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工业、商业

农业、工业、商业

农业、工业、商业
农业、工业、商业

专题从古代农业到现代农业

武汉市第十六中学刘波

1.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

古代中国作为中央之国,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技术成熟、管理完备,水平领先世界。

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先看生产工具。原始阶段的刀耕火种,翻土工具犁从耒耜、石犁、青铜犁到春秋出现铁犁(直辕犁、唐朝的曲辕江东犁);材质从石骨木、青铜到铁;动力从人力、畜力到自然力。耕作技术也可圈可点。从开沟排水到除草、施肥、治虫到休耕都涉及。春秋时出现垄作法,西汉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技术。耕作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不等。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发达。战国时秦国李冰的都江堰,汉朝有漕、白、龙首渠;曹魏马钧的翻车(龙骨水车),唐朝的筒车。

土地制度上,它涉及中国社会的治乱兴衰。西周封建社会有贵族的井田制和公田均田制(官田),总体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春战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勃兴,诸侯国出于争霸的需要,承认土地私有,条件是交税,与此对应公元前594年,鲁国出现初税亩。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逐渐分化为皇室所有、地主私有和自耕农私有。而权贵利用有利的经济政治地位疯狂兼并土地,直至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小农占主体的社会,农民无以为生,只能铤而走险,社会动荡起义频发。明朝采用鱼鳞图册规范土地制度,但效果不明显。统治者为了自身统治长治久安,实行重农的政策。雍正帝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统治者着眼自身利益,再加上,随着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清政府取消人头税,中国人口激增,劳动力供应充足。在西方国家推行农业革命实现机械化的大潮流面前,中国社会缺乏足够的革新动力。有钱人买房置地,把大量的生产力局限在农业领域,而且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驱使。尽管农业仍领先世界,中国不可避免地在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进程中落后下来。

2.近代农业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者东来。但是中国的自然经济、农产品仍然具有优势,农产品出口多于进口。1765—1869年的工业革命,列强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列强掠夺中国的农产品,中国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机器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商品带来了东南沿海的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农业与小手工业分离,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鸦片的输入,银贵钱贱,小农很多破产,引发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为合理分配土地提出了大同的构想。1905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1924年新三民主义,又把它阐发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资产阶级对土地制度也有一套理性的设想。

英国15世纪后半期开始圈地运动,17-19世纪发动农业革命主要是农业工具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工业革命平静却也影响深远。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面对共同的敌人南北双方达成妥协,颁布了1787年宪法,保留了种植园奴隶制,最终引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把土地分给个体小农,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肯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1861年俄国改革,废除农奴制,把小块土地分给农民。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农产品相对过剩,罗斯福新政实行农业调整法。

国共尽管第一次合作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由于阶级分歧,共产党不得不转移到农村去,“工农武装割据”。1931年,毛发布了土地革命路线,力图把土地从地主手中转

移到农民手中,团结农民共同革命。1937-1945抗战期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实行耕者有其田,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消灭了剥削阶级的土地制度,土地转为小农私有。

2.现代农业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农业获得一定的恢复,为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基础。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小农拿出土地,参加农业合作社,土地变革为集体所有国家公有。1958年,大跃进,农业生产要求来个大跃进,出现浮夸风、放卫星的状况;同时实行苏联集体农庄式的人民公社,一大二公。1959-1961年,出现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了很多人。1960年,从农村开始调整,纠正“左”的错误,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召开7000人大会,国民经济有所恢复。毛泽东的最后十年发动文革、内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1978年,从农村开始实行改革,在安徽、四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国有,承包给农民。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2005年,国家免除存在数千年的农业税。

在苏联,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逐渐掌权,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赫鲁晓夫发动了玉米运动,并实行大规模垦荒,结果成效不大。

专题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

1.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手工业

古代中国久负盛名的是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直接经营,原料上乘,不计成本,产品精美,领先世界。

矿冶业,冶铜,夏商周三代为青铜时代;冶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有高炉炼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钢,两汉的炒钢术,南北朝的灌钢法。制瓷业,东汉烧出青瓷,北朝烧出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状况;宋朝的五大名窑,定窑在河北,汝、官、钧(禹州)在河南,哥窑在浙江;明朝烧带阿拉伯文和梵文的瓷器,清朝根据欧洲订单烧西餐用具和鱼缸,明清有青花瓷。丝织业,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唐朝吸收了波斯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风格,明清在苏杭设织造局。瓷器和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为中国赢得了瓷国和丝国的称誉。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鼓励,商鞅变法曾奖励耕织。魏晋南北朝时期,民营和个体小农手工业遭遇重创。明朝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出现近代征兆,纺织、制瓷、矿冶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江南出现雇佣关系。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殖民主义者东来,中国尽管闭关,但仍有广州保持外贸,中国的手工业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仍然居主导地位,出超、顺差。

