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_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_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_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_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系96级博士生

(北京, 100084

)

1 南岗区道路规划具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

哈尔滨的旧城改造与城市设计问题

兼论城市设计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王 佐

提要 以哈尔滨为例,通过对城市设计中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现实中成功与不足的分析,探讨了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城市设计 适应性改建 城市风貌 节点设计

ABSTRACT T ak ing H arb in as examp le ,by summ arizing the h isto rical experience of u rban design and analysing the success and the sho rtcom ings in the reality ,the paper discu sses the p rob lem s w h ich shou ld be paid atten ti on .

KEY WOR D S U rban design , A dap tive rebu ild , U rban characteristic style and featu re , Juncti on design

不少旧城改造只注意追求经济和效率,单调一致的模式使得富有人情味的传统城市空间逐渐消失,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因此,恢复古老城市固有的城市空间,突出城市的个性,从而提高环境质量成为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下面就哈尔滨城市设计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问题加以分析。

一 背景特色

1 历史背景

昔日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它摆脱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根基,在被动的条件下吸收了西方的、俄国的、日本的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风格上都有着鲜明的欧化风格。城市经过统一的规划管理,建筑在数量、尺度、比例和色彩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使多样的建筑形式统一于一种和谐优美的整体效果之中。

2 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特色(1)独特的城市布局

哈尔滨的城市发展是以“中东铁路”的兴建为契机的。因此,铁路在哈尔滨的城市特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横的铁路线支撑着这座新兴的城市,构成了城市大的骨架。城市布局受欧洲城市设计影响很深,城市格局呈现出巴洛克城市的色彩:它是格栅式和放射线的结合,追求的是街道与广场的便捷联系。道路网中大直街成为一条主要的轴线,以这条中央轴线体系为主,发散出无数条放射状和格栅状的道路。

(2)鲜明的功能分区

由于铁路横穿城市,自然而然地形成各区域的

边界,由此划分为主要的三大区:道里、道外和南岗区,并且形成非常明确的功能分区:南岗——行政区;道里——商业区和外国人聚居区;道外——中国居民自发形成的聚居区,城市特色上也体现着中西和璧的风格。

(3)清晰的城市天际线

哈尔滨的城市轮廓非常清晰。中间穿插比较低的是形状规整的广场,街道多是从广场放射出来的。起伏错落,精雕细刻、富于节奏感的各种欧洲风格女儿墙和许多重要公共建筑的穹顶相互交织,形成了主要的城市天际线,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堂,这些以教堂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和欧风建筑的穹顶就是林奇所说的标志物。各种形式、色彩和风格的穹顶以及教堂的塔顶高耸在屋顶上,形成了城市的重要标志。

(4)城市总体的色彩艺术

俄罗斯严寒地区的建筑文化与哈尔滨乡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哈尔滨建筑平面内聚、墙体厚重、立面造型以实为主的城市特色。整个城市色彩以米黄色和乳白色为主,大面积的这种暖色调中间配以起标志作用的红砖色的东正教堂,以及点缀小面积

3

1新建筑 1997.1 

3 成功的城市节点设计——历史中的博物馆广场。图中教堂为

圣尼古拉大教堂

2 优美的城市轮廓——边界,

松花江畔公园意象

4 凝固的音乐——优秀城市设计中央大街。丰富的轮廓线清晰

可见

的亮丽色彩:绛红色的穹顶、绿色的帐篷顶、灰色的孟莎顶,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和异国情调的色彩艺术,色彩处理得相当成功。

(5)优美动人的城市轮廓

除去铁路形成城市内部的分区外,哈尔滨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条美丽的城市边界。位于东北松花江畔的一隅,水陆交通的交汇点,松花江这个天然的屏障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城市的边界。优秀的规划师和建筑师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发掘自然潜力,形成一处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将江畔很好地规划,植以大片绿林,整饰江堤,精心理石,筑以驳岸,形成了一座美丽的带状公园。绿树丛中,间或隐约掩映出几处带有浪漫异国情调的俄罗斯木构建筑。

(6)独具魅力的广场与街道

哈尔滨的街道与广场,采取巴洛克的街道布局,在大的转折处强调城市广场节点,形成鲜明的对景,强调整体的起承转合,突出了主空间的风貌特色。

3 两个成功的城市设计(1)博物馆广场

博物馆广场原称喇嘛台广场,是个以小教堂为中心,具有灵活、自由、开放性格的不规则放射状广场。广场因地制宜,成环抱之势,将几栋不同性质不

同规模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成统一体,形成了哈尔滨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1]。广场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成功是:①重点突出;②服从大局;③协调统一;④独特多样。

(2)中央大街

与博物馆广场相媲美的另一城市节点设计便是著名的中央大街。这是一条长约1400m 的多节点的直线型的典型商业街。

①总体布局与空间意象 中央大街两侧是欧式风格的建筑,街道两侧还连着许多次要街道,使街道呈现出开放型的空间形态。每个交叉口可以看

作是一个节点,这种多节点的街道空间使人们感受到一连串的空间变化,形成收—放—收有节奏的空间韵律。横向的石铺路面,建筑壁柱和窗户所构成的竖向感,各具特色与魅力的细部处理,檐部、女儿墙和穹顶形成的高低起伏的建筑轮廓线,丰富统一的以暖色为主的建筑色彩构成了中央大街的总体意象。

