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

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研究综述

研究组员:杨茜、刘敏、赵晨竹、何洁、刘赟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在艰难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始终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守着铁一般的信仰,绝不侵犯群众利益,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建设在当今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而纵观当今法制建设,虽有可喜之处,却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大国,人们就总想着特权,总想着例外,一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走后门”、拉关系,置规则与法律于不顾。政府机构繁冗,官员更加的多,其中便不乏害群之马。那些“大老虎”、“小苍蝇”徇私枉法,贪污腐败,拿着纳税人的钱却不为纳税人服务。“积极立法、选择性执法、普遍违法”,这一句话暴露出多少法制乱象,又为法律走入人心制造了多少阻碍呢?

当今时代,依法治国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若想早日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做好法治建设。长征精神作为中国人民的力量之源之一,必然会为法治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今天,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全新的长征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精神,将法治建设进行到底!

第二部分:研究综述

为掌握这一选题的全面准确的资料,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古为师,进一步探寻了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我们以这些文件为依托,做出汇总,大概得到以下几个结合点,将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完美结合。

一.长征精神蕴含的凝聚向心价值,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法制建设,推动法治发展。

二.长征精神的感召激励价值,能够鼓动人们的热情,增强人们对法治的信念,促使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现代化建设,进而推进法治建设。

三.长征精神中蕴含的规范导向价值,有助于立法、执法工作的严谨推进,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立法执法的信心,从而促进公民法治信仰的确立。

四.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作用有助于推进公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的构建与提高,从而使公民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推进法治建设发展。

五.德治与法治相结合。长征精神历经时代发展,早已成为中华儿女内心的道德指引,是道德建设的典范。发挥长征精神道德引领作用,无疑是对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完美升华。

对前人之壮举理解深刻,方能对己身之责任认识深远。长征精神就是前人之壮举,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建设就是每一个公民的今日责任。如此,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确有万千联系。

究其干系,才能恰当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使其完美结合迸发出最大的效用。自全面提出依法治国以来,我们就应清楚的认识到,“法治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发育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国情的产物,而且这种特色就是建立在中国自身的社会现实、文化基础与历史传统之上的,而不是人为刻意地附加的。它应当是法治建设立足中国实际,符合逻辑的自主发展的结果。”我们应当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研究过程中尚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并应当清楚认识、合理判断,以期顺利解决或预防,防治研究偏离方向。整合相关文献研究资料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一.我们应当赋予长征精神以当代价值,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助力于现代法治文化建设,而不是拘泥于旧的内涵。如若不然,只会阻碍法制建设发展。

二.深刻认识二者所依托的经济基础的不同来区别对待,要用不同的视角审视各自的发展状况,深刻剖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契合点,以促进发展。

三.对旧有的社会运作秩序予以大幅改观,对其合理部分予以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际为之,使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真正完美结合。

四.注重文化环境的塑造。中国一直缺乏适合现代法治发展的文化大环境,只有将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宝贵文化资源运用得当,才能塑造出符合条件的文化环境,促进法制建设发展。

因此,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小的方面来促进其发展,但是通常有些被人们忽视的方面确是发展的重大转折点。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研究就应当如此,关注关键细节,促进全局发展。

第三部分:研究观点和内容

一.长征精神

(一)长征精神概述:

关于长征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解读。我们采用的是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上,胡锦涛同志对其作出的系统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体现:

在当今纷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长征精神具有凝聚向心、感召励志、规范导向、教育塑造的时代价值。

1.长征精神的凝聚向心价值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指长征精神在社会凝聚中作用的意义表现。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无产阶级的理想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

2.长征精神感召激励价值是红军广大指战员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价值。正是有了这样丰富的感召激励价值,才使得长征精神能够把人的活力与激情、信念与力量,鼓动起来,燃烧起来。

3. 长征精神规范导向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对人的信仰的确立,人格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确定等方面发生规范引导作用的意义的表现。长征精神通过规范引导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养人勇于克服困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真正体现精神价值在人的进步和完善中的体现。

4.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主要是指长征精神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发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义表现。科学的认识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对于用长征精神教育人、培养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法治建设