而在大约与中国春秋战国、秦西汉同期的古希腊、罗马,海洋文明,商业发达,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商业和外贸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2.近代机器生产的工业

近代机器生产的大工业肇始于西方。以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代表的科学革命,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的《权利法案》带来的政治革命为前提,1765年珍妮纺纱机为标志,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开展反过来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取代工

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国之基----自由主义思想逐渐盛行。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工业革命传到了与英国一衣带水的法国,工业革命的开展要求打破法国君主专制的枷锁。在英国的殖民地北美,工业革命的开展也要求打破殖民桎梏。

尽管外商在鸦片战争前已经在沿海偷偷办厂,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机器工业—--外商企业。1840年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英国机器产品价廉物美冲垮了沿海的小手工业者。为挽救内忧外患,清政府开始了自救运动,1861—1895年的同光新政、洋务运动,出现了官办的洋务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1863年中国出现了私人经营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国出现新的阶级力量。

1870年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向私人垄断(生产、资本高度集中)阶段过渡,出现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系统化,人类社会向电气时代过渡。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1861年)、日本(1868年)和刚刚完成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年)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列强为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矛盾冲突加剧,引发一战。

随着明治维新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日本崛起。1894—1895年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资产阶级党派登上政治舞台。1912—1936年,由于辛亥革命、一战的特殊条件和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1935、36年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较快发展。此外,当时的中国还存在南京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工业和共产党苏区、边区、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工业。

一战后世界局势相对缓和。苏俄1918—1920企图由战争状态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1921—1927年新经济政策把部分工业租让给资本家和外国人经营。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冰火两重天。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国际贸易下降三分之二。1928—1932年苏联一五计划,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27年苏联提出农业集体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农民为工业化交纳贡税。1932—1937年二五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3年,罗斯福新政提出工业复兴法,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干预。

1937—1940年苏联的三五计划没能实施完,但是为卫国战争打下了一定基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国民政府开展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把工业转往大西南、大西北。

3.现代工业

1945年二战结束,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西方国家迎来了战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黄金时期。1947年的欧洲复兴计划,推动了西欧生产发展和一体化进程,联邦德国迅速崛起。由于中国成为红色国家,出于冷战的需要,1951年美国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扶植日本,免除战争赔偿,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发还给日本,日本崛起,1970年举办了大阪世界博览会。

1949年新中国建立,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孤立、包围和封锁。苏联出于国家利益和冷战的需要,援助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中国。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发展,为三大改造奠定基础。1953—1956年三大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进行改造,手工业建立合作社,资本主义工业实行公私合营。1953—1957年,在苏联的支持下,重点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73年,中东国家借第四次中东战争,以石油为武器同西方国家展开斗争,引发石油危机、经济危机,1975年出现滞胀。西方国家减少对工业的干预,西方出现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受挫。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美国出现新经济----知识经济。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出现乡镇企业。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归纳中国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时期

新中国对原外资企业、国民政府经营企业、民间私营企业以及手工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改造,并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兴建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基础。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的方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特殊的工业景观。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工业曲折前进时期

文革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在动荡中曲折发展。处于备战考虑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业基地的"三线建设"运动,大大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工业大发展时期

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都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专题从传统商业活动到现代市场经济

1.中国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与西方的合理逐利、个人理性

中国先秦的商人善于经商,并且为生意人赢得了“商人”的称呼。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富甲王侯的范蠡、吕不韦等。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有不错的商业天赋,后来为什么商业成了末业呢?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再加上害怕商人强大后威胁自身的统治。主流思想领域也反对商人的投机逐利,重义轻利思想逐步占主体地位。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而在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海洋文明发达;公元前5世纪,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公民意识被唤醒,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民主政治反过来又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向地中海地区扩展,到1世纪后期,控制欧、亚、非三大洲,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罗马的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法制的规范反过来促进商品经济的活跃。古代西方,在民主法治的引领下,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向前。近代,西方新航路的开