②轮廓线 街道的轮廓线是构成街道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大街两侧占有突出地位的转角建筑构成了街道的标志。它们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体积感,在街道轮廓线上起着突出的作用。其中,教育书店和马迭尔宾馆两栋建筑尺度大,穹顶形象尤为突出,成为控制全局的主标志。

③细部形态与比例尺度 在近人的空间范围里,中央大街对建筑细部、街道硬质景观、小品等处理得丰满、连续、协调,显得富有生气,亲切宜人。它是一条商业性街道,在下层空间里尽量开足大玻璃窗,且距街道很近,商业气氛十分浓厚。在近人尺度上,建筑外饰精细,线脚丰富,窗框、挑棚、路灯基座、路口护栏、告示牌以及木制座椅等都处理成柔和的曲线,使人倍感亲切。中央大街的建筑多为二三层,少部分四层,街道宽18m ,高宽比例约为H ∶

W =1∶1

.8~1∶1.2,尺度上使人们能够充分地观赏建筑肌理和细部。

④空间序列与特色 有人说中央大街是一条音乐序列的空间,从经纬街到十二道街是序曲,接下来是发展段,在马迭尔、教育书店达到高潮,最后

4

1 1997.1 新建筑

5 博物馆广场

。图正上方为北方剧场

7 处在高层建筑阴影下的历史建筑—

—秋林公司

6 现代建筑——电力大厦对博物馆广场的冲击

结束在纪念塔广场。构成一曲美妙的街道乐章。其中最妙的有两处,一是高潮部分的马迭尔和教育书店,尤其是教育书店的穹顶和雕塑是点晴之笔,控制着中央大街的形象;另一个是结束曲,人工形成的起伏宕荡的建筑凝固音乐

,到达尾曲,渐淡,经通透的防洪纪念塔曲线巧妙地一转,与自然的松花江畔风光巧妙地连在一起,加上江边园林、建筑、小品精彩地延伸,好似余韵不断,令人享受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妙乐章。

4 几点宝贵经验

一个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赋予城市突出的性格特征。哈尔滨在城市设计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多样性和独特性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多样性是可选择性的前提。哈尔滨的近代建筑和城市空间表现出多种风格和特色,产生了俄罗斯、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日本近代式,以及犹太、阿拉伯民族形式等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既有古典的,又有新潮的。空间上,融合了俄罗斯、西欧、阿拉伯、日本等建筑文化,极具特色。这些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各种功能、类型、形式的建筑空间个性鲜明,互不雷同。再如中央大街的建筑色彩,每一栋都不相同,但大家都统一在一种基本的黄和灰的暖色调之中,在有序的状态下做到风格不同,各具特色。

(2)主从有序,体现区域特色

在城市设计中,每一个地区应有统一的风格特色。有主题的空间能加强环境的易识别性,形成清晰的环境意象,从而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场所感。历史上哈尔滨的城市设计,无论是轮廓上,还是体量色彩上,都表现出强烈的主从秩序。

(3)顾全大局,注重整体效应

这是城市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城市建设不可能经过统一规划,一次完成。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大多数的建筑按不同的时间顺序兴建,这就要求构成群体环境的各要素以大局为重,相互照应,突出整体特色。

二 历史继承与创新发展

1 现实中的问题、经验与教训

城市以其经济、政治、社会、技术和文化这些相互作用的元素互相影响和改变,最终影响到城市中的建筑、空间和场所。如何把握和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创造美好的城市形象,这也是我们建筑师的使命。所以我们在城市改造与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新与旧,即保护、更新和开发三者之间互相协调,在一种统筹安排的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进行。

(1)总体布局要统筹安排

在城市设计上要有远大的目光,要进行整体上的统筹安排,调整好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保护的平衡。在哈尔滨,尤其是商业繁华的南岗秋林商场地区,由于限制不严导致城市中大量的高层大厦盲目发展,它们在老城中心区内见缝插针,竞相比高,导致这一地区小气候恶化,本来已超负荷运行的街道变得更加拥挤不堪。许多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标志物,那些还能留存再现哈尔滨城市独特风貌的旧建筑,已一栋接一栋地被拆掉,空余下秋林公司连同它那美丽的穹顶,深深地埋在周围拔起的高层建筑的阴影里。如果说80年代,秋林公司为了发展的需

要将二层老建筑经过视差矫正成功地改建为四层

5

1新建筑 1997.1 

9

 新建筑中央商场创造的环境意象

8

 与秋林公司在轮廓线上相呼应的城市建筑

10 夹缝中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建筑还能适应城市更新的需要,那么,今天面对周围崭新的现代或后现代风格的高层建筑,它再也无力与城市协调了。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即使非在历史地段中建这种大体量的建筑不可,也应结合旧有环境进行设计,应学习历史上城市设计“注重整体效应”的经验。在这一方面,与秋林公司隔道斜对面的一幢建筑处理得相当得体。这是个改建工程采用圆弧形转角且设置了一个玻璃体的穹顶,整个实虚关系与秋林公司成反转对应关系,而且考虑了紧临其侧面的折衷主义风格的老建筑的体量。整个建筑照顾环境文脉,既采用与老建筑相似的构件元素,又以现代材料体现了崭新的时代特色。

(2)保护与发展要取得平衡

在城市设计中应遵循原有的环境特色,包括形式、色彩、质感以及总的空间特征,使其历史环境得以延续。博物馆广场空间的保护与发展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说明。