(一).法治建设概述:

1.法治建设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2.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贯彻。因此,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就更加迫切地成为其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法治建设也自然而然的提上现代化建设的日程。

(二).“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1.1996年2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依法治国”。1996年2月8日在中共领导同志第三次法律知识讲座上的谈话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依法治国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深刻含义: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五大报告还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3.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把这一方略写入我国宪法。从此,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4.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有了重大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因此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5.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解决了依法治国方面最重要及核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比较完整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法治建设的具体内容

1.有法可依: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有法必依:(1).法治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而公民的法律素质是不可或缺的主体基础。公民法律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2).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方向,影响着法制建设的发展程度。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法制建设的关键。

(3).法治政府的内在价值目标有赖于政府组织内的公职人员来共同实现,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是推进地方法治建设、建设法制政府的重要因素。

因此,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是推进法制建设的重点,也有利于全社会从上到下形成有法必依的良好风气。

3.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司法公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司法是保证权利得以合法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实现、维护和争取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只有保证司法公正,严格依法办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会使人民将纠纷诉诸法律,使法律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要推进法治建设,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全面履行司法职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的适用法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正确、合理、及时,真正做到既合法,又公正,从而达到司法的最佳效果。同时,司法机关必须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完善方便人民群众进行诉讼的各种制度,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稳步强化和推进司法公正,促进法治价值目标的实现。

(四)法制建设的保障

1.首先是经济保障。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法制的根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有条件对法制进行投入,促进民主发展,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2.其次是政治保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条件,而社会主义法治又能为政治体制改革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法制建设中,民主政治体制发挥着特殊的保障作用: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依法办事,提高法律意识,改革完善法治体系和健全法律监督体系的重要条件;法制又指引和保障政治体制的改革。

3.最后是民众保障。多年的法制建设中,法制没有成为中国民众切合实际的心理要求,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众的法制意识极为薄弱。而历史经验证明,缺乏群众基础的法制是无法得到推进和发展的,因此,我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重视民主的法制意识,以民众为基础,以民众为保障。

三.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的关系阐述

长征精神与法制建设其实可以回归到中国古代关于德治与法治的争论中,再以史为鉴,进一步将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德治与法治就是要求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自律和他律结合起来,引导公民既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又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宣传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通过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长征精神这一鲜活生动的载体,实现法治精神的宣传与建设,真正做到道德与法治同步深入人心,将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同时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形成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法治治外,德治治内,二者具有互补性。

法律与道德都是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由于二者独特的地位和功能,他们之间具有极强的互补性。法制建设就是依靠外部的力量,从强制的角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长征精神则是依靠道德的力量,从内心和人的素质上来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外在规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市场理念与法律体系也基本形成,我们缺少的正是长征精神之类的道德支撑,文化带来的精神支柱会促使人们更为自觉和主动的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

(二).二者相辅相成,却又有所区别。

法律采用强硬的手段来促使人们遵守规范,难以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效果;而道德可以利用其柔和的特性,使人们自觉主动的接受并遵守行为规范,可以说,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后手段。长征精神便是一种当代精神风貌的道德体现,并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深入人心,是以德治国的道德载体;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文件则可以为长征精神的教育提供保障。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我们无法脱离道德的力量,无法脱离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所带来的支撑与鼓舞。我们坚信,只有利用好长征精神的教育宣传作用,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而更加快速、平稳的发展,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为法制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部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一.存在问题:1.研究深度不够。对于大一学生来说,由于知识水平限制,我们对于

法治建设和长征精神的研究仅停留在浅显层次,研究视角及资料选取也只能停留在相关专家的研究方向内,缺乏自主创新的理论观点及视角。

2.研究成果并不成熟。由于受到知识水平及活动范围的限制,我们大学生群体很难接

触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并且难以把握事态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性学习只停留在浅显的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并且在研究性学习之后,很难再度跟进,得到更为成熟的结果。