辟也是在黄金热的指引下,合理致富,理性发财。财富的增长,公民争取权利的意识增强,反过来推动公民权利的增长。

尽管有重农抑商和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但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仍然有相当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黄河流域的商品经济一度活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时出现了志怪小说。唐朝出现邸店、柜坊、飞钱,有利于商品流通,思想文化上与此相适应,出现传奇,唐诗空前繁荣。宋朝商业发展,突破市坊界限,出现“交子”,形成四大商业名镇;市民文化勃兴,宋词大放异彩,风俗画成最大亮点,《清明上河图》闻名世界。元朝大都成国际性商业大都会,元曲繁荣。明清北京、南京商业繁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长途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徽商、晋商;明清小说是市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西方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英国、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北美殖民地商业的发展,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殖民地反而成为技术突破的阻力以及法国的小农经济曾经都阻碍过工业革命的进程。

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许多行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白银运用于商业领域,江南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萌芽,但当时的中国出现反世界潮流的趋势,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闭关政策,而西方近代民主法治、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由于合法的私有财产缺乏有效保护,再加上公民权利的式微,中国的有产者通过商业发财致富,却把大量的财富用来买房置地,或者通过培养一个科举士子来支撑门户保护私产。中国很多的有钱人是通过和权力勾结来发财和保护财产的,贫富悬殊到一定地步,社会动荡发生,有产者首当其冲财富毁于一旦,社会在专制与革命之间循环,因此“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球化趋势与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端,全球化趋势萌芽,殖民扩张攫取了大量财富,客观上也密切了世界联系。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

在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闭关锁国的中国没能抵挡住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五口,中国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办厂的特权,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成为被掠夺对象,在全球化、近代化趋势中,中国是被动卷入。后起的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晚晴政府为了赔款,放松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末还出现了将爵位授予办实业者的状况。1914—1918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更显示中国经济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反苏司令部,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孤立、封锁。苏联1928—1932年实施一五计划,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32—1937年二五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与此相反,资本主义国家发生30年代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严重的危机。苏联市场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相对分裂,世界市场更多地呈现“半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

由于中国战场对日本的牵制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提高,1944年中国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1946年,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7年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体现了政府融入国际市场的努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由于西方势力对中国孤立、包围、封锁,中国一边倒,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贷款3亿美元。美苏对峙,全球市场遭遇意识形态的阻碍。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区域集团化是全球一体化的中介,最终将会推动全球一体化。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直接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市场经济体制,跨国公司推动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社会全面转向,1979年以中美建交为契机,中国经济开始以面向市场为取向的改革。1980年经济特区创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厘清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成为全球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一员。

3.主导世界市场的主流理论、世界市场法律规范及其制度化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席卷西方,自由主义应运而生。1776年亚当.斯密写作了《国富论》,他反对由国家干预经济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只富裕了那些拥有特权的精英份子。它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而政府的干预经常阻碍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但市场天生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的自发调节不能克服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凯恩斯主张采取赤字政策,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带来的灾难。从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开始,西方国家全面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干预。由于二战期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战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国的标杆作用显著,凯恩斯干预主义在二战之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下出现的凯恩斯主义,是为了治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经济停滞,而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压制了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忽视了市场经济规律。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滞涨现象,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治理经济停滞与治理通货膨胀的手段恰恰相反,所以治理一个必然导致另一现象更加严重。一直被奉为圭臬的凯恩斯主义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方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思潮。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深远,它不仅影响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加速了世界大战,最终社会主义的苏联也不能置身其外。在30年代大危机的打击下,二战后,如何建立一个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成为关键。20世纪后半叶起,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它们实际上都肇始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资助发展中国家克服穷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成立,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由于30年代大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1947年,美国、中国等23国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WTO取代关贸总协定。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西方国家讲究法制、契约精神,这些法律、规范和机构的建立最终都促进了世界市场朝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doc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梳理】 一、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运用, 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 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耦犁)。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 ⑥唐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演进根本原因: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总结: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演变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2、确立:,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确立的过程: 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 ②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

