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原选择

马原选择

马原选择
马原选择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A.历史唯物主义

B.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C.剩余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22.学习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理论联系实际

C.密切联系群众

D.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23.( )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之一。

A.《共产党宣言》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资本论》

2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参考答案:1.A 2.A 3.B 4.A 5.B 6.C 7.A 8.B 9.B 10.C 11.A 12.A 13.A 14.B 15.A 16.A

17.D 18.A 19.D 20.A 21.D 22.B 23.B 24.A]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相对和平

B.世界大同

C.对话与对抗

D.发展与不平衡

E.联合与竞争

2.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来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 )

A.人本主义

B.唯意志主义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

E.存在主义

3.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新阶段的欧洲工人运动是()

A.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意大利罗马工人大罢工

D.英国工人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

E.西班牙船员大罢工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古典哲学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改革开放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E马克思的理论创造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理论品质是:( )

A.继承

B.创新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E.与时俱进

9.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系到:( )

A.新一代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B.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C.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E.祖国的未来

10.马克思主义是( )

A.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C.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D.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总结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学说

12.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是( )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参考答案:1.ACDE 2.AD 3.ABD 4.BCD 5.BC 6.ABC 7.ABC 8.CDE 9.ABCDE 10.ABCD 11.ABC12.ABCD]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

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

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

A.联系的方法B. 发展的方法C. 实事求是的方法 D. 矛盾分析法

18.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 可知性

B. 客观性

C. 偶然性

D. 随机性

1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社会规律的历史性

B. 自然规律的不可重复性

C. 社会规律的间断性

D. 自然规律的盲目性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21.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提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观点。这是根本错误的,原因在于()

A.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

B.人的理性受到情感的作用

C.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人的情感也为自然立法

22.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了()A.人比动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力B.观念的作用是不能够忽略的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人的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23.有人说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活动是受到他们各自的目的、理想和愿望等因素支配的,因此不存在社会规律。这种说法违背了()

A.社会规律的可知性

B.社会规律的属人性

C.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D.社会规律的差异性

2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5.A 6.B 7.B 8.A 9.C 10. A 11. C 12. B 13. A 14. B 15. C 16.A17.D 18.B 19.A 20.A 21.C 22.C 23.C 24.D]

1.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A.前者是自觉建立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

C.前者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零碎的观点

D.前者有阶级性,后者无阶级性

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C.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D.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

4.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如下特点( )

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

5.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D.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6.新事物是()

A.在时间上最新出现的事物B.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物

C.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D.为大多数人所拥护的事物

7.意识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突出表现在意识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的创造性

B.意识的目的性

C.意识还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D.意识能够调节人们的生理活动

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人们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客观制约

C.人的意识的创造性

D.人类活动的受动性

9.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A.“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B.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C.“尚和去同”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物质关系

1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参考答案:1.AC 2.BD 3.ABC 4. ABCD 5. ABC 6.BC 7.ABCD 8.AB 9.ABCD 10. ABCD 11. ABCD]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

A.不可知论

B.唯实论

C.可知论

D.辩证法

2.“我思故我在”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 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

A.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可知论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

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

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

A.客观性

B.绝对性

C.全面性

D.相对性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普遍性

C.能动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

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

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

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1.C 2.D 3.A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C18.D 19.A 20.D 21.A 22.C 23.C 24.A]

1.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

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

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

D.反映论

E.先验论

2.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

A.抽象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内在规定性

E.形象性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

A.感性认识不可靠

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

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

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

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

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5.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

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

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

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

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

6.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是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7.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

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

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

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

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

8.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

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

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10.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

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11.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

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12.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

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

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E.应该在普遍联系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

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

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参考答案:1. AD 2. CE 3. CD 4. ACDE 5. CDE 6. ABDE 7. AD 8.ABCE 9.ABDE 10.ABDE 11.CDE12.CDE 13. ABCD] 1.人类社会和自煞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 ) A.地理环境B.劳动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

C.生产方式的性质

D.生产工具的进步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 ) A.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4.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

D.物与物的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7.国家是代表( )

A.统治阶级利益的

B.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

C.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

D.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8.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C.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10.“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发展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

C.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D.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受意识影响的过程1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1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3.在社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是()。

A.产业革命

B.思想革命

C.政治革命

D.经济革命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6.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17.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活动的根本标志是()

A.改造自然

B.适应自然

C.制造工具

D.控制自然

18.社会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的区别表现为()

A.社会规律是主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

B.社会规律是有阶级性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D.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

以被认识的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

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

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2.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们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们改造社会的过程

2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24.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25.社会存在是()

A.社会环境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经济和政治的统一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27.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

A.人和人的关系

B.人与工具的关系

C.物和物的关系

D.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28.上层建筑结构中的核心是()

A.国家元首

B.意识形态

C.国家政权

D.政党

29.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C.人是符号动物

D.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0.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31.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3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阶级妥协的结果B.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D.使用暴力的结果

33.生产关系的根本内容是()

A.分配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参加生产劳动与否[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D 7.A 8.A 9.A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D17. C 18. C 19.A 20.A

21.D 22.A 23. A 24.C 25.B 26.B 27.