历史上的博物馆广场的城市设计是相当出色的,它在哈尔滨人的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建起的13层的电力大厦却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在这组优秀的城市节点设计中画下一笔败笔。这个庞然大物形成的平平的轮廓线根本起不到视觉中心的作用,水平的条形窗毫无细部,与周围建

筑的开窗方式、墙面划分虚实关系、轮廓线等等大相径庭,加之成环抱之势的轴线并不指向中心,所以看起来和这个广场毫无关系,缺乏对历史的尊重,严重破坏了环境。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应是创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并不是比谁高、谁大、谁更现代化或谁更有气派。优秀的设计,总是继承好的历史基因,并加以发展才创造出来的,得体的设计应很好地维护城市的整体效果和空间感觉。

(3)新建筑要融入城市环境

由于城市建设不可能一次完成,因此不同时间的建筑设计在处理新与旧的平衡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以群体的组成部分的概念来看建筑。

在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中,建筑必须融于城市整体结构和历史关系之中。新建筑并非一定要反映老建筑的风格,或在细部上与老建筑一致,但至少其尺度和高度应结合旧有环境进行设计。中央大街城市设计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昔日里最能体现哈尔滨城市特色风貌的街道的魅力,正随着一栋栋老建筑的拆除、重建而悄然逝去。“原汤原味”的城市特色与韵味行将丧失殆尽,难道还不能引起社会的关心和思考吗?

并不是说新建筑不能在历史地段里建,而是要从城市整体上考虑,注意选址问题;还要看如何去建,怎样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处理。我们可以采用与

老建筑协调或对比的手法,注意使新旧建筑相得益彰。革命博物馆的设计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尽管新建筑完全采取现代主义的风格,但仍与紧临一侧的古典主义风格的东北烈士馆取得了和谐的关系。新建筑与旧建筑取相同的高度,使视觉得以延续;在入口处退后与老建筑的侧面共同围合出一个三面围合的半开敞的广场,广场中的台阶和保留的树木将这个崭新的建筑巧妙地融合进来;新馆在色彩上采用红白相间与老馆的红顶白墙取得对话关系;根据转角斜坡路的地形,在平面上曲折地层层后退,与街道取得了良好的协调,可称得上是比较好的城市设计。

2 城市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改建

以上从整体布局、城市空间、单体建筑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践中处理新与旧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城

6

1 1997.1 新建筑

12 城市改造设计—

—复兴圣?索菲亚大教堂

11

 圣?索菲亚大教堂周围环境现状

13 城市设计:开发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文化广场意象

市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意味着粉刷整修,还应包括对旧建筑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其经过整体环境的改造和开发,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我们需要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城市调整、扩展、调适、“或规整、或

增长或延伸”[2],都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创造新与旧

的平衡,给城市以秩序,使城市空间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给人以场所感、归属感和亲切感。下面结合笔者以前做过的小的城市设计来说明这一点。

该设计位于哈尔滨道里区的商业中心区,其中包括新建的百货大楼和一些重要的历史因素:一条带形的绿化空间——兆麟街,古老的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及一些老的欧式建筑。现状是交通拥挤,人车混流,而最具文化艺术价值的教堂被围在一圈视觉质量极差的住宅楼之间,没有任何的观赏空间。地段中的历史因素教堂与绿化带应当成为该地区再开发和更新利用的焦点,因此,建议将兆麟街加以整修,把原有的绿化空间改为步行街。两侧辟为底层商业空间,形成一条商业步行街;将教堂周围无价值的建筑拆除,改为文化性极高的广场。再从室外空间的城市设计角度加以精心改造设计。这样,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步行街与端部广场相连,为市民提供了购物休憩的空间,给城市环境以文

化、美学的意义,大大提高了环境质量。从经济效益角度,商业街与大型商业中心区相互贯穿,成为一体,使该地区更加富有活力。这样既解决了交通混乱的局面,又保护了老建筑。由此可见,增进对既满足功能又满足美学要求的城市设计要素的理解,建立有助于不断改善城市景观与环境的设计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旧城改造过程中城市的发展与保护问题,建议考虑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①明确分区,确定哪是严格保护区,哪是可调整区,哪是全新发展区。从整个城市的历史与发展角度进行统筹安排,这样就不会出现类似中央大街的问题。法国巴黎的城市改造与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②发展地铁,既可避免对老的城市空间的破坏,又解决地面交通混乱拥挤的问题。这方面国外的城市设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③向地下发展,使地上地下空间相互贯通,增强地区的活力,避免大体量的新建筑对老建筑构成威胁;同时也可与地铁发展很好地结合,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

④在商业区内,要采用步行街的方法,提高环境质量,增强文化美学概念。

⑤绿化及加强外部空间设计。绿化、小品、标志等设计既可有效地美化环境,改善城市形象,又能减弱新旧建筑之间的冲突。

总之,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城市设计的经验,制定出有关城市设计的切实可行的标准与法规,从而使我们的环境质量真正得以提高。迈克?金说过:“毫元疑问,真真切切的文化进步历程决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进行这项永无止境的创作。□

参考文献

1 常怀生.哈尔滨建筑艺术.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 迪克斯G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秩序和建筑.建筑学报,1990(3):

