发表的大量文章表明CO2浓度滞后于气温的变化[3-5],这说明,CO2“驱动”气温升高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减少CO2排放必须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而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预测,人类在今后20—30年间,还将以化石能源为主,这就面临一个如何在扶贫、发展和保护气候中达到平衡的问题,简言之,如果气温对CO2浓度没有那么敏感,人类值得去为之牺牲发展速度吗? 同样,对增温的影响也有很多不确定性。地质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比目前温暖得多,比如距今5 000万年左右的始新世,气温至少比目前高10℃;在新生代,全球气温整体变化趋势是降温,如在3 600万年前后,东南极首次出现冰盖;到1 400万年前后,西南极出现冰盖,东南极冰盖扩张;在260万年前后,格陵兰出现冰盖,自此之后,地球反复地经历冰期-间冰期气候振荡,其温度变化幅度可达6℃—8℃[5-7]。也就是说,过去的气候变化无论在幅度还是在速率上,均比过去100年“温室效应期”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会经历的“增暖期”要大得多。那么,为何在有人类活动以后,地球气候系统、生态系统等会变得如此脆弱了呢?又比如,地质学的常识告诉我们,由于温度对全球水循环的控制作用,地球历史上的暖期往往是湿润期,其生物多样性、生物总产率均显著高于寒冷期。那么,为何在今后的增温期会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不足呢?同样,温暖期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地球从赤道到极地的温度梯度减小,整个大气环流趋向稳定,为何未来的增温反而会导致极端天气频率增加呢?地球的温度一直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那么,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3篇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3篇 大多数商务谈判都不是纯分配式或纯整合式,而是交织着竞争与合作的各种因素。其结果便是所谓的谈判人员的两难困境。下面整理了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供你阅读参考。 商务谈判经典案例分析篇01 中方某公司向韩国某公司出口丁苯橡胶已一年,第二年中方又向韩方报价,以继续供货。中方公司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将价从前一年的成交价每吨下调了12美圆(前一年1200美圆/吨)韩方感到可以接受,建议中方到韩国签约.中方人员一行二人到了汉城该公司总部,双方谈了不到20分钟,韩方说:"贵方价格仍太高,请贵方看看韩国市场的价,叁天以后再谈。"中方人员回到饭店感到被戏弄,很生气,但人已来汉城,谈判必须进行。中方人员通过有关协会收集到韩国海关丁苯橡胶进口统计,发现从哥伦比亚、比利时、南非等国进口量较大.中国进口也不少,中方公司是占份额较大的一家。价格水平南非最低但高于中国产品价。哥伦比亚、比利时价格均高于南非。在韩国市场的调查中,批发和零售价均高出中方公司的现报价30%一40%,市场价虽呈降势,但中方公司的给价是目前世界市场最低的价。为什么韩国人员还这么说?中方人员分析,对手以为中方人员既然来了汉城,肯定急于拿合同回国.可以借此机会再压中方一手。那么韩方会不会不急于订货而找理由呢?中方人员分析,若不急于订货,为什么邀请中方人员来汉城?再说韩方人员过去与中方人员打过交道.有过合同,且执行顺利,对中方工作很满意,这些人会突然变得不信任中

方人员了吗?从态度看不像,他们来机场接中方人员.且晚上—起喝酒,保持下良好气氛。从上述分析,中方人员共同认为:韩方意在利用中方人员出国心理,再压价。根据这个分析,经过商量中方人员决定在价格条件上做文章。总的讲,态度应强硬,(因为来前对方已表示同意中方报价),不怕空手而归。其次,价格条件还要涨回市场水平(即1000美元/吨左右)。再者不必用二天给韩方通知,仅一天半就将新的价格条件通知韩方。 在—天半后的中午前.中方人员电话告诉韩方人员:"调查已结束.得到的结论是:我方来汉城前的报价低了,应涨回去年成交的价位,但为了老朋友的交情,可以下调20美元,而不再是120美元。请贵方研究,有结果请通知我们.若我们不在饭店.则请留言。" 韩方人员接到电活后一个小时,即回电话约中方人员到其公司会谈。韩方认为:中方不应把过去的价再往上调。中方认为:这是韩方给的权利。我们按韩方要求进行了市场调查,结果应该涨价。韩方希望中方多少降些价,中方认为塬报价巳降到底。经过几回合的讨论,双方同意按中方来汉城前的报价成交。这样,中方成功地使韩力放弃了压价的要求,按计划拿回合同。 问题: 1、中方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中方运用了何程序?何方式做出决策的?其决策属什么类型? 3、中方是如何实施决策的? 4、韩方的谈判中.反映了什么决策?