3.研究动力不足。由于研究性课题多数比较枯燥、深刻,难以激发学生们深入研究的

兴趣,被动的投入研究性学习中,动力自然大打折扣。

二.下一步研究设想:对于这个课题的下一步设想,我们组将其概括为“做好一次成

果汇报,完善一个空间建设,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报告”。

1.做好一次成果汇报。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完善,争取在其他同学面

前做出一个精心准备的成果汇报,带领全体同学进入此次课题研究。

2.完善一个空间建设。在一边学习,一边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初步构建起一个空

间资源库,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填充。

3.完成一个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改进,按照要求,

不断完善提高,力争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希望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

第五部分:研究体会与收获

通过这次关于长征精神与法治建设的关系研究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当代大学生身上的责任重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及近代革命历史,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等待着我们的开掘,而站在世纪之交的我们,也肩负着富国强国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承前启后,成为我们最大的任务。

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精心的准备,认真的收集资料,积极的参与讨论。从选题到选材,再到分工、成稿,每一步都离不开每一位组员的努力与付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并收获了合作的喜悦。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紧密合作,才能够顺利成功的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带给我们的美好。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文化建设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谓文化强国,并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而是确确实实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瞬间。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到现如今的中国梦,文化始终萦绕于我们身边,薪火相传,从未断绝。当今国际竞争,已不再仅仅拘泥于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之上,文化软实力也已经成为竞争的热点。人民的生活也早已脱离了对物质的单方面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构建文化强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这是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们的殷切期望与真诚嘱托,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则应不负使命,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尤其我等法科学子则更应当身先士卒,不断提升法律修养,巩固专业知识,以促进法治建设发展完善。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主要任务分工方案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主要任 务分工方案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主要任务分工方案 一、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一)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和“12·4”宪法日,组织开展送法宣传“进基层、进农户、进企业、进现场、进机关”“五进”活动,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规政策宣传释疑工作,为法治国土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责任单位:办公室、利用科、耕保科、矿产科 (二)坚持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年度学习教育培训计划,集中举办2次以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使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做到知法、懂法,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责任单位:党支部 二、健全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三)完善集体行政决策事项范围、程序和办法等,固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规范业务审批程序,完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 责任单位:办公室、利用科、耕保科、矿产科、不动产登记局

(四)严格执行《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建立国土资源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面广、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项目、重大资金分配使用、重大政策文件出台等事项,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风险评估结果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执法监察科、执法监察队 三、健全和完善国土资源制度体系 (五)全面清理局机关规章制度,建立制度目录,形成比较完善和规范的部门党务、政务和业务制度体系。 责任单位:各科室局队 (六)全面清理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性文件,凡与法律、法规、规章相矛盾或已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及时废止或修改调整,完成国土资源管理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过市法制办合法性审查。 责任单位:办公室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七)全面清理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法治建设2017年度工作计划

法治建设XX年度 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法治交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交,营造良好的法治交通环境,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17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县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法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建立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加强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法治档案,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 2.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在执法队伍和交通质督站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促使广大行政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动机和执法目的,弘扬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维护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理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切实做到全员参与、严格考核。 3.继续抓好“普法”宣传教育。按照“法治建设”相关要求,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类人群,提高交通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二、推进行政决策规范化 1.建立完善依法决策制度。健全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

民主协商、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 2.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定,强化备案管理。 三、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1.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程序。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坚决杜绝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行使执法权。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优化执法流程、规范取证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用程序的公正保证结果的公正。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建筑工地违法施工,加大XX等领域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执法专项整改活动,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局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要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向社会公布整改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3.完善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建设。将行政审批系统纳入行政权利运行平台。进一步清理行政职权目录,落实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要求。行政机关法定职责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委托;无规章以上依据的权力事项要中心核定;切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切断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利益链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行政权力应当纳入而未纳入平台运行的实施问责。