5~8

收稿日期 1996-10-08

责任编辑 张 甘

7

1新建筑 1997.1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

天津解放南路历史风貌街区城市设计---拼贴城市记 忆 论文发表 写作指导 资料参考 发表时间:2010-09-10 来源:鸣网作者: 摘要: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悠久历史城市文脉的延续,“塑造解放路的整体风貌,重现解放路的昔日繁华,使各种建筑做到多元共生,有机共融,是这次规划设计的理念。关键词:整旧如故、多元共生、有机共融 天津,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称。她拥有的建筑外来文化之丰富、之广博,在我国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而在天津中心城区的解放路则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五大道意式风情街一并称为天津的两大历史风貌街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中解放北路是天津著名的“金融街”,从17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被迫开埠通商后解放北路最先被开发,先后建有“英国汇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麦加利银行、横滨正金银行、中法工商银行、利华大楼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相继建设。至18世纪30年代,国内外各大银行在解放路云集,资金流量位居全国第二,因此当时被称之为天津的“华尔街”。解放南路作为解放北路的延续、这样一段万国景观线其风貌改造设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体现南、北解放路建筑风貌一致中的特色,特色中的协调,通过对现有建筑风格的延续与统一,采用整旧如故的处理手法,使解放南路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是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 一、原貌概述: 本次设计规划路段为欧式风貌区,位于天津中心城区的中心地带,北侧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东侧紧邻海河;西侧与五大道历史街区相呼应。在小白楼CBD和海河的辐射影响下,欧式风貌区应发挥自身特色,延续解放北路的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的文化长廊。规划范围为解放南路位于“曲阜道至琼州道”之间的路段,全长约为2.1公里。有较为重要的解放前建设的传统欧式风貌建筑、解放后建设现代高层建筑、多层建筑。 解放南路共有公共建筑24栋、本次所需整修公共建筑11栋,住宅建筑共有28栋,本次所需整修住宅建筑28栋。 规划范围内有市级保护建筑一座“市政协礼堂”(原德国俱乐部),历史风貌建筑14座(北京影院、东光大楼等)。在整个街区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现状照片)

长沙市色彩规划

长沙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塑造统一和谐、丰富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至2020年)》、《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及《长沙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总体目标 1.贯彻本市构筑城市山、水、洲、城空间格局的规划指向,创建和谐、统一、 有序的城市视觉形象景观。 2.深入专业挖掘本市历史文化色脉,并加以创新运用与推广,进一步弘扬城市 历史文化特色。 3.优化城市视觉形象景深层次,形成“文明城市”良好形象。 4.创建长沙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科学管控工具,确保城市建筑色彩景观的合理 建设与持续发展。 5.形成城市魅力色彩景观,创建“城市个性名片”,提升城市品牌战略地位。第三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主题词与主色调 1.本市建筑色彩规划定位为通过合理运用与科学管控“长沙市基本色调”,形成 切合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征,顺应城市创意之都、宜居城市的全新发展定位的长沙市建筑色彩新景观。 2.本市色彩规划形象主题词确立为“碧水红城,魅力长沙”。“碧水”是指湘 江、岳麓山等城市代表性自然景观。“城”指长沙城,同时“城”字也谐音“橙”。“红城”二字谐音“红橙”,也喻指长沙市建筑色彩的主色调—“红橙”色调。 此外,“红”字还喻指长沙是红色革命经典的开创地和孕育中心,同时也切合湖湘文化中博采众长、优化思维、积极进取、锐意革新的精神内核。 以主题词为引导,规划分别对构成中心城区的以下三大区域确立了色彩主导风格:

①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银盆岭大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区 域色彩主导风格定位为“古韵今晖、幸福长沙”。即要充分诠释和展示 该区域历史景观与现代景观相交织融合的风貌特色,深刻反映长沙市人 民引以为幸福的城市魅力印象。 ②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南、二环线以内的河西区域色彩主导风格 定位为“玉带青罗、红典长沙”。即要充分尊重与依托该区域以湘江和 岳麓山为代表的,若玉带青罗般葱翠滋荣的自然景观,营造与自然景致 和谐共融,并具备统一印象与良好品质感的区域景观。“红典”二字意 指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将以红砖的红色调为主,营造出古典、典雅、温馨 的特色景观印象。 ③“长沙市中心城区中位于二桥以北、二环线以内的河东与河西先导区色 彩主导风格定位为“璀璨星城、浪漫长沙”。即围绕该区域内的新河三 角洲和滨江新城等新兴开发区块与项目,打造极富时代气息与新生活力 的国际性都市景观,充分体现长沙市新生代建设的繁荣与富贵。 3.本市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确立的城市主色调为暖色系的“红橙色调”。导则要 求在色彩规划控制色谱与推荐色谱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红橙色调”,形成既能充分体现长沙市现代景观魅力与活力,又能营造出温馨、浪漫与欢快氛围的城市综合景观。此外还要求在历史文化保护类建筑上通过良好运用该色调,营造出与城市丰厚的历史景观相契合的品质高雅的景观印象。第四条长沙市建筑色彩规划适用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和开福区五大行政区)与城市外围区(包括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县和宁乡县及城市周边村镇等)。按照建筑功能分类包括:居住类、历史文化保护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工业科技类、运动设施类、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交通枢纽类等九类。另外,湘江两岸滨江风光带和岳麓山周边区域属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橘子洲区域、湘江二桥北段区域属规划特殊控制区域。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历史街区改造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