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

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 地位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 2009年12月09日15:05世界知识 关键词四:外交博弈 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缺乏有效的博弈手段、无法形成言之有理的理论反驳,那么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地位。 气候/环境议题关涉各国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技巧与成效,关涉它们在新的国际协定制定过程中将自身利益关切投射其中的能力,以及对新的全球政治时期的国际话语权和外交主导权的掌控水平。 在全球气候政治舞台上,代表不同利益诉求的国际行为体及其联盟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立场集团,其复杂的内部关系已经超越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所谓“南北鸿沟”或“两个世界”的简单二分法。它们包括:以美国为首的“伞形国家集团”,欧盟及其成员国,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以外的“77国集团”,已加入经合组织(OECD)的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墨西哥、韩国),小岛国家联盟,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除此之外,还有出口石油、煤炭、铁矿石等的能源供应国及各类大型跨国公司和行业协会,以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环保主义者等一些担忧人类发展的团体和个人。当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博弈焦点是以美、欧为代表的传统大国与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之间关于减排与技术转让等问题的谈判。它们一方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国内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的全球最发达国家,另一方是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之中,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处于贫

困状态的发展中大国。一定程度上,有关减排承诺/碳排放权问题的争论已经成为两大博弈集团间交锋的新的前沿。 面对复杂的博弈局面,对于已经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确立了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熟悉、掌握一定的博弈技巧显然非常重要。西方大国在气候变化有关中国的议题部分指责中国的巨大碳排放量,要求中国承担定量减排义务。西方的指责听上去非常有道理:当前中国单位GDP耗能是美国的两倍、是瑞士等低耗能国的6~7倍;中国拥有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的15~16个;2008年,仅中国三大电力集团的碳排放总量就超过了英国的全国总排放;总而言之,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最大制造者。所以,“中国威胁论”在经历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即“中国环境威胁论”。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缺乏有效的博弈手段、无法形成言之有理的理论反驳,那么中国将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被动地位。 基于当前的谈判进程,中国在制定自身的谈判战略时要掌握好一种原则性平衡,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方面,中国承认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强调已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和仍处于这一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各自应负有的不同责任和所需承担的不同角色。 中国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以发达国家继续率先量化减排为先导,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因此,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日程逐步推进减排目标,争取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碳排放权。在各种国际气候会议上,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与发达国家间达成某种碳排放贸易协议,即发达国家购买发展中国家的

商务谈判环境分析

商务谈判环境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篇商务谈判背景调查 第一章环境调查渠道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加快。这使学习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传统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处理知识、更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也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搜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商务谈判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商务谈判背景调查,从错综复杂的信息表象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是从事商务谈判工作的必备技能。“如果你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没有什么可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发现,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获取你想要的信息,那则是非常可怕的!” 下表列出可供调查背景信息的所有渠道,要求学生熟练使用下列渠道。其中“具体渠道”是任课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推荐渠道”要求学生在本次实验中自己发现至少一个新使用的渠道填写在表中。 商务谈判环境信息调查渠道表 第二章环境调查内容

行业概况 行业简介(200-300字简要描述行业概况): 行业规模、发展速度、平均利润水平、主要厂商 外部影响(政策、技术)(E)