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③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特点: ①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 ②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般了解) 总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才被彻底废除。 (三).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区别、联系: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在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期间,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①、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②的确立。------生产关系的变革 3.地位: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③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特点:①以为生产生活单位,注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5.评价: 积极性: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来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经济基础。 局限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经营模式、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内容】第一章: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与阶段第一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研究范围一、全产业链核心利益二、现代农业经济周期三、主要产品研究种类四、主要产业链条分布第二节现代农业一体化投资背景分析一、土地流通与大规模集中(1)土地流通与大规模集中的制度及形式(2)农村土地流通情况二、农业相关扶持政策分析(1)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近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3)相关财税补贴政策分析三、科技农业相关产业受重视四、农业经济国际化程度提高第三节农业产业链投资与发展 困境分析一、农业产业链双柠檬市场二、农业产业链低水平均衡三、市场主体的力量不对等四、农业产业链“双失灵”第四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模式效益分析一、产业链协同效应二、企业成本效益分析三、食品安全效益分析第五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局限分析一、产业阶段适用的局限性二、长期发展战略的局限性三、产品品牌定位的局限性四、全产业链模式本质分析第六节现代农业一体化投资壁垒分析一、现代农业进入壁垒分析(1)资金壁垒(2)网络壁垒(3)品牌信誉壁垒(4)管理能力壁垒二、现代农业退出壁垒分析第二章:中国现代农业细分市场分析第一节现代农业细分市场前景分析一、种植

业投资前景分析(1)种植业种植面积预测(2)主要种植业产量预测1)粮食作物产量预测2)经济作物产量预测(3)种植业成本收益分析(4)种植业发展趋势分析(5)细分市场投资热点分析二、家禽养殖投资前景分析(1)家禽养殖业生产规模预测(2)家禽养殖业消费规模预测(3)家禽养殖业盈利情况分析(4)家禽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5)细分市场投资热点分析三、家畜养殖投资前景分析(1)畜牧养殖业生产规模预测(2)主要肉产品消费规模预测1)猪肉消费规模预测2)牛羊肉消费规模预测(3)畜牧养殖业盈利情况分析(4)畜牧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5)细分市场投资热点分析四、水产养殖投资前景分析(1)水产养殖业生产规模预测1)水产品产量变化2)水产品出口情况(2)水产养殖业消费规模预测(3)水产养殖业盈利情况分析(4)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5)细分市场投资热点分析1)政策支持2)消费潜力好第二节质量安全食品市场定位分析一、有机食品市场定位分析(1)有机食品的产品竞争力分析(2)有机食品的产品差异性分析(3)有机食品主要目标市场分析(4)有机食品市场需求特征分析(5)有机食品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二、绿色食品市场定位分析(1)绿色食品的产品竞争力分析(2)绿色食品的产品差异性分析(3)绿色食品主要目标市场分析(4)绿色食品市场需求特征分析(5)绿色食品投入产出效益分析三、无公害食品市场

《中国古代农业及手工业》

2016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训练:13《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含解析) 课时训练13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 ) 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推动水利的兴修 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 D.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2.“过春节”又称为“过年”。“年”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 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 C.为了纪念神农氏 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 3.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4.《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私田开始出现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5.近年河南省发掘的9 000年前贾湖文化遗址中,发掘出我国最早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盘、磨棒、石铲等实物资料,这表明 ( ) A.我国农业起源于本地区 B.当时南方的稻作推广到中原,改变北粟南稻格局 C.当时本地先民生产生活比较先进 D.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6.十字绣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下图中的十字绣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落后的原始农业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D.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 7.2010年在安徽省蚌埠市发掘出双墩1号墓,出土随葬品2400余件(如图),据考古专家论证,该墓主极有可能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当时人们还不会烧制瓷器 B.当时冶金业特指青铜铸造 C.当时金属乐器铸造术先进 D.当时钟离国国君身份是大宗 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 ) 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 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 9.《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一曰德能居位曰士;二曰辟土殖谷曰农;三曰巧心劳手以成器物曰工;四曰通财鬻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 ( ) A.社会地位B.职业分工 C.道德品质D.知识水平 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时期B.西汉 C.南北朝D.北宋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结合众多农业企业的研究,将基于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主营产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分为品牌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农业+休闲、生态+农业。 1、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就是做品牌农产品的农业,这种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经营的基础,讲求的是打通从选址、育种、种植到营销、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应质量认证和商标权,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美誉度,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典型代表如“褚橙”。 2、加工农业 加工农业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的农业类型,其关注点在于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或食品饮料,而农业生产环节主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典型案例如“汇源集团”。 3、科技农业 科技农业就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强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进而实现新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经营模式。科技农业一般包括育种农业、智慧农业等,前者如隆平高科主要聚焦在育种,后者如以色列的智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典型代表如隆平高科。隆平高科主要从事于杂交水稻、杂交辣椒、杂交棉花、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和优质西甜瓜、蔬菜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创新、快速扩繁和推广销售。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十分注重对种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并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仅在中国、印度等过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拥有近万亩的试验基地。 4、农业+休闲 “农业+休闲”模式是利用当地独有的农业资源,发展“产业+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一是打造附加值高的农业,二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典型案例成都多利农庄。成都多利农庄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以“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重价值,构建集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地和有机农业旅游目的地。项目计划建设100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分拣包装中心。同时创建农业科创中心,以乡村创客为载体,以“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服务平台”的模式吸引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周边地区5万亩生态农业发展。 5、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模式也可称为特种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盐碱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发展的农业,注重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并行推进。典型案例为大生农业。大生农业与吉林省白城市政府联合发展燕麦产业,投资建设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农业合作社(村集体)+产业园区+农户”模式带动燕麦种植和种业发展,借助燕麦在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地的良好成效,逐步实施对白城及周边2000多万亩盐碱化沙化土地的改造治理,有效实现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精准扶贫。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农业的经营模式也不断向着多元化、科技化的方向演变,需要我们在变化中拓展思维、寻求规律,从而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谱写自己的诗篇。