摘要:本文以宽窄巷子为例,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对宽窄巷子历史街区的环境艺术要素、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各场所的环境艺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宽窄巷子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一大特色——碰撞。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环境艺术设计 1、历史街区改造与环境艺术设计 1.1历史街区改造的现状与意义 城市历史街区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 优秀的历史街区改造能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相互融合。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出具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文化感的城市空间是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各地政府都打出“历史”牌,希望借助具有地域文化和历史氛围的古代建筑或历史区域营造更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上马。一方面,这些改造项目对保护历史建筑、弘扬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千篇一律的改造模式让不少历史街区丧失了原有的独特光彩,成为不伦不类的“政绩工程”。如何做好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1.2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物质形态主要是指构成环境景观的物质要素;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影响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因素。环境设计各要素间的关系犹如生物学上生物群落的共生链,维系着自然万物的萌发,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恰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追求的目标,其任务在于设计出最优化的“人类——环境系统”。 1.3环境艺术设计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重要作用 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人们往往将作为历史遗存的实体的历史建筑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忽略了其区域环境的打造,这也是不少历史街区改造工程失败的原因。 街区是以三维呈现的实体,也以三维围合空间,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维度——时间,历史街区则表现出其在城市中独特的地域风貌。这种历史感不是建筑与建筑年代或者与建筑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空间的营造来让人们感受到历史街区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意义,良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对历史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都宽窄巷子商业街区概况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本文出自: 都市世界网作者: 上善若水点击率: 655 城市规划的色彩解决方案——以杭州市为例 作者:张楠楠 王向阳 摘要:城市色彩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对城市色彩的控制内容几乎是空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探索将城市色彩规划有效融入现行城市规划体系的理论方法,将城市色彩控制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列入规划文本,发挥法律效力,使城市色彩规划不仅仅停留在研究的层面。 关键字:城市色彩;色彩规划体系;城市规划 1城市的色彩及城市色彩问题 1.1城市色彩及其重要意义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总和。色彩无处不在,在现代人类生活的集聚地——城市中,色彩更是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第一,它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美学信息;第二,城市色彩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此外,一座城市的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建筑景观等也都和城市色彩有莫大关联。 1.2城市色彩的失控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在超高速发展及扩容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城市色彩的指导和控制,各城市彼此模仿,争赶时髦,各种新材料、新涂料争奇斗艳,使很多城市失去鲜明个性,丧失历史文脉。特别是城市建筑,并暴露出普遍的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城市色彩

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与管理,才能控制无秩序的城市色彩泛滥,显现城市的整体性与秩序感 2城市色彩研究、色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 2.1国外的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管理 西方国家色彩方面的规划研究工作开展的较早,不少国家从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城市环境色彩 设计的工作,并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使城市的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独特的色彩特征。如波士顿以承载历史的红砖暗红色为主调;纽约已光怪陆离的霓虹灯色为主调;芝加哥则给人沉稳、高雅的灰色调印象。从这些成功的范例来看,普遍的做法是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城市环境色彩的专项规划及建筑外观色彩的配色计划。缺少这项工作的规划或设计将不能通过主管部门审批。例如日本在小区规划中就要求规划新建的居住小区必须作出成套的色彩组配计划;台湾在进行城市改造时,也要求制定改造区域环境色彩的规划及其详细设计,以利于城市整体环境色彩的协调,并在这个基础上塑造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色彩环境。 2.2国内城市色彩规划与管理的实践 我国较为系统的城市色彩规划始于2000 年北京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从目前我国城市色彩控制实践来看,基本分为三种手段:1、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如北京确定以灰色系为主的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色彩环境;哈尔滨城市色彩确定以米黄色为主色调;2、具体的城市色彩控制技术规定如《北京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技术导则》;3、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的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如烟台市在城市色彩设计中提出塑造“山、海、城、岛”的地域景观特色,进行城市色彩的特色分区,并重点处理的城市景观道路的色彩控制. 3从规划层面控制城市色彩 3.1现有色彩规划手段的缺陷 从以上我国现行的城市色彩规划手段来看,基本上仍停留在“炼金术”阶段,同时也缺乏实施途 径: 首先,城市总体色彩基调的确定是城市色彩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但在目前的实践中仅提出了城市色彩控制的大方向和原则,难以直接有效指导规划实施,第二,色彩控制的技术规定提供了很好的城市色彩整治手段,但却往往由于缺乏实施主体而变成一纸空文,并且,这种技术规定主要针对性建筑 色彩,缺乏对城市色彩的其他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的、长期的控制;第三,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提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1项目背景 1.1用地概述 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 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 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 2.1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2 基础资料 (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 (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2.3 设计原则 1、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的参与性同时创造出宜人的环境空间。 2、整体性原则以现存历史建筑为基础,完整保护构成老西门历史文化街