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7497606.html, 以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作者:蔡薇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22期 [摘要]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党组织在其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依法治国和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党的领导作用发挥意义较为深远,同时也是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的首要前提,与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基层治理法制化角度上来看,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需要坚定不移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努力打造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基于此,本文就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从多种角度剖析和阐述,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法治型党组织;基层治理;法制化;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新时期促进基层治理法制化的任务目标,强调基层干部应该养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服务意识,能够依法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为了可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坚实建设法治型党组织、依法治国,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持续深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不仅是领导者,还有组织者,应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只有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才能切实提升党组织的执法能力,真正实现依法治国,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由此看来,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建设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其中的领导作用,为后续工作践行提供参考。 1 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中,新时期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建设对于基层治理法制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法治型党组织建设,有助于为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新的补充,与基层治理法制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有助于为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基层治理法制化则是法治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观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依法治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真正服务于人民。在依法治国全过程中,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领导地位,有助于党的作用发挥,推动法制化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建设成效,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建设法治型党组织。

法治建设资料(全)

溱潼镇 X X 村 法 治 建 设 资 料 (2014)

法治建设资料目录 1.…………………………………五年普法规划、年度普法计划 2.………………………………………………年度普法工作总结 3.………………………………………………普法领导小组名单 4.………………………………………………普法骨干队伍名单 5.……………………………………………………干部学法情况 6.……………………………………………………普法教育情况 7.………………………………………………图书登记、借阅登记 8.……………………………………………宣传栏更换图片资料 9.…………………………………………………………民事调解 10. ………………………………………………………矫正帮扶 11. …………………………………………………刑释人员登记 12. ………………………………………………治安人员花名册 13. ………………………………………外来暂住人口管理小组 14. …………………………………………外来暂住人口登记表

XX村普法五年规划 (2011--2015) 今年是六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充分做好六五普法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民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而努力。(二)主要目标。在广大村民中宣传法律知识,让村民能够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 二、主要任务。 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法律建设理论、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重大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主义观念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694 (方案范本系列)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 措施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的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全面贯彻落实监狱、劳教工作方针,确保监所安全稳定。始终坚持把维护监所持续安全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坚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积极创新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工作,建立完善罪犯教育改造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和戒毒康复工作,着力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矫治的质量,依法依规适用减刑(期)、假释、保(所)外就医等措施,完善罪犯分类改造和分级处遇制度,深化狱(所)务公开。 二、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减少不

和谐因素。认真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矛盾纠纷增多的态势,加强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积极参与土地承包、环境保护、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事关民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的调解,特别是要针对“两岸三地”交往不断增多所引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的新情况,积极探索涉台、港、澳纠纷的调解新方式。 三、以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类型的教育矫正活动,努力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矫正方案,突出教育矫正的个性化,加强教育矫正工作的针对性,确保社区矫正对象

2017年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分工(定稿)

2017年唐山市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分工 主要任务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完成时限序号任务序号内容 一着力抓 好“三项 制度”国 家试点 工作 1 研究制定我市推行“三项制度”试点的实施方案,明确具 体任务、工作要求、验收标准、推进方法、完成时限及责 任部门等 市政府法制办 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各县 (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 理区)管委会 2017年4月15日2 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专项部署,大力培育“三项制度”先 进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等多种 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工作,统筹推进试点工作 市政府法制办, 各级执法部门 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 区(管理区)管委会 2017年底3 完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将试点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级 各部门2017年依法行政考核指标。 市政府法制办 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各县 (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 理区)管委会 2017年底 二深化行 政审批 制度改 革 4 做好取消和已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委办 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 区(管理区)管委会 2017年底 5 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市人大 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有关部 门 2017年底6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行审批事项目 录化管理,全面推行统一受理、首问首办负责、限时办结 等制度。 市审管办 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 区(管理区)管委会 2017年底7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市县全面推开相对集中行政许 可权、设立行政审批局改革。 市编委办2017年底 8 规范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推进中介服务行业公平竞争市发改委2017年底 —1—

争创区域法治建设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争创区域法治建设示范区的实践与思考 法治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与基石。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突出地域特色,强化组织领导,将法治打造成建设“强富美高”新镇江的核心竞争力与助推器,走出了一条具有镇江特色的区域法治建设示范区之路。 一、法治:时代前进的价值追求 理念引领时代前进,时代呼唤法治精神。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法治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社会发展转型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市委鲜明提出,法治建设要从“过程先行”到“水平领先”。 ——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一个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离不开一个个独立且自主的公民、法人及其他团体组织等社会主体。要使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唯有厉行法治,发挥法治激励与惩戒的作用。一方面,充分运用法治激励机制以及授权性规范,赋予社会主体创造社会财富、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权能;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法治惩戒机制以及禁止性规范,真正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打造“强富美高”新镇江和建设法治镇江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经济强”需要