浅析“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

浅析“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六安地处丘陵地带,小农经济下耕地分散,标准不一,品牌各异,同时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链条较长,批发市场承担接近85%农产品流通,多级分销推高终端价格,利润被一层层剥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集约化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利用互联网工具,减少中间环节,让利农户,惠及消费者;同时依托互联网链接产地与消费者,并进行信息采集,构建信息化系统,辅助农业互联网化的快速发展。 如何发展互联网+农业 专业的品牌化 六安农产品品牌较多,但极少得到有效的运营。对小而多的品牌商家进行挑选与整合,注入资本进行长期运营,坚持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前提,针对农产品实行品牌运作,达到农产品溢价增收的目的。 联想集团战略投资高端水果品牌“佳沃”便是恰逢其时的正确选择,柳传志坦言“联想做农业并不着急赚钱”,因为打造品牌是一个长期战略,更大的价值在未来市场,但现在需要先走出第一步。 产品特色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而为枳”,地域差异造就农产品的地域品牌。但地域品牌也有可能被滥用。就像今天你很难辨识谁是正宗的霍山石斛,消费者便对市场失去了正确判断,对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 保证农产品生长环境,规范生产流程,依托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供应商,进行大力扶植。将产品品牌与地域品牌相结合,在提升品牌辨识度的同时也为当地特色做了口碑宣传。 政府助力供给侧改革 由于六安农业耕地小,农民分散的特点,资源性的整合少不了政府的力量,六安政府给予供给侧强有力的组织和支持,例如为农产品质量做初级的信用背书,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公司注册、税收、资金等实际性的支持等。 “互联网+农业”销售渠道解析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 融合线上B2B2C和线下O2O模式的电商平台 先做B2B:厂家到经销商;经销商通过平台跟厂家进行采购,从轻入手,帮助厂家迈出互联网模式的第一步。 再到B2C:让一级经销商到平台开店,把产品直接卖给农民。农资企业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免费开店,获得免费推广,保证了产品市场的开拓、销量的增长。让经销商触电,学习接触互联网,为B2B2C做好前期科普培训。 传统农资市场中,农资产品先由厂家卖给一级经销商,一级经销商卖给二级经销商,再

统考版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学案含解析人教版.doc

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必备知识·夯基固源] 主干知识历史认知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 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②两汉:西汉发明了犁壁,赵过发明耦犁,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2.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我国农业耕作技术成熟并定型。 3.耕作制度: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 5.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评价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井田制,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家,实际上是奴隶社会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 (1)确立: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2)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地主阶级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分化。 (3)问题: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官营手工业 (1)历程:夏、商、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表现 ①冶金业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01知识讲解

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发达的古代农业

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土地所有制:私有。 (2)基本生产单位:家庭。 (3)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生活需要。 (4)特点:____⑤____。 (5)优点:具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精耕细作。 (6)缺点:规模小,脆弱,孤立。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概况 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经营特点:政府____①____;集中生产;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 (2)重要成就 Ⅰ冶金业 铜、青铜: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治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钢铁: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西汉时期采用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___②___。中国的冶铁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Ⅱ制瓷业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有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___③___、珐琅瓷等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Ⅲ丝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有丝织品。商朝时已有织机。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官营丝织业规模较大。唐朝丝织技术高,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明清政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中国民间手工业的地位:自然经济的补充。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曾有发展;魏晋时期遭受摧残,隋唐得以恢复。唐朝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于农夫织妇之手。两宋后,民间手工业艰难发展。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开始出现___④___。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中国农产品企业十种商业模式分析(上)