哈尔滨街区空间形态调适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哈尔滨街区空间形态调适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刘妍,徐苏宁,赵小双 摘要:街区是居民日常活动的空间场所,是城市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单元,它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发展架构。本文立足于哈尔滨市的街区空间形态,通过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街区空间形态成因,从街区规模尺度、建筑布局及空间组织、土地利用和街区风格特色等角度,对哈尔滨街区进行深入调研与剖析,总结哈尔滨街区空间形态特色以及既有街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城市设计视角,提出城市街区空间形态调适的基本策略,以完善街区空间形态布局、整合街区土地利用、优化内外部空间组织、营造协调的街区风貌,使城市设计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改善城市生活品质,让使用者与街区空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反馈,从而提升城市街区的使用舒适度及归属感。 关键词:街区发展,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规划策略 1 引言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单元,承担着满足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需求的社会责任,在城市空间元素中占有重要地位[1],它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组织和发展架构。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城市物质空间建设已经逐步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各大、中城市在放慢发展和扩张的脚步的同时,转而专注自身在快速发展建设中所遗留下来的问题,街区空间形态的问题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当今城市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也随之提高,而物质空间的发展模式相对平稳和固定,发展也相对滞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使用者对街区空间的需求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解决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对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有待深入探讨。 哈尔滨的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十九世纪末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开始崭露头角,后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共和国长子”,在东北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哈尔滨城市街区建设中西兼容并蓄,涵盖多个时期的规划建筑思潮,多国文化交融共生,特有的历史发展背景和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得哈尔滨的街区有着独特的布局形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 哈尔滨城市街区空间形态成因 2.1 城市肇始时期 2.1.1 城市建设缘起 哈尔滨作为聚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97年[2],但普遍认为直到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才开始有系统的城市建设活动。图1为191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编制的哈尔滨平面简图,新城(南岗区)合理地布置生活居住区、商业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公园绿地等,加上埠头(道里区)和傅家甸(道外区)两个主要组团分布在城市的三个不同的区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 董安勇