以法治来优化投资环境,引项目、促转型;“百姓富”需要以法治彰显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的依法所得;“环境美”需要以法治手段打击破坏环境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社会文明程度高”需要弘扬法治理念和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当前,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更加多元、矛盾纠纷愈发复杂,传统的社会治理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定纷止争作用,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二、示范:法治建设的目标定位 法治中国,区域先行。在法治建设整体布局和示范举措上,我们“找准短板”精准发力,“突出亮点”重点给力,让法治成为治理城市的基本方式,真正建设人民满意、良法善治的区域法治建设示范区。 抓关键少数,增强依法执政理念。全力争取地方立法权,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意见》,制定并颁布实施首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出台《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连续八年开展市县任用干

浅谈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问题

浅谈我国环境法制建设问题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本文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些探讨。 标签:环境法制建设 0 引言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依据历史时期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另一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问题,它是指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农业变速发展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的破坏加剧外,正引起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农药污染等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的广度深度已大大超过了从前所引发的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也称环境公众受害,指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包括环境破坏)。本文试就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法治建设作一些探讨。 1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极其惊人的。据不完全统计,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690亿元,部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5亿元共计955亿元,约占当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4%左右。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等因素,而且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又使其具有特殊性。 1.1 经济因素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 1.1.1 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会议发言(参考模板)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会议发言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就抓好这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决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工作、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行政决策更加规范。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招投标及“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严格预算和专项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市长热线”、县长信箱、百姓心声等平台作用,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明显增强。二是简政放权更加深入。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调整县乡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大力整治“两难两多一长”(企业开办难、不动产登记难两大突出问题,申请材料多、办理程序多、办理时间长三大顽症),精简政务服务申请材料XX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XX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进驻事项XX项,群众办事的便利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三是法律服务更加便民。建成覆盖全县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出台《XX县“XX”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全面推行“换作是你”调解法,县XX局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单位”,坚持发展“枫

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受XX通报表彰。四是政务公开更加透明。深入学习和宣传新修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紧扣全面推进“五公开”和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全县政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法治政府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政府依法履职不够到位,职能转变不够彻底;行政执法不规范等情况依然存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表现突出的是: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依法实施征地拆迁,法定程序缺失,征迁不彻底,出现了一些“钉子户”“拦路虎”,导致部分项目用地多年不能净地交付,而且随着时间拖延,问题处置难度越来越大,既耽误了项目如期推进,也造成了社会不公平不合理;部分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变更程序不规范;部分招商引资项目签订时,合法性审查不到位,考虑不周全。少数上访户法律意识缺乏,对因企业问题楼盘、施工队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原因造成的经济纠纷,不是寻求司法途径解决,往往聚众群访群闹、借机施压,极大影响社会稳定。对此,大家要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律手段,坚守法律底线,打造法治型政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法治政府权威。 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看待法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委局机关内部营造了浓厚的“平安**、法治**、和谐**”建设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责任 委局机关领导高度重视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学法用法工作,并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保证学法用法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求委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在积极参加集中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党纪法规的自学,从而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委局机关及时成立机关法制宣传