D 28.C 29.D 30.C 31. A 32.C33.B]1.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2.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 )

A.—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B.人们能动创造的过程

C.社会主体自我认识的过程

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决定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 A.政治学B.文学C.道德D.修辞学4.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有()

A.一切按群众的意愿办事

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C.满足群众的一切眼前利益

D.一切工作都要搞群众运动

E.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杰出入物的历史作用表现在()

A.能决定历史发展趋势

B.能改造历史发展规律

C.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D.在斗争中起核心作用

E.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和推动作用7.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A.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

B.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

C.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D.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E.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9.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多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为()A.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不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是人天生就有的

11.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后者不是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

B.前者是某一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后是同一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

C.前者的发动者是被统治阶级,后者的发动者是统治阶级

D.前者一般都是暴力的形式,后者一般是非暴力的形式

E.前者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后者是同一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

A.人的自我价值

B.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人的社会价值

E.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13.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

A.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

C.唯心史观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

过程

D.唯心史观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1.BC 2.ABCD 3.A

BC4.ABCDE 5.BE 6.CDE 7. ACE 8. ABCDE9.ABD10.ABCD11.BCDE12.AD 13. ABCD]

1.资本主义萌芽于()

A.14世纪

B.14世纪末15世纪初

C.14-16世纪

D.17世纪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A.劳动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6.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

7.作为商品的资本是( )

A.商业资本

B.借贷资本

C.产业资本

D.流通资本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

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劳动力成为商品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1.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

C.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12.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3.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

A.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B.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D.资本生产和资本流通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消费力下降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流动性偏好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不足B.生产过剩

C.消费不足

D.失业增加

16.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

17.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9、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2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价值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

D.实物补偿问题2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B.为世界稳定服务

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23.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RMB8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24.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参考答案:1. B 2.D 3.C 4.A 5.B 6.B 7.B 8.D 9.C 10.D 11.A 12.D

13.B14.A15.B 16.C17.D 18.C 19.A 20.B 21.A 22.C 23.C 24.A]

1.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

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

2。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3.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D.节省不变资本4.G—W—G’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6.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B.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实现的原因

C.可以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可以确定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7、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主要有(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8.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 )

A、对内实行政治统治

B、进行社会管理

C、进行国际交往

D、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民主与法制

B.政权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10.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就是生产资料

D.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11.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12.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1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构成的理解是()

A.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资本的价值构成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C.资本的有机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的构成

D.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

[参考答案:1.AC 2.BD 3.AD 4.AD 5.BD 6.AC 7.CD 8.ABCD 9.ABCD 10.ABD 11.AD12.ABCD 13.BCD 14. ABCD]1.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重要经济基础是()

A.垄断

B.剥削

C.国家调节

D.对外掠夺

2.要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关键是()

A.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扩大国家关系的民主化

C.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A.内容B.作用

C.表现形式

D.作用后果

4.金融寡头实现其经济上统治的主要途径是()

A.“参与制”

B.公私合营

C.建立垄断银行

D.相互联合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6.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代表和维护( )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社会化

C.固定资本更新

D.资本主义私有制

9.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A.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1.垄断时期垄断的银行资本( )

A.只和中小资本有固定的联系

B.只和大企业有短期联系

C.是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

D.是存贷款的普通中介人

12.“ 个人联合” 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13.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即( )

A.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B.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C.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D.国家控制的中小资本

1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 )

A.生产社会化

B.生产国际化

C.垄断统治的形成

D.国内经济部门投资饱和15.作为国际垄断组织具体形式的跨国公司一般是( )

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B.由多国垄断组织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

C.由一个国际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

D.由多个国家共同建立的经济联盟16.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

A.只有迅速发展趋势,没有停滞趋势

B.只有停滞趋势,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C.停滞和发展并存,但没有迅速发展趋势

D.既有迅速发展趋势,也有停滞趋势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8.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

A.生产全面社会化

B.产品的商品化

C.产品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不再存在

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存在20.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1.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A.议会制C.两党制或多党制

B.分权制D.普选制

2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

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

B.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23.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军事占领

B.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领土

D.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

24.二次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没有得到发展

B.出现缓慢的发展

C.得到迅速和广泛的发展

D.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惟一的经济形式[参考答案:1.A 2.D 3.C 4.A 5.D 6.C 7.D 8.C 9.B 10.D 11.C 12.A 13.C 14.C 15.A 16.D17.C 18.A 19.B 20.B 21.A 22.D 23.B 24.C]

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必然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的原因有( )