浅谈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董安勇 发表时间:2019-01-02T16:53:50.530Z 来源:《红地产》4月作者:董安勇 [导读] 建筑色彩是是城市色彩的主角、是城市景观中的主体部分,是城市视觉形成的第一要素,它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了城市色彩的美。因此,城市建筑色彩规划在城市风貌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本文首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进行了简单概述,紧接着针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规划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建议。 1 前言 色彩不仅具有本身的特性,还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递媒介,它含有人们附加在其上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国家的文化。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建筑色彩对一个城市建筑美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设计规划不仅仅能够从外观上提高城市的美感,更能从内部不断激发城市蕴含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以此促进城市自身的发展。建筑色彩种类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对此进行学习和研究,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设计规划。 2 城市建筑色彩的概述 2.1 城市色彩的含义 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包括居住建筑色彩、商业建筑色彩、办公建筑色彩、娱乐建筑色彩、教育建筑色彩在内,表现在规定城市区域内并由产物、历史、文化、气候、建筑、植被等诸多要素涵盖的建筑色彩体系。若在城市色彩建设中忽视色彩的整体性,一味的追求视觉效应,就会使城市各个建筑区域色彩缺乏协调性,各个区域缺少可识别性,严重可造成城市色彩污染。因此,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涉及各个方面:一方面要加深对城市自身特有的气候、地形、植被、历史、文化的研究,提高对城市的人文自然特色的了解,而不是简单地对城市内部建筑物进行颜色涂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城市整体建筑的掌握,不仅仅是考虑到城市景观,还要综合文化建筑、商业建筑等其他建筑。 著名建筑师沙里宁有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个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调、形体与特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同时色彩也是人们从心理、心理特点及需要出发,赋予城市建筑的一种抽象意义。总体上,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建设色彩规范和监督管理,建设领域的色彩应用比较混乱,造成我国不少建筑存在视觉污染问题,给城市形象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探讨城市色彩建筑设计规划新战略,更好地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迫在眉睫。 2.2 城市色彩的影响因素 2.2.1 自然因素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其涵盖内容除了实际生活中的人工色之外,也包括土地、植被等自然环境色彩,因此,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时不能忽视了对自然因素的探索和结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地形多样,自然因素对建筑色彩的影响来自多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之前,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该建筑所处地理环境和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充分的利用美学中的理论,将实际与其完美结合。如青岛老城的红瓦、朱墙、碧海、蓝天,充分显示出这座美丽滨海城市的风采。在雾霾程度较高及湿度较大的地区,时常选用色彩鲜艳的深色调以对抗恶劣条件下建筑物可辨识度不高的问题。在风沙扬尘较为集中的地区,以土黄为代表的暖色调则是最常用的色彩选择,既避免了色彩的污染,又保证了建筑物自身寿命的延长。其次,也要重视人们身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多雨阴冷的地区多采用暖色调增加城市的活力,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更多的选择白色等淡色为城市增添一分沉静。 2.2.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历史、宗教、习俗、时代等因素,在多样的人文历史环境下采用的各个色彩都有着属于建筑物所特有的含义和象征。我国魏晋朝时期,在佛教建筑上金色是必要的色彩,人们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对神明的尊重和坚定的宗教信仰。随着阶级的产生,环境色彩也成为阶级、等级的表征,不断制度化。如西周奴隶主用色来“明贵贱,辨等级”,规定“正色”为青、赤、黄、白、黑五色,“非正色”有淡赤、紫、绿、绀、硫黄等,并明确规定其等级低于正色。自唐朝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2.3 功能因素 城市功能规划不同直接导致区域内建筑颜色应当具备协调性和一致性。在进行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时,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各类功能,研究其建筑特征;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活中人们对其使用和需求选用适合的色彩。例如在进行办公室建筑物的色彩设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办公室办公职能,选择以暗色调为主要基调打造放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用部分鲜艳色彩进行装饰点缀,会使处于工作中的人们心情保持更大程度的愉悦。在居住建筑中则更多的选用较为稳重、宽松的色彩,以提高人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舒适度和自由度,放松身心更好的迎接生活。 3 城市建筑色彩规划设计的科学办法 任何建筑色彩的设计都不开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城市色彩是城市印象的名片,设计者在进行城市色彩建设前,必须充分了解有关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气候、植被、辐射区域、和政策规划。只有保证了建筑与地域的结合才能使色彩独居特色和具备极强的生命力。色彩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能,不同的色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不同的,热吸收系数也就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样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物理效能。在颜色的夏天,人们总爱穿浅淡色的服装,感觉凉爽些;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偏爱穿红色、橙色等暖色调的衣服。同样对于建筑色彩的设计而言,要积极地运用美学和创意让色彩与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相协调。 3.1 建筑色彩设计方法与环节 城市的现状离不开历史的积淀,通过对建筑色彩的实地调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城市的了解,同时也能对该城市建筑有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定位。面对采集的数据标本要及时的进行研究,对已经得到的数据也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的进行分析和整理。在整理数据方面:要根据测定对象的色彩散布状况做好区域内的色彩区别和确定,标识基调色和点缀色,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适当的听取市民对色彩规划的意见建议,将数据与实际相结合,这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设计规划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功能分区方面,建筑色彩的运用要时刻与该区域内建筑的功能相结合,这样既能充分的表现色彩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又能最大化的体现区域建筑的功能性,提高各功能建筑的辨识性,促使城市建筑色彩不断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建筑色彩发展水平。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她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图 1西安历代城市演变 图 2唐长安城 历史街区更新设计研究 ———以西安市西仓历史街区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问题错综复杂的旧城区更新改造动力十足,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环境的更新交替,更是对能够彼此进行精神交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社会多元共生,和谐共生的公共空间有着强烈诉求。历史街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风貌,保存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风貌。实施对历史街区的有效保护,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传递历史信息、展现历史风貌、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街区居民的生活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历史片区所在地的文化、地理、人文、社会的深入探讨,对西仓历史街区的用地、建筑、交通、人口构成等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保护与更新措施,在原有建筑空间肌理上,延续文脉,解决居住整体环境,恢复历史街区活力,实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 功能置换 保护策略 更新措施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问题错综复杂,城市更新改造变得更加迫切,在更新过程中,城市历史街区有着极大的价值, 传统历史街区沉淀着历史与文化,体现着地域特 色,承载着历史发展脉络,记忆着居民生活的片 段,由于历史街区生活质量的下降,风貌的消减, 基础设施缺乏,房屋破解的现实,使得历史街区 不得不进行城市更新,为了保留这些文化遗存, 延续文脉,继承城市发展脉络,改善居民生活环 境与生空间,恢复发展历史街区活力,探索出一 条适宜历史街区更新之路。 二、西仓历史街区发展现状 1.西安古城空间演变 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丰 富,被誉为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不仅如此,西安以其特 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唐长安城的规划,使得西安在 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图1、图2) 2.西安城市特色 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为西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形成了西安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城市风貌。跨入21世纪,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趋同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唯有 充分挖掘西安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特色,继承并且发扬城市 独有的文化内涵,才能永久的保留城市的魅力。当代西安 的城市面貌在传统格局上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规 划的指导下,城市大的空间布局沿循其历史文脉,突出其传统格局,彰显其空间气韵。从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等方面统筹考虑,采取综合措施,使保护与建设相统一,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使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浑然一体,形成了西安独具风格的城市特色。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精 神财富,尤其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色彩因素的使用,越来越体现出人们对精神文 明的需求。同时,也正是因为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色彩因素被应 用到规划设计中,它的使用也更加展现出这个城市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策略 前言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色彩的总和。城市色彩设计以城市整体环境为对象,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对城市及其 设计进行研究。其目标不仅要通过色彩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时也要通过 色彩反映城市地方的和传承传统的文化特质。