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没,一把手担任组长,对委局机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总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委局机关还及时明确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人、联络员和宣传员,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保证了委局机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序、高质开展。 二、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各项活动 1、严格遵守工作原则,保证学法用法实效。委局机关紧紧围绕全年宣传教育整体安排,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治理监督检查、领导干部下访、信访质询等密切关系民生的工作,把服务群众、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法用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制度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搭建、活动形式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深入开展党纪法规的宣传教育。委局机关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对《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试论,我国,生态环境,其他论文文档]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简介:文章从“良法之治”和“普遍守法”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提出了作者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 关键字:生态环境环境自然资源法治建设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党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宏伟蓝图的实现。对于如何进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案固有多种,可谓见仁见智。本文笔者试图围绕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对“法治”所做的经典阐述“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1]的角度,具体而言,即从“普遍守法”和“良法 之治”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一、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前提-“良法之治” (一)、生态环境立法的价值合理性-确立可持续发展为生态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 由于立法时所处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殊的时代背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现行《环保法》第1条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一项立法目的。虽然,从理 论上来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极其丰富,但实践中,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准却往往被庸俗化。经济增长的数据成为“现代化”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同时也是考核地方官员“政迹”的关键标准。众所周知,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资源高投入、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亦能达到,美国、日本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前曾走过这条路,我们在计划经济年代基本上走得也是这条路。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的所谓“经济发展”和“繁荣”是虚幻的,最 终是得不偿失的。 (二)、生态环境立法的工具合理性-整合现行环境资源立法 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立法一直受到非理性思路的影响,其后果表现为在立法时容易就一时一事做出规定,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体系化的通盘考虑和综合平衡,所立之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如体系不完善、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法律条文之间互相冲突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实施的效果,对造成实践中的执法困境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法律来说,“法律将容忍事实上的困难,而不能容忍不一致性和逻辑的缺陷”[3],因此必须对现行生态环境立法加以重新整合。 1、注重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保持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本身的和谐一致。 到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已制定了众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却并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的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地位非常尴尬。《环保法》地位的尴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环保法》是1989年由第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与其他污染防治与

2019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法治建设工作要点 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下面我们来看看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欢迎阅读。 一、以落实科学执政为导向,提升依法执政能力 1、切实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积极推进党工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议事决策、改革创新、处理复杂问题和推动工作落实的能力。着力加强党工委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党工委调查研究、征求意见、法律咨询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探索建立党工委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程序规范。健全以提升执行力为重点的考评督查推进体系,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机制。 2、切实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积极推行党务公开,不断探索完善党务公开的内容、途径和形式。提高党工委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3、切实加强民主法律监督。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监督,着重强化专项执法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民主监督,主动建言献策,提出高水平对策建议。 二、以实现法治政府为目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4、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办事公开制度,确保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

府部门以及公共事业领域实现办事项目的充分告知,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5、着力强化制度建设。深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完善决策执行情况监督制度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信访、诉讼以及行政调解等纠纷化解的衔接机制。 三、以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提升公正司法能力 6、大力推进规范执法。健全完善执法办案的内部程序和流程管理制度,落实执法责任,建立健全执法办案考核评价机制,推动解决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7、创新推进司法监督。深入推进警务公开,扩大公开范围、创新公开形式。健全完善对执法和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认真落实执法监督、案件评查和执法评议制度,及时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 四、以丰富法治文化为载体,提升依法办事能力 8、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以及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 9、丰富普法活动形式。不断拓展“法律六进”及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形式多样的普法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有针对性

法治建设先进城市管理方案【最新版】

精选法治建设先进城市管理方案 市委、市政府根据《法治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出台了我市法治城市建设的有关文件。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市法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年底全国、全省将进行法治建设先进城市和法治县(市)区评选,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今年全市社会管理暨政法工作“1+3”的工作目标,决定在全市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城市创建工作,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营造更加优良的法治环境。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创建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城市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国家和省法治城市创建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推进各领域的依法治理,全面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水平,为把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优良的发展环境。 到XX年底,实现下列创建目标: (一)市达到全国法治建设先进城市考评标准。努力实现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平正义、法律服务质优、法律保障有力、监督体系健全、城市基本实现法治化管理的目标。 (二)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创建活动,60%的县(市)区达到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考评标准。 (三)70%以上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行政村和城市社区达到法治单位创建考评标准。 二、争创措施

(一)高标准定位,科学制定五年全市法治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武汉大学、省法学会、省依法治省办支持,委托武汉大学法学院组成专家课题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全国先进、全省一流的目标定位,拟定法治城市建设实施意见,通过民主科学决策程序,上升为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通过层层动员和强力推进,使法治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优势和发展动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力争我市成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单位。 (二)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法治城市创建考评标准分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经济法治建设、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社会安定和谐、法治监督机制、组织保障、民意调查、平时考核等12类目标,共165个考核项目,总分1000分。得分900分以上为优秀,800分为合格。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考核标准逐条进行了责任分解,并组成督导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将创建工作职责落实到人,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圆满完成争创工作。同时,要确保不发生考评办法中7类不予申报评选即“一票否决”的情形。 (三)深入宣传发动,大造舆论声势。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宣传发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会议、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报道我市法治建设和创建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举办全市“六五”普法宣讲员和创建工作骨干培训班。利用电视台、城市公共场所、户外电子显