中国农产品企业十种商业模式分析 (上)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命运,面对世界五大粮商虎视眈眈,面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带来的波及,面对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与高品质,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以及国家对农业项目持续投入,中国农产品企业,尤其是农产品产业化的企业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塑造品牌农业,成为经济转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1、全产业链——中粮集团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从单一的粮油贸易企业,选择全产业链的方式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进行投资和整合,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开发,从而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中粮总资产从2001年的4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326亿元,增长了4.5倍;营业收入从2001年的213年的增加到2010年的1386亿元,增长了5.5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机构和个人对中粮的这一全方位进入的商业模式表示质疑,原因在于对中粮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全产业链模式缺少深入的了解。 2009年11月,笔者应邀参加中粮集团举办的一次全国性农产品展会上,在与中粮有关人士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其实中粮选择全产业链模式不仅仅是解决现阶段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央企自身资源整合松散零星的农业,使之实现高效化、品牌化、产业化,也是解决目前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有效保证。以中粮投资收购新疆屯河番茄为例,就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考量,新疆番茄作为世界级优质番茄产业集中区域,一直缺少品牌龙头企业,而事实上作为番茄本身的价值亟待深入开发,以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为例,其抗氧化能力是目前所知天然物质中,仅次于虾青素的物质,在美容、养生、抗癌、调节免疫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而前者获取难度和成本都较高,而新疆番茄含有更多的番茄红素,又是消费者便于接受的日常食品,可以再建立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开发到位其市场规模将不亚于乳制品产业。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粮率先进入这样的农业产品和优质产区,掌握了整条产业链,虽然在前期投资规模较大,但是随着环环相扣的产业升级,能够形成从果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药品等系列高附加值的提升。例如仅一瓶番茄红素胶囊价格都在200元以上,而且广泛受到三高人群和美容人士的欢迎,中粮掌握的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而是在创造一条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农产品的生活方式。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专题练习(十三)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6·广东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2.右图所示工具名为桔槔。《庄子》载:“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 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对桔槔解读正确的有() ①桔槔最迟在战国已经出现 ②桔槔是我国较早的灌溉工具 ③与牛耕共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④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农业的重视 A.①②B.①②③ C.③④D.②③④ 3.《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4.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维持国家财政B.小农经济出现 C.私田大量开垦D.耕作技术提高 5.“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6.(2016·临沂模拟)下列是四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史上最全农业商业模式解读

干货-史上最全农业商业模式解读 在农业领域,会不会设计商业模式,非常关键!这一行的成功者,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人物。因为行业中各利益相关者特别难驯服:上游供应商多为高度分散的农民,诚信意识不佳;下游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价格敏感度高。但也有很多成功模式,如连坐模式、利润锁定模式、担保公司模式等。 在农业行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尤为关键。而其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领军人物。 随着中国农业进入转型加速期,2008年来,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一直呈振荡上升的趋势,很多农业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如果用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农业企业,就会 发现大多数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一是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低。农业企业的上游供应商多为高度分散的农民,但他们诚信意识、履约能力不佳,对价格敏感度高,因此企业无法建立稳定的供应商体系。 二是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低。农业企业的下游客户多为消费者,他们的品牌忠诚度低、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而且,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大,进入销售渠道特别是商超的成本高,资金占压严重。 三是新进入者的威胁。从市场进入壁垒看,中国农业资源高