通过对城市色彩进行收集、整理、 分析,寻找各部分视觉色块之间的色彩规律,为城市色彩规划提供可用的色谱范围,以便弥补过去城市规划工作的失误,提高城市形象水平。 1 古代城市的色彩规划与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研究的诸多证据表明,欧美古典建筑的表面应该 是五彩缤纷的。1828年,德国建筑师菲尔普斯(Hermann Phleps)发现罗马人将 红砖运用在建筑上以强调建筑的色彩。1835年,德国建筑理论家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指出,古希腊人将多色涂料使用在庙宇墙壁的表面。希腊人 采用的颜料掺杂着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岁月的冲刷中已经荡然无存,但当时人 工合成的最珍贵的色料应该是埃及蓝:外形看上去像玻璃,但质地却不相同;制 作方法是将石英砂和氧化铜倒入950度高温的溶解材料中,并使之沉淀,再根据 沉淀的程度,能分别制作出从闪光的深蓝到灰色等深浅不一的涂料。这也就是2006年瑞典建筑学家安塔(Karin Fridell Anter)指出位于意大利西南沿海坎帕尼 亚地区(Campania)的庞贝古城曾经是绚丽多彩的重要依据之一。学者和建筑师 们对色彩不断进行的考古研究为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找到了历史的根据,从而 为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2 近现代城市色彩规划与设计的不断实践 构成是建筑师的一项基本功,在建筑构成中色彩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 许多建筑师成功地将色彩运用在建筑之中,因此就出现了一批善于用光用色的建 筑色彩师或色彩建筑师,如勒?柯布西埃、路易斯康、安藤、路易斯?巴拉甘等。 现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建筑色彩 的表现力,尤其是轻金属材料、有色玻璃、透明及闪光塑料的人工着色的运用, 更加推进了建筑色彩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莱戈雷塔(https://www.wendangku.net/doc/7917439030.html,gorreta)独树 一帜的将本土文化运用到建筑设计之中,其作品根植于墨西哥,却获得了国际性 的赞誉。墨西哥城外的雷夫梅广场经莱戈雷塔的精心设计后别具一格,其用色华 丽浓艳,多元的艺术处理手段将色彩与造型有机结合,仔细推敲细部就可以理解 设计者的匠心,手法细腻,干净利落,给人以脱俗的印象(见图1)。 图1 雷夫梅广场(R .Lagorreta) 3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原则 3.1 自然美的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自然的原生色是最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 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范围: 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 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1、以“一江、两河、三沟、四湖”为依托构筑生态框架。 2、构建“一主六副”城市公共中心。 3、建设“五大产业基地”。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得编制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规划管理得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就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得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得深化。编制完成得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与管理得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得编制。其她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得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与相关管理部门得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研究 杜扬 【摘要】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历史街区的原真性如何得到切实的保留,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如何可持续地进行,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浅议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内一些保护实践,以福建厦门同安地区历史街区的文物及风貌建筑的保护情况为例,探讨保护的若干要素控制原则,以及可持续性的保护发展策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对策;可持续 1.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潮流下,由于有着区位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等多方面的开发优势,位于旧城地段的传统历史街区也往往面临和遭遇着被商业开发甚至拆迁改造的命运。经济利益的驱动,风貌和文物保护意识的淡漠,使得很多历史街区即使作为驻留城市传统记忆和精华历史风貌的载体,依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甚至出现违背相关保护法规而遭到破坏的事件。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工作者、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对保护的理解和对保护力度的把握等,都关系着传统历史街区的历史原真性是否可以得到切实的保留,关系到风貌和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否可持续和有意义的进行。 2.历史街区开发活动中的误区和存在问题 2.1经济利益驱动导向,重开发,轻保护 近年来见诸于报端媒体的有多起破坏历史风貌建筑的新闻,不少名人故居、历史遗存都因为商业开发行为遭到破坏,但结果却仅仅是被处以罚款了事。专家表示,这种处罚力度根本不足以遏制产权人拆旧建新牟暴利的冲动,政府有关部门的失职和监管的缺位显而易见。[1]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行为带来了商业利润和税收,却容易出现开发商、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保护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忽视建筑风貌、文物等的保护,甚至产生破坏的情况,如随意拆建,更改历史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不注意控制建设控制范围区内的开发强度等,商业行为本身与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保持传统的生活面貌等也存在着矛盾。 2.2改造策划内容雷同,缺乏挖掘街区的个性和特色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2004-03-22 发文时间:2003-12-11 前言 为深化落实我市总体规划,提高我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张扬城市形象特色,围绕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的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控制和引导我市城市建筑色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创建我市"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设色彩景观形象,特编制本控制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3.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 4.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 5.具体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 6.建筑色彩报批标准格式 7.附则 1.总则 今天,武汉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协调,城市空间环境日趋合理。在这样大发展的背景中,城市规划工作将面临的问题要任何时代复杂得多,研究确立我市的城市建设色调、创新和彰显我市城市魅力,是新世纪开创武汉城市规划管理新局面的崭新课题之一,是我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意义深远。 1.1为控制和引导武汉城市建筑色彩的选用和设计,实现对我市建筑色彩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的实施,依据国家和我市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我市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与建筑设计条件、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功能布局、建筑体量形式等建筑管理内容并列,是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1.3本导则的主要成果构成包括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城市建筑控制细则、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等。 1.4本导则中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城市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观色彩,具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门窗、入口、屋顶,以及附属建筑的各种构件等部位。 1.5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建筑及附属设施,武汉市其它地区的建筑色彩设计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 1.6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的创建"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 即适应武汉新世纪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武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具有独特底蕴和内涵的武汉城市"色彩—形态"意象景观,用形象的城市色彩语言向世界张扬武汉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多彩而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风尚之美。 1.7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原则 体现城市建筑功能特色的整体美——展现城市区片的功能特点,促成整体和谐的色调的建筑形象。 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挖掘代表城市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现城市区片特有的人文精神。 体现城市建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彰显武汉特有的"一城江水半城湖"城市格局,充分体现城市区片的自然特色。 体现城市建筑生活特色的环境美——表现武汉城市建筑支撑的现代生活风尚,集聚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方案(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1999年4月1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9年6月4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04年10月21日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04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十六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程建设有秩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制定城市规划,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实施城市规划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的实施,由市人民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部署各项建设的综合指导作用。 第四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法律、法规规定参与工程项目审查的土地、市政公用、公安、卫生、人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的职责,配合规划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的城市规划。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其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由所在地市、县(市)规划部门协助镇人民政府编制。 第七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定额指标与本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八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和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原则。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城市建设与保护耕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根据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