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习总书记在关于改革信访工作的阐述中强调,“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是破解信访工作中“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和蓄意非访、恶意闹访、随意缠访等突出问题的根本途径。信访工作关乎民生政事,涉及方方面面。解决信访问题,依法是原则,化解是途径,法治是保障。笔者以为,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应该做到“五个必须依法”。 一、必须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本质是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行政权力,这是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将不会因为不当行政行为侵害群众权益,从源头上解决基层社会矛盾频发多发、恶性发展的问题。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对群众的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教育到位,违法行为处理到位。坚持信访法治化建设,基层官员首先要有依法行政“不出事”的责任心。要坚持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相结合,用合法性保障行政行为的正当性,用合理性提升行政行为的群众满意

度,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发生的可能性。各级各部门要依法依规依程序,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上级要求变为具体方案和行动,从源头上防止乱作为、缓作为、不作为,不因执行政策错误导致社会不公、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受损而引起信访行为。 二、必须依法化解积案 依法化解信访积案是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和当前解决“非访“问题的重点,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强化法治是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利益的可靠保证。要以积案化解为突破,使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一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各种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认真梳理分析。要把梳理所有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合理诉求,依法依规依政策全部解决到位,生活有困难的,党委政府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使信访人没有理由、没有必要再恶意非访。二是要继续坚持党政定期议访、领导公开接访、干部包案下访、部门联合处访,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力度。要区分不同情况,通过听证、包案、核查、三级答复等这样一些环节和法定程序,使老百姓合理合法部分得到解决,合理欠合法的部分,通过平衡思维找到平衡点,妥善解决。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要定期调度积案化解工作,重点研究老案难案,带着责

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XX市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也是建设法治宜兴的重要载体和治本之策。近年来,随着法治创建和“五五”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的法治意识有了明显提升,“遇事找法、办事循法、平时学法”的风尚正逐步形成。但从全市情况来看,法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是缺少法治文化建设的阵地和载体,离上级要求的法治创建考核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根据省、无锡市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全面加强我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动员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力量,应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在各地、各部门上报项目的基础上,现制定2011年度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建成全国、全省“法治县(市、区)为目标,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相适应,吸收、融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国外现代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反映时代主旋律,着力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营造法治环境,增进人们对法律的信任感,弘扬守法精神,形成法律信仰,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为建设法治宜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二、总体目标 结合“六五”普法宣传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开阔思路,创新方法,努力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一面墙)”、“法治画廊”、“法治文化机关”、“法治文化社区”、“法治文化超市”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载体,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积极争创全省和无锡市“法治文化精品工程”和“法治文化示范点”,努力扩大法治宜兴的影响力。 三、主要项目和责任单位 1、宜兴市青少年法制教育乐园。依托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宜兴市青少年法制教育乐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互动性多媒体手段,让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法律知识,在互动参与中重塑自我,尊重他人,热爱生命,保护环境,从小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质,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养成正确而严肃的法律观念与人生价值观,远离犯罪。(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2、社保法治文化阵地。根据群众办事特点和维权诉求,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普法宣传,在办事集中的服务大厅、工作场所,悬挂和张贴法律知识、温馨提示和服务承诺等文字图片,提供高效周到的服务,促进群众办事和维权更便利。(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山东省农村经济几年来也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支持了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山东省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这严重影响了山东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从完善立法体系、健全法律责任、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完善。 1 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概况 山东,古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物种齐全,具有重要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山东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条件,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年产量居全国首位。1此外,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以及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山东省是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生态大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是立省之本、强省之基。 1.1山东省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1.1.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进行 海洋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与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沿海地区积极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向海洋进军,掀起了开发海洋资源的高潮。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山东省强有力的经济支柱。然而,海洋在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超量污染的巨大压力。这不仅会对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也使山东省广大渔民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为此,山东省紧扣本省实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指导,围绕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从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制定了《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人与海洋的和谐发展,维护好、 1刘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630