2.2.1政策法规、行业管理模式 国内对行业的管理性政策法规、行业促进政策等 国内行业管理、促进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实例) 国外成功的行业管理模式(政策法规) 2.2.2技术发展趋势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和解释 国内技术领先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国际技术领先的国家、公司的名称、简介、技术领先之处 国际技术走向、发展前景分析 国内技术水平、发展趋势、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2.2.3行业集中度、竞争态势 行业厂商总数、最大的3-5家厂商规模占行业规模的比重(销售额、资产、人员) 2.2.4行业大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 2.2.5行业小厂商盈利模式、竞争优势分析(实例) 产业链、相关行业分析(S)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历程及对其合作的评价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历程及对其合作的评价 当辉煌发达的玛雅文明戛然而止,当国富民丰的大唐盛世走向衰落走,当繁荣灿烂的古巴比伦王国只剩满目苍凉,史海钩沉,你是否会想到许多古代文明的崩溃历程是因为遭受到了不同形式的环境退化和气候变迁,由此产生的衰败使入侵民族有了可乘之机。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性的利己贪婪,忽略了自然界物质的相互循环制衡性质,滥用、误用科学技术,使得世界环境和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气候变化已成为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各国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合作进展并不顺利,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如果不妥善应对,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因此各国必须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合作。 一、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历程 气候合作变化的开端 1898年,瑞典科学家斯万最早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逐渐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系统,因此气候变化才受到大众的关注。 198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为了让决策者和一般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些科研成果,成立了气候变化政府间会议(IPCC)。 1990年,IPCC发布了第一份评估报告,它对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公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气候大会上主办方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和其他国际组织呼吁建立一个气候变化框架条约。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 1990年12月21日,为了促使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在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第212号决议,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 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交参会各国签署。

国际商务谈判_案例分析

关于中方代理欧方新风系统产品事宜 的谈判方案策划书 课程名称国际商务谈判 姓名陈利江 学号09103887 班级市场营销2班 任课老师孟丽 2012 年12 月28 日 。

一、谈判背景介绍(也就是整个谈判的由来、进程、目标以及最终的结局): 由来: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在遭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之前生产的产品除了出口到别国以外,从未打算在海外开拓市场,此次危机使该公司的销售渠道受阻,直接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而出口国除了亚洲,欧洲,美国,日本市场在最近的经济都表现出疲软的状态,所以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可是该公司对中国的市场行情不清楚,于是他们想到的办法就是寻求中国内地市场的代理商,他们马上想到和他们在以往合作最多的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宁波该公司以前进口他们的产品,有过业务往来,于是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找到了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这场代理产品的谈判。而对于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分析了具体情况,一方面该公司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目前公司还有很多闲余资金可以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在以往和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合作的业务中,进口的他们生产的产品,在我国销售得也比较畅销,对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很看好。除此之外,该公司也想通过这次机会提升自己企业在国内的地位,还有知道欧洲该公司正在遭受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对谈判时很有优势的,于是宁波凯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接受这次谈判。 进程:在准备阶段,双方各自就谈判等内容进行准备,包括谈判人员的准备,信息的收集,谈判方案的准备;在开局阶段,双方就准备的内容进行实质性的谈判,采取一定的策略开始报价;在磋商阶段,双方展开利益的竞争,对自己拟定的最优目标和次优目标以及最低目标进行正面交锋,采取一定的策略,为自己的利益做最大的争取;在签约阶段,在这个阶段还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做最后一步的争取,然后进行合同的签订,拟订合同,审核合同都要认真仔细;最后在善后阶段,在此次谈判中,对于代理的后续问题要双方保持密切的联系,履行合同里的条款,为双方的共同利益达到最大化。 目标:欧洲奥得奥(Airdow)AB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我方要求只能给予20%的佣金。以100万给予对方代理权。 在利润分配方面,中方要求对方支付25%的佣金,以85万取得对方代理权,取得中国内地市场唯一代理权。 最终结局:最终以28%的佣金,代理年限为3年,以及宁波凯伦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以88万元的代理费取得中国内地唯一代理 权,达成双赢局面,双方公司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如 果发展良好可以延长代理年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