A.从一个短时期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还能继续容纳资本主

义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主义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都还没有全面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D.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某种自我调节能力,在短时期内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

矛盾

E.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主导力量仍是资本主义国家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A.管理的社会化B.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C.生产过程的社会化D.资本的社会化

E.产品的社会化

3.马克思把股份资本看作是“通向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单纯过渡点”,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已包含社会主义新生产方式的成分

B.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能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比非股份制经济更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还不能完全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E.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已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在于( )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出路

B.垄断重要原料来源

C.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D.占领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E.占领有利的投资场所

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E.能够使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

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

B.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

D.国内竞争的推动

E.国际竞争的刺激

7.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大体可分为( )

A.直接调节和控制

B.间接调节和控制

C.国家直接投资

D.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E.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8.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 ) 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

9.二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趋势表现为( )

A.公民权利逐步扩大的趋势

B.公民民主出现“泛化”的趋势

C.民主政治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D.管理出现民主化的趋势

E.阶级矛盾有缓和化解的趋势

1.ABCDE

2.ADE

3.BCD

4.ABDE

5.ABD 20

6.ABDE

7.AB

8.AB

9.ABC]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考试多选汇总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3 )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3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3 ) 4、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 A、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论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的有(3 )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ABCD)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B、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 2、意识是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3) A.教学相长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4、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3)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3)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原多项选择题知识讲解

马原多项选择题

敬老楷模证明出 D.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 E.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 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CE )。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BCDE )。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4、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E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因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过程 5、意识是( ABE )。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人的头脑里回有的 D.有客观内容的 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6、下列各项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 有( ADE )。 A.生产实践 B.教育实践 C.医疗实践 D.科学实验 E.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7、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BCE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万物起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8、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CE )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环境优劣相联系 E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9、根据关于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 BCDE )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E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10、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ABCE)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1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 ) A、根本属性 B、主观形式 C、内部结构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12、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ABE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 E、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1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BCDE ) A、总体与局部的统一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多选题刷题(有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多项选择题答案】 1.BCD 2.BCD 3.ABC 4.BC 5.AB 6.ABC 7.CD 8.AB 9.BCD 10.ABCD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 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 C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 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 唯心主义的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C 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 朴素唯心主义的命题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 A 认真学习教材 B 理论联系实际 C 认真学习马列哲学原著 D 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矛盾性 C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D 可知性 6.时间的特点是 A 多维性 B 一维性 C 二维性 D 三维性 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 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 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物质 B 实践 C 规律 D 自然 9.发展的实质是 A 运动 B 变化 C 质变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 A 合乎必然性的现存事物 B 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 C 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 D 那些偶然的存在 11.本质是 A 那些可以认识的东西 B 那些经常出现的东西 C 那些与人的认识相一致的东西 D 那些与必然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明显 B 事物变化的量是否特别大 C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强力 D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14.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5.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 实践论的观点 B 真理论的观点 C 相对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关系 B 生产方式 C 自然环境 D 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治思想 C 法律思想 D 哲学思想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马原选择复习题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原 多选

马原多选 1.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 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标准答案:CD 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标准答案:ABD 3.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 B.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标准答案:ABCD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B.其可能性在于货币本身具有价值 C.需要现实的货币 D.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标准答案:ABD 5.从本质上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的是() A.商品价值能否实现的问题 B.具体劳动能否转化为抽象劳动的问题 C.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 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标准答案:ABCD 6.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标准答案:ACE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思想 标准答案:ABC 8.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在于() A.划分的目的不同 B.划分的根据不同 C.划分的阶段不同 D.划分的内容不同 标准答案:ABD 9.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 标准答案:ABCD 10.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狱 C.哲学 D.逻辑学 标准答案:ABC 11.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费希特 标准答案:ABC 1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马原辩证法选择题

辩证法 7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C) A.整体和部分 B.对立和统一C.联系和发展 D.共性和个性7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B) A.是否承认宇宙的无限性 B.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前者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而后者却认为“自然界无飞跃” D.前者强调发展就是“扬弃”,而后者却主张“打倒一切” 7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C)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 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4.“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观点是……。(A)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75.“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现的是……的观点。(C)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 76.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B) A.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所固有的 D.从生活中学习来的 7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7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

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9.“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D)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 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 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生的。(D)A.随时都会 B.纯粹偶然地C.不可避免地要 D.在一定条件下8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B) A.形而上学 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核”是(B )A、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法国启蒙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 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 E 、现代西方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 ) A 、控制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生物进化论; E 、信息论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 A 、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表明( B )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B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C )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D )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方向性; D 、一维性 1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16、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 A )A 、世界万物在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马原选择题库整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C.矛盾分析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 )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C、矛盾的特殊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D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原选择题汇总

马原选择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1. D 2. C 3. D 4. A 5. D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3)在听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6. A 7. D 8. B 9. C 10.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