度分散,农地资源流转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众多。 四是替代品的威胁。农产品的种类众多,消费者的热点不断转换,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 五是行业内现在竞争者的竞争。农业企业面对不利的竞争环境,既要准备大量的农产品收购资金,又要巨资投入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等设施,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从经营风险角度,农业企业要面对气候、疫情及上游农产品原料价格的波动,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投资者,都是压力大、回报低。 本文所说的农业企业,是指从事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围绕现代农业服务、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明天的分享中,我们通过若干案例,讨论如何在这个行业中创新设计商业模式。如:与农民交易的模式、重组轮种模式、同村连坐模式、利润锁定模式等。 农业行业中的创新商业模式探索如下: 与农民交易的模式 企业与农民的交易方式,通常是在租赁土地后,反聘农户进行种植或养殖,企业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种畜、饲料等,并签署“农产品收购协议”以锁定收购价格。想要以此与农户 建立起独家的、稳定的供应关系。 但是常常事与愿违。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农民往往在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梳理】 一、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 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 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 ②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③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特点: ①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 ②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般了解)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总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才被彻底废除。 (三).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区别、联系: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在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期间,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① 、 技术的出现和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所有的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农业企业赚大钱的10种商业模式

农业企业赚大钱的10种商业模式 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1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 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世界五大粮商虎视眈眈,全球性经济危机严重波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苛刻。面对内外夹击,农业企业如坐针毡,但又不知如何发力! 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1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何杀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 对此,志起未来就目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进入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十种战略模式: 模式1: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赚大钱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

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 志起未来观点: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在我们服务的很多农业企业中,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他们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玩转产业链的有效方法了吗? 模式2:依云模式——用稀缺产地资源,赚大钱 依云,在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能在中国的超市卖到20几块?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C以下,丰富无污染。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志起未来观点: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他们背后并不缺乏资源,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如我们服务过的乌江榨菜企业,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 您为您的企业找到独特的稀缺产地资源了吗? 模式3:双汇模式——走深加工之路,赚大钱 作为老牌肉食品企业,双汇不是单纯的卖火腿,而是借助当地(河南)养猪的原料资源所具有的规模优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挖掘深加工,打造出了像王中王、玉米肠等这样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新品,一举推开市场之门。 志起未来观点:立足自身资源,引进先进技术,走深加工之路,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涉农企业的选择。如志起未来的战略合作伙伴西王集团,就是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通过打造玉米胚芽油、西王果糖这样的战略产品,大大转化高附加值,使企业在短短时间内实现两家公司上市。 您的企业资源虽然雄厚,但您找到使之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方法了吗? 模式4:阳澄湖模式:墙内开花,墙外香 为何偏偏阳澄湖大闸蟹每年没上桌前,都被能被炒的“红遍全球”?Why?

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

2015-2020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Special Statenent特别声明 本报告由华经视点独家撰写并出版发行,报告版权归华经视点所有。本报告是华经视点专家、分析师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华经视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客服人员 (8610-56188812 56188813),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华经视点是中国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咨询机构(欢迎客户上门考察),公司长期跟踪各大行业最新动态、资讯,并且每日发表独家观点。 目前华经视点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市场研究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征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IPO上市咨询等领域,同时也为个阶层人士提供论文、报告等指导服务,是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与阶段 1.1 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研究范围 1.1.1 全产业链核心利益 1.1.2 现代农业经济周期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生态农业经营形式 1.1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广西、浙江中南部地区水田农业模式比较典型,其主要包括水稻、萍以及鱼,能够在农业模式中共生,将水田分为垄上和垄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用于种水稻,下部分用来养萍和鱼,属于立体的生态结构,使农业与渔业共存在一个经济性生态系统中。 1.2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1.2.1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此种生产经营模式中包含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两个重要因素,基于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角度而建立。四位一体的结构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动力生产,从而带动沼气的产量。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利用质能的转换在土壤上实现全封闭组合系统,其中包括沼气池、采光温室、牲畜舍以及厕所4个区域,因此称之为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2.2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猪-沼-果模式,主要以沼气为主,成为林业、果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链中的纽带,以此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的发展。每户居民都具备沼气池、养猪、种果树。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南方地区,在江西赣南地区已经有大约25万户居民采用,且取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西北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西北生态农业经营采用五个配套模式,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是干旱缺水,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生态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五个配套经营模式正是为了能够延续这一地区农业持续性发展而构建的。这种模式需要每户配套果园、蓄水窖、暖圈、营房以及沼气池。经营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之后是其生产的纽带———沼气,以构成农业推动牧业、牧业促成沼气、沼气助长果实、林牧相匹配的配套经营模式,并使之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2、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从各地区间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实践中的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但发展路线与规律却相同,都是围绕资源整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循环,从而引导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在利用有效资源重组与生态环保的大方向上。 2.1综合性 纵观生态农业的整体系统可以看出,其具有组织与发展功能,能够将主要元素衔接起来促进下级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性的整体功能是以农业为切入点,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整体、协作、循环以及再生的原则,对系统中主要元素进行次序规划并合理调节与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使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结构与农业阶梯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而促进整体性的综合发展,在综合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生产力。 2.2多样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2、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3、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4、服务组织带动型(服务组织+农户); 5、农业园区带动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示范园+农户型); 6、中介组织协调型(“农产联”+企业+农户); 7、其他组织模式(主要以以上几种模式衍生而出)。 1.1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供应企业或农户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对某一农产品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农产或相关的生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联结生产基地和农户,形成紧密程度不同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龙头为农民承担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②“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企业与农户利益直接对立的状况,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③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资金、土地、劳动力和技术市场生产要素上实现了优势互补,龙头企业负责技术、资本密集、风险大的部分,劳动密集和风险小的部分交由农户负责,形成新的生产力。 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既发挥了大规模经营的优越性,又弥补了农业小生产在经营环节上的缺陷,调动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双层经营。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受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农户品的供求关系难以稳定; ②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 1.2 专业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成为农产品的集散地,加快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②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①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完善; ②农村流通中介组织还未发展完善,还需要培育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及提高农民参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 1.3 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型(规模特色产业+农户)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投资少、易起步、风险小,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 ②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生产专业化水平较高,形成了专业村、专业乡。 ③形成产、加、运、销为一体的产业群体。 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