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2020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2020年法治创建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落实县委法治精神,继续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务求实效、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力、魅力、活力"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实措施依法做好民政工作,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弱势群体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在促进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工作整体水平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三、具体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及时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严格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工作,做到法治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切实把法治建设纳入工作总体布局,积极探索法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法治建设计划的深入实施。

(二)深化普法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是"六五"普法的第三年,要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内容,认真组织实施、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激励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在提高学习实效上下功夫,确保我局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落到实处,使法制宣传教育逐步走向深入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围绕依法行政,提高民政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好依法行政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结合今年的"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的规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和"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做好各项行政职权的分类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实行首问负责制,健全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逐步形成操作性强、内容完善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核,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考核的实效性,增强全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 (四)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项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民政局依法治县工作例会制度;三是,强化经费保障。严格按照创建法治的工作要求,落实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经费,并逐步增

法治城市建设公益广告词

法治城市建设公益广告词 1. 法治城市,城市亮丽名片;和谐新城,生活美妙音符。 2. 人人需要参与法治建设,法治建设需要人人参与。 3. 规则与民生是默契的黄金搭档,法治与和谐是连体的孪生兄弟。 4.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共创和谐城市品质之城。 5. 施"五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各项事业依法治理。 6. 法治城市同创一小步,和谐新城发展一大步。 7. 法治春风吹出和谐城市,三化战略铸就品质新城。 8. 科学发展铸就辉煌城市,文明法治筑就和谐家园。 9. 手拉手同撑法治城市保护伞,心连心共建文明和谐新家园。 10. 创建法治城市人人参与,打造品质之城个个受益。 11. 手牵手同创法治城市城,心连心共建美好新生活。 12. 法治城市你我同参与,和谐家园大家共受益。 13. 法治城市始于一砖一石,文明和谐凝聚一点一滴。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普及"法治城市“关”"。 15. 携手并肩同创法治社会,齐心协力共建和谐城市。 1. 你我播下法治的种子,城市收获和谐的果实。 2. 法治立品质新城形象,诚信谱和谐城市篇章。 3. 学法知法,法治理念在我心;用法守法,和谐新城求发展。 4. 一点一滴砌起诚信基石,一言一行筑就法治大厦。 5. 诚信是人生命运的支撑点,法治是和谐城市的长明灯。 6. 一举一动情系法治城市,一点一滴彰显和谐社会。 7. 法治城市源自点滴事,和谐新城始于言行中。

8. 法治与文明时时相伴,和谐与发展息息相关。 9. 和谐社会,法治先行:文明城市,依法懂法。 10. 建设法治社会,利己利民利国家;构建和谐城市,你好我好大家好。 11. 爱城市,建和谐新城;讲法治,促社会安宁。 12. 同栽法治树,同育公平自由花,同品和谐果。 13. 法治绝不是僵硬的规则,而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14. 打造法治城市出于一点一滴,构筑和谐新城源于一心一意。 15. 学习法治,始于一言一行;遵纪守法,源于一举一动。 1. 法治社会是原子,平安城市是分子,守法市民起反应,和谐生活放光彩。 2. 弘扬法治,崇尚文明,做诚信守法好市民。 3. 法治城市,上下左右一条心;和谐新城,东西南北万户春。 4. 乘宣传教育之风,扬法治城市之帆,航科学发展之船,登和谐社会之岸。 5. 与国际接轨,与法治同行,与和谐共进,与城市共享品质生活。 6. 一点一滴树立法治形象,一举一动展示城市风采。 7. 崇尚法治铸就城市开放兼容人文精神三化战略增进新城科学发展不竭动力。 8. 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环境品质化,城市法治化。 9. 法治城市迈进接轨国际步伐,品质新城彰显科学发展理念。 10. 法治阳光,普照城市;和谐雨露,滋润新城。 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