农业商业模式的探讨

农业商业模式的探讨 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生存发展之路,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世界五大粮商虎视眈眈,全球性经济危机严重波及,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苛刻。面对内外夹击,农业企业如坐针毡,但又不知如何发力。随着农业土地流转政策的松动,国家对农业项目的持续投入,解读1号文件的背后真谛,对农业企业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农业企业如何通过模式创新,获得核心竞争优势?农业企业如何成功转型,塑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农业领域的商业模式总结 模式1:中粮模式——玩转产业链 中粮集团作为国内龙头农业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通过对涉及农业的各领域,包括技术、信息、种子、金融服务、网络、渠道、终端等进行投资和整合,从而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投资与服务开发,在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番茄酱、葡萄酒等均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农业企业涉及到米面粮油、鸡蛋、榨菜等各大领域,虽然有的企业只涉及到一个细分产业,但却把产业做到了极致。 但随着中粮2012年业绩明显下滑,多家子公司亏损严重,其全产业链的模式也遭到了很大质疑。CBCT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中

粮产业链布局超前,不但粮食需要从外采购,并且旗下产品也需要从外采购和委托加工。全产业链的提法对其造成巨大的压力,目前中粮在进行新的并购,如果不能有机整合资源,并购对其并无意义。中粮现在已经在内部进行调整。甚至有业内分析师认为,中粮应当作为平台企业存在,为孵化更多的粮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非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模式2:依云模式——用稀缺产地资源 依云,在法国最普通的矿泉水,为何在中国卖的比牛奶还贵?原因不仅仅因为它来自阿尔卑斯山,还在于背后的关键词:世界少有、无污染地区,海拔2000米以上,年均温0°C以下,丰富无污染。就是因为地域的唯一性和独特性,造就了产品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使之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水。 学会利用产地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力,不是所有矿泉水都叫“依云”!企业除了所必需的资源,还要学习如何嫁接资源的方法,如乌江榨菜,一句“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顿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迅速带动了当地企业形成产业化发展,大大刺激了当地经济的飞快发展。 但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依云6年内多达6次、涉及22个批次、超过400吨矿泉水产品因质量不合格登上国家质检总局的黑榜,顿时令人质疑其品质,但依云仍以一种无辜的姿态告知外界“责任不在我”、“依云水不可能存在亚硝酸盐超标问题”、“原因出在非官方进口商”.依云在全球的模式为:由达能完成从源头到厂里灌装,之后分销给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经销商,后者会销售给其他贸易商,贸易商又分销给平行货商,之后进入零售渠道。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中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Word版含解析(202102070

第19 讲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 1. (2019洛阳模拟)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 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 2 . (2019河南八市测评)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 ) A .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 没有科学可信性 C. 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 源于农民的无知 3 . (2019肇庆一模)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 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这表明() A. 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 B. 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C.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 D.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 4 . (2019皖南八校联考)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 计口卖余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篚供妇女,亦有鉏镈(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 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 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 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 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5 . (2019洛阳一模)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 3 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C.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 政府推行以土地税为主的赋税政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